大棚水稻秧苗病害的土壤有点返碱应怎么调酸

联系电话:花房种水稻 解决土壤盐碱化
花房种水稻 解决土壤盐碱化
日 10:48:02
张家港电台
近年来,张家港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棚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棚内连年旱作,土壤盐碱化的问题逐渐显现。今年,南丰镇永联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就在探索一条解决大棚内土壤盐碱化问题的路子。
  7月3日上午,记者在永联的鲜切花基地看到,为了改良土壤,这里原本种着鲜切花的大棚已经变成了水稻田,永联鲜切花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大棚已经种植了三年花卉,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使得土壤盐碱化程度比较高。水稻是水作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换水,这样就能起到清洗土壤的作用。
  永联鲜切花基地负责人夏彭飞:“种水稻需要泡水,泡水和冲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改良土壤的过程,第二种植的水稻会吸收一部分旱生作物不能吸收的,土壤中的元素和成分,这样也会减少土壤的盐碱化,最终产生的秸秆被翻入田中,也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透气性。”
  夏彭飞介绍说,从目前种植的情况看,水稻出现了类似药害的大面积均匀黄化现象,他们分析可能是由于前茬花卉在多年种植过程中累积残留的除草剂或其它物质对水稻产生了影响,目前水稻根系活性尚强,可通过换水透气等方式来缓解以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目前这一期改良土壤的面积达到了40亩。
  夏彭飞:“种的是非洲菊,三年采收期已经结束,结束完以后我们趁着结束的时候我们种一季水稻,把这个土壤改良好,下一阶段进行其他作物的种植。”
  记者也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目前水旱轮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等技术成熟后将会广泛推广。(陈惠)
(责任编辑:
见习生许任芳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③青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2)病原菌以上几种病理性立枯病由土壤中的立枯丝;(3)发病规律及条件;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4)防治方法:;①床土配制;要求床土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②用&鑫丰嘉保&水稻旱育秧泥;③床土消
③青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或温度突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无光泽,最后整株萎蔫即出现青枯。在插秧后本田也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2)病原菌以上几种病理性立枯病由土壤中的立枯丝核菌、根腐菌、腐霉菌、绵腐菌等引起.
(3)发病规律及条件
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
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抗病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育秧苗床土壤黏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利于立枯病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床土配制
要求床土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酸度不够,要进行土壤调酸。调节土壤PH在4-4.5之间。并用杀菌剂进行床土消毒。
②用&鑫丰嘉保&水稻旱育秧泥炭营养土,进行床土调制,在土壤PH值7.5以下的土壤中育秧,可不进行调酸,直接拌土后即可;在PH值7.5以上的盐碱土上育秧,要对底土进行调酸后,再摆盘或铺土,如土壤返碱严重,要进行浇酸水;或用《秧苗壮》拌2-3克/平方米拌于覆土中,进行覆盖种子。
③床土消毒
20%壮苗安或移栽灵每平方米2-3毫升兑水3升浇灌;30%土菌消(恶霉灵)水剂,每平方米3-4毫升,加水3升浇灌苗床。或用等剂量的其它药剂。
④发病急救
如有立枯、青枯病害发生,并未死苗,可立即用&秧苗壮&粉剂2.5-3克/平方米,加水2-3升浇施苗床,可在48小时左右使秧苗恢复正常生长。对心叶未死的秧苗有效
水稻恶菌病又叫徒长病,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为害较重。主要引致秧苗及成株徒长,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死亡,即使有的轻病株能生长到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少,产量很低。
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一般在苗期发病率高,危害严重。
苗期表现为病株徒长,细弱,叶片、叶鞘狭长,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外露,在基部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可见蓝色小颗粒。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l/3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 成株期表现为移栽后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症状,病株叶色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在节上生出许多倒生须根。发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枯死,轻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粒少,或成白穗。
属真菌病害,由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ai(Sawada)Wollenw.]引起
(3)发病规律
带病种子、稻草是主要传染源;用未消毒好的种子播种或用带病稻草做覆盖物,可引发此病;在秧、本田均可发生多次侵染。
(4)防治方法
经盐水选过的种子用25%咪鲜胺倍液浸种(有效浓度为62.5-83.3毫克/升浸种溶液)。浸种溶液浓度过低,则防病不彻底,在育苗中后期和本田分蘖期会发生病害。如田间发病要及时拔除病苗。
北方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
如何进行育秧前准备
一、在做床时怎样防止土壤返浆,在盐碱土地区怎么样防止土壤返碱?
做高位床,客土育秧要做高位床,让苗床高于地面30厘米左右,并做好相应的排水,要建立固定的苗床,在床的两侧距离床土边1米左右,沿床的走向分别挖一条上底1米宽,下底70厘米宽,深1米左右的排水沟,挖好后用稻壳或碎稻草填充于沟内,装填深度为70厘米,而后盖土于。在苗床的正中央的步道处挖一条上底1米宽,下底70厘米宽,深1米的排水沟,填充方法同上。然后修好步道。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返浆和返碱对水稻造成相应的危害。而后用《鑫丰嘉保》水稻育秧泥炭营养土,按25公斤/100平方米,让营养土与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平铺于隔离层、秧盘、钵盘中浇透水即可播种。
二、如何确定播种量?
以11叶品种为例
机插秧的播种量计算方法:按本田保苗为120株/平方米计算,机插平均密度30穴/平方米,每穴苗数为4-5株,按秧盘面积为1/6平方米算,机械每次抓苗面积为2.25平方厘米,共需要741穴/盘。稻种千粒重按25克计算,则每盘播种粒数为3333粒,出芽率为95%.则每盘播种量为:0=88克/盘,折成528克/平方米。播种面积为80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
手插秧播种量计算方法:按本田保苗为100株/平方米,每穴按3-4株苗计算,本田每平方米穴数为25-33穴,播种面积按120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计算,其它方法同上,播种量为220克/平方米。
钵育摆栽播种量的计算:按每孔3-4粒,本田保苗数株60株,每平方米穴数为16-18穴,按每盘434孔,每平方米播种210克。播种面积为72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
三、如何进行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是一种比重选种法。比重越轻的种子谷壳与米粒之间的空隙越大,米粒的育越不充实。只有全部播种米粒饱满的种子,才能不出楔子苗,获得匀整的健苗。用比重选法选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种子经晾晒后,用比重 1.13 的盐水选。盐水的配制方法是, 1.8 公斤盐兑 8.2 公斤水,选后用清水洗两遍。
四、如何进行浸种消毒?
选好的种子可用 25 %施保克 3000 到 5000 倍液浸种(每 100 升水加入 20 ~ 33.2 毫升药液)。既要浸透,又要防止时间过长。具体时间长短视温度而定。温度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一般 5 ~ 7 天,在 11 ~ 12 ℃情况下浸种可达 8 ~ 9 天,每天翻动 1 ~2次。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态,透过谷壳隐约可见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此时种子的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 40 %已达饱和吸水量,捞出即可催芽。要防止浸种时间过长,造成胚乳中营养物质外渗,种子发粘而降低发芽力。
五、如何进行催芽晾芽?
催芽晾芽:&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就是在 30 -32 ℃ 温度下,使浸好的种子在 1 ~ 2 天内达到破胸露白;破胸后,将温度降到 25 ~ 30 ℃ 经 12-14 小时,使芽长到 2 毫米以内。最后在自然温度下摊成薄层散热降温,降到自然温度后播种。壮芽的标准是:&根长一谷,芽长半谷&。要注意防止冻芽!
按二中计算好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黑龙江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黑龙江省今年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尤其是6月份以来我省持续高温少雨,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水稻生长处于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势旺盛,无效分蘖将增多;二是6月份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将出现早穗;三是长势过旺,遇上雨雾天气叶瘟容易发生,且后期容易倒伏。针对当前水稻陆续进入生育转换期,进行幼穗分化阶段,为确保水稻安全成熟,稳产丰收,应加强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采取节水灌溉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湿-干节水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实行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壮秆大穗。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井灌区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渠道覆膜、加宽进水口、轮换进水口、昼停夜灌、昼远灌夜近灌等井水增温灌溉技术,尤其要避免井水直接进田,造成人为的低温危害和延迟生育,并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要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同时,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黄熟期(抽随30天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尽快排水晒田
尤其是长势过于旺盛的地块,应立即撤水晒田,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功能,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水稻向生殖生长转化,而且还可以提高抗逆、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晒田要根据苗情长势、土壤肥力和天气状况确定,晒田要适时适度。对叶色深、长势过旺、地势低洼、土质肥沃的稻田要重晒7~10天;对长势较好,叶色较深,肥力中等的要轻晒5~7天;对长势较差,地力较薄或漏水的地块,虽到分蘖末期,如苗数仍不足,也应晒2~3天。晒田时如阴雨天多、湿度大、光照差,要延长晒田时间。如降大雨要及时排水。晒田时如天气晴朗、高温干燥、风大要缩短晒田时间。
科学追施穗粒肥
通过施穗肥主攻大穗,保证足够的颖花数,达到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入,按照施肥计划,氮肥已全部施完的不可再施用尿素等氮肥,对秧苗长势较差的地块要以施用速效氮肥和钾肥为主,促进水稻生殖生长。施肥要因苗、因地施肥。粒肥酌情施用,始穗期到齐穗期,如植株矮小,单位面积穗数不足,叶色发黄又无稻瘟病的地块可酌情施粒肥,增加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生育正常或过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粒肥。
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幼穗分化期,尤其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后的四分体形成至小孢子形成初期,对低温最为敏感,即以抽穗前10~11天为中心的一周时间内。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一是要立即加深水层至17~20厘米,深水护胎,防御障碍型冷害,低温过后,要立即撤水至浅水灌溉;二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逆能力,降低冷害影响。
喷施生长调节剂
尤其遇有低温天气,喷施1%磷酸二氢钾和0.5%米醋为主的叶面肥,可缓解低温危害,促进水稻成熟和防病。对长势不好的地块可加1%尿素同时喷施。
重点预防稻瘟病
进入7月份,是水稻稻瘟病和二化螟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期,我省高温多雨天气将增多,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据预报,今年稻瘟病将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因此要加强预防,提前喷药。在水稻倒2叶露尖至齐穗期,喷施25%施宝克60毫升/亩+2%加收米80 毫升/亩喷施两次,中间隔10天左右,防治叶瘟和穗颈瘟,兼防鞘
腐病和细菌性褐斑病等。特别注意的是,喷药时期一定要准确,加水量要足,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稻瘟病病情要及时喷药,做到治早、治好、治了,防止蔓延危害。同时,要注意防控二化螟的危害,达到防治指标,立即喷药防治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北方寒地水稻的生育进程97等内容。 
 9页 免费 北方寒地水稻的生育进程 9页 免费 春耕备耕工作 6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  2、 以水稻的叶龄进程保证安全抽穗期 寒地稻作生育期短、品种熟期早、农时紧张,必须确保安全抽穗,才能确保安全成熟,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为此,要采用 1 适于...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 摘要 从苗前准备、搭建温室、做床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移栽和 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 以期为寒...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一、水稻叶龄指标计划管理的含义 (一)水稻主茎叶龄反映...北方寒地水稻的生育进程 9页 免费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4页 1下载券©...  2、 以水稻的叶龄进程保证安全抽穗期 寒地稻作生育期短、品种熟期早、农时紧张,必须确保安全抽穗,才能确 保安全成熟,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为此,要采用适于当地...  北方寒地水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水稻田杂草多数具有生长快,个体强壮,生命力和抗药 性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强,是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无法抗 衡的,...  寒地水稻化控稀直播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摘要 通过寒地水稻化控稀直播试验研究表明...2.3 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 6 月 10 日开始,每隔 10d 对水稻生育进程 ...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寒...田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浅水增温,晚上深水保温,增强根系活力,加 快生育进程,实现...  寒地水稻技术规程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1、品种选择 从寒地及井灌区的...(4)粒肥诊断与管理 a、生育进程:生育晚限 11 叶品种 7 月 22 日左右进入...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 【范文十篇】
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
范文一:水稻的秧苗是这样育成的
厦门市竹坝学校初一(4)班
春风吹来了,春天走近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秋天的收获的喜悦,人们又忙碌开了,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妈妈又把精心存储的水稻种子拿了出来,开始水稻种植的第一步工作——育秧。
我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起来了,水稻的秧苗到底是怎样育成的呢? 妈妈凭着多年的经验,再加上平时积累的科学种田知识,把整个育秧过程向我娓娓道来。
先把稻种放在桶里用水浸泡,还要随时观察、定时给稻种换水。等到稻种发出嫩白色的、晶莹诱人的细芽,才从桶里拿出来。
取出发芽的稻种,再拿到早已准备好的秧田去播种,这才是育秧工作的重点。为使播种后的水稻早扎根、扎根好、最出苗,还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如要按畦定量均匀播种,避免种子重叠、扎根不齐,播种后,种子应达到“沉谷露芽”的标准,如果种子露在畦面上,应用竹扫帚轻轻压种;压种后盖一层约2厘米的草木灰,以防寒、防晒、防鸟害;还有,如果当时气温较低,还要覆盖薄膜保温,保证出秧率和成活率。
播种后,等到秧苗生长到一叶的时候,这是扎根时期,这个时期秧田已不必灌水,保持湿润即可;秧苗生长从一叶期至三叶期,种子内养分逐渐消耗尽,因此,这时应及时补充养分和肥料,一般在一叶期和二叶期,一般每亩分别施尿素1.5~2公斤或腐熟人畜粪尿掺水泼施,同时要灌水在畦面上。
在整个育秧期间,要做到既能及时排水又能保持畦面湿润,使移栽后的秧苗发根早、返青快。等到秧苗长到4~6片叶时,就可以进行铲秧或拨秧,再运到稻田里去插秧。
看着妈妈娴熟的动作,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毯似的秧苗,一会儿,那绿油油的秧苗又变成了秋天金黄色的、沉甸甸的稻谷。啊,又是一个丰收年!
同时,我心里也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向“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学习,努力攻读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建设家乡,建设新农村。
指导教师:郁春晖
范文二:【摘?要】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新的农业科技越发成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民朋友手中必不可少的武器,本文对水稻抛秧新技术做了全面的阐述,它被农民广为认识、应用,推动农业生产迈向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水稻抛秧;盘育苗;栽培技术;效益      我街道地处近郊,地理位置优越,广大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自从98年引进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以来,在这10年中水稻生产就像上了一个新台阶,全街道全部采取抛秧盘育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技术深受农民欢迎,显示其强大的优势。      1. 水稻育苗形式的改革      采用抛秧盘育苗,是水稻抛秧的第一生产环节。抛秧盘是一种特制的塑料软盘,通过旱育,培育秧苗长到一定叶龄(3.0-3.5片叶)时,抛秧时采取带盘起秧,秧苗带土、带肥、带药直接均匀抛植到大田,抛秧盘育苗不伤根,没有缓苗期,秧苗扎根早。育苗时间视品种生育期而定,如辽454 ,生育期156-158天,育苗时间在4月15日左右,10月1日前后收割。抛秧盘育苗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做床。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杂草少的平肥地、园田地,土壤pH值微酸性,床整细作平,做成长方形,宽1.5m,长度依具体情况定,摆盘前浇透底水;(2)配制营养土。营养土提前备好,园田土2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份,混合后过细筛;(3)播种。将抛秧盘放在作好的床面上,均匀摆好,每盘装营养土2.5kg,浸泡后的湿籽110g,壮秧剂20g,三元复合肥8g,混匀平铺于盘面(每孔内7-8粒种子),刮净浮土,然后用喷壶浇透水,喷除草剂、覆膜;(4)苗床管理。本着控水增温的原则,出苗前不宜浇水,出苗后视墒情确定浇水次数,以利培育壮秧。三叶一心时通风炼苗,抛秧前3-5天追一次肥,每?苗床追施硫酸铵或三元复合肥100g。      2.适时抛秧      适时抛秧,才能使秧苗直立,分蘖期提前。秧苗4-6片叶时,株高15?(秧龄30天左右)是最佳抛秧期,一般在5月18-25日前后最佳,这时气温高,风势弱,缓苗快,抛秧时做到当天起的当天抛完。抛秧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以免飘苗;(2)水整地,田面整平,地块呈汪泥汪水的状态,水面保持在1.5-3?,便于秧苗及早扎根转入正常生长;(3)先抛70%,再补抛30%,做到秧苗分布均匀。抛后每隔6m捡出一条40?宽的作业道,有利于后期田间管理;(4)合理稀植是水稻抛秧创高产的基础,密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要过密,每667?抛秧48盘,每盘434个孔(孔苗率85%计算),每667?保证1.7万穴。如用561孔的,保证28盘,即可确保丰产丰收。   适时抛秧和合理密植,确保增加秧田通风透光,提高分蘖率,增加有效分蘖。   不同栽培形式分蘖调查         3. 科学管理      用抛秧盘育苗,苗齐苗壮,根系发达,不伤根,苗期长势旺盛,因此,要进行均衡施肥,视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量,合理分配化肥在各个生育阶段的用量非常重要。一般施农肥kg/667?,复合肥20kg/667?,硫酸钾7.5kg/667?,锌肥1-2?/667?,做基肥,进行全层施肥,结合整地施入本田。生育期施肥(包括蘖肥、穗肥、粒肥),第一次蘖肥在抛后7天施入,施尿素10-15?/667?,第二次蘖肥在间隔20天后施入,施硫酸铵12.5?/667?。穗肥在幼穗形成期追入,即一个月后,施尿素7.5?/667?,或硫酸铵5?/667?,具有促大穗,增加千粒重的作用。粒肥在减数分裂期即在穗肥后25-30天开始施入,施尿素2.5?/667?,它可以提高成粒数,降低空瘪率,具有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作用。   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是以浅水灌溉为主,干湿交替,忌灌深水。分蘖后期到拔节期,水层保持在5?左右,根据秧苗长势适当烤苗。如果秧苗长势过旺,分蘖过多应重烤,控制无效分蘖和徒长。抽穗到乳熟期,水层保持在6?左右,不宜超过6?。成熟期以浅水为主,保持湿润,收获前7天左右停水,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   化学除草应以混合使用除草剂效果更好,一般在抛后7-10天进行。10%草克星15g加60%丁草胺100g,拌10?细土,在返青后使用,保水层3-3?5-7天,可防稗草和莎草。或者10%农得时15g加60%丁草胺100g拌20?细土,在返青时施用,保水层3-4?5-7天,可防稗草和阔叶草。除草一般视杂草品种而定除草剂。   另外,要注意防虫防病。6月20日至7月10日用稻丰灵喷雾,用量为0.25?/667?,加水15?,防治二化螟。出穗前7天用DT杀菌剂0.2?/667?,加水10?喷雾,防稻曲病。8月15日喷40%氧化乐果0.1?拌细土15?,结合排水落干后扬撒田面,防稻飞虱。水稻纹枯病防治要从早期开始,首先可以打捞越冬菌核,其次在发病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或20%井冈霉素粉剂加水100?喷雾,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   水稻抛秧直接带蘖下地,缓苗时间较插秧提早1-2天,能及早转入正常生长。而且用抛秧盘育苗能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苗株高不超过15?,加之使用壮秧剂,高抗立枯病,经测定立枯病发病机率几乎为零。可见使用抛秧盘育苗明显增强秧苗的抗逆性。 抛秧省工、省力、降低成本,一个人1天能抛秧?,是手插秧的3-5倍。抛秧栽培节本增效,比人工插秧增加经济效益50-80元/667?。
范文三:[摘 要] 海韵旱育秧壮秧剂在水稻上应用无副作用;能提高秧苗素质,尤其在百株鲜重,新根系发育等方面;苗高经与对照成组数据t测验统计分析,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壮秧剂 t测验 百株鲜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2   一、材料方法   1.试验概况:本试验地选择在射阳县合德镇运棉村3组王晓兵责任田内,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水系畅通,黄砂壤土质。   本产品由盐城海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总养分≥15%(8-4-3),调酸剂( 硫酸计)2%-5.5%。   本试验地为冬前培肥常熟田块秧池,5月12日统一落谷播种、播种前使用药剂浸种48小时,落谷时施足底肥,播种、压种、覆土、化除、盖膜等栽培管理措施与常规一致,秧床期间除防病治虫外,统一不施肥料。   2.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即①常规育秧方式。按照我地常规施肥方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每667m2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40kg;②旱育秧壮秧剂。每667 m2施旱育秧壮秧剂50kg,与旱田过筛细土混拌均匀,撒施在床土表面,耙入0-5cm土层内拌匀,灌足底水后,播种、压种、覆土。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计6个小区,小区面积22.2m2,对比法排列。见左图   考察指标内容及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6月2日、7日、12日和17日(即秧龄20天、25天、30天和35天)对秧苗素质进行全面考查,内容包括苗高、叶龄进程、主茎绿叶数、最大叶宽、单株带蘖数、白根数、茎基粗、百株鲜重、地下部百株鲜重等。对苗高、百株鲜重等秧苗主要素质指标,用“成对数据t测验分析法”检测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二、、结果与分析   1.水稻壮秧剂用后20天效果显著。据6月2日考察。使用壮秧剂的处理,平均苗高18.8cm,比ck高1.4cm; 根数多0.9根/株;百株鲜重多2.50克;茎基粗多0.02cm;由此可见使用壮秧剂植株强健,根系发达。见表1   2.水稻壮秧剂用后对秧苗百株鲜重增加较大,越向后20-25-30-35天,秧苗百株鲜重增加越多,其中最高小区重复3第35天考察,比相应对照增加可达12.7克/百株。用20天、25天、30天、35天4次3个重复的考察结果,分别对应对照重复的数值进行成对数据t测验,得t实测值=2.69  3.水稻壮秧剂用后能使秧苗株高显著提高。据播后20天考察秧苗株高数值,见表3。   重复平均苗高18.8cm,对照17.4cm,处理平均比ck增高1.4cm。以壮秧剂三重复12个平均数据为一组,对照三重复12个平均数据为另一组,经成组数据t测验,假设Ho:μ1≤μ2,即用壮秧剂的与未用的相同,而设HA:μ1>μ2,即用的株高较未用为高,作一尾测验,显著水平α=0.05,测验计算:X壮=18.85 ,Xck=17.45;Se2=4.2636;Se =√4.=0.84297;t实测值=1.661。   表4 壮秧剂试验效果汇总表   按v=11+11=22,查t表得t0.05=1.717,现实得―t―=1.661? t0.05=1.717,故P?0.05;推断:否定HA:μ1>μ2,即该测验认为水稻用壮秧剂,其秧苗株高显著地高于对照被否定;接受HO:μ1≤μ2,即用壮秧剂的与未用的相同(无本质区别),说明该壮秧剂使用效果对苗高虽有一定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   4、壮秧剂使用能提高秧苗素质。尤其是茎基粗,百株鲜重和白根数,分别平均提高10.94%、9.13%和5.17%。详见表4。另据各素质指标影响图分析,影响最小的是叶龄,最大的是茎基粗和百株鲜重(见右图)。   三、结论。   1.盐城市海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旱育秧壮秧剂,在我们今年试验的药量浓度范围内没发现药害等副作用。   2.该产品对提高秧苗素质效果好。表现为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白根数多,百株鲜重和地下部百株鲜重都明显的高于对照,平均单株分蘖多于常规对照。因此该产品可作进一步推广使用。
范文四: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能做到抢农时,争积温,熟期比插秧提前5天以上。这项新技术对于改造寒地稻作直播栽培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子处理   选用纯度和净度在98%以上,芽率85%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浸种前筛选种并晒种1~2天,再用盐水或黄泥水进行比重法选种。水温在15~16℃时浸种消毒5~7天。浸泡好的种子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2mm时晾芽6小时即可播种。   二、抛秧   大田整地要求耙平耙烂,施足基肥,保持浅水(泥皮水),除沙质田外一般要经过半天或一天的沉实才能抛秧,适宜的抛秧期是在秧苗叶龄3.5片叶,苗高15厘米左右时。早稻秧苗达到适龄之后如遇到低温天气,也要按期抛下,也可把秧盘移开暂时置于大田,不能停留在秧田。   三、抛秧方法   1、采用湿播湿育的必须排干田间渍水,使畦面干爽:旱育秧的应提前半天淋水,然后起秧,起秧时先松动秧盘,再把秧盘抓起,摇动秧盘使秧苗落入于筐箩内,或者直接把秧盘运至田头,然后抛秧。抛秧时,用手抓起一把秧,用力向空中抛出3~4米的高度,使秧苗均匀散落到田中。为使秧苗分布均匀,可分2~3次抛,第一次抛70~80%。剩下的秧补均匀。抛秧后,于田间划幅留出工作行,把工作行中的秧苗拾起补到稀疏的地方。抛秧密度,一般每亩抛1.5~1.6万株,瘦田密些,肥田疏些。   2、抛秧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除沙质田外,大田要在泥浆沉实后再抛;二是窝穴土块要干爽,过湿时可先起秧,把秧置于高地,待土块干爽后再抛。   3、本田管理:管理的原则是早促早控,防止发过头苗,第一次追肥在抛秧后5~7天秧苗起立时结合施除草剂进行追肥。抛秧的水稻特点是早生快发,够苗早,够苗至幼穗分化有较长时间,一般可比插秧延长7~8天,因此,前期追肥不宜一次重施,而应分次施用壮蘖长粗肥。要提早控苗炼苗,在达到计划穗数的80%苗数时进行控苗,防止高峰苗数过多。幼穗分化前叶色必须褪淡,创造条件施用促花肥。以后田间管理参照水稻规范化栽培进行。   四、育秧温度和水温管理   1、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度~30度之间,若超过30度,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炼苗时还要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二叶一心时,床内温度保持在20~25度之间;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2、秧苗出齐后,就应该注意适时适量供水。尤其秧苗出齐后,一般应补一次水,但要考虑当时土壤墒情,确定是否补水的原则是:看床面土壤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表示缺水,就要补水。补水的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以后,最好用晒水池的水,把水温提高到14~15度。   五、苗床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出齐苗后开始通风炼苗,1.5叶期喷一次克枯星防治立枯病。2叶期以后控制床内温度不超过25度,缺水时补水,一次浇透。   六、通风炼苗   苗长的好坏、徒不徒长,通风是一个关键环节。一叶一心前要求温度在30~35℃,一般不用通风。如遇特别高温天气时,可从棚两头通风降温,温度降到30℃以下时,马上封口。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要求温度在25~30℃,好天一般都需要通风降温。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时,要求温度在23℃左右,当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把膜完全揭掉。通风时应注意:风口要从棚的两头,背风面开始。风口也要从小至大,通风时间尽量早一点,以免温差过大造成青枯和蒸苗。另外,如遇高温大风天气时,通风可能造成水稻生理性病害,可通过灌水的方法来降温。   七、秧田浇水追肥   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配方肥或尿素3~5公斤,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或配方肥12~15公斤,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以后,只要床面不返碱或秧苗叶片不打卷,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使秧苗旱长,促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素质。对返碱的苗床,秧苗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以水洗床,以水浇碱,上午灌足水,下午排净水,洗碱后再浇水追肥。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秧苗35~40天要停水炼苗,使秧苗组织老健,叶片上冲,提高抗逆能力。   八、苗期病害的防治   水稻苗期主要有烂种、烂芽、立枯、蒸苗等病害。发病原因除种子质量、床土肥力、通透性、病菌、种子和土壤消毒不彻底,以及苗长的瘦弱或徒长等外,主要是因长期低温和水份过大造成的。一般健壮的秧苗不会发病,因侵染秧苗的病菌多数都是弱侵染性的。因此,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治应把培育壮苗和药剂防治结合在一起。按上面育苗技术做好了,一般不会发病。如播种后遇低温、多雨漫水时,应及时挖沟排水降湿增温。尽量减少发病机会。在秧苗发病时可施用壮苗宝、敌克松等药剂进行防治。
范文五:【摘 要】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东北粳稻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价格逐年走高,稻农的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提高稻农的科学种稻水平,最大挖掘粳稻的产量潜力,提高东北粳稻的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东北水稻;旱育苗;壮秧技术   水稻旱育苗移栽技术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7天;易于管理,易于防治病虫害,施肥、除草和灌溉比大面积直播稻方便;适期播种,适期移栽,能够保证插秧密度。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667m2增产50-80kg,增产10%-18%。   1.水稻培育壮秧的标准   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5-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孽,秧苗基部扁而粗壮,基部粗,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2.培育壮秧关键技术   2.1苗床地选择、做床   (1)育苗方式。水稻育苗过程中,因低温、冷害易引起水稻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生长弱,造成烂根、烂秧、发病或冻害等现象。因此,水稻育苗时必须采取搭架拱棚、农膜覆盖、铺地膜等双层覆膜的保温措施,提高床温,保证幼苗正常生长。适宜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育苗方式。不宜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进行水稻育苗。   (2)苗床地选择。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地最好选择做永久性专用育秧田,秧田要增施腐熟的稻草、草炭和农家肥,逐年增肥,使苗床肥沃、疏松,无病虫杂草,土质达到偏酸性。   (3)苗床规格。双幅重叠式旱育苗床2米,长20-25米,沟宽0.4米;大、中棚旱育苗床宽3-5米,长20-40米,沟宽0.8-1.0米。中棚高度40-50厘米,大棚高度1.5-1.8厘米。育苗面积因育苗方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秧本田比例为:旱育苗100平方米/每公顷,简塑盘育苗50-70平方米/公顷。   (4)整地做床。提倡秋天浅翻、粗做床,春季细做床。在上年秋天收获后,每平方米施入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浅翻10-15厘米。在早春4月1-10日解冻10厘米时开始细做床。做到浅翻10cm,反复耙耪,整平压实, 达到平、净、暄,等待播种。对蝼蛄危害较重的苗床可在农肥中拌5%甲拌磷颗粒剂,每平方米苗床施用0.5公斤。   (5)苗床备土。选用旱田土或水田土50%加山地腐殖土30%、再加腐熟农肥20%或选用旱田土或水田土70%和腐熟农肥30%混合过筛做原土。提倡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夏天备好的土可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6)配制营养土。简塑盘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吉林省东丰县兴农配肥站研制生产)(1.0公斤)加150公斤原土充分混拌均匀配制成营养土,每盘需配制好的营养土2.5公斤;旱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均匀撒施在12-15平方米整平好的床面上,然后用耙子均匀挠几遍,使之与2-3厘米苗床表土混拌均匀,然后浇水播种;隔离层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兑210公斤原土,平铺12平方米苗床。   2.2选用良种   科学选用优质、高产、抗寒、抗病品种。适宜选择在当地安全出穗期出穗的优质米品种。东丰县适宜选择在6月5日能够出穗,≥10积温℃,生育期135-140天的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优质米品质适宜种植通禾833、通禾836、通禾835等为主,搭配种植吉粳88、吉粳83(丰优307)、通粳888、农引6号等中晚熟品种,水稻粘稻品种适宜种通粘1号、通粘2号等中晚熟品种。   2.3 种子处理   (1)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净度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4.5。   (2)晒种。3月下旬选晴暖天背风向阳处把种子摊成2-3厘米厚晾晒2-3天,每天翻动3-4次,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芽率、芽势。   (3)选种。每公顷本田选用20公斤种子。4月初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盐水配制方法是用50kg水加7.5kg盐,可用新鲜鸡蛋测试盐水浓度,鸡蛋在水中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可。把种子浸入搅拌后,捞出秕粒,再用清水冲洗2-3遍。   (4)消毒。用35%恶苗灵、25%溴硝醇、45%901或5%抑菌双等药剂中的一种,在市内常温下浸种5-7天,一浸到底,每天搅拌1-2次,浸后直接催芽播种。   (5)催芽。催芽播种,出苗快而齐,可避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培育壮秧。目前普遍采用的催芽方法有火炕催芽法、薄膜暖窖催芽法和破胸催芽器催芽等。催芽必须坚持“高温破胸、适温催芽”的原则,即在30-35℃高温下进行催芽,经1-2天破胸露白为止,而后将温度降至25℃左右,经12-14小时使芽长到2毫米左右,再在室内阴凉处降温晾种6小时左右,方可播种。   2.4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当气温稳定通过5-6 ℃时开始育苗播种,一般在4月8-15日期间集中播种。也可以根据插秧期倒算播种期,中苗在插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插秧前35-40天播种。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100-150克,简塑盘每盘50-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200克,稀播培育壮秧。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均匀,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覆土厚度0.5cm,封闭灭草,覆盖地膜。钵盘育苗也要浇透底水,钵盘穴底要与床面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每穴播芽种2-3粒,覆土0.5cm,最后封闭灭草,覆盖地膜。   2.5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密闭保温,出苗后三叶前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三叶后温度控制在20-25℃。育苗初期如出现倒春寒或阴雨低温天气,夜晚要防止发生冻害。当气温降至0℃时,可用草帘床面覆盖等方法保温防冻。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并用喷壶轻浇水后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撤下地膜。   (2)水分管理。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一般在出苗前不用补水,出苗后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晚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打卷时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日出前后或傍晚时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一次浇透,最好采用喷壶喷浇,不能大水漫灌。   (3)通风炼苗。秧苗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促下控上。通风要按照不同叶龄秧苗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秧苗长势进行。通风时应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开始通风,下午14∶00-15∶00闭膜保温。通风初期通风口应在背风处。育秧后期温度高时,再从两侧通风,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4)病虫害防治。在秧苗1.5-2.5叶期重点预防立枯病的发生。1.5叶期后,应及时喷施育苗灵或病枯净预防立枯病。为防止潜叶蝇的发生,可在插秧前1-2天,每100m2用70%艾美乐4-6g进行喷雾。   (5)施肥。水稻秧苗叶龄15-25叶期苗床施用水稻生物肥。1小袋(2kg)水稻生物肥均匀撒施在50平方米苗床,撒施生物肥后浇水。   (6)除草。采用苗床除草剂进行苗床封闭,一般无杂草危害,如出苗后,苗床杂草较多时,要在1.5-2.5叶期选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以稗草为主苗床,每100m2用20%敌稗乳油150-200ml,兑水4-5kg均匀喷洒,稗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苗床,每100m2用20%敌稗70-100ml,加50%杀草丹30ml兑水4-5kg,均匀喷洒。   (7)适时早插壮秧,严格控制密度。5月20日~25日集中早插壮秧,插秧密度控制在9×5-8寸或(15+9)×6寸,抛秧密度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12.5-20穴,坚决做到不插6月秧。
范文六:摘要:吉林省盐碱地大部分属于苏打盐碱土,比氯化钠、硫酸盐土种稻难度大。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有:可溶性盐含量高、酸碱度高、交换性钠的含量高、土壤分散性强;同时,低洼易涝,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培育水稻壮秧对水稻产量构成非常重要。  关键词:盐碱地;旱育苗;壮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7-0121-1  1 盐碱地水稻公顷公斤产量构成情况  插秧密度:30厘米×16.7-20㎝,一穴3-5苗,一穴20-25穗,一平方米穗数400-500穗,每穗结实粒数707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26克,公顷产量可达公斤。  2 选择耐盐碱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在盐碱地种稻必须选用耐盐碱性强的品种,否则不能获得高产;其次,要选用早生快发、丰产性能好的品种。由于盐碱地前期冷凉,不利于水稻分蘖,所以品种一定要选用前期发棵快、丰产性能好的品种;第三,在成熟期上应选用中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要注意当地安全出穗期,西部盐碱地安全出穗期在8月5日左右,因此,必须选用在8月5日前出穗的品种才能充分成熟。目前,我省盐碱地适宜主栽品种有长白9号、长白8号、吉玉梗、丰优201号等。  3 盐碱地旱育苗培育壮苗技术  3.1 苗床场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盐碱较轻,土壤肥沃,沙壤或粘壤的田地,最好是房前庭园地作为苗床地。  3.2 深沟高床  盐碱地旱育苗,不但床沟要加深,苗床周围也要设深沟排水,沟深25㎝,沟宽50㎝。床长10-15m为宜,床宽视棚大小而定,中棚4-5m宽,小棚开闭式覆盖床宽为1.8m,单幅覆盖床面1.3-1.5m。做床后将床面土块打碎,搂平,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3公斤。如果地势较洼、盐碱重,则必须加盐碱较轻的土或沙子垫高5㎝左右。  3.3 营养床土的配制  选择高产的老稻田土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岗坡熟土作苗床土均可,必须是盐碱轻。粘壤质,有机质含量高的熟化的耕层土壤。一般育一公顷水田的苗,需要采土2500公斤。育苗土加20℅—30℅腐熟草碳或马粪沤肥,混好后,通过孔径0.5-0.7㎝的筛子过筛,最好是秋天混合好堆放发酵,第二年春天用。  育苗土调酸:利用床土调理剂按说明进行调酸,pH值应调到4.5-5.0,床土调酸后制成营养土,如果直接用酸化草炭调酸,床土内还要加基肥,其氮、磷、钾为1:2:1,每100公斤床土加入硫酸钾0.10公斤,硫铵0.25公斤,过石0.86公斤,硫酸锌5.2克。  3.4 种子处理  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采用盐水选种,3月末用浓度1.13的盐水进行选种,选出的种子用清水洗净盐分。然后用40℅的901多效灵或3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500倍,搅匀后进行浸种,在常温下浸种5-7天,每天搅拌一次,一浸到底,直到催芽播种。催芽是将吸饱水分的稻种在人工控制的最适条件下,集中快速发芽。催芽温度28℃-32℃,催芽程度以80%以上破胸露白,芽长1.0-1.5㎜为准。催芽时要勤翻动,防止高温烧芽。催好芽后将种芽摊放在阴凉处晾芽。  3.5 苗床设隔离层  盐碱地育苗,无论是大、中、小棚均有碱害问题,为了防止碱害,需要设置隔离层,一般有用带孔薄膜铺好上面放3㎝营养土,播种后再盖以层营养土,一般1㎝左右,以不露籽为宜。  3.6 稀插育壮秧  盐碱地播种时间为4月4日-10日,播种期是根据计划移栽期倒推40天确定的,播种量要求每平方米播芽种150克左右。  3.7 封闭灭草与覆膜  播种浇水后,用苗床专用除草剂“封闭灵”封闭灭草,1袋60克,掺过细筛土5公斤,充分混合后均匀地撒在40平方米(含床边和步道)苗床上。封闭后平铺覆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  3.8 苗床管理  3.8.1 水分管理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根据苗床土水分状况适量浇水。一般1-2叶期二天浇一次,2-3叶期一天浇一次,三叶期以后一天浇二次,以苗叶不打绺为准。由于水稻幼苗耐盐碱能力差,而切育苗过程中盐碱又向上返应多浇酸化水,每隔3-5天浇一次浓度为1:3000的硫酸水,以调整土壤至偏酸状态。  3.8.2 温度管理 出苗前封闭保温,出苗80℅以上时揭去地膜。2叶期前,白天棚温保持25℃左右,2叶期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3℃左右,夜间最低气温在8℃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总之,出苗后只要是晴天就要打开通风口通风。遇到高温大风天气,只打开背风面通风口,并淋水降温防止稻苗失水凋萎。  3.8.3 除草 苗床除草可用丁草胺封闭,出苗后发现有稗草一叶一心可用敌稗封闭。  3.8.4 防病壮苗 揭去地膜后稻苗1叶期内用喷雾器均匀喷一次“壮苗灵”,以防止稻苗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和苗期分蘖,对培育壮秧作用很大。稻苗1叶1心期结合浇水用喷壶淋洒一次“青枯灵”或“灭枯灵”,可有效地防治稻苗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  3.8.5 追肥 秧苗3叶期﹙或有脱肥表现﹚时追一次肥,每平方米用硫铵20克,对水100倍,用喷壶淋洒,追肥后用清水淋洗一遍,以防烧苗。  4 合理密植,适时早插  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保证个体健壮生长,促进群体最大发展。正确调节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穗数,粒数,粒重三者协调起来,均衡发展,使其乘积为最大值。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品种特性,生产条件而确定的。盐碱地由于前期生长慢,栽培的大都是中早熟品种,土壤肥力条件较差。因此,水稻栽培密度不宜太稀,其密度,以30×15-20㎝为宜,每穴插3-5苗,每平方米保持20穴左右较为理想。  为了能提早分蘖,促进水稻早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光能。盐碱地应适时早插,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时就可以插秧,一般在5月15日左右,要求五月底以前结束插秧。
范文七:摘 要: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隔离层育秧下秧苗分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素对两个品种单株分蘖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单株带蘖的最优回归方程,同时利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了最佳栽培方案,龙粳21:播种量258.0~282.8 g·m-2、施氮量86.0~96.8 g·m-2、施磷量82.4~95.9 g·m-2、施钾量55.1~65.3 g·m-2;垦稻12:播种量221.9~239.0 g·m-2、施氮量67.1~80.5 g·m-2、施磷量92.0~107.2 g·m-2、施钾量57.9~70.4 g·m-2。  关键词:栽培因素;水稻;隔离层;秧苗;分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  Effects of Cultivated Factors on Rice Seedling Tiller of Isolation Layer Raising Per Plant  MA Bo1, WANG Zhi-jiang2, LIU Chuan-zeng1, HU Ji-fang1, WU Lin-lin1, YAN Feng1  (1.Qiqihar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C 2.Prosperity Livestock Farm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Abstract: The studied effects of cultivated factors on seedling tiller of isolation layer raising were studied with quadratic general rotatory combination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cultivated factors on two varieties tillers per plant was sowing density> applied N fertilizer > applied K fertilizer > applied P fertilizer. The experiments obtained the optimum regression equation on the tillers per plant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s obtained the optimum planting program by frequency analysis. The mode of Longjing 21 was that sowing density 258.0~282.8 g·m-2, applied N 86.0~96.8 g·m-2, P2O5 82.4~95.9 g·m-2, K2O 55.1~65.3 g·m-2. The mode of Ken rice 12 was that sowing density 221.9~239.0 g·m-2, applied N 67.1~80.5 g·m-2, P2O5 92.0~107.2 g·m-2, K2O 57.9~70.4 g·m-2.  Key words: tiller  苗床施肥和控制播种量是培育水稻旱育壮秧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1-2]。但在生产中常因培肥技术不到位,肥料运筹和播量不合理,出现秧苗不健壮,从而影响旱育秧苗移栽后的生长优势,到目前为止,关于苗床施肥量及播种密度依然说法不一[3-5]。寒地水稻移栽前是否带蘖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有关栽培因子对秧苗单株带蘖数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且针对隔离层育秧的影响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试验欲采用四因素的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 [6-8],对隔离层育秧下栽培因子对秧苗分蘖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和阐述,为寒地水稻培育壮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曙光水田试验地育苗大棚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27.8 g·kg-1,全氮1.22 g·kg-1,碱解氮113.5 mg·kg-1,速效磷26.3 mg·kg-1,速效钾117.4 mg·kg-1。  1.2 试验材料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当前水稻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选用龙粳21号(穗立形状半直立)和垦稻12号(穗立形状不垂)2个当前水稻主栽或苗头品种。试验其余设备及肥料按照试验要求均在当地购买。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棚旱育秧主体技术,进行生产中应用较多的隔离层育秧的研究,设4因素试验,分别为播种量(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在整平好的苗床上先铺一层隔离物,如编织袋、无纺布等,在隔离物上再铺不低于2 cm的营养土,然后播种育苗。在插秧前35 d秧龄时期,调查秧苗单株分蘖数。  为减少试验的处理数,拟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每小区0.5 m2。试验方案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范文八:摘要:水稻钵体软盘旱育秧是与抛秧种稻相配套的一种新型育秧方式,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抛秧的质量和水稻产量的高低。文章简要介绍了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1)-10-0095-1   1 播前准备   1.1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稻种要具有“四高”“四好”的特点,高四是:纯度高、净度高、发芽率高、发芽势高;四好是:丰产性好、适应性好、抗逆性好、商品性好。   1.2 建棚做床   1.2.1 建棚 播种前选择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园地或旱地沙壤土建棚,育苗棚分大、中、小三种:①大棚架条长8米以上,棚宽6米左右,高度1.5米以上;②中棚架条长6米左右,棚宽4米左右,高度1.3米左右;③小棚架条长4米左右,棚宽2-2.5米左右,高度0.8米左右。每垧本田需80-100平方米育苗棚,561孔钵盘380-400盘。   1.2.2 做床 3月中下旬扣棚,使床土化冻层在播种时达40厘米以上。把床面杂物除净,浅翻10厘米,打碎土块,搂平后灌水浸泡2-3天,在浸泡过程中用水抄平床面。   1.3 床土配制   目前使用的调理剂一般都用帮农牌“水稻壮秧粉”和理化性状较好的粘壤质土进行配制,以便成坨,便于移栽和抛秧。配制后的土壤要求PH值达到4.5-5.5,配制好的营养土要堆焖一天,再进行装盘播种。每垧育苗需营养土0.8-1立方米。   1.4 种子处理   1.4.1 晒种 晒种能增强种子的渗透性和吸水能力,增强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2-5%。通常在播种前5-7天选晴天进行晒种,晾晒2-3天。   1.4.2 脱芒 经脱芒的种子表面光滑,便于播种均匀。另外,经过脱芒的种子,吸水快,萌发早而齐。把脱芒后的种子,用“等离子技术”或“纳米技术”进行处理,这样可大大增强种子活力。   1.4.3 选种 用比重为1.13(100水+26斤盐)的盐水选种,选100斤稻种大约需要5斤盐;还可用鲜鸡蛋测定比重,鲜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一角硬币大小即可;选种时,操作要迅速,种子倒进盐水中马上搅拌,5分钟后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影响种子发芽。   1.4.4 浸种、消毒 目的是防治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等;用5%咪酰胺稀释250倍液进行浸种;温度为15-20℃,浸泡5-7天,要求积温达到100℃;每天翻动2次,保证受热均匀。   1.4.5 催芽 能促进出苗快,出苗整齐,有利于培育壮秧;种子在30-32℃的恒温下发芽迅速而整齐,24小时即可达到破胸露白,芽长1毫米即可。   2 播种   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8-15日播种;钵盘育苗每孔播种3-4粒,垧用种量为40-50斤;播种后覆土5-7毫米,然后摆盘;(要求:平、直、实)。将摆好的盘再用丁扑合剂2两+4斤沙子混均后施在钵盘上,每份施25平方米;最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3 苗床管理   温度:出苗前密封保温、保湿,出苗达80%以上时揭去地膜;出苗后棚温最高不超过25℃,最低不低于8℃;1.5叶前白天保持棚温22-25℃;2.5叶前白天保持棚温20-22 ℃;3叶后昼夜通风炼苗,使其适应自然温度;遇低温时要采取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水分:揭膜后浇一次水,水温应与棚温一致,避免激苗;早晚叶片无水珠或水珠很少时,及时浇透水,但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利于蹲苗,移栽前一天结合追肥浇一次透水。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施肥:当秧苗长到1.5叶、2.5叶、3.5叶时分别各追一次肥;追施硫酸铵每盘5克,对水100倍;浇肥后用清水冲洗。防病:秧苗1叶1心时,喷65%敌克松1克/盘,对水500-750倍,防立枯病。插秧:当苗高4-5寸,秧龄35-40天,根数14-16条,白根6条左右,叶片4.5-5.0片叶,日平均温度通过13℃时即可插秧,一般为5月中下旬开始插秧,5月末插完秧。壮秧标准:春稻:秧龄30-35天,小苗,叶龄3.1-4.5;苗高12-14厘米;每株苗总根数7-9条;带蘖率30%以上;叶片上挺,有弹性;无病害。麦茬稻:秧龄30-35天,中、大苗,叶龄5.1-6.5;苗高15厘米左右,每株苗总根数13-15条;带蘖率80%以上;第一叶鞘长2.5厘米,叶片上挺,有弹性;无病害。   4 抛栽技术   4.1 抛秧技术   人工抛秧面积较大的田块分带抛植,面积较小的田块可站在埂上直接抛秧。先抛70-80%的秧苗,然后沿着作业道边走边抛出余下的30-20%秧苗,间密补稀。抛秧要及时查苗补苗,移密补稀。采用机械抛秧时机手应事先熟悉机械性能,使发动机转速与喂秧速度相互协调;喂秧手要定量、均匀、连续喂秧,确保抛秧密度,四级以上大风或雨天不宜抛秧。   4.2 水分管理   钵盘旱育苗根系发达,带土带肥移栽,在抛秧后,一般无返青期,其相应时期称为立苗期,此时以保持田面湿润为主,促进早立苗。抛后遇雨及时打开排水口,防止积水漂秧,以免影响秧苗扎根;分蘖期浅水勤灌,总叶片数为16、伸长节间为6的品种,在第9-10片叶出现时烤田,总叶片数为17、伸长节间为6的品种,在第10-ll片叶出现时烤田,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视菌情、气候条件等掌握烤田程度;孕穗期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层;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要间歇灌溉;成熟期适时断水。   4.3 化学除草   抛秧立苗后立即进行化学除草。防除稗草等单子叶杂草,每亩用96%禾大壮200毫升,与20公斤细砂土混匀撤施,也可与第一次施肥相结合,保水5-6天;或每亩用12%恶草灵200毫升,与20公斤细沙土混匀撒施,保水5-6天。或用10%双磺隆每亩10克,拌砂土20-30公斤,保浅水4-5天。也可用60%丁草胺100毫升,拌15公斤细沙均匀撒施。眼子菜等双子叶和莎草科杂草,每亩用48%苯达松150-200毫升进行防治。   4.4 防治病虫害   抛秧稻田间小气候较好,病虫害发生比插秧稻轻。但不能忽视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蝗等病虫害。
范文九:【摘要】水稻钵育苗抛摆秧栽培技术是利用抛秧盘(简塑钵)育苗,采用抛秧方式插秧,具有操作简便、降低生产成本、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的特点。    【关键词】抛秧盘 密度 播量 抛秧      水稻抛秧盘育苗栽培比普通栽培缩小秧田栽培面积3~4倍,插秧速度快3~5倍,节省育苗费用1~2倍,产量提高10%以上,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水稻抛秧盘育苗技术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播前准备   充分腐熟的农肥和有机质含量1%以上的土壤都可做盘土,土壤含水量应低于20%,考虑到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不应用山皮土做盘土;草炭土和水旱田土的混合比例为1:5~7;泡子泥和水、旱田土的混合比例为1:2~3;水、旱田土单用或1:1的比例混合;土粪和水、旱田土的混合比例为1:4~6。根据梅河口市水稻抛秧超稀植的要求,选用长49.5cm,宽35 .5cm,高2.3cm的简塑钵秧盘,每盘428眼(营养钵数)。每个秧盘需盘土约2kg,播种前的每盘底土为1.3~1.4kg,播后复盖土为0.5~0.6kg,抛秧一亩用盘土36~40kg(不包括损失)。   2.播种   2.1 插秧密度每m2抛秧9~10穴,每穴2~3棵。   2.2 播量 根据上述抛秧规格,每眼(一个营养钵)播2~3粒,每盘428眼播稻粒,等于催芽的稻种34~37g,每亩用盘数平均按16.5盘计算。需用种560~610g。   2.3 播期 根据梅河口市外界气温稳定超过6℃~7℃日期为准,播期定为4月15~20日为宜。   2.4 插秧期 外界气温稳定超过14.5℃~15.5℃日期为准,即5月20日开始,28日结束。   2.5 插秧期及秧苗素质 以中苗为插秧秧苗,秧龄为30~40天,苗高13~15cm,叶龄3.2~4.7天。   3.育苗管理   3.1 苗床处理 苗床育苗对秧苗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因此把苗床选择在地势高燥、土壤疏松或者培养过床土的地方,取消施化肥、调酸、消毒等苗床处理。   3.2装盘土、摆盘   3.2.1 配制盘土 每kg土对营养土(详细按说明书要求)9~11g或硫铵和磷酸二铵各0.6~0.7g,覆盖土不对营养土直接用。   3.2.2 装盘土和播种 把盘土装压到营养钵的2/3左右后(用刷子刷)以待播种。用播种器把催芽后的种子进行播种,种子粒每眼不超过3粒为宜。   3.2.3 浇水、摆盘 在苗床放盘前,把床土充分浇透,等到床土3cm多深,含水量降到30%(床土开始松散)时,把播种后的苗盘移到苗床上摆放,把盘压入床土,使营养钵全部压入土中。盘面和床面一致时,以不露种子为原则盖上簿薄一层土。浇水使种子和盘土接合紧,然后盖覆土0.7cm,刚好露出盘面为适度。接着铺一层簿膜,以保温、保湿,苗床一定要整平,摆放的盘绝不许有凸凹,否则摆放的秧盘一头挨土,一头有空隙,对秧苗扎根吸收水分不利,易导致生理性立枯病发生。   3.3 绿化期管理   幼芽出土至1叶1心期是种子根、芽鞘节根和不完全叶节根、第1、2完全叶快出猛长期,是防止秧苗徒长关键的一环,对温、湿度、床土通透性最敏感的时期,因此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   3.3.1 保温 在棚膜内,最好盘上平铺一层簿膜来保温、保湿,保证出齐苗。秧苗出土前把棚膜内温度控制在37℃以下。秧苗出土后控制在28℃以下,以免烧坏秧苗。   3.3.2保湿 一般秧苗绿化前不浇水(但种子层发干一定要浇一次透水),水分过多易徒长、烂秧或出苗慢且不齐。   3.4硬化期管理 1.5~4.5叶期是给自养生活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以通风炼苗为中心防止徒长,促进根、茎、叶的正常发育。   3.4.1温度 秧苗绿化后,白天应把床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根据当天的升温趋势从早晨6~7时,棚膜内温度与外界温度接近时开始,至下午温度明显下降前为止进行通风炼苗(秧苗已出现徒长的趋势时,温度明显下降后再延续1~2小时,盖膜保温)。秧苗出齐及时去掉盘上平铺的簿膜。如果幼苗受冻,白天膜内温度尽量控制在18℃~23℃,以加快恢复秧苗正常生育。   3.4.2水分 要根据秧苗根部土壤含水判断是否需要浇水,即用手指搓根部土壤,手指上沾泥、沾水不能浇水。一般1~2天浇一次水,浇水一定在早晨,尽量避免高温时浇水,以免温差过大生理需水失调。在插秧前,自然气候条件下,昼夜充分炼苗3~7天后,进行插秧。   3.4.3追肥 用营养土的不用追肥,未用营养土的一般追2~3次肥,在2、3、4叶一心期,各叶一心刚开始露出时,每次每盘追施硫铵4~5g为宜(硫铵和水的比例为1:70~100)。   4.抛秧(简塑钵)移栽   4.1 移培期 5月20~28日。   4.2 抛秧密度 9~15穴/m2均可,抛秧时先计算好面积和秧盘数,然后进行抛秧。每抛完一个稻池,用人工按预期密度适当调整即可。   4.3抛秧应注意的问题   4.3.1 秧苗高度 尽量控制在13~15cm,秧苗过高,运苗时苗易折,抛后易倒伏,不易缓苗。   4.3.2 育苗时覆盖土不宜过厚 超过秧盘面3mm时,秧苗之间易盘根,抛秧时秧块不易分开,影响抛秧速度。
范文十:维普资讯
现代农业科技}08 20 年第  期 
大田农艺 
水 稻 机 插秧 的优 势 及 软 盘 育 苗栽 培 技 术 
卢 立霞 刘 英 
( 苏 省 沐 阳县 农 技 推 广 中 心 , 苏 沐 阳 2 3 0   江 江 2 6 0)
阐述 水稻 机插秧 的优 势 , 并详 细介 绍机 插秧 软 盘 育苗栽 培技 术 , 以期 能 够 为机插秧 更 多地应 用 于生 产提供 参 考 。  
文章 编号 1 0 —5 3 (0 8 1 — 2 7 0   0 7 7 9 2 0 )3 0 0 — 2
关键 词 水 稻 ; 机插 秧 ; 势 ; 优 软盘 育 苗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51 3 0  
1 机 插 秧 的 优 势 
() 床 准 备 。 2苗 选好 床 地 , 细整 床 , 足 底 水 , 土 消  精 施 床
( ) 秧 成 本 低 。 在 一 般 手 工插 秧 作 业 收 费 15)~ 1插 现   (】  ( 18 0元/ m   0 h 左右 , . 插秧 作业 费 7 0 1 5 /m  而机 5  ̄   0元 h 左右 。 0   ( ) 少 育秧 田 。 增加 育 秧 田 的 小麦 种植 面 积 , 益  2减 可 效 高 。 插 秧 的秧 池 田 与大 田用 地 比例 为 110 1 0左右 , 机 :0  ̄ 2 而  手 工插秧 的秧 田与 大 田用 地 比例 为 l1 ̄ 0左右 。 :5 2 由于 增 加  了减 少 的 育秧 田的 小麦 种 植面 积 , 加 了 小麦 产 量效 益 , 增 因  而 大 大降 低 了水稻 育秧 成 本和 用地成 本 。   ( ) 防病 虫 害 。 插 秧 育秧 秧期 短 , 期推 迟 , 开 了  3避 机 育 错 水 稻 病 虫 的 生理 发 生 周 期 , 因此 病 虫 害 轻 , 药次 数 减 少 , 用   稻 谷农 药残 留低 , 高 了水 稻品 质 。 提  
毒。 择背风向阳 、 选 交通 便 利 、 近 水源 、 势平 坦 、 层深  靠 地 土 厚 、 壤肥 沃 、 土 能排 能灌 的菜 园地 作 育秧 池 , 前 施肥 , 翻  年 耕
风化 . 年后 碎 土整 平 。 种 前开 沟 作 畦 , 好秧 板 , 面 规格  播 做 畦
为 : 面 宽 13 , 宽 2  ̄ 0m , 深 1c ; 周 沟 宽  畦 .m 沟 5 3c 沟 5m 四
3 c 深 2 c 秧 板 制作 要 求 实 、 、 、 。 0m. 0 m; 平 光 直 同时 , 浇施 底水  至饱 和 状 态 ( 指 能 轻 轻 地 插 入 土 中 ) 并 使 用 6 0 8 0倍  手 , 0 ̄ 0 液 的敌 克松 消 毒 。  
() 料 准 备 。 软 盘 准 备 , 公 顷 大 田 一般 准 备 软 盘  3材 ① 每 25 40 ; 薄膜 、 草 、 2 ̄ 5 张 ② 稻 鲜麦 秆 等 辅助 材料 ; 种子 准 备 , ③  
应选 择 适应 当地种 植 的优 质 、 高产 、 稳产 、 中熟 、 病性 强 的  抗
() 米 品 质 好 。 4稻 因机 插 秧 行 距 较
手 工 秧 大 , 行 距 比  株
例适中 , 通风 透 光 条件 好 , 合 作 用 强 , 产 的稻 谷 不 仅 产  光 生 量 高且 米质 好 。  
2 机 插 秧 软 盘 育 苗 技 术 
21 育 秧 标 准  .
水稻 品 种 , 种量 杂交 稻 2 .k / m2粳稻 4  ̄ 0 g h 。 用 25 g h , 5 6 k /m2  
( ) 营 养 土 。 播 种 前 用 l0 1 0 g营 养土 。 05   4装 在 O ̄ 2k 加 .~ 0 8 g旱 秧 剂 进 行 药 土 混 均 , 匀 撒 人 软 盘 内 , 02  ̄ .k 均 厚 .0   02 c 用木 板 刮 平或 刮 去 多 余 营养 土 , .5m, 然后 用 喷 雾器 浇 湿  底 土 即可播 种 。   ( ) 铺软 盘 。 5摆 盘盘 紧 贴 , 面 平整 , 软盘 规 格 2 c   盘 按 8 mX 5 c 在 秧床 上顺放 4张 , 者横 2张 进行 摆放 。 8m 或   ( ) 种 覆土 。 6播 水稻 播 前要 进 行 浸种 、 芽 , 谷 不 可太  催 芽
() 1专用软盘 。 稻机 插秧 专 用塑料 软盘 规格 为长5 c   水 8 m,
宽 2 c 杂 交 稻 大 田机 插 秧 需 塑 料 软 盘 苗 2 5盘 / m2 8 m, 2 h 左  右, 粳稻 品种 需塑 料软 盘 苗 3 5盘 /m2 7 h 左右 。  
( ) 准秧 块 。 稻 机插 秧 秧 苗是 以 土壤 为载 体 的标 准  2标 水 秧 块秧 苗 , 准秧 块长 5 c 宽 2 c 土 层厚 度 20 . m。 标 8m, 8 m, . 5     c
秧 苗秧 块过 大 或过 小容 易 导 致机 插 上秧 后 卡滞 或 脱空 造 成  漏插 , 过厚 过 薄会 造成 伤 秧 过多 或取 秧 不 匀 , 此 需要 使 用  因 专 用的机 插秧 塑料 软盘 育 秧 。  
长 , 则 , 易播种 , 否 不 同时 要 求稻 种 发 芽 率 高 。 体 要 掌 握 : 具  
适 时播 种 , 据 秧龄 期 1  ̄ 0 根 8 2 d安 排播 期 ; 浸种 催 芽 ; 宜播  适 量 , 种 时 采 取 称 量播 种 , 盘 芽 谷播 量控 制 在 10 10 , 播 每 2 ~ 5 g 
力求 细 播 匀播 ; 土盖 种 , 学 除 草 , 种 后 用 未 加 装 秧 剂  薄 化 播
的原 备细 土 , 匀撒 人 盘面 盖 种 , 土 厚 度 0  ̄ .c 即以  均 盖 . o3m, 2 看 不 见种 子 为 宜 。 土后 用 6 0 8 0倍液 的敌 克 松 水 剂 喷  盖 0 ̄ 0
( ) 格秧 苗 。 3合 合格 的机 插秧 秧 苗标 准 是 : 龄 1 ~ 0 , 秧 8 2 d  苗高 1  ̄ 5m, 龄 35 38叶 , 根 厚度 2 m, 长健 壮 , 2 1c 叶 . . ~ 盘 c 生 均 
匀一致 , 系发 达 , 根 紧密 。 根 盘  
22 技 术 要 点  .
湿 盖 土 , 用 3 %的 丁苄粉 剂 lg 对水 5 7 g均 匀喷 施 . 再 5 O,  ̄k 不 
能 重复使 用 , 以免 造成 药害
伤 芽 。   () 7 覆膜 盖 草 。 覆 膜 前 , 干沟 里 积 水 , 在 软盘 上 稀  在 排 并
( ) 养 土 准 备 。 公 顷 大 田 备足 15 0 g高 质 量 营 养  1营 每  0 k
放 芦 苇杆 或 鲜麦 秆 , 以防 薄 膜 紧贴盘 面 上 造成烧 芽 . 膜 后  覆
在 秧 板上 加盖 稻 草 , 防止 烈 日高 温灼 芽 , 雨后 应及 时 检 查薄  膜 上 有 无积 水 , 以避 免 闷 种烂 芽 ; 膜 四 周 用土 壅 紧踏 实 . 在   并投放 毒 饵 防 鼠害 。  
土 。 早准 备 , 用 中壤 , 土 过 筛 。 及 选 碎 选择 适 合 的 床 土 , 一般  选 用疏 松肥 沃质 地 适 中的 菜 园 中壤 土 , 腐化 较 好 的旱 田  或 耕 作层 土 壤来 配 制营 养 土 , 冬前 年 初 , 做秧 床 土壤 里 施  于 在
人适 量 的腐 熟 人 畜 粪 和过 磷 酸 钙 培 肥 土 壤 。 播 种 前 2~ 在 0 
3 d选 择 晴 天取 土 晾晒 、 碎 、 筛 , 要 细 匀 , 径 大 小 在  0 粉 过 土 粒 03 04m 左 右 , .~ .c 此土 占 6 %以 上 比 例 , 大 粒 径 不 得 超 过  0 最
( ) 床 管 理 。 床期 间 目标 是 培 育壮 苗 。 理 上 主 要  8苗 苗 管
是保温保湿 , 施药杀菌 , 增施肥料。 做法是 : ①控制温度 。 秧 
苗在 一叶 期 以前 要盖 好膜 , 以保 湿 为主 , 温度 控 制在 3 q 5C以 
05m, 求达 到 手捏 成 团 , 地 即散 , 后进 行 覆膜 堆 闷 。 .c 要 落 而  
落 谷 时 有 条 件 的在 lO g营 养 土 中 拌 旱 秧 肥 5 g 起 到培  Ok k, 肥、 调酸 、 保湿 、 防病壮 秧 的作用 。  
收稿 日期 20— 5 2 0 8 0 —1 
内; 一叶 期至 二叶 期温 度 控 制在 2 ̄ 5 齐 苗后 揭膜 : 02  ̄ C, 二叶 
期后 , 白天 揭膜 炼 苗 , 上 盖 膜保 温 , 喷 施 敌 克松 防治 青  晚 并
黄枯死苗 , 三叶期届不再盖膜 。 ②肥水管理。 肥料管理上要 
及 时 追施 断 奶 肥 , 般在 一叶 一 心 期 ( 后 7 一 播 d后 ) 用 。 施 秧 
大 田农艺 
《 代农 业科 技 》 0 8年第 1 现 20 3期 
O 深 5 7m。  ̄ c 施后 田间水层 保 持   ~   。  52 d4 7   o   4  o  2  6  8 
池 田 用 腐 熟 的人 粪 肥 7 0k/m 对 水 1t 用 尿 素 7~   0gh 2 5 5或 5 
1 5g h 对 水 75 0 g 于 傍 晚 浇施 ; 苗施 好 送 嫁 肥 , 0 k /m   0 k , 看 一  般 在移 栽 前 3 4 ~ d进 行 ; 水管 理 上 , 天保 持半 沟 水 , 中  用 晴 若 午 秧苗 卷叶 时 , 可采 取 洒水补 湿 。 栽 前 3 移 d不上 水 。  
栽培 管 理 
( ) 水 、 虫 管理 。 棵 分 蘖 期在 肥 料 运 筹 上 要 分 次  3肥 病 活 施 用分 蘖肥 。 同时坚 持 肥药 混 用 , 起 到追 肥 、 虫 、 草 的  以 治 除 三 重 效果 。 插 秧 由于 是 中小 苗 移 栽 , 机 插后 初 期 , 肥 能 力  吸 不如 手 插秧 。 为此 , 蘖肥 施 用应 采 取 “ 吃多 餐 ” 分 少 的原 则进 
() 秧 。 1插 插秧 机 的栽 插 深度 按 农 艺 生 产 要 求 为 : 漂  不 不倒 , 浅 越好 。 持 薄 水移 栽 、 棵 、 蘖 。 插 秧 的返 青  越 坚 活 分 机 缓苗 期相对 于 手插 秧较长 , 活棵 分 蘖期推 迟 2 3 。 栽 插 后  ~ d在 7 1 d内基 本 无大生 长 量 。  ̄0   () 2 化学 除 草 。 栽插后 5 7 使 用小 苗除 草 剂化 除 。 在 ~ d, 水 
( 上接 第 2 2页 ) 0  
行。 穗肥 一般 分促 花肥 和 保 花肥 2次 施 用 。 花结 实 期 的水  开 稻 出穗 后 , 一般 不 需再 施 肥 。 稻抽 穗 前 2  ̄ 5 水 0 2 d内 。 以保 持  浅 水 为主 。 穗 2 d后视 情 况间 歇灌 水 。 抽 5   ( ) 时烤 田 。 节 长穗 期 遵循 “ 到 不等 时 。 到 不等  4及 拔 苗 时 苗 ” 则 , 时多 次轻 搁 田 , 原 适 忌一 次重 搁 田 。  
表 1 百粒重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排序 
08 1   .1  2 6   08 09 .   0   7   09 02 .1   1   0896 .    9 2   07 65 .    7 9   0872 .    8 3   08 63 .   5   4   07 50 .7   1  0 07 96 .8   8   08 3   .3  0 5  
关 联 度  排 序 
07 21 .5    1  1
堡量 ,坌焦塾 圭茎蔓塑 皇堡苤塑 皇          撞塾 皇宣煎塑 皇宣鱼塑 全皇直塑 皇鲞 重 堡薹              塾  
数 、 育前期 、 生 单株 粒 重 、 高 的关 联度 小 , 百粒 重 的影响  株 对
不大 。   22 相 关 与 通 径 分 析   .
(8、 x) 百粒 重 ( 、 株 粒 重 (  、 荚 粒 数 (  、 粗 (  。 X) 单 X。 每 ) X )茎 X ) 
分析 结果 见 表 2 图 1  、 。 由表 2 图 1 知 : 、 可 百粒 重与单株 荚数 、 单株 粒数 、 生育 后  期 呈极显 著负 相关 (= 07 45 、= 06 23 r - .1  )  r - .7   r 一 .0  、 05 6   ; =- 7
分 别设 : 株高 (  、 X) 分枝 数 (  、 x) 主茎 节数 ( 、 株荚 数  x) 单
(4、 株 粒数 ( 、 育 前期 ( 、 育 后期 ( 、 生 育 期  x) 单 X) 生  ) 生 x) 全
与 茎粗 呈 显 著正 相 关 (
0 5  )与 全生 育 期 呈 显 著负 相  r 、 82 ; = 3  
表 2 百 粒 重 与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相 关 及 通 径 系 数 
粗 、 育后 期 、 育 前期 起 作用 , 径 系数 分别 为 : 05 25  生 生 通 - .  、 3
0. 3570、   -0. 7 5、 211 8。 23   0.    
3 讨 论 
() 1 本试 验将 灰 色关 联 分析 和 相关 分 析 、 径分 析 作 为  通 相 互 印证 , 以提 高 数据 分析 的科 学性 与 可 靠性 , 正确 反 映百 
粒 重与 主要农 艺性 状 间 的关系 。   ( ) 试 验得 出 , 2本 与百 粒 重相 联 系 的主 要农 艺 性状 中单 
x1   x2   】3 (  )4 【  X5   】6 (  x7   )8 (  X9   Xl  o Xl l   X1  2
株 荚数 、 株粒 数 、 育后 期 、 生 育期 、 单 生 全 茎粗 等 农艺 性 状 无  论 是关联 度 、 关系数 还 是通径 系数 都位 于前 列 。 相 因此 , 百  对
粒 重进 行 选择 时 , 突出 单株 荚 数 、 株 粒数 、 育后 期 、 应 单 生 全 
图 1 百粒 重与 主 要农 艺性 状的 相关及 通 径 系数 
关 ( 3 10)与 株高 、 枝数 、 茎节数 、 r 6   ; =一 分 主 生育 前期 、 株粒  单 重、 每荚粒 数呈 不显著正相关 (: .3 、= .1 、= .8  , r 0 54r 03 4 r 02 96  0 3 r 02 92 r 01 92、= .1  ) 主 要是 通 过 单 株荚 数 、 = .1  、= .0   r 02 96 。 茎 
( 接 第 2 6页 ) 上 0  
生 育期 、 茎粗 等农 艺性 状 的选择 。   ( ) 试 验是 在 同一 密 度下 、 黑龙 江 北 安地 区 得 出 的  3本 在 结论 。 其他 地 区或其 他 密度 下 的情 况还 需进 一步探 讨 。 对  
叶 第 3天 观 察 主 穗 抽 出 情 况 , 主 穗 拔 伸 不 明 显 , 补 施  如 应 九 二 O 0 3 g h 。 1 9 ~1 5 / m2 隔 d后 再 用 九 二 O4 g h 对 水  5 / m 
穗前 23 ~ d用 九 二 o1 .~ 25 / m  雾 , 天 1 , 喷  50 2 . h 喷 g 每 次 连
2 3次 , ~ 可使 父本 提 前 1 2 穗 。  ̄ d抽  
44 割 叶 并 喷 九 二 。  .
6 5 g 连 喷2 3 , 天上 午喷 雾 1次进 行保 花处 理 。 7k , ~ d每  
45 人 工 辅 助 授 粉  .
父 母本 抽 穗 1 O, 0  ̄ 进行 1次 微 动处 理 , 用 九 二  5o, %1" /- 2 J 可
02 . 4 . / m2 水 6 5 g喷 雾 。 25 50 h 对 " g 7k 当父 母本抽 穗 3 %' 0 0 - %  - 4
割 叶后 进 行人 工 授粉 。 午 当父母 本 开 花 时 ( 雨天 可
能下 午 开花 ) 行人 工摇 花 , 续 5 7 。 进 连 ~ d 
46 病 虫 害 防 治  .
时 割 叶 , 叶 时 父 本 剑 叶 留 1 c 母 本 剑 叶 留 1 c 要 求  割 0 m, 7m,
边割 叶 边 喷 九 二 o , 以 在 上午 完成 为 宜 。 施 方 法 : 叶  且 喷 割 当天 用 九 二 O1 5 8 gh 对 水 6 5 g 父 母 本 同喷 施 。 3  ̄10 /m  7k , 在 
移栽后 5 7 ~ d施 用 除 草 剂 进 行 化 学 防 除 杂 草 , 2 . 用 25  
k / m2 虫双 大 粒 剂防 治 螟 虫 。 蘖 期 注 意 稻蓟 马 、 虫 、 gh 杀 分 螟   稻 秆 潜 蝇等 虫 害 的预 防 。 穗 期注 意稻 飞虱 、 孕 稻纵 卷 叶螟 和  稻 瘟病 的预防 。 摇花 结束 后 注意 稻粒 黑 粉病 的预 防 。  
割叶 当 日专 喷父 本 1 , 九二 o  0/ m  水 2 5 g 割 叶  次 用 6 gh 对 2k 。
第 2天用九 二 o9 1 5 / m2 水 6 5 g 父 母本 同喷 施 。   3 gh 对 7k , 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秧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