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这句话影响了我作文是什么意思谢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湖北大学校训
&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语出学校前身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第一任院长汪奠基先生为国师填写的院歌歌词。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学习,勤于思考,就能融会贯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终如一地去追求,然后切实地实践,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它体现了我校一贯的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是学校历史和校风的延续。
&思曰睿&出自《尚书》中的《洪范》篇,&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汪奠基先生化用《洪范》原文,推陈出新,改为&日思日睿&,意为每天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博学通达,与时俱进。
&笃志& 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一语。意为广泛地学习,志趣专一。
&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意为忠实地实践。
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敬业奉献的志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办好湖北大学,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湖北大学校训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湖北大学校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肤浅看法或者阅读心得,希望自己的陋见能够抛砖引玉。同时,在生活中深感自己的浅薄无知,涵养极差,所以开此贴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督促自己看书,倾听其他人的说法,全面自己的思想。一开始考虑发在闲闲书话,但是煮酒论史高人较多,所以为了“高人们”,我只好厚厚脸皮在这里发帖了,希望大家对我的不自量力能笑而置之,毕竟重在心意。  字数不够,好吧,那就从好久以前翻了几页的《中国哲学简史》开始,之前看到第九章就弃了,如今重新拾起,“道,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不懂,所以翻看后面的英文 The Tao that can be comprised in words is not the enternal T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abiding name. The Unnamable is the beginning of Heaven and EThe namable i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能够用语言描述的道就不是最终的道,能够被命名的名就不是最终的名,天地起始于无名,有名就是万物的母亲。  还是不懂啊,自己的理解是,能够说出来的就不是最终的,能够被命名的就不是就不是一开始的名,世界万物开始于说不出不能被命名,而一旦有了名一,就有名二,就有名三,于是世界万物都有了。  是这样吗?但是有点接受不能,不是宇宙起源于一个点爆炸,能量巨大从而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于是有了彗星、行星、恒星、水和生命。感觉这两种思考方式不同,但是不知道不同点在那哪?  感觉自己有点吃饱了饭撑着,不过既然是兴趣爱好,那就是吃饱了之后干的事情,所以请大家解答一下我的疑惑吧,谢啦。
楼主发言:178次 发图: | 更多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肢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The duck's legs are short,but if we try to lengthen them, the duck will feel pain. The crane's legs are long, but if we try to shorten them, the crane will feel grief. Therefore we are not to amputate what is by nature long, nor to lengthen what is by nature short. 放上英文一则古文艰涩,英文易懂,二则默默背诵,必要时可以瞬间高大上。有点功利性,但也算是学以致用的一种了。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习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但是我觉得庄子的这个前提必须是资源无限,人人享之不尽。为什么治天下,因为天下资源不等,治天下的资源则最多,古今内外皆如是,想起这几天看的纸牌屋了,大叹中外从政的人皆非常人,如果不是他们作为统治者,谁还有能力做统治者呢?在我们痛斥统治者的贪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统治者是这样的?  一个人能够自由充分的发挥天赋才能,便感觉到快乐,这是事实,和《逃避自由》中的实现自由意志异曲同工。  “是遁天倍情,望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这用在远超于自己的力量前面,以卵击石的前面,可以,但是万万不能用在普通生活里,否则无异于精神鸦片。人为什么恐慌、紧张、痛苦,这只是身体提醒我们将要面对的困境所产生的自然反应,面对困境不去正面直对,反而当鸵鸟,真是浪费时间。说到逃避和浪费时间,想到了最近老是爆出明星之类的吸毒,于是问人,毒品是否可以戒掉,你看美剧以及明星们都吸毒,人回答,如果毒品能够戒掉,那为什么美国和中国都禁止毒品流转。犹记得看过的一本小说,名字似乎是魂断蓝桥,那时看的脸红心跳的,年纪太小了,作者描述了女主角美好的肉体,是我小学时代的性启蒙读物,最后的结局让我至今不能释怀,美丽的女主角吸毒,最后变成了骷髅,从桥上跳下来腐烂的谁都不知道,王子和灰姑娘不是都能在一起的。挺希望有人拍一部关于毒品的电影,少一点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多一点揭示社会丑陋的真相,吸毒、卖淫、艾滋病,这个铁三角,这么值得人重视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导演们都去哪儿了?  庄子这一段解释的真好,“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声,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俨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讲的是庄子对于死亡的看法。英文更直白易懂一点,When she had just died, I could not help being affected. Soon,however, I examined the matter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she was not living, having no form, nor even substance, then her form, then her life. Now by a further change, she has died. The whole process is like the sequance of the four seasons,springs,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While she is thus lying in the great mansion of the universe, for me to go about weeping and wailing would be to proclaim myself ignorant of the natural laws.  相较于道家而言,更喜欢儒家的尽人事,听天命。
  @兰陵烟雨 1楼
21:41:57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招来高人一名!嘻嘻嘻。。。自己在下班路上其实琢磨来着,不管是否这两个宇宙起源的观念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但是老子这个观点和下面物理学的解释似乎是同一客观现实的不同的两个方面?什么样的两个方面,自己又说不上来。
  做事情需要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在各种条件下求一个最大值,有感而发,另外,现在处于功利状态的我,看老庄,哪怕只是简述,也是分外不协调,甚至有点挫我的锐气,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这段话让我想到高中物理老师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不要问为什么,就是这么规定的。”这里也一样,不要问为什么,道就是这样造世界万物的。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这么一说,突然就觉得没意思了,你再怎么折腾,其实无成也无毁。深究起来,其实有道理,因为纵使你一生荣华富贵抑或穷困潦倒,最后都只不过是一把灰而已,是空的。  是这样的,但是人活在当下,知天命、尽人事,知道这样的道理,在强大的事实悲剧钱,给自己的精神留一条退路。或者,这就是道家的意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些男人说现在的女人太现实了,可是要生存,你不现实就会被淘汰,男人在排斥女人现实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能否提供女人一个不现实的环境,而女人在郁闷男人不上进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足够配的上上进的男人。说这么一段,实在是有些恨嫁的味道了。外面下雨了,好喜欢在雨夜点一盏灯看书啊,真是享受,现在回归正题。  这一段,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解决了我一开始的疑问,冯友兰说的真是太好了!庄子怎样解决早期道家最初提出的问题,即:怎样全生?怎样避祸?庄子说,“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肢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福祸之所介乎!”这是说,宇宙中万物本是一体。如果人达到与万物一体,这时人的肢体无非是尘埃;生死终始,无非是日夜的继续,不足以干扰人内心的宁静;至于世俗的得失、时运好坏,更不足挂齿。这样,庄子解决早期道家根本问题的办法是一笔购销了这个问题,这正是在哲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哲学对客观事实并不提供任何信息,因此,哲学对现实问题并不试图去具体的解决。它所能做的是:给人一种观点,使人看到生比死所胜无几,人所失去的也就是他所得到的。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即“无用之用”。
  在庄子看来,成圣之道需要摒弃知识。摈弃知识的结果,自然便没有知识。但是“无知之知”和“无知”是两回事。“无知”是人的初始状态,而“无知之知”则是人经过“有知”而后达到的“无知”阶段。人的原初状态的无知是自然的恩赐,而人达到“无知之知”则是心灵的成就。
  关心一个人要关心在点上,否则一来对方感觉不到你的心意,觉得你没有用处,二来你付出了关心却没有得到回报,次数多了就会心生怨意,如此二人反而因为这不应景的关心关系疏远,这对两人都是一种损失。再说一个题外话,我答应自己的事没有几件是做成的,这让我很痛苦,纸牌屋中弗兰克让那个酗酒好色的年轻议员身败名裂,看的我毛骨悚然,因为如果我是那个议员,我可以肯定自己会和他做同样的选择,如果一个人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做不好,被别人毁灭是很轻易的事,所以我很苦恼,因为天涯连续四天让我坐在书桌前看书了,所以在发帖的两个目的之外,我给自己再加一条,完成答应自己的事,首先从规范饮食开始,绝对绝对保持自己清淡温热的饮食,坚持一个星期,加油!  因为吃了辣的东西,整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思绪紊乱,耐着性子把墨家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看完,还挺有意思的,受教了,在此和大家分享墨家对名的分类,觉得分的真好,“名:达也;有实,必待文名也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对应的知识是指:知道哪个“名”与哪个“实”相对应。
  弗兰克说:“把你们的资产加到一起能得到斯洛伐克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我坐拥美国联邦政府,你们的钱吓不到我,你能买到的顶多是影响力,而我行使的是宪法和权威”。冯回答,“最强的军队并非总能获胜,毛泽东一开始只有几千万的兵力,但却占据了半壁大陆”。弗兰克回答,“毛泽东死了,中国也并非往日的中国”。想了一下,如何把钱和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呢?答案是联姻。  关于辩的七种方法。“或也者,不尽也。假也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彼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明天再解释,我熬不住了睡觉去了。
  将事物单独的列举出来,但是无法全部举例出来(即数学中的列举法);做假设,但但是有可能出现例外;模拟一个模型,如果仿效出来的与模型相同,那它就是正确的,如果仿效出来的与模型不同,它就是错误的,冯友兰用现代逻辑思维举例解释,如果我们要判定A导致B,那么我们就把它作为公式来试验,如果确实A导致B,那么命题正确,否则就是错误,这是演绎推理,即墨经的效。这里我自己做一个解释,因为大学里学的高等数学里面的演绎推理是这样的,在命题里A=1,B=2,C=3,D=4,E=5……,那么G=7,是正确的,其他G=除了7以外的都不对,此为“效”;“辟”,是比较法,用一物解释另一物,“侔”是指两组命题平行的比较下来,“援”是类推法,如果你是这样,我何以不能这样?“推”,是从已知求未知、延伸而论的方法,冯举例,“人不免一死”,古人都死了是事实,今人和古人都是人,所以今人也会死的,从已知的事实延伸到未死的人身上,即“推论思维”。  专门去查了一下“逻辑思维”百度百科,明天晚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晚上思考太逻辑的东西会兴奋的失眠的。
  说个题外话,希望有人来讨论啊,不要总是我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越是自言自语,犯的错误也荒谬啊。媒体上爆出一个又一个权贵或者资本的二代或者三代们怎么腐败,怎么吸毒,怎么滥交,一方面,痛惜他们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加以利用,充实有意义的过完其一生,另一方面,也微微一笑,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堕落,“穷二代”们如何爬得上去,怎么印证齐天大圣“风水轮流转,今年坐我家”的狂言呢?
  后面这一段,很实际,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由此墨家得出总结人类活动准则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接下来谈逻辑思维,请允许我的放肆,因为我个人是想到哪写到哪或者摘抄到哪,并没有考虑太多读者的感受,所以应该不会有人回复我了,那么我也就不那么拘谨了,其实我也不懂,但是去百度百科了一下,明白,难怪我数学学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逻辑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律,这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违背这些规律,思维就会发生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形而上学等逻辑错误,认识就是混乱和错误的。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的存在需要依赖于词语,词语是概念的表现形式,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黑马、白马,可以归纳为马。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例如:马可以演绎为黑马、白马等。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这里我想问忍耐着看到这里的同志,你们看书的顺序是什么样的?我看书时先喜欢分析,即整本书的每一部分都看的细细的,然后再综合,即把研究的零碎的东西按照作者写作的逻辑串联起来。在很惨的读书生涯中,我验证了这种方式对于应试考试来说是个悲剧,现在所幸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于是就不批判自己了,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嘿嘿。  逆向思维的事例:大家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的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边沁把善恶归结为快乐和痛苦的问题。在他看来,道德的目标是“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快乐”。我们经常说这个人不讲道德,可这道德是什么,这个回答似乎可以成立。  我太笨了,被绕进去了,墨家《小取》中说,获之亲,人也;获侍其亲,非侍人也。其弟,美人也;爱弟,非爱美人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乘船,非乘木也。盗人,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人非杀人也。无难矣。我觉得是在人的特指和人的泛指上面在做文章,不过想不通,明天再来解释,睡觉去也~~~
  死了几千个脑细胞,可算研究出来了。这很明显是一个逻辑错误。杀盗人,不意味着杀“所有人”,所以我爱“所有人”。首先有这样一个逻辑就是杀盗人不意味着杀除了盗人以外的所有人,所以我爱除了盗人以外的所有人,这个逻辑正确;但是他用了“推”,即杀盗人不意味着杀包含盗人的所有人,这个正确,但是后面的错误,即所以我爱包含盗人的所有人。这两个逻辑之间的“推”是不成立的,因为后者的所有人包括盗人和除了盗人以外的所有人,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推。这是完全错误的逻辑推理。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条件:A属于C,B属于C,A并B等于C,A和B互不属于。结论:去掉A,剩下B;但不能推出,去掉A,(因为B属于C,所以去掉A不等于去掉C),剩下C(C&B)。  回味了一下,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我解了16年的数学题的思维过程!数学老师,在这里给予衷心的感谢,是您培养了俺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上》说,“同,重、体、合、类”。对于一个“同”字,墨家也有诸多研究,意思是说,同,有四种含义。一是雷同;二是局部和整体的质同;三是同存;四是同源。  在我心中,音乐是用来进行情感慰藉的,有时候你会莫名感到的彷徨、孤独、渺小,你会想到逝去的被爱以及爱的人,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让人觉得浮在表面上,而音乐则通过的她的方式,直抵你内心深处,轻柔的环抱在你的身边,仿佛又回到了生命的最初,安全而舒适。  第十一章后期的墨家看完了,因为我自己没能力,所以还是把冯友兰的评论照搬上来作为我第十章的阅后感悟,后期墨家在批评道家时所指出的反论,在西方哲学中也曾出现过。西方今年发展的新逻辑解决了这个问题。按照西方逻辑,后期墨家的这种逻辑不再成立。虽然如此,后期墨家的缜密思想、富于逻辑头脑,还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建立知识论和逻辑方面的努力,可以说超过了古代中国的任何其他学派。
  现在开始第十二章,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在这里不才推荐大家看冯友兰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中英文对照着看更加容易一点,然后根据这本书介绍的再去看中国古代的相关作品,估计会事半功倍。  方术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冯说,风水所依据的理论是,以人为宇宙的产物,又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因此人的住处和死后墓地必须与自然环境即风水协调。并且他对术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它们是古代科学的萌芽,虽然来自迷信,但是终究是科学的开始。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南方即夏,火德胜。北即冬,水德胜。东即春,木德胜。西即秋,金德胜。一年四季通过中国处于北半球南热北冷以及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和空间相对应。  手机打字真累,随兴所终的看书挺好的打发旳间的方式。  
  我的心静不下,悬在半空中,被无形的焦虑困着,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可是有时候又觉得疲惫不堪,是生活就是这样还是我的心态问题?折腾了一个星期,胃隐隐的抽痛,打字的时候突然明白,不是饭菜不可口,而是我自己的心境问题,我想吃的不是精致的菜肴,而是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一盆新鲜的青菜,一碗蛋花汤以及坐在旁边含笑看我吃饭的那个人。生老病死,人活着短短几十年,不可能得到的就永远在手里了,失去是一种常态,得到也是必然,所以得到了要珍惜,失去了也要看淡。至于那个人,自己闭眼感受又何尝不是活在自己的心里呢?
  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稗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同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天圆地方,九州大地,好神奇的想象力!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盛。木气盛,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盛,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盛。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朝代更替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于是秦朝水德胜,汉朝土德胜,以此类推。冯的科普:古时皇帝称自己“奉天承运”,所指就是承受“五德”转移的时运。五行很有趣,自圆其说的很有道理。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阴阳学说则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伯阳父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看到这里我终于笑了,终于不是你们在教育我了,让我来告诉你吧伯阳父,地震是因为地壳运动,宇宙的结构是有恒星、行星、卫星、黑洞等等天体结构构成的,知道什么是光速吗?知道什么是牛顿定律质量守恒相对论量子力学吗?作为数学不好的我其实物理也很烂,但是俺拥有一颗好奇的心,物理虐我千百遍,我待物理犹初恋,开玩笑一下,实在是这书的内容让我云里雾里的,有点不耐烦了。  《易经》原书解释为八卦,正名为八经卦。每卦由八种形状组成,任何两卦组成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六十四个样式,概率论中最简单的排列组合。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象都有解释,叫“卦辞”,每卦中的每一横划也有解释,称为“爻辞”。  周初改用蓍草占卜,巫人在一束蓍草中,以两株为一份,分置一旁;最后所剩,或为单数或为双数,便以乾(一横)或者坤(两短横)为记。现代学者认为,八卦或者六十四卦便是这种蓍草占卜的结果,然后对照《易经》,以解读卦象所示吉凶。
  易传《系辞上》:“天一地一,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真的是很巧合的事情是不是,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是五十五,与五行相关。  阴阳学家试图用数字把五行和阴阳联系起来,于是称:“天之数,一,生水,地之数,六,成之。地之数,二,生火;天之数,七,成之。天之数,三,生木;地之数,八,成之。地之数,四,生金;天之数,九,成之。天之数,五,生土;地之数,十,成之。”天一生水原来是这么来的,以前总以为是高大上的东西。  《系辞上》:“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和地是阴阳两气的物质表现;“乾”和“坤”是阴阳两气的象征。  第十二章玄奥的宇宙学终于结束了,开心。
  上次的逻辑思维还没有科普完,我又从百度百科上搬了点东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其实也想写自己的感悟,可叹腹中草莽,脑袋空空,所以就只能借花献佛了,嘿嘿。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人奋斗,从而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例如:吹气球。一点一点的吹(量变),吹到一定程度,气球就爆炸了(质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阴阳思维:(1)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2)阴阳相互包含,阴中含阳,阳中含阴。(3)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所以有时阳多一些,有时阴多一些,阴阳并非总是均等的。  所以我非常不喜欢韩国的国旗,每次看到都想上去添两笔有没有,看着实在实在太难受了。
  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啊,又吃到吐了,自己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点病了,哪有人觉得食物不好吃知道自己不能吃了还一直吃,吃到胃疼还停不下来,然后在卫生间吐呢,还不是一次两次。这件事我不可能寄希望于他人,我只能自救,就像我告诫自己一样,要坚强,不能疯,不管是真疯还是装疯,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我不想浪费掉它,没有人爱我,我自己爱自己,没有人对我负责,那我自己对自己负责,一定要坚强!
  开始第十三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违则性不能自美。”Nature is the unwrought mateWhat are aquired are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refinements brought by culture. Without nature there would be nothing upon which to add the acquired, Without the acquired, nature could not become beautiful of itself.  荀子讲的很有道理,人生来就是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的,但是人又生来就有智性,使人可以成善。  那么善从何来?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其一,“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人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其二,“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富国》,“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荀子提出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所爱和所恨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但是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又必须在一起,“礼”作为规定的应有的节制于是就出现了,遵循“礼”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违反“礼”的就是没有道德的人。  《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就最近的一条黑车司机强奸凌虐女大学生的新闻,私以为该司机不能称之为人,当然思考也不能仅止于此,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什么促使他犯罪沦为牲畜,我们社会能够改变使他犯罪的因素吗?至于他本人应该会在监狱里被爆菊吧,乐见其成。  知识是重要的,但人不是只靠知识活着。宗教和诗都是人在幻想中的表现,它们都把想象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两者的区别在于:宗教把它所说的看为是真的,而诗歌知道它所说的是假的。在诗歌中人们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但并不阻碍智性的发展和追求。说到宗教,看到太多人“学佛”了,男男女女,有十七八岁的也有三十几岁的,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你去学佛?您确定您不会走火入魔吗?
  感觉对什么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尴尬,所幸看书这个消遣方式所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比方说,之前我对教养和品行的混淆,一直以来都被媒体们灌输家底深厚的出来的孩子都是非常有教养的,教养是一个褒义词,我自然而然的觉得有教养的人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又疑惑,看一些外国小说描写的上流社会中的名门贵族们都是个顶个的有教养,但是各种下流龌蹉的事都来,难道书上和现实是不一样的?现在才明白有教养和品性高都是褒义词,但是并不相等。还有书,模模糊糊看下来,觉得真正有水平的人写的书,你不同阶段去看就是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作者故弄玄虚吗?不是,是因为作者懒(聪明人都懒得和笨人比如说我废话,所以在外我尽量让自己显得聪明一点,实则蠢笨无比),他觉得你足够聪明那么自然会懂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如果你看不懂或者只看到表象,那么你的水平也就到那,无需再多做解释,因为就算解释了也没用,真正的去花钱的书就应该是这类书籍。感谢造纸术,感谢优秀的出版社,让我们能够用较少的成本获得比较大的收益。  《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死也;死,人之终也;始终俱善,人道毕矣。……夫厚其身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背叛之心也。……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在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想到以前看《东周列国志》里,齐桓公死后一席草席裹身的凄凉了,生儿育女,图得不过是身过之后有人安置自己的遗骨罢了。  荀子下面这段阐述真是分析的太到位了,“祭者,至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致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天论》,“云而雩,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We do things not because we can thereby get what we want. They are simply a sort of decorum. The superior man considers them as a sort of decorum, while ordinary people consider them as having supernatural force.  《乐论》,“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偲……”说到音乐,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被强迫听各种自己会心烦意乱的音乐,就好比生存观念,你喜欢金钱美色并且沉浸其中觉得快乐,他喜欢书籍静静呆着并且觉得快乐,这两种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给社会带来伤害,都是可以被认可的生活方式,但是你强迫他也喜欢金钱美色,或者他强迫你看一个个鸟语,那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是被批判的,所以,满大街的“小苹果”真的是可以了,不是说“小苹果”难听,而是听得人愿不愿意听,强迫别人,自己也得不到什么,何苦来哉。
  今天楼主又犯蠢了,楼主不说话的时候,或者说得不多的时候,同一辈的人会以为楼主很有水平,但是楼主只要话多就会荒腔走板各种掉书袋各种“奇异”观点引人反感,今天直接就被叫停并且被一大堆人取笑。我不自以为是,但太自我为中心了,只希望我的幼稚行为不要伤害到关心我的人。另外觉得自己在惧怕什么东西,在逃避什么东西,告诫自己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结束。  我知道一些原理,但是我不会运用,如果有一天我能够运用我知道的东西于实际生活中,我想我应该不会太纠结于生活,所以关键是怎么用,告诫自己一定要用起来,否则不如不学。  《正名》,“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和,知有所合谓之智。”嘻嘻,今天就到这里,不多说啦,有点小累,睡觉去了。
  楼主去相亲了,找个爱看书的男性怎么这么难,还是说现在的男性都很鄙视书这个“玩意儿”?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真的尝到这句话的滋味的人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比如说我,哈哈。  《正名》,“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这是说,“名”的由来,一部分是伦理的需要,一部分是由于逻辑思辨的需要。冯这边说的好委婉啊,英文是用“superior”和“inferior”来表示的,更直观。荀子又说,“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像不像每个领导人的各种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景涛的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哈哈哈。  接下来楼主因为工作的原因,顺便和大家科普一下围棋的一些小故事。正规的围棋盘由纵横19条直线交叉组成,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数字是不是一年的天数?好神奇。围棋一黑一白,与阴阳相合,这是我的个人臆测,围棋输赢,日本是贴6目半,中国是贴3又3/4子,所以执黑子的必须赢185目才算赢,即赢3/4子。
  我希望自己成为那一种人,实际上我现在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的反面,难免挫败,难免自卑。  荀子不愧是杰出的思想家,由他的门生李斯和韩非子即可知。荀子总结后期墨家和名家的思辨上的逻辑错误分为三类:惑于用名以乱名;惑于用实以乱名;惑于用名以乱实。  现在开始第十四章,韩非子与法家。  礼限于贵族,即君子,即君王之子,像君王那样举止的人,有文化教养的人;刑限于庶人即普通老百姓,<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最后感慨一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更不容易。  
  法家,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法家便是主张法学。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  李斯混蛋,干啥要陷害韩非子,是男人就胸襟宽广吗?历史上都写着呢。  韩非子前,法家分为三派,一是慎到的"势",即权力与威势,二是申不害的"术",即政治权术,三是商鞅的"法",即法律和规章制度。  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就算用到当下,也完全对呢。作为中国的老百姓之一,我对中国法律的看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个刑即法律适用于老百姓,但是对于权贵和大资本家却有回转的余地,所以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一定要遵纪守法,否则后悔莫及。  
  和父亲聊天,父亲给我的建议是什么东西都不要钻研太深,每种事物都懂一点就好,钻研深了人生容易枯燥,并且不留神就走弯路了。你不是科学家你也不是艺术家,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你看书上讲梵高穷困潦倒,你知道穷困潦倒意味着什么吗?而且你一定不要忽视你的语言,要重视你说的每一句话,说过的话不是象放屁,它是有能量的,它可以比利剑还厉害杀人于无形,它又可以是那救命的灵丹妙药。  中国人办事往往依循过去惯例,这可能与大多数民众都是农民有关。孔子喜欢援引古代权威的西周文王、周公,墨家于是请出夏禹,而孟子为了凌驾墨家往往援引尧舜,最后道家为战胜儒家和墨家请出伏羲和神农。这实际上是历史退化观,即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而不在将来。  而法家是个鲜明的例外。法家深深懂得,每个时代的变化,都有它不得不变的原因,所以只能现实的对待世界。  
  罪过,昨天我看了书,但是没有上来写,但是我原谅自己,因为看书是主要的,写是次要的,昨天也确实累。  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忤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  
  儒家坚持以礼治国,对庶民百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提高了百姓的地位,而法家倡导人人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都是平等的,实际上降低了贵族的地位。  下面是第十五章,儒家的形而上学。具体明天再谈。最近被扣扣上的人扰乱了工作和生活,我得重新安排一下,否则真是一团糟。  
  六十四卦第一卦“乾”代表雄性,第二卦“坤”代表雌性,《彖辞》“先,迷失道;后得顺常”。意思是说,坤如果居于乾之前就会迷失道路,如果居后,则会顺畅。如果科技发展到模糊雌性和雄性的区别,这先后之分,所谓的为君道,为臣道,为夫道,为妻道,也只是过去式了,中国是一个男权主义倾向严重的国家,所以所谓的“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还是适用于当今的。
  今天看到《纸牌屋》中的暗示克莱尔、弗兰克、保镖之间的3P情节,楼主纯洁的世界观瞬间刷新了,还有楼主秉着好奇的精神把瑞秋和她女朋友ML的镜头研究了两遍,额滴神啊!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就是弄权,他毕生都在研究这个东西,谁能不被操控!面对这些人时,真的是太可怕了。之前《教父》没有看懂,但是现在觉得有必要再去看一遍,当你面对的是制定规则的人的时候,你遵循规则是得不到结果的,只能剑走偏锋,于是就有了教父么?或者说黑社会其实是政府的影子,如果政府足够好,影子就越淡越小。问题是有些个黑社会和政府是一路货色啊,都是些变态的家伙!  貌似脑洞开的有点大,在若干年后再回头看自己的想法,兴许会摇头,这家伙在干啥。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实用英文一看,就这么回事,In the Yi, there is the supreme ultimate which produces the Two Forms. The Two Forms produce the Four Emblems, and these Four Emblems produc the eight trigrams.  古人的很多话真的是一针见血的,比如说帮一个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你和高位的人相处,“伴君如伴虎”,诸如此类的。
  为什么许多人都觉得看书是一件高雅的事儿,什么看书的女孩最美,我会告诉你们楼主看书的地点要么是厕所,要么就是边看书边抠脚,或者躺着看书看的累了就拿书当枕头或者遮阳光吗?看书就跟看电视剧一样,请用平常心对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这么说。  如果一个事物要达到生长的顶点,并且保持在生长的顶点上,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所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发生的方式都恰到好处。《易经》把这种恰到好处称作正或者中。中的含义是指既不过多,又不过少,人的天性倾向于过分。  人若想做成一点事情,就不要指望一帆风顺,马到成功;若不想失去已有的东西,就要从事物的反面多着想一点。《系辞下》,“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在其治者也。事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The man who keeps danger in mind is one who retains his position. The man who keeps ruin in mind is one who survive. The man who has disorder in mind is one who has peace. Therefore, the superior man, when all is peaceful, does not forget danger. When he has society under control, he does not forget about ruin. When he has society under control, he does not forget disorder, Hence it is possible, with his owm person secure ,for him to protect the state.  看来楼主能自言自语翻页了哟,楼主立志成为天涯史上一栋楼主自言自语建起的高楼,哇哈哈哈哈。。。。。
  @兰友史简 36楼
22:26:45  看来楼主能自言自语翻页了哟,楼主立志成为天涯史上一栋楼主自言自语建起的高楼,哇哈哈哈哈。。。。。  -----------------------------  嘿嘿,我来了。。。。  
  有的人错以为,主张中道就是凡事只应求其半,行其半。其实,“中”的真正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儒家往往把“时”与“中”联系起来,如“时中”,含义是指懂得“适当其时”又“恰如其分”地行事。  楼主因为一些原因耽误了看书的时间,整个人又浮躁起来了,楼主得想个对策保证俺少的可怜的看书时间。
  @兰友史简
22:26:45  看来楼主能自言自语翻页了哟,楼主立志成为天涯史上一栋楼主自言自语建起的高楼,哇哈哈哈哈。。。。。  -----------------------------  @我的小名叫乐乐啊 37楼
13:58:37  嘿嘿,我来了。。。。    -----------------------------  你把楼主宏伟的计划给打碎了,不过楼主表示欢迎,请多提点您的看法喔。
  @兰友史简 39楼
22:27:13  你把楼主宏伟的计划给打碎了,不过楼主表示欢迎,请多提点您的看法喔。  -----------------------------  嘿嘿,我爱搞破坏。O(∩_∩)O~  兰友年纪轻轻,见识很深啊,赞一个!  知易行难,不过首先要做到知,有知的高度,才能达到行的深度。。。。。  
  @兰友史简 28楼
23:03:04  楼主去相亲了,找个爱看书的男性怎么这么难,还是说现在的男性都很鄙视书这个“玩意儿”?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真的尝到这句话的滋味的人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比如说我,哈哈。  -----------------------------  有些男人某个阶段不一定会看很多的书,兰友不必拘泥于此呢。。。男人是否有深度,是要多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和细节,多了解,才可能更客观哦。。。嘻嘻,不一定对哦,仅供参考呀~~~~~  
  @兰友史简
23:03:04  楼主去相亲了,找个爱看书的男性怎么这么难,还是说现在的男性都很鄙视书这个“玩意儿”?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真的尝到这句话的滋味的人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比如说我,哈哈。  -----------------------------  @我的小名叫乐乐啊 41楼
09:15:52  有些男人某个阶段不一定会看很多的书,兰友不必拘泥于此呢。。。男人是否有深度,是要多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和细节,多了解,才可能更客观哦。。。嘻嘻,不一定对哦,仅供参考呀~~~~~    -----------------------------  乐乐姐说的很有道理呀,是的,我太拘泥于此想当然了,我会注意考察对方的言行的,谢谢您的指教,嘻嘻嘻。
  @兰友史简
22:27:13  你把楼主宏伟的计划给打碎了,不过楼主表示欢迎,请多提点您的看法喔。  -----------------------------  @我的小名叫乐乐啊 40楼
09:10:36  嘿嘿,我爱搞破坏。O(∩_∩)O~  兰友年纪轻轻,见识很深啊,赞一个!  知易行难,不过首先要做到知,有知的高度,才能达到行的深度。。。。。    -----------------------------  惭愧惭愧,虽然此帖的题目是发表自己的陋见,抛砖引玉,其实我腹内空空,多是把书里觉得好的或原文照抄,或自己复述了一遍,实在谈不上自己的见识,谬赞了。至于知,现在真是处于半桶水状态,不过楼主会努力的,加油!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感情没有迸发称之为中,人的感情迸发了但是保持恰如其分,这也叫中,而这种状态则被称之为和。个人的行为或者人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中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当人的感情和欲望都表现的合乎分寸,他内心则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精神健康所必须的。社会也是如此,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的满足,这时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和秩序井然。  同意味着单调一律,不容许有任何不同,和则意味着把不同联系起来成为和谐一致,但是这种和谐一致有一个前提,就是各种不同成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中。  中宣部一直宣传的“和谐社会”的“和”是这个意思么,真是渣渣,你不解释清楚别人怎么知道,整天个只知道叫嚣“和谐”,老百姓能听懂吗?毛爷爷的“擦干净屋子再请客”多通俗易懂啊,也不知道学学。  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看法是否幼稚,觉得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并不倡导“中”,媒体上成天个把珠宝和幸福连起来,把豪车和坚毅有为连起来,把奢侈品和美丽高雅连起来,成天被洗脑被诱惑,你怎么节制你的欲望,你怎么“中”,那又何谈“和”。同样的,上层社会倡导“和而不同”,但是你没有点明每一个不同所占的比例,也就是“中”,只是含糊其词,那如何让“不同”心里有数不蠢蠢欲动,所以何谈“和”呢?
  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定州奔儿哥
21:04:36  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  恩,是的,楼主总觉得自己很浮躁,好高骛远,其实过好日子才是最应该去研究去实践的。  
  <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才能懂得这些普通、寻常事的真正意义,也只有真正懂得了它们的意义才能做的完美。  诚明,其实还是不懂,个人认为强大的人可以诚明,社会底层的我们如果诚明了,死期也不远了。  
  楼主看了静观如是的帖,觉得她说的一些她的观念,有对也有不对,但总体而言水准是大于楼主的,楼主觉得很开心,觉得她是自己在未来可以达到的一个层次,加油吧,楼主!另外,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楼主认为越靠近客观事实的就越对,反之则越错。  如果一座楼拥有各种观点,那就真是一座好楼了,目前楼主的能力只能打地基,所以造楼速度缓慢质量也不高啊,不过不急,会好起来的,加油!  明诚这一块真心看不懂,希望得高人指点一二。楼主觉得中庸,恰到好处,指的就是主观选择符合客观现实,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完美重合。  接下来是第十六章,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左传中楚宋两国的泓水之战,宋襄公这个人,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部下怒问,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有趣有趣,楼主自己有时便如这襄公,冥顽不灵,因小失大,真是要不得。  是的呀,当今的世界格局确实很像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在地球被毁灭前谁能统治世界?有趣。  最后,楼主虽是女性,却难以定位自己的女性角色,所以有人能推荐楼主关于女性性别自我认同和如何做女人的书吗?注意是书,而非一些不知所云的纸章的合订本哦。  
  <大学>,我一直以为是college的意思,却原来是great learning。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同志们,格物致知原来出自这里。  今天楼主心情很不好。大庭广众之下被无意或者有意的引导说出自己的隐私,而自己一无所觉,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心理,说出并不是自己的观点,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了。而且确确实实被羞辱了,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羞辱我,为什么要否定我,我真的不知道吗?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我要好好想想。  只希望自己无知时犯的错误不会带来对自己很大的伤害,母亲保佑,但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承担所有后果。  
  松了一口气,相亲男从我生活中消失了,我竟然觉得肩膀一轻。和这个男性交流过程中我显得比较坦诚,但是这位男性显得比较回避,甚至有时候让我觉得他比较敏感,应该是我不是他喜欢的类型,所以我也不多做纠缠,始终把握住,我的目的不是结婚,而是结婚背后让各自的生活更好。  《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得知,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执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In the past, the traveling schoolars were blinded, so they had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Mo Zzu was blinded by utility and did not know the value of culture. Sung Tzu was bilinded by desire, but did not know gain. Shen Tzu was bilnded by law but did not know talent. Shen Tzu was blinded by authority but did not know wisdom. Hui Tzu was blinded by words but did not know facts. Chuang Tzu was blinded by what is of nature but did not know what is of man.
  几乎大部分事情,我母亲逝世前都预料到了,她所担忧的事情也都一点一点在发生,在面对这些面前,我除了强大别无办法。古人用语真的很精到,比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又比如却道天凉好个秋。放心吧,老妈,虽然很想你,但是我会活的正常活得健康的,我会成为一名正直善良坚毅有智慧的优秀女性的,另外老妈子别忘了保佑我遇到一个同样正直善良坚毅有智慧的男青年来疼我,爱你~~~~  《天下》里区别真理的总体和局部,真理的总体是内圣外王之“道”,对“道”的研究成为“道术”,局部真理是真理总体中的一部分,对局部真理的研究成为“方术”。它认为儒家看到具体的器物、度数,而不知它们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道家看到了基本原理,却不懂得器物和度数。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真理的全部。  把元朝和清朝看作是外族对中国的统治,这是从现代民族主义观点出发的一种看法,古代起,中国人强调华夏和夷狄的分野着重于文化的不同。传统上,中国人把生灵分成三类,中国人、蛮族和野兽。蒙古人和满族人征服汉族时,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因此蒙古人和满族人并未在中国文化或者文明上造成断裂或剧变,而这时中国人最关心的一点。因此,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如同其他朝代一样的改朝换代,这可以从中国官修史书的朝代排列顺序可以看出。  欧洲人的文化所产生的力量和重要性,于中国而言,能于此相比的只有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同样拥有高度文明的各国彼此战争,这是何以许多中国人现在觉得历史在重演。  冯友兰论中国的民族主义真的是到点上了,楼主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清楚了。
  感谢母亲生育了我,感谢父亲支持着我,我何其幸运有这么爱我的母亲和父亲,谢谢你们,我会好好爱护自己的,加油!  金岳霖说在中国哲学里,天的含义既包括自然,又包括君临自然的上苍。人们使用这词语时,有时着重在"自然",有时着重在"上苍"。这里来理解天的含义,可能较为恰当。  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音,徐志摩,金岳霖,冯友兰等等都是认识的,他们都是富有才华和教养的。人们出于嫉妒心理多会仇富,然后妄图站在道德的立高点去丑化他们,有时我在想真正的富人或者权贵都是极富智慧的一群人否则他们怎么统治老百姓呢?可是再想想优雅高贵的权贵们拉屎的场景我又觉得自己脑袋进水了,很好奇上层人的世界,赶紧把这本书看完,完了之后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大概会有所收获。  说到林徽音,真的是富有情趣文采飞扬乐观开朗的女性,外貌也不俗,真的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女!她和梁思成一起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一个女性如何不让人喜欢不让人留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还有绿茶这个词,能够用绿茶来形容的女性应该都是富于品味蕙质兰心的,结果硬生生被扭屈成了花魁。  不过也能够理解,谁会承认自己无能呢?包括我自己面对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也是畏首畏脚,相当羞怯的,那种心理微妙的很。  
  要坚持一件事确实难,但如果你真心想做,坚持下来也很容易。  董仲舒说:"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成生,以一时丧死。"  好啦,楼主撑不住了,看书死脑细胞,睡了。  
  这两种宇宙观本质上相通,并无实际区别。@兰友史简 3楼
20:12  @兰陵烟雨 1楼
21:41:57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招来高人一名!嘻嘻嘻。。。自己在下班路上其实琢磨来着,不管是否这两个宇宙起源的观念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但是老子这个观点和下面物理学的解释似乎是……  -----------------------------  
  这两种宇宙观本质上相通,并无实际区别。
20:12  @兰陵烟雨
21:41:57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招来高人一名!嘻嘻嘻。。。自己在下班路上其实琢磨来着,不管是否这两个宇宙起源的观念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但是老子这个观点和下面物理学的解释似乎是……  -----------------------------  @代北六镇 54楼
00:44:52  -----------------------------  还是有区别的,我觉得是对一种事物的两种角度描述。之后冯友兰也提到说,哲学对现实问题并不试图去解决,对客观事实并不提供信息,它只是给人一种观点,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哲学无用,但哲学能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即无用之用。这里庄子的宇宙起源论和物理学家的宇宙起源论应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角度,相当于一个是“道”,一个是“术”。
  哲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明晰推导过程,科学是探究本源,一个是思维的辅助工具,一个是知识或者认知的源泉。@兰友史简 55楼
09:10  这两种宇宙观本质上相通,并无实际区别。
20:12  @兰陵烟雨
21:41:57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招来高人一名!嘻嘻嘻。。。……  -----------------------------  
的作用是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明晰推导过程,科学是探究本源,一个是思维的辅助工具,一个是知识或者认知的源泉。
09:10  这两种宇宙观本质上相通,并无实际区别。
20:12  @兰陵烟雨
21:41:57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关于宇宙,是一个一说就错的话题。人类中最杰出的科学家在某种神秘力量看来,就如同我们看动物园中的几只聪明的猴子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结果。不过仍然支持楼主,我也是新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  招来高人一名!嘻嘻嘻。。。……  -----------------------------  @代北六镇 56楼
14:29:55  -----------------------------  我们说的是一个道理,你觉得呢?但是你的更加清晰,谢谢指教,请多提点您的看法喔。
  和父亲聊天,父亲说,因为我是你爸,所以我称你是孤僻,但是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你就是自恋,自以为是,你指责你相亲的男孩不成熟,那你自己就成熟了吗?你知道家庭是要相互扶持的,但是相互扶持你知道是什么吗?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处理不好,不沉稳,你就够好么?聊着聊着又扯开了,楼主不知觉的缩起肩膀把手缩到袖子里面放到下巴下面玩手指,父亲又笑开了,你这样干嘛,楼主道,萌萌哒不知道么?最后父亲笑着下结论,有时候你么蛮有劲,有时候么想拿榔头砸你脑袋总是钻牛角尖。  三纲五常,三纲为君臣、父子、夫妇为三项,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然后汉代的学者又把五常和五行联系起来,仁和木、东方,义和金、西方,礼和火、南方,智和水、北方,信和土位居中间。古人们是因为五常有五个,五行有五个,就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了吗?是这么牵强么,有趣。  接下来董仲舒又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家伙,真是个撒谎精,立王是这个道理么?当初反秦出的力最大,承担的风险越大的人自然享受最多的权利,但是这个人妄图用所谓的天意来确立制度保证自己的子孙继续享受这个权利,真是太不厚道了。
  君王四政,庆、赏、刑、罚,与四季相呼应,“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董仲舒认为,既然天与人的关系既然如此密切,那么政府的运作的失误必然会带来自然界的异常状况,为政而人事不臧必定招致天怒,上天就用地震、洪水、日食等作警示,要君王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论调太熟悉了,从古至今都这样啊,原来是出自这里,楼主还一直以为是很神秘不可说的东西呢。
  感觉你的知识很渊博…如果,相亲的那个人不能比你更深奥的话你肯定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要你接受他恐怕也很难。你爸爸说的对,你也知道他说的对,可是你还是在“等”,希望将“缘分”的安排100%交到命运手中,这很美好,美好的愿望能实现才是幸福,不能实现只会是一种残忍。  
  @代北六镇 60楼
01:02:23  感觉你的知识很渊博…如果,相亲的那个人不能比你更深奥的话你肯定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要你接受他恐怕也很难。你爸爸说的对,你也知道他说的对,可是你还是在“等”,希望将“缘分”的安排100%交到命运手中,这很美好,美好的愿望能实现才是幸福,不能实现只会是一种残忍。  -----------------------------  你的推测对了一点,就是我觉得父亲说的对。其余的,首先我懂的不是很多,半杯水都称不上,其次我并没有看不起相亲的男孩子,只是不愿意等待他成熟,这和书上的东西无关,和为人处事有关。
  董仲舒三统,黑、白、赤统。不行了睡觉去了。  
  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就是等待吧。@兰友史简 61楼
12:30  @代北六镇 60楼
01:02:23  感觉你的知识很渊博…如果,相亲的那个人不能比你更深奥的话你肯定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要你接受他恐怕也很难。你爸爸说的对,你也知道他说的对,可是你还是在“等”,希望将“缘分”的安排100%交到命运手中,这很美好,美好的愿望能实现才是幸福,不能实现只会是一种残忍。  -----------------------------  你的推测对了一点,就是我觉得父亲说的对。其余的,首先我懂的不是很多,半杯水都称不上,其次我并没有看不起相亲……  -----------------------------  
  《礼运》,第一阶段的世界时混乱的,第二阶段达到“小康”,第三阶段则是“大同世界”。这,现世所说的“小康”,源自这里吗?  下面是第十八章,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汉武帝和秦始皇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但武帝所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比秦始皇所采纳李斯的建议要温和的多。秦朝对各种哲学思想流派的方针都是一律禁绝,造成思想界的真空。汉武帝则是在百家中扶植儒家成为正统。汉朝允许私人传授其他各家思想,没有刑罚措施,只是任何人想从政做官,必须学习儒学和六经。官学以儒学为宗,这成为此后中国历代开科取仕的基础。从这里看,汉朝的做法乃是秦朝废黜百家和秦以前孔子开创私人办学的折中。
  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就是等待吧。
12:30  @代北六镇
01:02:23  感觉你的知识很渊博…如果,相亲的那个人不能比你更深奥的话你肯定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要你接受他恐怕也很难。你爸爸说的对,你也知道他说的对,可是你还是在“等”,希望将“缘分”的安排100%交到命运手中,这很美好,美好的愿望能实现才是幸福,不能实现只会是一种残忍。  -----------------------------  你的推测对了一点,就是我觉得父亲说的对。其余的,首先我懂的不是很多,半杯水都称不上,其次我并没有看不起相亲……  -----------------------------  @代北六镇 63楼
02:34:07  -----------------------------  是楼主歪楼了,等待是否是最难以忍受的事,因人因事因境遇吧,也许您说的是对的,好啦,咱不提相亲这回事了,楼主也是忘了开贴的初衷了,嘻嘻嘻,非常高兴您能对我的楼添砖加瓦,请多提点您的看法哟~~~
  如果说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人盖楼了,那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很多人都把他们的楼歪了,不光我们,在他们之后的人也早就把楼歪掉了。@兰友史简 65楼
22:27  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就是等待吧。
12:30  @代北六镇
01:02:23  感觉你的知识很渊博…如果,相亲的那个人不能比你更深奥的话你肯定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要你接受他恐怕也很难。你爸爸说的对,你也知道他说的对,可是你还是在“等”,希望将“缘分”的安排100%交到命运手中,这很美好,美好的愿望能实现才是幸福,不能实现只会是一种残忍。  -----------------------------  ……  -----------------------------  
  楼主在国庆前后开始发疯了,目前趋于冷静,厚着脸皮继续。。。  中国哲学简史先放放,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之乎者也的,让人心烦。楼主现在开始看红与黑,当年的选修课结课考试就选的这本书,现在来一睹芳容了!  是郭宏安先生译作,译者序,他所追求的金钱是独立生活的保证,故不能过少,过少可能被迫仰人鼻息;亦不能过多,过多会逼的人成为因金钱而来的种种束缚的牺牲品。  有才智的人应该获得他绝对必须的东西,才能不依赖别人。斯丹达尔的时代,是一年六千法郎的收入。这句话说到我的心理去了,我比较爱惜钱财,于是总有人讽刺我钻钱眼里,甚至有意无意的暗示我贪财,一开始会辩解后来也就随便了,有些话我说了你懂那最好,若不懂那也没关系,只是我不会再说。爱惜钱财皆因自己辛苦劳作深知不易,且所赚微薄,如何不节省,如何不看重。  
  他说幸福是没有后顾之忧的状态,独立、自由、不受制于人,能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么说来,幸福确实是少数人所拥有的。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只要受过教育,其心灵便与顺乎自然相距千里,而没有顺乎自然,爱情就常常是一种最令人厌烦的责任罢了。  郭先生,斯丹达尔先生,兰友何其有幸在和于连差不多年龄时,来读这本书,来看看于连是怎么做的,我又应该如何安置自己浮躁的心灵。  
  来看看…  
  @代北六镇
15:29:48  来看看…  —————————————————  你好呀,代北兄?  
  朋友说电影告白很好看,可是看完之后整个人很不舒服,男主角很有勇气到变态杀人杀自己,却没勇气承认自己被抛弃这一事实,世上被母亲抛弃的人千千万,不见得人人都变态,人不能只想着自己。  成千的,把不那么坏的放在一起,笼子里就不那么热闹了。 第一章小城。  
  没看过这个电影,常常找恐怖片看,但是剧情好拍的也好的电影太少了。  
  @代北六镇 72楼
13:24:20  没看过这个电影,常常找恐怖片看,但是剧情好拍的也好的电影太少了。  -----------------------------  恩,也许吧,因为楼主之前比较下里巴人,所以过去好多拍的经典的电影都没看过,乃至于总能看到好的片子,嘻嘻嘻。
  很久没有看翻译国外的著作了,当然《中国哲学简史》不算,中英文对照着看还可以,如今这本《红与黑》,看的时候就发现一些语法的别扭之处,甚至于一时之间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须得停下来推敲语法,比如“自拿破仑倒台以来,向女人献殷勤被从外省的风俗中清除出去”,明明可以更“顺”,“自拿破仑倒台以来,向女人献殷勤从外省的风俗中被清除出去”。  于连的形象被塑造成苍白的,清秀的像女子一般的形象,脑子里浮现了莱昂纳多年轻时候的样子。  这本书太伟大了,我没有办法说发表我的看法,只能说,谈一下我肤浅的见解,真是惭愧,大学被自己浪费掉了,如今只能做一个肤浅的人了,希望以后会渐渐的好起来。于连的父亲是手工业者,木工,有着维里埃老农名特有的精明和奸诈,所以放弃掉自己的刻板印象吧,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淳朴老实的,不是所有的贵族都是视民如蝼蚁的,不是所有的资本家都是物欲纵流的。  于连为了三本书可以豁出命,这三本书分别是《忏悔录》《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和大军公报汇编,他用这些书来想象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楼主也是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也多来自于书籍的想象,有时候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会分开来,这个时候会无所适从,所幸的是楼主努力的把这两个世界重合起来,不至于自己变成书呆子,活在别人构筑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他认为世上的书都是谎言,是一些骗子为了升官发财而写出来的,咳咳,这和现实也符合,感觉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写书,有意义没意义暂且不说,能赚到钱就OK了,记得不太清楚了,《挪威的森林》里的男二说过,他只看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作者的书,当时觉得这人狂妄,但是仔细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  于连为了讨影响他前途的谢朗的欢心,用拉丁文把《新约全书》背下,也熟悉《论教皇》,但是这两本书他都不相信。  对于连的前途不可小看,他能就一种圆滑谨慎的伪善编造出一套得体的话来,这在他这个年纪已很不错。至于声口和做派只好不论,因为他一向只和乡下佬在一起,不曾见过大人物。日后只要他有机会接近那些先生们,他的谈吐和举止都活很快受人赞赏的。  所以楼主存在这样一个看法,当一个下层的人士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上层的人士并肩而立,不论其道德,那么他真的是非常以及极其的出色,但是同时他的成功也会具有悲剧色彩,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这不关对于连还是盖茨比来说都是一个心酸的开始以及悲剧的结束。
  德.莱纳夫人,大概是所有男子的梦中情人吧,也就是现实中真正的白富美(内外兼修的),有着温柔的声音,纤细的身段,高雅的举止,善良,纯真,没有受到物欲横流的“媒体”的影响,对偷情不敢兴趣,甚至不齿这种行为,全身心的爱自己的孩子,温柔的人,温柔的内心。  虽然我是女的,但是也会爱上这样的她,更别说于连了。尽管于连被自己的野心所困住,所挣扎,但是他也不能否认他爱上了德.莱纳夫人。  能看到花、能看到草、能看的天空翱翔的鸟、能看到夜空中悬挂的月亮,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于连最后在狱中会看到,楼主也默默的祈祷自己在可见的未来能看到。
  外国小说看的很少能看完的更少,骑鹅旅行记,安徒生,鲁宾逊,还有什么呢想不起来了,有本欧亨利买了就没翻过,哈克贝芬也是的,教父看了一半,还可以,看原著没耐心。  
  又想起两本,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们,福尔摩斯…不过好像现在再回头去看也没兴趣了只留下一本安徒生在抽屉。  
  @兰友史简 31楼
22:26:42  和父亲聊天,父亲给我的建议是什么东西都不要钻研太深,每种事物都懂一点就好,钻研深了,并且不留神就走弯路了。你不是科学家你也不是艺术家,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你看书上讲梵高穷困潦倒,你知道穷困潦倒意味着什么吗?而且你一定不要忽视你的语言,要重视你说的每一句话,说过的话不是象放屁,它是有能量的,它可以比利剑还厉害杀人于无形,它又可以是那救命的灵丹妙药。  中国人办事往往依循过去惯例,......  -----------------------------  我不同意你爸的 钻研太深人生容易枯燥。因为知道事物原因的人是幸福的。不会受一时得失困惑,迷失,左右自己。做事纵容。你越钻得深越向哲学,人性范畴靠拢,除了那些专业知识。穷困潦倒方面,那肯定是马克思那句,当然是先有物质再有精神了。
  @兰友史简 27楼
22:11:16  今天楼主又犯蠢了,楼主不说话的时候,或者说得不多的时候,同一辈的人会以为楼主很有水平,但是楼主只要话多就会荒腔走板各种掉书袋各种“奇异”观点引人反感,今天直接就被叫停并且被一大堆人取笑。我不自以为是,但太自我为中心了,只希望我的幼稚行为不要伤害到关心我的人。另外觉得自己在惧怕什么东西,在逃避什么东西,告诫自己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结束。  我知道一些原理,但是......  -----------------------------  观点不一定就正确,观点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和人。你在学的时候就应该结合你经历过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去思考。不要太过频繁暴露自己的看法观点给别人。被人看穿看透,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保存你的实力。也不要让人抓到你的弱点。
  楼主思考的很深,也很会照顾自己的精神世界
  @代北六镇 77楼
00:33:14  又想起两本,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们,福尔摩斯…不过好像现在再回头去看也没兴趣了只留下一本安徒生在抽屉。  -----------------------------  是的,时过境迁,随着阅历的增加慢慢地就会看不同类型的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真是惨,至今还记得小女孩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雪地里走,最后连拖鞋都没有光着脚!还有从餐桌上跳下来的烤鸭,那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童年时期接触的第一个悲剧。。。
  @兰友史简
22:11:16  今天楼主又犯蠢了,楼主不说话的时候,或者说得不多的时候,同一辈的人会以为楼主很有水平,但是楼主只要话多就会荒腔走板各种掉书袋各种“奇异”观点引人反感,今天直接就被叫停并且被一大堆人取笑。我不自以为是,但太自我为中心了,只希望我的幼稚行为不要伤害到关心我的人。另外觉得自己在惧怕什么东西,在逃避什么东西,告诫自己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结束。  我知道一些原理,但是......  -----------------------------  @我把梦丢哪了 79楼
18:51:23  观点不一定就正确,观点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和人。你在学的时候就应该结合你经历过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去思考。不要太过频繁暴露自己的看法观点给别人。被人看穿看透,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保存你的实力。也不要让人抓到你的弱点。  -----------------------------  谢谢您的指教,确实应该这样,“学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自己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事去思考”,“不要太过频繁暴露自己的看法观点给别人,被别人看透不是件好事”,谢谢您的提醒了。
  @weiwei_nuaa 80楼
20:31:52  楼主思考的很深,也很会照顾自己的精神世界  -----------------------------  真是谬赞了,仔细看就会发现,楼主多是“拾人牙慧”,真正楼主自己的看法是很欠缺的,是很肤浅的,希望得到您的多多指教啊~~~~
  “在巴黎,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关系很快会变的简单,因为在巴黎,爱情是小说的产儿……小说可以勾画出他们要扮演的角色,提出可供他们模仿的榜样,而这榜样,虚荣心迟早要逼着于连照着做,尽管并未丝毫的乐趣,甚至还会感到厌恶”。  “我在这里散步,到是悠闲的像一个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的人!我丢下孩子们不管。我又要听到德.莱纳先生那些让人感到屈辱的话了,而他是有理由的。于是他朝孩子们的房间走去。……然而,他很快自责起来,将这痛苦的缓解视为新的软弱,这些孩子亲近我就像亲近他们昨天买来的小猎狗一样”。  处处克制、小心翼翼地耍着手段的于连,自卑又自傲的于连。
  印象深刻的,小时候一般是火柴女孩,白雪公主,牧鹅女,这样的憎恶分明的类型…后面清晰的变得模糊,模模糊糊的一直挥之不去,最喜欢的是海的女儿。  
  被人看透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透明点有什不好?只是反驳或者辩论,你最紧要的不是急着亮出自己,而是抓住对方的论点。  
  楼主被吵醒了,唉,楼主预感要失眠了,真是难受,平静的睡意现在被怒气填满,然后压抑下去变成自己也说不清的焦虑,有点失控了。  
  国外小说中几乎没有几本小说中没有情妇的,而且大多优雅高贵,和国内舆论截然不同。剩男剩女现象,我觉得是社会的优胜劣汰造成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会被剩下只能说明你不够好,物质和精神,然后随着相对晚的结婚或者不婚,后代相应的就会减少,自然而然完成了自然界的淘汰规则。既然目前来看我们是失败者是被淘汰的,那就要正视现实,失败者有失败者的活法,然而长辈们视而不见后辈们的生存状况,到底出于何种目的逼着后辈结婚生孩子,真的是为我们好吗?有时候想想不寒而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仔细一考量,心就会变的很冷,除了母爱(正常性质的),所以人们才会惊叹母爱的伟大。  
  这翻译翻的每个词短语我懂,但是一句话一段话连起来真心难以理解,顺达雅!顺达雅!!!很后悔买译林的这本,太糟糕了,排版也很乱,猜想原著肯定比这本精彩许多倍,可恨我糟糕的英语水准!!!可就算是这样我看着中文还要下意识的翻译成英文,根据英文的语法结构来推敲它的意思,太影响看书的心情了,不开心。  
  优胜劣汰…哈哈我看是优汰劣胜吧,楼主就属于非常优秀的姑娘啊!@兰友史简 89楼
22:0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仔细一考量,心就会变的很冷,除了母爱(正常性质的),所以人们才会惊叹母爱的伟大。  -----------------------------  
  。。。话到嘴边还是缩回去好了  
  @代北六镇
23:15:44  优胜劣汰…哈哈我看是优汰劣胜吧,楼主就属于非常优秀的姑娘啊!@兰友史简 89楼
22:0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仔细一考量,心就会变的很冷,除了母爱(正常性质的),所以人们才会惊叹母爱的伟大。   —————————————————  谢谢代北兄的鼓励,但是兰友实在平庸,和优秀搭不上边的,否则也不会在天涯碎碎念了,然而优秀可以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一起加油!!  
  楼主是个活泼好玩的人  看书也并非存在某种乐趣 不过是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 源源不断的信息产生知识 知识令人感到满足充实 并可以拥有更"高级"的意识 意识产生生命力  所以真正渊博的人一定是多样而可爱的(至少她的精神世界…  
  于连深为狐疑和骄傲所苦,特别需要一种做出牺牲的爱情,如今面对如此巨大、不容置疑、每时每刻都在做出的牺牲面前,这狐疑和骄傲就烟消云散了,他崇拜德.莱纳夫人。  这才是于连真正的爱情,不是为美貌而倾倒,也不是因为占有而骄傲。  
  语言是用来掩盖思想的。于连的回答无懈可击,但尤其长,长的像主教训喻,听起来什么都有,可又什么都说不清楚。厉害!  
  @有你小秘书 94楼
22:30:27  楼主是个活泼好玩的人  看书也并非存在某种乐趣 不过是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 源源不断的信息产生知识 知识令人感到满足充实 并可以拥有更"高级"的意识 意识产生生命力  所以真正渊博的人一定是多样而可爱的(至少她的精神世界…  -----------------------------  楼主觉得分书的性质以及人,有的书里面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有的书里面是别人的人生,有的书里面是大自然的规律,看看书的人关注哪一点,如果书里面有他关注的东西那么它就有乐趣。其实就像楼主之前说的那样,楼主看书更类似于消遣时间,有时候看书得到的收益并不比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或者纪录片多。知识渊博的人,相对应的有宽广的胸怀和沉稳的气质,楼主是他的反面,相对应的很浮躁,希望天涯见证楼主的成长吧,谢谢您的关注,对于一些楼主的幼稚看法,请多多指教。
  很想知道你以前学的是什么 专业呢,嘿嘿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句话让我感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