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语感的方法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初探

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逐渐形成,决定了汉语的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①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的分寸感;领略玩味,产生语感。   ②想象画面,体会语言的形象感;激情入境,引发语感。   ③入境融情,体会语言的情味感;引入想象,领悟语感。   ④通过比较,体会语言的畅达感;扩展训练,强化语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进行语感培养:对语言进行动态分析;以诵读为语感培养基本方法;以多读、多写为语感训练重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体味,探寻语言的美、形象的美、意境的美、内容的美、思想的美,形成对语言运用的准确、畅达,对语言表达的情味、意境的敏锐感知。让学生在有所遵循,反复历练后,积淀语感,逐步达到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程度,从而提高汉语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感 品词析句 想象 入境融情 比较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逐渐形成,决定了汉语的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呢?   1 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的分寸感;领略玩味,产生语感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对语言的悟性,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所以,语感训练必须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地品味语言。语言的动态分析是语感训练的基础。   语言的分寸感,即对语言运用准确的一种敏感。首先是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的。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词义,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词语运用的妙处,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其次是从重点语句的准确理解中引发出来的。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性的例句,引导学生品读分析。   对词、句、段、篇都可进行动态分析,主要方法有:比较、调换、揣摩。   1.1 比较———品出规范。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反复推敲、品赏,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课文中有些词语,由于违反常规用法而特具语言生命力的,用比较法品析,可体味出作者用词的匠心。   1.2 调换———品出精华。   调换就是把句子中所要推敲的词语换成一个与之相近的词语,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当。有的自然段,句与句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用调换顺序的方法,留下其中的一句两句,先分析其他句子,再回头分析留下的句子,这会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有的篇章,段与段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用变序分析法,或抓住过渡句,向前后文的内容延伸;或抓中心句重点突破;或先析“果”,再体会“因”,都会加深对文章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1.3 揣摩———品出神韵。   好的诗文总有一些精妙的字眼,这是作者炼字功夫之所在。比如《江雪》一诗,描述了一幅苍凉凄冷、寒江独钓的画面。诗中“寒”字用得最为精妙。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字典中查出“寒”字的字义,然后引导学生揣摩在静寂的寒江上独钓的渔翁的心情。   2 想象画面,体会语言的形象感;激情入境,引发语感语言的形象感,指对语言所表达的情态,意境的敏感,也就是在读书时脑海里能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形象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层次、方位、形态、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形象产生真切的感觉。   教学中有的课文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要注重创设有关的情景,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内容,同时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还可以适时通过课件、幻灯等电教手段,展示画片、美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观赏那红日碧水,青草白羊,去体味那白鹅下水,鸭子捉鱼的乐趣,去摄取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生活镜头,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各种表象,并指导他们做记录。当学生读到那些与积累表象相关的文章时,便会浮想联翩。   此外,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对于充满生活情趣,内容十分丰富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的升华,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从而能够深刻领会到语言的魅力,引发学生的语感。   3 入境融情,体会语言的情味感;引入想象,领悟语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通过动态语言分析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写方法,并在读写中不断实践,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读写技能。但是,语义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诵读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多读是语感训练的重点。   语言的情味感,指听、说、读、写中对语言所包含的情味的敏感。语言表达感情,常常不是浅白直露的,而且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语言所蕴涵的情味也会发生变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1 “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读书只有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才能觉得文中的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感受语言情感的方法。多读之一是多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才能体会出来。   3.2 “思”中领悟语言里面包含的内容。多读之二是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默读不受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所规定的语速的严格限制,便于集中注意理解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读,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读或浏览。默读才能读得快,读得多,想得深,才最有利于思考。语感训练的着力点应在于“思”。有的文章,一时读了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形式相同或内容相近的文章,读得多了,就会有豁然贯通之感。   多读,是语言的品味与积累,多写则是语言的运用。动笔时,文思如涌,好词好句信手拈来,并未经过多少思考,这就是语感的神奇之处。读得少就达不到这一境界,读得多写得少也达不到这一境界,只要读得多写得也多才能进入如此境界。因此说,多写也是语感训练的重点。   4 通过比较,体会语言的畅达感;扩展训练,强化语感   语言的畅达感,即对语言通顺以至畅达的敏感。畅达是通顺的高标准,它不仅要求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求用语言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明白、顺畅。教学中无论是说的训练还是写的训练,均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通顺、流畅。   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在一篇篇文章的研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感知语言的技巧。但这些技法是散在的。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通过“回忆”,把技法系统化、深刻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复述和背诵这一强化语感的好方法。比如背诵,实际是“背”着诵读。熟读成诵,能起到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文字情感和包含内容的作用,还能贮存语言,锤炼对语言的感知力。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强化,最后成为自己整体语感中的有机因素。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采用词句扩展训练法、听辨指误训练法、范句模仿训练法、音乐欣赏训练法、看图拼音训练法、争辩讨论训练法、对答想象训练法、填空补充训练法等。中高年级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词和句的扩展训练、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训练,来达到强化语感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多种方式在扩展训练中强化“练”字,练中突出“实”字,坚持“久”字,学生在多读中习得的语感,一定会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进行语感培养:对语言进行动态分析;以诵读为语感培养基本方法;以多读、多写为语感训练重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体味,探寻语言的美、形象的美、意境的美、内容的美、思想的美,形成对语言运用的准确、畅达,对语言表达的情味、意境的敏锐感知。让学生在有所遵循,反复历练后,积淀语感,逐步达到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程度,从而提高汉语的读写能力。   袁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阿里河林业局第一小学(02245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文章录入:manager&&&&责任编辑:manager&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