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美国普通人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国内高中生很辛苦?其实美国的高中生惨得多!
我的图书馆
国内高中生很辛苦?其实美国的高中生惨得多!
今日话题现在,越来越多孩子高中(甚至初中)就跑去国外读了。低龄化留学早已成了普遍现象。不仅有些家长坚信“国外的教育月亮更圆”,连孩子们自己都对出去读高中充满向往。听说国外的中学生活丰富又轻松,学生们专注socialize就行了,考试都超级简单,尤其数学……然而……真是这样吗?有些人总喜欢把国内的应试教育描述得和地狱一般痛苦。那么,国外的中学生活就真的美如天堂了?在美国读高中是啥体验?@北美留学生日报曾转载过一篇知乎上的文章,作者@Xinru在高二时去美国一所公立学校交换了10个月,在那里感受到了和国内迥异的教育体系。比如,她第一学期的课表是这样的——第一节,中文课第二节,11年级英语第三节,3D艺术 (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做一些模型,用水泥纸壳之类的东西做一些艺术品!我就是这么被忽悠的)第四节,美国历史第五节,物理第六届,预微积分第七节,法语Xinru妹纸是这样说的:“我们每天上7节课,每节课50分钟,课间5分钟,经常要从地下一层跑到三楼,中间可能还需要上厕所。”需要频繁换教室的上课方式,倒是和国内的大学很像。而对于课表中看起来挺唬人的“预微积分”,妹纸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选的是Honor数学,也就是最难的数学。结果选的数学课还是太简单,就把它换成了预微积分,但还是很简单。我个人感觉现在学的是中国高一的内容,而且由于有计算器,所以其实很简单。……看来在数学方面,中国学生确实是可以笑傲江湖的。而其他的课,可能就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了——物理差不多是中国高一内容,但是由于我自己高一物理成绩一般而且也不是很喜欢物理,所以就保持这样。另外每本书都1000多页,非常沉。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千多页。书是借的,都要登记,一般情况下都扔在家里方便做作业的时候用。如果在学校的时候需要用的话,便可以拿教室的那本来用。历史课就让我非常头疼了,细节内容非常多。并且动辄就要求阅读三四页的A4纸内容。别说是英文的了,中文都会很烦。有的时候作业就是给你24个主题,然后要求大家回家查资料,围绕选出的主题写出一个概论。主题中包括1860年总统选举,某某法案,某某妥协案,对于我来说需要查很多类似百度百科的内容,或者是网络图书馆的内容。这种时候常常是一看电脑就是三四个小时。英文课对我来说其实还好,大概就是3周看完360多页的心理、大脑有轻微疾病的小说,每天记下各种笔记,包括其中的矛盾冲突,故事主线副线等等。虽然阅读量对于刚来美国的同学来说有点大,但是还算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在美国高中读书是什么体验?谁再说美国孩子不用功可以原地爆炸了(via北美留学生日报)美国的许多中学,都有着较为灵活的选课制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每一门课程也有从易到难好几个不同的档次。水平一般的话,选择较为容易的那一档就行了。听起来非常nice啊!感觉无论什么课,只要大家都选择最容易的一档,那岂不是可以轻松碾压考试,拿高分毫无压力,世界一片欢乐祥和?现实,当然没有这么甜——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课业负担轻,源自美国的不少课程是分层的。层级较低的,不仅难度低而且作业量也会更少。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课程,最终即使他取得了一个不错的SAT(约等于中国高考)成绩,将来也无法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美国的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仅看学生提供的SAT成绩,而且要参考高中4年所有的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看一个学生平时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其实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有挑战性的选择”。▲美国读高中 不像传说那么美(via中国青年报)说白了,美国的高中生要想考个好大学,不仅得高考得考得好,整个高中四年都轻松不了——得选档次难一点的课,完成更难的作业,在更难的考试里争取高一些的分数。反反复复折磨你无数回。╮(╯_╰)╭▲找图时看到了这个……啊。对于那些不打算上好大学的学生来说,高中当然可以选点简单的课,尽情地混混日子放飞自我。这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但如果你不想弃疗,会是个什么画风?挑灯夜战到12点,这可不是中国学生才有——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美国开设AP课程(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简单说来就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高中占美国高中的70%。因此,不少高中生每天写作业要到夜里12点以后。而且,人家不光作业多,阅读量也是出了名的恐怖——有一项2009年实施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到了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非常大了,不仅读文学性强的小说,还有很多科普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饶毅说。一次他突然发现女儿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他说他难想象高中生能读这样的书。如果,跟国内的高中生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可能会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美国读高中 不像传说那么美 (via 中国青年报)主页君想起了自己高中,全是在晚自习偷偷看些《花火》之类的小白杂志,真是羞愧啊羞愧……中国学生压力大?美国:呵呵哒平心而论,在中国读高中确实不是件多么快乐轻松的事。哪怕你再怎么“素质教育”,只要高考还是那个套路,你也别想轻松到哪儿去(天赋异禀、走自主招生路线的不算在内)。前面说了,美国的高中生课程纷繁、阅读量大、作业多(还动不动要写论文和研究报告)、考试也挺麻烦。咦这不对……美国学生的课余生活那么丰富多彩,看不出来这么苦大仇深啊?下面这篇文章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反应出了一些现实——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全国、世界”的等级提示。如果不是成绩斐然,特长必须“与众不同”。特长栏空白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 因此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有的学生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有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 ▲在美国读高中真的比国内轻松吗?(via环球网)这对于想考取好大学的学生来说,参加社团真不是什么“小确幸”的美好日子——快乐肯定有,但这也是另一个战场啊。反观咱中国的高中,看起来还是蛮简单的:考纲早早确定了下来,要考的那几科多背多练就好了,高考也不过两三天转瞬即逝。不用对高中的每一场大小测验都提心吊胆,不用想尽办法去培养“特长”,不用考完SAT依然忐忑不安……就连《外交学人》,都曾去采访了北京著名的几所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想了解下中国的高中究竟有多“痛苦”。结果采访完后作者感慨:你们不要对中国的高中有刻板印象啊!什么“人间地狱”,人家学生们过得可happy了!For all the rigors of the gaokao, unsusp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life for many students at elite high schools is far from a monotonous succession of classes and exams, interspersed with ideological lessons and eye exercis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have been breaking away from the confines of the textbook, instead experimenting with new ideas to make learning, and life, more interesting.Kang Yingxin is a case in point. One of her current pet projects is using the theory of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ed sales network in WeChat, China’s largest social media app. An aspiring mathematician, Kang also wrote science fiction epics in middle school.“It was sort of zhong’er (an internet slang term, originally meaning the second year of middle school, that has come to imply teenagers’ delusional pretentiousness),” said Kang, a self-deprecating sophomore at Beijing No.4 High School. “My frameworks were too grand. We used to pass around all our unfinished novels and offer each other advice. Some of them deal with love between boys, some time travel, others straddle different genres.” Kang’s classmates study the sciences almost exclusively, but often score higher in history than even the best humanities classes. Perhaps some have their passion for fictional time-travel to thank for that.▲Beyond Stereotypes: China’s Top High Schools (via The Diplomat)嗯,顺便get了“中二”一词的英文解释。别说,还真就有中国学生曾经出国读高中、结果感觉压力山大又回到了国内。下文里的女生去的是英国。在国内时,家人不忍心看她每晚熬夜写作业,于是把她送出了国。结果等待她的,并不是轻松多彩的英国中学生活,而是更可怕的各种压力——陈怡发现,课程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简单。“上课全部用英语,我英文还可以,虽然听得懂,但在数理化上,理解得不是很透彻。”陈怡是个要强的孩子,为了提高成绩,她不得不趁着假期回国补课,主要是补数理化。“每年为补课要回国七八次吧,每次机票来回就得六七千元。”陈怡的补课,一般会找大学生老师当家教,“一年光补课的费用在2万元左右。”费用虽然是小问题,但个中折腾和辛苦只有自己清楚。▲女生不堪国内读书太累 留学英国又半途“返航”(via浙江在线)艰涩难懂的课程,加之和寄宿家庭处得不太愉快。折腾了许久之后,小姑娘办了休学手续回到了国内,一切回归原点。说完英国,最后再来说回美国。作为国内家长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地之一,美国的高中生活素来为不少人所向往。尤其名校。让人羡慕的美国名校高中生,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曾有一名美国记者,对此也充满了好奇。他甚至花了整整一学年的时间,去到了著名的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上课、写作业、参加考试,完完全全浸入到这所学校中去。这位曾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之后把自己在惠特尼高中的这一年写成了一本书——▲School of Dreams: Making the Grade at a Top American High School (by Edward Humes)为了在这所人们心中的“梦想的学校(school of dreams)”获得好成绩,这位记者也和学校里的其他学生一样,努力听课,用心完成作业,熬夜备考……然而这一年下来,他却只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巨大压力,和一种窒息般的困惑迷茫。首先,这所学校的学生普遍“过于优秀”,统统背负着家长巨大的期望——Humes reveals a stressed and often desperate world -- one where even the parents feel they will die if their kid isn't accepted by MIT or UCLA: Anyplace else doesn't even count.其次,学生们异常勤奋也异常辛苦,堪比国内的X水中学——Students have virtually no social lives, they sign up to retake their SATs immediately when they score less than 1500, they fuel their days and nights on Starbucks coffee. The only drug problem around Whitney is speed -- a drug that allows its user to work round the clock.而且,正由于学生们普遍“过于优秀”,这所学校的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学生甚至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觉得自己就是不如身边的学霸们,到处弥漫着诡异的自卑情绪。哪怕下文中这个其实非常非常优秀的女生,都觉得自己“又笨又普通”——Its students are formidable. Take Cecilia, who regards herself as 'really pretty stupid.' At Whitney this doesn't mean a C- grade point average. As a guidance counselor reminds the senior, 'You're a commended National Merit Scholar. A California Governor's Scholar. An AP Scholar. Your SAT scores are a combined 1450. You took three AP tests and got a perfect five on each. Your GPA is 3.8. You volunteer at a nursing home, you're in a Model United Nations, you were part of the design team that won the NASA Space Set award last year for Whitney. You write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 And you are in advanced art this year. Where do you get this drive?'Cecilia answers by insisting she's nothing special. 'I'm really pretty average. I actually have to study for my grades, unlike some of my friends, who seem to do all this effortlessly. I have to pull all nighters.' Cecilia admits that she's 'okay' at art. In reality, the young woman draws 'incredible anime and pointillist pictures.'▲At one of the country's best public high schools, the students are brilliant, pressured and confused (via Washington Post)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夸张了。这期话题,并不是要渲染国外的学生有多“惨”。要想读好大学,就必须有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绝非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勤学苦练。在中国如此,在国外亦然。轻轻松松就能入读名校、获得好工作、成为人生赢家?人生才没有这么简单。你在国外读过书吗?觉得轻松吗?今后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国外读中学?欢迎留言分享讨论!文:lanlan图:网络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一楼给天涯,顺便一说五毛美分禁止入内。  露珠13年至14年时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十年级,住的寄宿家庭,写一下见闻谈谈当地最普通的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注:请某些人不要乱喷或跪舔,会让人觉得很恶心。)
楼主发言:165次 发图: | 更多
  露珠上的学校是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哈姆登的一所私立高中。(13年那会儿这破学校连个三流都排不上去,15年往后却因为招收了大量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而一下成为了二流热门高中)来谈谈寄宿家庭的大概状况——寄宿家庭离学校有二十分钟车程,在一个安静不起眼的小镇里,家庭成员是一对年过四十的老夫妇(白种人看上去显老),是土生土长的纯种美国人,姓氏叫Rocco,男主人是纽黑文市一所基督教堂的牧师,太太则是教堂里的儿童工作者,俩人有一个成年了的儿子在海军,一辈子没出过国,其他州好像也只去过佛罗里达,住的是带地下室的三层house。(刚到他家的时候觉得这房子挺大的,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经济状况:Rocco家实际上并不富裕,一栋三层house,自己只住二层,一层和地下室分别出租给一位单亲妈妈还有他教堂的打杂Joshua,三层则留给我还有另外一个留学生寄宿,靠收租金和做寄宿家庭填补家用(只当牧师才不可能担得起生活开销)。Rocco家最值钱的玩意儿估计就是客厅里的宽屏等离子电视,他本人又喜欢玩游戏,在三层休息室还有一台电视装了Xbox,有时候我们就陪他在晚上一起打游戏。
  信仰:Rocco家不是狂热的基督信徒,没有苦行一说,或者像某些中国人信教那样喜欢装逼喜欢装圣母要么就去哪里都带着本圣经以彰显自己虔诚之心,他们的信仰十分简单,吃饭前要先祷告,睡觉前要祷告,最让人感到暖心的是每天早晨离家之前夫妻俩必须手握手头靠在一起祈祷平安,然后互相亲吻嘴唇,可以说他们的信仰使他们一生恩爱,纯洁而又淳朴。  嘿嘿,受到她们的影响,露珠后来也信了教,不过一直没受洗,再后来对宗教的兴趣也淡了,不禁感叹幸好没受洗。教义长什么样,每个教会都有自己的说法,其实挺乱的,一部分又显得太装逼,所以现在露珠基本不去什么教会。
  社交:Rocco这种普通的掉土渣子的美国人基本上只和两三个家庭保持亲近关系。三个家庭之间来往很频繁,几乎每周都要聚会一两次,要么Rocco带着他老婆去别人家吃晚饭,要么他邀请几个人来自家院子里搞篝火品酒晚会,假期再组织家庭一起去佛罗里达度假,别说吃的饭店、连酒店都不换地方的!每年如此,反反复复,很少改变计划,他们也不嫌无聊单调,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但是露珠受不了)。顺便一提,男主人痴迷红酒,每天都要喝,自己也有酿酒的兴趣爱好,有时候就请朋友来尝酒,聊聊生活琐事。
  娱乐活动:Rocco家有周五晚夫妇出去约会的习惯,去同样的餐厅,去同样的舞厅电影院,据他们说已经保持了将近二十年。除此以外,之前说过了Rocco喜欢打游戏,然后我和另外一个留学生就教他打三国无双,露珠还请他看日本动漫《刀剑神域》,还真的把他给迷住了!于是从此以后,每周三晚就变成了动漫之夜。后来我发现,让美国人接受新事物还得用强硬的办法来,必须拽着他干这个或者吃那个,把新事物用各种方法强塞进他单调的生活当中,不然人家一生都不搭理。
  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很难理解人类的精神生活。
  @韩国大骗局
12:15:35  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很难理解人类的精神生活。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宗教,那么虚假的东西也叫精神生活?不信宗教的中国人不懂!
  露珠继续,给美分们上上课开开眼,免得成天瞎叫唤
  日常趣事①:有一天我问Rocco说你有没有吃过Ramen日本拉面(当时露珠还是个哈日派小脑残),Rocco说听说过但是没吃过,然后我说我会做、今晚的晚饭我能做吗?Rocco一脸惊喜地说太好了,去做吧。于是露珠就请他载我去附近的一家中国超市买材料,晚上给他做了一份味增拉面,夫妇俩吃的那叫一个爽,连呼“Awesome!”“Great cooking Erica!”,结果这时候另一个留学生拿出了一罐老干妈,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仅仅是从此之后每次吃拉面都要加辣酱了。
  眼界:其实去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就知道,不敢说大部分,不少的美国人都没多少见识,知道的东西太少,去过的地方更少,甚至对除了自身呆的其他州都了解不深。所以说,你指望一个每年除了佛罗里达哪里都不去的土老帽对中国能有多大了解?  好了不说中国了,咱们谈谈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吧,也就是露珠现在呆的国家。住的那么近,总得了解了解吧。加拿大有一种特产叫做冰酒,学校放春假时,露珠去加拿大玩,心想人家照顾我那么好得给他们带个礼物吧,知道Rocco超爱红酒,于是我就买了瓶当地特色的Okanagan冰酒,包装好了,给Rocco发email说“我给你们带冰酒回来当礼物啦!”  结果……Rocco居然一本正经的问:“What's icewine Erica?”  虽然有点蒙,但我还是跟他解释说冰酒是用结冰的葡萄酿出来的酒,然后我回来这几天Rocco特意上网去查各种关于冰酒的知识,接着他搞了一个品酒会,兴致勃勃地把他的胖友们请来装逼,三家人围坐在一起使劲探讨什么是冰酒、冰酒该怎么喝、冰酒怎么喝好喝……感情你们全不知道啊!老天!我就一瓶冰酒,你们十多个人怎么分啊!  这事过去之后,我也一本正经的问Rocco:加拿大的首都是哪里?  Rocco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多伦多?  露珠顿时懵逼。
  →_→下面呢  
  等着看  
  给楼主小朋友点赞,加油更。
  楼主  
  红酒情怀:Rocco信教,但这并不妨碍他红酒的爱好,前面说到我送给他一瓶冰酒,他品完后跟我说好甜啊,猜他可能不喜欢这种甜酒。不过好在同时我父上大人给他送了几瓶正宗的波尔多红酒,父上大人也是个红酒迷,喜欢收藏但喝的很少,这次就送了Rocco两瓶,被他视作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进了酒柜,接着跟我父上大人大谈各自喜欢的红酒牌子,并说一定要找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才拿粗来喝,结果我到离开都没看见过他喝一口,蛮遗憾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两瓶红酒的价钱不但Rocco负担不起,他也找不到地方买。
  饮食:和众多美国家庭一样,Rocco家的饮食基本都有固定的菜谱,早餐是吐司或pancake或cereal麦片,午餐基本不吃,饿了也就随便吃个难吃的三明治,晚餐是最丰盛的.....相对来说,因为有肉,很多肉!Rocco喜欢红酒配牛排,他也会亲自烤牛排。一大块牛肉,烤成五分熟,用刀切成小片分给我们吃,有时肉都滴着血,不过真的很嫩很好吃!中国人的胃和美国人的胃不同,比吃肉,一大块肉,我们肯定比不过美国人,但是要是在面前放一碗米饭,美国人怎么着都吃不下。他们喜欢吃肉,除了牛排,还有chili,露珠不知道该怎么翻,是一道墨西哥菜,就是番茄炒肉末配玉米粒和灯笼椒,味道还算可以接受,但是你天天给我吃这些,再多的肉也能把人给吃吐了。他们可能也不满足这些,所以每次我说要做菜的时候都是大巴欢迎,除了拉面以外,露珠还熬了鸡汤,Rocco说自己活了一辈子才知道原来汤也可以这么香。
  不错,生活轻闲,每周还可以去外面看个电影,天天牛扒,不时的还搞个烧,喝点小酒。这种清静的生活方式适合我。
  @好望角6-08-19 15:17:31  不错,生活轻闲,每周还可以去外面看个电影,天天牛扒,不时的还搞个烧,喝点小酒。这种清静的生活方式适合我。  -----------------------------  真实现了你就会哭着想花样百出的中餐了。  中国人绝对受不了一个品种吃一辈子,别说牛扒,龙肉都不行。
  寡淡的生活  
  @好望角
15:17:31  不错,生活轻闲,每周还可以去外面看个电影,天天牛扒,不时的还搞个烧,喝点小酒。这种清静的生活方式适合我。  -----------------------------  @iasias
16:01:51  真实现了你就会哭着想花样百出的中餐了。  中国人绝对受不了一个品种吃一辈子,别说牛扒,龙肉都不行。  -----------------------------  没有绝对的事情。
  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咋样很多美国人连世界什么政治形势,哪个国家什么首都等等他们统统不知道,但是他们高等教育很成功。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成功,高中生就啥都懂,可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失败。
  @钱育涛
19:01:00  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咋样很多美国人连世界什么政治形势,哪个国家什么首都等等他们统统不知道,但是他们高等教育很成功。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成功,高中生就啥都懂,可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失败。  —————————————————  不见得吧,中国高校还是出了很多人才的,特别是211、985的毕业生大多数都能对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前些年名校往外跑不回来的多,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了。  
  日常趣事②:严格来说这一点都不有趣……就是有一天Rocco太太载我们上学途中,撞车了……左边一辆车不瞧一眼就左转,然后Rocco太太也不瞧一眼就撞上去了。(北美人的路权意识很强,该他走的时候绝对不会停)结果嘛,就是有路权的车顺理成章地撞在了没陆权的车上。车辆碰撞的那一瞬间我感觉灵魂已经到三途川转了一圈回来,接着就发现安全气囊弹出来贴到脸上,并且那里开始冒黑烟,熏到了露珠的眼睛,除此以外倒是没有地方受伤,真是万幸。  露珠没多少事,不过这一下可把Rocco太太吓坏了,下车后一直在哭,Rocco先生来了又立刻抱着他嚎啕大哭,看得我俩有些尴尬。露珠的眼睛刚才被烟熏了发疼,眼泪一直在流,沙沙的发疼。把这事跟Rocco说了,他就带我们去了医院,挂了号,坐在那干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到眼睛已经不再发疼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然后随随便便简单体检了一下,收了Rocco一百块钱,走了,白白浪费上午的时间。这件事露珠回想起来都给气笑了。
  省钱:Rocco家不太富裕,尽量在各方面都省着钱,比如看电影一定要在周二晚上去,因为周二打折,一张票只要15刀。还有带我们外出吃饭,要么跑Wings吃炸鸡翅,要么去Burger King啃汉堡,要么就“慷慨的”领我们去那种超朴实的宛似国内学校食堂一般体贴的自助餐厅,一个人十块二十块的那种,美美地吃一顿,有时一周两次去自助餐厅,吃的露珠闻见都想掏心挖肺翻江倒海。一年来去的餐厅露珠数了数只有三家,平均每人消费价格不超过30刀,如此的节俭,令露珠热泪盈眶。
  说完了露珠的寄宿家庭,要不要再说说露珠上的私立学校呢?学校里的故事其实更狗血一点,毕竟那是彻底改变露珠价值观的“圣地”。
  这个好,留名
  楼主这贴貌似才到某人的尾巴了。  
  楼主这贴貌似才到某人的尾巴了。  
  都说了,本帖不欢迎五毛美分,有些人……姑且还算是人吧,硬要乱叫的话露珠也没办法,换个角度想吧,不是网上傻逼多,而是中国的网络已经普及到傻逼中去了,我们应该为此高兴才对。
  日常趣事③:夏天的纽黑文有很多蚊子,外面站一会儿腿上就到处是包,于是乎露珠祭出了大杀器——花露水,因此引发了一场血案……那天刚好赶上Rocco家的三方会谈,他请了朋友们到院子里围着篝火饮酒作乐,露珠偷偷掺了一脚,也好奇他们讲的是什么,结果一个白人女闻到露珠身上涂的花露水味道就更好奇地问“你身上涂了什么,这么好闻?”  露珠回答是东方神油,涂在身上防虫叮咬又能清凉解暑,又问你们要不要涂一点试试。然后只见那个老外如获至宝地接过来,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倒在手上一点,涂抹后又闻,表情跟吸麻了似的。在场所有人都说这个味道实在太好闻太美妙了,有个学药剂师的女的还问我花露水的配方,露珠说配方都写在包装上面,不过都是中文,而且我又不会翻译那些复杂的学名,她说太可惜了,这东西实在好用,还说有机会一定要研究下它的成分。露珠当时是又高兴又有点无语,一瓶花露水而已……  于是露珠在离开之前赠送了Rocco一家三瓶花露水让他好去装逼,后来发生什么,就是一个未知的故事了。
  顺便一提,露珠有种用英语跟老外喷,某些人见到老外估计连头都不敢抬吧。
  离楼主是这么的近,抱抱??!
  楼主继续说说,不要停!
  来了个死逼轮子,败人兴致。  
  私立学校pk公立学校:就露珠所在的这个地方而言,需要花大笔钱上的私立学校质量要比免费上的公立好上许多,毕竟私立的老师是花大价钱请来的,有不少高学历的博士(Dr),就好像露珠的化学老师,教师总体质量较高,而且不像公立那样习惯散养不管不理,私立学校对学生会pay attention,你成绩掉了老师会给家长发警告信息,很严格,尤其是对国际生,学习不好的话学校有资格开除你,毫不留情面(露珠因为英语问题就差点……)。但是私立比公立好并非绝对,比如说在纽约,最好的high school就是公立学校——Scarsdale High School,这是露珠本来想上的学校,可惜外国公民没身份,公立学校只能本地人、而且是买了学区房的人才能上。(其实如果把学区房的地税折合成学费的话,一年三万刀是差不多的)
  @觯风流殇
22:01:23  来了个死逼轮子,败人兴致。  -----------------------------  不是,是个日杂
  马克  
    恨我吧
  楼主写得不错,很真实,也很实在。很好的常识贴。辛苦了。
  因垂思挺!
  我喜欢这种打脸的文,支持楼主,还有更新快点,等看呢  
  支持  
  顶  
  写的挺好的,楼主继续啊!  
  很平实,感谢露珠分享!期待中
  现在露珠来谈一谈当地青少年的生活。
  崇拜强者:露珠遇到的这些在美国郊区长大的小年轻虽然比不上加拿大人那样包容,但至少不排外,拿你当一般人对待,当然如果你有特别出众的地方人家也会膜拜你。露珠有个好朋友叫Jessica,也是中国留学生,因为常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并屡屡拿到好成绩,被小老外们捧上了天,不光开大会时特别表扬,后来她设计的校服图案也被选上了,又点名表扬一次。实际上到哪里都一样,人有强大之处别人才会特别服你。
  集体荣耀感:美国人虽然崇尚个人主义,但不论谁都清楚如果没有团体的支持个人就只是个渣渣,美国人的集体荣耀感尤其体现在各种体育竞赛上。露珠参加过学校的游泳队,每天放学两个小时锻炼必须参加,就是一头栽下水跟着大队人马使劲游啊游,完全不搞特殊化管理。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学校间的竞赛,当天有不少不是游泳队的学生来为游泳队加油喝彩,有人赢了大家都跟着欢呼,只是败者会被小小的冷漠,人家也不在乎。  说个好玩的事情,某天有当地公立学校因为比赛问题找茬骂我们学校的学生,结果当天放学咱带了一群人过去围堵那所公立学校要人出来道歉,然后双方人马对骂,真是幸亏没打起来。
  楼主,继续发, 挺好的帖子。 你现在还在美国吗?  还是中国? 未来回来中国吗? 毕竟现在国际形式,我觉得还是早些在中国安家立业好些。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小年轻不比中年人开放,不如说Rocco这年龄段的美国人比露珠的同学们更能接受新文化,你很难将任何全新的文化推荐给美国小年轻让他们接受,就是让他们把披萨换个口味都挺难。学校搞烧烤,不管多少次,烤的永远是现成的香肠啊、汉堡肉啊、热狗啊仅此而已,然后拿个面包加了撒点番茄酱就吃了。露珠提议说烤羊肉串,人家问羊肉串是什么,露珠给大概解释一下——羊肉穿成串放到炭火上烤熟——看对方脸色压根没变化,连点表示都没有,也就不了了之放弃了。露珠和留学生组织包饺子品饺子晚会,给全校都发了邀请函,结果来的几乎全都是学校老师还有一部分家长,组织中秋晚会也是这样,人家小年轻对不认识不熟悉的文化一概不搭理,反倒是上了年纪的人希望能多接触新事物。
  凑是啊,我说我怎么就舍不得离开中国呢?只有活在中国,才能吃到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美国那地儿,吃第二次肉就撑死人了!朋友刚去美国溜达了一个多月,一下飞机,到处找饭馆吃,什么都好吃啊蛤蛤蛤
  好  
  我已爱上楼主了,楼主要继续更~  
  楼主加油
  真实的生活。谢谢。
  楼主说的蛮有趣的,多介绍美国人的生活。
  @紫梦亮瞎玛丽苏
21:49:43  日常趣事③:夏天的纽黑文有很多蚊子,外面站一会儿腿上就到处是包,于是乎露珠祭出了大杀器——花露水,因此引发了一场血案……那天刚好赶上Rocco家的三方会谈,他请了朋友们到院子里围着篝火饮酒作乐,露珠偷偷掺了一脚,也好奇他们讲的是什么,结果一个白人女闻到露珠身上涂的花露水味道就更好奇地问“你身上涂了什么,这么好闻?”   露珠回答是东方神油,涂在身上防虫叮咬又能清凉解暑,又问你们要不要涂一点试试。然后只见那个老外如获至宝地接过来,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倒在手上一点,涂抹后又闻,表情跟吸麻了似的。在场所有人都说这个味道实在太好闻太美妙了,有个学药剂师的女的还问我花露水的配方,露珠说配方都写在包装上面,不过都是中文,而且我又不会翻译那些复杂的学名,她说太可惜了,这东西实在好用,还说有机会一定要研究下它的成分。露珠当时是又高兴又有点无语,一瓶花露水而已……   于是露珠在离开之前赠送了Rocco一家三瓶花露水让他好去装逼,后来发生什么,就是一个未知的故事了。  -----------------------------  穷人如果不努力,就是政府天天救济也过不了几天好日子,客观的讲,我觉得努努力在国内不会过得很差,虽然国家不是处处完美  
  很平民很真实,支持  拒绝吹牛捧脚!  
  不具代表性  
  楼主很有才,加油!
  羡慕出去接触国外的文化。  年轻应该多走动、多学习。  祝你一切OK
  穷人如果不努力,就是政府天天救济也过不了几天好日子,客观的讲,我觉得努努力在国内不会过得很差,虽然国家  
  你只是在不同的层次看到了冰山一角!中国一样,美国一样,穷富贵贱都有各别,冰山一角并不能代表什么你的任何一处局部片解!  
  @紫梦亮瞎玛丽苏
21:49:43  日常趣事③:夏天的纽黑文有很多蚊子,外面站一会儿腿上就到处是包,于是乎露珠祭出了大杀器——花露水,因此引发了一场血案……那天刚好赶上Rocco家的三方会谈,他请了朋友们到院子里围着篝火饮酒作乐,露珠偷偷掺了一脚,也好奇他们讲的是什么,结果一个白人女闻到露珠身上涂的花露水味道就更好奇地问“你身上涂了什么,这么好闻?”  露珠回答是东方神油,涂在身上防虫叮咬又能清凉解暑,又问你们要不要涂一点试试。然后只见那个老外如获至宝地接过来,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倒在手上一点,涂抹后又闻,表情跟吸麻了似的。在场所有人都说这个味道实在太好闻太美妙了,有个学药剂师的女的还问我花露水的配方,露珠说配方都写在包装上面,不过都是中文,而且我又不会翻译那些复杂的学名,她说太可惜了,这东西实在好用,还说有机会一定要研究下它的成分。露珠当时是又高兴又有点无语,一瓶花露水而已……  于是露珠在离开之前赠送了Rocco一家三瓶花露水让他好去装逼,后来发生什么,就是一个未知的故事了。  -----------------------------  @李大山的幸福生活
11:16:48  穷人如果不努力,就是政府天天救济也过不了几天好日子,客观的讲,我觉得努努力在国内不会过得很差,虽然国家不是处处完美  -----------------------------  9494
  露珠认为,想要了解美国人,就必须和美国人一起真正生活过,而不是光从网络道听途说或者随随便便旅游一次就能了解的。露珠只和一家美国人生活过,所以概括可能不太全面,还请多多见谅。
  顶  
  日常趣事④:美国有一种烂学校,几乎没有本地生,而专门招收中国留学生——不管成绩人品好不好,给钱就能进的那种,圈钱野鸡中学!露珠学校和某个烂学校就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碰见了。(露珠朋友是足球队队长)踢到半场,对面的见踢不过,就开始用中文骂我们“傻逼”,我们这边的小老外听不懂在说什么,就问露珠朋友什么意思,他说是在骂我们,小老外说那我们得骂回去。于是乎我们学校连踢球的带应援的都扯开嗓子骂他们,一开始用英文骂,后来怕他们听不懂,露珠朋友和几个留学生就教那帮小老外们用中文骂“傻B(f** u)”“草泥马(motherf**ker)”。  完了,这场比赛中途也不继续踢下去了,就听见整个足球场上回荡着一圈又一圈的“傻B”和“草泥马”,小老外们扯着嗓子喊“傻B”“草泥马”,把几个看热闹的学生家长乐的够呛。从此以后,每当露珠碰见关系比较好的小老外,对方过来张口就是一句“傻B”和“草泥马”,然后露珠也来句“你马勒戈壁的”,小老外问这又是什么意思,露珠回答“u f**k horse on desert”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学新语言永远是从脏话先学起。
  写得不错,文理通顺,貌似合理,可以骗那些来旅游过的和未来过的人,我又在找漏洞了,第一个漏洞在车祸文章中,在发生车祸时,对方负全责。无责任方的车损,和人员无论大小的医疗费用,由对方保险公司负全责,一宗连安全汽袋都弹出来的车祸,竟然自己去医院,医院简单捡查一下就走,还自付一百元医疗费?哈哈哈哈哈!  在美国,碰到这样事,应该是这样,打911.救护车送急诊,要检查眼睛和脑部和颈椎有无受到伤害,这么大的交通事故,好讼和谨慎的美国人会这样草草了事!跟着找律师告车辆生产商和安全汽袋生产商,你什么时候见过安全气袋破裂时出黑烟和让眼睛刺痛的!  
  请楼主继续写!  
  这这这,国外竟然没有六神  
  @紫梦亮瞎玛丽苏
12:15:10  娱乐活动:Rocco家有周五晚夫妇出去约会的习惯,去同样的餐厅,去同样的舞厅电影院,据他们说已经保持了将近二十年。除此以外,之前说过了Rocco喜欢打游戏,然后我和另外一个留学生就教他打三国无双,露珠还请他看日本动漫《刀剑神域》,还真的把他给迷住了!于是从此以后,每周三晚就变成了动漫之夜。后来我发现,让美国人接受新事物还得用强硬的办法来,必须拽着他干这个或者吃那个,把新事物用各种方法强塞进他单调的生活当中,不然人家一生都不搭理。  -----------------------------  就算经济再不富裕,还是活的很有格调。  
  楼主用绿卡或护照可以申请本地学校?申请本地学校需要很多资料,偏偏这两样是没有用的,因为,无论是你的绿卡和护照,都不能证明你在此学区所属地段上居住!楼主在美国还用户口这个概念?哈哈哈哈哈!被人钓鱼钓出来了!    
  @好望角6-08-19 15:17:31   不错,生活轻闲,每周还可以去外面看个电影,天天牛扒,不时的还搞个烧,喝点小酒。这种清静的生活方式适合我。   —————————————————  @iasias
16:01:51   真实现了你就会哭着想花样百出的中餐了。   中国人绝对受不了一个品种吃一辈子,别说牛扒,龙肉都不行。   —————————————————  @好望角楼
16:38:00  没有绝对的事情。  —————————————————  额,马克思主义哲学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孖宝爹哋02
13:03:02  楼主用绿卡或护照可以申请本地学校?申请本地学校需要很多资料,偏偏这两样是没有用的,因为,无论是你的绿卡和护照,都不能证明你在此学区所属地段上居住!楼主在美国还用户口这个概念?哈哈哈哈哈!被人钓鱼钓出来了!    -----------------------------  房产证明 租约或者水电煤账单。
  快更新啊  
  老天!露珠得罪什么人了?咱可没说美国的坏话。
  你没有得罪人,大家只是找出你文章的漏洞而已,写对部分,无人喷你!请继续.  
  美国犹太人,他们的组织叫共济会  
  加拿大,我赞同,很好,世外桃园  
  @叶洛成鑫
13:36:54  加拿大,我赞同,很好,世外桃园  -----------------------------  您是土豪那是加拿大好。作为打工穷屌丝 我要说加拿大就是个税后工资不到美国一半 房价比美国贵一倍的地方。
  大家看想看真实的,错了就更正,对了就继续,找漏洞及纠正是想你写得更真实,请继续。还有,写一件事要写完全,你上面写的,,"我没写不代表没有发生,"就有可能让其它人产生误会,因为这并不是代表整件事的全部!  
  你父母无工签也不能说你不能入读公校,在美国西南部,得州,加州,等等。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和孩子都是没有合法居留和工作身份的西语裔学生入读公立学校,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普通高中生爱的告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