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本国某样商品价格低于世界存货平均余额价格时,本国消费者会看到余额变少,所以需求减少,为什么呀

1:1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为: 国家
因此与分工前相比两种产品的总量增加了,X、Y产品总量分别为3.5、3,都大于分工前的2。A国出口1单位X产品,进口1单位Y产品,B国出口1单位Y产品,进口1单位X产品。两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A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5的X产品,B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单位的Y产品,这是贸易利益。
P58习题:假设生产单位黄油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量本国是6单位,外国是12单位;生产单位布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量本国是10单位,外国是5单位。问: (1)本国与外国分别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如何进行分工生产?
(2)假设本国用1单位黄油去交换外国1单位布,请计算本国和外国的贸易利益。 (3)本国与外国交换黄油可以接受的交换比例在什么范围内?
解答:1.因为本国黄油生产成本为6,小于外国的12,所以本国黄油具有绝对优势。
外国布的生产成本为5,小于本国的10,所以外国布具有绝对优势。本国专业化生产黄油,外国分工生产布。
2.根据题目条件,分工前两国各自生产和消费黄油、布各1单位,专业化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产量如下:
1:1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为: 国家
因此与分工前相比两种产品的总量增加了,两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本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4 / 6的黄油,外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7 / 5单位的布,这是贸易利益。
3.本国黄油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 6、1/ 10,根据劳动价值论观点,相同劳动的产品可以等价交换,因此本国黄油和布的交换比例为(1/ 6):(1/ 10),即5/3;
外国黄油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 12、1/ 5,因此外国黄油和布的交换比例为(1/ 12):(1/ 5),即5/ 12;所以本国与外国黄油交换布的交换比例范围是:5/12―5/3.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1.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 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是2,需要的劳动是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问: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国家?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产品?
(2)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且进行国际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食品?哪个国家会出口衣服?
解:(1)(K/L)A=100/160, (K/L)B=80/120, A<B, B资本充裕,A国劳动充裕
衣服K/L=1/3,食品K/L=1, 因此,衣服是劳动密集产品。食品资本密集产品。
(2)依据H-O理论,B国资本充裕出口食品,资本密集产品;A国劳动充裕出口衣服,劳动密集产品。
1.中国和美国各自是哪种要素充裕型的国家,棉布和粮食各自是哪种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H-O-S理论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两国开展贸易,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范围多少?
解:1.(w/r)中=1/3, (w/r)美=3/1,(w/r)中<(w/r)美, 所以中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美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
棉布的劳动/土地=3/1,粮食的劳动/土地=1/3, 因此,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2.依据H-O-S理论,中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美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后,中国的工资会上涨,地租会下降;美国的地租会上涨,工资会下降,最终两国具有相同的工资和地租。
3.中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3/5,美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为1/6:1/10,即5/3,所以两国粮食和棉布的交换比例范围是:0.6―1.67.
如果两个部门(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为什么?
答:由表中可知,棉布和粮食的要素密集度相同,劳动、土地的要素投入比都为3:1,因此中国棉布和粮食的生产成本都是美国的6/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两国两种产品不存在相对成本差异,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无利润可图,因此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82页第10题: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丰裕度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也不同。甲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4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2元;而乙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1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2元。假设两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即生产单位小麦均需10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力;请分别计算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并运用H-O模型的观点说明甲乙两国如何进行分工。
解答:甲国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0x4+1x1 =41,棉布的生产成本为1x4+10x1 =14;
乙国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0x1+1x2 =12,棉布的生产成本为1x1+10x2 =21.
甲国土地、劳动价格比4:1,大于乙国的土地劳动价格比1:2, 所以甲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乙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
小麦的投入要素劳动/土地=1/10,小于棉布的劳动/土地=10/1, 因此,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依据H-O理论,甲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小麦;乙国为土地充裕型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小麦,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棉布。
第八章作业:
一国想要鼓励本国某产业的发展,当前该产业产品的单价达到6500美元。对零部件征收10%的关税。国际市场上生产该产品的零部件成本为3000美元。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同种产品的价格为5000美元。
(1)幼稚工业理论认为保护国内产业使之免受外国竞争。从这一论点出发,你认为是否应该采用从价关税?若应该采用,税率应为多少?
(2)这个关税税率对国内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简析:(1)从价税:()/ 5000 = 30%
(2) 有效保护率:[(0%)-()]/ ()= 60% 2. 如果一个小国对布的供给与需求如表所示。 价格(Pc/Pw)
5 供给(米)
80 需求(米)
40 自由贸易情况下, Pc/Pw=2
问题:假设该国对布的进口征收50%的从价关税,新的国内价格是什么?对布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以及关税收入有什么影响? 解答:
新的国内价格是2*(1+50%)=3.
消费者剩余减少
1/2*(80+100)* (3-2)=90
生产者剩余增加
1/2*(40+20)* (3-2)=30
政府关税收入增加
(80-40)*(3-2)=40
国民福利净受损: - 90+30+40 = - 20
3. 美国食糖关税对美国福利的影响:
①消费者从取消关税中得到的利益②美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受到的损失③美国政府的关税损失④取消关税对美国国民福利的影响
解答: 作图
如图所示,取消关税,消费者剩余增加:1/2 * (200+220)*0.02 =4.2
生产者剩余减少:1/2 * (60+80) * 0.02 = 1.4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0.02*120 = 2.4 美国国民福利增加: 4.2-1.4-2.4 = 0.4
4.一国从海外以每瓶12美元的世界市场价格进口伏特加酒.左图是该国的市场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