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了手机管翁虹挡不住的风情手机人心 大学课堂无手机能做到吗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华东交大 走进“无手机课堂” 学霸带我飞可好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编辑:陈川&&作者:陈涛 刘怡 吕超
  如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增添了乐趣,同时,也给大学课堂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困扰。打游戏、玩微博、发短信、上网似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理学院&无手机课堂&手机放置处。(图片拍摄:实习记者/吕超)
  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我校理学院推行了&无手机课堂&。&无手机课堂&即学生上课不拿手机,将手机统一交到手机袋中。每个班学习委员负责课前挂手机袋,并在课后收回。
  据悉,目前理学院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交手机,不做低头族。学生上课交手机已成为理学院班级里一项班委日常工作。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引导、班委进行提醒、学生自觉自愿开展。在老师的要求下,有更多的学生将手机交到手机袋中,做到上课期间不看手机,课间不拿手机,课后带走手机。这样,&无手机课堂&在便利同学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在专业课上交手机的比例较高,而在一些公共课上,只有少数人交手机,甚至没有人交。
  课堂手机玩上瘾,无心学习醉心手机
  来自经管学院大三的陈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除非是手机落在宿舍,不然肯定是随身带着手机的,并且为了预防手机没电,自己的充电宝也是随身携带。公共课时,会用手机看电子书,专业课上,她会掏出手机,刷一刷微博、玩玩微信和QQ。&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会影响听课,可有时候就是管不住。&陈同学形容说这是一种&瘾&。其实,像他这样对手机有&瘾&的同学并不少见。&没了手机会让我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事没事都会想看看手机&&&手机已然成为同学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
  手机在给同学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给老师们带来了烦恼,老师在课堂往往变成次要角色,而手机反倒成了主角。同时,课间十分钟没有了嬉戏的场景,同学们之间少了直面交流,哪怕是挨着坐的两个同学,也是低头各自在玩手机,大家通过手机的交流,远比现实中直接交流多。
  &课堂太乏味,手机来提神。&一些大学生时常以此来为自己辩解。大学生小雨告诉记者,一些课程内容很无聊,老师的讲授很枯燥,只能通过玩手机来消磨时间,如果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上课时会&睡倒一大片&。记者发现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学生玩手机,通常只是提醒学生应尊重老师的劳动。而这种不痛不痒的提醒,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手机对课堂的&入侵&。
  &课堂无手机&试行,这样真的好么
  自&无手机课堂&在理学院试行以来,同学们众说纷云,各有己见。 
  理学院江同学表示,&推行&无手机课堂&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大家在上课前交手机,就不至于上课看手机;在下课后拿回手机,可以及时看到短信通知。这样也能使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两不耽误,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效率。自己也可以逐渐克服自己以前的坏习惯,好好听课不再依赖手机,总体感觉还是很好的。
  相较江同学,理学院曲同学似乎并不那么认为。&上课交不交手机对学生听课没有什么影响,自愿交手机的比例很高,那些交手机前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在交手机后也保持同样的状况。很多时候,主观上自己想好好听课,但是坏习惯已经形成了,想听也听不下去,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那还不如玩下手机来的直接。&曲同学一脸无奈的说着。
  上课玩不玩手机,对&学霸级&自制力比较好的同学来说,似乎完全取决于自己。&我平时也经常玩手机,但是上课一定要克制自己好好听课,毕竟我们还是学生不是吗?更何况,我们现在专业课对我们也很重要。我觉得上课不玩手机没什么啊,听课会让我觉得更有意思。&来自土建学院王同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
  拒带手机上课堂,珍惜光阴回归课堂
  随着理学院&无手机课堂&活动的开展,记者发现同学们来到教室后会自觉地将手机关机或静音放入收纳盒。但也有个别同学还是坚持把手机带在身边,&我需要看时间,而且想把老师上课的ppt拍下来,但我不会在上课期间用手机娱乐。&
  据悉,很多班级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们听得都比较专注,也会认真的做笔记,对于老师的提问也积极响应,老师说到好玩的地方也会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刚开始我也挺不习惯的,手机上交后上课老想着,时不时的会不自觉的摸摸口袋。一周下来就慢慢习惯了,上课专注了,觉得挺好的。&理学院的张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并表示对于学院的这项倡议活动很是支持。&以前一到教室同学们就开始各自玩手机,现在手机&上交&了,课前大家会翻翻书本,预习或者回顾下课程内容,上课时听讲也不会总想着不时的玩玩手机,课间同学之间的直面交流更加的频繁和融洽,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杨东明:&无手机课堂&要&心中无手机&
  学工处处长杨东明指出,在学风建设方面采取的是外界约束力,我们平时通过外部环境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同时也要求老师在教风、育人、吸引力等方面做一个突破性的改变,但是这种外界约束力我们不可能持续很久,毕竟学习动力才是内因,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学生自己不自觉,无论怎么强有力的外部环境也无法影响他们。她认为这就牵扯到&为什么要学?为谁而学?怎么去学?&三个问题。大学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不应该过于功利化,将课程分为三六九等,&不重要&的就不学,毕竟大学的课程都是经过多方实践的,它们在各个方面对于学生都是有益的。
  最后杨东明指出:&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按时就寝,保持良好的精力,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无手机&,上课听讲,不开小差。&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