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现在在大学学习编辑出版学,想通过校外的学习机构学习日语,考

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现状与思考
说明:这是我在大学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距离今天已经五年多了。文中许多观点在现在看起来不免相当幼稚,然而在当时却是自己的真实认识,也是心血的结晶。现在重新贴出来,权且当作一种回忆吧。
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
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全国高校内编辑出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业内人士的预测,编辑出版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乐观,但是作为一名该专业的学生却在就业时遭遇瓶颈,这其中的问题和障碍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出版社&编辑出版专业&就业&课程设置&教辅市场
一、历史与现状回顾
一般认为,1949年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学》一书(作者李次民,国民大学教授)是我国第一部编辑学专著。①建国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56年翻译出版了苏联莫斯科大学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的《书籍编辑学教学大纲》一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部编辑学著作。在此后的20余年中,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也先后出版了多部编辑学专著。②
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专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提出建立编辑学专业教育已经是&当务之急&。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同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建立图书发行学专业。1984年,胡乔木同志向教育部提议在高校中建立编辑学专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随即于1985年试办了编辑学专业。到2002年,全国有40余所大学建立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其中1999年后上马的占半数)。到2005年,这一数字更是猛增到100余所之多,编辑出版学专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仅在吉林省,就有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三所高校建立了编辑出版学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国内各高校开设的编辑学、出版发行学等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作为一个三级学科,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一起列入新闻传媒类门下。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水平。
但是,目前国内编辑出版学专业仍然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编辑出版学专业当初是以胡乔木同志多次过问这种行政上的干预为前提催生的,并不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而带有先天性不足。在许多院校中,编辑出版学专业由于力量不足,只能挂靠在某一院系,作为一个应用学科。它与挂靠的单位(往往开设的是基础学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无法融合,内部争议不断。创办后也不被视为正宗专业,办学热情不高。首批编辑专业招生两届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停办,只有南开大学坚持了下来。而后来全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出版社的冷落,武汉大学编辑学二学位首届毕业生于1991年毕业时竟无一人进入出版部门,而是大都进了行政机关和新闻单位。笔者是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首届毕业生,毕业前的2006年5月中旬,在52名毕业生中,无一人进入出版社工作。对于一个应用学科来讲,这一专业的办学思路无疑是失败的。
二、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体系与师资来源
就教材体系而言,据笔者所知,到2003年,全国共出版编辑出版学教材100余种,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共有18种,其中编辑学方面的8种,出版发行学方面的10种,这套教材被列入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成为新闻出版署的专业系列教材重点项目。但是,这套教材是一套带有应急性质的教材,编著者大都是编辑出版方面的实践专家,而不是出版教育专家,因为缺乏教学经验的缘故,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套学术专著。其中重复的部分太多,并不实用。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4月20日-7月3日对全国27所高校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达184门之多,平均每个专业开课14门,这反映出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混乱。作为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编辑出版学分为&编辑学&与&出版学&两大知识模块,并由此组成了相应的课程群。④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两大课程群共含课程45门,占课程总数的24.46%,而延伸学科的8个课程群含课程67门,占课程总数的34.41%,相关学科的7个课程群共含有课程72门,占课程总数的39.13%。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讲,它已经枝繁叶茂。
但是,这种繁荣仅仅是理论上的繁荣。最近十年内,我国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起来的,课程名称的不规范造成了开课数量的增加。仅以最基本的课程&编辑学&来讲,就有&编辑学&、&编辑学原理&、&编辑学基础&、&编辑学概论&四种名称。也就是说,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虽然已趋于成熟,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再来谈谈师资队伍的情况。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源可以用&五花八门&一词来形容。有的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改行而来,有的从出版社进入高校,有的甚至是学理工科的。他们往往都缺少理论转向和兴趣培养的充分心理准备,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一般都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角色、心理、知识结构转换的。客观上很难很好地完成任务。加之专业发展速度太快,许多教师来不及进修提高,导致师资队伍难以令人满意。
三、思考:为什么一直被社会看好的
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会在就业时遭遇尴尬
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两个专业合并的产物,它在教学实际中形成了编辑学和出版学二元中心。就编辑学而言,它是以文化为中心的专业,对于经济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出版社里并不缺乏懂得&文化&的编辑,相反,急需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来开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对编辑出版学专业不信任是可以理解的。
编辑出版学专业目前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学生在学校里埋头学习编辑出版理论,却与外界接触很少,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与经验。教师往往又都是半路出家,对专业理论的掌握明显不足。专家学者又都忙于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曲高和寡,最终导致出版社对编辑专业学生能力的强烈不信任。
此外,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需求量实际上相当有限。虽然我国目前每年出版社人才缺口约在千人左右,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竞争力却很有限,有许多编辑工作(如外语、医学、机械、化工之类)不是学编辑理论的毕业生所能胜任的,许多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完全是依靠顽强的生存信念,实际上,国内一些人士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所做出的乐观是有些盲目的。
四、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呼唤专业思想的调整
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院校,共有2所: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一种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延边大学等。另一类是师范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所属院系也不同,有的归入文学院系,有的归入新闻传播院系,有的归入理工院系。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是历史系下设专业,教学优势在于编辑史与出版史。&⑤不同的专业设置反映了不同的专业建设思想,有的侧重于出版印刷工程,有的侧重于新闻传播,有的侧重于图书发行,有的侧重于出版教育。不同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各不相同,甚至两个不同学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单从课程上看根本就看不出是同一个专业。
当今时代,培养综合性人才是世界高校教育的一个潮流。而编辑出版学专业又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专业,不仅要懂文史经法政哲乐,还要懂理工农医天地生,并了解、熟悉出版物从编辑、印刷到发行的全部流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一般都要强调进行&通才&教育,以求培养出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就业出路宽的人才来适应市场的要求。
就学生毕业去向来看,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理论上的出路非常宽广,有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含电子音像出版社)、网站、通讯社、高校等等。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实际上根本无法达到通才的目标,而特色化、专业化程度又不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要求广泛的社会分工。而不同院校的专业点背景、基础增长点的各不相同,恰好能解决这一矛盾。如果全国一百多所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都以同一模式和思路来培养人才,只能造成极为糟糕的后果──学生就业难!
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专家指出应以出版学来整合编辑学。⑥笔者认为,这将弱化编辑学,事实上,编辑学与出版学的相互关联并不紧密。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校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一个方向有侧重地发展,以一个方向为主,兼学其它课程。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系统学习自己的课程。以编辑为中心的,应当加强文化知识、语言文学、编辑实务,同时要再选择一个专业,有计划地学习其核心课程;以出版发行为中心的,则应侧重学习出版法规、现代出版技术、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课程,此外,还要学习成果核算、企业管理等内容。此外,要加强见习、实习环节,这样,毕业时即可,在就业市场上畅通无阻。
仍以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为例。本校开办专业仅有四年时间。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软硬件条件都不完备,学生整体素质又不高,以如此实力到就业市场上与综合性、专业性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必然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就校内而言,本校建有新闻学专业,如果使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转向新闻岗位的话,不仅失去了专业优势,而且还会对新闻学专业造成严重冲击。
但是,这一致命的弱点同时也是发展的优势,即其专业依托的是一所在省内知名、国内也有一定影响的师范院校,因此,专业建设的方向应当是为教育服务,向教辅业输送专业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出路。
当今中国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父母对子女期望很高,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而在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教辅这一行业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在全国报业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仅《英语辅导报》一份报纸的发行量就达1000多万份,这对于非教辅行的大多数报纸来讲,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英语辅导报社在壮大为天仁文教集团之后,在原有的《英语辅导报》和《英语通》杂志的基础上,用短短的三年时间新建了《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语文教学研究》杂志共三报两刊,并准备向书业市场进军。因此,其人才需求量极大,仅2006年上半年,就新增加了168个工作岗位,而据笔者所知,其实际数量还不止于此。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其规模的发展以及人才流动,其人才需求量相当可观。这里是仅就天仁文教集团一家企业而言,而实际上,全国教辅市场仍有相当大的潜量可供开发。北京金星书业公司、山东滨州天鸿书业公司等知名企业都已经形成了气候,可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教辅企业招聘编辑时喜欢招收师范专业出身的人。因此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果断地发挥吉林师范大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优势,强化师范特色,扬长避短,转向教辅人才的培养,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值得乐观的。笔者认为,这是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一个出路,短期内容易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目前教辅市场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还是编辑出版学学者都很少有人专门来研究这一领域,可供参考的资料几乎为零。而实际上,中国教辅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为教辅编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师范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把注意力移向这一市场,是一定可以大有作为的。
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编辑学教材都是从新闻报纸、期刊、图书方面来编写的,没有一部专门的教辅报纸编辑学或教辅图书编辑学专著。如果能够集中力量来下功夫,编写出一部专门教材的话,即可以填补国内的一个空白,这将是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在科研上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再举一例:内蒙古民族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建立于2003年,该专业仅招收蒙古语答卷的考生。也就是说,该校培养出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具备编辑蒙古语读物的能力,这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这是内民大的优势,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如上所述,今天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的问题不在于学科体系不健全,也不在于从前&编辑无科&、&出版无学&错误认识,而是各学校在实践中遭遇到的各种尴尬情况。但如笔者前文所言,只要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的思路,问题并不难解决。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