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人如雪 雪如花花,今来花似雪.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 2016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西北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6,926贴子: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收藏
╮(╯_╰)╭
百利天下留学提供美国西北大学海量信息,大学介绍,专业设置,近期招生信息,解读美国西北大学入学条件,申请要求,留学信息,尽在百利天下留学网.
胸毛大粑粑
-_-||           --------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大吧为何辣么屌
你最近比较水
回复不过30的渣渣
我给你的灵感猫猫么么哒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我的中学时代
说来汗颜,少年时代的我并没有读到什么书,因为那是197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正在深入进行时。我原本在老家读了三年,或许是远离城市的缘故,“大革命”的风暴到了我的那个乡村就减弱了许多乃至消失。因此老师们大体上还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虽然只有三年,但却学了不少知识。我记得我学到的第一篇课文只有5个字:“毛主席万岁!”,而第二篇课文也不过10个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但即便如此,我认为我的牢固汉语拼音、笔画笔顺以及遣词造句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奠定起来的。然而这种情形只持续了三年,我就随父远赴外地就读。
这个所谓的外地位于闽浙边界,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却是“大革命”风暴的聚集地。我在老家听都没听到的“红小兵”、“红卫兵”、横幅标语大字报,在这里应有尽有,委实让我大开眼界。书是没法读了,因为学校失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先是学工学农,接着开门办学,再接着是张铁生交白卷,然后是黄帅日记......没完没了。同学们的革命热情特别高涨,因此阶级斗争的触角也特别敏锐。有一位施姓的同学不知道从那里弄来一本破书,偷偷地向我们几个朗读“人之初,性本善.....”,不知谁向老师报告,于是全校如临大敌,连续开了几天批判会,说他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于是“深挖”“穷追”大毒草,直至把那个同学开除为止。又有一位桃花玉面的女生,不知从那里弄来一本皱巴巴的歌曲手抄本,其中有《在那遥远的地方》、《牧羊姑娘》等。那个女生不会唱,我们也不会唱,因为老师没有教过乐谱,但是大家都觉得歌词好——总是让我心驰神往而缠绵悱恻,以致我到现在还常常梦想在那遥远地方的浪漫情景。不知又是谁向老师秘密告发,害得这位女生连续写了好几份深刻的检讨才作罢。还有一位黑里透红的女生,平时表现很积极,还是“红小兵”的小头目。有一次班级里召开批判会,每个人都要到台上宣读批判稿——这些批判稿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东拼西凑,批判完毕的的时候,照例要高举拳头大喊几声诸如“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之类的口号。但是这位女生在结束时却忘了喊,于是同学们纷纷指责她革命立场不够坚定,然而这位女生很不服气,于是她就大展歌喉唱了一段《红灯记》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以示她继续革命的决心。
一边要绷紧阶级斗争的弦,一边还要参加劳动锻炼,谓之学工学农或开门办学。一星期都要两三次。或者挑着土肥,全校一起出动,一路上浩浩荡荡,首尾不能相见,跋涉五、六公里。一场下来,大家的肩膀都磨得通红。然而街道上散落土肥也很多,因为一些挑不动的只好偷偷倒掉;或者就到水北溪的河滩上拣鹅卵石,参加冬季兴修水利活动。其场面热火朝天,人山人海,工农兵学商一齐上阵。然而在数九寒天里,拣鹅卵石可是一件苦差事。气温很低,连鹅卵石都似乎被冻僵了,而我们却要一个个地把它拣起来放在箩筐里,最后连自己似乎也冻僵了,特别难受。最有趣的是初中的时候,我们班级在学校西边,通往一座名叫昭明寺的山腰“愚公移山”,开垦了几大块梯田。足足花了好几个星期,然后种上番薯。过一段时间,还要带上锄头除草,还要两人一组抬着粪桶施肥,需要来回三、四趟,每次要走三、四公里。最高兴的是收获的时候,全校喜气洋洋,番薯堆满了各个教室,真正贯彻了毛主席号召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除此之外,听报告是三天两头的事。最难忘的是一位女老师,据说是三代贫农出身,开忆苦思甜大会的时候,她在台上声泪俱下,诉说地主对她家的残酷剥削。不知道从那里弄来一个缺了个小口的破碗和一件到处都是补丁的上衣,说那是她爷爷遗留下来的。说到动情处,全场唏嘘一片,哭成一团。同学们此时义愤填膺,恨不得将那个地主千刀万剐。最后自然是震耳欲聋并且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不过,那时候我的“表现”并不好,经常打架,有时还恶毒攻击班干部。因此连“红小兵”都是小学快毕业时,老师马马虎虎让我加入的,而初中时则连“红卫兵”、共青团的边也没靠上。上课时老师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怕沾上“走白专道路”的罪名。书是读不成了,考试时是开卷的,题目就在课本里,可就是找不到。没事干的时光还不少,于是从四年级起开始学会了看书,一般都是小说,如《红日》、《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艳阳天》之类的,《林海雪原》还要鬼鬼祟祟地看,因为其中有涉嫌“爱情”。反正一股脑儿,不分白天黑夜,甚至于开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一个劲地猛看,如饥似渴。最后没有书看的时候,索性把父亲的一些“马列正义”的藏书如《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搬出来不明不白地看,《毛泽东选集》中的几篇如《别了,司徒雷登》则差不多会背诵了。最喜欢读的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能倒背如流。而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看得懂的自然也让我看得差不多了,就这样一直延续了四、五年。1979年,我也参加高考了。由于理科一塌糊涂,只好报考了文科。过去胡乱读了许多文史书籍,这一次似乎派上用场了,于是我很勉强地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就读于中文专业。
去年我曾经故地重游,但是除了一条旧街道还保留外,其他的几乎都物非人也非了。也只有那条破旧的街道还能唤起我对少年时代的记忆。或许这就叫做“历史”?我宁愿相信它就是“历史”。有人说,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隐藏着数十亿美元价值的答案。无论如何,那个曾经让我读书或曾经没有让我读书的时代,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置身于南朝范云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境界。我知道,那是一种无言的刻骨铭心的怀念。
相关链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非昔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