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固使假司马班超和梁冀的关系?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朝大事表秦汉.docx 2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中国历朝大事表秦汉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年份国号王朝纪年国内BC220秦始皇嬴政27年全国遍筑驰道。BC219?秦始皇帝嬴政出游河南境郡县。遣徐福及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不死药,徐福一去不返。BC218?嬴政出游,至阳武博浪沙(河南阳原境),故韩国遗民张良令力士操大铁锥狙击,误中副车。秦政府大索天下三日,不得凶手。BC215?嬴政北巡至碣石(河北昌黎)。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北攻匈奴。BC214?略取陆梁地(广东、广西),置南海(广州)、桂林(广西凌云)、象郡(广西崇左)。大将蒙恬取匈奴黄河以南地(河套南)置四十四县,修长城。任李斯为丞相。BC213?嬴政下令烧诗书百家语,互语诗书者斩,借古非今者族诛。BC212?在骊山(陕西临潼东南)之下筑阿房宫。在咸阳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人。BC210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帝嬴政卒,少子二世皇帝嬴胡亥嗣位,杀其兄嬴扶苏及大将蒙恬。BC209?秦废卫君卫角为民,卫亡。秦二世帝嬴胡亥周游全国,既返咸阳,信任宦官赵高,更肆凶虐,杀王子十二人,车裂公主十人。渔阳(北京密云)戍卒陈胜、吴广起兵反,入据陈县(河南淮阳),陈胜称张楚王,封吴广为假王,使监诸将,西攻荥阳。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响应。张楚王大将武臣称赵王(河北邯郸),任张耳为右丞相。沛县人刘邦起兵于沛县,称沛公。下相(安徽淮北)人项梁起兵于吴县(江苏苏州)。狄县(山东高青)人田儋起兵于古齐境,称齐王。赵将韩广称燕王(北京)。故魏王子魏咎称魏王(河南开封),任周市为相。BC208?秦二世帝嬴胡亥诬杀丞相李斯,任赵高为丞相。赵将李良杀其君赵王武臣,赵相张耳立赵歇为赵王。 张楚王陈胜为车夫所杀,景驹称张楚王,项梁击杀景驹,立故楚怀王芈槐孙芈心为楚怀王,建都(江苏)盱眙。秦大将章邯攻楚,斩项梁。芈心迁都彭城,封项梁侄项羽为武安侯,任刘邦为砀郡(河南商丘)长,遣刘邦西攻秦本土关中(陕西中部)。 秦大将章邯攻齐,杀齐王田儋。攻魏,魏王魏咎自焚。继大举攻赵,围赵都钜鹿(河北平乡)。BC207?楚怀王芈心遣卿子冠军宋义救赵,兵至安阳不进。武安侯项羽杀宋义,大破秦军,钜鹿围解,诸侯震惧,皆服项羽。项羽再攻秦军于污水(河北磁县西),秦军复败,章邯降楚。沛公刘邦西攻,陷颍川(河南禹州),屠城。陷南阳,陷武关,再屠城。秦丞相赵高杀二世帝嬴胡亥,去帝号,改称秦王,立嬴婴为秦王。嬴婴寻杀赵高,灭其族。BC206汉高祖刘邦沛公刘邦军至灞上(陕西西安),秦王嬴婴降,秦亡。项羽于新安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入咸阳,烧阿房宫。称楚霸王,史称西楚。尊怀王芈心为义帝,命其迁都郴县(湖南郴州)。封刘邦为汉王,建都南郑(陕西汉中)。项羽建都彭城(江苏徐州)。杀韩王韩成。齐相田荣杀齐王田福,自立。刘邦任韩信为大将,叛西楚。BC205?西楚霸王项羽命九江王英布于中途截杀义帝芈心。西楚攻齐,齐王田荣为民所杀,田广嗣位。汉王刘邦大举东攻,陷楚都彭城,项羽自齐回军反攻,汉军大败,死十馀万人,至睢水,又死十馀万人,刘邦奔荥阳。任韩信为左丞相,韩信破魏,掳魏王魏豹。BC204?(赵王赵歇五年)(齐王田广二年)汉丞相韩信大破赵军,杀赵王赵歇。西楚亚父范增卒。 西楚攻汉,连陷荥阳、成皋(河南荥阳西北)。BC203?韩信攻齐,西楚救齐,战于潍水,西楚军大败。韩信杀西楚大将龙且,掳齐王田广。汉封韩信为齐王。项羽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河南开封西)为界,项羽退军。BC202?刘邦叛鸿沟之盟,越界追击项羽,战于垓下(安徽灵璧),项羽自杀,西楚亡,立国五年。 刘邦称皇帝,是为高祖,建汉王朝,史称西汉,中国再归统一。 燕王臧荼叛,刘邦掳臧荼。封卢绾为燕王。西汉建都洛阳,纳娄敬议,迁都长安(陕西西安)。BC201?刘邦伪游云梦(湖北安陆南),诱捕楚王韩信,执归长安,贬为淮阴侯。匈奴太子冒顿射杀其父头曼单于,自立。灭东胡(内蒙西辽河上游)。韩王韩信叛,降匈奴。BC200?刘邦攻韩王韩信,韩信兵败,逃入匈奴。刘邦乘胜追击,匈奴围之于白登(山西大同),用陈平密计,始解围生还。长乐宫成,儒生叔孙通制朝仪,威严繁琐,群臣震恐。刘邦大悦,赐叔孙通黄金五百斤。叔孙通悉散于其生徒,皆赞曰:「叔孙通真圣人也。」BC199?汉政府令商人不得衣锦,不得骑马。BC198?迁齐楚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宗族,及豪族十馀万于关中(陕西中部)。BC197?阳夏侯陈豨据代郡(河北蔚县)叛。BC196?刘邦攻陈豨,斩之。皇后吕雉杀淮阴侯韩信,屠三族。刘邦诬梁王彭城谋反,杀之,剁为肉酱。封赵佗为南越王。淮南王英布叛。BC195汉惠帝刘盈刘邦攻英布,斩之。刘邦寻卒,子惠帝刘盈嗣位。燕王卢绾叛,逃入匈奴。皇太后吕雉囚戚夫人,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从汉乐府民歌的内容探讨其兴起的原因
1从汉乐府民歌的内容探讨其兴起的原因摘要要了解汉乐府民歌兴起的原因,要从了解汉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入手。我们知道,民歌历代有之,它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乐府民歌是民歌发 展到一个特定时期的称谓。乐府中的民歌,不都是劳动人民的歌,也有知识分子的作品。故而乐府民歌 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乐府民歌的兴起并不是 偶然的,它与两汉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诗歌的传统关系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 关键词 乐府民歌 内容 探讨 原因民歌历代有之,它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什么是乐府民歌呢?可 以说乐府民歌是民歌发展到一个特定时期的称谓。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掌管俗乐的机构,主要是 采集整理民间歌辞使之入乐。 后来将这些所唱之诗称为汉乐府诗歌。 今传汉乐府诗以宋人郭茂倩所编 《乐 府诗集》搜采最为完备,音乐分类也最为合理。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见之“相和歌辞”“鼓吹歌辞”和 、 “杂曲谣辞”三类中,相和歌中尤多。这些民歌基本上是“汉世街陌谣讴”(《宋书,乐志》)。其实乐府 中的民歌,不都是劳动人民的歌,也有知识分子的作品。这些知识分子主要是出身于下层社会,他们熟 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创作上又受到了民歌的影响。这些无署名的歌,在社会上流 传歌唱,收集入于“乐府” 。乐府民歌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也就是所谓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在本文中也列举了部分未经乐府采集而不曾入乐的民谣,比如《燕燕童谣》 、 《卫皇后歌》《举秀才》 、 等。因为这些民谣也出于民间,较乐府民歌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样,文学艺术也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文学界处于一时的沉寂状态,特别是在秦朝。进入 西汉中期,这种沉寂状态被打破了,文学有了创新,散文、赋、诗歌突起。诗歌中乐府民歌以不拘―格, 活泼自由的形式,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独树一帜,乐府民歌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 陆贵山在评述《德意志意识形态》时说: “艺术的发展既依赖于条件,又‘取决于需要’ 。意大利文艺的 复兴,除基于政治、经济的内部条件外,同时也由于具备了种种外部条件。几个世纪以来的地域的交往、 文化的沟通。被发现的古希腊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的刺激、启迪和影响,都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起到了酵 母作用。“此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对艺术的勃兴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可见,艺术 的发展与勃兴是有种种原因的。汉乐府民歌的兴起亦然。 一、经济的关系 西汉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土地私有制。西汉初期,地主阶级由于受秦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土地 集中、兼并的现象并不严重,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使耕者有其田。刘邦采取“与民休息”“重农 、 抑商”和减轻赋税的政策,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得以恢复。文帝接受了晁错的“贵粟政策”“轻徭薄赋” , 。 景帝继续推行文帝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随着农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步活跃起来。至武帝时期,是西汉王朝最富庶的时期。武帝全部撤销了刘邦 “抑商”政策,并凭强大的国力用战争谋求发展。打通了河西走廊,沟通了与西域诸国乃至波斯、罗马 的商路,商业异常活跃。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凭借雄厚的财资,购买爵位,官商结合巧取豪夺。社会 上迅速出现了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情况,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豪强地主。他们聚敛了大量的 财富,社会贫富分化加速,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到处流亡,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西汉后期和整个东汉时期,统治阶级也意识到土地兼并的严重后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制止,但没有 得到彻底根治。东汉末愈加严重,大量的土地转入地主豪强手中,广大农民沦为地主的佃农、家兵,地 主庄园在全国普遍出现。 由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生活有的不得不离乡背井,谋求生计,有的不得不给地主打 工做奴婢。 再加繁重的租赋,农民生活异常痛苦。他们“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为之服役。 ” (《通典》)“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书》)。因此,汉乐府民 , 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奴役压迫的血泪控诉。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 绽。 ”流荡异乡的兄弟几人,终岁劳累,却衣不蔽体(《艳歌行》)。 《妇病行》通过叙述妻子临终托孤及妻 死后父子交困不能相保,不得不违背妻子的,临终叮嘱,忍心的抛弃了自己孩子的惨状,深刻的反映了 下层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由于社会经济和工商业的繁荣,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日趋腐朽, 他们享乐淫侈的生活也就很快滋长起来。建宫狩猎,溺酒好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体, “黄金为君门,白玉 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惶惶。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2 3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声音何 雍雍,鹤鸣东西厢。 ”(《相逢行》)这是多么富丽堂皇、穷奢极欲的生活场面,贵族家豪华靡费便不言而 喻了。当然这种奢侈生活是靠剥削劳动人民而获得的。类似的还有《长安有狭斜行》 。再看看《古艳歌》 : “今日乐相乐、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泊出鲤鱼。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木 盍壶。南斗工鼓瑟,北斗 吹笙竽。 娥垂明 ,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 。垂露皮帷幄,奔星扶轮舆。《古艳 ”歌》虽极力铺张,肆意渲染,富于浪漫色彩,但说明了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生活。 二、政治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里,政治也给予了文学一定的影响。两汉时期,社会上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除阶 级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外,还存在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无论那种矛盾,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艺术是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汉代乐府民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首先,在汉代,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惨酷无情。统治阶级惨酷的剥削、压迫、奴役被统治阶级,使 得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西汉初期,统治者从秦灭亡中汲取教训,以“无为而治”为政治指导思想,采 取“与民休息” ,田租由“十税一”减为“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 。从高祖刘邦至景帝刘启,阶级矛盾 得到缓和。西汉中期,尤其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各种矛盾都开始爆发。 “土地” 和“奴婢”开始成为社会两大问题。西汉后期,法制松弛,政治黑暗, 阶级矛盾尖锐。东汉前期,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念稔,百姓殷富”(《后汉书?明帝纪》)。社会相对稳定。到后期(公元 89 年), 一方面破产农民倍增,另一方面宦官与外戚争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平陵东》揭露了贪官暴吏劫杀民财,残害百姓,强盗暗劫,官府明夺,官匪一体,敲诈勒索的丑 恶现象。辛延年《羽林郎》(不属民歌)中就揭露了“霍家奴”依赖权势, 鱼肉人民,为非作歹的现实。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民是如何的呢?《枯鱼过河泣》中枯鱼流下的痛苦泪水,不就是遭遇祸患的下层人 民的泪水?《公无渡河》中老夫绝望投水,不就是对黑暗政治的控诉与抗争?不就是“一世皆醉我独醒” 者的归宿?《满歌行》中“为乐几时,遭时 峨,逢此百离。伶丁荼毒,愁苦难为。 ”道出了当时社会动乱,福祸无形,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连封建士大夫也“安贫乐道,师彼庄周, ”为远祸全生而向往隐 逸。但是,能不能避祸趋福呢?《乌生》告诉人们:灾难无可躲避,无论你身藏何处,都免不了祸患。 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平民百姓所受的苦难可想而知了,他们的苦难无论身避何处一样的遭受。人的忍受 是有限度的,当人们失去了起码的生活条件时,不得不另找出路,这就是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必 然性。 《东门行》中贫困的夫妻,幼小的孩子,家中无衣无食,丈夫一筹莫展,终于铤而走险, “默默施 行违,厥罚随事来。《折扬柳行》也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 在封建官吏中,也有一部分人能廉洁正直,不与黑势力同流合污,扬善惩恶,用人唯贤,爱护百姓, 使一方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汉乐府民歌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颂扬。 《雁门太守行》中的“我县王居职”(王 涣)“清身苦体,夙夜苦勤。治有能名,远近所闻。 ”他“治行致贤,拥护百姓,子养万民。《岑君歌》中 ” 的岑熙伐“枳棘” “蟊贼” 、 ,使百姓“狗吠不惊,足下生嫠。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 时” 。西汉成帝时上郡太守冯野王、冯立兄弟相继任职,他们“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 康叔犹二君”(《上郡吏民为冯氏兄弟歌》。 ) 其次,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成为汉乐府民歌所讽喻的重要内容。 刘邦在立国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 , 至文帝时,封地经济已相当发展,并拥有相当大的军力和财力,有的觊觎帝位。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 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淮南王歌》。文帝六年(即公元前 174 年),其弟淮南王刘长谋反自杀, ) 民间产生了这首讥讽文帝的歌谣。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策》 ,以解决中央与诸候王之间的矛盾,结果引发 了“七国之乱” 。朝廷如此,后宫也如此,昔日为人下,一当取宠,判若两人。 “燕飞来,啄皇孙,皇孙 死,燕啄矢”(《汉成帝时燕燕童谣》),赵飞燕姊妹以貌取宠,为巩固其在后宫的永久权力,嫉妒成性而 杀皇子。在官场上,尔虞我拒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更是司空见惯。尤其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 (如梁冀专权,党锢之祸等),与之没有特殊关系的士人和太学生 很少有进仕的机会,而有些人利用同显 贵者的裙带关系加官进爵,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卫皇后歌》),平阳公主家 的歌女卫子夫,被武帝相中,入宫取宠,封为皇后,其弟卫青,其姐之子霍去病都是依她被重用,后显 赫一时的人物。 《鸡鸣》中位高爵厚,不可一世的豪门贵族转眼间身败名裂,岂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 轧的结果?《满歌行》中向往隐逸的士大夫不就是畏于险恶官场之故?“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 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后汉桓灵时童谣》)。不就是对结党营私,连裙结带、贪脏受 贿,争权夺利的辛辣讽刺?这是汉代政治腐败的反映,人民都以辛辣的 话言,以民间歌谣的形式予以嘲 讽。 第三、民族矛盾激化,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 “文景之治”使汉王朝经济迅速发展, 国力增强,对外由防御转入进攻。武帝即位后,开始向北对匈奴作战,匈奴失败退出河西至漠北。公元 前 128 年至前 119 年这十年的汉匈战争,汉损失士卒十万人,马十余万匹。匈奴损失更惨重。武帝时东4 5越和南越一再发生叛乱,与中央对抗,汉武帝先后派兵向南平定了两越,开辟西南夷,武帝还东平朝鲜。 东汉初年,汉王朝国力薄弱,西域诸国几乎为匈奴控制。至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兵讨伐,互有胜负, 后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东汉后期,居住在青海,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的羌人不堪宫府的剥削和压迫起 兵反抗。东汉王朝派兵镇压。从安帝起(107 年)至黄巾大起义(184 年)持续近百年,耗用军费四百亿钱。 统治者不但用武力对外扩张,消除民族隐患,还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公元前 29 年,长庐终南山 农民起义,荏平农民起义;公元前 22 年,颍川铁官徙起义等。王莽篡汉后的绿林、赤眉、铜马军起义;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长期的战争,使大量的平民被征服徭役,加之赋税也空前倍增。致使农民田园荒芜,破产流亡,乐 府民歌中有相当数量的歌,或歌战争的惨忍,或歌将士们的哀怨,或歌闺妇思夫的情怀,或歌游子思乡 的情绪。请看《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鸟;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 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尸横荒野, 惨不忍睹的画面,乌鸦为死去的将士们举行葬礼;战后的战场流水呜咽,蒲草幽暗,战马或死或鸣。这 是多么惨酷的场面。 “仓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东光平》反映了武帝元鼎 ” 五年(前 112 年)征南越军人的哀怨之情。最为感人者要数《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 服役六十五年的老兵回家,然而家是如何的家?“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生孤独,―生劳累,不禁“泪落沾我衣” 。这有力的揭露了不合理的封建 兵役制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悲剧。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古 歌》),使人了解当时的兵士们“久羁胡地,欲归不得,故乡思殷”(郑文《汉诗选笺》)的处境和情怀。 游子思乡的如《巫山高》《古八变歌》 、 ,闺妇思夫的有《饮马长城窟行》 ,夫妻别离的有《艳歌何尝 行》 。当然,这些游子或许经商,或许服役,或许避祸,不都与战争有关。 第四、 “儒术”对妇女儿童带来的摧残。西汉初, “黄老”思想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武帝时,武帝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封建礼教的压迫也随之加重。在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更 加可悲。她们没有独立的地位和人格,一举一动遭人指责,一言一行动辄得咎,很难见到如“江南可采 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这样轻 松自如,欢娱无比的场面,更多的是弃妇和怨女的诗歌。这些诗歌中往往都笼罩着一层不幸的阴影。在 封建社会里, “糟糠夫妻”是和好夫妻,男人一旦得势,妻子却遭厄运。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父, “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来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将缣 。 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上山采蘼芜》 美丽、勤劳、温柔、能干的妇女被弃,丈夫的品德可想而知。由此联想“新人”的命运并不比“故 人”好。再看弃妇的举动, “长跪问故夫”是忍受了多大的悲痛,这充分显示了男权的尊严和妇女的奴隶 地位。 《塘上行》也道出了封建社会弃妇的悲哀。 除了逆来顺受的妇女,自然还有部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反抗封建夫权、反抗强暴的妇女。这些封 建礼教的叛逆者,在汉乐府民歌中以新姿态出现。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这刚烈女子大胆追求爱情,其铮铮誓言回荡天际, 其爱情之火犹如火山喷发,恰似黄河决堤,气势雄放,激情逼人,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宣战书。 《陇西行》 中操持门户,应酬宾客的“健妇”没有半点封建气习, 《有所思》里多情的女子“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 之”“相思与君绝”《白头吟》里刚烈的女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 。这两位女子看到男人的无情 时,果断与之决裂,这是对夫权的蔑视与挑战,也表达了她们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愿得一心人,白 不相离”(《白头吟》)。至于《陌上桑》中美丽、聪慧、不畏权贵的罗敷的形象谁都知晓。 封建家长制给妇女、儿童也带来了重重罪恶。 《焦仲卿妻》《孤儿行》就是反映这个内容的诗歌, 、 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的悲剧, “是历史和现实中悲剧的反映。 ”造成这悲剧的原因是万恶的封建礼教和封 建家长制,焦母和刘兄就是代表人物, 《孤儿行》中孤儿备受兄嫂的虐待, “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 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这是多么的悲 惨啊!孤儿的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残酷。 第五、在封建社会君主集权的时代,政治势力、帝王爱好,给了文学―定的影响。汉武帝在固有的 太乐(雅乐)官署外,又设立了乐府官署,用来掌俗乐,其职能是搜集。整理民间的歌谣俗曲及歌辞以创造 新声乐调。 “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数十人, 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礼乐志》)。武帝设乐府一方面是为了“观 风俗,知得失”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为自己娱乐而已。他这样大规模的采集诗歌,从客观上讲,推动了 头6 7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提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加深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意义。所 以至哀帝时,尽管罢了乐府官署,削减人员,但并没有阻止乐府诗歌的向前发展,乐府民歌已被人们所 喜爱,并且促成了文人们大规模创作乐府诗的局面。 此外,战争、民族杂居,人口迁徙,疆域扩大,通商等,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 式。 三、诗歌传统的关系 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先秦时期民歌、诗歌的优良传统。 首先,是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诗经》中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 神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里《国风》 和《小雅》中有相当数量的民歌,这些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周代与劳动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情,抒发了他们 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如有鞭挞统治者腐朽黑暗的《黄鸟》 ;指责嘲骂剥削者不劳而获的《伐檀》和贪婪 寄生的《硕鼠》 ;有揭示当时繁重徭役的《东方未明》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鸨羽》 ;有描写卫国将 士厌战情绪的《击乾》和征妇思夫的《伯兮》 ;有描写男女欢娱聚会的《溱洧》和对封建礼教诅咒的《将 仲子》 《柏舟》 、 ;有写被弃妇女不幸的《氓》 ;也有歌颂那些建功立业造福于民人物的《公刘》《生民》 、 等等。前面我们举到的汉代乐府民歌也有这些内容,似乎与《诗经》中的民歌有师承关系。它们都真实 地反映了特定时代劳动者的地位、生活情感,抒发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积 极斗争的社会意义。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或现象敢于直陈其事,直抒胸臆,很少顾忌,由此可看出: 汉乐府民歌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特征是 对《诗经》中周代民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讲: 《诗经》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是周以后的《诗经》 , 。 《诗经》民歌的表现手法对汉乐府民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 法。比兴在 汉乐府民歌里也广泛应用。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周南》的《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以桃花盛开来引起姑娘 出嫁。再看看乐府民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饮 马长城窟行》),以青青的春草,延绵不断的景象引出思妇对亲人不尽的思念。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 流宕在他县”(《艳歌行》),由归旧巢的堂前燕起兴写人。还有《艳歌何尝行》正曲全用比兴。这些比兴 在运用上更贴切生动。另外,在《诗经》民歌中有大量的叠字,如“桃之夭夭”“杨柳依依”“雨雪菲 、 、 菲” ,由于叠字的运用,使描写更生动,感情更深刻。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相当数量的叠字,如“树木何 修修”(《古歌》)、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古八变歌》)、 “竹竿何袅袅”(《白头吟》), “不见石 累累”(《艳歌行》)等,可见,汉乐府民歌里叠字的运用是继承于《诗经》 。 其次,汉乐府民歌受到了《离骚》等楚辞的影响。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末期诗人,吸收了《诗经》 民歌和战国末期南方楚地的民间诗歌、乐曲,在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节奏、韵律上以特有的形式出 现,标志着我国诗歌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步也标志着诗歌的逐渐成熟。在屈原的作品里展示 了作者丰富的现象,表现了作者美好的理想和与黑暗作斗争的勇气,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汉乐府民歌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上邪》是一篇用生命铸就的爱情诗篇,诗人激情逼人,爱情之火熔岩, 极富于浪漫主义特色。 《古艳歌》作者大胆想象, “天公”“河泊”“青龙”“白虎”“南斗” “北斗” 、 、 、 、 、 、 “女 亘娥” 、 “织女” ,描绘了一幅繁华而热闹的场面,创造了一个诡谲奇异的意境,具有浪漫色彩。这和《离 骚》中上天下地,驱龙使风,乘云临风的变幻场面相似。更令人赞叹的是《孔雀东南飞》 ,诗未用“松柏 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 ”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这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 结合的诗篇,正是继承和发扬楚辞作品的特色。在《离骚》《九章?涉江》结尾有“乱日”“乱”是乐 、 , 曲的结尾,即尾声。此处往往繁音促节,交错纷飞。所以古代往往称终了的乐章为乱,从内容上讲:乱 是全篇的总结和概括。在汉乐府民歌里有些诗歌也保留了这一形式,如《妇病行》《孤儿行》 、 。同时我们 也注意到, 《楚辞》中有些句子字数不等,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这种形式也影响了汉乐府民歌,如《巫 山高》《战城南》等。 、 第三,汉乐府民歌也受到了汉赋的影响。 汉赋称不上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篇章。后期大多数作品形式呆板、铺采离文,讲究 华丽的词藻,多离奇的夸张,字词越用越僻,艰深苦涩。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忽视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思想感情的反映,描写宫廷园苑的富丽堂皇,特产的丰饶,神仙、田猎的乐 事,是典型的宫廷文学。至此,汉赋已趋于穷途末路,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在赋家为赋憔悴的时候,广 大劳动人民和下层知识分子却发挥民歌的特长,用活泼自由的诗歌(民歌)记事抒情。汉赋的逐渐死亡促成 了乐府诗歌的发展。尽管铺张扬厉的大赋内容洞空缺少生命力,但它的表现手法也被部分乐府民歌所接 受借鉴。如《鸡鸣》中对贵族生活的描写; 《古艳歌》中对繁华宴会场面的极力铺张肆意渲染; 《相逢行》 用铺陈叙事的手法,反复描写,逐项铺排夸张,文辞飞动,给人以酣畅淋漓,汪洋恣肆之美。由此可以8 9看出汉赋对汉乐府诗歌影响的痕迹。 总之,汉乐府民歌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即有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学术思想和诗 歌发展传统的原因。正确的了解这些原因,对我们认识学习汉代乐府民歌是有重大益处的。参阅资料: 参阅资料: 1.《乐府诗鉴赏辞典》李春祥主编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3.《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 4.《中国古代文学》于非主编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于非主编 江苏出版社 1992 年 1988 年 1994 年 1994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多情的无题 ――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我国晚唐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以“无题诗”为代表的爱情诗向来为 内容提要] 人传诵。这些无题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内涵丰富而复杂。或反映真挚的感情;或反映诗人志 不得展的不幸遭遇;或反映诗人的身世之感,人生之慨。意境幽深,情思婉转,语言精丽,声词和美。 其诗意含蓄,朦胧,耐人寻味;诗中所表现的委婉的心理、缠绵的幽思,执着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并不多见,因此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代爱情诗苑中一枝独 秀的奇葩。[ 关键词 ]: 李商隐无题诗 意韵含蓄诗中有情在文学史上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诗人,他那感愤深沉的政 治诗,寓意警醒的咏史诗,还有细腻委婉的咏物、抒情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艺术风貌。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诗人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 幽深,情思婉转,语言精丽,声词和美,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说晚唐是唐诗 的夕阳返照时,那么李商隐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个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阶级矛盾尖锐的特定时代,和他一生为党 争所累,沉沦下僚,志不得展的不幸遭遇,形成了他诗歌内涵丰富而复杂,感情真挚而强烈,包蕴密致, 沉博绝丽的风格。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面对仕途、爱情、名利总是十分矛盾而难以偏舍,性格又有 些软弱不争,难以做出杀伐决断,这种性格使得李商隐无法施展才华,于是李商隐深感人生的难苦, “古 来才命两相防”,他总是处于迷茫、矛盾、痛苦中,李诗中给人的感觉也是迷惑不清的,“迷”的成分 十分重,因此显得意向空灵、精深和扑朔迷离,令人旨意难明。但是,如果我们依循文学鉴赏的规律, 从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着手,做到知人论世,对他的诗还是有可能做出分析的。一、直抒爱情的无题 无题诗,即以“无题”标目的诗。是诗人情感的复杂与诗意的不确定,难以用确切标题统括。李商 隐的无题诗,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特殊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一种难以以现实理念解说的幽微 的情思,为什么标以“无题”呢?其中原因很复杂,它或许是作者一段不愿公开的爱情史;或许自诉忧 怨而担心触犯时忌;或许向人陈情甘谒而不便直说……微妙的感情,难言的苦衷,幽深的寄托,难以一 题尽之,莫不如冠之“无题”,看似随便,实则更为含蓄,达到了“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 的效果。 基于无题诗内容的复杂,据冯浩《玉H生诗集笺注》中说无题诗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明显有寄托的; 其二是无寄托而直赋其事的;其三是寄托在有无之间,说有寄托,却无从指实,说无寄托又觉得他们意 蕴深沉,包藏细密,总好像其中有含蓄不尽的旨意,这类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 难辨析,而且颇有争议的作品。如“相见时难”,“凤尾香罗”等作品,这类无题诗大多是诗人在表现 爱情生活的同时自然渗透进了被触发的身世之感,人生之慨,既是李商隐成功的爱情诗,也是他人格的 写照,复杂情感的流露。如《无题》一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0 1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无题诗,抒发在爱情的波折中双方感情的坚贞不移之情。此诗的第一联,“相见时难”,暗示 了这一对恋人的爱情经历了许多坎坷波折;而“别亦难”,则写出这一次的分别,分别是后会难期,因 此就更加难舍难分。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痛苦地挣扎着,感情的悲哀是感人至深的。“东风无力百花 残”一句,是感情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只此一句,写的色彩浓艳,已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的痛苦而 又美丽的境界中。表现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描绘出了“春蚕”美好的 艺术形象,满腹情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之随亡,写出了那种以一生相伴,刻骨铭心的爱,那种 历尽磨难而愈加坚贞的爱情。“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用蜡烛比喻心情的痛苦,其着眼点,在取蜡烛 受火煎而流泪之意。李商隐在使用这一形象时,用了两个字:“灰”与“干”。比喻人在痛苦中已经心 灰泪尽,这就把“煎熬”的痛苦推向了极端,达到了绝望的程度。第三联是一种“拟想”,表现出对恋 人细致入微的思念。这种从对面落笔的写法,更委婉地写出了自己思念的深沉,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种动 人的缠绵悱恻的韵致。结尾写彼此相隔并不遥远,作者表示会设法探听她的消息,也许会托人捎去一封 信,总之会冲破千难万险,和她再一次相见。【1】这首诗,它以绵邈深沉的语言道出了相会的困难和离别的揪心,“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更何况这是不易的相见。倾注了诗人的全部激情,所以使人感到多情而不轻薄,艳丽而不肤浅,体现出 李商隐无题诗描写爱情的特有风格。再看一下“凤尾香罗”篇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首诗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同样是一种深藏在心底的爱情。诗中女 主人公深夜缝制华美的罗帐,期待着与意中人相会。她在期待中不觉又陷入了幸福的回忆之中。过去曾 与对方邂逅相遇,对方驱车匆匆而过,自己则团扇遮面,虽然相见但未相谈。从那以后,钟情相思,已 经有多少次伴随着黯淡的残烛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但盼到石榴花又开的时节,对方还是杳无音讯,自 己只能在执着的期待中熬过寂寞的长夜,只盼望能有好风将自己吹到意中人的身边。 在这两首诗里,作者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的交流和相互的精神渴求,以及在绝望中挣扎的悲哀。 诗人在描写男女情爱的时候,不仅不着眼于感官声色,甚至并未写出具体的儿女情事,而是用全副 笔墨去写爱情本身,去表现一个“情”字。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纯粹精神的、情感的境界。李商隐的无题 诗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在诗里,不仅没有“事”的叙述,连“情”的痕迹也不甚明显,作者是把自己的 全部感情熔铸成一个个美丽的、动人的、有时又是超现实的意象,通过这一个个意象,在读者心中引发 丰富的联想,从而构筑其一种奇特的审美境界。例如《无题四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一位幽居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前四句写幽居少女风雨怀人的情思和寂寥冷清的 环境,后四句借贾氏窥帘、甄后留枕的典故和香销成灰的比喻,但每次都只能是希望之后有失望。这种 向往爱情的契合与欣喜而又无法排解的苦涩与绝望,但诗中不仅没有写任何具体的情事,而且除了最后 一联,没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作者只描写了一连串优美的物象,从而构成了一种富于暗示性的,可意会 而不可言传的幽邃神奇的艺术境界,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 二、无题的寄托性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无寄托。寄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历来诗论家争论的焦点。中国古代诗歌很 早就有借美人香草,男女之情寄托政治遭遇的传统。和其他怀才不遇的诗人一样,李商隐也时而采用屈 原“香草美人”的手法,把对人生遭遇和家国的感受,通过情诗的手段曲折地表现出来。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写这首诗来源于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深刻体验,并由此而引起表现这种生活的 强烈要求。在当时创作的主观动机上,诗人可能未必想到有所寄托,但是,由于所表现的失意的感情和 自己身世的不幸有着共同相似之处,很自然的就会触发平素所郁积在胸中的诸多思想感情。因此,使将 自己心中无法明言甚至也不能明言的感情借诗中的意想综合地表达出来。于是诗中就有意无意地渗入了12 13诗人的理想追求和社会遭遇等方面的感受,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了某种深一层的人生态度和情绪。如首 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不仅表现二人所经受的爱情波折,还表现了他在仕途中的不 得志,在当时诗人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希望得到令孤楚之子令孤淘的援引,但往往不如意。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中的“百花”象征着美和爱的事物,可现在“东风无力”,匆匆春欲归去。由 此而联想到人生的春天。自己的才华还未施展,自己的功业声名还未建立,春光易老,春光易逝,还要 在党派倾轧中饱受挤压之痛,诗人的身心感到无比的痛苦。在这里,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既有爱 情上的感伤,也寄予着某种象征意味,蕴含着时代环境的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 诗人在心中将自己 的生命比作一只燃烧的红烛,也反映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著。五、六两句,诗人笔锋转换,想象自己即 将老去,云鬓添白,夜深了,还不能入睡,由于心境的孤寂悲凉,使月光也带上了寒冷的感觉。反映诗 人不幸运逢末世 ,昏昧的时代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 ,所以将他的无奈转向内在的春恨秋悲 。 但是诗人似乎从绝望中又看到了希望,还要做最后的努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 山”指蓬莱山 ,仙人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传说中一种传递消息的鸟。诗人将自己成就功名的地 方比作仙境,具有一种美好、神秘、朦胧的色彩,希望无托的虚无缥缈之感,深化了诗的意境。因此, 这首诗有着比单纯描写男女相思更为深广的概括性。总之李商隐一生怀着鸿鹄江海之志,但是那个社会 里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的诗就构成了这种风格。又如“飒飒东风”,篇“凤尾香罗”篇中,其间 包含着年华消逝的感怆,理想幻灭的悲哀,国运昏昧的忧愤,爱情生活的隐痛以及漫长人生道路上的遗 恨。这一切,一并交织成一支和谐而多变的奏鸣曲,拨动着人的心弦。 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多难、困顿失意的,是悲剧的一生,也是闪耀着艺术光辉的一生。他在爱情生 活上也是几经周折,很不如意的。对于前妻,李商隐不愿提及,大约他对那桩婚姻多有不满;对于商女 柳枝,李商隐对他大胆追求颇为欣赏,对她被贵人娶去的不幸颇为同情,诗人与柳枝的恋情只是邂逅相 撞出的火花,一闪即逝,留下的不无遗憾;对于女道士宋华阳,诗人颇为钟情,可是在史料中却看不到 宋华阳以心相许的蛛丝马迹,那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恋。开成三年(838),李商隐同王氏结婚, 两人伉俪情深,从王氏在世或去世后李商隐所写的爱情诗来看,没有一首不是一往情深的。不管是离情 别绪或是伤逝悼之,无一而非深情之语、血泪之篇。如七绝《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期待和妻子团聚的愿望经常在心里萦绕,急切的盼望在重逢的欢乐中来追忆今夜的思念之情。语浅 情深,含蓄隽永。但是,十几年后,妻子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使这段令诗人极为满意的婚姻转化 为悲怆的悼念。 通观李商隐的爱情诗,不管是写给初恋的少女,还是爱妻王氏;不管是恋爱不详的作品,还是写给 具体某人的情诗,都是一往情深,真切动人的。尤其是在无题诗中所表现的爱情生活,不像温庭筠的爱 情诗那样艳丽矫情;也没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那种放荡颓废、醉生梦死的生活写 照。他在无题诗中所表现的爱情生活和心理,大多是显得情深意笃,真挚感人。像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的邂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 觉月光寒”的担忧;“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忧愤;“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 狂”的痴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 绝望等等,都激荡着感情的涡流,读来叫人回肠荡气。这些诗的内容虽然没有越出封建知识分子爱情生 活的范围,但同当时的一些艳体诗相比,恰成一个鲜明的对照,这就是无题诗的积极的美学意义。 李商隐无题诗中所表现的委婉的心理,缠绵的忧思,执着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2】 【3】如曹植的“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4】,李白的“孤灯不眠思欲燃,卷帷望月空长叹”【5】,白居易的 ,温庭筠的“相恨不如朝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捣药成尘香不灭,拗莲做寸丝难绝”,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6】,相思之情,可谓深沉了,但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相比,在内心的挖掘上还显得略逊一筹。在无题诗中,作者是倾注了全部的激情的,所以无题诗长期以来让读者是百 读不厌。 李商隐无题诗中那寸心成灰的相思苦痛;至死不休的爱情向往;如泣如诉的怨愤悲慨;积极追求的 热切希望;难舍难分的痴情冥想;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以及通篇笼罩的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种痛苦的美, 引起我们对美的憧憬、向往。这些却是李商隐爱情心理的写实,但又何尝不能看作他的整个人生态度的 象征呢?爱情是不能脱离社会、人生的,尤其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是无权追求爱情的,强拗的, 畸形的爱情很普通,在这种环境下,自由、奔放的爱情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在这种令人窒息、禁锢的 封建大厦中,感情丰富却脆弱的诗人很难健康地发展,而且在那种仕途不得志的情况下,爱情、名利难 以偏舍。作为诗人的李商隐,当他的政治生活和爱情生活都处于悲剧命运中的时候,他便在内心深处产 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如春花萌发的冲击力,那表情,那如焚的忧心,倾注了无题诗的一个中心。所以无题14 15诗是爱情和人生感慨的结合,爱情和政治命运的联系;同时无题诗也是希望与绝望的交织,默契与阻隔 的矛盾,追求与怨愤的融合。 诗是痛苦之后的沉淀。在当时,文人才子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但也是不自觉的。人们追求幸福和自 由是矛盾的、痛苦的,这种痛苦对于他们也是迷茫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追求自由、爱情、幸福时也 有一种犯罪感,对于封建礼教叛逆的犯罪感。当不敢或不能追求时,他们又是痛苦的,所以感情丰富的 人总是生活在矛盾与痛苦之中,所以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无奈。因此,诗人便将自己 心中许多无法明言甚至也不能明言的感情,借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综合地表达出来。于是,在这类描 写爱情的无题诗中,就有意无意地渗入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感受。表 达某种深一层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如“飒飒东风”篇可能寓有诗人政治上屡次追求而一再失望而引起的 悲愤之情,甚至流露出理想幻灭的情感;“相见时难”篇则可能渗透作者政治上追求失意的精神苦闷和 虽已失意但仍不能自已,有所追求的理想的心情。这就形成了这类诗的悲剧基调。但也是一种“不可言 传,不可理喻”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孤独使人崇高,而痛苦又让诗如此美丽,李商隐的爱情诗,所表现情感婉曲含蓄,我们不能说他的 无题诗就是单纯的爱情诗,也不是说要在作品中硬要寻求和寄托微言大意。正确的欣赏和再创造,是艺 术形象本身的客观性和欣赏主体的思想活动的主观性,是一致的。由此,硬要说它是政治诗,那么有些 句子简直是一钱不值。 “情中有情”的无题诗,是李商隐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贡献,是我国古代爱情诗的奇葩。因为它能 透过爱情的题材,曲折纡徐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才子文人不甘沉沦的痛苦无力的挣扎,作为晚唐 社会里受压抑的文士的苦闷心声,从一个侧面使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三、无题诗的意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自从有了文学,就产生了爱情诗,如张衡的《四愁诗》,虽深刻寄寓着理想的爱 情,但终显得概念化;曹植的《美女篇》虽具有完整的形象,但抒情仅限于“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也过于简略,缺乏更深更细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发展轨迹。所以在这些方面不得不推李商隐的无题诗, 能够意蕴含蓄,委婉尽情地写出爱情相思的心理过程,在事件与场景的描叙上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而 随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如“相见时难”篇,颔联的表白,颈联的担忧,尾联的愿望,心理过程表 达得十分微妙。在诗人执着的表白之后,“但愁”二字又写出了他的关怀备至,无限担忧;“应觉”二 字体贴入微,温情脉脉,从心中的表白到具体的关怀,层层深入,感情达到了极至。而“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古朴真实的形象,象征的恰到好处,用春蚕吐丝比喻思绪的常萦于怀,到死 方休;以蜡烛滴泪象征热烈的爱情使心焚血燃,成灰始干;表现了爱情的真挚、深切、圣洁和至死不渝。 所以格外富于感染力。 另外,李商隐无题诗婉曲含蓄的手法还往往和比兴象征融合在一起,使诗更富于暗示性,更耐人寻 味,从而产生了一个朦胧的意境。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的境界。朦胧的诗,与含蓄有 着重要联系。一首具有朦胧美的诗,必然同时也具有含蓄美,它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晰,表达的思 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如同隔雾看花,但是,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想象,直指读 者的心灵,在李商隐的诗中,诗人苦于爱情的折磨而又执着于爱情,所以他要刻意创造出求索的人物形 象,表现自己对爱情的专一执着。诗人对爱情的感受是朦胧的,于是使用象征手法,神话传说来渲染意 境。如把对方居住的地方比作仙境“蓬山”;如“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一联象征着流光 易逝,相思无望。另外,诗人还采用移情入境的方法来烘托情调,做到了虚实结合,互相映衬,如“晓 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联,前一句写看,仿佛女子对镜梳妆的身影就在眼前;后一句写听, 好像诗人对月低吟的声响就在恋人的身际,虽是相思双方的揣测悬想之间,写来却绘声绘影,朦胧的意 境中给人以含蓄无穷的韵味。 李商隐的无题诗,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朦胧美,它的言情与感怀和谐统一,发展了我国古代的爱情诗, 深化了近体诗的意境,获得了特殊的社会意义。他不仅在晚唐诗坛上赢得了“晚唐独步”的领先地位, 同时更影响了宋、元、明、清几代诗坛。他的无题诗成为我国古代爱情诗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注释: [1]江淹《别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380 页 [2]曹植《美女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华东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255 页 [3]李白《长相思》.《唐诗三百首》.华夏出版社.1998 年版.121 页 [4]白居易《浪淘沙》.《唐诗三百首》.华夏出版社.1998 年版.233 页 [5]杜牧《赠别二首》.《唐诗三百首》.华夏出版社.1998 年版.287 页16 17[6]温庭筠《达摩支曲》.《唐诗三百首》.华夏出版社.1998 年版.244 页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华夏出版社 2、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3、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4、《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爱”与“美”的精灵――浅淡《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袁金花【内容摘要】:沈从文是一个关注人性、热衷表现人性的作家。其代表作《边城》寄托了他有关人性的最高理想,尤其是小说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与热忱,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的光辉。翠翠的原型便源于作者心目中最美丽动人的三个女孩形象,翠翠是带着父母的绝唱、美的精魂降生的,是两个忠贞纯良的生命凝结成的种子。自然又赋予了翠翠明慧纯真的品性,活泼美丽的身形,逐渐塑造了她外慧秀外慧中的兼美品质。她用女性的温存与执着谱写了一曲“爱”与“美”的绝唱,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人性美的最高理想和爱的典范。【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翠翠、人性美。关于文学创作,沈从文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小纤巧, 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人性’。”[1]“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2]正是基于这种主张,歌颂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理想社会,讴歌乡村世界中古朴美好的人性便成了他小说创作的永恒主题。而他小说的代表作《边城》便是最深切而充分 地表现了这个主题的。这篇小说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温馨的理想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地处川湘黔三省交界处的边城茶峒。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人性皆真。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经纬营造了这个世界。七十岁的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守在渡口,任劳任怨:生活清苦,却从不肯接受路人的馈赠,实在无法推托,便用来买些烟叶,烧些茶水,方便路人。船总顺顺,也算得上码头的“龙头大哥”了,却从不以势压人,倒是乐善好施,体恤穷苦人,常常送粽子、酒肉等给老船夫。天保傩送兄弟更是谦虚诚恳,和气亲人。即使是对待爱情,也是平等友善公平竞争。就连商人们也都是好义远利,愿特意给老船夫一块好肉,并执意不收他的钱……这个古朴和谐的生活环境令人赞叹,这群正直、善良、忠诚、热情的人物让人喜爱,而最终大家一定会把最醉心的目光投向一个更为纯净的灵魂,更为动人的形象――翠翠。凡读过《边城》的人都无法忘记翠翠,她是无数人心目中“爱”与“美”的化身。一、美丽动人的原型翠翠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爱”与“美”的最高的理想,是作者乡恋情感和怀旧思想孕育出来的一颗珍珠,这从翠翠形象的原型上即可看出。翠翠的形象有三个来源。(一)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当年,沈从文带了投笔从戎的心愿当了兵。在一个“龙头老大”兼保安司令的带领下,浮江而下,在泸溪县城滞留过一段时间。那段日子,白天无事,常和几个小兄弟上街闲逛,逛着逛着,就走到了绒线铺中,看见了那个给他留下很深印象的小女孩。“我们各人对于这女 孩子印象似乎都极好。不过当时却只有他一个人特别勇敢、天真,好意思把那一点糊涂愿望说出口来。[3]指的是,只有那个叫赵开明的小伙伴勇敢地表白:“将来若作了副官,当天赌咒,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子做媳妇。”其他人只是心中暗怀了这个念头。因了这段往事,十七年后,当作者的小船在落日黄昏中到泸溪县城停靠下来,随着一槌小锣的响声,“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又重现在他面前。于是他怀了不可形容的童心,竟又走近了那个绒线铺……可见,十几年来,那个温柔18 19沉静的影子还一直隐藏在作者心头的一角,并定格成了永远年轻可爱的女孩形象。“我写《边城》时, 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个绒线铺子的女孩子印象而来。[4](二)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因与兆和约,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月至平结婚,即在达子营住处小院中, 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第一章。[5]一个娇怯柔弱的女孩子,丧了亲人,身披孝服,手执灵幡,走在送葬队列前,怎不令人顿生怜爱?她失去了什么亲人?她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情?这些都无从细究,但这凄美感伤的一幕却早已浸入了作者悲悯善感的心,又一个楚楚堪怜的影子沉淀在了文学家的记忆的宝库里。(三)作者的夫人张兆和。沈从文对夫人张兆和的爱恋与追求,曾经传为佳话,他的天真与热情竟闹到要校长解决的程度。可见痴迷。他起笔写《边城》时正是燕尔新婚。新妇的温存秉性,窈窕身影都切实感染着他的灵魂,激荡着他的心灵。会于心而形诸笔――“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 的素朴模样。”[6]于是笔下翠翠又添了几分灵慧与娇羞。翠翠形象的最终定型,当然不只是以上三个形象的简单拼合。沈从文见过很多这样纯净灵秀的女孩子,也写过很多,如《三三》、《萧萧》、《夭夭》等,许多美好的形象含孕在作者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交叠、融合、重塑,后来一个触机,这些形象便熔铸于一炉,熔铸成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完美的形象,真是“含蕴既久,一朝得之”。因此,翠翠是带着作者最高的审美理想,承载着作者最炽烈,最深沉的感情而诞生的。二、神圣爱情的结晶翠翠是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降生的。她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更是他们美好人性的凝聚。翠翠的父亲,一位英武多情的茶峒军人,按当地绿林军勇的装束。曾令无数女孩子动心;又善于唱歌, “是 当地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7]她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儿,“原同翠翠一个样子,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也乖得令人怜爱――也懂得在一些小处,起眼动眉毛,机 伶懂事,使家中长辈快乐。”[8]她也善于唱歌,所唱的在当时又那样流行。这样两个春韭般新鲜茁壮,山泉般活泼纯洁的生命,自然地互相吸引。歌声便是他们殷勤热忱的“月老”、“红娘”。白日里,她们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真诚热切的歌声便在青山绿水间飞旋回荡;晚上,他们一个在明净清澈的溪水边,一个在清辉流泻的高崖上,清柔缠绵的歌声又与草虫的低吟相和相合。浪漫多情的湘西民歌让他们相识,相恋,相许而后相离。有了翠翠,他们本想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看,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职责,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那个又要爱 情、又惜名誉的屯戎兵,认为“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挡”,[9]便首先服了毒。而年轻的母亲却怜悯腹中的小小生命,怀了羞惭,依旧活下去。待腹中胎儿生下后,到溪边故意吃下许多冷水,追随情人而去了。两个忠贞纯良的年轻生命所凝结成的爱的种子就这样播洒到了人间。带着父母生死相许的爱的绝唱,带着父母青春永驻的美的精髓,翠翠飘落在了青山碧水之间。三灵秀大自然的孩子茶峒的灵秀山水哺育滋养了这个小小孤雏,使她的全身都颤动着了自然的清明透洁,她成了自然乖巧灵秀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有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10]在自然中长着的翠翠,犹如青山中的一线甘泉,透明纯净;犹如森林中的一只羔羊,活泼羞怯;更是微风中的一杆幼竹,亭亭摇曳。自然不仅是她的母亲、她的乐园,更是她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她的名字也取自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篁,翠色逼人而来,老般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了一个近 身名字,叫做‘翠翠’”。[11]20 21翠翠生长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浸润着自然的淳朴、轻灵、柔美。白天,她躺在树荫下,看着天上飘过来的云朵,听着竹篁里黄鸟、竹雀、杜鹃的交递鸣叫;或坐在大石上,用棕叶编蚱猛蜈蚣,采野花戴在头上扮新娘。夜晚,坐在高崖上看透蓝天幕上皎洁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或听爷爷絮絮地讲故事,呜呜地吹曲子。在茶峒的风日里,翠翠真像水一样,无意识地美丽着,又像偶尔吹落在溪畔的一枚种子,不经意间,便己长出了鲜嫩的叶片,甚至开出了清丽的花朵。且山的挺秀,水的柔媚,日的热烈,风的灵动早已悄然地在她的身躯与灵魂中留下了清晰的投影。一个眉清目秀、温柔聪慧,带些娇痴,带点羞怯的少女便诞生在了这诗般宁静悠远的环境中。四 凄美爱情的守候者懵懂天真的翠翠,自由自在地戏要于自然中,不期然间,碰到了一件事,一个人。于是,一种神秘而又令人莫名欣喜、羞怯的感情便悄悄地在心里滋生了出来,并且无可阻挡地抽芽、长叶,终至开出了绚丽花朵。“爱情”这朵生命中最美艳的花朵就这 样绽放在翠翠面前。翠翠太小了,还不到十五岁吧,因此,她的爱情一开始就仿佛是一串梦,朦朦胧胧,缥缈不定。可慢慢便清晰可感了,最后则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忠贞与坚定。随着翠翠的一天天长大,她的爱情也在一步步成长,而蕴藏在她身上的人性美也在这爱情中不断展现出来,犹如出土的宝珠,渐渐发出夺目的光辉。(一)爱情的萌生。翠翠初见二老,是在两年前端阳节看龙船时。二老邀她上他家楼上等爷爷,翠 翠以为是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觉得受了侮辱,就轻声骂他:“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12]傩送非但没恼她,反而打发家里伙计送她回家。翠翠得知真相,又吃惊又害羞,这件事让她“沉默了一个夜晚”,傩送的影子也就这样轻轻闪入了她纯澈的心。以后的日子里,翠翠不由得不断温习着那件事, “心中很快乐,好象面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13]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翠翠已不再是无忧无虑,心平如镜的了,而是怀着了不 可言状的痴迷与骄怯,她小小的心腔里似乎正满蕴着一种憧憬,一份向往,令她心神不宁。这些为她平添了几分温存与妩媚。(二)爱情的觉悟。一年后的端午,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听人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过端午,回家的路上,她便情不自禁地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可见,一年来,傩送的影子一直在她的心里隐现、鼓荡,一经提起,那颗心便无法拘束的飞向了傩送。翠翠已经长大一些,少女的情怀慢慢地绽开: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她已在期待着那缠绵的歌声了,也幻想自己头插鲜花、扑粉满脸的模样了……她想得很多很远,但这一切遐想又无不是因了那个人而生出来的。又一年的端午节到来了,二老借送酒葫芦的机会,到翠翠家做客。翠翠又惊又怯,赶下溪边去拉船,不再上来。二老要走了,翠翠拉船。“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那条横缆……”。面对着日夜思慕的恋人,她激动而不忘情,羞涩而又自矜,就像是森林里一只温柔乖巧又警觉的小白兔。难能的纯情,难得的自尊同时体现在她的身上。翠翠,这朵在爱情的烟雨中逐渐绽放的花朵,已经吐出了沁人心脾的人性的芬芳。(三)就在这朵睡莲花嗅着清新的阳光的气息“啪啪”绽放时,天保来提亲了。她感到难言的苦恼,“心中只想哭”。而傩送上山向她唱歌传情时,她虽在梦里,却感到灵魂随着美妙的歌声飘浮起来。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 上了白塔, 下了菜园, 到了船上, 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 ”翠翠的苦恼与欣喜,充分地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与专一。后来,事情突然间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转,天保因爱情无望,抖气下辰州,淹死了;爷爷也因愧疚与绝望感然长逝;傩送心系翠翠,却得不到理会,又被迫接受碾房因而负气远走他乡……面对这接踵而来的致命打击,翠翠懵了,陷入了空前的悲伤与无助中。后来杨马兵娓娓的讲述,让翠翠终于明白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明白后,她“哭了一个夜晚”。一夜之间,翠翠长成了大人。以前那个娇声喊着“爷爷,你回来呀,我要你!”的小女孩不见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坚强而沉稳的少女了:埋22 23葬了爷爷后,她擦干眼泪毅然回到了渡船上,像爷爷一样坚守着岗位,来来往往渡着行人。当船总顺顺提出接她到家里去住时,她以为名份未定,而傩送又不在,便断然地谢绝。这时她已是在自觉自主地维护着自己人格的尊严和爱情的尊严了。她要的是傩送的热切而坚定心灵选择,而不是这样愧疚怜悯促成的父母做主。为了这份尊严、这份真爱,她愿意等待。于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晨光乍现的早晨,古老沉静的渡口总是闪现着翠翠孤寂单薄的身影。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浮起来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傩送会不会回来,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这段等待是如此时揪心,如此的心疼!翠翠就这样把青春与生命交给了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份忠贞,这份执着,这份自强,这份自尊便翠翠的身上焕发出了令人不敢逼视的坚强、璀璨的光辉。从灵秀纯真的懵懂女孩到妩媚多情的怀春少女,再到忠贞刚毅的坚强女性。翠翠在长大,在成熟,她的爱日渐深沉,她的美愈发隽永,她用女性的温存与执著谱写了一曲“爱”与“美”的绝唱。她也成了“爱”与“美”的化身。五、理想人性的寄托沈从文是深切关注并着力表现“人性”的作家,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生最真切的 欲望一对于当前黑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14]而在二三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都市,庸俗腐败,物欲横流,人性受到严重扭曲;就连他怀念的家乡“那点正直人情美,也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 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15]面对这种境况,作者无比痛惜,因此呼唤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便成了他创作的主题。于是他营造了一个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质朴美好的湘西世界,塑造了一群热情善良忠诚正直的“乡下人”的形象。因为沈从文对文学的社会功用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由此可见,他笔 下的环境人物正是充分体现了他重建民族道德,回归古朴人性的热切愿望。而翠翠作为作者人性美的最高理想与典范,被赋予无与伦比的“爱”与“美”也就不难理解了。注释: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人,常以“乡下人”自称。1943 年完成的《边城》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参考文献: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湘行散记?老伴》沈从文《边城?新题记》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边城》人民出版社沈从文《长河?题记》24
其规模和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不能和汉 朝的采诗相提...的发展和乐府歌辞的不断丰富, “乐府”从机关名 ...也将对汉乐府诗的叙事性特点展开进 一步的探讨。 ...试论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汉代是我国古代诗体演进的重要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词典》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十九首对乐府民歌的继承与融会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现形式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产生的“五言之冠冕” ...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繁盛, 其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番探讨。 ...也是汉乐府叙事诗产生的一些可考究的因素, 从音乐史...反映在汉代民歌中,着眼于家庭问题的内容,以及悲叹流离...主题词:曹操;汉乐府民歌;诗乐结合;思想内容;表现...从乐府诗的发展脉络来看,曹操的 乐府诗和汉乐府民歌...休闲农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建筑幕墙建筑装饰行业...诗经与汉乐府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汉乐府...汉乐府民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扬。 从...并逐步发展为五言, 比四言更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的容量和表现力,展现了中国诗歌由四言到五言的发展...从一字句到十字句均有,根据内容需要,灵活穿插使用。...汉代的乐府与乐府诗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汉代...乐府的职能也从过去单一的组织皇宫祭祀音乐,发展为...和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是乐府民歌的又一重要内容...《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之比较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大二上学期...共同内容外, 《汉乐府民歌》 中还有抨击社会不公, 诉说人民苦难, 表达其反抗...试论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是依靠政府的乐府机关,然而,传唱和内容的不 断丰富...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固使假司马班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