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吗 那么他们的营养从那里来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去。.ppt2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去。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 复习: 1。怎样区分青霉和曲霉?
2。酵母菌和细菌的异同? 观察与思考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说说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的 ?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去。
3。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什么作用? 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有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细菌和真菌的主要营养方式是什么? 异养 生活方式 寄生 腐生 链球菌 足癣 小麦叶锈病 地衣 豆科植物的根瘤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是由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侵入到某些蛾子的幼虫体内,并且在幼虫体内生长发育的结果。这种真菌在幼虫生长的 早期就侵入虫体,并且在虫体内蔓延生长,以致最终夺去幼虫的 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虫。到了第二年的夏天,虫草菌才从幼虫的头部长出来。 寄生生活与共生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
共同之处 都是某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不同之处 寄生是两者生活在一起,可以彼此分开;共生是两者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小结: 评价实验方案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 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试验过程中滴加蒸馏 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内容及分析:(一)&内容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二)&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细菌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教师可以提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谁来试着举例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和“与动植物共生”的,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教师利用的素材除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实例,通过分析弄清楚细菌或真菌常常引起动植物及人类患病,然后根据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讨论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植物共生”“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有利的一面。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对“技能训练”中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能够说明各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道理,为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及分析:(一)&教学目标能概括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二)分析通过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细菌和真菌分解面包、梨等物质,思考如果没有它们自然罗将会是什么情况,在教材中图片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分析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明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对动植物和人类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问题分析与诊断:本节知识比较杂乱,所以本节内容应尽量考虑前后知识点的连惯性,使学生能系统的来掌握本节内容三、&教学条件支持与分析:以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讲述:从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都无叶绿体,因此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大都是:异养。只有少数细菌是自养。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通过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入手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充当什么角色?板书: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新授(一)&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讲述:首先,了解细菌、真菌大都是异养型,而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那么什么是腐生?什么寄生?分清概念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从中吸取有机物(分解者)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有机物,获得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首先我们从腐生这个营养方式来了解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一个作用(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讲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如:枯草杆菌(细菌)使梨子或苹果腐败、青霉(真菌)使桔子腐败、以及发霉变馊的饭菜、及自然界中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和枯枝落叶的腐烂全是细菌、真菌通过分解其有机物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分解的都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如果这些没有生命的生物体没有细菌、真菌的分解,将会堆积如山,甚至到最后还会占据所有生物的生存空间。所有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不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一些简单的物质,而这些简单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就会进入土壤中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而二氧化碳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进而能更好和制造出有机物来。因此,细菌和真菌的第一个作用是以分解者(腐生)参与了物质循环。讲述:那么下面我们再以另一种营养方式:寄生来了解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另外两个作用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讲述: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疾病:如:给动物带来的疾病有鼠疫、霍乱杆菌引起的霍乱等如:给人类带来的疾病有链球菌(细菌)引起的扁桃体发炎、猩红热、丹毒等;还有真菌侵入表皮引起的灰指甲、臂癣、足癣(患足癣的人大多是脚容易出汗,这样的环境适合真菌的繁殖,因此要常洗脚、勤换袜,保持足部干燥。)有些真菌还能使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患病的植物会严重减产,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虽然细菌、真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患多种疾病,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呢?(不是)如: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等都是真菌当中提取的一些物质而制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就是从青霉菌中提取的。可用于由于细菌、真菌引起的一些炎症进行消炎。虽然细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但我们也可以利用细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呢?(阅读教材P70页“以菌治虫”)从而总结出“以菌治虫”的优点: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讲述:那么细菌、真菌通过寄生的方式会使动植物和人类患病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第三个作用
3.&与动植物共生提问:什么是共生?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如教材中两幅图:①&地衣:是一类由真菌和藻类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而真菌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②&豆科植物的根瘤:大豆、花生一类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这些氮气能固定为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的氮肥,从而使土壤中的氮肥含量高,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也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植物也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③&天麻:也是由一种真菌(密环菌)和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生成天麻。讲述:菌类除了能与植物共生外,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很普遍,例如:在牛、羊、马的草食性动物的胃肠中,有些种类细菌可以帮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为这些细菌提供有机物和生存场所,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而我们人体的肠道内也有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合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如果缺乏会导致恶性贫血或凝血困难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如使动植物患病;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与动植物共生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辩证性的看问题。七、目标检测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细菌和真菌 【范文十篇】
细菌和真菌
范文一:礼乐中学中考专题复习12:细菌和真菌
1.细菌、真菌、病毒三类微生物的比较:
2、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1)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2)细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一般白色。
真菌菌落:大,呈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等,颜色多样。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 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⑨咸鱼(腌制法)
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
)2、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A.菌落比较小
B。表面光滑、湿润
C.菌落呈绒毛状
)3、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的
C.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D。营养方式为异养
)4、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接,这一做法在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叫
)5.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极广。你认为下列哪项中可能没有微生物
A、海尔冰箱
C、制氧工厂
D、刚出厂的罐头
)6.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病毒增殖的结果
)7、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接合生殖 (
)8、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时间是
A.2~3分钟
B.20~30分钟
C.2~3小时
)9、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10、酵母菌比细菌的结构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具有
)11.平菇的营养方式是
)12.通常用来作用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B。细菌形态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
)13、馒头的蒸制和泡菜的制作分别是什么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A.细菌和酵母菌
B.酵母菌和乳酸菌
C.细菌和乳酸菌
D.乳酸菌和细菌
)14、下列生物不属于真菌的是
D.乳酸菌 (
)15、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海边沙滩上
)16、我们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
C。低倍显微镜
D。高倍显微镜 (
)17、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是
D。蘑菇 (
)18、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
)19.夏天,衣服和食品上的发霉和长毛是由什么引起的
)20.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 (
)21、芽孢是指细菌的
D。生殖细胞 (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菌共同特征的是
A、细胞内不含叶绿素
B、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C、分裂生殖
D、能产生孢子
)23、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什么的颜色。 A、菌丝B、孢子C、菌盖 D、菌柄 (
)24、真菌与绿色植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 营养方式不同
C、 呼吸方式不同
D、是否摄取外界物质
)26、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配制培养基 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④高温灭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27、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孢是一种生殖细胞
B、芽孢对不良环境有抵抗能力,是休眠体 C、芽孢往往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
D、芽孢在恶劣环境下无法生存
)28、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A、空气中的孢子
B、空气中的菌丝
C、面粉中的孢子
D、面粉中的菌丝
)29、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
)30、抗生素可以用于对抗下列哪种疾病
A.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B.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C.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D.各种疾病都可以治疗
C 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
D 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
)50.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水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下列哪项作为标准
)51.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
)31、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32、使人患病的细菌,一般属于
D以上都不对 (B
)33、龋齿是青少年时期常出现的牙疾,下列与儿童龋齿形成有关的是
)34、引起人脚癣的真菌是以什么为食物的。
A.脚上黏着的有机物 B。袜子中的化合物
C.皮肤上的化合物D。脚汗中的有机物
)35.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的是
D。以上都是
)36.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某些细菌能合成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这类细菌与人体的关系是
A )37.根据我国的城市自来水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中某种菌类的指数﹤10个∕升,请问这种菌类是
A.大肠杆菌
B。结核杆菌
)38.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一些细菌将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发酵分解产生的一种可利用的气体,
使它们得到净化,这种气体可能是
A.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39.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40、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这是由于
A大多数细菌缺乏叶绿素
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大多数细菌缺乏液泡
D细菌不需要呼吸
)41、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真菌、细菌将会
A.不能生存
B。数量下降
C。数量上升
D。没有变化
( D )42.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的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43.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
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
A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B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4.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主要是利用下列哪类生物
D。藻类植物(
)45. 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46、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等是为了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7、临床上利用青霉素来治疗疾病,它能够杀死某些致病
C霉菌 D寄生虫 (
)48、确切的说,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49.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
B。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
A抑制细菌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
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52 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D肺炎双球菌 (
)53 四川泡菜全国有名。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54.制作面包时常加入少量的酵母菌,其目的是
A.增加面包甜度
B.增加面包营养
C.减少面包的涩味
D.使面包松软多孔
)55、咸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
A.咸鱼肉已煮熟营养很少,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细菌、真菌不喜欢分解有腥味的鱼肉 C.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
D.咸鱼表面缺水、鱼肉内有大量的盐分,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存繁殖
)56、食品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
A、物种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保护基因库
D、保护濒危物种
)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物种退化 C、食物链中的弱肉强食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的狩猎和采伐,对栖息环境污染和改变
)4、我国的生物种类中在全世界占有百分比最高的是
A.蕨类植物 B.鸟类 C.鱼类 D.裸子植物 (
)5、被称为中生代动物“活化石”的动物是
A.扬子鳄 B.白鳍豚 C.金丝猴 D.大熊猫 (
)6、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什么方面的特征来进行的
A.生态 B.用途 C.生活习性 D.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7、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因为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细胞数量的多样性 (
)8、最高等和最低等的植物分别是
A.裸子植物和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和藻类植物 C.裸子植物和苔蕨植物 D.被子植物和苔藓植物
)9、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生物的界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和其他的界
C.一个种就是一个生物
D.种是分类中最重要的单位
)10、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D.10.5% (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什么原理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物种的多样性
)12、若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这个物种将
A、灭绝 B、濒危 C、可再生 D、受到威胁
13.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是未成形的细胞核,它是DNA集中的区域。 (2) F是鞭毛,它使细菌能够运动。
(3) 字母B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不
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范文二:细菌和真菌
一、选择题
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2.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
D.成形细胞核
3 .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A.菌落比较小
B。表面光滑、湿润
C.菌落呈绒毛状
4. 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的C.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D5.通常用来作用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
B。细菌形态
C。细菌结构
6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叫( )
C。培养7 )
A、海尔冰箱
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9.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D.接合生殖
A.2~3分钟30
C.2~3小时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12、酵母菌比细菌的结构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具有( )
13、馒头的蒸制和泡菜的制作分别是什么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
A.细菌和酵母菌
B.酵母菌和乳酸菌
C.细菌和乳酸菌
D.乳酸菌和细菌
14、下列生物不属于真菌的是( )
15、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海边沙滩上
16、我们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 )
C。低倍显微镜
D。高倍显微镜
17、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是(
18、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 )
19.夏天,衣服和食品上容易发霉和长毛,这是由( )引起的。
20.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
21、芽孢是指细菌的( )
D22.平菇的营养方式是( )
C。寄生23 A.小麦
B。痢疾杆菌
C.乳酸细菌
24.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 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
B. 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
C. 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
D. 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
A. 。软化配料
C.提供钾、锰等营养。补充水份
A.球菌。螺旋菌
27.夏天,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不让营养流失
C防止水分蒸发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二、非选择题
28.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是
集中的区域。
(2) F是,它使细菌能够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29.下图是某种可食用的蘑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 (12) (13) 30(1)C(2) (3)B代表图中螺旋状的结构,A代表螺旋状结构上生长着的一个个“东西”。这一个个“东西”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繁殖成新的菌体,那么A相当于真菌的
(4)这种“菌”的细胞结构相似于细菌,所以它的细胞具有
这些基本结构。
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这是由于(
A. 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大豆的细胞核里有DNA
C. 大豆根部共生有根瘤菌
D. 大豆的呼吸不消耗有机物
2.下列情况中,与真菌的作用无关的是(
A. 制作馒头和面包
B. 酿造酱油和红酒
C. 保障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D. 制造酸奶和香醋
3. 结核杆菌能够使人患肺结核等疾病,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核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
B.结核杆菌体内有完整的细胞核
C.结核杆菌靠分裂进行繁殖
D.结核杆菌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4. 下列各组中两种生物间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种植物与根瘤菌
C.人与肠道中的某些细菌
D.人与足趾上致足癣的真菌
5.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真菌是(
6. 青霉素是从下列那种真菌中提取出来的(
7. 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③ 保持干燥
④ 保持湿润
⑤ 暴露空气中
⑥ 隔绝空气
8.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① 醋酸杆菌
⑧ 乳酸杆菌
⑩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⑥⑨
C. ②⑥⑦⑨
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C.冠状病毒木耳
10.下面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①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③ 些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
11A. 乳酸杆菌
B. 醋酸杆菌曲霉
A. 酵母菌乳酸菌
14.如图,在瓶中的温开水中,放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
搅拌后在瓶口套上一只挤瘪的气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胀大了。这是由于(
A. 热胀冷缩的原理,使气球胀大了
B. 瓶中温水蒸发的水蒸气进入气球
C. 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D. 瓶中细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15.很多细菌、真菌对人类都有益处,下列利用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制馒头和酒精
B.醋酸菌制酱
C.乳酸菌制泡菜和酸奶
D.青霉菌制青霉素
16.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
A. 大肠杆菌体内可以分泌胰岛素
B. 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
C. 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并大规模培养
D. 将患糖尿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大规模培养
17.发现青霉素的是(
A.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
B. 荷兰微生物学家列文o虎克
C. 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
D. 澳大利生物学家亚弗洛里
18.馒头和面包暄软多孔是因为(
A. 曲霉分解淀粉生成二氧化碳
B. 曲霉分解葡萄糖生成二氧化碳
C. 酵母菌分解淀粉生成二氧化碳
D. 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19.下列细菌或真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是(
C. 破伤风杆菌
D. 大肠杆菌
20.下列细菌或真菌对人类有害的是(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A. 被土壤中的水溶解了
B. C. 被葡萄吸收了
利用对象的是
A.种植蘑菇
B.制取青霉素
C.制作泡菜.种植天麻
B. 醋酸菌黄曲霉
A. 动植物大量繁殖
C. 植物没有病虫害
A.细菌真菌.病毒
D. 细菌只能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生活
29. 把一个小动物的遗体深埋在一棵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是(
A. 被寄生细菌分解了
B. 被共生细菌分解了
C. 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D. 被树根吸收了
30. 足癣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引起的(
D. 单细胞生物
31. 细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32. 下列细菌中,能使豆科植物生长良好的是(
A. 枯草杆菌
33. 下列哪种生物可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
34.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B. 人的扁桃体炎
C. 玉米瘤黑粉病
D. 小麦锈病
35. 下列哪种细菌对人类有害(
B. 肺炎双球菌
36. 酸奶中的酸味是由下列哪种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B. 枯草杆菌
C. 棒状杆菌
D. 甲烷细菌
37.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这两种情况下的产物分别为(
A. 都是酒精
B. 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和二氧化碳
C. 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D. 二氧化碳和酒精
38. 在下列生物中能产生抗生素的是(
39. 具有全球性的“禽流感”,严重威胁着世界范围内的家禽、野鸟及人类的安全。这种
造成大面积危害禽类和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是(
A. 一种细菌
B. 一种真菌
C. 一种病毒
40. 在食品工业中,制醋的过程需要添加(
C. 酵母菌41.
为在冰箱这个环境中(
A. 细菌很少
B. 细菌繁殖较慢
C. 没有细菌细菌都冻死了
42.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B. 乳酸菌霉菌
43. 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产物不包括(
44. A. 西瓜由生变熟 玉米植株由矮长高
C. 香蕉果皮由黄变黑苹果表面由青转红
A. 青霉菌甲烷菌酵母菌
范文三: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 彭邦凤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一、生物类型
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三、细胞大小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
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
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
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一)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属于真细菌(相对于古生菌),真细菌的细胞膜含由酯键连接的脂类,细胞壁中含特有的肽聚糖。
细菌细胞一般构造(一般细菌都有的构造):细胞壁,细胞质膜,内含物,核区,间体,细胞质,内含物等;细菌细胞特殊构造(部分细菌具有或一般细菌在特殊环境下才有的构造):菌毛,性毛,芽孢,糖被,鞭毛等
G+细胞壁成分:肽聚糖含量较高,磷壁酸较高,类脂质一般无,蛋白质无。比如蜡状芽孢杆菌。无外膜,细胞壁抗溶菌酶弱。
G-细胞壁成分:肽聚糖含量较低,磷壁酸无,
类脂质较高,蛋白质较高,比如大肠杆菌。有外膜,细胞壁抗溶菌酶强。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一种酸性多糖,磷酸分子上较多的负电荷。
真菌:霉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如蘑菇等皆为真菌,均属于真核生物。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比如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等。
二,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细胞中具核质而无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含有胞壁酸与二氨基庚二酸,而不含几丁质和纤维素。比如,链霉菌属
三,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用途 最常提到的酵母酿酒酵母(也称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自从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酦酵和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bacteria(复)单细胞不含叶绿素和细胞壁无纤维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 通称“真细菌(eubacterium, true bacterium, simple bacterium)”。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
裹,只存在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含有环状DNA和70S核糖体。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细菌细胞膜是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某些革兰氏阴性菌还具有细胞外膜。通常不形成内膜系统,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细胞膜上。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和紫细菌),质膜内褶形成结合有色素的内膜,与捕光反应有关。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质膜内褶形成小管状结构,称为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图3-11),中膜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提高了代谢效率,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此外还可能与的复制有关。
细菌的结构十分简单,原核生物,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细胞壁。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可以以无性或者遗传重组两种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细菌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某些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耗尽营养时,形成内生孢子,又称芽孢,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由于芽胞在细菌细胞内形成,故常称为内生孢子。
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生物。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1、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
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2、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3、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4、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5、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与病毒的区别
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蜡状芽孢杆菌:菌体形态为杆状,G+阳性,芽孢呈椭圆形,兼性厌氧菌。
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一种。菌体细胞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1.0~1.2×3.0~5.0微米。产芽孢,芽孢圆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 孢囊无明显膨大。革兰氏阳性,无荚膜,运动。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菌 落形态: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可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质地 软、无色素、稍有光泽的白色菌落(似蜡烛样颜色)直径5-7 mm.在M.S.P 培养基上生长 更旺盛,菌落直径达8-10 mm。蜡状芽孢杆菌细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 布 广,是典型的菌体细胞
范文五: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有着诸多不同,具体区分如下:
1.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4.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5.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却具有细胞核。
6.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7.细菌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菌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8.细菌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方式。
范文六: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
(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
[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和老师培养的菌落实物,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
教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最佳小组,请这个小组派代表总结两种菌落的特点。 学生: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菌落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全面,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
热烈讨论,思考,积极踊跃回答。
学生:我家在夏天做的肉汤放久了,在肉汤表面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的白色,绿色斑点。
学生:我家平房放的皮鞋,在夏天的时候容易长绿毛。
学生:吃不了的馒头、面包放久了,就会长些白色、黑色或绿色斑点。
学生:水果放久了就会腐烂。
教师:你们举得例子太好了,说明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确实这些都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在你们查找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呢?
如果有,大家不妨互相交流,共同增长见识。
学生:19世纪的欧洲,肺结核病十分猖獗,每7个人里就有1人被它夺去生命。科赫为了找到肺结核的病因,日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致病的结核杆菌。通过动物实验,他证明结核杆菌能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患肺结核。
学生:将结核杆菌放入土壤,它会被杀灭。土壤里有约10万种微生物,是谁杀死了结核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不厌其烦地将土壤里的微生物一一进行培养试验,终于在实验到10000多种微生物时,找到了杀灭结核杆菌的菌,提炼出链霉素,为医学工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学生:1928年,英国圣玛丽学院的讲师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里长出了霉花。奇怪的是,霉花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见了,难道是霉菌杀灭了葡萄球菌?他试着将霉菌用水稀释后,滴进其他细菌培养基里,结果,霉菌又杀死了其他病菌。弗莱明喜出望外,将这种霉菌分泌出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在战争中救治了许多伤员,于是,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一起,被誉为第二次大战时期的三大发现。
学生:1855年,法国里尔的酒厂常为美味啤酒变酸而苦恼,就去请教里尔大学教授巴斯德。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啤酒变酸是酒里的乳酸杆菌捣乱。于是,他用加热的方法杀死乳酸杆菌,保证啤酒不变酸。他成为发明消毒法的第一
人。后来。巴斯德又发现了使蚕生病的致病细菌,成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教师:太棒了,我没想到你们知道这么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故事中,看到许多科学家为战胜病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知识迁移,学生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肉汤的故事。
1872年,普鲁士医生科赫让妻子熬了一锅肉汤,用来培养细菌,进行研究。细菌在肉汤里繁殖得又多又快。但是,各种细菌混杂在一起无法分离出单纯的菌种来研究。一天,科赫吃饭时,看妻子做的琼脂果冻,大受启发。于是,他在琼脂胶液里加进牛肉汤,冷却凝固成肉汤琼脂,再接种细菌,果然繁殖出了单纯的菌种。他又给透明的细菌染上颜色,在显微镜下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细菌的活动了。科赫利用制作的培养基先后抓住了霍乱病菌、疟原虫、锥体虫等害人精,还成功地控制了牛瘟、淋巴腺鼠疫、回归热、昏睡病等恶疾的蔓延。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进行微生物研究中,配制培养基是很重要的。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
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学生: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培养基。
学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学生: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教师: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学生:应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教师:很好,下课后,同学们领取培养基和无菌棉棒,为下一节探究实验做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希望各组组长将采集菌种地点讨论划分一下。
[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既然我们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又知道它们中有许多种类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勤洗手,勤换衣报,打扫环境卫生。
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光自己做到,还要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学生: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减少细菌的产生。
学生:对公共卫生场所经常消毒、清洁。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学生,
为地球母亲添光增彩。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观察了菌落图及培养基,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通过互相交流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史,激发了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精神。
[巩固练习]
(投影仪打出)
1.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1)腐败肉汤表面上的白斑
(2)馒头上的绿色毛斑
(3)发霉的花生米
(4)长绿毛的鞋子
答案:细菌菌落:(1) 真菌菌落:(2)(3)(4)
2.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同时也说明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细菌菌落:
光滑黏稠,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制备配养基
●教学目标
1.用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2.学会观察培养基中细菌和真菌菌落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1.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推理、判断,从而提出假设并去证明这种假设正确与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设计实验、准备器材、物品及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分析、判断能力。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放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
2.学生准备:课余查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用谈话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具体活动如下
(师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你们能简单回忆一下吗?
学生:细菌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学生:细菌繁殖很迅速,它们繁殖后就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学生:细菌的菌落很小,它的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有大型的类型如蘑菇,也有用肉眼看不到的酵母菌和霉菌。
学生: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
学生:真菌菌落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教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上节课安排了你们课余分小组去不同地点接种,下面就请各组组长汇报你们采集的地点、接种过程及探究假设。
一组:采集地点——菜市场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
假设:菜市场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二组:采集地点——汽车站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
假设:汽车站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真菌和真菌。
三组:采集地点——池塘水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池水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四组:采集地点——土壤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土壤,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五组:采集地点——口腔内部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口腔内部,在培养基轻轻涂抹。
假设:口腔内部也有细菌和真菌。
六组:采集地点——手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手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七组:采集地点——钱币
方法:将硬币放在细菌培养基上轻轻一按。
假设:硬币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教师:你们的设计思路很好,那么你们把培养基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呢?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号)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把另一套培养基(2号)放在冰箱中培养(一、二、三组)。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号)放在潮湿的地方培养,把另一套(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培养(四、五、六、七组)
教师:好,下面你们分组观察培养皿中菌落形成情况,然后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分组观察、对比、互相交流、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学生:在温暖、潮湿环境下培养的菌落比较大,生长比较好。
学生:在干燥、冰冷环境中培养的菌落很小,生长缓慢。
教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实验及观察结果,思考分析如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2.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
3.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况是哪一种?为什么?
4.这个实验是否要设置对照?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争辩,尝试回答。
学生:高温消毒是为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增加探究
实验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用无菌棉棒也是这个道理。
学生:大多数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在空气中、池水中、土壤中、口腔中、手上、硬币上甚至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都有它们的足迹。
学生: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手上、硬币上较多,身体内部较少,在高温、真空、干燥环境中根本没有细菌和真菌。
学生: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不可能有的就是没有打开盖的经高温消毒的培养基,因为它们已经被高温杀死。
学生:这个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比如我们把1号和2号培养基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情况,从而才能总结出它们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活动)
激励评价,补充不足。
教师: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了解了它们生存的条件,这样对于我们消灭有害细菌利用有利细菌为人类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菌色变,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细菌、真菌对人、动物、植物有害,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很有益的。有兴趣的同学,回去查找资料,有待我们下节上课时备用。
[课堂小结]
探究实验的成功,取决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予,献计献策,大胆创新;通过实验,培养了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大家观察、判断、实际操作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怎样解释?
答案:因为A细菌的生长需要盐分。
2.你见过泡菜坛吗?泡菜是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因此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案: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
3.为什么高温消毒就能达到杀菌目的?
答案:因为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高温下它们无法生活。 ●板书设计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学生汇报
二、观察、讨论、总结
三、提出问题
范文七: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会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情感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讨论:它们都是哪些生物?
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任务一:观察菌落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5,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菌落?
2、根据展示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出示的菌落实物比较: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挂图、实物,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总结::
①要对所用材料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任务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p56页中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并分组讨论p57页的“讨论1、2、3、4。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复习】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
问: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最适宜?我手上有细菌吗?等等
3、确定问题和假设
4、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
参考计划:
①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②材料:每组两套装有牛奶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③实验步骤:
a.配制好培养基。(分成两套,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b.按要求在各种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c.把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放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3~4天。 d.观察、填表。
你的结论是:细菌和真菌存在十分广泛。
5.实施探究计划。(强调严格按照探究计划进行。)
6.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①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生物。
②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请你解释:新买的豆腐放上一两天就会变质发黏,买来后如果用食盐腌制,则可以放臵的时间长一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能想出那些可以防止变质的方法?
菌类有好坏之分:在菌类家族中,坏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绝大多数菌类却是人类的朋友。馒头、面包蓬松香甜,是由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淀粉形成的。泡菜、酸牛奶,酸溜溜的,营养价值很高,这是乳酸菌的杰作。 大量动植物尸体也要经腐败细菌分解,才能成为植物生长和所需要的养料。
沼气可以用来煮饭、照明等。这些气体是麦秆、稻草等在无氧条件下由甲烷细菌分解产生的。
醋酸菌可以用于酿醋,制造葡萄酸等;还有酱油、青霉素也是由菌类制成的。至于蘑菇木耳更是有名的食用真菌!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3、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A.配臵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
4、下列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请你按正确顺序排列一下() ①在温暖处培养②制培养基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5、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细菌的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
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6、在农村,许多家庭将肉用盐腌起来,腌肉能够存放长久,原因是()
A腌肉内水分较少
B腌肉内的盐分对细菌有杀毒作用
C腌肉上无细菌
D腌肉上的细菌繁殖很慢
7、禽肉、猪肉等食物里常常有沙门氏菌,食用含有这些细菌的食物会
导致某种食物中毒,为防止中毒你会将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后再食用()
B将食物脱水
D用紫外线照射
8、在自己的家庭中储粮、放衣物,我们通常所做的工作时()
A选择通风干燥的环境B检查存放衣物的柜子是否受潮
C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D以上都是
9、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C.刚煮熟的食品中;
D.流通的货币上。
10、你见过泡菜吗?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什么?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形态、大小、颜色)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分布广泛
2、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范文八:初中部
上课教师 教学内容
学科电子教案
总第 主备教师 1 课时
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015年 10 月 30 日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知识与技能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 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区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 学 布。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 情感态度与 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价值观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教学重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 分布。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 布。 多媒体课件 探究——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 件; 【导入】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的时候,印入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眼帘的生物大多数是动物和植物,偶尔 还能见到蘑菇,可是还有许多的生物你 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老师将带你去寻找 ……展示图片。 【学习过程】 展示生活中的细菌的图片。 用看不见的生物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设计意图
过渡:细菌和真菌数量之多、个头之小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 一.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 的集合体。 二、观察菌落 展示真菌和细菌的图片。 提问: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不同 ? 让学生从形态、大小、颜色来分析并比 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区别。 三、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细菌和真菌通过不断的生长和繁殖,从 单个细菌或真菌长成菌落。教师展示发 霉的桔子,而霉菌能够生长,就是因为 橘子为其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条件。而在 实验室中,则用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为 其生活提供营养物质。 教师介绍培养基的配制原料,即牛肉汁 、琼脂等,这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活 提供营养物质,并且琼脂是一种极不易 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能够保持培养基 的形态,易于观察。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仅有培养基为细 菌和真菌提供营养,就可以培养出细菌 和真菌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完成实验操作的要点,即 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探究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 介绍培养基,通过 让学生思考问题一 步一步地引导学生 总结归纳出细菌和 真菌培养的一般方 法 通过探究认识到细 菌和真菌是广泛分 布在我们周围的每 通过教材中文字资 料和实际菌落的比 较,让同学对于细 菌和真菌的菌落有 一个直观准确的认 识。 让同学们想到发
霉 、腐败食物上的黄 点或霉点。引出菌 落的概念。 让同学们认识到,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 物无处不在,而它 们数量之多
分布 学生依据课本68、69页的内容,设计探 究方案。接下来请几个小组简单说一下 他们的实验方案。通过分析纠正实验的 不足,教师要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 选择的环境要有代表性,设置对照,并 且每个培养基接种暴露的时间要一致, 尽量避免其他环境微生物的污染。 学生对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分析。 五.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生总结归纳 六.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基本条件 让学生讨论归纳,最后老师再归纳总结 七、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细菌和真 菌菌落的特点,懂得了制作培养菌落的 方法并探究了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 分布情况 板 书 设 计 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个角落的。
培养学生分析、归 纳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细 菌 和 真 菌 的 分 布
菌落(菌类繁殖后的集 合体)
培养基: 适于细菌、真菌生长的物质
广泛分布于生物圈
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质 有的需要特殊条件
注:一页不够可另加页,但不能改变模板格式。
范文九: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真菌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结构、类型、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一、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二、生物类型
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
四是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
三、细胞大小
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而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
四、增殖方式
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
五、名称组成
尽管在真菌和细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范文十: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仅靠教材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及他们了解的知识不一定正确等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不知道菌落的概念,会以为自己用肉眼看到的就是细菌或真菌。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五、【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建议以创设情景---观察----自学讨论分析----交流-----讲授演示、阅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方法】
观察、探究和启发相结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件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3)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放大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菌 细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