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拒绝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播,对联

“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日14:52&&&来源:
近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召开扶贫开发攻坚动员大会,提出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上抓突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会上,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发言称,目前,凉山州缺中小学教师近6000名,学前教育老师缺1.8万名。
再穷不能穷教育。凉山州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找准了扶贫工作突破口,实现了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教育。这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贫困地区教师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现象,不少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着远不如城市孩子的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短的那块“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拉长教育“短板”,关键在教师。凉山州近6000名中小学教师、1.8名学前教育老师的缺口,反映了贫困地区师资短缺的现状。虽然,有一大批优秀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无私奉献,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他们工作、生活条件依然比较艰苦,乡村教师待遇低,难以留住人才也是不争的事实。补齐贫困地区师资短板,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要从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入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不仅让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孩子留下来,更为了教育的未来而走下去。
教育扶贫精准发力,要把责任压得实而又实,使各县(市)党政一把手成为教育书记、教育县长。教育扶贫精准发力,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四川省提出实施“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明确指出2015年工程项目所需2.1亿元资金预算缺口由省财政负责落实解决。同时自2016年开始,该项资金变成长效机制,纳入年度省财政预算基数。这些举措都给教育扶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用真招、做实功、见真情、求实效,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贫困根源在教育扶贫难根治 不能再无视教育失败-中新网
贫困根源在教育扶贫难根治 不能再无视教育失败
  最贫之贫,贫在教育
  近期,新华社组织探访中国最贫穷人口,并发布了一组展示最贫穷人口生活现状的图片,从图片及文字说明来看,最穷人口的现状,可谓怵目惊心。报道显示,有的地区至今尚人畜同屋,一年只吃三顿肉,吃米饭都奢侈。(6月22日新华社)
  最穷之穷,何以会穷到这种地步?其中固然有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疾病致贫、历史遗留等因素,但从整体来看,所有穷困地区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教育极其落后、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受教育人口比例极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普遍不重视。正是教育的匮乏与落后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既没有走出去的勇气,也没有利用市场脱贫致富的技术与基本意识。可以说,最穷之穷,穷在教育,这才是贫穷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是国家提升、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这已经是老生常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也是我们社会喊了几十年的口号。然而,具体在现实的环境中,相比现实的生计,教育往往成为最先被抛弃的东西,尤其在贫困地区,虽然九年义务教育早已普及,但于当地居民而言教育仍然是一个奢侈品,学龄儿童辍学者比比皆是,遑论更高层次的技术培训了。新华社探访报道显示,许多贫困地区中小学入学人数呈现“宝塔式”递减,相比上学的成本,让孩子出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补贴家用才是最实际的选择。而即使地方政府的扶贫举措,也往往以盲目地上一些致富项目,或以对家庭的低保补助为主,对教育远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资源倾斜。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教育本身难辞其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教育不能在社会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教育经历不仅不是个人价值的加分项,不能在价值创造与财富获取中占据先机,反而成为负资产与“累赘”,这直接导致高等教育被很多人视为“鸡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被逐渐看轻。这种种因素致使社会中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反智论倾向,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具体到贫困地区,面对更紧迫的生计问题,子女教育被忽视、看轻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教育的落后对贫困地区的打击是致命的。众所周知,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实用的技能,更在于培养勇气、拓展眼界、培育意识以及启发思考的活力,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所缺乏的正是这些,他们或许不缺资源,但缺乏将资源转化为机会的勇气与意识,他们或许不缺力量,但缺乏将力量转化为财富的活力与眼界,他们或许不缺机遇,但缺乏抓住机遇的勇气。教育缺乏使他们陷入恶性循环,陷入贫穷代际传递的死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政府花大精力扶贫,花大投入上马扶贫项目,也难以将贫穷截留在一代之内,难以使扶贫措施扎根并开花结果,反而会使扶贫沦为有名无实的政绩工程,沦为昙花一现的烂尾工程。前不久,《半月谈》刊文称,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扶贫之所以越扶越贫,除了政府规划与实施的失误,贫困地区教育匮乏所带来的眼界、勇气与市场意识的匮乏恐怕也难辞其咎。
  最贫之贫,贫在教育。所以,教育问题不解决,贫穷问题恐怕无法根治。由此,我们社会不能再对贫穷地区的教育失败熟视无睹,更不能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不予重视,否则,不仅贫困地区不能真正摆脱贫穷,教育的萎缩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农村地区“返贫”。
  文/岳乾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昆明市大力推进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拔除&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在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的这番话,直指教育扶贫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昆明市始终坚持将教育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和重点工作,通过加大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力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刨穷根、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 让教育拔“穷根”
  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当前,昆明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动力活力,实现跨越赶超。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市还有17.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攻坚,成为亟待破解的重点、难点。
  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让全市各族群众共圆小康梦想。这是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根据昆明市脱贫摘帽“时间表”,禄劝县将于今年脱贫摘帽,2017年寻甸县脱贫摘帽,2018年东川区脱贫摘帽。
  扶贫必先扶智。在今年4月召开的禄劝县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上,程连元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在年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庄严承诺,要加快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加快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发展,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明确目标 项目资金向“两区两县”倾斜
  为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去年12月,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昆明市推进“两区两县”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除就读普高外,职业教育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就学子女中至少有1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每个乡镇(街道) 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单独为“两区两县”培养免费师范生(含民汉双语教师)300名,全体在职教师轮训一遍。
  实行教育扶贫,首先需要加大对教育项目的建设资金扶持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昆明市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项目立项,对“两区两县”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按1650元每平方米进行补助,已下达44所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补助资金4378.32 万元,占全市的32.93%;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及资金优先向“两区两县”倾斜,已下达项目资金27919.14万元,占全市的61.12%。
  专项资金也全面向“两区两县”倾斜。目前,已下达职教省级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东川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已下达普高省级专项资金135万元,用于禄劝县一中实验室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两区两县”向省级申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攻坚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资金3.65亿元,占全市申报项目资金的63.47%。
  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资金、政策的倾斜和实施,也为“两区两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坚定了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的信心和决心。
  内培外引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
  去年8月,程连元到寻甸县调研,与额秧村村民交流座谈。在丽江读大学的袁香说,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同时也会说彝族语言,毕业后希望回到村里教书,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程连元对袁香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要靠教育,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考出去的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成才。
  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事业,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要有一批既能“仰望星空”,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如何让农村教师引得进来,留得下来,是其中的关键。
  为此,昆明市采取“内培外引”等多项措施,全面加强“两区两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外引”是指通过“中央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向“两区两县”倾斜,今年昆明市中央特岗教师计划招聘746人,其中“两区两县”280人,占全市的38%;“内培”则是指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向“两区两县”倾斜,从年3年内,每年为“两区两县”单独培养免费师范生(含民汉双语教师) 100名,补充到当地乡村学校。
  今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通知》,再次明确,“两区两县”的乡村教师按每人每月500—1500元标准分档给予生活补助,其他县(市)区、管委会的乡村教师按照每人每月300—1000元分档给予生活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20%,民汉双语教师提高30%。每年补助10个月。
  精准资助贫困生 结对帮扶薄弱学校
  有了好的教育扶贫政策、扎实有效的扶贫举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不因贫失学,既关乎教育公平,也是教育扶贫奏效的前提。
  目前,昆明市已经在精准资助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昆一中等4所优质高中开办“阿诗玛班”和“民族班”,增加招收农村户籍少数民族普通高中学生,重点倾斜“两区两县”及石林县,已下达招生计划210 名,由市级财政按每生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助学校,用于免除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并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助。
  在昆明市已建立起的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扶贫的精准资助体系,涵盖了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一整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其中,每个阶段的资助政策,都向“两区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倾斜。目前,已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0749.23万元(占全市的30.4%),惠及学生27.25万名。
  同时,针对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资源普遍薄弱这一现实情况,昆明市还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绝对帮扶,着力缩小城乡学校发展差距。从20l6年至2018年,主城四区69所学校将结对帮扶“两区两县”69所学校,其中盘龙结对帮扶禄劝,五华结对帮扶东川,官渡结对帮扶寻甸,西山结对帮扶倘甸。
  除昆明主城城区学校的结对帮扶外,昆明市还积极加强与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实施了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教育扶贫工程,协调北京市朝阳区11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两区两县”学校13所,其中对口帮扶禄劝县学校8所,东川区学校3所,寻甸县和倘甸学校各1所,目前结对帮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如今,昆明市正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步伐、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编辑:俞虹)[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您的位置:&&&&&&& 正文
海南:开展教育扶贫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海南省教育扶贫工作侧记
  “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两部门人员组成的宣讲调研慰问组来到海南,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这句话频频出现。 
  海南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绝对数虽然不是很大,但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程度深。如何将扶贫开发的政策福利延伸到老少边穷地区腹地,打一场效益最大化的脱贫攻坚战,在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海南省的答卷上出现不少有益的尝试:“十二五”以来,海南省多措并举进行教育扶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造血”扶持贫困人群,发展特色产业。 
  建扶贫实验校,覆盖所有贫困县 
  “要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在海口市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会上,宣讲调研慰问组将教育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了又提。 
  当天,除了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市县扶贫工作负责人外,海南省教育工作负责人和海口市高中阶段以上学校负责人也前来听讲。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吹响后,“怎么精准扶贫”也成了这些教育战线工作者念兹在兹的事情。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自2008年以来,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被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海南省全力推进,以建设思源学校和改扩建的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载体,旨在改变最贫穷地区的教育面貌,让贫困山乡的孩子与城镇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持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建成24所思源实验学校,改建、扩建14所农村中小学,覆盖海南全部民族市县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学位5万多个,贫困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8.2%、96.3%。为确保从边远贫困地区接收的生源进得来、留得住,海南省财政还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生活和交通补助,部分市县对单亲、孤儿等采取差别化补助措施。 
  “2012年以来,大仍村有40多名学生从思源考上县重点高中。未来10年,相信我村的孩子会有100名甚至更多的思源学子考上大学,全村人高兴着也期盼着。”一位思源实验学校的校长珍藏着昌江七叉镇大仍村村委会副主任罗阳峰发来的这条短信。因为教育扶贫,这个偏僻落后的黎村走出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希望之光在许多贫困家庭中升起。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各地教育经费将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 
  发展职教,让贫困家庭孩子有一技之长 
  “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让每个贫困家庭青年都有一技之长。”在海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中,职业教育唱起了重头戏。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向宣讲调研慰问组汇报,截至目前,海南省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雨露计划”共招收贫困家庭子女630个班(次)1.23万人,初次转移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鼓励更多贫困地区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掌握一门具有一定就业竞争力的特色专业,海南省在2015年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免除了学费。 
  儋州市南丰镇角要村农民钟金裕,把儿子钟少烽送进了市职校的工艺雕刻班。他听说这个班是各方举力办起的,除了传承儋州的传统雕刻工艺,更意在为农村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帮助农民摘掉穷帽子。“我儿子真幸运,初中毕业进了工艺雕刻班,政府不仅免了所有上学费用,还每月补助300元生活费。”这位父亲满怀期待,儿子学得一技之长后,将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扶贫要靠大力发展职教,从‘输血’到‘造血’。”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曾说。为培养更多适合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海南省从2014年起实施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两年来共招生两万多人,并给予中职毕业且升入高职阶段(含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一次性学费补助。 
  帮助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稳定脱贫 
  “我们家有两亩几十株橡胶,割一刀能挣二三十元,但一年橡胶只能割105天。” 
  “政府补贴买了75只鸡苗,我来散养,能长大的也就只剩这一半了。” 
  “我们家有3个孩子,丈夫去世后,小女儿就不继续读书了。” 
  在低矮狭窄的石砌房屋中穿行,宣讲调研慰问组走访了琼中县黎母山镇坡心村贫困户。说起日常营生,他们有着相似的苦恼:产值低且不稳定的传统农业生产,远不足以支撑一个4口以上的家庭。 
  “在海南,大多数贫困户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收入渠道单一,不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等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吴井光告诉记者。 
  为了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海南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以自主创业脱贫为目标,定点帮扶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与田圮村委会结起了对子,按照“学校+养鹅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六弓鹅养殖示范基地”,农户随时可以获取种苗和技术支持。农林科技学校还指导田圮村委会注册了“六弓鹅”商标,并对品牌推广进行引导。 
  为了让农民可以持续增收、长期受益,海南省适应农民需求,长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从“输血”向“造血”扶持方式的转变。“十三五”期间,海南省计划扶持贫困群众参加“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幸福工程”等职业教育培训6.6万人次,并转移就业1.8万人。(记者&陈少远)
  《中国教育报》日第1版
】【】【】【】【】【】
{编辑:刘继源}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华蓥推进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_新华网四川频道
新华网四川频道 > 广安 > 正文
华蓥推进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据广安日报12月6日消息 近年来,华蓥市把教育扶贫作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现实需求,坚持应帮尽帮,建立健全帮扶体系,让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该市将1500余名贫困学生(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行单列统计、逐一核实、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积极向上争取中、省专项资金,主动衔接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机关干部联系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制度,落实专门联校人员72名和专职经办人员3名,具体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日常事务;设立教育扶贫基金,用于幼儿在园午餐、义教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等,同时适当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增加特别困难贫困学生补助范围,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学举债。
  截至目前,华蓥市15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所享受的资助项目及资助金均已全部落实到位,建档立卡幼儿午餐补助、义教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达360余万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1300万元。(广安日报 周松林)
新华网四川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代际传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