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在实际中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

12036被浏览1589700分享邀请回答3.9K3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K37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家长学校授课记录.doc 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8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家长学校授课记录
主题 树立现代家长观教学目的要求:
1、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教师和家长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家长们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机警,以及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学习。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是树立现代家长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做法。
二、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三、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代表与学生家长进行讨论。
2、得出结论:
(1)、父母文化素养较低;(2)、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3)、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4)、父母工作流动(或在外地)削弱家庭教育;
(5)、家长不懂教育方法。
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九条
(1)过分表扬或批评(2)过分民主(3)对孩子发脾气(4)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5)从来不惩罚孩子(6)对正在做错事的孩子讲话过于温和(7)滥用奖励
(8)在孩子面前争吵(9)总认为孩子有错误五、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我们的孩子正处在成长的一个非常时期。我们要配合老师的教育,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给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小树”扶一把,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教学目的:
近年来,小学生在各种意外伤害中遭遇不幸的事件屡见不鲜。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地生活、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家庭的幸福和国家兴衰。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在保护好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难点:
1、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家庭怎样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3、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教些什么。
教学过程:
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容乐观。2、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众多的误区。家长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家庭怎样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1、育人者先受教育。2、遵循生活课堂原则。3、进行超前教育4、增加生存体验。5、重视和发挥榜样的作用。6、加强亲沟通,当好安全向导。7、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常用灭火方法的传授。其他情况下的紧急处理及自我防护。小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广大的小学生既应该有迎接幸福和欢笑的情怀,也应该有面对厄运和挫折的勇气与能耐。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重视小学生安全教育,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家庭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_甜梦文库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目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一)/(1)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二)/(7)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三)/(13)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四)/(19)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五)/(25)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六)/(31) 参考答案与专家详解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一)/(37)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二)/(40)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三)/(42)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四)/(46)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五)/(49)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六)/(51)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学生 B.学校教师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 3.普通教育学适用于( )教育。 A.幼儿 B.小学、中学 C.成人 D.普通 4.下列属于荀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 A.人性素丝说 B.性善论 C.性恶论 D.性三品说 5.“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是古代( )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6.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A.《中庸》B.《礼记》 C.《论语》D.《学记》 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9.1970 年写成并出版 《终身教育引论》 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 ( ) A.保罗?朗格朗 B.R?H?戴维 C.穆克?德洛尔 D.埃德加?富尔 10.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 D.读、写、算的教育 11.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12.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4.“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 、 “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5.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6.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类型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制 D.多轨制 17.(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1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形成学生的品行 B.培养学生的知识 C.提高学生的能力 D.发展学生的智力 19.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 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0.“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2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2.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2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2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 “现 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 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5.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 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 A.内发论 B.三因素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外铄论 26.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 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27.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28.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 B.教导处 C.校长 D.班主任 2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30.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 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 )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31.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形式结构图式如下:班主任―― 班长――组长――学生。这种班级组织机构属于( ) A.职能式 B.直线式 C.直线职能式 D.以上都不是 32.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 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33.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34.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 ) A.坐而论道 B.知行统一 C.养成习惯 D.闭门造车 3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6.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整体结构,依此而建 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盲观性原则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 )的主体地位。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教学内容 3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9.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40.《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 恶劣的,教师所在单位可以予以( ) A.停薪留职 B.解除合同 C.下岗待聘 D.开除教职 4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4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3.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4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45.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不包括(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课外辅导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6.现代教学法的方式是( ) A.添加式教学 B.注入式教学 C.机械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4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凯洛夫 D.巴班斯基 4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49.教师通过测验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方法叫( ) A.选择性问卷 B.观察法 C.谈话法 D.知识测验法 50.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形式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C.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培养和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3.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有( ) A.教学相长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4.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下列哪些客观条件?( ) A.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文化发展的要求 C.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D.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5.直观教具可分为( ) A.实物教具 B.图形教具 C.模型教具 D.模象教具 6.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7.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E.刻板性 8.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展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不断增长 10.“七艺”中的“三科”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1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B.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C.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12.下列对于教师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B.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C.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D.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E.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师不需要学习 13.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 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无差别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无歧视原则 14.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 A.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厚感情 B.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C.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D.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E.教育儿童正确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树立起尊重、友爱与合作精神,尊重各民 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1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谈话 B.问卷 C.座谈 D.观察法 E.分析书面材料 16.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17.重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由是( ) A.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 B.家长最关心孩子,有利于孩子把精力用于学习上 C.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节学校教育的作用 D.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E.家长掌握教育学的知识 18.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19.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 A.注意 B.明了 C.方法 D.联合 E.系统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非正式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1.一堂好课至少要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 A.传道 B.授业 C.练习 D.引起主动学习 22.严谨治学的内涵主要包括( ) A.树立良好的学风 B.刻苦钻研业务 C.不断学习新知识 D.积极探查教育教学规律 E.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3.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 B.有教无类 C.学而时习之 D.教学相长 24.属于我国普通教育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E.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25.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几大难题,包括( ) A.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B.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C.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D.教材内容太难 2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E.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 27.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 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 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28.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为上课做 好准备?( ) A.钻研教材 B.教学目的明确 C.了解学生 D.设计教学过程 29.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30.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E.在教学中应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 2.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宫廷学校。 () 3.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发现教育规律。 () 4.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 6.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 7.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 8.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 9.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 10.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 11.只有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接受素质教育。 () 12.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中,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涂尔干和巴格莱等。 () 13.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14.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 () 15.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 来越大的作用。 () 1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 和学科课程计划之内的。 () 17.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18.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 个根本标志。( ) 19.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 围。( ) 20.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 方法。( )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 2.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3.教育质的规定性指的是( ) A.传播知识 B.培养人的基本技能 C.传承文化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对于教育的起源问题,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的观点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5.“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句话主要 体现了教育的(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性功能 6.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7.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8.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9.( )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期。 A.幼儿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D.成熟期 10.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1.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 育者的(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A.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2.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1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1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5.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6.(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 A.教材 B.事例 C.个案 D.情境 1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1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 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 ) A.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19.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A.学校 B.学生 C.国家 D.教师 20.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 代表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理想国》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何处?( ) A.《韩非子》B.《荀子》 C.《中庸》D.《诗经》 2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24.过程模式是指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和修 正,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是( ) A.教师 B.学生 C.班主任 D.校长 25.学风、校风、教风、班风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2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28.培养学生的(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9.倡导活动课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3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 》指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根 本要求是( ) A.促进公平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提高质量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自行决定 3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育个别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3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35.班级成员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 与共同活动。这一时期的班集体属于班集体形成的哪个时期( ) A.形成期 B.初建期 C.巩固期 D.成熟期 36.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37.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39.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0.泰勒的“目标行为模式”所注重的是教学评价的(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鉴定功能 D.改进提高功能 41.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2.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 业?(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4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44.( )的核心与关键是人际关系。 A.“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B.非指导性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45.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 A.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B.备好课 C.气氛热烈 D.内容正确 46.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 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7.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 A.检查复习 B.布置课外作业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48.(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4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 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50.《学记》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相观而善,相互切磋” 。这就启示我们在 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2.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 3.实施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开设了( )等综合课程。 A.英语 B.艺术 C.科学 D.品德与社会 4.下列人物中, ()属于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沛西?能 B.孟禄 C.利托尔诺 D.马克思 E.赫尔巴特 5.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6.班级组织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班级 组织建构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D.小规模原则 7.下列关于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没有影响 D.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教育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同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8.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有() A.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 E.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9.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 A.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B.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10.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主要包括() A.教科书 B.活动指导书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 11.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A.重点突出 B.方法得当 C.目标明确 D.表达清晰 E.内容正确 1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包括() A.班集体的初创期 B.班集体的巩固期 C.班集体的成熟期 D.班集体的形成期 E.班集体的发展期 13.西欧中世纪把“七艺”作为教育内容,以下不属于这七艺内容的是( ) A.音乐 B.骑马 C.修辞 D.击剑 E.宗教 14.“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1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课堂气氛 B.师生关系 C.社会文化背景 D.课堂纪律 E.同学关系 16.国外学者把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哪几种类型?( ) A.独裁型 B.保护型 C.和平共处型 D.合作型 17.与“矮子里找高个” 、 “水涨船高”不相符的评价是(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8.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 ) A.传统 B.规章 C.政策 D.礼仪 19.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 )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教育活动 20.制定课程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法的研究 21.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 22.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性包括( ) A.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学生是能动的客体 C.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D.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E.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23.教师行动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 A.校本培训 B.校本课程开发 C.校本教学研究 D.校本管理研究 24.下列活动中属于科技活动的有() A.举办科技讲座 B.成立无线电小组 C.成立航模小组 D.开展“小发明” 、 “小创造”活动 E.成立数学活动小组 25.教育目的具有( )功能。 A.导向 B.激励 C.规定 D.评价 E.示范 2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借助职业权势建立威严 E.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应( )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教育教育就行 28.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教师的行为示范 B.教师的语言示范 C.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 D.教师的举止示范 29.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E.发扬教学民主 3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包括()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E.实验法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巴班斯基。 ()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培根。 () 3.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5.洛克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话》 。( ) 6.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 () 7.教育可以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 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 () 9.“活动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属于内部分组。 () 11.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 () 12.群众性活动是学校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 1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 14.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 15.王老师是英语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 这说明王老师有较好的教学监控能力。( ) 16.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17.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 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 1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商代,当时称为校、庠、序。( ) 19.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 ) 20.适龄儿童、 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按照要求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 A.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B.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C.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D.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这句话说明教育具 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3.“六艺”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经义 4.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现代思想家是 ( ) A.德国的瓦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进化论 6.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洛克的代表作( )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A.《人类理智论》B.《论信仰自由书》 C.《教育漫话》D.《教育学纲要》 8.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9.“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 A.古代社会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影响的是( )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努力 11.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2.(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4.“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观点属于 个体发展上的(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活动论 15.“揠苗助长” “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6.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7.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 )时,高等教育就处于普及化阶段。 A.低于 15%B.大于 50% C.大于 30%D.大于 15%小于 50% 18.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 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 ) A.柏拉图 B.福禄贝尔 C.杜威 D.圣奥古斯丁 19.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 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 )的目 的。 A.全民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 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21.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2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2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4.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5.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27.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28.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 A.1993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9.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 30.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3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32.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33.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错误的做法是( ) A.钻研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B.通过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C.掌握学科的重点、难点所在 D.只看教科书,不看任何参考资料 34.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不包括( ) A.作业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B.明确规定作业完成的时间 C.对学生一视同仁,布置难度相同的作业 D.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 35.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能力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36.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 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 申斯基进一步指出: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 “逻 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 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37.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总要有个结束语,这是教学评价的(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个体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3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39.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40.有位教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 领导最可能属于( ) A.仁慈专断型 B.民主型 C.强硬专断型 D.放任型 4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影响 42.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 ) A.教师主导取向 B.学生自学取向 C.指导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 4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 )制定出来。 A.学期或学年开始前 B.定好课题计划后 C.学期结束后 D.上课前 45.(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4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抚养义务和照管义务 47.《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 48.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A.巩固知识的能力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的能力 D.待人热情的能力 49.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50.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下列属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设备 E.教育手段 2.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 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C.个体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 4.科举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A. 《大学》B. 《中庸》C. 《诗经》 D. 《论语》E. 《孟子》 5.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法的研究 6.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类型有() A.职官学校 B.官学 C.文士学校 D.私学 E.书院 7.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君子之教,喻也” C.“师严然后道尊”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E.气候条件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表现在() A.帮助人发现自身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力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下列符合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语言要求的有( ) A.准确、简练 B.清晰、流畅 C.具有启发性 D.生动、形象 E.平淡无奇 1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心理相容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严格要求 E.教学相长 12.备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包括( ) A.备修改案 B.把教科书“备厚” C.剪贴式 D.修改式 E.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 13.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有( A.传授知识 B.形成技能 C.发展智力 D.提高学习分数 14.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16.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7.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 )问题。 A.评价要以赞赏和正面评价为主 B.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C.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D.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18.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它的主要观点是( )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D.教育即生活 19.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 ) A.理想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价值成分 2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师的任免 21.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2.教师经常使用的几种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 ) A.观察 B.检查作业 C.考试 D.家访 2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 )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24.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C.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25.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A.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6.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发扬教学民主 E.引导学生自学 27.小学生董军因为上午语文课不能完整背诵课文, 李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前抄课文 20 遍才能 回家,小董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 学生的( ) A.健康权 B.休息权 C.娱乐权 D.不合理劳动权 28.教师的风度仪表应表现为() A.举止文明 B.衣着整洁 C.语言准确 D.态度亲切 E.教态自如 29.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0.范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包括如下哪几个步骤?( ) A.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B.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C.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D.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和切身经验的知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 2.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6.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 是裴斯泰洛齐。( ) 7.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 8.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 9.智育等于教学。 () 10.“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清朝。 () 1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 12.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 13.德育过程的顺序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固定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 14.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 展。 () 15.教学就是以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 1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 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 17.学科课程是以知识 (或文化) 为本位的课程, 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 18.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 19.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 20.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 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2.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 世 纪 20~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包括( ) A.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C.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D.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4.中小学实施“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5.( )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 )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7.教育史上, “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8.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 A.传统教育 B.进步教育 C.生活教育 D.社会教育 9.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10.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B.“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 、 “一视同仁” 、 “教育公正”等一 系列师德品质 C.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传道” 、 “授业” 、 “解惑”是有教无类的主要内容 1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5.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7.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A.学校精神 B.学校制度 C.学校文化 D.学校传统 18.“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 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21.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A.京师大学堂B.学堂的出现 C.废科举,兴学校】D.壬寅学制 22.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23.(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 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24.“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25.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A.实现教育平等 B.实现全民教育 C.提高教育效率 D.提高教育效益 26.下列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教材 B.互联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27.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 A.任务分析模式 B.过程导向 C.工作分析 D.目标导向 28.(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 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29.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30.综合实践活动是( ) A.选修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31.学习的主体是( ) 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 3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3.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 ) A.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C.相对评价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形成性评价 3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35.( )方式不属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民主型 C.专断型 D.放任型 36.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B.选出班干部队伍 C.形成健康的舆论 D.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37.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38.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与( ) A.沉默的 B.对抗的 C.安静的 D.活跃的 39.被林崇德称之为教师“才华的顶点”的能力是指教师的( ) A.了解学生的能力 B.处理教材的能力 C.言语表达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 A.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B.中小学学生管理 C.民办学校教学管理 D.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41.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 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A.教师 B.校长 C.行政人员 D.教辅人员 4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D.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43.“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 的。 ”这句话说的是( )的规律。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4.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4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 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46.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 A.指导教学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现场教学 47.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48.组织活动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49.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 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50.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 学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下列曾提出过“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的教育家有(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洛克 E.卢梭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A.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班集体是按一定的组织机构形成的,并且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 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是( ) A.确定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 6.癸卯学制明文规定的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 A.忠君 B.尊孔 C.尚公 D.尚武 E.尚实 7.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培养目标是() A.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B.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 D.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E.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9.下列关于班集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A.班集体具有共同的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 C.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D.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就是班集体 E.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0.下面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的说法有( ) A.学而时习之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教学相长 11.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2.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论” “性恶论” 14.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 )的和谐发展。 A.知识、能力 B.过程、方法 C.情感、态度 D.精神、方法 15.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发展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合作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多元化原则 1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质量 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 A.教育者自身的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18.下列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有() 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C.离开社会环境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 D.“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9.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E.教师的教学目标 20.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 A.政治理论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E.交往沟通技巧 2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22.下面关于班级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B.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C.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D.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E.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23.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教师的情绪状态 C.教师的领导方式 D.教师的教学方法 E.师生关系 24.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 A.查明责任后救助小民 B.查明责任后告知小民父母 C.及时救助小民 D.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E.查明责任后给予补偿 25.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A.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D.学校不得开设重点班 E.平等对待学生 26.下列关于问卷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成本比较低 B.节省时间和人力 C.一般不要求署名,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D.由于错答、误答、乱答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问卷调查可信度降低 E.使用问卷法时不需要考虑其适用对象的特点 27.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8.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E.发扬教学民主 2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有 ( )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30.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E.课外活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2.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仅仅是对教育方法的批判。( ) 3.春秋时期的《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 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5.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 6.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 () 7.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 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 8.美育即美术教育。 () 9.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意翻阅学生的信件。 () 10.中国有句俗语“师生如父子” ,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应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 样溺爱。 () 11.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 1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 13.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 14.班级中的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面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负面的 影响。 () 15.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 16.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17.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 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18.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 19.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 20.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和搜集资料。(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3.( )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4.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 A.“四书” “五经”B.“六艺” C.“七艺”D.“八股文” 5.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6.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洛克 D.杜威 8.在教学问题上,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 ) A.“有教无类”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1.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12.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3.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1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1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 聪明,5 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 岁时写的诗 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16.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 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17.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8.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19.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2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 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1.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22.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 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 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2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6.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27.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是( )的表现。 A.热爱学生 B.全面发展 C.大众教育 D.个性化教学 28.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 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 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2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30.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31.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软弱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这在非正式学 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属于( ) A.类似性因素 B.空间因素 C.需要的互补性 D.仪表 32.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33.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 的教学监控能力( ) 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D.迁移性逐渐提高 34.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35.“藏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36.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3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关心集体 38.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 A.榜样学习 B.职业实践 C.社会实践 D.理论学习 39.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和(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40.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称为( ) A.教师行政复议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 D.教师调解制度 41.《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 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4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要提出的学习目标,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评价 43.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44.(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5.( )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 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 体方法。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叙事研究 4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4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48.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 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49.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5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 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它的基本途径有( ) A.教学 B.科研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E.智育 2.教育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A.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B.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政治民主化 E.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E.华生 4.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地制宜性原则 E.教育性原则 5.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其任务为 (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6.不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7.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 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E.初中课程 8.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9.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孟子 D.涂尔干 E.裴斯泰洛齐 10.教育史上的两大对立学派是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其中,传统教育学派强调() A.课堂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 D.教师中心 E.经验中心 11.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C.教育内容的民主化 D.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E.教育方式的民主化 1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决定教育的规模 B.决定教育的速度 C.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13.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4.下列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A.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B.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1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B.活动课程可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C.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D.活动课程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 E.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6.组建班集体是班主任指挥发挥之所在,所以其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但是通常情况下, 如下哪些工作环节还是被认为是必需的?( ) A.建立组织 B.对全班同学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C.制定规章制度 D.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17.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 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 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18.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 A.课堂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 B.课堂作业必须难易适度 C.课堂作业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 D.课堂作业必须具有变化性、多样性 E.课堂作业量必须适当,学生能够完成 19.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 穿于( )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20.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 A.确定测验的目的 B.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E.选择适合的题型 21.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22.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自主管理 E.目标管理 23.下列对于班主任的认识正确的有() 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B.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D.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E.权威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24.课堂教学效果的组成有() A.课堂教学目的 B.课堂教学气氛 C.师生双方活动状态 D.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E.学生学习效果 25.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文献检索的途径主要包括() A.利用目录进行检索 B.利用文摘进行检索 C.联机检索 D.光盘检索 E.上网检索 26.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27.《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28.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29.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 A.板书 B.书本 C.投影仪 D.录像 E.计算机 3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教师自身的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性 E.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劳动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是人的平均发展。 () 2.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 。 () 3.“蓬生麻中,不扶则直”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4.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 () 5.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 6.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 7.布鲁纳是“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 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 9.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关键。 () 10.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 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 11.外部分组是指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 12.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 13.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14.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 15.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 “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经 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16.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 17.教育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不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 18.质的研究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 19.行动研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不具有普适性。( ) 20.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世界上第一本最完整、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 C.《孟子》D.《大学》 2.布鲁纳的被译成 23 种文字出版,并被誉为最有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过程》B.《认知成长研究》 C.《对教学理论的探讨》D.《教育的适当性》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的基础实际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