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重磅毕业论文自我评价《Stopping GAN Violence》

发现信息价值
阳民周刊001
张垒:阳明与自由【原创重磅论文】
阳民周刊001
21:51 原创发表在
张垒:阳明与自由【良知企业家原创重磅论文】 【阳民推荐语】此文一万字长文论述了王阳明、儒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指出离开了时代背景和孔孟原著谈王阳明心学的人都是在耍流氓,没有心的自由与行的自由,空谈王阳明更是最大的耍流氓。虽然王阳明等中国古代圣人们都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维护社会公器,然而最后却成为维护了一个最大的皇室私器。作为大学问家,非但自己的人格自由得不到保障,而且全民的自由都受到了血腥而严重践踏。张垒指出,诋毁市场经济,试图回到封建模式下的伪儒学是当前必须高度警惕的毒瘤。虽然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但它会减缓社会良性发展的速度。阳民特别指出的是,张垒此文是《良知企业家》平台迄今为止约稿到的最好的文章,收录进《良知企业家》印刷版第一期之中,任何转载与引用必须与《良知企业家》或张垒本人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尽可能减至最小程度。”---哈耶克 孔孟体系传统及其积极因子 受阳敏博士所托,构思篇阳明与自由。思索几日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阳明无自由。坦白讲,阳明子的学问,脱离了孔孟传统而言,就是一个空壳。 时下一个大流弊,空谈王阳明。封了一个大大的神,若问及王阳明到底讲了什么,多数人是不能说出一二三来的。 春节间,速速翻了遍《传习录》,为阳明子思想之精华。素信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读书在悟性,在精不在多。《传习录》基本可以看做阳明对孔孟学说的注释。 中华文明思想之最活跃时期,莫过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思想体系,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中国人的思想格局。 伴随着采用分封制周王室的衰落,及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各诸侯国的实力增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成了各诸侯国觊觎的目标。 春秋乱世之中,孔子周游列国后推广他的学说。而列国的雄主们为兼并国土和防止被兼并忙的焦头烂额。如何快速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的法家学说成了枭雄们在战时状态的思想利器。 孔子学说中恢复到尧舜禹的禅让制的政治理念和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当时是没有基础的。但孔子目睹春秋末年大致国家,小至家庭秩序的混乱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构架,建立良性的社会秩序出发点是极好的,也是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的。 在孔子的构想中,体制要恢复到尧舜禹时代。国家最高元首是推选产生的,结合当时的环境,推测应该是各诸侯国推举出贤能者作为国君,各诸侯国国君推举出共同的最高元首。如能实行,不就是现行的西方政治模式吗?虽然在春秋时期也出现了“春秋五霸”这样的盟主,但更多的是武力的征服,与孔子的理想相差甚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仁”。“仁”字凝聚了中华文化思想的内核。它不是压迫的,让人不寒而栗的。它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良性关系。 后人说的孔子学说为所谓封建专制服务,多翻《论语》你会发现,是找不到的。《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里边的孔子是一个不摆架子,循循善诱,和善的老师和智者。有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最为近代所诟病的,也不过是讲,做国君,做臣子,做父亲和做儿子的应该各有各的样子罢了。上升不到等级森严的等级制高度,如若此便与孔子的仁违背了。等级制是法家的思想传统而非孔子的初衷。 到了战国孟子时期,把孔子的“仁”进一步发展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要按照仁的标准来执政,如做不到,人民有权推翻他。这一在下层极具支持呼声的论断在诸侯国君主们那里是极为政治不正确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情怀用今天的话来说却是极具自主意志的。 上边的说法归纳一下,在政治体制上,孔子主张推举贤能,仁者为王,禅让。设计了精英治国的进入机制。而孟子则阐述了不贤者的退出机制。在伦理上,孔子的思想体系里有很丰富的平等观念,孟子的体系里不乏自主意志。 中西文明在发展路径上的对比 对于世界史有点深入了解的人会发现:环地中海文明圈,丝毫不比中华文明落后。地中海周围的土地上,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多重文明在这里碰撞。 尽管中国传统教科书一直强调欧洲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和中国比没有稳定朝代过渡。但这一表象下边,却含着极丰厚的内涵。 当中华文明依赖着大河灌溉发展农业时,环地中海的雄主们正在试图把地中海变成内海。无论是腓尼基人,希腊人,还是罗马人都在地中海沿岸修建了大量的军事据点,意图实现对占据地区的控制。注意这和中国修一条长城来防御外族侵略是不同的。这些军事据点就变成了城市的雏形。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的交流,客观上也促进了航海业和贸易的发展。或者也可以说航海业和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城邦制结构的形成。这点腓尼基人在航海和贸易上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 埃及的耕作技术和天文历法,希腊的科学和哲学,希伯来的宗教,罗马的政治治理,阿拉伯人从东方带来的异域文明,环地中海北岸的欧洲在文化的大熔炉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至于地中海后来南岸为什么没有出现北岸的繁荣,脱离本文主旨,暂不陈述。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地理隔离,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客观保护作用,这也是我们文明为什么能保持相对连续传承的原因,但另一方面的劣势也显而易见的,阻碍了和西方文明的交流。 当地处法国位置上的高卢人拿着铁剑在战场上厮杀时,中华文明尚处于青铜器时代。中国历史上引以自豪的冶铁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的战国时代,在铁的技术上已晚了最早出现冶铁技术国家土耳其很多年。 至于三国时代东吴造的大船,体量虽大,但基本还只是用于维护农业国统治地位的军事工具,和商业贸易无关。郑和下西洋距离随不短,但仍不具有商业文明的特点。新航路开辟时代绝非欧洲人的侥幸,是继承了腓尼基文明之后,随着技术进步从地中海跨入大洋的一个升级版。本质上仍可理解为腓尼基文明商业文明的延续。 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到,欧洲文明最大的特质是一个大熔炉。分裂冲突中各种子文明都有过辉煌,相互吸收。看似刀光相见,但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商业文明,科学思维,宗教精神寄养。即使是在工业时代前的农牧业时代,欧洲已经表现出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农牧业的特质,这也为欧洲后来资本崛起地下沉睡的种子,一旦提交具备,迅速萌发。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封建专制就在这一时期形成。得益于上天赐予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文耕地资源,中华文明在整个东亚地区遥遥领先。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模式,为当代很多人诟病,认为王权的过去强大阻碍了国家像欧洲那样发展。 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春秋战国由于周王室衰落带来的权利真空,虽然推动了思想的大解放,但列国之间以土地兼并为目的的军事对抗对农业生产力的摧毁,显然是不符合科斯定理的内部成本最小化的。“百家争鸣”中能为中国当时情形所用的,列国君主作为政治精英必然会汲取的。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用在这一时期是合理的。秦的统一反而从一系列的改革上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用工业国时代的基础来看农业国的生存状态是无本求源。再用后来的历史来看,若中华文明圈保持分裂状态,北部游民民族的铁骑横扫中华,熄灭文明火种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虽然我们讲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兼容并包。但得有一个前提,有实质性内容可供来兼容并包。远在地中海沿岸的科学精神和商业文明,在那个时代波及中华文明圈相当的困难。 对利益的追逐是人类社会中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土地带来的农业收益是农业国的 利益即得者孜孜追求的核心利益。一方面要保证尽多的兼并土地,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被兼并来的土地不被剥夺,把核心利益固化,是利益既得者处心积虑的问题。 虽然这看似是一个产权保护问题,在现代意义上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大大提高,产品丰富的前提下,农业产品已纳入了工商业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国时代是不存在这个基础的。农业国时代生产力低下,未出现新的生产模式,土地频繁的交易是影响土地的产出的。 这样的状态下,掌握生产资料的地主们迫切需要一个体制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便是封建主义的利益基础。地主中的佼佼者来掌握国家政权,为其他地主提供土地方便保护,其他地主让渡自己的利益,让这个佼佼者称为最大权利,给予其一系列特权。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中华文明商业不足的天性,加之地主集团对土地生产资料的牢牢把持,这是中国两千年来专制制度的根基。自然这两千年内中华文明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本文主题无关,暂不论述。 孔孟思想体系的异化 以上论及了生产资料的把持和生产方式是中国两千年来专制制度的基础,专制在百家争鸣中属于法家提倡而非儒家,儒家强调的更多是文化传承,社会秩序的构建,对平等概念和个人意志也有涉及,那儒家后来又是如何和专制王权走到了一起哪? 秦王室用法家思想治理的军事强国,在同一后迅速溃败,让统一后的汉王室意识到再推行法家的治国理念将会受到来自国家行政系统体系内外的巨大压力。究其本源就是王室控制的财政资源不足以各地的地主豪强对抗。汉初经济的凋败,汉王室为了求发展采取了自由放任的黄老学说,让地产豪强们自由发展。 当地主豪强富庶之后,不断地兼并土地,对王权形成了挑战。典型的一事例就是七国之乱。虽然王室任用了法家的学说进行戡乱,但戡乱的结果并没有解决实际性问题。代表性事件是推行法家思想的著名人物晁错被汉景帝所杀,晁错的政治主张自然废除了。坐立不安的皇室自然想起要用第三条道路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的时代,君臣父子相互仇杀,不成样子,孔子意在规劝。但国家安定下来之后,便成了政治正确的治理工具。孔子的“仁”,本来讲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但缓和豪强地主之间以及与皇室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样存在着极强的可操作价值。一方面皇室利用其作为政治正确的宣传口号,表现出自己的低姿态。另一方面,豪强地产可以用此做和皇室讨价还价的工具。更有意思的是,每逢改朝换代之时,孟子的这句话更成了取而代之的理论依据,此为后话。 此前提过孔子的平淡仁爱观念,禅让制和孟子的个人自由意志的思想特点。但时代已变。统一后巨大的土地利益需求让儒生们也面临的双重的选择,一方面要继承思想传统,另一方面要迅速加入国家治理,获取巨大的利益。 于是就有了汉武帝时代的学术争论。黄老学说实质成了是地主豪强们巩固即得利益的工具,为皇室不容。法家学说则意味着皇室更大的权力,侵蚀地主豪强利益,为其所不容。儒生们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最杰出的代表是董仲舒。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注意此时的儒术已经抛弃了原始孔孟儒家学说的不少核心主张。尤其“君权神授”的这个特点,在孔孟的思想体系里是没有的。巩固专制王权的合法性,这本是法家思想的一个核心。 此时的儒家传统,虽然后世讲内儒外法,讲内法外儒也不过分了。 宋的理学,明的道学。其理论的根基在董仲舒时代已经扎下了,王阳明的学问,归属于道学体系。虽然历朝历代的学者们遇到儒学的偏差,都要求回到孔孟时代,但社会的基础延续汉以后的格局,永远也回不到了。 除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孔孟思想体系本身存不存在异化的致病基因哪?答案是存在的。虽然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体系,但对人自利的特质,是回避的。子曰:“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个人的主体性地位,孔子的思想体系里是排斥的。孟子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的个体性地位也是欠缺的。掌握着社会优势资源的君主,凭什么就为轻哪?这些言论是反智的。从生命的唯一性而言,民和君最起码也是平等的。 “人之初,性本善”。看似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但在儒家意识形态话下,却是另一份滋味。过分地强调了善,抛弃人的私欲,变成了伪善,是儒家学说最致命的缺憾。在中华文明之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儒家精神体系的不多的践行者外,很多沦落成了要求别人践行的工具。儒家体系关注人和道理规范,轻视自然存在也极大的束缚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从孟子的良知,到王阳明的致良知。有多少人能说清楚,良知是什么?怎么致良知。弄来弄去弄成了玄学。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知识认知,算是大良知,为什么同时代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却识别不出来?精神错乱的梵高当时被人视为白痴,自然不是良知。为何数百年之后的人类却承认了他的价值,承认了他的良知? 阳明心学过分拔高到虚无的地位,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地位。拔本塞源,怎么拔,又怎么塞?人人皆可为圣人。问题是为什么人一定要成为圣人。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体系里,一个蹬三轮车的大哥参与了市场的运转,其就是有尊严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哥要不要先成为圣人再去蹬自己车,个人认为是不切合实际,也没必要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醒,离开了时代背景和孔孟原著谈王阳明心学的人都是在耍流氓,没有心的自由与行的自由,空谈王阳明更是最大的耍流氓。 英国自由主义的兴起 拥有欧洲文化大熔炉的成员身份和英吉利海峡的天然屏障,英国在近代历史上文明发展出了不同的特质。这双重优势条件,一方面可以共享欧洲的文明成功,另一方面欧洲封建强国朝对其威胁干涉较小。以下陈述英国自由主义兴起过程中三个标志性事件。 一、《英国大宪章》的出现 十三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南宋时代,即为中国最为自豪的占世界GDP最高的历史时期,英国出现了大宪章。大宪章首次提出了约束国王的权利,提出了自由人的概念。中国人常引以自豪的是,我们的某项发明比欧洲早了多少年。如果拿孙中山1894年兴中会的自由人概念比,自由人的概念比我们早了将近6个世纪。较之清末的预备立宪也早了6个世纪。 大宪章是英国最大的出口商品,它承载的原则成为很多国家发展法治的指南针。列举一下大宪章的部分条款: 第一条,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利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保证伦敦城、五港同盟以及其被授予皇家宪章的市镇的自由; 第三十九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第四十条(1225年成为三十七条的一部分),“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大宪章的核心原则成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是普通法的基础。美国建国者以《大宪章》中的自由权条款为基础制定《美国人权法案》,并纳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由此可见,不独我国先民,生活在西半球的智者们同样聪明。试想在南宋时代,平民就不多书了,王公贵族哪个敢和皇帝以自由人相称? 大宪章的出现,是王室和贵族们妥协的产物。而同样的,在西汉初期,也存在着皇室和地主的妥协,为什么没能出现大宪章这样的成果。这是处于什么原因?这可能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个人的看法还是中国当时处于单纯的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来源,而欧洲已有商业的底子,财富品类比中国丰富,更易以协议的方式达成妥协。 从大宪章的立法精神来看,法律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自由。人身和财产的自由。这和中国人平时谈的贬义的自由放任有本质的区别。 二、圈地运动,权利法案和洛克的主张 由于大宪章的对王权的限制,和一系列法治的保护,导致地主贵族们的身份不断升高。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 于是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 圈地运动触及了教会的利益,培植了大批新贵族。贵族们在经济力量上的强大,进一步要求限制国王权利。 1640年-1689年期间,英国王室和贵族们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其间发生了查理一世倒台,克伦威尔执政,查理二世复辟和光荣革命政变。 1689年颁布了《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即为权利法案。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它是人类近代史上第一次实现王权的从属地位。 从社会转型的意义来看,权利法案的最重大意义,以法治权利代替君主权力。即为法治代替了人治。 洛克()的一生,目睹并参与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全程。他是英国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主张:“主权在民说” ⑴自然权利方面:①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②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根据自然法而享有自然权利。 ⑵分权学说思想:①行政权应在立法权控制之下行使。②人民有权更换或废除国王及政府。③人民是最高裁判官。 孟夫子如果能活到洛克的时代,估计会拍着肩膀称赞洛克高明,干了他所想干的。但洛克和孟子还是有本质差别,洛克的体系基于人的自利性。孟子的体系确含有更多地排除自利性成分。 另外,在限制王权之外,洛克对新政府的涉及也做了系统的思考,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概念。为限制政府权力,营造小政府,大市场的治国理念奠定了基础。 三、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 以上提到了洛克小政府的概念,基于政府要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诉求。那么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亚当斯密敏锐捕捉了英国资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精髓,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创见。该创见记录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里。 As every individual, therefore, endeavors as much he can both to employ his capital in the support of domestic industry, and so to direct that industry that its produce may be o every individual necessarily labors to render the annual revenue of the society as great as he can. He generally, indeed, neither intends to promote the public interest, nor knows how much he is promoting it. By preferring the support of domestic to that of foreign industry, he intends o and by directing that industry in such a manner as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and he is in this, as in many other case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promote an end which was no part of his intention. Nor is it always the worse for the society that it was not part of it. By pursuing his own interest he frequently promotes that of the society more effectually than when he really intends to promote it. I have never known much good done by those who affected to trade for the public good.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斯密在《国富论》里,陈述了客观存在的市场之手。就其著作的原意,也是给政府系统的官员看的。有人讲斯密的自由市场论需要公正的法律,公正的法律从何而来哪?从大宪章开始英国即开始公正的法律之建设。还有人会批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会失效,不可行,要搞政府调控,加强政府的主导性。这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高见,就在于以市场为纽带的生产,是最高效的形式。如果市场脱离了良性轨道,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其恢复正常秩序。而不是代替市场运作。这个政府的主导性有本质的区别。 在这里,斯密意义下的每个人,是对自己的财产具有支配权。自身自由支配财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斯密的自由市场论,是对英国大宪章中自由权在经济领域很好的运用。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动机是自私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人类。即为孔子,孟子,王阳明那里认为的私欲在斯密的观点里,是可以通过市场的机制来利用的。 (注意,斯密并没有说明人的自私和贪婪不会危害人类,不要存在非分之想,这是另一个话题。) 自《国富论》出版以后的一个世纪中,法制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英、荷兰、法、德等国家相继生成……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率和规模向前迈进。西方世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生活方式、乃至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持久而意义深远的变化。-(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 2007年03期.) 英国的自由化运动与法治建设同步,始于限制封建王权,自由人由贵族势力普回到普通公民。这一过程得益于英国资产主义的发展。 通过以下的陈述可以看出,自由是在贸易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伴随着工商业发展而水准提高的。 公民自由化的程度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英美的高度自由化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工商业文明。虽然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很多在模仿英美模式建立了形式上的民主政权,但并不具备英美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并没有对公民权形成良好的保障,甚至很多还退回成了实质上的政治寡头。 结 语 本文不再详述阳明心学,一则阳明子的学问,如果读了儒释法道的经典原著,会发现相互印证的内容,顺着传统经典的路子读下来最好。其本质上是农业国时代的经典,虽然在认识论领域有所突破,并无太强的新意,和西方工业时代的哲学新思潮比,过于古老。二则若不读孔孟,莫谈王阳明。 阳明子和儒家传统体系遵循了同样的路径,“存天理,灭人欲。”不承认个人私欲的合理性。虽然都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维护社会公器。最后却维护了一个最大的皇室私器。作为大学问家,非但自己的人格自由得不到保障,而且全民的自由都受到了践踏。 反观西方思潮,承认私欲的合理性,加之相互制衡限制,形成了国家公器,减少了国家对个人自由的控制,反而促进了社会大繁荣。 每个个体自由的,健康的成长,发展,并能对社区、社会、国家有所贡献,是先贤的意愿。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夙愿。 在法治的前提下,约束其他势力,包括政府,对个体人身、财产的侵害,保障个体的言论自由,方便观念更好地碰撞,产生有创造性的思维。以确保自己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服务,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这就是对自由的通俗解释。这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普世价值观不存在抵触的必要性。虽然每个国家发展的程度不同。当然,为自由化而自由化是没有必要的。 我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才开始以一个农业国的姿态和西方工业国交流,加上战乱时期的文明碰撞,跌跌撞撞地开始迅速工业化不过这三十几年的事情。
农业国时代留下的社会模式,一部分是对国家建设有意义的,如我国人民勤劳精细的天性。另一部分是社会的毒草,如留下的红色文革基金,本质上是封建主义的毒草。我们要牢记挨打的教训,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挨打中学习和感知这个时代潮流的变化。妄图建立军国主义思维,恢复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的民粹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大障碍。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尚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阶段。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照抄英美的自由化是不现实的。赶英超美在1960年代发生过,虽然那时是工业上赶超。目前的制度赶超更是不可能的。要牢记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现实。西方在历史上走了比我们更长的时期。 另一方面,诋毁市场经济,试图回到封建模式下的伪儒学也是要注意的。虽然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但它会减缓社会良性发展的速度。 西方的自由化思潮是和经济发展匹配的。中国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不摆脱农业国的思维,讲什么都是徒劳。所以,邓小平在80年代的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目前为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只有工商业更丰富的发展,国民拥有更多的财富,国民从农业国时代的思维中转变过来,思维更多元化,能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更好地结合为一体。我们的国家自然会更自由化。 每个个体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建设美好家园。 附注: 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宪法。美国最高法院引用孔子名言说: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 对应中文版:《礼记•哀公问》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我们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更应该向西方文明对中方文明的态度学习。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阳民周刊001
大家都在看
阳民周刊001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评价一篇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