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胃药可以打粉吗?治胃炎吗

所在位置: >
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是有效的
更新时间: 04:56:06 | 文章来源:39健康社区
  长期使用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是有效的而且并不会加速幽门缠绕杆菌阳性患者的腺状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因为幽门缠绕杆菌相关的胃炎有发生癌变的危险所以必须去除幽门缠绕杆菌。研究者研究了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胃黏膜的影响。对内窥镜检查证明是胃食管炎的78名患者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开始时,随后的研究中间,以及5年后进行了活组织检查。
  在研究后期的73人中有39人一开始就是幽门缠绕杆菌阳性患者。5年后的结果显示复发率是14.1%。34名幽门缠绕杆菌阳性患者没有发生组织学变化。幽门缠绕杆菌阳性患者中20人发展成pangastritis。这其中6人有正常的组织学状况,一人有窦性胃炎。没有观察到肠上皮化生。窦中的萎缩有复原的趋势而胃体的萎缩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者最后总结说用兰索拉唑治疗是有效的而且不会加速幽门缠绕杆菌阳性患者的腺状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护肤是女士的专属吗?NO,NO,NO!冬...
  有男生问我面部皮肤有点偏油质,皮肤毛孔粗...
  作为男人,内涵远重于外表,但重视外表亦是...
  上柜台走了一圈,发现面膜早就不是女人们独...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2] [编号经营性-]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 537700
  【摘 要】目的:分析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可行性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81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81例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效果、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78/81),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7/8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胃炎;可行性;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应用优势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上腹疼痛和饱胀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局限在黏膜层,所以又可将其称为&胃黏膜病&或&慢性胃黏膜炎&。Hp(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以人类为宿主,常见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均受其影响。相关研究证实,&8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存在Hp感染现象[1]。因此,针对慢性胃炎临床常采用抗Hp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被确诊为Hp感染性胃炎,排除标准:(1)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2)溃疡合并出血、穿孔或其他恶性病变。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中81例患者。参照组男患者45例,女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平均年龄(36.3&3.1)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3.8&1.3)年;试验组男患者42例,女患者39例,患者年龄在19-84岁之间,平均年龄(38.3&2.4)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病程(3.7&1.5)年。将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录入相应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81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为,饭前口服:硫糖铝(国药准字H,吉林显锋科技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g,雷尼替丁(国药准字H,吉林省长恒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0mg,均为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后口服甲硝唑(国药准字H,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片,每天3次,共进行7d治疗;试验组81例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具体为:空腹状态下,兰索拉唑(国药准字H,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次30mg,每天2次;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江苏新海康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片,每天3次;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山东省莱阳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次20mg,每天2次,连续治疗7d。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结果显示无任何异常,Hp检查结果呈现阴性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结果显示改善明显,Hp检查结果呈现阴性为显效;临床症状和胃镜复查结果均有所改善,Hp结果结果依然呈现阳性为有效;临床症状、胃镜复查结果未见明显改变,病情有所加重,Hp检查结果呈现阳性。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器对此次研究得到的所有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采用( )描述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治疗效果使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给予x2检验,如果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为(2.9&0.5)d,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为(5.2&0.2)d,两组比较,试验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结果,我国Hp感染率高达21%-93%,其对人们身体健康威胁严重[3]。一直以来,Hp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都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发现[4],Hp感染后产生的CAGA(细胞毒相关蛋白)与VACA(空泡毒素)会导致胃黏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而且Hp还能诱导细胞免疫与机体体液免疫,刺激免疫细胞,产生TNF(肿瘤坏死因子)、IL(白细胞介素),这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不断加重。另有研究发现[5],对部分Hp感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存在很多抗胃上皮、壁细胞等具有胃黏膜细胞成分的可见多种具有胃黏膜细胞成分的自身抗体,由此明确,可以明确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会导致Hp感染,而这不仅损伤胃黏膜,还能提升胃黏膜细胞发生坏死的速度,最终引起慢性胃炎等疾病。
  就目前而言,临床建议使用三联法作为慢性胃炎的一线治疗手段,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中的兰索拉唑是近年来临床新推广使用的新型药物,其对胃酸分泌可进行有效抑制,其主要作用于H+-K+-ATP酶,进一步促使胃壁细胞中的H+短时间内到达胃液之中,控制胃液中胃酸分泌量;奥美拉唑主要对胃黏膜壁细胞发挥作用,从而对胃黏膜细胞中的H+-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不断减少胃液分泌H+量,控制胃液中胃酸量;碳酸镁铝可对胃酸进行有效中和,还能对胃酸蛋白酶进行有效吸附与结合,并对其活性进行抑制,加快溃疡面修复速度。另外一方面,铝碳酸镁可有效刺激胃黏膜,缩短前列腺素E2合成时间,不断释放胃黏膜内皮生长因素,增强胃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6]。
  本组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治疗效果与症状改善时间同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非常明显(P<0.05),可见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德春.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93-94.
  [2]王静.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2-7322.
  [3]张月苗,王婷婷,叶晖等.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587-590.
  [4]王方石,王晓男,闫秋等.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82-85.
  [5]徐青青,邓卓航.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44-45.
  [6]宋香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91-9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30例--《中国药业》2011年21期
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30例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片+克拉霉素分散片+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用雷尼替丁+硫糖铝+甲哨唑维生素B6片,均为7 d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停药,30 d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3%,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5.71%;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3.33%,幽门螺杆菌转阴率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73.3【正文快照】: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病变,为常见、多发病[1],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隐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胃部烧灼感。笔者于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对30例慢性胃炎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2月至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中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玉清;徐静;;[J];北京中医药;2009年08期
区德明;黄秀梅;黄灼贤;张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李丰良;朱金照;;[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陈玲;陆青;;[J];河北中医;2007年02期
崔红艳;;[J];河北中医;2007年08期
周萍;杨红;徐国缨;;[J];河北中医;2009年01期
陆敏;田耀洲;夏军权;;[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11期
范子文;;[J];中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佘玉清;;[J];中医药导报;2010年12期
胡卫海;;[J];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文卿;[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虎;;[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10期
胡方方;[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马祥;;[J];中外医疗;2011年03期
黄君群;;[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20期
徐斌;周增友;;[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12期
李海涛;;[J];黑龙江中医药;2011年02期
纪国安;[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侯本科,郝晓民;[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4期
夏仁斌;;[J];医药世界;2006年S2期
林倬;;[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映甜;江颖;平丽;;[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谢秀丽;周福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刘成报;刘习书;;[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危北海;史涛;陈治水;;[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徐东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席朝阳;;[A];第三届中日消化内镜及胃肠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杨景林;;[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徐辉;闫秀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张继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滨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N];健康报;2007年
常怡勇;[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资;[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庄庆平;[N];健康报;2005年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王海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贾佩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汪吕;[N];医药导报;2005年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6年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N];医药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海伦;[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赵建军;[D];吉林大学;2004年
朱爱勇;[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叶桂安;[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刘翔;[D];中南大学;2007年
单庆文;[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张永贵;[D];吉林大学;2008年
赵忠岩;[D];吉林大学;2007年
易智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张磊;[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月萍;[D];青岛大学;2001年
苏爱平;[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沈洲姬;[D];浙江大学;2005年
阿依努尔·阿合曼;[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李素艳;[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宋家锋;[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王薇;[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张琳;[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张微;[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王天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疗效
2013年第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按照给药不同,平均分为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观察三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后,胃溃疡愈合、腹痛缓解情况。结果:溃疡愈合观察中,泮托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缓解观察中,兰索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炎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中国论文网 /6/view-4115385.htm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胃炎胃溃疡   胃炎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侵袭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越来越没有规律,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抗生素治疗[2]。本文中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收治的15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三种PPI药物治疗的胃溃疡愈合、腹痛缓解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2.3)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且经电子胃镜检查,冰晶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排除肿瘤。胃炎77例,其中Hp阳性26例,阴性51例;胃溃疡73例,其中Hp阳性66例,阴性7例。按照给药不同,平均分为奥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每组5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本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联合给予两种抗生素治疗,阿莫西林(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提供,国药准字:H,规格:0.25 g×20 s)1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由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规格:0.25 g)0.5 g/次,2次/d。两药疗程为连续口服4周。奥美拉唑组,口服奥美拉唑(由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提供,国药准字:H,规格:20 mg),20 mg/次,2次/d,疗程为连续口服4周。兰索拉唑组,口服兰索拉唑(由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规格:15 mg)30 mg/次,1次/d,疗程为连续口服4周。泮托拉唑组,口服泮托拉唑(由湖北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规格:40 mg)40 mg/次,1次/d,疗程为连续口服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后,胃溃疡愈合、腹痛缓解情况。   1.4 疗效评定 (1)胃溃疡愈合:溃疡病灶愈合进入瘢痕期,溃疡苔消失,中央充血,瘢痕呈红色,并有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2)腹痛缓解:疼痛消失或减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溃疡愈合观察中,泮托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的溃疡愈合效果最好;腹痛缓解观察中,兰索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胃溃疡是由于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胃酸分泌有关的胃黏膜[3]。治疗原则上常采用抑酸、治疗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进行保护[4]。   在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抗生素治疗。PPI是一种通过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快速治愈溃疡的治疗措施,抑制H+/K+-ATP酶可阻断由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其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本文研究中采用了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三种PPI药物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片抗生素治疗胃炎胃溃疡[5-6]。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PPI药物,本品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7]。   兰索拉唑是第二代PPI药物,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疗效显著,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根除Hp的首选。本品是奥美拉唑升级产品,较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促使溃疡愈合的作用更快、更强、更持久。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30%以上,亲脂性也强于奥美拉唑,对Hp的抑菌活性提高为奥美拉唑的4倍[8]。   泮托拉唑是第三代PPI药物,本品是一种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下被激活为环次磺胺,再特异性地与H+/K+-ATP酶上的巯基以共价键结合,使其丧失泌酸功能。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在胃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上无明显差异,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特异性和耐受性[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泮托拉唑组的溃疡愈合效果最好,兰索拉唑组腹痛缓解效果最好。结果提示,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炎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颜耀斌.奥美拉唑联合金线莲治疗Hp感染60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126.   [2] 杨艳.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198.   [3] 李文举,马丽.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胃达喜治疗胃溃疡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69.   [4] 周喜元.两种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08.   [5] 陈志辉,侯艳婷,刘胜雄,等.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113.   [6] 刘健,余厚友,何向辉,等.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45.   [7] 邹菁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130.   [8] 周昌奎,吴晓华,陈清亮.泮托拉唑临床应用新探索[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26.   [9]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28.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连胜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九胃泰治疗糜烂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