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麼现在有很多第二批简化字字,古代就有?遇见那些字该怎麼区分它们?

***為什麼簡化字沒機會取代正體字***    先說說何謂正體字。“正體”之名,來自唐代的《干祿字書》,由此確立作為正式用字的“正體字”。《干祿字書》中,將漢字的“正體”與“通體”、“俗體”、“異體”等並列。可見,傳統漢字的體系,是包容度很大的。這部字書的總結,由此誕生了正式用字的標準。自漢字的成熟形態——楷書確立之後,再也沒有一種字體取代楷書,因此,正體字以楷書作為標準字體,歷代傳承。直到推行簡化字之前,正體字(含部分異體字)一直作為正式用字被廣泛用於正式文告、書刊報紙等。而傳統的通體與俗體或簡體,則作為非正式用字用於平日不引起異議的手寫等非正式場合。在正體概念不夠明確的早期,有部分通體字也在正式用字系統中出現,但隨著正體字標準的確立,這種情況逐漸減少。在簡化字取代部分正體字成為官方用字之前,每個漢字的正體都已經確定,早已不存在某個漢字正體不明的情況。目前還在使用正體字的地區,基本上,可以分為港台兩種標準,香港標準更接近傳統的正體字,而台灣標準,則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修訂。筆者採用的是台灣標準,原因無他,筆者常看台灣地區的電視、網文,對於台灣地區的現行正體字標準更熟悉。而台灣地區在推行正體字方面,亦貢獻良多,如編訂了《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次常用字表》、《標準行書範本》等。    再說說簡化字。簡化字,是在大陸官方推出“簡化字方案”之後,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推行用作教育用字與正式用字的,同時廢止簡化字所對應的這部分正體字,而大部分正體字因為未有對應的簡化字推出,而被延續使用。但在常用字中,正體字的比例較簡化字為少,因此,現行於大陸的官方用字,被統稱為“簡化字”。而事實上,現行官方用字是簡化字與正體字的混成系統,也可說是一種內在邏輯多有抵牾的用字系統。傳統漢字的分析手法,遇到簡化字時常常不適用。    許多對漢字演進史不太瞭解的人,將傳統的“簡體字/俗體字”與“簡化字”混同,這完全是由於兩個名詞接近導致的混淆。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指稱的文字範圍不同,在不同時期的用字地位也不同。“簡化字”雖然吸收了不少早已有之的“簡體字/俗體字”,但更多的是官方所組織的所謂“專家”閉門造車出來的“空降部隊”,除了吸收傳統“簡體字/俗體字”之外,簡化字還來自部分草書楷化、同音漢字歸併簡省、甲骨文楷化等。來源不同,導致簡化字內部邏輯混亂且精確度較正體字降低。    簡化字推行之後,將所有非簡化字都視為“不規範”用字。但自“語言文字法”頒行,至今“規範漢字表”難產。雖然官方宣傳中常常鼓勵大家使用“規範簡化字”,但始終沒有出現“簡化字就是規範漢字”的提法。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規範漢字”只能是“簡化字”,那麼,未經簡化的正體字,就是“不規範”漢字,這顯然與當下的用字實踐衝突。不論挺簡派如何敵視正體字,他們都無法不用未經簡化的正體字。法規中出現的名詞,在實際中無法落實,這也是罕見的例子。    至於有一些人提出“簡化字就是大陸正體字”的說法,就更不靠譜了。請問,如果“簡化字”是“正體字”,那未經簡化的正體字叫什麼?如果非要抬槓說這些未經簡化的正體字,也是現在的“正體字”,那麽有對應簡化字的正體字,是與這些漢字同屬同一正體字系統的,當然還是正體字,不就自然排除“簡化字是正體字”的說法了?可見,堅持這種說法的人,邏輯是不過關的。至今也未見官方宣傳中有如此提法,倒是保持這些說法的人,喜歡越俎代庖,哪壺不開提哪壺。    挺簡派還有一個說法,所謂“大篆取代甲骨文、小篆取代大篆、隸書取代小篆、楷書取代隸書、簡化字取代繁體字”。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除了最後一個“取代”,其餘都是字體轉換,而最後一項,是不同的文字範圍代換,根本不是一碼事,這也能扯到一起,筆者只能說挺簡派是理屈詞窮了,才會有這種混淆視聽的提法。漢字的古文字歷史,到小篆為止,漢字今文字的歷史,自隸書開啟,而楷書的確立,成為漢字成熟的標誌,楷書之後,再也沒有新的字體出現,而只有不同書家的“書體”,但都基於已有的字體產生。認得楷書,基本都認得隸書,而未必認得小篆及其以前的字體。    正體字系統,不是只有筆畫數較多的漢字,而沒有筆畫數較少的漢字,這是瞭解正體字系統的人都知道的事實。官方宣傳的“繁體字”概念常常被用於泛指正體字或指稱有對應簡化字的正體字。不但不符合事實,也在混淆基本的學術概念,筆者曾寫過一篇小文試著定義所謂的“繁體字”,雖然傳統中不存在這個名詞,但是既然官方宣傳中存在了,那就以筆者對於漢字的瞭解來試著劃分出一部分可以稱作“繁體字”的漢字。筆者認為的“繁體字”,當為異體之一種,較之正體顯然繁複較多之異體為“繁體”,例如:“雧”之於“集”、“弌”之於“一”、“靝”之於“天”、“蘤”之於“花”、“靁”之於“雷”、“譱”之於“善”等,前者為“繁體”,後者為正體。這些“繁體字”,大多來自古字的直接楷化,作為書家創作時遇到相同漢字的變化之用。因此,各位可以理解,為何正體字被稱為“繁體字”是不恰當。    簡化字導致的漢字內在邏輯問題,使得原本是形聲字的漢字無法將其歸類為形聲字、原本形旁相同的漢字,亦無法歸類、原本部首相同的漢字被劃分到了各處。例如被濫用的簡化符號“ㄡ/又”,可以代換諸如“奚”、“堇”、“雚”、“漢(去掉“氵”)”等漢字組字構件,又如“ㄨ/乂”可以代換諸如“品”、“肖”等漢字組字構件;如正體字“書”、“筆”、“畫”、“晝”、“盡”等,有相同成分“聿”,這些漢字簡化之後,出現了歸類區別。    而僅僅基於“普通話”的同音漢字通過歸併簡省之後產生的對應簡化字,使漢字的精確度降低。“普通話”中的同音字,在方言中常常不同音,因此,這從側面也證明這種方式簡化漢字是如何的草率。正簡“二對一“或“多對一”的情況,也使得接受簡化字教育的人在將簡化字轉化為正體字時出現不少錯誤而貽笑大方。比較容易混淆的例子諸如:“並/併”之於“并”、“複/復”之於“复”、“出/齣”之於“出”、“冲/沖/衝”之於“冲”、“丑/醜”之於“丑”、“斗/鬥”之於“斗”、“面/麵”之於“面”、“盡/儘”之於“尽”、“干/幹/乾”之於“干”等等。    正體字的內在邏輯及其表意的精確度,是簡化字根本無法超越的。    筆者不止一次說過,簡化字,作為一種介於正式文字與速記符號之間的形式而存在於手寫等非正式用字場合,是沒有問題的。從傳統漢字的系統即可知,簡體字/俗體字只能依附於正體字系統存在,作為正體字在手寫體中的用於非正式場合的方便形式存在,如今的簡化字亦然。不論是傳統的簡體字/俗體字,還是推行了半世紀的簡化字,都無法取代整個正體字系統而獨立存在。既然無法將正體字系統整個取代,證明簡化字方案存在先天缺陷,一個先天有缺陷的方案,如何取代傳承千年以上的完善文字系統?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挺簡派若是不服氣,那就純用簡化字寫一段文字(有具體表述意義且不少於50個字)給筆者見識一下,若是寫得出,筆者從今以後不再堅持恢復正體字作為正式用字的立場。      新浪新家  .cn/leejingcn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好久沒坐沙發了……  
  好吧,至少已经有机会大部分的取代过了,
    我的意思是,有本事,就把正體字都取代了,這樣比較乾脆,也更有說服力,你說呢?  
  简体字和繁体字是两代的,前后相沿的汉字体系,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只不过简体字的前身有一些异体字和俗体字而已。所以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正体字,而不是像某些自以为是的“正统人士”所说的那样,一个是正体字,一个是异体字或俗体字。  另外,本人对“正体字”的概念也有异议,历史上什么叫正体字?正体字者,楷体字也,又叫真字,是相对于隶书草书,行书而言的,是字体而非繁简。故在繁体字里面有正体字也有异体字,有好几种写法么;而在简体字里面也有少量的异体字,字典上都有标注的,但是因为简体字经过“规范化”处理,很多异体字都被去掉了,所以绝大部分简体字都是正体字。  另外,我支持识繁书简,更支持大家也有书繁的能力,因为这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对于遗产这个词是不是专指已经“遗失”的财产,我保留我的看法),绝对精华,绝非糟粕,应该继承。但是简体字也没有那么俗,未必不可登大雅之堂。简体字不可能“消灭”繁体字,但是在生活中取代繁体字,我认为还是很有趋势的。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0:03:49 
        我的意思是,有本事,就把正體字都取代了,這樣比較乾脆,也更有說服力,你說呢?  =============  你知道牛二是怎么死的吗?
  作者:黄巾余党 回复日期: 10:13:4    本人主張的是正體字作為正式用字,至於平時手寫用字,大家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不引起歧義就好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0:18:44    我實在不關心你會怎麼死 :)  
    彭小明:反右與漢字簡化    .cn/s/blog_5ffm6k.html  
  原帖被和諧了,只好換了個標題重發    彭小明:反右與漢字簡化    .cn/s/blog_5ffm7u.html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0:18:44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0:03:49  我的意思是,有本事,就把正體字都取代了,這樣比較乾脆,也更有說服力,你說呢?  =============  你知道牛二是怎么死的吗?】    有理說理呀,就這箇本事?    真是跟牛二一樣了。    中共養的一些人,我看已經是這箇麻煩了,沒真正的學習能力,所以對文化總是極排斥。    這也是現在的難題之一,養出來一堆沒文化的人,局面堵死了。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0:18:44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0:03:49   我的意思是,有本事,就把正體字都取代了,這樣比較乾脆,也更有說服力,你說呢?  =============  你知道牛二是怎么死的吗?】    有理說理呀。    您沒這箇本事,更兼 GBK 標準裏有正體,那您在這裏裝甚麼「牛二」?
  【挺簡派若是不服氣,那就純用簡化字寫一段文字(有具體表述意義且不少於50個字)給筆者見識一下,若是寫得出,筆者從今以後不再堅持恢復正體字作為正式用字的立場。】    哈哈!    李兄問得對。這是箇軟肋。
    謝謝暮兄捧場……  
  作者:暮鴉 回复日期: 17:32:42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0:18:44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0:03:49     我的意思是,有本事,就把正體字都取代了,這樣比較乾脆,也更有說服力,你說呢?    =============    你知道牛二是怎么死的吗?】        有理說理呀。        您沒這箇本事,更兼 GBK 標準裏有正體,那您在這裏裝甚麼「牛二」?  ================  参见《水浒传》第十一回。  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支狗来杀与你看。”  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  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什么?”  牛二道:“你将来我看!”  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是你撩拨的!”  牛二道:“你敢杀我!”  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雠,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繇杀你做甚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  ......  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7:47:30     你死得這麼慘,難怪陰魂不散的,呵呵  
    我支持用繁书草。  简化字是一帮不学无术的D棍搞出来的反文化反进化的‘革命文字’  有种别废除第二代简化字,让大家看看笑话  
    [接上帖]  简化字最致命的错误是反科学,没有逻辑。所以才必需用国家暴力来推行。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7:57:05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17:47:30         你死得這麼慘,難怪陰魂不散的,呵呵  ================================  告诉你个秘密吧。现在简体中文版的VISTA的缺省字体是“微软雅黑”,而台湾那边用的繁体中文版VISTA,缺省字体是“微软正黑”(看看这名字起的,“正黑”,“正”啊!)。而实际上呢,这个“微软正黑”字库里,却包括了所有的大陆简体字!!哈哈,多好的“正”黑体啊,我喜欢。
  作者:turboobject    是呀,簡體是箇「小集」,而正體卻是箇大集。    這也隱喻着,某些簡化派,衹能是被人包容着,最後被呑噬掉。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20:06:42     越是大字庫,就越能表明簡化字/簡體字的附庸地位,這都不懂?  
  作者:暮鴉 回复日期: 20:18:29 
    作者:turboobject        是呀,簡體是箇「小集」,而正體卻是箇大集。        這也隱喻着,某些簡化派,衹能是被人包容着,最後被呑噬掉。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20:28:38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20:06:42         越是大字庫,就越能表明簡化字/簡體字的附庸地位,這都不懂?  ==============================  哦,我明白了,原来最终的纠结在这里。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些日本动漫情节,反派BOSS最后实在打不过主角了,就会饱含着热泪说:“孩子,实际上,我是你的爸爸。”  一般到这种时候,我都会对反派BOSS报以一丝同情,而那些俗套的漫画情节似乎也得到升华了。  算啦,算啦,这种话题,估计没个结果。不过得感谢各位,我上周还真买了一本《说文解字》准备看看了。  贴几幅图,收工啦。  
  作者:turboobject 回复日期: 20:54:14     你帖再多的圖,也無法改變簡化字/簡體字在漢字體系中的附庸地位    傳統就是如此,你只能怪當年共產黨的御用“專家學者”沒有推出對應所有正體字的“簡化字方案”  
  错批一个朱邦复。  要怪,就怪台湾政府当年的失误吧。
  天天都写简体字,祝繁爱党天天哀嚎
  作者:来到这儿123 回复日期: 11:47:12     你不會說話,只會哀嚎麽?  
  作者:来到这儿123 回复日期: 11:47:12     麻煩告訴我,天、都、字、祝、哀、嚎,這幾個正體字的“簡化字”都是什麼?  
  语言的载体不只有文字,还有发音,无论简繁,你今天念唐诗拿到唐代去,人家也听不懂,没见你们叫唤我们把发音也改回去,文字的书写形式对于我们传承文化真的那么重要吗,一百年前胡适提唱写白话文,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怕是更大,按照楼主的观念,我们还是改回写正统的文言文把。这样的理由显然说不通,大陆近半个世纪来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不是文字的简化,而是对传统道德,文化习俗的完全否定和批判。只是抓着简繁的区别来批判一个政党的政策未免有点近视。
  不要轻易改变文化的传承!近几十年来,地名、行政区域、文字的改动太多、太频繁、太轻率!多亏了海外华人社会,把中华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了!事实证明,非民主制度对文化也有摧残,而且损害很大!
  箇——这个就是异体字,楼主及暮鸦这样的半桶子水,一定不知道:其实“个”才是《康熙字典》里的正体字,箇是个字并不常用的异体,個是俗写
  回字有四种写法,    你他妈用那种写法啊?    
  【作者:魔合罗 回复日期: 16:43:38  箇——这个就是异体字,楼主及暮鸦这样的半桶子水,一定不知道:其实“个”才是《康熙字典》里的正体字,箇是个字并不常用的异体,個是俗写】    呵呵,您衹會找〈康熙字典〉。    看過多少古書?    「個」是「個別」之「個」。「箇」纔是「量詞」。    「个」,去查查好了,究竟是指甚麼。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我对繁体字没兴趣,笔画繁多不说,电脑输入也麻烦。
  有可简之字,也有不可简之字。    一,已简无可简,不必再简。      简化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民,不是为了麻烦人民。给人民添麻烦,这是国民党干的事,是脑残国粉干的事,他们愿意麻烦自己,我们不管,他们要麻烦我们,我们就要反击了。
  哦,对了,再补充一点。  台湾那边的繁体输入法也是有趣的很,不管是注音还是仓颉,键位的安排简直称得上是“骇人听闻”,注音符和字元占用了数字不说,甚至还占用了常用的标点符号,连句号和逗号都被占上了,均不能直接输入。我真想不明白,那些台湾人在设计输入法的时候,是不是脑袋撞墙上了?
  你是靠这个吃饭的还是怎么,除了字体就没有别的要说的东西了?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还提鲁迅?他可是主张汉字字母化的哦,比简体化激进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我就是喜欢写简化字,只会写简化字又支持繁体字的朋友建议将繁体字写一遍,我写了几个就骂娘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22:52:20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还提鲁迅?他可是主张汉字字母化的哦,比简体化激进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呵呵,淺見之人一向如此。魯迅主張甚麼是次要的。    但對就知道用〈康熙字典〉亂考證的,那段諷刺是夠了。    ^_^    我從來不看魯迅先生的具體觀點,衹看他對人性的描寫。——因爲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不是真正的文字學家。
  作者:魔合罗 回复日期: 16:43:38 
    箇——这个就是异体字,楼主及暮鸦这样的半桶子水,一定不知道:其实“个”才是《康熙字典》里的正体字,箇是个字并不常用的异体,個是俗写    ——胡說八道之前,先查字書,OK?    不想查字書也沒關係,這個帖子裡有資料,自己睜大眼睛看,可別看暈了 :)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0020.shtml  
  作者:shyallan 回复日期: 13:31:53 
      语言的载体不只有文字,还有发音,无论简繁,你今天念唐诗拿到唐代去,人家也听不懂,没见你们叫唤我们把发音也改回去,文字的书写形式对于我们传承文化真的那么重要吗,一百年前胡适提唱写白话文,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怕是更大,按照楼主的观念,我们还是改回写正统的文言文把。这样的理由显然说不通,大陆近半个世纪来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不是文字的简化,而是对传统道德,文化习俗的完全否定和批判。只是抓着简繁的区别来批判一个政党的政策未免有点近视。    ——漢字的讀音問題,不是本帖的重點。不過,南方的方言區,倒是保留了漢字的許多古音,是否恢復古音,實在不是什麼重點。任何文字,在演進中,都會有讀音變化,只要文字不變,含義相對穩定,就不存在理解的問題    胡適可是第一個退出“新文化運動”的,這個你知道麽?    現在還學習文言文、寫文言文的大有人在,你不知道麽?既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何來“改回”的問題?    你瞭解50年前漢字簡化的歷史背景麽?不知道的話,先去看看彭小明的那篇文章,算是入門  
  作者:explorer349 回复日期: 18:34:46 
    我对繁体字没兴趣,笔画繁多不说,电脑输入也麻烦。    ——你沒興趣沒問題,學會尊重使用正體字的人就好了    至於輸入是不是麻煩,見仁見智吧  
  作者:上网易 回复日期: 23:54:17 
    我就是喜欢写简化字,只会写简化字又支持繁体字的朋友建议将繁体字写一遍,我写了几个就骂娘    ——本人常寫    爹媽生你養你很辛苦,別罵娘 :)  
  作者:慎之介 回复日期: 21:13:00 
    你是靠这个吃饭的还是怎么,除了字体就没有别的要说的东西了?    ——本人不靠這個吃飯,研究漢字是興趣而已    要說的東西其實不少,不過國內的網站需要和諧,說多了會被和諧,說漢字大概不太會遇到河蟹,草泥馬有著聰明才智,必要的時候,還是要發揮一下的,你說呢? :)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22:52:20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还提鲁迅?他可是主张汉字字母化的哦,比简体化激进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D媽媽當年也主張拼音化/拉丁化    可惜,不能一步做到,只好從不倫不類的“一簡”開始,到了“二簡”,玩不下去了,只好又廢除,“一簡”的命有多長,拭目以待吧 :)  
  作者:吃一百年饭 回复日期: 16:54:06 
    回字有四种写法,        你他妈用那种写法啊?    ——你問的是誰的媽?你媽?還是他媽?    說話之前,把手洗乾淨,把牙刷乾淨才好    要不,我會認為你爹媽沒好好教你刷牙洗手 :)  
  “虫二”难简,“阳谋”不正,如此而已。
  呵呵,您衹會找〈康熙字典〉。        看過多少古書?        「個」是「個別」之「個」。「箇」纔是「量詞」。        「个」,去查查好了,究竟是指甚麼。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您这一段又用错“正体字”了  “纔”,和“才”并不是一个字,我叹息您学问的可怜,对您的指责就只好笑笑了    
  作者:魔合罗 回复日期: 17:10:34    
    呵呵,您衹會找〈康熙字典〉。            看過多少古書?            「個」是「個別」之「個」。「箇」纔是「量詞」。            「个」,去查查好了,究竟是指甚麼。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您这一段又用错“正体字”了    “纔”,和“才”并不是一个字,我叹息您学问的可怜,对您的指责就只好笑笑了  ===============================================================  弱智能不能安分点?“纔”和“才”当然不是一个字,纔能和才能并不是一个意思,这里用纔没有任何错误
  作者:魔合罗 回复日期: 17:10:34 
      您这一段又用错“正体字”了    “纔”,和“才”并不是一个字,我叹息您学问的可怜,对您的指责就只好笑笑了    ——表示能力、才幹或作姓氏時,都用“才”;其餘都是“纔”。這是傳統用法。如今台灣地區的正體標準,開始不用“纔”了,都用作“才”    不懂正體字,就少說兩句,這麼丟人現眼,很長臉?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7:02:34 
    作者:吃一百年饭 回复日期: 16:54:06        回字有四种写法,            你他妈用那种写法啊?        ——你問的是誰的媽?你媽?還是他媽?        說話之前,把手洗乾淨,把牙刷乾淨才好        要不,我會認為你爹媽沒好好教你刷牙洗手 :)  ========================  好,就当我没有刷牙洗手,那我现在很严肃、认真、谦虚地请教:    您老“回”字用那种写法?
  作者:吃一百年饭 回复日期: 18:19:28    我就用這一種:回    參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 19:05:25 
    有可简之字,也有不可简之字。        一,已简无可简,不必再简。……    ——你可以看看已經變成笑柄的“二簡字表”,大概就有靈感了    “一”,是正體字,“壹”也是正體字,有了“一”,還要這麼難寫的“壹”幹嘛?怎麼不乾脆把後者廢除?  
    醜陋的“二簡字”——胡亂簡化漢字的笑柄
    http://zhengtizi./.html  
  反正我用简体字,我们公司也用简体字,楼主要失望了。
  作者:哀伤的心 回复日期: 22:32:06 
    反正我用简体字,我们公司也用简体字,楼主要失望了。    ——沒什麼好失望的    你這個句子裡,不是還不少正體字麽,比如:反、正、我、用、字、公、司、也、主、要、失、望、了    簡化字,只有這幾個而已:简、体、们、楼  
  无聊文人的迂腐尽在此贴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字的改造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大家觉得文化要改造就该从形式到内容都改了。有些人为了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甚至主张汉字罗马化。解放后,政府换了,意识形态换了,文字同样也需要革新。    文字的简化,不仅仅是个好写难写的问题。里面有太多的文化和非文化的因素。    最后一次文字改革也是思想改革的延续,只是国中连玉都没有了,让太多的人没有了自豪感,慢慢不了了之了。我们那代人都学过那个没有玉的国字。    如果说什么简化,说什么回繁,都是扯淡的事情。    没有创新,不能改天换地,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明白人还是多的是。大家不用操心了。呵呵。
  你们这帮老古董,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搞这些没用的东东。你们都是精英,你们写你们的繁体字,也没见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我们老百姓都是俗人,让我们这些俗人省点事写简体字,行吗?
  作者:十年一觉姑苏梦 回复日期: 23:18:08     漢字簡化,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漢字成熟之後,歷代都可以延續傳承,怎麼到了某黨執政就不能傳承了?  
  作者:摩诃云 回复日期: 23:51:30 
    你们这帮老古董,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搞这些没用的东东。你们都是精英,你们写你们的繁体字,也没见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我们老百姓都是俗人,让我们这些俗人省点事写简体字,行吗?    ——沒人不讓你寫簡化字啊  你代表你自己就好了,不用代表別人,怎麼你這類人都喜歡代表別人?  
  可怜的半桶水们,纔是才的异体,台湾1973年颁布的《國字標準字體》明明确确写着:  “字有多體而音義無別時,取一字為正體。原則如下:  取最通行者。如取「-{才}-」而不用「-{纔}-」”
  台湾棒子,无聊啊,想以字说明台湾才是正统吗?谁是正统那么重要吗?能让民众过的好才是王道.
  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有简体汉字324个。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办法》规定:凡小学,短期小学,民众学校各课本,儿童及民众该物均应采用部颁简体字。”自1936年1月起,上述范围新编课本、读物不用简体字不予审定。 
  相关图片如下:
  文字是工具,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现在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也是每办法的。    简体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    但是像你这种连文字是用来干嘛的都弄不清楚,真对不起你读过的那些书。  中国从古到今的有学历没能力就是说的你这种人。  有点知识还成了社会的消极力量。  
  既然你有很多要说的你就说去,你又不是没有马甲。  用&为什么+一个假命题&作标题发帖不是找抽么。抽来抽去你的帖子就红了是怎么的。  小题大作和大题小作都是徒劳无功的无聊行为。你的帖子在论据上又不可能动摇其基础,想被和谐恐怕都不够分量,光把推论一再放大有什么用。我也不想被和谐,有些话我也说到此为止。
  fjlijing 回复日期: 16:59:10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22:52:20        您這種半吊子,正是魯迅先生在〈祝福〉裏損過的那種冬烘。       =========================      还提鲁迅?他可是主张汉字字母化的哦,比简体化激进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D媽媽當年也主張拼音化/拉丁化        可惜,不能一步做到,只好從不倫不類的“一簡”開始,到了“二簡”,玩不下去了,只好又廢除,“一簡”的命有多長,拭目以待吧 :)  =============================================  拭目以待?哈哈,将来大陆一统天下,港澳台都回归的时候你就拭目以待你那“正体字”的命有多长吧。香港回归以后学生们写作业考试已经可以用简化字了,将来这些学生出来还会写你那正体字吗?还拭目以待?
  哈哈,上面还真有人劝这位楼主。要知道,楼主就是北京人常说的一根筋了。为了反对某党,那是什么都敢胡说八道的。    可惜的是,现在连小马都退了一步,要求识正写简了。这没办法,时代潮流啊。    其实,大陆人好多都做到了识正写简。起码在观天,反对复繁的人,绝大多数对繁体的认识比这些叫嚷着复繁的人并不差。甚至文字水平更高的人也并不都主张复繁。    嚷嚷得厉害的,反倒是半瓶子水们。
  作者:马大善人 回复日期: 13:41:05     當年本打算將簡體字作為正式用字,遭到各方反對,因而作罷    不過,這些簡體字,大多數被後來的《標準行書》吸收作為手寫體  
  作者:愚人节 回复日期: 14:50:40     文字,除了是工具,還是文化載體    如果只是工具,那自然越便捷越好    可是,文字是有附加文化歷史信息的    漢字不當簡化,剝離了許多文化歷史信息,是得不償失的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6:03:48     拭目以待?哈哈,将来大陆一统天下,港澳台都回归的时候你就拭目以待你那“正体字”的命有多长吧。香港回归以后学生们写作业考试已经可以用简化字了,将来这些学生出来还会写你那正体字吗?还拭目以待?    ——統一?TG有這個能力麽?怎麼文攻武嚇了這麼久,就是搞不定?  手寫體,本來就是有不少傳統就有的便捷寫法。香港如今的官方用字,改成簡化字了麽?  我一直拭目以待,當然繼續拭目以待,呵呵  
  作者:品咖啡10 回复日期: 16:04:07     你又來摻和了?    有本事,就純用簡化字或簡體字寫一個回復好了    要是做不到,就少胡扯了吧  
  文字不过是符号,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作者:Austin001 回复日期: 16:25:31 
    文字不过是符号,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文字本身,是符號化的載體,在演進的過程中,附加了許多文化信息    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思想,不是單個文字可以表達清晰的,需要文字組成的文章。就單個文字而言,文字本身的蘊含的文化歷史信息才是核心  
  fjlijing 回复日期: 16:16:00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6:03:48         拭目以待?哈哈,将来大陆一统天下,港澳台都回归的时候你就拭目以待你那“正体字”的命有多长吧。香港回归以后学生们写作业考试已经可以用简化字了,将来这些学生出来还会写你那正体字吗?还拭目以待?        ——統一?TG有這個能力麽?怎麼文攻武嚇了這麼久,就是搞不定?    手寫體,本來就是有不少傳統就有的便捷寫法。香港如今的官方用字,改成簡化字了麽?    我一直拭目以待,當然繼續拭目以待,呵呵  =====================================  嘿嘿,久么?tw不也喊了那么久独立么?怎么现在声音越来越小了?拭目以待吧。  我又没说官方用字现在就改,文字这东西老百姓自然知道那种字体好,不用你叫唤。现在香港的学生们都喜欢用简体字写作业和考试,为什么?这些人才是香港的未来,他们现在就习惯用简化字了,将来的官方文字还不是想改就改?  你那什么拭目以待就看到眼前,鼠目寸光。
  fjlijing 回复日期: 16:32:30 
    作者:Austin001 回复日期: 16:25:31        文字不过是符号,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文字本身,是符號化的載體,在演進的過程中,附加了許多文化信息        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思想,不是單個文字可以表達清晰的,需要文字組成的文章。就單個文字而言,文字本身的蘊含的文化歷史信息才是核心  ==========================================  回字的四种写法也是很宝贵的文化历史信息呢。  要说文化历史信息,你干脆写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算了,那些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信息更是核心。
  作者:fjlijing 回复日期: 16:17:39 
    作者:品咖啡10 回复日期: 16:04:07             有本事,就純用簡化字或簡體字寫一個回復好了      ===================================    呵呵,我的回复全部是简化字,看起来你也都懂。没觉得你因为看到的是简化字而犯糊涂。    同样,你那所谓的正体字,写出来也并不就多出多少意思来。除了炫耀一下回字的多种写法外,实在找不到什么其他意义。    你就自己陶醉吧。可惜,大势所趋,不仅台湾要识正写简,香港新加坡也都开始了。而全世界各地的华人群体,简化字也成为趋势。你也只好自己YY一番了。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7:32:36     扯政治,你就更外行了,喊台獨的,是民進黨,不是“台灣”,胡說八道之前,先搞清楚比較好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7:34:22       回字的四种写法也是很宝贵的文化历史信息呢。    要说文化历史信息,你干脆写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算了,那些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信息更是核心。    ——任何傳承下來的文字,都含有文化歷史信息,這個就不用你來廢話了    古文字有古文字的價值,正體字就是從古文字演進而來,簡化字除了繼承傳統簡體字/俗體字的那部分,剩下怎麼來的?    一批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所謂“專家學者”鼓噪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傳承價值?  
  作者:品咖啡10 回复日期: 17:55:50     你寫的回復,我當然看得懂,隨便舉幾個例子,麻煩告訴我下面這幾個字的“繁體字”是什麼:    我、的、回、全、部、是、化、字、看、起、你、也、都、懂、得、因、到、的、而、犯、糊    我只知道,這些都是正體字,或者請告訴我,這些字對應的“簡化字”都是什麼,不要打太極,麻煩正面回答    
  fjlijing 回复日期: 18:06:13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7:34:22           回字的四种写法也是很宝贵的文化历史信息呢。      要说文化历史信息,你干脆写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算了,那些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信息更是核心。        ——任何傳承下來的文字,都含有文化歷史信息,這個就不用你來廢話了        古文字有古文字的價值,正體字就是從古文字演進而來,簡化字除了繼承傳統簡體字/俗體字的那部分,剩下怎麼來的?        一批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所謂“專家學者”鼓噪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傳承價值?  ====================================================  哦?繁体字是演化出来的?简体字就不是演化出来的?那我也可以说繁体字是“一批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所謂“專家學者”鼓噪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傳承價值?”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不也是一大帮“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所謂“專家學者”鼓噪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傳承價值?论文化传统,秦怎么比得上中原?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8:44:05     哦?繁体字是演化出来的?简体字就不是演化出来的?    ——正體字,當然是演進出來,自己去看點文字學的書就知道    傳統的簡體字,大多沒有明確演進軌跡可循,因此,僅僅作為正體字系統的附庸,用作非正式場合的方便手寫體而已    簡化字怎麼出來的,歷史也很清楚了,你不知道的話,先去看看彭小明的那篇文章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18:48:29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不也是一大帮“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所謂“專家學者”鼓噪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傳承價值?论文化传统,秦怎么比得上中原?    ——秦始皇的“書同文”是不是“專家學者”弄出來的,這就見仁見智了,就目前可以看到的資料而言,秦篆僅僅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兼收六國文字,然後將文字外形整飭一番,部分漢字進行微調,不存在如同簡化字的聲旁、形旁不當代換的情況    你喜歡胡扯就繼續吧,要是說不出什麼有根據的話,就恕不奉陪了  
  再者,秦朝建立之前,是七國    TG建政,之前,是多國狀態麽?    TG推行簡化字之前,哪個漢字的正體未定?  
  【作者:akacat 回复日期: 12:20:26  台湾棒子,无聊啊,想以字说明台湾才是正统吗?谁是正统那么重要吗?能让民众过的好才是王道.】    呵呵,是嗎?過得好嗎?    這纔是關鍵吧?    自己打耳光了,笑一下。    擁簡派大致也就這幾招了,純是自馬教而來的老套招數。    ^_^
  作者:品咖啡10    早損過您了,最多是「革命的小布爾喬亞」的水準,天天還意淫着「潮流」。    奈何?    怎麼樣?某些人能忽悠動的,也就是這箇人群。    ——納粹的群氓統治術。    但一般來說過不了幾十年的。醒醒好了。
  一位贵族眯起眼睛,优雅地抿了一口杯中的蜜水,摇了摇头:“太粗陋了,我不喜欢。”他本是齐国田氏贵胄,妫姓之后,尊贵无比,后来被迫迁居来了咸阳,但仍旧坚持着贵族的气派。李斯客气地对他说:“您为何会这么说呢?”    “我觉得它破坏了字体的结构,变得毫无美感。你看,一个‘宝’居然只要十三笔就写完了,啧啧,多么粗鄙。这可太不风雅了,没有任何一位士人会容忍。光是看到这些怪胎,就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好像置身于一群散发着臭气的下里巴人之中。这种东西,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贵族伸出三个指头,他的指头白皙而细腻,“……没文化。”    “可俺觉得不错啊。”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从旁边传来。贵族的面色一变。那是一位住在咸阳的屠户,这一次他被里长选出来参加听证会,特意穿了一身深黑色的礼服。他进门前,就已经被儒生们指摘出了十几处衣服不合礼法的错误,不过他不在乎——秦国的屠户在儒生面前,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心理优势,他们吃的冷猪肉全都靠他供应。    屠户先恭恭敬敬朝着始皇帝的寝宫行了个礼,然后说:“俺……呃,小人认为,这些字看着比现在用的爽利多了,既清楚又好写。小的是杀猪的,每次别人来订猪,俺都得在生猪背上作记号。若是按照以往的法子,光是写字就得写上半天,而且容易搞成漆黑一团;若是用这个小篆,可方便多了。”    “你也许分得清有多少种猪,但是你认识文字么?你知道回字在七国一共有多少种写法么?”贵族嗤笑着反问。屠户老老实实回答:“我不认识字,不过我一直想学学看。不然每次城门帖出告示,还得请人帮我读。这个看起来更好学一点。”    贵族把手搁在额头上,摆出惊叹的样子:“我的天,一个杀猪的也要学识字?如今到底是什么世道?”李斯冷冷地接道:“如今是大秦帝国的世道。”贵族发觉自己失言了,面色一变。躲藏在帷幕后的赵高拿过一片竹简,开始用刻刀记录下什么。
  孔鲋不知道李斯的心理状态——或者他假装没有觉察,继续慷慨陈词:“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改变了字体的写法,就等于攘弃了先祖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试想一下,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伟大的古代著作居然要用所谓‘小篆’的粗陋字体写出来,岂非用驽马去拉一辆御辇吗?这是何等的可笑!何等的非礼!”    “非礼啊!非礼!”孔鲋的弟子们在老师背后气势汹汹地高呼着口号,只有叔孙通为难地缩着脑袋,一声不吭。李斯没想到儒家居然反对的如此激烈,眼神里闪过一丝杀意。守殿的士兵们想要冲出来维持秩序,儒门弟子一边继续喊着“非礼”,一边围在老师周围。李斯用眼神阻止了士兵进入,叔孙通觉得自己必须得站出来说点什么了。    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官帽扶正,站了出来。“老师。”他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开口道:“您的九世先祖、伟大的导师孔丘教导我们说……”    所有的儒生听到“孔丘”的名字,都条件反射般地立正,遥空一拜。叔孙通继续道:“夫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请您想一下,假如我们每一个郡、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文字写法,这个世界该多么混乱。我以为先贤的意志,是存在于字里行间,而不是单个的字里。字形的调整,无损于这些先贤的理想。”    “狡辩!伟大导师教导我们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些小篆连形都不正,更别说什么名了。这种东西如何能立言。乌鸦的语言,能够传达凤凰的高洁心志吗?”    “可是这样难道写起来不方便嘛,你看。我抄一遍论语,比平时要快两天。这样会有更多人能读到夫子的著作。”    “仅仅只是为了方便,就要舍弃尊严?你会为了跨过一个臭水沟,而把自己的华丽朝服垫在脚下吗?”孔鲋义正词严地斥责道。    “夫子说过,有教无类。既然夫子认为无分阶级,任何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那么用小篆去让更多人接受教育,有什么不好?”叔孙通的声音也变得大了。    “荒唐!”孔鲋大喝一声,踏前一步,“周字的构成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法则,这种胡乱修改,根本就破坏了字的内在逻辑性。”  
  听证会结束后,皇帝陛下要改革文字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个消息被转换成了至少七、八种写法,传达到了全国各地,在几乎每一个都邑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儒家的态度最为激烈,孔鲋与叔孙通的辩论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严格来说并不完整,因为李斯的提问部分被删掉了——各地的儒门弟子无不奔走相告,如丧考妣。儒家子弟普遍认为,小篆是暴秦为了毁灭商周文化的大阴谋,然后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成这种文化传承的唯一拯救者,每个人都充满了使命感,这让他们激情勃发。    孔鲋曾经站在邯郸的街头,向着过往的行人大声疾呼:“当秦王要统一六国的时候,我不是兵家,所以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当秦王要把货币统一时,我不是商家,所以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当秦王废除分封制、改郡县的时候,我不是贵族,所以没有站出来说话。现在,当他打算把祖先的文字也改成邪恶的小篆,已经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其他诸子百家的态度不尽相同。墨家欣然接受了改革,他们每天都要制作大量的反战标语和横幅,文字的简化可以让抗议和游行准备的更快;阴阳家们的反应也还算正面,他们的收入取决于“五行终始说”理论的流行程度,小篆印刷的普及读物显然受众会更多一些;法家和农家最兴奋不过,刑律和农书不必每次都要再版七种译本。一名成都的胥吏可以轻而易举地查阅大梁的官司卷宗,而郑国渠和都江堰的农民,可以共享同一版的历书了。    六国的贵族们保持着沉默,他们对这次改革不屑一顾,并认为是对古老传统的最大冒犯。在写给彼此的信中,他们变本加厉地开始使用更为古老的字体,并派人去搜集各种三代青铜器,把上面的古老字形拓下来,越繁复越好。这被视作是一种无言的抗争。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当地贵族甚至联合儒生掀起叛乱。他们打出“不复古,毋宁死”的旗号,并把暴秦试图消灭的六国文字纹在身上,以表示文化传承与自己血脉相连。许多人在纹身过程中感染而死——这是没办法的事,六国文字实在是太复杂了,每一个字都需要在数寸的皮肤上纹至少几十道线段。    至于那些老百姓和商贾,他们全都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在这一场斗争中保持中立。始皇帝慷慨地拨下一笔款子,在各地兴建公塾和庠序,要求每一位平民至少要认识两百个小篆字,学会书写其中的五十个。“始皇陛下万岁”、“小篆是天道”、“我自愿”三句话列为必修课,写会一句,就可以奖励一斗米或者两只鸡。    这些奖品都是由商人们赞助的,作为交换,朝廷允许让全面推行小篆的时间推迟三年,以便于让他们把大篆时代的存货都卖光。商人们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希望能对主动使用小篆的商家实行减税或者退税,朝廷答应了,并设置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气息的爵位犒赏他们,诸如好学男、识字伯、扫盲侯之类,象卓氏这种大商户,还能被授予文抄公这样的荣衔。少不得又被儒生们和贵族痛骂僭越。    朝廷对小篆旗帜鲜明的支持态度,打击了一批人,也鼓励了一批人。一些比朝廷更加激进的团体出现了,他们——大多数是下级书吏——嫌小篆写起来还是麻烦,偷偷作了进一步简化,把贵族们引以为豪的“风雅”圆转笔触统统改成了硬折,这样更方便刻写。儒生与贵族们对这种行径更是嗤之以鼻,轻蔑地把这些称为“只有下贱奴隶才会书写的粗俗字体”,于是书吏们索性把这种字称为隶书。  
  始皇帝对李斯说:“这位就是叔孙通博士?”李斯微微点了点头:“是的,在小篆简化运动中,他居功阙伟。我们的许多政策,都出自他的手笔。比如朝廷官员和公务员必须使用小篆字体的政策,彻底斩断了儒门吸纳新鲜血液的途径。没人愿意读了几年还无法就业。”    “听说你也是儒门出身?”始皇帝似乎不经意地问道。    叔孙通浑身冷汗狂冒,他连忙回道:“孔鲋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很尊敬他,但我更尊敬真理。”    “你很好。”始皇帝用指头点了点他的肩膀,“你和你的老师不一样。小篆是大势所趋,文字统一是民心所向。你看,这写起来不是既轻松又畅快吗?我实在无法理解那些老古董的思维。他们以为自己守护的是传统,其实只是舍不得丢弃自己那点可怜的优越感罢了。”    叔孙通伏在地上驯服地倾听着皇帝的训示。李斯自豪地跪在一旁,这是法家对儒家的一次大胜利,他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同学韩非来。    始皇帝大概说了一柱香的时间,然后问道:“你的老师,现在在哪里?”李斯看着叔孙通,叔孙通觉得自己没什么选择,低头道:“根据我的情报,孔鲋已经在前往咸阳的路上了。”“哦?”始皇帝有些意外。叔孙通连忙把孔鲋近期的动向作了一次简要汇报,他在儒门有自己的眼线。    “除非他们杀光我们的人,烧光我们的书,否则,绝不能容许简化小篆亵渎我们的传统?”始皇帝重复了一遍孔鲋的话,似乎笑了:“这真是孔鲋说的吗?”叔孙通用力点点头。    “那就如他所愿吧。”
  二世元年。    陈胜和吴广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老人,这是他们起义之后加入的第一个士人,而且还是主动加入的。他穿着一袭青衫,在周围一群布衣泥腿子的簇拥下显得格外显眼。他大概只有五十多岁,却是满头白发,一脸沧桑。    “您贵为士人,怎么会跑来加入我们的?”陈胜敬畏地问,他虽然已经宣布起义,可一时半会儿还是改变不了对贵族的态度。    老人反问道:“你们是要反抗暴秦吗?”    “没错!”    “那就是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老人望着咸阳的方向,眼神变得迷茫而哀伤。“暴秦只不过是霸道,而我会教你们什么是王道——霸道始终是不及王道的,所以周取代了商。你们也会取代秦,恢复六国的荣光和传统。”    大家都被老人的话激励得热血沸腾。吴广兴致勃勃地取来一段白布:“老先生,您来投靠我们就算对了。您看,我们陈胜陈兄弟要称王,是上天注定的。前两天我们捉到一条鱼,鱼肚子里找到这段白布,上面就写着呐。”    老人接过这段白布,看到上面写着端端正正六个小篆:“大楚兴,陈胜王。”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吴广有些胆怯:“这几个字我写……呃,不是,这几个字有什么错吗?”他只在村子里的公塾念了几个月扫盲班,对自己的文化水平很不自信。    “不,不,写的很好。”老人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上写了另外六个字,“这六个字你们认得么?”在场的人都摇摇头,陈胜歪着头看了半天,迟疑道:“这不是花纹吗?”老人认真说:“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楚兴,陈胜王’”周围的人一片哄笑,都不信。    老人对陈胜说:“我会教会你们的,这才是传统,是真正的王道。”陈胜浑浑噩噩地点点头,同时打定主意不去看那些玄奥的花纹。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於陈下。”  
——《史记 孔子世家》
  學理討論,就請用學理討論態度,好嗎?    要想展示自己的小說才華,找些更容易炒作的題目。    不智有二,見上。    ——————————    再說了,現在朝廷是哪一方呀?自己想明白了嗎?    糊塗有一,見上。    ++++++++++    有二不智,一糊塗,不可救藥了。
  作者:stuk40 回复日期: 21:49:18     編出來的故事,不等於歷史    帖了這麼多,毫無價值 :)  
  真无聊,不去研究文字体现的思想,确去追究问题本身,有什么意义?  不是文字让人类伟大,而是思想让人类伟大  我们要传承的不是文字本身这个符号,而是文字所体现的思想和历史  道德经无论用什么文字作为载体,都是一部巨著  反之,LZ的文章无论用什么写出来,都会被遗忘
  作者:Austin001 回复日期: 22:50:32     文字學的意義,未必下於文學及其思想    探究祖先的文化信息,除了文物,常常要通過文字學作為輔助    我的文章是不是被遺忘並不重要,只要我的文章引發一些人的思考就可以了  
    受楼主启发说这么几句。简化汉字应归于速记,只是符号,不能叫文字。确切的名字叫汉字的简化符号。当然汉字也是一种符号,但符号不是汉字。正体字流行几千年,简化汉字符号流行只有53年,简化汉字符号没文化基础。建议警察做笔录时用汉字的简化符号,课堂笔记用汉字的简化符号,记录领导做报告时可以用汉字的简化符号。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应改名为中国文字符号规划委员会。只是个人一点小小的看法哈。    
  作者:guibshey 回复日期: 01:13:16     你沒看清我的原話吧,下次戴上眼鏡,或者換個看得清文字的眼鏡    簡化字介於正式文字與速記符號之間,之所以還算“字”,是因為如今沿用了很多正體字,簡化字方案中出現的那些,已經接近速記符號了    可能你的理解力有限,就不為難你的腦子了 :)  
  【作者:Austin001 回复日期: 22:50:32  真无聊,不去研究文字体现的思想,确去追究问题本身,有什么意义?】    您這裏的「問題」是指甚麼?恕我沒能看出來。語彙如此貧乏?    【不是文字让人类伟大,而是思想让人类伟大】    唯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則立人,就得恢復正體,簡體不宜於記錄華語。這箇我證明了的。    【我们要传承的不是文字本身这个符号,而是文字所体现的思想和历史】    是呀。可那麼多的正體文獻呢?您就不理會了嗎?您能不靠古來的這些文獻就去「傳承甚麼思想和歷史」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總該聽說過吧?    【道德经无论用什么文字作为载体,都是一部巨著】    錯了,您用英文看看。「無論用甚麼文字」,就是種錯誤的說法。因爲翻譯界早知道,語言與語言,總有不可「通譯」的成份在。    您的學問底子太差了些,一說話就錯。    【反之,LZ的文章无论用什么写出来,都会被遗忘】    您就忘不了。要忘了,幹嘛出來說話呢?    ^_^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化字的由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