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夸奖孩子,家长对老师感谢的话语咋们回答话语

您当前的位置 :
对孩子来说 为什么老师一句话顶家长十句?
09:24 新浪教育
  对家里的熊孩子来说,现在谁说话最好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都不是,答案只有一个:学校里的老师。
  夸张一点说,老师的话简直就是圣旨,孩子不仅会听,而且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而父母说的话就像空气,孩子很少听。搞得很多父母都要这样吓唬孩子: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王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老师们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学生们在学校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课前准备好书、准备好笔。
  坐姿笔直。
  低年级的双手还要背在身后。
  认真听讲。
  认真做随堂练习。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
  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上学不能带零食。
  上学不准带手机。
  不准说脏话。
  不准动手打架。
  上课不能交头接耳。
  不准传小纸条。
  不做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听课。
  不能抄作业。
  考试不能作弊。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
  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
  比如,考试敢作弊,会被取消成绩,甚至全校通报批评,最严厉的甚至是没法毕业。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这样吗?
  第三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这话怎么说呢?就是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来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师和校长,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学校门口等着学生。不值班的老师,则会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上课铃一响,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要求学生不能上课随便讲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打电话,手机都不准带入教室。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则会加班加点。按时批改完作业和试卷,第二天一早就发给学生。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摸几下。这样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要求孩子不看电视。结果呢?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还开怀大笑。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学习?
  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求进步。结果呢?自己对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数。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孩子愿意听,因为老师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反倒是反面典型。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我是读西游的,当然要说一下西游。唐僧师徒能齐心协力取经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
  唐僧作为老师:
  第一、给徒弟们立下了规矩;第二、按照规矩有奖有惩;第三、自己以身作则。
  先看立规矩。时机把握得好,收徒弟的时候就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而且规矩立得也准。
  对生性暴躁的猴子,唐僧立的规矩是不能随便杀生,对强盗也不可以随便下狠手。
  对贪嘴好吃的八戒,唐僧立的规矩是“断五荤三厌”,素食可以多吃,荤腥是不能碰的。
  对一脸凶相的老沙,唐僧立的规矩是“落了发,保持和尚家风”,一心一意拜佛求经。
  再看兑现奖惩。别看唐僧文文弱弱的,动起家法也是干脆利索。
  悟空伤人,哪怕是强盗,也违背了佛家的底线,唐僧立即就拿出了法宝“金箍咒”。
  八戒贪嘴,唐僧也会立即训斥+恐吓:“馕糟的夯货!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
  对任劳任怨的老沙,唐僧一直都和蔼可亲。这就是奖惩分明。
  最后来看以身作则。相信不会有人怀疑唐僧的取经意志。
  面对种种磨难,唐僧惦记的都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始终给徒弟传递强烈的责任心。
  面对种种诱惑,哪怕是女儿国国王,唐僧也丝毫不敢忘本,不近女色、不贪富贵。为徒弟们做好表率。
  坚持住了这三点,尽管有81难,也最终圆满成功。
  说了这么多,现在开始给大家上点干货。到底该给孩子树哪些规矩呢?这里分年级给家长们一点参考。
  一年级: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4。早睡早起。
  5。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爱惜粮食。
  6。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7。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二年级:1。每天预习半小时。
  2。独立完成作业。
  3。认真听讲。
  4。自觉阅读课外书。
  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6。吃饭不挑食。
  7。早睡早起。
  三年级:1。每天预习。
  2。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
  3。阅读课外书。
  4。作业干净整洁。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安排时间。
  7。不吃零食。
  四年级:1。自主学习。
  2。积极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作业干净整洁并且正确率要高。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7。不吃零食,不买三无食品。
  五年级:1。自主学习。
  2。积极独立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5。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6。不去网吧、酒吧。
  7。不买小摊贩的食品与用品。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不是说老师牛吗?为什么有的老师却管不了自家孩子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呀?当然是因为:老师在学校里是老师,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所以能管好班上几十个学生。
  可回到家里呢,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父母,他的行为也变成了普通父母的行为。没有坚持自己作为老师时的那些做法,管不住自家一个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来源:家长会
责任编辑:李谦
2015年山东省成人高考招生报名
报考层次:专升本高起专高起本
报考学校:
请选择学校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济宁医学院
选择专业:
请选择专业
报名有礼!联系电话:
胶东在线小记者活动汇总家长要巧妙地表扬老师
很多家长都非常害怕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嫌他们太啰嗦,把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家长,还有的家长不愿意去开家长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老师在讲台上面长篇大论,但又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老师又不愿意采纳,这些都是因为和老师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孩子喜欢上“上学”这件事,并且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C FP供图
本期专家:三川玲,著名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网易教育论坛主持人,在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分享触动内心的教育新知。
很多家长都非常害怕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嫌他们太啰嗦,把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家长,还有的家长不愿意去开家长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老师在讲台上面长篇大论,但又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老师又不愿意采纳,这些都是因为和老师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事实上,学校老师并不是以扼杀孩子天性为难学生家长为能事,他们非常欢迎“多话”的家长,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孩子喜欢上“上学”这件事,并且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
冷静听取老师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
李玲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从幼儿转变成了一位小学童,在学校的主要任务,从游戏变成了学习,对于一个六岁大的小孩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变化。女儿上学不久,老师就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她上课有点跟不上,听不懂,问家长是不是没有上学前班。李玲回答是,并告诉老师,在她的教育观念里面,认为孩子不应该提前学拼音和数学。老师的反应很平和,说:“你这样想没有错,但学过的孩子太多了,也得照顾他们的进度。”
专家分析:
当老师反映你的孩子学习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情绪激动,不要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对教育体制的攻击上,因为这样的攻击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要耐心听老师的想法,并鼓励老师积极想出解决办法。为什么要鼓励老师来想办法呢,一是学习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不是家庭;二是老师的教育经验毕竟比咱丰富。我的做法是虚心请教,问老师应该怎么办,老师说,“我已经安排她坐在我眼前的座位上,每天提问她一次,使她集中注意力,还让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孩子跟她同桌。”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我决定在家每天花半小时辅导她一下,还在iPad上下载了一个挺不错的app,让她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拼音。她果然很快就掌握了,甚至开始领先。据她回来说,老师给她安排了新同桌,老是写作业看她的答案,我们知道老师肯定觉得她的程度已经到可以帮助其他孩子了。我就发短信告诉老师这些情况。第二天女儿回来告诉我,“老师今天问谁在家还跟家长一起学拼音?我就举手了,老师表扬了我。”我听完真为老师的做法感动,她是在拐着弯儿表扬我。
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小晴告诉妈妈说她非常不喜欢星期一,妈妈问她为什么,她含糊了半天,说因为不喜欢计算机课。因为那个老师说她太笨。她是个敏感的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妈妈给班主任老师发了个短信,说能否告诉计算机老师上课时鼓励她一下,并告诉她用的软件是什么,家长在家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下。结果第二天,班主任就提前告诉了计算机老师,让她从排队进机房的时候就表扬小晴守纪律,然后还表扬她学习认真。小晴从学校回来以后,整个小脸都兴奋得通红。
专家分析:
我读师范专业,同学大部分都到各地的学校去当老师了,现在但凡好些的公立学校,他们的老师应该是以我的同学以及校友为主。我在大学四年跟他们朝夕相处,毕业之后也常常在一起聚会。我观察后发现,他们并没有因为进入教育体制而变成另外一种“生物”,专以扼杀孩子天性为难学生家长为能事———他们还是那样的有血有肉,讲道理懂情义,比起我来还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教育理想和责任。那为什么老师会在家长眼中的形象相差那么大呢?我想一个较大的原因为家校沟通不足。除了跟学校老师有良好的互动以外,家长一定要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倾听孩子,与他交谈,知道他在学校里面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最爱上什么课,最好的朋友是谁。上面这个案例中,我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帮孩子解决了“心腹大患”,之后,她特别信任我,从此以后什么心里话都告诉我。
因为良好的家校沟通,孩子学习越来越自信,她甚至早上去上学时是哼着歌去的,唱着她自己编的“我爱我小学,我爱我的小学……”
家长将心比心体会老师的情感
吴桐的妈妈对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有些小小的不满:每次都把做错题目的学生名单公布在校讯通上面,布置的家庭作业虽然不多,但非常琐碎,经常是分好几条来发送,听写、读书、背诵、各种试卷,每一项都要签名,家长一不小心就会漏掉一项或两项,第二天又被点名批评。吴桐的妈妈拨通了班主任的电话,结果却被她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番,“你们这个家长,每次都不认真阅读学校的通知,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我们当老师的,比家长更忙,经常是饭都没得吃,中午觉也没得睡,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想起一件就发一条。我们不是在国外,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这样放任自流……”
专家分析:
各位小学生家长应该每天都会收到老师的短信。除了认真落实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之外,还应该特别留意老师短信流露出来的教育观念。比如上周老师的一条短信让我甚为感动,短信大意是,我们给孩子进行了数学的测试,有分数。这是孩子测试,希望家长不要太在意分数,分数不高的孩子家长千万别批评他,应该帮助孩子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我马上给老师回了一条“今天收到短信非常感动,我非常喜欢短信里面透露出来的教育观,我为孩子能在您班里度过小学生活深感幸运”。老师居然马上打了个电话跟我聊了几句。这也是我提请家长们注意的:要试图去理解老师做法背后的用心,遇到好的做法,要及时鼓励和肯定。我始终认为“表扬与自我表扬”是进步的源泉,老师也不!要让老师接受你的建议,态度很重要,家长要学会将心比心,体会到老师的疲惫和力不从心,就会对老师匆忙中还能表现出来的细致抱有感恩,以感恩之心来与老师沟通,在提建议时不妨这样说,“老师都是教育内行,我下面这个问题可能很外行……”“我知道家长一提要求,老师就会跑断腿,要让老师额外关注我家孩子我很惭愧,不当之处还清老师原谅。”家长这样说了以后,老师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就很有可能会采纳你的建议。
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再也不去开家长会了!”“那个老师好啰嗦!”“简直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又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上次反映的问题到现在还有一半没有解决”,佳佳的妈妈满怀希望地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事先准备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想要跟学校老师好好反映一下,没想到根本没机会,整个家长会基本都是老师说家长听,“把我们都当小学生了”。
专家分析:
我首次参加家长会是在录取孩子之后的7月份,校长做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发言,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特点、理念和取得的成绩,还有就是一年级新生在学校里面将要重点培养的习惯。听得出这是个有教育理想的校长,她的讲话数次被家长们的掌声打断。到了她讲教师节“不收学生一枝花”的原因时,家长们鼓了好几分钟掌,有些还流下来感动的泪水。作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家长会,那是你理解学校各种做法的一个基础。你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就此跟学校和老师沟通。但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次家长会后老师都会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家长可以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和老师聊一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特别是下午放学以后,老师的工作基本完成,情绪也完全放来,这个时候,双方可以谈得很轻松。我要求自己每周必须亲自去接一次孩子,而且跟老师聊几句。事实证明老师非常欢迎我这样多话的家长,我从中了解到很多信息,也学习了不少跟小学生打交道的方法。从几个月沟通的情况我感觉,老师一定会对我们家孩子特别关注,因为我把对孩子的爱已经成功移情给她了。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有问题 @ 爱问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怎样回答家长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