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蚂蚱养殖的蚂蚱怎么都死了前景如何

生财有道:女大学生创业养蚂蚱 还供不应求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_8.jpg[/img]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_9.jpg[/img]
这就是名菜“飞蝗腾达”
“蚂蚱蚂蚱,剩个茬茬。”一句农谚给这六脚小虫扣上了一辈子也摘不掉的 “反面形象”的帽子,提起它,不少人便会联想到蝗灾。建大棚养蚂蚱,在普通庄稼人眼里这是再荒唐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在郑州花园口黄
这就是名菜“飞蝗腾达”“蚂蚱蚂蚱,剩个茬茬。”一句农谚给这六脚小虫扣上了一辈子也摘不掉的 “反面形象”的帽子,提起它,不少人便会联想到蝗灾。建大棚养蚂蚱,在普通庄稼人眼里这是再荒唐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在郑州花园口黄河滩区,一位漂亮女孩真的就干起了养蚂蚱的营生。这位25岁的姑娘就是惠济区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弓庄村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生彩云。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文/图蚂蚱有啥营养蝗虫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还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无机物质包括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等。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甲壳素,甲壳素能排除人体内毒素,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7月20日清晨5时,田里的蛐蛐不时叫上两声。25岁的生(读sheng)彩云站在大棚外边专注地听着几个大棚的动静。棚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慢慢变小,她率两名村民拿起网兜和艾蒿,走进大棚……他们要抓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可在他们眼里,棚里的数百斤蚂蚱都是宝贝。大棚里百万只蚂蚱、75天的喂养、上千斤的草料,今天抓回的蚂蚱就是沉甸甸的收获。养蚂蚱并非突发奇想,生彩云平时就非常注重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查看信息,2007年上半年,她从远程教育网络市场信息上了解到,在全国很多地方,蚂蚱成了餐桌上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一公斤能卖几十元,前景很好。这条信息让生彩云灵机一动,弓庄村紧挨黄河滩区,场地和草料都不愁,而附近有几十家野味特色的农家饭店,这么好的条件,为何不带领村民养蚂蚱致富呢?在历经几个月的养殖实践后,生彩云决定开始养殖蚂蚱。生彩云从山东购进了320多斤蚂蚱卵,并买来竹竿、纱网、拉链,在黄河滩区支起6个蚂蚱棚,开始大干起来。去年5月,她和几个村民带了5公斤蚂蚱去郑州黄河边农家乐饭店比较集中的地方推销,他们免费送给食客品尝,并且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飞蝗腾达 ”,味道如何让食客打分。食客们对这种新奇的食物充满兴趣,品尝后赞不绝口,饭店老板觉得有利可赚,于是开始收购。从此,黄河边和市区的一些饭店就多了一道招牌菜“飞黄(蝗)腾达”。不久,广州一位客户听说后,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有多少要多少。“蚂蚱其实特别好养,只要把卵放进大棚,保证草料充足且不沾农药,蚂蚱就能存活和繁殖,我的6个棚每天要用二三百斤草,在棚子周围种上玉米草和谷子雇人收割,其他的不用管。一年收获三季,蚂蚱就长成了,现在附近饭店都抢着要,我们一斤卖20元,全卖光了。”生彩云说,她个人投资才几千元,就赚了1万多元。村中的韩建军投入多,赚了3万多元。看到养蚂蚱也能赚到钱,于是,一些村民已经开始打算跟着她一起养。目前,一些外地水产批发市场经销商不断与生彩云洽谈订购,其中仅山东一家就希望收购5吨蚂蚱。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年中国蝗虫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年中国蝗虫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目录
|0|0|暂无简介
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日照“90后”养蚂蚱年赚50万带村民致富
都说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而在山东省日照安庄镇“90后”小伙儿左荣富的200个养殖大棚里,蚂蚱们蹦得正欢。从养殖菜鸟到能手,从单打独斗到建立合作社,这位“蚂蚱大王”如今年收入50万元,带动80多户村民致富。
2006年,15岁的左荣富到青岛打工,3年后,2009年的一天,左荣富和客户一起,到一家特色饭店吃饭。在点菜时,一道菜名为“飞黄腾达”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等菜端上桌时,左荣富才发现,原来这道菜就是一盘蚂蚱。
通过了解,左荣富认为蚂蚱养殖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月后,左荣富放弃了当时年赚10多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养起了东亚飞蝗(蝗虫的一个品种)。
他从网上买了一本介绍蚂蚱养殖的书籍,可是对于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小伙儿来说,很多地方都看不懂。情急之下,他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找这本书的作者请教。他从书上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刘玉升教授,于是他一个人开车到泰安求教。面对这位好学的小伙儿,刘教授颇为感动,知无不言。
到了2010年,左荣富的蚂蚱大棚就发展到了66个,也有了可观的收益。2013年,他创立了蚂蚱养殖合作社,免费向村民提供技术,并承诺回收蚂蚱,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如今已经有8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除了当地村民外,还有青岛、河南、河北等地的养殖户加入。
崔维成摘自《大众网》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蚂蚱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