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苗床封闭除草剂残留药害使用过量,12平方使用了3只除草剂残留药害,用多了,会有药害吗?使用要求是每只喷施5--

| | | | | |
辣椒田适用的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
核心提示:辣椒等茄果类蔬菜一般都采用大棚等保护地育苗,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剂大多会对出苗产生影响。根据多年试验,敌草胺用于苗床相对安全,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
& & & &辣椒等茄果类蔬菜一般都采用大棚等保护地育苗,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剂大多会对出苗产生影响。根据多年试验,敌草胺用于苗床相对安全,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以在播后苗前每亩用20%敌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沙土地每亩用药量120毫升。应浇足底水,保持土表湿润。
  茄果类蔬菜移栽大田,移栽前适用的常用除草剂有氟乐灵、施田补、恶草酮、异丙隆等,应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药剂。以早熟禾、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以每亩用氟乐灵100-150毫升,避开强光高温时段施药,施药后需混土。莎草和禾本科草混合发生的田块,每亩用50%乙草胺60-80毫升,施药后田间不可积水。低温时段使用乙草胺对菜苗的生长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辣椒对乙草胺较敏感,慎用。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每亩用施田补(33%二甲戊灵乳油)133-200毫升,或50%异丙隆150-170毫升(据有关资料介绍,异丙隆在常用剂量下仅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如需兼治阔叶草,需加大剂量),施药后保持土表湿润效果好。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杂草三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使用果尔、恶草酮或一些复配剂如旱草灵(乙草胺与乙氧氟草醚的复配剂)等药剂。覆膜移栽田,一般应在喷药后2-3天再覆膜,然后移栽辣椒,以防药害。
编辑:foodqa辣椒地误用除草剂莠灭净产生药害咋办_百度知道
辣椒地误用除草剂莠灭净产生药害咋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农作物农药药害解除剂.除草剂药害解除剂--排毒+解害剂(25ml/袋
3盒/箱)迅速解除药害
三天恢复生机一:本品采用美国农业新技术,进口原料精心提取结合而成的特效排毒解害制剂,内含生物活性酶、解害剂、分解剂、生根因子、促长剂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对因过量施用化肥、除草剂、误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引起的肥害、药害有明显的回复效果,同时对因水质、空气污染和自然天气(高湿、高温、干热风、霜冻、冰雹、沙尘暴等)造成的创伤也有很好的效果。二:喷施后迅速激活作物免疫基因,诱导其排异强本从机理上改善作物叶面呼吸孔,加强光合作用,排除有害毒素,刺激茎、叶、根产生抗原体,提高免疫能力,加速作物细胞分裂伸长和再生。恢复作物体内营养循环,提高代谢功能。启动植物传导系统,加快有毒物质降解,使作物迅速消除病害,呈现葱郁生机,达到解害、抗病、增产之功效。三:适应作物:1. 芹菜、韭菜、菠菜等叶菜类。2. 西瓜、黄瓜、角瓜、甜瓜、南瓜等瓜类。3. 番茄、茄子、椒子、草莓等茄果类。4. 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等粮油类。5. 苹果、香蕉、桔子、葡萄等果树类。6. 烟草、花卉、中药材等其它类。四: 使用方法:每包25ml兑水15—30kg均匀喷施作物叶面1-2次。间隔期为七天,重灾区可增加喷施次数。五:注意事项:1. 使用本品因避开烈日。2. 不得与其它叶肥、激素混用。3. 阴凉干燥通风处储存。
采纳率:4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除草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公司地址: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
电话:025-
您当前的位置: &
农药快讯:2016年第14期
&&文章:78篇
稻田使用除草剂切不可任性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更新时间:
&&& 在农村调查发现,很多农户都说稻田使用除草剂,不是那么容易发生药害,甚至有的说除草时多加几种除草剂效果会更好,也不会出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 相对而言,水稻对除草剂的耐药力较其他作物强一些,因此,一般常用的除草剂只要按照说明的规定用药,药害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但是近些年来,滥用或不当使用除草剂对水稻造成药害的现象时常可见,甚至有些药害一旦形成则会很难救治。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稻田使用除草剂造成药害的几个常见的原因。
&&& 管水不合理。用除草剂封闭处理,稻田灌水时需防药害发生。稻田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剂有丁草胺、丙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f草酮、吡嘧磺隆等。直播稻一般在播后苗前施用土壤封闭处理剂,出苗期最容易受土壤封闭处理剂药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水稻幼嫩组织如幼芽、心叶、幼根等过量吸收这些药剂后,就可能发生药害。这种药害一般都在出苗期容易发生。旱直播稻田应在播种后洇足水,过1~2天后厢面无积水时施用除草剂。在施用除草剂后的水稻出苗期,一般不能对田间灌水,否则土壤湿度过大,特别是在施药量超量时,厢面长期积水时,就很容易发生药害。移栽稻田一般应在移栽稻活蔸后施药,拌土或拌肥时撒施,但田水不能淹没秧心,主要目的是避免水稻心叶吸收过量的除草剂而出现药害。因此,要在施药后2~3天,药物下沉并与土壤结合,这时对田间灌水药害风险相对小一些。直播田齐苗后一般可以根据田间土壤墒情随时灌水,秧苗不易受害,但在水稻2叶1心期之前,田间通常不建立水层,否则就会有出现幼芽、心叶、幼根受害的风险。
&&& 误用除草刘是造成药害的主要原因。
&&& 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在稻田按正常剂量喷施草甘膦,对水稻秧田有极强杀灭作用,而且没有特效药可以解救。草甘膦误喷后药后短时间内泼泥浆水,能使叶面药物失去活性,减轻药害。但水稻吸收草甘膦速度极快,施药后1小时采取泼泥浆措施,基本不影响草甘膦对水稻的杀灭作用。因此,误喷草甘膦的水稻秧苗,最好要将其废弃,不能移栽到稻田,以后即使不发生死苗,其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后期植株低矮,穗子很小,产量低。
&&& 有的误用除草剂拌稻种,如用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当拌种剂拌稻种,播种后药物会随水迅速向外扩散,如果播种后土壤湿润或偏干的情况下,药物向外扩散受阻,附着在稻种周围的除草剂药物较多,容易对幼苗产生药害,如果有大量稻种不能及时出苗,田间苗量少,要考虑补种,或毁耕移栽,以免造成大量减产。
&&& 直播稻田误喷f草?丁草胺,发生药害可能性很大,该除草剂可以在旱直播稻播后苗前施用,也可以在水稻苗期毒土法施药,施药后田水不能淹秧心,也不能喷雾施药,否则容易发生药害。而且稻叶直接接触f草酮容易出现发黄现象,如果用药量不是很大时,即使错喷了该除草剂,或者施药后短时间水淹秧心,只要适当补施肥料,喷施腐殖酸盐叶面肥,可恢复稻苗生长。
&&& 在使用时除草剂剂量任意超标。生产上已多次发生过异丙甲草胺超量使用而出现药害的事例。按厂家规定72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规定用于水田除草的使用量为每亩纯药7.2~14.4克,采用毒土法施药,可以防除稻田禾本科杂草。但该药用于移栽田和抛秧田除草,在水田中的活性非常高,对幼嫩水稻敏感,如果在超过上述用量时,如移栽水稻田每亩用药量超过20克,水稻秧苗就会出现药害;在播后苗前超量使用,就会导致水稻不出苗,且该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达45天以上,超量使用的稻田最好改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精f唑禾草灵对水稻田的马唐、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防效好,但使用时的技术要求高,一般要求在水稻5叶期后使用,并要严格控制其用药量,不得任意超量施用。在使用时对不同稻田如粳稻田和籼稻田均有不同量的使用要求;且要求加水后采用细喷雾。但在生产上发现,重喷精f禾草灵时,容易形成药量超量现象,极易出现大面积的药害发生,使水稻出现叶片褪绿发黄的现象。一旦出现重喷超量药害,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喷施碧护0.136%赤?吲?芸苔素可湿性粉剂,均有利于稻苗恢复生长。
&&& 乱加混用造成药害现象。在生产上发现,稻杰与唑草酮制剂混用,造成水稻叶片出现灼伤斑的症状,稻杰是一种悬浮剂,唑草酮是一种可湿性粉剂,混合喷雾后出现灼伤斑,主要是受到了唑草酮的药害,该药为触杀型除草剂,作用速度快,药害会在1~2天内出现。该药没有内吸传导性,一般只对作物接触药的部位产生伤害,通常会在7天之内药害趋于稳定,稻苗较大时一般不会出现太严重的药害,适当增施肥料可恢复生产,缓解症状。另外,生产上已发现精喹禾灵与氟磺胺草醚混用,对水稻造成药害的案例。这两种除草剂均是一种选择性茎叶处理剂,这两种除草剂均不能用于水稻田,如果将二者混合施用,对禾本科作物如水稻产生药害的危险性更大,它们均不能用于水稻田,否则会造成药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死亡。在施用量小的情况下,虽然短期内没有出现药害症状,但很有可能会对水稻造成隐性伤害,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等不良后果。烟嘧?溴苯腈,是烟嘧磺隆与溴苯腈的复配,两者均不能用于不稻,否则会发生严重药害。施用烟嘧?溴苯腈后,水稻很快出现灼伤斑等触伤型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以后会继续出现叶片褪绿、坏死等烟嘧磺隆药害症状,出现严重死苗,受害后难以救治。目前除草剂种类多,而且新品种日新月异,在使用的时候必须看清说明,不得随意乱加混合施用,这是尽量避免稻田出现大面积药害的重要之举。
农药快讯, 2016 (14): 60.
&&&&&&&&&&&&&&&&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植保技术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除草剂药害预防及救助方法
来源:奈安股份
作者:奈安股份 发表时间:
一、我国化学药害的发生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每年使用化学除草剂面积达10亿亩次,除草剂的使用量5千余吨。化学除草省工、省时、方便、快捷,为了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但是,杂草是农田里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和作物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任何除草剂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也会对作物带来一定的伤害,造成除草不增产。随着除草剂使用量和年限的增加,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严重超标;同时,因除草剂使用不当等原因,药害发生面积和程度呈逐年扩大、加重的趋势,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安全生产。除草剂药害主要有:显性药害、隐性药害、残留药害,表现症状有苗黄、苗弱、死苗、黑根、变色、萎缩不长,枯萎死亡等,轻者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药害严重发生,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的甚至绝收。
二、除草剂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1、除草剂雾滴的挥发和漂逸
如2&4滴丁酯漂逸对大豆、棉花等敏感作物的药害;田使用乙草胺等封闭除草剂对西瓜、蔬菜的药害等。
2、除草剂混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不同除草剂混用或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不当也容易产生药害,如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或间隔时间过短都会对小麦造成药害。
3、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当中低温、高湿等恶劣气候条件,也会造成药害
如小麦上常用的二甲四氯、绿麦隆、异丙隆等除草剂施药后遇到低温就会造成药害。
4、使用技术不规范,随意加大使用量、药液浓度过大、重喷等也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5、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累积残留也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东北地区因气温低、除草剂用量大和土壤吸附能力强等原因,造成土壤中除草剂残留过多,药害大面积普遍发生。大豆田使用的氯嘧磺隆、咪草烟后,后茬改种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瓜果等敏感作物,安全间隔期需要2-3年以上,已严重制约了后茬种植的灵活性。
三、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奈安是国内唯一的广谱性除草安全剂,它具有三大功能:
1、预防除草剂药害
在使用除草剂时加入奈安,能预防和减轻除草剂对作物产生的隐性药害。
2、治疗除草剂药害
因除草剂使用不当或者残留造成的除草剂药害,喷施奈安可加速分解作物体内的除草剂残留,使作物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3、分解土壤残留
连续使用奈安,可彻底分解土壤中除草剂的残留,缩短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增加轮作倒茬的灵活性,预防后茬出现的药害。
奈安可以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使用。可以和苯磺隆、乙草胺、阿特拉津、氯嘧磺隆、咪草烟、精喹禾灵、二氯喹啉酸等多种常用除草剂混用,在不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预防和缓解除草剂的药害,缩短除草剂对下茬敏感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增加后茬种植的灵活性。
四、奈安的使用方法
奈安既可以和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除草剂混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可以和各种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和调节剂混用。
具体使用方法:
每亩用奈安1-2袋40-80g,兑水30-60斤(东北地区每公顷用400-600g,兑水300-600斤)喷雾或者灌根。
具体操作方法:
1、母液配置:将奈安整袋倒入小的容器里,加入适量清水,搅拌3-5分钟,使奈安充分溶解,配好母液。
2、配置药液:将药桶里面加半桶水,然后把配好的母液倒入喷雾器里,再加满清水喷雾。奈安和封闭除草剂混用预防药害,出苗后再喷1-2遍效果最佳;用奈安解除除草剂药害时,如药害较轻,使用一次就能解除,药害较为严重,间隔3-5天连喷2-3次。
五、奈安和解害药的区别
奈安不同于叶面肥和调节剂,它能吸附和分解土壤和作物体内的除草剂残留,从根本上解决除草剂的药害,标本兼治;而叶面肥和调节剂只能通过提高作物的抵抗力来降解除草剂药害的损失,治标不治本;同时,奈安可以和除草剂混用,而其他解药害药和除草剂混用会降低除草剂除草效果,对某些除草剂品种混用后会加重药害。
小麦-除草剂加奈安对照图
草莓-奈安解除除草剂药害对照图
玉米-除草剂加奈安对照图
油菜-除草剂加奈安对照图
大豆-除草剂加奈安对照图
花生-奈安解除草剂残留对照图
日,CCTV7-科技苑《》讲解如何利用奈安解除除草剂药害实现改茬!
更多关于除草剂药害的,请联系我们的技术人员400-
或进入进行购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广泛存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真正的原因错综复杂和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使用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的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药滴沾染与雨点溅染
应用除草剂之中一些选择性稍差的品种,如在大豆田应用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氟磺胺草醚(虎威)或在玉米田应用溴苯腈(伴地农)做茎叶处理,由于气象备件不良及作物长势较弱,有时会使大豆或玉米沾着药滴的叶片局部产生灼斑。再如,在大豆田应用丙炔氟草胺(速收)等做土壤处理,而未耙入浅土层中,若在苗后遇到大雨,则分布在地表的药剂会被雨冲击而溅到大豆底部的叶片上造成药害。
另外,在玉米田应用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克芜踪),在稻田埂上应用草甘膦等,由于防护措施不严,常有少量雾滴落到玉米下部的叶片上或稻田边缘的稻叶上,造成一些局部的药害。
二、应用一些对敏感作物危害性较大的品种,如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精禾草克)、烯禾定(拿捕净)、砜嘧磺隆、烟嘧磺隆(玉农乐)、米唑乙烟酸(普施特)、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溴苯腈(伴地农)、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二氯喹啉酸(快杀稗)等,或应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农达)、百草枯(克芜踪)等,虽然没有雾滴挥发的问题,但由于在喷洒过程中控制安全用药的措施不严,也会对邻近的敏感作物造成飘移危害。
&三、雾滴直接飘移与挥发飘移
喷施除草剂时,或多或少都有飘移的问题。尤其应用一些蒸气压较高(&0.133322帕)、挥发性较强的品种,如2,4-滴丁酯、2甲4氯钠、麦草畏(百草敌)、氟乐灵、禾草敌(禾大壮)、异恶草松(广灭灵)等,在喷施过程中,由于形成的雾滴过小(&100微米)、温度过高(&28℃)、空气相对湿度过小(&65%)、风力过大(&3级)、光照过强,喷头位置距地面或叶面过高(机引式、背负式喷雾器的喷头高于60厘米)、液泵压力过大等,均易造成雾滴挥发与飘移,因此,往往会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以2,4-滴丁酯最为严重与突出,在地面喷施,其雾滴有时能飘移到米的距离;应用氟乐灵、禾草敌等一些除草剂,在地面喷施,其雾滴有时也能飘移到500米以上的距离。在各地长期应用2,4-滴酯的历程中,因雾滴飘移曾多次发生过程度不同的药害事故。
四、排灌用水、地表径流及药械、包装物污染
在农田或非耕地(铁路、公路、库院、货场等),使用某些水溶性较强、持效期较长的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随着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淌入敏感作物的田中,或随着排水带入灌渠,有时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作物受害。例如,最近几年在辽宁境内铁路的路基上使用甲嘧磺隆(森草净)除草,因降大雨而使甲嘧磺隆随着雨水流进铁路沿线两边的农田,造成了数起药害事故。
&喷洒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磺酰脲类等一些除草剂之后,如喷过2,4-滴丁酯、麦草畏、氯嘧磺隆,未将喷雾器械清洗干净再去喷洒其他农药或肥料,则很易引起敏感作物受害。
对用过的除草剂包装物及残余药液处理不当,亦会造成药害。在最近几年,曾发生过多起在水渠、河流或积水坑中清洗盛装甲嘧磺隆的塑料桶及清洗配制、喷洒甲嘧磺隆的用具,或往这些水中倾倒剩余的甲嘧磺隆药液而污染灌溉水的事故,致使水稻等一些作物成片死亡。
&五、土壤残留
应用三氯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二苯醚类及其他杂环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在土壤里残留时间较为持久的除草剂品种,若与作物轮作体系协调不当,往往会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例如,麦田应用绿麦隆、氯磺隆,造成后茬水稻或玉米、棉花受害的事故,在一些常用的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当前常用的有残留影响的除草剂,有以下几种。
1.莠去津(阿特拉津)
&这种除草剂 ,尤其在中性、碱性土壤中降解较慢。
&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000克,即用38%制剂5260毫升;第2年除了玉米、高粱之外,种植任何其他作物都不安全。若将其用量减半配成混剂应用,第3年取其表土培育水稻、甜菜和各种蔬菜秧苗亦不安全。
2.嗪草酮(赛克)
据美国资料报道,每公顷用有效成分420~1120克,即用70%制剂600~1600克,18个月内种植甜菜、洋葱和其他块根作物不安全;8个月内种植大麦、水稻、棉花、豌豆不安全;4个月内种植芦笋、玉米、小麦、禾本科牧草、马铃薯、番茄、苜蓿、大豆等不安全。
在我国黑龙江的大部分地区,推荐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10-420克,即用70%制剂300~600克,对后茬作物无害,但在气候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土壤PH大于7.5的地区若用高剂量,可能会使第2年种植的甜菜受害。
3.氯嘧磺隆(豆磺隆)
这种除草剂,在中性碱性土壤中降解较慢。
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5克,即用20%制剂75克,第4年种植甜菜、十字花科作物、茄科作物、伞形科作物、亚麻、瓜类不安全;第2年种植高粱、水稻不安全;若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5克,即用20%制剂37.5克,第2年种植上述作物亦不安全。
&4.氯磺隆、甲磺隆(现在用量小)
对这两种除草剂表现敏感的有甜菜等多种后茬作物。每公顷用氯磺隆有效成分10-15克,即用10%制剂100-150克,第3年种植甜菜不安全;第2年种植白菜、向日葵、茄科作物、亚麻、瓜类不安全。每公顷用甲磺隆有效成分7.5克,即用10%制剂75克,第2年对各种作物的安全性,基本与氯磺隆相同。
5 唑嘧磺草胺(阔草清)
这种除草剂,尤其在酸性土壤中降解较慢。
表现敏感的有甜菜、油菜、亚麻、棉花等后茬作物。每公顷用有效成分48-60克,即用80%制剂60-75克,第3年种植甜菜、油菜、亚麻、棉花不安全;第2年种植向日葵、马铃薯、高粱等不安全。
&6 咪唑乙烟酸(普施特)
这种除草剂,在酸性土壤中降解较慢。
&在我国黑龙江的西部、北部,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90克或90克以上,即用5%制剂毫升或1800毫升以上,第5年种植甜菜、亚麻不安全;第4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茄科作物、瓜类及葱不安全;第3年种植高粱不安全;第2年种植玉米、水稻、向日葵、棉花等不安全。在其东部和南部,种植上述各种敏感后茬作物的安全期,可相应缩短1年的时间。
7. 氟磺胺草醚(虎威)(正常用量无影响)
在我国东北地区,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75克,即用25%制剂1500亳升,对翻地播种的后茬甜菜、白菜、油菜、洋葱、亚麻、向日葵、高粱、谷子等生长有影响;每公顷用有效成分250克,即用25%制剂1000毫升,对耙茬播种的后茬甜菜、白菜、油菜等生长有影响。
8. 异恶草松(广灭灵)(无影响)
在我国黑龙江等地,推荐每公顷用有效成分480克,即用48%制剂1000毫升与其它药剂混用,对后茬任何作物都没有影响。仅发现在喷药重复的局部,对后茬小麦有轻微抑制,但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最终的产量。
&9 二氯喹啉酸(水田)
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最敏感的有茄科和伞形科后茬作物。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00-400克,即用50%制剂600-800克,第3年种植番茄、胡萝卜不安全;第2年种植茄子、烟草不安全。除了残留药害,采用施过二氯喹啉酸的稻田水去浇灌茄科和伞形科等敏感作物,亦会造成一定的药害。
六、除草剂选择性不强
用于茎叶处理的触杀型除草剂,如乳氟禾草灵(克阔乐)、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氟磺胺草醚(虎威)对大豆的选择性(即安全性),溴苯腈(伴地农)对玉米的选择性,都不很强,施用之后,难免会使适用作物产生一些暂时性药害。这些除草剂虽然有药害,但因其药效较为突出而幸然接受作为重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
七、还有一些除草剂,如氟烯草酸(利收)、砜嘧磺隆(宝成)、丙炔恶草酮(稻思达)、异恶唑草酮(百农思)等的安全用量幅度很小,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因此,在应用时稍有用量不准、施用不均或环境条件不适,便易产生药害。
八、药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
使用机引式多喷头喷雾器,由于各个喷嘴的流量不一致,喷幅的联接带重叠过度及喷嘴后滴等,或采用非扇形喷头,皆能造成喷施药液不均,致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量过多而造成作物受害。
使用背负式单喷头、双喷头喷雾器,步行速度不一,把持喷头位置不准,左右摆动不定、喷嘴方向不正,给液泵加压不均等,更易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过量面铸成药害。
九、有关环境条件不良或变化异常
应用各种有机选择性除草剂,或轻或重都要受到有关环境的影响。在施用当时和施后,若遇到天气变化异常、土壤条件不良等,往往会导致或加重对适用作物的危害。其中某些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的除草剂,施于低洼冷凉、土壤过湿的地块,或在施后遇到低温、多雨、寡照、高温、干旱、大风等,常使作物的幼芽、幼苗遭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危害。
例如,在水稻移植田施用丁草胺、莎草磷(阿罗津)、恶草酮(农思它)、丙炔恶草酮(稻思达)、环庚草醚(艾割)等酰胺类、有机磷类及一部分其他杂环类除草剂,遇到低温时;施用扑草净、西草净等三氮苯类除草剂,遇到高温时,均对水稻不安全。在水稻保温旱育苗秧田,应用丁草胺或丁?扑混剂,除了温度过高或过低,若苗床的土壤湿度过大,也很易引起稻芽、稻苗受害。
再如,在大豆、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分别用氟乐灵、乙草胺、唑嘧磺草胺(阔草清)等二硝基苯胺类、酰胺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施于低洼冷凉的地块及遇到低温多雨的天气;在大豆1片复叶后施用氯嘧磺隆(豆磺隆)等磺酰胺脲类除草剂,或3-4片复叶期施用咪唑乙烟酸(普施特)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遇到低温多雨的天气;在玉米苗后施用嗪草酮(赛克)、氰草津(百得斯)或扑草净等三氮苯类除草剂,遇到多雨或高温的天气;在大豆、玉米苗后,分别施用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氟磺胺草醚(虎威)、氟烯草酸(利收)、溴苯腈(伴地农)、灭草松(排草丹)等二苯醚类、苯基酞酰亚胺类、苯腈类及一部分其他杂环类除草剂,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均会对大豆、玉米造成危害。
又如,在小麦播后苗前施用绿麦隆等苯基脲类除草剂,遇到寒流时;或于苗后施用燕麦枯(野燕枯)等一部分其他杂环类除草剂,遇到高温干旱天气,也会对小麦造成危害。
还有,某些受土壤有机质含量、质地或酸碱度影响的除草剂,用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沙型土质或PH值较高的农田,亦会使作物遭受一定的抑制与危害。例如,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或沙质土、碱性土上应用水溶性较强的嗪草酮(赛克)及其混剂等,均会引起适用作物受害。
十、除草剂降解产生毒物
由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的药害,则称为次生药害。已发现在降解的过程中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除草剂有禾草丹(杀草丹)等。在稻田施用未腐熟的稻草或未腐熟的有机肥,致使淹在水下的土壤形成通气不良的嫌气性状态,若将禾草丹施于这样的稻田里,则会降解成为一种抑制水稻生长的脱氯禾草丹,引起矮化、变形和变色,表现出与黄化病毒病相似的症状。据有关资料报道,脱氯禾草丹比未脱氯禾草丹抑制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分别增大16倍和28倍。
十一、施用时期不当
大多数选择性除草剂,对作物都有一定的安全施用期,若提前或拖后施用,便易引起作物受害。例如,在小麦田应用2,4-滴丁酯或麦草畏(百草敌),于小麦3叶期前或拔节期后施用,则会造成一定的药害。
在玉米田应用2,4-滴丁酯,于苗后做茎叶处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易产生药害;于4叶期前或5叶期后喷施,则会造成严重药害。在玉米田应用砜嘧磺隆(宝成),于4叶后喷施;应用嗪草酮、噻吩磺隆(宝收),于5叶期后喷施,亦易造成药害。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田,应用某些需要于播后尽早施用的土壤处理剂,如在大豆田应用唑嘧磺草胺(阔草清)、丙炔氟草胺(速收)而延误至大豆拱土时才去喷施,常会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氟乐灵做播前混土处理,于施药后立即播种,则会使大豆根系受害,并抑制幼苗生长。在大豆田应用氯嘧磺隆(豆磺隆),于大豆拱土至1片复叶展开前喷施;应用噻吩磺隆(宝收),咪唑乙烟酸(普施特),于大豆3片复叶期后喷施,均不安全。
&此外,在各种作物苗前应用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克芜踪),若于作物拱土、钻锥时喷施,则会使作物幼苗的顶端失绿变黄。
&十二、用药过量
所有选择性除草剂,对作物如同有一定安全施用期一样,也都有一定的安全用量幅度。尤其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等激素型除草剂和二苯醚类、苯腈类、苯基酞亚胺类、恶二唑类等触杀型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安全用量幅度较小的品种,以及各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残留较大的品种,还有磺酰脲类、三唑嘧啶磺胺类、咪唑啉酮类等生物活性极高、用量很少(几克/亩)的一些除草剂之中的安全性稍差的品种,若施用过量,很易造成药害。
然而,有些农民为了获得高效,用药&宁多勿少&,往往应用活性较高、用量较少、用量限度较严的除草剂,由于过量而引起许多药害事故。例如,在水稻田,有些人应用除草剂,在开始的头几年还比较谨慎,用过几年之后觉得有了经验,就放心大胆地随意提高用量,以应用60%丁草胺为例,在北方地区推荐的公顷用量为毫升,而当前则普遍用到毫升,甚至将其用到3000毫升以上,因此,造成水稻减产似乎屡见不鲜。
再如,当前玉米田应用面积最大的除草剂品种是乙&莠混剂或乙草胺+莠去津。但用药时期正值干旱,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除草效果,针对这种现实或为了能有效地数量较多、密度较大、危害较重的稗草和比较难防的鸭跖草,则常有人将50%乙草胺的公顷用量提高到3750毫升,将38%莠去津的公顷用量提高到4500毫升,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即对所种玉米潜在着发生药害的危险,也为实施合理轮作倒茬形成了障碍。还有,玉米田施用72%2,4-滴丁酯乳油,做茎叶处理用量的最高限度为每公顷750毫升,做土壤处理用量的最高限度为每公顷1125毫升,但有人将其分别用到了1125毫升和1500毫升,因此,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药害事故。
十三、选用除草剂种类或混用、连用配伍不当
关于选用除草剂种类不当,例如,水稻在2叶期前对二氯喹啉酸相当敏感,为了保证安全,不应提倡把它用于插小苗的水稻育苗秧田。但在近几年,有些地方已轻易地把它作为一种秧田除草剂去用,结果导致药害问题屡有发生。再如,丁&扑混剂,作为一种水稻秧田除草剂应用,需要慎重。如前所述,应用丁草胺遇到低温时,易使稻芽、稻苗受害;应用扑草净遇到高温时(&28℃),易使稻芽、稻苗受害。而我们当前普遍采用塑料拱棚保温育苗,苗床温度日升夜降,升降的最高、最低值双项超出丁&扑混剂安全使用的温度范围,因此,在这样的苗床上使用丁&扑混剂比使用其单剂的安全性更差。
关于混用、连用配伍不当,例如,水稻体内有一种芳基酰酶对敌稗的水解起重要作用,而2,4-滴及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严重干扰与抑制芳基酰胺酶的活性。若为了扩大杀草谱或兼治潜叶蝇等苗期害虫,将敌稗与2,4-滴或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则会影响其水解酶对敌稗的解毒而使水稻受害。
在大豆田防除杂草及兼治虫害,若将灭草松与喹禾灵等除草剂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易使大豆遭受灭草松危害。在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的同时还要防除禾本科杂草,若将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乳氟禾草灵(克阔乐)与烯禾啶(拿扑净)混用,会加重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对大豆的危害。
在施用某种除草剂之后或之前,相继施用对其安全性有影响的其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往往也会引起作物受害。例如,在玉米田施用砜嘧磺隆(宝成)后,紧接着施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在大豆田施用灭草松之后,紧接着施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大豆田施用灭草敌之后,又施用扑草净;在大豆田及其他作物田应用了磺酰脲类或其他类长残留除草剂之后,第2年又接着应用同一类的除草剂;在大豆田施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之后,再施用氟乐灵等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在大豆田播种以有机磷杀虫剂处理过的种子,再于播后苗前喷施嗪草酮;在棉花田播种以有机磷杀虫剂处理过的种子,再于播后苗前喷施敌草隆等苯基脲类除草剂;在番茄等茄科作物田施用嗪草酮之后,紧接着施用马拉硫磷杀虫剂处理过的种子,再于播后苗前喷施敌草隆等苯基脲类除草剂;在番茄等茄科作物田施用嗪草酮之后,紧接着施用马拉硫或西维因;在水稻田施用敌稗之后,着施用2,4-滴或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易使其作物遭受连用除草剂的危害。
十四、误导与误用、应用了不宜应用的除草剂品种
在某些地区、某种土壤类型、某些作物种类或品种以及某个栽培方式上,应用了不宜应用的某种除草剂。例如,1996年和1997年地东北地区的水稻移植田,推广只适于南方使用的苯&异甲混剂,曾发生除草剂药害&。
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诊断与补救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一般分为6级,即0级对作物无影响,1~2级药害轻,一般不影响产量;3级药害中等,对作物有损害,影响产量,尚可恢复;4级药害严重,严重影响产量;5级药害极重,作物死亡绝产。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是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植物的形态效应即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变化,最易用肉眼观察发现,这是诊断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和防除杂草的重要依据。作物生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一些受害症状,这些受害植物的形态变化很容易与除草剂所造成的药害症状相混淆,从而影响正确的诊断。造成这些容易混淆的症状有:不良环境条件(如风害、水害、冻害、高温、干旱等);病虫害(地上和地下部分);各种缺素症,缺肥症等;耕作栽培措施等。当进行诊断时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因素,具体分析其原因,方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产生要害的补救措施:
(一)胺类 大豆田使用的异丙甲草胺(都尔、meto lachlor)、甲草胺(拉索、alachlor)、乙草胺(禾耐斯、acetochlor)、普乐宝(propisochlor)等,拉索、都尔、普乐宝好于乙草胺、禾耐斯。乙草胺在美国加安全剂注册在玉米田,未在大豆田注册。丁草胺在插秧田地平,苗壮栽培技术水平高的条件下采用插前和插后两次用药对水稻安全。都尔、乙草胺等旱田除草剂用于水田不安全,在北方极易产生药害,插后5~7天施药药效好,药害重,推迟施药时期对水稻安全,无药效。不宜在水田使用。丁草胺混有乙草胺、甲草胺亦可造成严重药害。
(二)酰脲类 这类除草剂用于生产的有绿黄隆(chlosulfuron)、甲黄隆(metsulfuron-methyl)、巨星(苯黄隆)(tribenuron)、宝收(阔叶散、噻黄隆)(thifensulfuron),草克星(吡嘧黄隆、pyrazosul furon)、胺苯黄隆(ethametsulfuron)、豆黄隆(氯嘧黄隆、chlorimuron-ethyl)、农得时(苄嘧黄隆、bensulfuron-methyl)、太阳星(ethoxysul furon)、玉农乐(烟嘧黄隆、nicosulfuron)、莎多伏(醚黄隆、cinosulfuron)、宝成(rimsulfuron)。
2.1& 宝收(阔叶散)(thifensulfuron)、豆黄隆(豆威)(chlorimuron)。豆黄隆每667m2用量超过有效成分1g,下茬取土用作水稻、蔬菜、甜菜育苗床土有药害,重者全部死亡。美国资料报道:豆黄隆用后18个月方可种植甘蓝、甜玉米、芥菜、亚麻、小扁豆,26个月后方可种葱、甜菜、马铃薯、胡萝卜。9个月方可种水稻、苜蓿、西瓜、移栽烟草、移栽番茄、向日葵、高粱、南瓜、玉米、棉花、菜豆、黄瓜。在黑龙江省因气候原因残留期比美国长,施后9个月能种的作物最好间隔一年再种。每667m2用有效成分1g以下深翻后可插秧种水稻。
2.2& 绿黄隆(chlorsulfuron)、甲黄隆(met sulfuron)飘移可使杨树、松树、槭树叶色变淡,柳树尖弯曲,短期可恢复,飘移到甜菜、大豆、油菜、玉米、西瓜、蔬菜田可造成药害,症状为心叶首先变黄、变褐,叶脉变褐色。下茬敏感作物甜菜、亚麻、蔬菜等。在黑龙江省绿黄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1g以上,甲黄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0 5g以上,东部地区施后第一年不能种甜菜、亚麻,西部、北部施后第一年、第二年不能种甜菜、亚麻。在华北地区小麦用过绿黄隆和甲黄隆后可使下茬玉米造成药害,症状为叶变黄或黄绿相间,叶脉深绿或褐色,植株矮化,脆而易折。
2.3& 宝成 在玉米苗后1~4叶期施药安全,玉米5叶期施药遇低温多雨、光照少可使玉米受害,发黄,10~15天恢复正常生长。玉农乐在玉米苗后3~5叶期施药,仅有个别品种表现有药害症状,如孚尔拉品种5叶期施药,叶稍卷,叶稍变黄,10~15天恢复,用药量每hm2超过有效成分80g,在黑龙江省第二年种甜菜有药害。
(三)2,4-滴丁酯、2甲4氯是典型的激素型除草剂,微量(小于0 001%)时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高浓度(大于0 01%)时抑制植物生长,使整个植物表现畸形症状,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死亡。敏感植物受害的叶片、叶柄和茎尖卷曲,茎基部变粗,肿裂霉烂。根部受害后变短变粗,根毛缺损,水分与营养物质吸收和传导受到影响,严重时可使全株死亡。如玉米田苗后使用2,4-滴丁酯过量或过晚(适期为玉米4~6叶期)或自交系及某些敏感的单交种品种常引起药害,症状为叶片卷曲,形成葱状叶,雄穗很难抽出,茎脆而易折,叶色浓绿,严重的叶变黄,干枯,无雌穗。防治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草等用2甲4氯与灭草松(bentazon)混用,不如单用灭草松安全性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4-滴丁酯最常见的是飘移药害,由于蒸气压较高,第一次飘移达11~14%,挥发飘移高达12~19%,在气温15℃以上时,开始挥发飘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般阔叶作物易受飘移危害,敏感植物有大豆、甜菜、烟草、马铃薯、亚麻、棉花、蚕豆、豌豆、苜蓿、向日葵、草木木犀、甘薯、西瓜、香瓜、胡萝卜、葱、蒜、番茄、黄瓜、果树、阔叶林灌木等。
(四)芳氧苯氧丙酸类 这类除草剂用于生产的有吡氟禾草灵(稳杀得fluazifop-butyl)、高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fluazifop-p-butyl)、禾草克(quizalofop-ethyl)、精禾草克(quizalofop-ethyl-p)、盖草能(haloxyfop)、高效盖草能(haloxyfop-RME)、威霸(fenoxaprop-p-ethyl)等。这类除草剂用于阔叶作物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作物安全。稳杀得仅对施药时未展开的复叶有影响,叶变淡黄,几天后恢复。常见药害为飘移和误喷到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施药后小麦3~5天内叶色正常,芽和节间分生组织开始变褐,随后心叶变紫色、黄色,逐渐枯死,节间变黑坏死。飘移药量少时叶片发黄,节间无变化,5~10天恢复。
(五) 咪唑啉酮类 咪草烟(普施特imazethapyr)咪草烟持效期长,敏感作物有甜菜、马铃薯、亚麻、向日葵、高粱、莴苣、红花、甜玉米、爆裂玉米、白菜、茄子、辣椒、大葱、番茄、西瓜、香瓜,在黑龙江省施药后36个月方可种植。种水稻需间隔一年。常见药害有水稻、蔬菜、甜菜、育苗取施过咪草烟的土做床土,水稻叶发黄变褐死亡;甜菜、蔬菜叶发黄萎缩死亡。
(六)三氮苯类 嗪草酮(赛克津、甲草嗪、赛克、metribuzin)玉米田在土壤有机质低于2%的土壤,播后苗前施药后遇大雨,一次降雨超过30mm或过量用药可使玉米受害,一般不影响出苗,出苗后第四片叶开始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叶显露药害症状,叶变黄,严重的整株枯死,父本重于母本。工厂生产的嗪草酮与乙草胺混剂在大豆田药效好,药害重,不能用于大豆田。只能用于土壤有机质高于2%的玉米田。前茬用过莠去津(阿特拉津atrazine)大豆、玉米用嗪草酮均加重药害。莠去津(阿特拉津)在华北地区每hm2用有效成分超过1200g对下茬小麦生长有影响。黑龙江省每hm2用有效成分超过2000g,下茬水稻、大豆、小麦、大麦、亚麻、烟草、马铃薯、甜菜、油菜、瓜类、蔬菜均可受害,症状为叶变黄,枯死。受害的小麦幼苗从叶尖开始枯黄,似火烧状,大豆受害后叶片失绿变黄,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严重,而大豆缺铁症表现为上部叶片失绿,变黄,叶脉绿,下部叶片浓绿。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上的土壤推荐用量均可造成下茬作物药害,因此黑龙江省高寒地区不宜使用莠去津或其混合制剂。氰草津(氰去津、赛类斯、百得斯)(cyanazine)与莠去津杀草谱类似,无后作问题,苗前使用亦有被土壤吸附用量大的问题,苗后玉米5叶期使用在低温、多雨条件下对玉米有药害,症状为叶片发黄,一般10~15天叶色转绿,恢复正常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沙质土,苗前施药后遇中到大雨可造成淋溶性药害。西草净(simetryn)在高温(超过30℃)条件下对水稻有药害。西草净与丁草胺(butachlor)混用于苗床除草很不安全,低温丁草胺药害,高温西草净药害。北方塑料棚育秧温度变化无常,易产生药害,症状为叶变黄。
(七)有机杂环类 广灭灵(clomazone)易挥发造成飘移危害,形成触杀性药害。推荐剂量下茬可种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快杀稗(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是激素型除草剂,使用过量对水稻有药害。苯达松(排草丹、灭草松)(bentazon)可抑制植物的代谢和光合作用。在光照充足,高温条件下喷洒苯达松,大豆易受害,症状为叶面产生黄褐色枯斑,似灼烧状,这种急性药害症状与病原菌侵害所造成斑点状病斑的区别是药害在喷药后二天才出现,边缘多为红色,无病原物产生。野燕枯(difenzoquat)主要经野燕麦叶舌和基部吸收,大部分向顶部移动,破坏其顶端和节间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生长停止,叶部形成枯斑直至死亡。麦田施野燕枯在高温条件下或用药量过高时对小麦也有影响,小麦受害表现为叶变黄,用药越多药害越重,轻者20天后可恢复正常。
(八)环状亚胺类在生产上使用的有速收(flumiox azin)、利收(flumiclorac-pentyl)。玉米田施后浅混土安全,播后苗前施药后不混土,玉米苗后4~8叶期降大雨,药剂随泥土溅到玉米叶上产生触杀性药害,症状为玉米叶中部出现黄色斑点,重者风吹上半部叶片折断,对产量无影响。利收在高温条件下对大豆叶造成触杀性药害,症状为灼烧状斑点,一般不影响大豆产量。
(九)二苯醚类 属于此类的除草剂有虎威(fomesafen)、杂草焚(acifluorfen)、克阔乐(lactofen)等,主要用于大豆田防治阔叶杂草,在高温或低湿地排水不良,低温高湿、田间长期积水,病虫害危害影响大豆生长不良环境条件下,易对大豆造成触杀性药害,症状为轻者叶片皱缩、叶片有灼烧状枯斑,严重的整个叶片枯焦,一般1~2周可恢复正常生长。对大豆药害顺序为虎威&杂草焚&克阔乐。
(十)环己烯酮类 这类化合物在生产上使用的有拿捕净(sethoxydim)、收乐通(clethodim)等,这类除草剂用于阔叶作物,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严重抑制禾本科植物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
磺酰胺类 这类除草剂有金秋(cyclosulfumuron)、阔草清(flumetsulam)、F-6285(sulfentrazone)。阔草清在大豆苗前使用安全,苗后茎叶处理在低温、高湿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幼苗有药病,表现为叶片扭曲、皱缩,叶色浓绿,严重时叶脉变褐,受害多到10天后恢复正常生长,阔草清在土壤中持效期在北方下茬敏感作物为甜菜、油菜,药害症状同磺酰脲类,F-6285在大豆苗前处理在低温条件下大豆叶有失绿症状,叶皱缩,复叶展开后恢复正常。金秋用于水稻田除草安全性好,对后作亦安全。
最新图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除草剂药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