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胆红素偏高会不会影响宝宝得新生儿黄疸总胆红素得指数

黄疸指数偏高
【导读】小儿黄疸指数为什么会偏高?小儿黄疸指数偏高的症状?
最近,很多人问妈妈网百科:黄疸指数偏高是怎么回事?黄疸指数偏高严不严重?别心急,答案马上揭晓!据北京京科肝泰医院张秀云专家介绍,其实,黄疸指数,就是指胆红素的浓度,可以说胆红素浓度和黄疸指数是同义词。胆红素其实是红血球代谢的废物。所以,如果红血球损坏过多,就会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导致黄疸指数偏高,从而会表现出全身发黄、眼仁黄、尿黄等症状。成人的黄疸指数为小于17.1umol,小孩儿的黄疸指数为小于15mg/dL。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不少妈妈会觉得很奇怪,明明自己已经对宝宝百般呵护,可是为什么宝宝的黄疸指数会偏高?宝妈们很想知道当中的“奥秘”,以防今后生活中有同样的事件发生。接下来,妈妈网百科就为你解析一下黄疸指数为什么会偏高。黄疸指数偏高的原因: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3、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4、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皮肤变黄这是黄疸指数偏高的最主要特征。那么,除了皮肤变黄,黄疸指数偏高还有哪些症状呢?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新生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上,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比较脆弱,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所采取的治疗与护理都应该更细心。妈妈网百科就跟你分享一下,当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时,宝妈应该怎么做吧!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时,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护理措施:1、早喂奶、勤喂奶:新生儿出生后在手术室即行早吸吮早接触5分钟,入母婴同室后在护士的协助下补做早吸吮早接触30 分钟。按需哺乳,最长间隔不超过3 小时。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2、添加糖水:如出生24 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3、新生儿游泳:出生后24 小时的新生儿一般在喂奶后1 小时用特定的游泳圈,在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看护下每天早晨游泳(水温38℃)一次,每次10~15 分钟。新生儿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4. &新生儿抚触:抚触是用双手对新生儿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新生儿,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新生儿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胰腺疾病、产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等也可出现黄疸。成年人黄疸指数偏高怎么办?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4、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补品干果豆/乳/奶制品零食/小吃饮品/饮料调味品水产品/海鲜水果肉禽蛋/野味蔬菜/食用菌食物加工篇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前不久,一位宝妈,产后不到一个月火急火燎抱着宝宝来住院,当地医生说是因为吃了妈妈的奶,宝宝重度黄疸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类似的情况在妈咪知道问诊中也经常碰到,难道吃母乳真的吃出了黄疸?现在黄疸了到底还能不能吃母乳?现笔者就有关母乳性黄疸的诸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希望能消除妈妈们的困扰。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顾名思义母乳性黄疸就是吃母乳引起的黄疸,早在1963年就有学者正式报道了母乳性黄疸,即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皮肤粘膜、巩膜(眼白)黄染,严重的可以像橘皮一样明黄。
生后一周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
生后一周以上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值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除了早期母乳黄疸,血胆红素过高可能导致脑损伤、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外,通常预后良好。
  其特点是停止母乳喂养3天后黄疸可明显消退,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若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重新出现。
  确诊为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大多表现为轻至中度的黄疸,只要注意随时监测黄疸的高度,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和巩膜(眼白)的黄染程度,可以保持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常常要2-3个月才能完全退清,而母乳又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因此主张坚持母乳喂养。
  只有当血胆红素达到16-20mg/dl,考虑暂停母乳,或减少母乳加上配方奶混合喂养,当血胆红素下降小于15mg/dl,仍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前提是要加强监测,可以通过经皮测胆红素高度变化,在高峰期最好每天监测一次。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足月儿多见,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正常,无溶血的表现。
  对于早发型母乳黄疸,如果血胆红素达到一定范围,应予以蓝光治疗,及早积极干预,预防可能发生的脑损伤;血胆红素超过20mg/dl,应在医生指导下应对治疗。
  对于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治疗干预指标:血胆红素18-22mg/dl时接受光疗,血胆红素25-29mg/dl,出现嗜睡、拒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如何护理?
  1.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在护理方面要尽量提高哺乳频率,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有研究发现增加哺乳频率可以减轻或减少黄疸的发生。
  2. 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建议让孩子多吸吮,经过乳头适当刺激和足量水分的补足,一般母乳量都能有;在用尽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添加配方奶,因为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饥饿会影响肝酶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血胆红素升高。
  3.宝宝多吃多排,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阻断胆红素的回吸收。
  4.不给宝宝喂葡萄糖水,葡萄糖水没有退黄疸的作用,其可能减少孩子奶量,还会增加新生儿病菌感染和肾脏负担风险。
  5. 多晒太阳不能退黄。
  6. 多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如果黄疸超高预警没有被及时发现并诊断,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最后要说的是,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吃母乳宝宝有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也不要认为是自己吃错了什么导致母乳性黄疸而自责,事实上这与妈妈饮食无关。
  母乳永远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哺乳,严密监测黄疸指数变化,最多经过2-3个月母乳性黄疸就会完全降至正常的,母乳黄疸的宝妈们尽可放心!
  作者介绍:黄超,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从事儿科临床工科32年,擅长新生儿科疾病、儿童营养与微量元素方面疾病的诊治。
  【版权声明】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朋友圈
媒体或机构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帮助妈妈解决在孕育过程...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疸指数偏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