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学原理看生活现象生活中的无序现象

第三方登录:如何看待西方反全球化现象(经济透视)
&&来源:&&
  近期,西方国家有些不太平:美国有“特朗普现象”,英国为“脱欧”而争斗,德国反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美国两党候选人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说不……种种现象中,不时卷起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情绪和言论。  问题的根子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华尔街金融风暴已过去8年,但发达国家经济依然复苏缓慢。债台高筑与失业率高企,使中产和贫民阶层的生活持续恶化,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曾撰文批评美国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现象,认为“1%的人拥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这与林肯总统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概念完全不同。经济上的挫败使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人和穷人缺少了机会和希望;经济不振则导致贸易壁垒升级,资产保护、反外资、反移民等现象迭出;而政治右倾又使得民粹主义、反移民、种族主义等大行其道。结果,反全球化成为对现实不满的发泄,也成为在野政治家手中一张反政府王牌。  历史上,全球每次大的危机后,往往伴随着民粹主义等极端行为。如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出现了意、德、西独裁政府;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今天,相似的一幕若隐若现。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毕竟不是西方化,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它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过去20余年中,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南北差距渐趋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超过预期减半的目标。而且,这些成绩大多是在2000年后取得的。如果全世界的中低收入阶层在全球化下过得更好,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整体上是有益的。  事实上,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迫使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无序发展进行反思。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记取教训,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遵循共建、共商、共享原则,重心需从制度安排转向和谐发展,探寻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重新赋予经济全球化生命与活力。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杨迪、杨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