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赚钱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能赚钱养活他们自己?

暂无¥25.2元(北发价)更新于55天前
人人都爱经济学
满99免运费
¥25.6元(亚马逊价)更新于714天前
人人都爱经济学(当当网全国独家预售年度通俗经济学重磅新书,揭开社会科学皇后的面纱,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读懂萨缪尔森)
¥26.3元(蔚蓝1星会员价)更新于55天前
人人都爱经济学
¥27.7元(99书城价)更新于1149天前
人人都爱经济学
¥28.0元(京东价)更新于368天前
人人都爱经济学(预订中,估价)
¥31.5元(互动价)更新于1天前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font style="color:#ff元
&&&&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书中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貌。&&&&&&&&
&&&&《人人都爱经济学》: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人人都爱经济学》,你就能体会。&&&&《人人都爱经济学》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貌。
&&&&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书中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貌。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第5章  供给和需求第6章  消费者理论第7章  厂商理论第8章  竞争和垄断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第13章 货币和银行第14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15章 失业第16章 通货膨胀第17章 经济增长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附录1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附录2  经济学经典著作后记
&&&&本书是一本极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经济学读物。&&&&全书分3个部分,共20章,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本书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原貌。&&&&本书适合所有想了解经济学、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推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的东西,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辨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新著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 ――巴曙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 ――时寒冰: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推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的东西,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辨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新著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巴曙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时寒冰: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推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的东西,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辨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新著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巴曙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时寒冰: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人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明朝有个叫朱载值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稀少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性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 ……
&&&&插图:&&&&&&&& &&&&&&&&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人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明朝有个叫朱载值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稀少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性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人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明朝有个叫朱载值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稀少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性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王福重,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其评论风格清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
从书本之外想到的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书桌旁
11:02正如作者所说,此书在形式上是通俗的。很适合喜欢快餐文化的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当然如果你想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还是少不了要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毕竟这本书的概念、内容都只是一个缩影一个纲要。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朋友来说还是有如雾里看花,欠缺一个整体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个人觉得书中某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解读是不精准的。完全用经济学的单纯概念去理解,容易对年轻人产生误导。特别是在目前中国文化还没有复归的情况下,一不留神就对尚处于摇摆不定阶段的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都只会去研究外国的经济学理论,而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却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如果本书能有更多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我想会更具有“中国特色”。&&&&&另外不知各位是否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这说明了什么?学科与学科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真正要做一个对时代有影响有贡献的伟人,光在学术上有建树是远远不够的。专才的基础首先还是通才。而我们当代社会的XX家与过去的XX家已相去甚远了。这又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细读王教授的《人人都爱经济学》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书桌旁
20:59难得有好书,好书读起来就得废寝忘食。拿到王教授的《人人都爱经济学》,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好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去看一本书了,读完这本书真的是感觉很过瘾。&&&&&这本书就是我们正在学的宏观经济学的通俗版,也许这样的称谓不是很礼貌。这本书适合渴望了解经济学的所有人去读。宏观经济学本来就是很枯燥无味的东西,但是在王教授的笔下变得很通俗易懂,所有的那些概念和理论都是用很简单的实例来解释,即使没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也能明白。&&&&&也许你看完了这本书,会对你的以前所有传统的观点是个颠覆,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市场中的一员,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宏观经济的理论。也许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是对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为什么是对的?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本书就是给你答疑解惑的。也许你只是知道GDP,但是你不知道GDP到底有什么作用,它为什么对一个国家是那么的重要?&&&&&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经济类的书中最好的一本,拿起它的时候就不愿意再放下,好书!很值得大家去读读!
通俗的经济学
心情指数: &开心&过瘾&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书桌旁
17:32我不是个对经济很感冒的人,并且从来不愿在这方面动脑子。但这本书的确可以令我坐下来看一看它。并且很容易理解,只要稍微静静心,我想那些和我一样不对经济感冒的人也会把它读完。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书桌旁&沙发
08:48很多平时似懂非懂的经济学知识都从书里找到了专家级别的点拨,而这种点拨又不是深不可测的那种,非常的好理解。个人感觉这是本书作者给大学经济学专业一年级新生上课的讲义,任何一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看懂并且爱看,看过之后还能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强烈推荐!
虽然简单但还算可以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公车上&图书馆
16:08这本书显然没有预期中的好,不过简单归简单,其中有些东西还是值得借鉴的,这么薄的一本书是不可能把经济学的深邃和精华全部诠释出来的。闲来无事的时候读一读收获一些小的道理,开阔一下思路也蛮不错的,毕竟能从一本书中学到哪怕一点东西也就应该知足了。
时寒冰推荐的书
Jennifer 为此商品评分:
在读时寒冰文章时,他提到的两本推荐书之一,书还没看,应该不错吧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很好的一本书
13:55:07 深度105 为此商品评分:
这本书不错,作者功力很深,让人在轻松中体会深刻,读了后感觉醍醐灌顶,异常清醒,让我对一直想学的经济学知识一下产生了强烈兴趣,书的结构很全面,经济学所涵盖的内容都有了。虽然装帧一般,但买书买的是内容,这本书比同类的书都要好。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6:50:37 小肖 为此商品评分:
简直和盗版没有两样,难怪这么便宜咯!!!发现卓越是越来越没谱了!!!!严重抗议!!!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5:52:43 fanier 为此商品评分:
现实需要我们多了解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管是学经济学专业,还是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经济的时代,更是一个全球化经济的时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知识面,对现在发生的一些事件,以及看懂一些经济现象不无裨益。看到这本书,正好赶上美国两家投行其中一家破产,一家面临被收购,国内的经济也不容乐观,经济学家们都纷纷出谋划策,向一控一保的转变充分说明政府对经济...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这书有活动~
16:51:27 eagledjj 为此商品评分:
信报上写的:10月12日 14:30 北京图书大厦一层东厅《人人都爱经济学》讲座。经济学家王福重讲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想去听一下,不知道有意思没?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5:39:45 Edward 为此商品评分:
内容不错,印刷也可以,就是纸张黄了点。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号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2006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入2万的10个小生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