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秘,女儿身上什么跟父亲一样呢,肺癌血液基因检测价格有多少相同,基因有多少相同呢?

男孩像妈女孩像爸?专家称父母基因影响力相同_网易亲子
男孩像妈女孩像爸?专家称父母基因影响力相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生活中确实有挺多人觉得,女孩像爸爸、男孩像妈妈,但专家表示,孩子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基因的影响力是相同的。
准妈妈在时,总会忍不住地想,宝宝会像谁呢?会不会头发像自己,眼睛像老公,微笑起来像奶奶?日前,网上流传出一种说法:男孩像妈妈,女孩像爸爸。这种说法靠谱吗?【网传说法】男孩像妈!女孩像爸!近日,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男孩像妈妈,女孩像爸爸。现实生活中,孩子就是家中的宝。在一些场所,如果有大人领着孩子,总会听到有人这样说:“这孩子长得像他(她)爸爸,或是长得像他(她)妈妈。每听到这样的话,家长们的脸上都会流露出幸福的笑。确实有说法说“孩子长得与父母中异性的一方更像”。而且,这种说法从古到今被传言成“真理”。不少亲朋好友们,一见到孩子,就喜欢说,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告诉你哪些因素会遗传给孩子?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http://img4./photo/-26/8CBH4NNH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NNH390S0026.jpg
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材高的机会为3,矮的机会为1。
http://img3./photo/-26/8CBH4OCU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OCU390S0026.jpg
代谢率较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吃得过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
http://img3./photo/-26/8CBH4OLB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OLB390S0026.jpg
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
http://img4./photo/-26/8CBH4P6V390S0026.jpg
http://img3./photo/-26/t_8CBH4P6V390S0026.jpg
父母的眼睛形状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还有双眼皮、眼球颜色、睫毛豆是遗传的。
http://img3./photo/-26/8CBH4PRE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PRE390S0026.jpg
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的人呈显性遗传。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http://img3./photo/-26/8CBH4Q6L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Q6L390S0026.jpg
耳朵形状是遗传的。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有双大耳朵。
http://img4./photo/-26/8CBH4QJR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QJR390S0026.jpg
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会一样。
http://img3./photo/-26/8CBH4RBI390S0026.jpg
http://img3./photo/-26/t_8CBH4RBI390S0026.jpg
孩子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会比长相、形体更甚。如果父亲笑声爽朗,母亲又是个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细声细气。通常,儿子的声音与父亲很接近,女儿的声音则很像母亲。
http://img3./photo/-26/8CBH4RNO390S0026.jpg
http://img3./photo/-26/t_8CBH4RNO390S0026.jpg
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遗传决定60%,环境则决定了另外40%。在智力遗传中,不仅包括智商,还包括情商。
http://img4./photo/-26/8CBH4S8E390S0026.jpg
http://img3./photo/-26/t_8CBH4S8E390S0026.jpg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因此,父母的某种天赋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http://img3./photo/-26/8CBH4STF390S0026.jpg
http://img4./photo/-26/t_8CBH4STF390S0026.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医生说法】父母基因的影响力相同“确实有挺多人觉得,女孩像爸爸、男孩像妈妈,但其实,孩子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基因的影响力是相同的。”吉大一院表示,没有男孩遗传妈妈多一些,女孩遗传爸爸多一些这样的说法,因而,男孩像妈妈、女孩像爸爸的说法不科学。李医生表示,妈妈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通过遗传因子将基因传给了宝宝,从眼睛、鼻子、嘴等面部特征到体形特征,宝宝会同时从父母那里继承到各种身体要素的遗传因子,因此很难说父母哪一方的特征更容易遗传给宝宝。【谣言粉碎】遗传力不能决定“你像谁”要解释遗传力,首先要解释性状。什么是性状呢?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体任何可以鉴别的表型特征。任何生物都有许许性状,例如毛发颜色、寿命长短、智商高低等都属于性状。性状的表达同时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人的肤色为例,基因决定了色素的合成,呈现出黑色,白色,或棕色、黄色;而户外运动接受紫外线照射的程度也同样影响着他肤色的深浅。那么,到底遗传因素占多大分量呢?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遗传力君了。遗传力就是某一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它是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值,如果为0,代表这个性状完全不受遗传影响,而只受环境影响;如果为1,则代表这个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环境拿它没辙。例如人类的高血压性状,其遗传力是0.62,意味着这种病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更多,而数学能力的遗传力是0.12,也就可以说,数学家就平均而言是88%汗水加12%天赋的产物。口才的遗传力则是0.86,看来,“天生嘴笨”还是有科学道理的,不过还是有14%后天努力的空间。【科学揭秘】孩子像谁主要由等位基因决定
爸爸的精子带着23条爸爸的染色体,妈妈的卵细胞则带着23条来自妈妈的染色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宝宝的23对染色体。那么孩子会更多继承哪一方呢,难道就像电脑合成图一样,是“相加然后除以二”?遗传学可没这么坏,孩子更像谁,这主要是由等位基因决定的。每对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就叫等位基因,它们控制的是同一性状,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一对染色体上两个等位基因都是显性或者一个显性一个隐性,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只有当两个等位基因都是隐性时,才表现出隐性性状。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责任编辑:马丽_NQ305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流言揭秘:混血儿“混”的是血吗? |混血儿|基因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流言揭秘:混血儿“混”的是血吗?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2015年9月结束的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3》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惹人喜爱的欧亚混血儿,虽然他们一位长得更像欧洲人,一位长得更像亚洲人,但都十分漂亮。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混血儿”呢?混血儿“混”的是血吗?为什么有人说,混血儿都是既聪明又漂亮,这是真的吗?同样是欧亚混血儿,为什么有人长得更像欧洲人,有人长得更像亚洲人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在“基因”中找到答案。
  小小基因大作用
  有人以为,就像把蓝墨水和红墨水“混”起来一样,混血儿就是把父母的血混起来的孩子。其实,与其说混血儿混的是“血”,不如说混血儿“混”的是“基因”。
  我们眼中的混血儿,一般有着外貌差别比较大的父母。依照外貌特点的明显不同,我们将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大致分为欧罗巴人(白种人)、尼格罗人(黑种人),还有蒙古利亚人(黄种人)等。我们一般将外貌特点有明显差别的人的孩子,例如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的孩子,尼格罗人和蒙古利亚人的孩子、欧罗巴人和蒙古利亚人的孩子,称为混血儿。
蒙古利亚人
  将现代人分为几类的依据是外貌特点上的明显差别,但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同人外貌上的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因为外貌的特点,是由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什么?它都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细胞,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在细胞核中,有一个叫“遗传物质”的藏宝阁。这里藏着与我们的性状有关的所有信息。这个藏宝阁很大,也很独特。除了同卵双胞胎,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藏宝阁里的东西是一样的。而且藏宝阁会遗传,父亲和母亲各自拿出自己藏宝阁中一半的宝贝,交给孩子。孩子又会把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藏宝阁,拿出一半,传给自己的孩子。就这样,遗传物质代代相传。
  遗传物质的单位叫基因,也就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就是藏宝阁里面的一件件宝贝。因为要储存与生物相关的所有信息,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会包含大量的基因。
  也正是基因将不同的物种区分开来。你可能会不太相信,基因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我们先来比较四组动物。
  老虎和猴子的长相、生活习性都非常不同,基因库的相似度比较低。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分别列为猫科动物和猴科动物。
  比起老虎和猴子来,老虎和猫明显更像一些。《水浒传》里有些地方就叫老虎为“大猫”。没错,它们的基因库虽然不同,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它们都属于猫科。
  同样是猫科动物,老虎和狮子,比起老虎和猫,就更像了。比如它们体型相似,都是大型肉食动物,都能够吼叫等。不过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虎喜欢独居在山地或森林,狮子则选择群居在热带草原。它们拥有不同的基因库,是不同的物种,可是基因库的相似度很高,就像是远房亲戚。所以它们都属于猫科的豹属。
  比起其他三组,东北虎和华南虎只在毛色、体型上略有不同,整体的相似度非常高,看起来就像是外貌相似的表兄弟。它们拥有相同的基因库,所以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虎。
  这四组动物之间的“不同”,有的是“大不同”,有的是“小不同”。基因库相似度低的动物之间,就是“大不同”,相似度高的动物之间,就是“小不同”。
  我们说,老虎是一种动物,狮子是另一种动物,它们是两个物种。而划分不同物种的重要标准,就是基因。拥有共同的基因库才是同一物种。
  外貌特点有明显差别的人,与外貌特点差别较小的人相比,基因差别比较大,但仍然拥有相同的基因库,所以是同一个物种。而人类和老虎等其他动物的基因库不一样,所以就是不同的物种。看,基因将我们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了。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基因和个体的生长、衰老、死亡等生命事件都息息相关,决定着生物的性状。就是说,基因决定了我们是不是色盲、血型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否会卷舌、头发是卷曲的还是直的……
  大多数非洲人(属于尼格罗人)皮肤黝黑,而大多数欧洲人(属于欧罗巴人)皮肤白皙。这不是因为非洲太炎热,所以非洲人被晒黑了,而是由基因决定的。一个人如果是尼格罗人,即使在欧洲出生、成长,皮肤也仍然是黝黑的。因为尼格罗人的基因决定了肤色的黝黑。
  混血儿的“混”基因
  现在我们知道,混血儿“混”的是基因。那么,混血儿一定比非混血儿更漂亮更聪明吗?
  与两位欧罗巴人相比,一位欧罗巴人和一位尼格罗人之间的基因相似度更低,也就是说,他们的基因差别比较大。这时候,他们的后代会更容易遗传父母的优良基因,获得杂交优势。一般认为,基因差异越大的两个人,所生的后代在基因上就具有越大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混血儿就一定比非混血儿漂亮、聪明。在中国人的审美中,欧罗巴人特别是欧罗巴儿童的面孔更加迷人,所以欧亚混血儿往往是我们眼中 “漂亮的洋娃娃”。
  同样作为欧亚混血儿,为什么诺一长得更像欧罗巴人,而夏天长得更像蒙古利亚人呢?这也可以用基因解释。
  我们已经知道,父母各拿出了一半的遗传物质给孩子。但孩子获得了哪些遗传物质,并不确定。拥有不同遗传物质的人,性状是不同的。比如,诺一的头发是偏直的,而他同父同母的妹妹霓娜,却是卷发。这是因为兄妹俩获得的控制头发的基因不一样。
  基因像一个指挥官一样,需要专门有人对它进行翻译表达,才能在长相上体现出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相同的基因,可能会通过翻译表达,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拥有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看起来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有时,来自父亲的基因获得了表达机会;有时,来自母亲的基因获得了表达机会;还有的时候,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共同表达了。所以,孩子可能会像父亲一样是高鼻梁,像母亲一样是双眼皮,而皮肤则是母亲白皙皮肤和父亲黝黑皮肤的中间值,近似于棕色。
  从诺一的长相来看,他的面部特点,具有父母双方的特点;而夏天的面部特点,更多地体现了母亲的蒙古利亚人特点,父亲的欧罗巴人特点不太明显,不过她的肤色,明显要比蒙古利亚人更白皙。
  不一般的混血
  在动物界中,还有些不一般的混血儿。
  《爸爸去哪儿3》中,见到“骡子”后,爸爸们解释道:“这是骡子!马和骡子生的驴。”驴真的是马和骡子的孩子吗?
  其实爸爸们恰恰说反了。骡子才是马和驴的孩子。那么骡子是混血儿吗?
  是的,骡子不但是混血儿,而且混血程度特别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骡子的体型比驴大,比马小,叫声既像驴,又像马。一般来说,“混血儿”的父母虽然基因差别比较大,但都是来自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不同物种之间,没法产生混血儿。
  马和驴是两个物种,但它们血缘关系比较近,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后代——骡子。可是,马能生小马驹,骡子却不能生小骡子。也就是说,不同物种即使能生下混血儿,这个混血儿也是无法繁殖后代的。另一种与骡子类似的“混血儿”,就是我们在动物园看到的“狮虎兽”。
  它们是老虎和狮子的混血儿,也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一般来说,混血儿会体现父母双方的特点,比如眼睛像父亲,嘴巴像母亲。但有的时候,“混血儿”也会长得很奇怪。看下面这只哈士奇犬和拉布拉多犬的混血,它的左半边脸完全是哈士奇,右半边脸完全是拉布拉多犬。可见基因在进行翻译表达时的奇妙。
  从整个人类演化的角度讲,我们早已是“混血儿”。在生物分类学上,现在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属于一个人种,那就是智人。但历史上,前前后后至少曾经有十几个人种在地球上生活过。2002年,在罗马尼亚出土了一个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类的下颌骨,通过提取骨中的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个约4万年前的欧洲现代人,具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智人,曾经和尼安德特人发生过混血。而对现代人基因组的研究表明,中国、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的人比欧洲人多拥有20%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科学家们大胆推测,亚洲人与尼安德特人曾经发生过两次“混血”,正是第二次“混血”,为亚洲人注入了更多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从中国人的角度讲,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混血,使得纯种的汉族人或少数民族人几乎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民族混血,在历史上尤为突出。当时胡人和汉人广泛通婚,唐初的几个皇帝,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都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混血儿。经历过这样的大规模混血后,作为“唐人”后代的我们,当然也都是混血儿啦!
  扫一扫,带你看最新最有趣的科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探索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sinascience或新浪探索)。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大多数人更像父亲:父系基因表达更强烈|基因|父亲|遗传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大多数人更像父亲:父系基因表达更强烈
  根据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在遗传方面,绝大多数人更像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的母亲。研究发现虽然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基因变异数量相同,但我们实际上表达更多来自父亲的DNA。
  我们继承的基因变异决定“我们是谁”,我们从父亲或者母亲身上继承的基因变异对我们患确定疾病的几率和治疗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根据这项新研究,如果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一种疾病的基因,这种基因不会像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相同基因一样被强烈表达。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生命中的一个确定的点,很多女性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担心——担心自己的外貌变得和她们的母亲一样。但根据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在遗传方面,绝大多数人更像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的母亲。研究发现虽然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基因变异数量相同,但我们实际上表达更多来自父亲的DNA。研究发现刊登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我们继承的基因变异决定“我们是谁”,我们从父亲或者母亲身上继承的基因变异对我们患确定疾病的几率和治疗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根据这项新研究,如果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一种疾病的基因,这种基因不会像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相同基因一样被强烈表达。
  研究论文主执笔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费尔南多-帕尔多-曼纽尔-德维勒纳教授表示此项研究首次证明哺乳动物在遗传方面更像它们的父亲,而不是它们的母亲。他说:“这是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发现,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遗传学一个全新领域的大门。我们此前知道共有95种基因受这种亲源效应支配。它们被称之为‘印记基因’,在多种疾病的产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取决于基因变异继承自父亲还是母亲。现在,我们发现了其他数千种基因也会产生一种新奇的亲源效应。”
  继承自父母的基因变异在很多常见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复杂疾病产生过程中出现,例如2型糖尿病、心脏病、精神分裂症、肥胖症和癌症。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3种拥有不同基因的不同种群老鼠。它们是一种老鼠亚种的后代,在不同大陆进化,繁育出9种不同种类的后代。每一批后代都要扮演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孕育出下一批后代。在这些老鼠成年后,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利用RNA测序技术确定大脑内的基因表达。在此之后,他们统计老鼠DNA中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每一种基因的遗传信息数量。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老鼠后代的大脑基因与它们的父亲更为接近。这也就意味着所继承的基因拥有不同的结果,具体取决于继承自父亲还是母亲。
  帕尔多-曼纽尔-德维勒纳教授表示:“基因表达的程度取决于继承自父亲还是母亲。我们现在知道哺乳动物表达更多继承自父亲的基因变异。确定类型的基因变异表达是有害的。如果一种基因继承自母亲,其被表达的程度不及继承自父亲的基因。继承自父亲和母亲的相同有害变异将在疾病的产生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带来不同的结果。”(孝文)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为什么人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就不难发现,相学和命理学是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但由于手段落后,水平低劣,加之其它原因,很难给出准确的表述。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并认为它能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为。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有“自杀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自杀,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三万名长寿人,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科恩博士说,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颐享天年的机会比普通人高两倍。离婚问题也不完全是感情问题,还有基因在作怪。这是英国科学家最近对3500名已婚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离婚因子先天就有。主持这项研究的维克多·约金博士发现,离婚原因的一大半取决于配偶的性格,而女人的性格比男人更有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结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在作怪。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声音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像每个人的长相、指纹不尽相同一样,即使孪生子,也是如此。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是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和其他要素。破译了基因也就破译了人的声纹。验声研究还表明嗓音和个人特征有密切关系,如身高体壮的大汉和瘦弱者的嗓音就有很大差别。此外,根据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型、年龄、长期居住地以及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涵,因为声音语言负载着人体基因信息。知道了上述一切,就会明白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命预测不再是神话,可以说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小题1:“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这样说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直到70年代,“基因”才得以承认。B.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基因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C.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 很难揭示出生命的奥秘。D.基因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预测成为可能,一个人还可能拿到一张记录着自己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基因组图。小题2: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和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一张基因组图,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这主要是从孩子的生理发展方面说的。B.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由基因的遗传信息决定的,因为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基因是有差异的。C.虽然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它能导致有自杀动机的人发生自杀的行为。D.如果一个人体内带有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一个长寿者。小题3:下列说法和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 )A.孪生兄弟在长相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以至我们常常难以分辨。但是他们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他们的基因信息是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性。B.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离婚的原因是他们的已离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作怪。如果C.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纹,这个独特的声纹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而只能做到相似他人的音色。D.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基因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它是表现生命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决定生命的个体差异性。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表述准确的话,古代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相学和命理学也是可以准确预测生命的。B.法律不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生命的奥秘,会引发相关的个人或社会问题。C.根据某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某人的身高、体型、年龄等内涵,这一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运用于需要辨别人的身份的工作领域。D.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的破译和公布,如何防止生命科学新突破被误用和滥用,将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D小题:C小题:B小题:A小题:D(A说的是对“基因”的态度。B说的是“基因”的重要地位。C说的是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的特点)小题:C(原文的“某些人”不等于“有自杀动机的人”,应该是“带有自杀基因的人”)小题:B(“人们离婚的原因”不能全是离婚者已离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在作怪,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原文还说父母离婚的子女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小题:A(即使表述准确,相学和命理学不可能准确地预测生命,因为其中含有神秘和臆测的因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2).拟人搜索(3).反衬(4).对比(5).反复(6).排比(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63132796612262921147092749882247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合基因与血液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