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金融专业大三在读,准备考研,但是觉得金融学研究生分数线分数线太高了,有没有别的相关专业好考一点?

苹果/安卓/wp
积分 12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设置帖子权限道具: 提升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开心签到天数: 7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各位同学以及师兄师姐,前辈们,大家好。我现在已经大三了,打算考浙江大学的金融学研究生。这个专业大家觉的怎么样?它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哪一个档次上啊?考这个学校的研究生需要准备哪些书籍呢?以后就业怎么样,待遇好吗?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我在这里不胜感激!!
载入中......
只能说不是一流的,不过学校牌子不错&&但经济 前十估计都难
要是不搞学术的话,建议你先看看他的就业
金融这玩意地方很重要
恩,看看就业状况,具体得看楼主想在哪里扎根了
如果在南方,浙大或者厦大都可
第一梯队:传统强校,高盛ibd在中国只要这“四大名校”&&
1,清华大学:高盛前全球副总裁曰:“清华经管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生源,全世界最优秀的校友资源”,在前总理担任院长期间建立起了全世界阵容最豪华的顾问团,MBA,EMBA,EDP项目常年国内第一,教育部排名中:清华工商管理全国第一,管理科学第二。经济学也是历史强校,中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就是清华的资深教授,清华毕业,51年被调往北大。近年来引进很多顶级海龟如钱颖一,李稻葵等等。清华的就业常年稳居榜首,经管学院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进入世界顶级咨询公司、投资银行,在业界有着极强的影响力,高盛中华区总裁胡祖六就是清华毕业。
2,北京大学:ccer,经院,光华,汇丰,北大的“四大学院”各具特色,师资在国内基本上无敌,两个MBA项目也是全国的佼佼者。CCER学术已经和世界接轨,明星云集,倘若中国20年后经济学能得诺贝尔,那CCER几率最大;经院感觉就是一群ZZ学家,除了ZZ他们还会啥?光华生源确实不错,只可惜名字太土了(全国不知有多少个学院叫光华了),院长张维迎的形象和学历(陕西西北大学)实在不敢恭维,而且一口不流利但纯正的陕北话,大大降低了光华的形象;汇丰商学院的学生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受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最具国际化潜力的。四个学院招生和清华经管(普硕每年招6人)比实在太多,影响了其声望。
3,上海交大:上海高金,安泰,中欧在上交是三国鼎立之势。国人都知道中欧商学院是亚洲第一,但不知中欧原本就是上交和欧盟合作的学院,原本就是属于上交的直属学院(学校主页上就是将中欧放在院系目录上);上交的高级金融学院开了国内金融高端教育之先河(全国际师资,全国际培养方案);上交的安泰经管学院国际化程度,生源,师资也在国内首屈一指,管理学硕士项目也经常被FT排到全球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上交由于没有历史的包袱(51年后只有工科),学科设置中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束缚,给学校发展现代经济学很多方便。学生就业常年和清华并列全国第一,由于上交特别的理工人才培养背景和强大的商学教育使得每年世界各大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都将上交作为主要人才招募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上交经管类毕业生进入国内的各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商业银行。
4,复旦大学:凭借着江南第一名校的名气和众多杰出校友的光环,复旦在上海滩的实力无人出其右,生源全国第三,就业更是力压北大直逼清华。国际化程度也是与日俱增:管理学院和哈佛,MIT,LSE,WUST,UCLA等等顶级大学的合作MBA,和金融工程项目;经济学院和陆家嘴金融城,巴黎一大,等等合作金融学项目如火如荼。但由于复旦还有很大一批原政治经济学的老教师任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给复旦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毕业生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中间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基金公司。
&&第二梯队:国字号的中国顶尖大学&&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很强,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强。
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排名包揽了经济学的两个第一,工商管理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实力全国前茅,社科实力有目共睹。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文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但由于体制问题,其校友在现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够突出,不多说。但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等核心权力部门。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分数线曾经连续17年全国第一,现在的生源也仅次于复旦、交大,京沪外第一,全国第五。中国科大具有遥遥领先的全奖出国比例、最高的深造例,无论是学校本身还是毕业生都是高校中科研表现最好。大批校友奔赴美国学数理化,然后转学商科,投身华尔街(华尔街华人中,中科大的校友最多),现在的中科大凭借其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实力,在金融工程领域开始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各大商学院或是经济学院的华裔正教授中,中科大校友名列第3仅次于复旦和北大。在世界金融领域,科大毕业生身手非凡,华尔街科大血统有500以上高管,四大公子科大毕业生有二,江平以年薪上亿美元成为最贵的打工仔,最近科大物理学出身的金融高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中投公司的总管家,中金公司的研究部总经理也是科大毕业。北美精算师考试科大毕业生往往占华裔半壁江山。现在的中科大正如其广告所说的:“离上海远,离纽约近”
第三梯队:质量高,规模小的“精英大学”。
1,上海财大:都说上财的实力来自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殊不知上财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是国内高校少有的。校长亲自挂帅“赶走了”以政治经济学自居的各院长,请来诸如王能和田国强等等为代表的海归派,而且请来一大批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教学管理全部向美国看齐,而且上财的生源蒸蒸日上,稳居前十,假以时日,上财必将成为中国的LSE或LBS。凭借着上海的地缘优势,和上财本身强大的人才培养,上财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前6,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
2, 中央财大:六大财院之一,名字很牛,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就业优势在于各大国有银行和中央企业。虽然请来了武大的邹教授搞了CEMA(出国很好),现在由于历史的束缚,国际化改革步伐没有上财等一些海派高校快,但依旧在生源和业界影响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3, 对外经贸:生源虽不如当年可以招文科状元的水平,但生源也算是顶级的;就业非常好,特别是外企,经常是将四大保底,每年有很多人去中金等国内顶级券商。北大ccer,光华,五道口的统考第一常年是外经贸的毕业生。
第四梯队:综合性大学的商科高手
1,南开:老牌名校,更是老牌经济学名校,数学全国前三,精算全国第一,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是一所典型的精英大学,但是最近十几年不会炒作和宣传,使得南开在华南地区影响力日衰,生源都跌出了10名开外。但是国家的振兴天津政策势必会大大提高南开今后的发展潜力,南开钱途无量。
2,厦大: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学校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学院更是效仿ccer搞了王亚兰研究院。但是可悲的就是厦大本身一个很精华的学校(没并过校),为了图大,搞了一大批不该搞的工科如:机械工程,计算机,等等(分数极低,研究生290以上就可,而且还招不满);厦大还大幅扩招,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生源。厦门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厦大是个非常美丽的学校,但是厦门绝不是一个商业城市,也不是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又是一大硬伤。
3,中山: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大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人才,大大地提高了中大的商学现代化。岭南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个MBA项目常年占据商业周刊排行榜前十名。而且和友邦保险合作的精算保险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保险界人才,中大学子常常在ACCA和其他国际财务大赛中获得佳绩。但中大的两个独立学院和庞大的学生规模(学校面积1万1千多亩,本科招8000多人)大大降低了中大生源和声望。
4,南大:中国顶级名校,学校文理实力超强,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本科招生不到3000人),是一所精英大学,学风朴实。生源虽不如从前,但还可排在全国排前7,出国排在全国第5,商科算不上顶级,但学校也是有几个经管类的国家重点学科,加上生源和地理优势,今后肯定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5,武大:经济学传统名校,和南开一样有过曾经的辉煌,邹恒甫(78年后第一个拿到哈佛博士的大论人)是武大毕业的,武大的经管法结合的WTO学院,还有IAS都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就是武大毕业但现在由于学校规模太大(本科招8000多人),武汉地理位置不行等因素,学校还在走下坡路,令人惋惜。
6,西安交通大学:历史名校,江学长和钱学长盛名远播,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常年在教育部排行榜上排第一,合并了实力很强的陕西财经学院,但毕竟是西北方,商科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第五梯队:巨无霸级的航空母舰
1,华中科技大学:靠着中国计量经济学泰斗林少宫(和钱学森做同一艘船回国),培养了不少国际经济学顶级人才(田国强等等),被称为“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
2,浙江大学:农学实力超强的合并强校,学校规模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大学中的巨无霸,有6个校区,2个独立学院,杭州人都说:美丽的杭州是坐落在浙江大学校内。充分体现了1+1+1+1&4的理论,博士点数量全国第一,硕士点数量全国第一,论文数量全国第一。但总感觉浙大就像中国的GDP一样,总量很多,但一平均就排在很后面了。而且浙大商科(经济管理)大部分师资来自于杭州大学,比如浙大经济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史晋川)就是杭大政治学本科,复旦经济学硕士,复旦在职博士。师资实在不能和其他强校相提并论。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全国第一,但很可惜是农科。就业也马马虎虎,主要是浙江的民企和国有银行,113年来没有应届毕业生去高盛,券商也是凤毛麟角。学校金融和会计学都没有博士点,其中会计居然没有会计硕士硕士点,而且只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3,山东大学:数学强校,金融学有一个院士坐镇,专门研究金融数学。
4,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很强。
5,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是国家钦定的重点学校
第六梯队:曾经的财院
1,西南财大:当年的西南财大就是现在的上海财大,得万千宠爱,但风水轮流转,现在的西财无论从生源还是师资都已掉队,而且规模过于庞大,学术研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但西财最近的海龟引入计划,表现出西财与时俱进的决心。
2,东北财大:实力很强,但唯独没有进211的6大财院之一,但在东北影响力很大。
3,中南财大:如果不和中南政法合并,绝对进不了211,财经实力和东财差不多,生源一般,区域优势一般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有没有最近报考浙大金融学所需要准备的科目,以及近些年来该专业的复试分数线?
如果有的话可以告诉我吗?
我在这里不胜感激!!
学校好,专业实力差
专业实力不会这么差吧,有谁有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导师与就业情况吗?
跪求! 不胜感激!
2010年分数线:
上海交大:410
复旦大学:405
南京大学:395
上海财大:395
浙江大学:360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年级查询+
按课程类别查询+
按校区查询+
年级查询+
考研课程+
四六级课程+
英语学习课程+
托福课程+
雅思课程+
国外本科生研究生入学课程+
14:03&&&&新东方网整理
您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联系我们
* 客服咨询电话:400-考研十大热门专业之金融学-搜狐教育
---------------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师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考试: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从分数线来看,没有380分以上是很难被录取的。所以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
  就业: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师资: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
  考试:从专业课试题上来看,比联考难度要大得多。如果要考上,主要是两个障碍:一个是专业课,可以分数不高,但一定要过线,还有一个是数学,是重中之重。
  就业:人大金融的就业前景非常只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实力:有厉以宁,张维迎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坐镇,虽然不全是金融学领域的导师,金融方面最有名的导师应该是曹凤岐教授。今年来一大批海归的加盟,实力提升更快。
  考试:专业课考试难度比较大,侧重一定的数学能力,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还有就是考试范围要广,整体上看,北大光华的金融学考研录取分数线至少需要370分以上,当然,专业课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不下大功夫,还是不要尝试了。另外,与其它院校不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要求考数学三,难度大大增加。
  就业:北大的金融学虽然还不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但牌子在这摆着,所以就业形势也非常不错,而且有很多的出国机会。[]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师资:导师主要有两个有名的,一个是中国金融工程学会会长宋逢明教授,还有一个是研究公司金融的朱武祥教授。
  考试:非常重视金融学中的数理分析,不过有时候给人感觉是过分的迂腐在数学模型之中,对实际问题重视程度有所不够。由于偏好理工科学生,复试的时候还得考计量经济学,所以报考者基本上是跨专业,考取难度很大。它是全国唯一一个要求考数学一的学校,这一点,基本上堵死了经济类本专业读的可能性。
  总之,清华大学的金融学比起北大和人大还是比较弱的。不过金融工程还是比较强的。[]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国际金融的实力很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绝对的一流。
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应该说,南开大学的国际金融和保险学水平还是排名全国第一。在教育部的评估中,其国际金融的科研实力甚至超过了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排名全国第一。钱荣堃教授是我国国际金融领域的泰山北斗,是中国的MBA之父,不过其现在已经过世。现在的学术带头人是马君潞教授,在国内很有名。据说南开大学培养的硕士全部都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保险学是传统优势。刘茂山教授非常有名。保险精算专业全国第一,中国保险精算师老师委员会就设在南开大学。由于联考难度不大,对跨专业的考生是一件好事。学生素质比较高,但是就业不如人大和复旦。这一点主要是在与天津的城市环境不好。[]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师资:全国第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绝对的名牌。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像姜波克、张军、刘红忠这样的青年学者(主要是海龟),致力于金融学最前沿的研究。
  考试:06年录取线达到了惊人的422分。复旦大学是联考的领头学校,大部分试题是复旦大学出的。联考的范围比较广,但是难度不大。专业课成绩普遍很高,130分以上的人很多。推荐跨专业的学生报考。英语要求一直都是60分以上,数学没有130分基本不可能考上。总之,考研难度很大,风险很高。录取比例远远超过了20:1。
  就业:学科底蕴虽不如人大,但毕竟是名校,而且有着一批海归,所以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而且有很多出国的机会。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原先是人民银行直属学校。学校的名气在金融界应该是很响的了,几乎金融界大部分的一把手都是毕业于此,银行学的研究在全国被视为数一数二,拥有像曾康霖、刘锡良、殷孟波这样的著名学者。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也设在这里。是全国第5个国家重点学科。再加上招生规模与日俱增,几乎有些过于饱和了。像前年,金融学参加复试的居然有260个人。另外,西南财大的保险精算专业考数学四,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像南开大学,考数学三。还有一些学校考数学一。不过,考试难度不大,如果数学不好,可以考这里试一试。就业形势一般,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南方。总体上就业不如北京和上海的高校。这一点是考试难度比较低的最大原因。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师资:04年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重点学科。
参加联考比较公平,可能可以调剂 招生规模不大。总分只要能在370以上基本就可以被录取了。但是据说专业课判卷尺度比较严。
  优势: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实力比较强,学校环境优美,有好的老师(如张亦春、江曙霞、郑振龙、林宝清等)学生素质比较高。还有,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科整体上很强,如财政学,会计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所以学校也很重视。所以学生的知识面和资源享受方面有一定优势。
  劣势:就业不如北京、上海有地区优势。整体上一般。不过,在南方,还是很不错的。[]
声誉指数:☆☆☆
难度指数:☆☆☆☆
薪酬指数:☆☆☆
  金融学实力本来一般,是上海市重点学科。
有一些比较好的老师,如戴国强。前年聘请了美国著名学者,美国康乃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黄明教授担任院长。不过这点与整个专业实力的提高不一定有太大关系。但是上海财经大学地处上海,也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的加入,就业形势较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证券投资专业。相反,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专业的毕业情况就要差一些。考取难度比复旦小很多,也是参加联考,推荐跨专业学生报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每年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招120人左右,但实际上每年都会扩招很多。[]
声誉指数:☆☆☆
职位指数:☆☆☆
薪酬指数:☆☆☆
  中财的金融还是不错,是全国第三个国家重点学科,老师的水平比较高,比如王广谦校长,李健教授等。学生就业的情况也比较让人满意。考取难度属于中等,还有一点中财招生比较公平。由于学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就是金融(虽然这一点在同类财经院校中明显处于劣势)。初试只考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类似于西南财经大学。试题有一点难度,但过线的可能性比人大和北大还是大很多。
  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最强的还是货币银行理论。应该说,全国财经类院校都是如此,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包括现在并入西安交通大学的原陕西财经学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3959|回复: 84
武大金融考研心得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在线时间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本帖最后由 h_jinle 于
22:12 编辑
12年武汉大学金融学硕考研初试经验贴+复试逆袭经验贴+12年金融复试真题(回忆版)
考研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由于毕业论文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直到现在才有点时间总结一下这我的考研历程了。准备考研过程中我也在网上看了不少的师兄师姐写下的考研经验贴,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我指出一条明路。最近也有一些同学问我关于考研的事情,很多问题都差不多,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希望能给正在准备考武大金融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过来人经验,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抑或我犯过的过错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这不是一篇高分攻略,因为楼主的初试分只是刚刚过线,如果你想要收获410+的话,你需要付出更多心血。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先介绍我的大致情况,我是武大本校的,不是经管院的,属于跨专业考生,不过我有修本校的金融双学位,所以算半跨考的。
初试篇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的话,可能准备得早的同学应该开始着手复习了,我先就一些我觉得比较常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Q1:考研辛苦吗?
有句话总结的很好:辛苦,但是没有想象中的辛苦。个中滋味,自己体会吧。
Q2:武大金融难不难考?
就初试分数线而言,经管院2011年统一划线,385;2012年按一级学科划线,应用经济学390。详细信息可参考:
最近两年的线在全国比较的话,还是很高的;不过初试线本身没什么可比性,因为考的专业课不同。武大的专业课相对比较简单,可能这也是报考人数比较多的一个原因吧。
武大金融在全国的地位比较尴尬,算不上第一梯队,而且处于武汉这个中部城市,金融环境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差的太多,就业竞争力相对而言稍弱,因此相对人大,光华,ccer,复旦,上财这些高校,考研还是要容易一些的。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目前很火,报考的人很多,所以想中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还是要付出不少汗水的。
Q3:武大金融是否歧视外校生?
很多外校的同学有这个担忧。你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想想,报考武大的考生一般来自和武大差不多档次或者逊于武大的学校,虽然说本科出身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老师当然会觉得好的学校的学生综合能力一般会好一些,所以老师当然觉得自己学校的学生不错。全国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会有这个倾向吧,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吧。
另外,老师最怕什么样子的学生呢:只会考试而没有必要的专业素养的学生。说白了就是,考试机器。如果你是普通一本或者二本或者三本学校,你初试的分比较高,然后在金融方面又有扎实的基础的,放心吧,老师不会歧视你的。然后你可以看看历年武大金融录取学生名单中的本科学校分布就知道我的说法是不是对的。
Q4:武大金融黑不黑?
说完全不黑肯定不可能,毕竟中国这个社会,靠关系确实能做很多事。根据我的经验,当然初试黑幕一般比较少,复试的话武大金融还是蛮公正的,这点是我复试之后的心得。我会在复试心得部分较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Q5: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着手复习?
这个因人而异,但是一般情况下,从暑假开始也就是从7月初开始就行。去年我们7月10号才放假,我回家休息了一个星期也就是17号开始回学校开始准备的。个人建议不要准备的太早,因为战线拖得太长有点吃不消,后劲可能不足;另外你会觉得你准备的很早,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松的心理,会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
具体情况的话,如果你是文科类的学生或者数学基础比较差的话,可以早点准备数学,比如从大三下开始;如果你是经济学零基础,那么在大三的时候可以看看一些经济学入门的教材。
Q6:暑假想找个公司实习或兼职行不行?
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比较幼稚,但是我去年就有这个疑问,因为大三的暑假是实习的黄金期。考研是有很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的。想考研就要放弃大三暑期实习的机会和大四下的那波招聘潮的应聘机会。兼职的话,个人建议,如果你不是很缺钱用的话,兼职最好放弃掉,如果做兼职导致最后没有准备充分的话,很不值的。暑假这两个月对考研来说非常重要的,如果利用的好的话,可以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效果。
Q7:考研复习时每天得学习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也不好说,有的同学整天呆在教室,而真正有效率的学习的时间很短,最后复习的效果不好;有的同学看起来好像每天在教室就那么几个小时,最终的复习效果却相当好。所以这是一个时间和效率的权衡的问题。每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同,有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好,或者本身做事情比较专心,效率一般会高一些。
总的来说吧,一般情况而言,在9月份之前,最好能保证平均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千万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效学习时间,而不是你在教室的时间,要剔除你在教室玩手机的时间,在教室走神的时间,在教室看小说的时间。如果你是个有心人的话,可以弄个记录本,记录你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坚持到最后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然后到9月份之后的话,这个时候你会慢慢开始意识到时间很紧迫,那么你要慢慢的增加学习时间,到最后一到两个月的话,最好有12个小时。
Q8:要不要报考研辅导班?
又是一个考研人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同学说辅导班很多老师是在吹牛骗钱。我暑期的时候上过一周的英语强化班。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是很在乎钱的话,我建议你暑假报个班试试。暑假之后就要谨慎了,因为暑假之后参加辅导班最大的成本并不是报名费,而是你宝贵的时间。我个人亲身体会吧,辅导班里面的老师真的很多是吹牛的,老是说自己多么牛逼,讲的东西很多毫无价值,不过也会有少数不错的老师。具体来说的话,我建议一般的同学可以报一个暑期强化班,英语班或者政治班,跨专业考的话报个班也行,数学就不用报了。我不推荐报全程班,报个暑期强化班就够了。另外如果你报了辅导班,千万记得不能太依赖辅导班,不要太按部就班。
当然,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下载一些考研班的音频或者视频,很多论坛上都有,不仅免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不过找资料也比较费时间,而且容易成为一个下载狂。或者,你嫌找资源麻烦的话,可以上淘宝上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全套的视频,很方便。但是,看视频有一个缺点就是,你很难坚持看完,很可能到考完研你的电脑里面有很多视频没看过。
Q9:考研要哪些书?
简而言之,每科都需要一套书,但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根本顾不过来,最好能做到少而精。第一次考研的同学一般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买哪些书,所以这个方面可以多上网看看前人们的经验贴。
我对考武大金融的书籍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般每科都需要这么几类书:教材+真题(题目+解析)+习题集。下面部分括号中的书是我觉得的必备书。
1.宏微观经济学(曼昆的2本+高老的2本+尹伯成的2本+真题)
个人感觉这门课的书应该比较固定,基本都用差不错的资料了。
(1)教材:指定教材:& &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2本+高鸿业西方经济学2本。
(2)真题:a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个人不推荐,因为我找过,很费时间,而且资料比较乱,心里老觉得不靠谱。
b你可以去武大研究生院去买,每个院的真题都有卖的,2元一份,但是没有答案。
C你可以找学长学姐买,个人比较推荐,因为上面会有笔记,而其一般会有那种小道的参考答案或者辅导班的资料,价格一般很实惠。
(3)习题集:尹伯成的习题集必买,这两本就够了。很多外校的同学都不知道每年的真题中至少有两道简答题来自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分量可想而知了。
2.数学(三本教材+复习全书+真题解析+习题集1-2本)
(1)教材:我觉得选什么教材不是很重要,因为数学的教材都很成熟了,一般不会出现哪本书比另外的书好很多的情况。如果高数+线代+概统你都学过的话,就用自己的教材就行,上面还有自己的笔记。如果你没学过的话,参考一下其他的同学吧。
(2)复习全书:数学和其他的学科有点区别是它需要一本复习全书,而且复习全书是复习的最重要的资料。全书在市场上有两个主力军:李永乐的全书or陈文灯的全书。我用的是陈文灯的全书,但是后来我经过对比,感觉李永乐的书编的要好一些,所以我推荐李的书。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决定你的数学复习效果不是选择哪本全书,而是你把这本书吃的有多透。这两本书都非常优秀,你认真研究其中一本足以应付考研数学。
(3)习题集:为什么有本全书还要习题集呢?因为数学关键在于多做题+多总结。复习全书上的题不够,所以要额外补充。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我数学没复习好,最后分数不高,一个原因就是题目做少了,后期对各种题型的感觉没上来,不熟练。这是我考研复习过程中策略中最大的失误。大家谨记:除了真题和全书上的题目,一定要额外补充习题。
因为我没有买过习题集,所以只好推荐一下我的研友们用过的书,我知道的有《xxxx400题》《xxxx660题》,《超越135分》,这三本都还不错,那个400题题目比较偏,计算量也很大,感觉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可以不做。习题集的话,有个1-2本就够了,注意针对自己的有问题的地方强化训练。
(4)真题:我用的是李永乐的真题解析,觉得不错,后面的解析也很好。其他的版本就不清楚了。
3.英语(单词书+张剑的黄宝书+作文书)
(1)单词书:英语不需要教材,但是一定要买本单词书,我用的是新东方的乱序版,绿色的那本,感觉不错。另外一本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是星火的词汇书,应该也不错。
(2)真题:记得有句话这么说:没有其他的哪门考试需要像考研英语这样重视真题。特别特别是阅读真题,至少做3遍以上(不要告诉我你想说:做了两遍后答案我都记得了,做真题是为了适应考研英语的出题方式,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即使你真的记得答案,最后你一定要弄清楚每个选项为什么不选或者为什么要选)。对于真题资料,我有个小建议,买本真题资料,做之前把里面的阅读部分另外复印2份,留着第二遍和第三遍用,免得后来又要花钱买。
个人推荐资料:张剑的黄宝书(真题+解析,一般是两本一起卖的),其实就这就够了,如果你习惯试卷型的真题,再买本星火的真题也行。当然其他的版本也行,因为真题都没什么区别,很多人都说张剑的黄宝书必买,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o^)/~市场上没有第二本书可以把考研阅读讲得如此透彻。
(3)习题集:这里主要指那些模拟题,有套题的模拟题,有阅读的模拟题或者完型的模拟题。关于英语需不需要做其他的题目,我的观点是:不需要。英文三大板块是:单词+阅读真题+作文。重要的原因是:考研阅读题目非常难出,很难有模拟题能模拟到真题的70%。有的阅读模拟题乱出,做了之后很容易打乱考生对考研真题的感觉和把握。如果你实在是时间很充足的话,一定要把阅读真题做完3遍之后再做模拟题,而且做模拟题前要基本摸清楚真题的风格。另外可以买本作文的资料,我没有买,所以我不好推荐,我借过一个研友的文都的作文资料,感觉挺不错。
4.政治(大纲解析+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和习题集+论述题小册子+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
(1)教材:毫无疑问,教育部的大纲解析。就这一本的可以了,一般称红宝书,所以分量可想而知了。教育部还出了本考试大纲,其实大纲解析根据考试大纲编的,大纲比较简略。很多同学说考试大纲这本书没什么用,我不是很同意,我觉得这本书挺不错。主要看里面的考点部分和真题部分。另外推荐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对着这个考点看红宝书效果很好。
(2)真题:考研政治不要买真题的书,没什么用,因为考研大纲变得很快,特别是10年的大改革,考点变了非常多,10年以前的真题完全没有参考价值。所以像什么最新十年政治真题解析这样的书基本没用。13届考生可以参考的真题只有10-12这三年,我推荐看上面提到的考试大纲中的真题部分就够了。
(3)习题集:需要一本习题集来对付考研政治中的选择题。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书编的好,之前复习的时候我每次做习题集的时候真是想骂人,那些编书的人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出的都是些神马题,神马偏题怪题都有,很多10年之前的考点的题目都在里面,做的很烦躁。如果非要我推荐一本的话,我选风中劲草的习题集,虽然也有不少问题,但是远远超过其他的习题集(我没记错的话,风中劲草的书是9月份才出来的,所以想要的人不要急)。我有好几本其他的习题集,后来做着做的发现都不行,比如xxx1600题(这个书非常贱,封面模仿考试大纲的样子,然后又个很迷惑人的名字,竟然还是高教出版的,我tmd当时以为这是教育部出的配套习题,就买了,后来发现稀巴烂),我还用过陈先奎的xxx2000题,说实话,这本书编排思路很好,按照考点编题目,但是又两个很大的瑕疵:题目很旧,答案解析完全没用。然后,徐之明的什么习题集,感觉也不是很好。这些考研名师整天忙着全国各地吹牛讲课,不好好编书。
(4)论述题的小册子:政治除了选择题还有50分的论述题,这个主要靠考前1个月左右的突击和强化,那个时候会出很多小册子,像启航的《20天20题》,TWB的最后10题,任汝芬的30题。这些书每年都自称猜中全部5道论述题,怎么说呢,这些书还真能猜到一些题目,但是说5道全中就有点夸张。像任汝芬的30题,把所有的考点都列在书里面,怎么出题都是全中啊,有什么意思呢。我用的是20题,感觉还可以;貌似TWB的10题也不错。最后一个月各个考研辅导班都会出一些资料,要广泛收集一下,这些里面还真的挺有用的。
看了以上部分内容差不多在正式准备考研之前可以大致了解准备考研的流程了。
下面我稍微详细的说下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和重要的问题。下面部分建议在准备考研过程中再仔细看。
这两门课说简单也挺简单,但是要复习充分的话也不容易。如果你是零基础跨考,建议你打大三下把曼昆的2本书看完,这2本书写得很通俗,也很富有乐趣,是很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但是考研的重点是高老的2本书。高老的书比曼昆的书难,理论性较强,而且知识点很系统。一般看两遍能够大致能知道宏微经每章讲了些什么东西,但是很难有较系统的把握它。再多看几遍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前后的联系如此的紧密,这是个质的飞跃。在看到第3遍之后,要重点把握每章之间的联系,可以认真看看每章前面的那几段话,对章与章间的联系的理解有帮助。我自己看宏微经教材做笔记的方法如下。我买几张A3的纸,尽量每一页纸做一章的笔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每章内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做成一个知识点框架图,这个东西主要起梳理知识点的作用,个人感觉效果挺好,而且到后期只需要看这些知识点框架图复习就可以了,比再一页页的翻教材效率要高,而且重点突出。而且通过这种自己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会帮助自己对整个宏微经的理论体系的把握。(我准备复试的时候也是用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然后尹伯成的习题集主要看简单题就可以了和部分重要章节的计算题。选择题和非重要章节的计算题就不用做。
真题的话从2006年之后的就可以了,由于改革了所以之前几年的真题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自己去总结题目的特点吧,自己总结出来才是最受用的。
复习时间安排上,感觉大概是教材:习题:真题=6:2:2.教材是最重要的。
数学就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法,但是归纳到一点:就要自己多做题+做总结。网上很多人推荐做一个自己的易错题集,感觉很不错,这点我没做到,我的数学复习得不好。
一般考前1个半月左右最好要把复习全书和习题集搞定,然后开始做真题了。刚开始做套题的时候会发现做的很慢然后感觉之前的东西怎么又都忘了,不要紧,多做几套就会有感觉了。后期主要是做套题和整理自己笔记为主。
谁都知道记单词重要,可是总有很多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方法不对头。如果你英语基础较好的话,单词应该不是大问题。如果英语是你的短板的话,比如6级没过或者刚刚过线,千万要重视记单词。
我说说我记单词的过程吧。我大三下买的单词书,由于大三下课很多,再加上我当时想校内跨专业保研到经管院(后来由于院里政策原因不允许这样外保,所以我只好放弃保研选择考研),所以主要精力在本专业的课程上,还有双学位,那一个学期我差不错才把那个单词书翻了2遍吧,感觉没什么效果。开始强化记单词应该是从暑假开始的。我开始只是翻单词书,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记单词的软件,觉得蛮不错,叫新东方记单词5,网上有下载。这个软件比较好的是它可以自己建词库,然后我在网上下载了那本乱序版对应的词汇,然后导入就可以用了。然后它还有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可以删掉那些比较简单的单词,然后可以强化记忆那些比较难的单词,过了暑假我最后剩下1800个单词左右,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只记这些单词,刚开始10天一个周期,后来就5天一个周期。所以用这个软件记单词效率挺高的。当然,最好不要只用软件记单词,因为在电脑上记单词只是简单地看看每个单词的那几个意思,所以要结合单词书一起记比较好。另外推荐新东方刘一男的5500单词的一套视频,网上很容易下载,主要讲的是词根词缀法记考研单词,讲的也听搞笑的,一共差不多50个小时吧,我听了一半左右吧,后来时间比较紧就没有听,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
阅读部分的话,一个基础一般的学生刚开始做考研阅读大概是5个错3个吧,所以刚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用太郁闷,要多揣摩一下考研英语阅读的特点。阅读部分强烈推荐张剑的那本黄宝书,讲得很详细,也很有说服力,不像有的资料书那些,要么很简略,要么很牵强。
作文的话,最后考试的时候我在这个地方出了些问题,这是导致我英语分不高的一个原因。这个部分我就不谈什么经验了。我是最后一个月在开始准备作文的,感觉有一点晚。
完型的话,从初中开始每张英语卷子都有的题型。一般不用太花时间,很难有所提高;而且单词量和阅读能力提升了的话,完型自然而然就有进步了。
阅读新题型,这个部分由于可以供练手的题目很少,所以也要重视真题。
翻译部分,一般来说,翻译是最难有所提升的,而且在考场上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究翻译的用词,基本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建议最后一个月自己做2-3篇熟悉一下题型就行了。我看有的同学把历年的翻译真题打印出来,一句话一句话去翻译。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这样子,这个方法性价比比较低。当然,如果你时间很充足的话,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政治这门课一般很难拉开分,考的高点的同学70+,考得低点的刚过60,大部分同学都在60到70之间。但是还是要好好准备,很难成为拉分的一门也不要成为拖后腿的一门。政治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的方法都差不多。时间上的话,建议不要太早开始准备,因为很容易忘,9月开始正式就可以了。政治分为马哲、纲要、毛中特、思修和时政5个部分。这里面比较难的是马哲部分,如果没怎么基础的话刚开始会觉得一头雾水,建议理工科的同学可以在暑假的时候先打打马哲基础,推荐看看徐之明的视频,杨加宁的也可以,千万不要看任汝芬的视频!!!稀巴烂!!(不是我黑任汝芬,任汝芬虽然名气很大,但是讲课真的很水,我个人觉得他编的有的书还挺好)。其他部分就按部就班就行了,纲要和毛中特中很多相关的东西,可以联系起来一起看。
做题的话,一般习题集上面的题都偏难,不过做做也挺好的,到时候做真题就会觉得简单多了。政治拉分的主要是多选部分,多选题很容易丢分。
复习中的问题差不多说完了。到后期好好调整状态,上考场了全力以赴吧。
这里插几句考场上的注意的地方。考试的时候规定是不可以带其他的文具和手表的。每个考场都会有一个时钟,但是你跟老师说一说的话,老师一般会让你用指针式的手表的,电子表不能用。一般英语和专业课时间很紧,所以要好好安排时间。遇到特殊情况,千万千万保持冷静,快速调整自己心态,不要紧张。比如碰到一道甚至多道数学大题的题型不熟练,这个时候不要纠缠太久,觉得自己没什么把握拿下来的话,直接跳到下一题回头再来搞定它;如果在一两道题纠缠太久,会导致后面的题目时间很少,但是后面概率论的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这些题没有时间做的话很不划算;如果一道大题做不出来,那就会多少写多少吧,尽量多写点,会有步骤分的,不要空着!不要空着!
复试篇我写的重点应该是复试部分,但是初试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写得比较啰嗦。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初试的经验贴,写复试的帖子就比较少,因此我想尽量提供点信息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也希望你们重视复试。
2011年参加复试65人,最终金融录取38人。2012年,参加复试49人,最终金融录取15人。你应该能意识到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由于今年的招生政策突然变化,具体为什么我也不清楚,所以金融的录取比例很小。下一届怎么招生我就不清楚了,我猜的话,应该还是按照一级学科划线,录取比例应该比今年要高一些。
我先说说综合成绩的算法,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笔试成绩×25%+复试专业面试成绩×10%+复试英语面试成绩×5%。最终的录取是按照综合成绩排名的。然后录取的办法是这样子的:一般还是按照1:1.2~1.3左右比例录取,但是录取的同学并不能一定是金融学,可能是经管院其他的专业(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有可能)。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吧。初试线是按照一级学科划线,比如今年是应用经济学是390,假如报考金融学的同学有12个(假定的),那么如果按照1.2录取的话,就会有2个同学会被淘汰;然后录取的10个中会有多少人会被录取到金融学呢,这个不好说,要看每年金融这边有多少名额,假定是4个人,那么综合排名的前四名录取,后面的6个人就被调剂到院内的其他专业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上面这个计算公式,你可能看不出它能提供什么信息,其实这个公式非常重要。初试由于满分是500分,所以先除以5再加权计算。复试笔试、专面和英面满分是100分,这些加权比重中,最最重要的是复试中的笔试。你自己可是稍微计算一下,你会发现一个信息:复试笔试里面的1分相当于初试成绩的2.08分!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如你的初试成绩415分,我是395分,但是我只要在复试笔试中比你多10分就反超了。要知道初试中的20分差距是很难的,但是复试笔试10分不过是1-2道题目的差别。因此我在此特别特别提醒那些过了初试的跨考的同学,千万千万要重视复试中的笔试部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初试成绩比较高而疏忽大意了,那些金融科班的同学或者复习的很好的同学比你多对几个题很容易的。就那今年来说吧,我知道的,就有很多400+的同学被调剂到院内的其他专业了,甚至还有410+的。
再说说我自己的复试过程吧。
由于数学没准备好,考完数学我就有点觉得自己初试很危险了,所以我考完试也没有对答案什么的,回家过了个年,开学之后就等出分数了。由于我对自己的数学比较悲观,我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但是出成绩的那天,我看到的我的初试成绩显示的是390,我还是很惊讶的,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了,也就比较满足了。知道自己过线了,第二天开始正式准备复试了。
到了30号复试的那天,上午是两个小时的笔试。下午专业面试,潘敏老师先把所有的金融的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说了复试的具体流程,然后说今年金融只有11个名额。整个下午和晚上进行专面和英面。
到了4月11号网上公布录取名单。
其实复试过程中还是很跌宕起伏的。由于我压线进入复试,很多人都觉得希望比较小,但是我还是全力以赴吧,不想以后为此后悔。到后来,小道消息说只录11个人,我非官、非富、没关系、初试低,真的觉得基本没戏了,有点绝望了。我当时恰好看到网上的一个学长写的一个复试翻盘的帖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现在想起来真是很感激。复试那天,参加复试的同学在等的时候都会互相聊聊天什么的,我都不敢参与,我怕他们会问我的初试分,%&_&%。复试完了其实我自我感觉复试应该不会很差,但是一想,参加复试49个人,我最后一名,只招11个人,录取的概率基本为0啊。算了,做好调剂的准备吧。直到公布名单的前两天,我打听到金融的名额增加了4个,而我的综合成绩排名15名,所以,好吧,我很幸运。。。。。
具体说说这四门课的题型分布。卷面的题型是:名词解释(5×4’),计算题(2×9’),简答题(5×10’),论述题(12’)。
最重要的两门是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然后依次是公司理财和国际投资学。每年的大概的比例为35,35,20,10。一般来说,货币银行学主要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国际金融重点是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也会有少数名解;公司理财一般一个简答一个计算;国际投资就只有一道简答题。但是每年的题型分布不是很稳定,但每科的分值基本不变。比如今年,货币银行学是1个名解,2个简答,1个论述;国金没有计算题,4个名解和2个简答题;公司理财是2个计算;国际投资1个简答。今年的题型比较奇怪,两道计算都是公司理财。
笔试里面的题目全都是来自指定的四本书,不用看其它的书,计算题也没有必要去做另外的习题集什么的,把书上的例题弄清楚就够了。
指定参考书:
1.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比较基础,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整本书都会考,我个人感觉货币金融理论那部分很复杂的那两节的内容考到的可能性比较小。
2.国际金融,这门课的应该是这四课中相对较难的一门,内容比较系统,前后联系很紧密,前面没看懂的话后面的东西就不怎么好理解。重点是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关于汇率的计算。最后两章随便看看就可以了。
3公司理财,这门课以计算为主,计算都不难,但最好搞清楚计算原理,以免计算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利用题给的数据。这本书考到18章,mm定理和17章的那三个计算方法也是重点。
4.国际投资,这门课的东西比较少,也不难,但是厚厚的一本书每年只考一道简单题,复习起来性价比太低。很多人建议时间比较紧的话直接放弃,也有些道理。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可以按照他们老师的ppt的重点复习下。另外国际投资没有计算题,所以牵涉到计算的内容可以直接pass。
复试中的专业面试只考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所以复习的重中之重是前两门课。专业面试的流程是,所有的人抽签决定自己的顺序;按顺序进去抽两道题目,一道货银,一道国金,每道题有二次机会抽题,就是如果你觉得第一题不好答,可以再抽一次,但是如果第二题更难,不可以换回第一题。大概有10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然后开始答题。一般有6-9个老师,每个老师都打分,最后算分的时候是去掉一个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值。老师人都还不错,如果你两道题答得不错的话,一般老师不会多问你什么,然后跟你闲聊几句就ok了。如果对题目把握不好的话,一般也不会为难你,老师会问一些相关的基础问题来引导你。每年参加面试的老师会有变化。今年在场的老师我认识的有,黄宪,潘敏,张东祥,肖卫国,谢珺,还有几个我没见过。
英语面试,首先是1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每个小组抽一道题,小组讨论一下,其实就是每个人说几句。题目一般都跟经济相关,我们那组的题目是:就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复试这三个部分,笔试是最重要的,不仅仅因为权重最高,还因为这个部分很容易拉分,所以千万要重视。如果你初试名次比较靠后想把综合排名往上拉点的话,这个部分是唯一的希望。专业面试我个人感觉比较难拉分,因为面试的题目比较基础,每个人都能说出些东西,而且还跟个人的表达能力有关,老师打分也比较主观。英语面试的话,计算权重比较小,而且口语的话,国内的学生不会有太大差距,所以也难以拉开距离,当然那些少数口语很牛的同学还是蛮有优势的。专面和英面虽然没笔试重要但是还是要重视的,至少不要拖后腿。
我最终能幸运被录取,说明我复试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我修过双学位,不过说实话,因为上课没怎么听讲,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也有担心作为一个跨考生会在复试中有劣势,所以我在准备考研的那个学期去旁听过货银和国金的金融本科班的课程,每次课一个半天,坚持了差不多十二三周的样子,后来时间太紧就没听。虽然没听完,但老师讲的蛮不错,感觉自己看书和听老师讲课效果还是有差距的,这对我后来复习起到了入门的帮助。话说回来,我这个做法不是很明智,风险很大,准备初试的时间本来就很紧张,每周我要抽出两个半天旁听货银和国金外加3个半天的双学位,剩下的时间真的很少,这是我数学复习时间不够的一个原因。虽然这种做法对后面的复试有帮助,但是我个人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这样,我是运气好过了初试,要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数学再少考1分,我就直接悲剧了。
前文中有写,我是从出分的第二天开始准备复试的。对于零基础的跨专业考生,如果对初试比较有把握的话,最好能初试之后休整一段时间就开始准备复试吧,最迟的话大四下的一开学就得开始看书了。
我先是看货银,我对照着ppt把整本书过了一篇,然后整理了一份知识点框架图笔记;然后是国金,也是看书+整理笔记。第二遍我再认真把这两门课再看了一遍,然后开始看的公司理财,也整理了份笔记。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时间比较长,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后面的时间我都是在对照我的笔记看书,最后几天我才翻了翻国际投资。总体上算的话,整个内容我复习了4遍吧,而且我在考前的那个晚上把所有的笔记又看了一遍,我还记得那天2点才看完睡觉的。第二天早上起早点,又把笔记翻了一遍,重点看了一下我觉得可能会考的,然后就走进考场了。
笔试的时间很紧,而且我在最后几分钟竟然检查出我一个计算题算错了,匆匆忙忙的改,也不知道改对了没。我专面和英面都是下午,专面中表现也还行,英面中,我的口语一般,不过由于我当时前几天正好看到一个关于温州金融改革的问题,所以我在小组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提到了这个,感觉应该是个加分点。
我下午6点左右复试完了,走出面试的办公室之后感觉考研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结果只能听天由命了,反正至少我付出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遗憾的地方到不少,毕竟第一次考研还是缺乏经验的。
到后来看到网上的录取名单上我自己的名字,心情还是挺激动的。因此我想告诉后来的考研人,不要老是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没有关系,永远不要放弃任何希望,用心并认真准备,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的。前后经历了7个月左右的努力,最后幸运得到了一个不差的结果。考研路上,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这里真心表示感谢!感谢那些一直关心我的同学!感谢考研路上一起奋斗过的研友!感谢爸爸妈妈从头到尾的支持!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我女朋友R童鞋,非常感谢你的一路的陪伴、鞭策、鼓励和理解!推荐我觉得很好的帖子:1.我的武大金融考研路2.3./thread-.html复试:1.金融学复试的翻盘经历2.武汉大学金融学大翻盘考研只是一个门槛,以后路还长,真心祝愿学弟学妹考研路上一路顺风!(如果有什么疑问,[url=mailto:%E5%8F%AF%E5%8F%91%E9%82%AE%E4%BB%B6%E8%87%]可发邮件至[/url],最好不要问我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的问题)
附2012年武汉大学金融学复试笔试题目(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4’)
特里芬难题欧洲债券盯住汇率制储备头寸(还有个货银的,忘了)
二、计算题(2×9’)
1.武汉某公司打算投资一项目,初始成本为300万元,负债融资比率为0.6。改投资预期有永久现金流每年80万元。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为3%。市场上有另外几家公司投资类似的项目,β值分别为1.2,1.3,1.4,1.5,1.6,市场风险溢价为8%。求该项目的净现值。2.某人持有A公司股票,第一期股利为每股0.7元,第二期清算股利为400元。该股票的贴现率为15%。1)该股票价格为多少?2)如何通过自制股利使自己每年得到相同的股利?(由于是自己回忆的,计算题中可能会有部分细节不对)三、简单题(5×10’)1.实际汇率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简述敏感性缺口以及其思想。
3.简述汇率中介目标的利弊。
4.简述利率平价的内容。
5.简述避税型价格转移及其原理。
四。论述资产价格机制的内涵以及托宾资产结构平衡传导机制。(12’)
几个专业面试的题目:
1)货币乘数的构成因素及影响方式? 2)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3)CDs 4)米的冲突 5)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6)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内容 7)远期、期货、期权的比较 8)汇率超调 9)为什么一战后有的国家是金块本位制有的国家是金汇兑本位制?
复试考的东西也都很基础,认真看指定的教材就行了。
中级战友, 积分 7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6 积分
在线时间15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2 积分
在线时间291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2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2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 积分
在线时间2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 积分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学长很棒!请教学长:英语的过级& & 有什么要求吗?
一般战友, 积分 4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在线时间182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4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4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13年考武大&&能加我QQ 想向你请教
中级战友, 积分 9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2 积分
在线时间157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2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9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2 积分
楼主武大本校,求武大金融就业情况?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在线时间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font color="# 发表于
学长很棒!请教学长:英语的过级& & 有什么要求吗?
木有看懂你的问题呀。。。武大金融的线算是很高了,最近两年都是65分,如果基础不好的话过线比较危险。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在线时间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 积分
胡徒启程 发表于
楼主武大本校,求武大金融就业情况?
这个我就不好评论了,毕竟没有经历过。
新手上路, 积分 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在线时间14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必须支持~~
中级战友,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4 积分
K币1662 元
在线时间40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4 积分
K币1662 元
我,一定能行的。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学 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