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的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发展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也纷纷献计献策,要求社会继续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决心十分坚定。身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上海的中职学校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3月24日下午,本刊编辑部特约请五位上海中职学校的校长座谈“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校长们围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定位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主题,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刊选编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周一飞 苏勇 邬宪伟 金怡 方德明
职业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
  周一飞:中华职业学校校长
  今年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特别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这句话可以说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其一,社会观念转变问题。从政府层面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认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但反观社会层面,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不正确,甚至把接受职业教育视同“干活”。此外,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至今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读高中上大学这条路始终吸引着家长,只有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确实无法读高中或大学时,才会选择去职业学校读书。这种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在社会上根深蒂固,确实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消除。其中,关键在于政策及措施的引导。从目前看,接受职业教育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差实在太大。若相差不大,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就自然会逐渐改变。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改变观念,更重要的是促使一些政策和措施“落地”。因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最近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指出:如果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真能站在这个高度认识问题,将有利于职业教育推进的速度。
  其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因为生源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感到难度很大,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很疲惫,职业倦怠情绪比较严重。所以,调动教师献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政府能否给予从事职教的教师一些专项津贴?二是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存在问题。由于专业设置不同,现在职业学校挑选教师很不容易,而职业学校本身所举办的教师职后培训又收效甚微。国家能否根据专业数量与发展前景,在高校中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然后充实到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中去。
  其三,学生素质提高问题。我们最近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家长问卷中了解到中职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学生文化基础水平普遍不高;二是专业技能不扎实;三是自我控制力差。中职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如果这一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就业,必定会给社会带来隐患。当前,政府给相关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鼓励他们提供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机会,但似乎对中职毕业生的关注不够。
  其四,衔接与结合问题。首先,中职要与高职直接衔接。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如果中职与高职直接衔接,就可以为中职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升学两条途径。这一方面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文化技能的提高。今年我校有20多位原本已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回炉”参加高职考试,说明学生对继续求学阶段是有兴趣的。其次,职业教育要与社会的职业培训结合,即职前职后都要加强培训。据有关人士介绍,英国职业教育中,雇主和雇员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由行业协会根据雇主要求制订行业标准。协会定期公布,供雇员参考。这是值得思考的。现在我们的职业培训成效不大,原因在于劳动部门把资金投到培训机构后,对培训结束后的考核结果及就业结果不跟踪、不关注。希望我们的相关组织机构能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科学规划职前和职后的培训,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事关社会的和谐发展
  苏勇: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校长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出台的政策、实质性的举措,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讲,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十分真切的感受。就金山区而言,就读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者比较贫困的家庭,有相当一部分的的学生来自于单亲、离异或者再婚家庭。这些学生难免产生经济上的贫困和心理上困惑和自卑。中职教育使这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了做事,具备了一种工作的技能,找到了一份了比较体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份比较高的经济收入,从而完全改变或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改变了其命运和人生轨迹。所以我认为,促进并办好中职教育也是提倡教育公平、改善百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当然,要促进和办好职业教育还需重点解决下述问题:
  一是师资建设问题。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技能教育,以技能为主线,重在实践和操练。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绝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师,本身要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技能。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并受到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多数还是从学校到学校,较少具备企业经验、意识以及实际工作的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开展专门培训是提高师资的途径之一。但除了专门培训外,还应该有更多的培养途径。首先,要突破政策限制,直接从企业引进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人才。现在无法直接从企业引进教师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和学校性质不同,前者属于企业编制,后者属于事业单位,二者由于身份的不同,不能直接进入。其次,要破除学历限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或学历不够,或公务繁忙。因此,前者不符合学校招聘教师起码要本科的条件,后者不愿来。再次,全社会共同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的老师,从校门到校门是绝对不行的,没有切身经验,没有相关的技能又怎能教会学生并教好学生?但是,在派送教师到企业学习、实习或实践中也经常遇到实际的困难和问题。部分企业往往以种种理由,譬如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紧张、场地等,不欢迎教师到生产现场去。因此,要从机制或体制上作出规定,使教师有地方去学习和提高。
  德国技术类学校要求教师有博士学历,并且至少有10年的工厂实践经验和工程师职称,这种老师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国内,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这方面已有所突破,要求应聘的老师有七年的工作经验,至少是工程师,由于师资的充分保证,培养出来的高质量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所以,职教师资招聘和培养体制的种种限制必须冲破,另一方面,职教师资待遇也亟待提高。中职教师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师,每天所面对的一群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生,其心身和体力的付出成倍于普通教育的教师,其付出与收入也难以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到中职教育中来。
  二是国家助学金合理发放问题。现在,国家助学金对中职学生已经做到全覆盖,而且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客观上,这对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职,以及缓解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发放助学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只以单一条件评定,而没有考察学生的实际上存在的差异。同样是农村户口,有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其实还是可以的。其中一部分学生拿到助学金后往往会挥霍一番,或购买高档物品或上网吧消费。而真正有困难或特别困难,并懂得珍惜和感恩的学生不能得到更多的资助,更体现不出国家助学金的本意和优越性。所以,助学金发放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不搞“一刀切”,区别对待,有所侧重,要让确实需要帮困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补助,并切实起到资助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三是社会舆论的加强问题。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舆论宣传和配合还不够。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绝大多数学生均是独身子女的现实,已经有相当部分家长不舍得让孩子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读书不好的就去读中专”的观点,也使得就读中专被看成是一种无奈和被迫的选择。这些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不利,要改变这种现象,要靠舆论大力宣传,尤其是正面的、广泛的宣传。要多多宣传技能立身、技能强身、技能致富、技能成才的事例,尤其是要宣传学生本身的个性适宜于技能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最终通过技能获得和进步得到事业的成功。希望在社会上努力造成这样的氛围:依据个性自主选择自身善好的职业,而不是随大流从事不愿意的工作。
  四是职业准入制度完善问题。比如,对于化工这个行业,全行业各工种应该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但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相当数量不具职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化工生产第一线后,事故的发生率往往较高。在准入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利的地方,很难要求所有企业负责人自觉地聘用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具备专业技能,又需给予略高薪酬的从业人员。相反,部分企业负责人为了节约成本,会一味贪图廉价劳动力,用人时多选择没有职业资质的人。这不仅加大了安全方面隐患,也对整个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更对接受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不利。所以,要从法的严肃性出发,全力做好职业准入制度工作。这样,不仅可提高有职业资格的劳动者总体薪资水平,也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职学校要健康发展,应该创特色、创品牌。所谓创特色,就是突出差别化,既可以形成局部的优势,也可以把有个性或特殊偏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但目前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地域性较强,每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区别不大。所谓创品牌,是指学校办学要有梯度,要集中优质资源办优势专业,让学生受到最优的教育。另外,实训基地建设也要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优势和专门化,要有意识地集中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建设。
培养技能精英需要各方努力
  邬宪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
  温家宝总理提出,职业教育要增强吸引力。我对党和政府要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充满信心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社会各界在认识水平上还不一致。
  为什么要搞好职业教育?第一,这是关系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问题。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果这批劳动力没有经过培训和教育,他们很难在城市立足。第二,任何一个群体中,个体的智能总呈现差异化,自然人群中总有一批是擅长技能类工作的。而人总要有求生的手段,所以必须要有职业教育。因此,大家已形成一种共识:职业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三热三冷”现象:一是领导热社会冷。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社会上却对职业教育有偏见。二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以为迎来了职教的春天,但在一部分行业办的学校里,相关企业为了寻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愿给学校增加投资。当然,法律上也没有规定企业有投资职业教育的义务,除非培养学生有产出时企业才可能投入。三是数量热质量冷。职校扩招导致现在师生比超过1∶26,正常的比例是1∶16。如此高的师生比怎能保证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能否培养精英?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不是一个层次,每一个类型都应当有精英。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其完整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我认为,真正的职业教育精英的培养需要“非连续化培养”,即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工作经验形成结合起来。技能型人才没有工作经历就无法强化他的体验,而体验得不到强化无法成为一流的技职型人才。所以,技能型人才最高层次的高级技师不可能单纯在学校中培养出来,必须经过实践培养环节。德国也是这样培养职业人才的。一个技能型精英人才的成长必须要经过工学交替的培养方法。
  职业教育的发展靠什么?政府、企业和学生三方都要有积极性,缺一不可。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下,社会就是需要一批能操作和应用的技能型精英。这里,我对上海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四个建议。一是体制上,应当由政府办职业教育。作为一流城市,上海有这个经济实力和领导能力,可以由市、区两级政府来办职教,否则反而造成力量分散,资源不能整合。目前由于地域壁垒和行政区域壁垒,很多资源不能统筹。二是强化机制,通过免税等来调动企业的办学积极性。三是改变用工制度,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非法用人要加以惩治。四是运用激励机制让企业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学校本身如何发展?除了办学要有自主权外,学校要办出特色。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形成四种特色,一是行业特色或专业特色;二是市政府重点办学的综合性特色,即在综合性学校里培养技能精英;三是特殊管理特色,针对特别难管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这些学校的师生比要降低;四是地区特色,这种学校要办成规模型,满足当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师质量如何提高?一是国家要解决待遇问题,拨款方式要改变,进行绩效改革;二是中等职业教师职称职务要开放到正高级;三是建立师资终身培训基地。现在很多企业有保密规定,不愿让老师介入。因此,我们需要一套培训的体制,可以和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例如建立赔款制度等。
政府要花大力气支持行业办学
  金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校长
  第一,要进一步协调和整合行业的办学资源,加大对中专学校支持力度。如果把各方面对中职教育的关注比作一个圆的话,这个圆由外圈、内圈和中圈组成。外圈是政府,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政策扶持到内涵建设推进,亮点很多,中职校整体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内圈是职校,广大教职工在为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在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内外两圈对中职教育的热情、积极性都很高。中圈是家长、学生和企业。相对来说,中圈的热情不那么高涨。尽管社会急需“蓝领”,但是家长、学生还是把报读中职学校作为读高中无望后的选择;而企业因为没有“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在选人时基本上采用市场运作,甚至宁聘用农民工而不聘用中职生。因此,行业办的学校,由于主管单位是企业身份,其在集团内是被“边缘化”的,在办学经费、政策扶持、专业指导等方面得到的支持很少。希望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办中职校的指导、协调及经费支持。
  第二,要进一步改善中职校办学的外部环境,适当为中职校减负。中职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进入中职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尝试到学习的成功。中职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技能的合格毕业生输送给社会,责任重大。相对于普教和高教来说,职教及职业学校所承担的社会压力更大。中职生家长多认为子女进入中职后就应该享受“一条龙”服务,从做人的培养、知识技能的训练、到就业的落实,都应该由学校承担责任。长期以来,学校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今天,社会对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得很不够,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同时也应呼吁家长、学生理性对待就业岗位的选择,帮助中职校减负。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政府的投入每年在增加,特别是温总理今年在工作报告中说要逐步实现中职学生的免费就读,这对中职来说确实一种鼓舞。因为,这能让老百姓的孩子读得起书、学到一门将来赖以生存的技能。我们希望能否能在教师的队伍建设、工科类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德育工作等方面也能增加投入,进一步解决影响中职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为目前在行业办的学校里,教师待遇与行业挂靠,平均工资水平低,这可能影响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或者引起跳槽现象,学校压力确实很大。此外,像工科类中职校实验实训场地与设备、学生技能培养的小班化、特殊学生的管理等,也需要大的投入,这方面我们也希望政府能从财力上予以扶持。
职业教育应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
  方德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长
  第一,上海职业教育蓄势待发。一是近年来政府在硬件建设中,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迄今建成了50个公共实训中心,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争创国家示范性学校奠定了基础。在软件上建设中,率先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战略标准,形成了上海职业教育的核心办学思想。另外在上海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以及如何把办学思想转化为学校办学运作行为方面形成很多亮点。我们总结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格局,把有关专业标准、课程思想有效转化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转化为教师教育行为,转化为学生成长的模式。怎样进一步总结上海职业教育中很多成功的做法?怎样把这些思想在促进学生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这些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是国外提出了很多职业教育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模式,上海能否形成有上海地域特点,能与国际职业教育抗衡和竞争的模式,我觉得现在已经到时候了,这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建设服务支撑体系。一是在微观的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我很羡慕普教界,上至中央教科所,下至区县教研室,从上到下有一大批力量在研究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问题。相对而言,职教研究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有关方面对于职业教育的改善,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善与支持的力度是微乎其微的。二是师资的培养、培训没有落到实处。现在职教师资虽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但在具体落实上是令人失望的。不少学校为完成任务,培训流于形式实效很差。去年,我与本区教师进修学院商量,把教师培训任务接了过来。我们的校本培训立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技能的师资提升,开展了顶岗实训等一系列培训。就服务支撑体系而言,从更合理的角度来说,能否针对职业教育的培训成立一个机构?据说,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有所考虑,拟成立一个专门的职业教师培训基地。
  第三,社会各个层面的通力协作。一是需要政策和立法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离不开企业。要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就这个需要通过制订相关政策甚至立法明确企业办学职责,规范企业更好地履行职责。二是整合培训资源,确保培训质量。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优势,我希望教育部门和劳动人事保障部门,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通过社会的舆论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支持职教是自身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过去,《教育发展研究》对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关注得并不是很多,同时对于那些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校长也知之甚少,因而影响到广大教师、校长、官员对这一层面教育的了解。在此,我们想以本次中职校长论坛为起始点,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中职学校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表达主流媒体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呼吁,在发挥社会舆论作用的过程中,尽量挖掘职业教育的亮点,向政府层面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陈霞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链接:职业教育热点话题
  今年两会提案中,教育占了很大比重。同时今年要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本刊编辑部从2009年“两会”提案及《2020年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建议和讨论中摘录部分教育热点话题和观点,以飨读者。
  朱永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六点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就《职业教育法》修订建议,提出着重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理清教育和劳动两大部门的职能和关系,切实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局面,实现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设立“国家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委员会”,协调统筹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或者将劳动部门有关职业教育的职能移交至教育部。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实行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建议所有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统一由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明确各级政府按GDP的一定百分比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要单独制订,并高于普通高中的1-2倍。注意明确行业企业办学的主管部门的责权利。对现有行业企业办学要进行清理,有能力和有必要举办的行业企业要切实履行举办者的责任,足额拨付办学所需的经费,对行业企业举办的“准民办学校”,则改为政府投入。
  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在职业院校中有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比例,逐步实行“先到企业,再到学校”的专业教师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标准,建立有利于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任教或任专职教师的机制。
  第四,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地方政府、学校责任的同时,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鼓励企业办职业学校,对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或者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或者接纳职业学校学生、教师实习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建立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基金,使企业有能力办好职业教育。
  第五,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一是加快建立国家技能鉴定委员会,加紧原有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内容和标准的开发;二是进一步推进技能鉴定社会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不经过职业培训不能就业上岗。
  最后,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法》修订中,一是考虑如何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二是研究如何加强农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的建设,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
  周洪宇:描绘农村中职免费“路线图”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描绘的农村中职免费教育“路线图”分三步:第一步,近期可以对考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和城市涉农专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费;第二步,逐步扩大到考入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第三步,再扩大到考入农村和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农村家庭子女。考虑到中职的特殊性,周洪宇建议国家逐步实施农村中职免费制。
摘自:新华网 &
  秦和:设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认为,现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招生困难、管理困难、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定位不准、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设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在有条件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立即启动免费教育的试点工作,并争取两年之内尽快在全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实施免费教育工程。
  李海燕:提高质量是增强职教吸引力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李海燕认为,增强职教吸引力关键在提高质量。伴随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薄弱。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职业院校更多依靠收取高学费来维持学校运转。希望国家能出台具体政策,出面让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
摘自:中国教育报 &
  涂文涛:职业教育亟待增强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增强吸引力,让受教育者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渠道畅通。为此,涂文涛建议:首先,要加强引导,转变观念,让大家正确看待职业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坚持把职业教育攻坚作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人才支撑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支持学生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要建立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资助体系,让经济条件有限而又愿意学的学生进得来。其次,要改善办学条件。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革办学体制,大量吸纳社会资金办学。要进行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计划的支持力度,国家的投入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多元化投入等方式建设一批示范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再次,提高教学质量,打通就业渠道是增强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去实践,要让既是工程师、又是教师的“双师型”老师担任教学。要实施实践训练基地建设计划,特别是要与新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紧密结合,建设适应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打通学校、企业合作培养通道,加强校企合作,使就业渠道畅通。
摘自:人民网 &
  马树超:增强吸引力方能突破职教发展瓶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马树超认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社会层面需要拓展一线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从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方面着手;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保障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及其技能证书人群的基本权益;为一线劳动者的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教育层面应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要更多投入于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改变目前职业院校学费高于同类普通教育的现象,使职业院校教育对学生具有价格竞争的优势,提高其吸引力。
  此外,要花力气消除教育系统内部尤其是初中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将尊重一线劳动者作为教师的基本师德,提升一线劳动者在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职业教育层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在办学方面强化校企合作。第三在教学上强化工学结合的课程系统建设。第四,强化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加快人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改革,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是补充专任教师不足的权宜之计,更是改善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职业教育,使企业得到满意的技能人才,将凝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共识,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摘自:中青在线 &
  刘淑珍: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校长刘淑珍在献计《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上关于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表示,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在纲要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职业教育内部本身要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教育模式。建立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健康发展、为技能型人才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要建立畅通的继续学习之路,就是努力构建适应技术型人才和服务类人才多途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让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畅通。解决中高职的教育的衔接畅通问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选拔人才也好,待遇也好,社会地位也好,有一个相应的持平。
摘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胡忠泽:采取切实措施增强中职吸引力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忠泽就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出:1.大幅度降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标准明显低于普通高中,进一步扩大紧缺专业的适用范围,逐步免除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2.彻底改变中考考生现有填报志愿的方法和录取程序,想方设法使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局面。3.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和生均经费大大高于普通高中。4.打破企事业间不可逆转的体制障碍,容许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富有实际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并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评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摘自: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网站 &
  余祖光: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吻合度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余祖光就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指出:1.提高吻合度势在必行。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包括产业、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层面。首先,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要与社会就业结构相协调,如职业学校在校生(培训学员)所学专业的三次产业分布要与所在区域社会就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大体相当;其次,专业大类的毕业生规模应当与相关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体平衡;再其次,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要与就业岗位的专业需求基本对口。2.依靠行业企业改革大有可为。提高吻合度,实质就是职业教育贴近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要贴近劳动市场,就要贴近企业。3.政府宏观调控不可或缺。必要的调控措施至少有以下几种:一是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作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及时提供新兴就业领域的信息,引导职业教育作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二是作好技能人才供求情况的年度统计报告。三是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对职业技能人才的供求结构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四是继续鼓励流动就业,支持职业教育的城乡、区域合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搞好两个“三段式”的办学模式。五是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提高个体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9年02-24
  马国湘:对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国湘对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建议:1.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建议强化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功能,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主管教育的高层领导牵头召集,充分发挥对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作用,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建议国家重视对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研究和改革。除了国家各级财政投入,还要调动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还可以推进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互动。3.建议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致力于服务校企合作的专业化中介服务组织。4.建议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和就业质量。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突出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职业教育是面向终身的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增加学生多样化选择,满足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需求。通过提升人才内涵促进就业质量提高,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5.建议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区域信息分析平台。一是立足区域发展,建立“教育-产业-就业”联动信息平台。二是建立区域人力资源评估体系。定期对区域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等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梯度”规划。
摘自:职成教育在线 &
  王寿斌:农村职教发展更需系统的中长期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王寿斌针对农村职业教育问题,提出:
  一是着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区域“定型”和结构调整,优化区域职教资源,全力整治区域内重复办学、重复办专业现象,杜绝区域职校专业设置“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坚持“农村职教为农服务”的大方向,立足农村实际开设专业,拓展深度、充实内涵、办出特色,重视培养创业型人才。
  二是继续巩固和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职教助学政策,并逐步使免费政策惠及入读城乡中职学校的所有农村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资金的管理,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同时,在彻底根治中职招生混乱现状的前提下,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电子注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农村职校不仅要自办校内厂场,更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举办农产品深加工和规模种养殖业。
  四是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职教发展政策,建立农村职教的经费保障机制。促使企业与职校拧成一股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职教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是在政府层面上建立区域教育的社会绩效考评机制。把政府领导的思维和精力转移到发展农村职教上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 &
  熊丙奇:要靠政策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职业教育问题,首先是国家的人才政策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同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者有基本一致的社会保障,这是职业教育能得以发展的大背景。其次,是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在教育界内部,必须打破唯普通高等教育是尊、唯公立教育是尊的格局,应给予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平等的竞争空间,鼓励职业教育发展高层次教育,并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自的通道,且能相互贯通。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证书的相通性,持职业资格证书就可望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从而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改革用人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创造各类教育公平竞争的环境,职业教育才可能真正摆脱“低人一等”的处境,这是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需要系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当下,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机会。
摘自:中国青年报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01-12
  姜大源:职教投入须建立“刚柔并举”机制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姜大源就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
  首先,必须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超过普通教育。为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必须建立“刚柔并举”的机制。所谓“刚”,指的是必保的经费投入,为此必须设定一些刚性的指标。所谓“柔”,指的是项目性经费投入,为此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阶段性目标给予重点、及时的投入。
  其次,必须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长期战略,以确保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优于普通教育。为强化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必须制定“长短结合”的战略。所谓“长”,指的是普适性的法律法规,所谓“短”,指的是中短期的政策方针。
  最后,必须编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长远规划,以确保职业教育的整体地位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建立一个功能更全,有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劳动部门、高等院校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职业教育研究网络。
摘自:中国青年报 &
  俞仲文: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须动大手术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就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议:
第一,调整教育部门与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业务范围,将劳动部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业务归并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在管理体制没有进行上述调整之前,应当积极采取建立和谐职教的一系列有效的行政措施。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由一位行政首长来统一管理教育与劳动两个部门的业务,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部门之间在管理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和扯皮。
  第二,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中,必须要配备来自产业部门、又熟悉教育的领导干部,来管理职业教育的业务。
  第三,建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全国各类产业的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和知名企业代表、知名职业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中央职业教育的研究机构和知名专家组成,作为全国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补充,统一来研究全国职教的重大问题。
摘自:中国青年报 &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
  农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就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建议各级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通力协作,重视职业教育在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要求共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职业院校参与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地区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求制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性目录,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方案,通过培训并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帮助受训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加大其就业的机会、获得较好的薪酬。
摘自:中国青年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