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车辆专硕324分占多少名有2017希望之星吗

参加2017考研的学生已经着手准备了,专业选好之后就是确定自己的院校,首先应当评估报考难度,但很多同学只是简单地看了看排名,这是不科学的,接下来,跨考小编本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说明如何评估院校报考难度,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全面分析,理性选择目标院校。
一、计划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二、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每年招考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以往的人数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三、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如2014年人大金融学硕推免就占录取人数的53.96%,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四、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同志还需努力。
五、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如果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情况,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故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
以经济学为例,2016年国家线为325,大致相当于高考二本线的难度,比较简单;350大致相当于一本线的难度;复试线到370就很难了,一般是比较好的985之类的名校或者顶级财经类院校才会达到。复试线到380甚至390,基本上是考研难度最高那一档了。至于清华五道口复试线420分的情况,肯定是中国最难了。
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但是,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七、进入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以中山大学金融硕士为例,中大金融硕士2013年到2015年复试线只有330分,2016年猛涨为360,很多人便误以为在过去两年中山大学的金融硕士很好考,那就大错特错了,14年该专业招收45人,结果有96人进入复试,这炮灰可不是一般的多。
八、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
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重要了。也许10分钟的面试同等于复习了将近一年的初试。所以建议那些应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尤其是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要避免复试比例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被黑。
另外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由于笔者专业所限,无法一一透彻分析,故不做赘述。
复试分数线
如今已进入4月,2017年的考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你是否还在纠结目标、复习无方向、心态没有调整好,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考研这场大战,并且在这场大战中取得胜利呢?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特在跨考教育上市周年庆时期,推出,4月29号&5月2号,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资料费;送T恤衫、考研日历、优惠券、大礼包、总裁免单!
【关注微信:kkkaoyan,找研友、找干货、找名师,百万考研人都在用】
会不定时赠送免费课程,供考生参考复习。也可与研友进行交流,共享考研信息与方法。
400-883-2220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2017考研:专硕及学硕9个方面区别对比分析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考研选专硕还是学硕?每一年这个问题总会被问起,不过目前很多信息过于集中在培养方式,学位证书等方面,信息比较陈旧不够实用,下面新东方网考研频道要分享的是学硕和专硕的在报考种类、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分数线、院校培养、学费9个方面的详细对比分析,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会更了解,2017考生抓紧来看。
  一:报考方向及种类
  学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三大门类,其一级学科下又划分为多个二级学科,分类较为复杂,具体视专业方向而定。
  专硕(截止2016年4月共40种)
  二:报考条件(只针对应届生而言)
  学硕:无限制
  专硕:应届生不得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
  三:考试科目
  学硕: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两门(或一门)业务课。
  具体需参看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
  专硕:见本文末端附录(下一页)
  四:学制
  专业硕士为2年和2年半制,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
  而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为3年。
  五:校内培养
  专硕为双导师制(除了拥有与学硕相同的学术导师之外,还要求有校外实习导师)
  专硕研二要外出实习半年,这是必修的课程。
  毕业论文,专硕既可以做学术型的论文,也可以做工程实例型的;
  专硕不能直博,考博正常
  另外,要注意的是复试调剂中,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
  六:学费
  学硕:基本为每生每年8000元
  专硕:普遍高于学硕,基本为9000元到20000元,具体视专业和学校而定。
  七:奖、助学金
  现大部分院校已实行统一标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学业奖学金部分高校最高可达1.2万,学业奖学金的覆盖率是100%。
  八:社会认可度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专硕和学硕在培养体系上基本一致,两者在校的主干课程是一样的,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
  很多企业也并未区别对待学硕和专硕,所以大部分专业在就业上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以下这些专业则是专业型要好于学术型:
  专业型的
MBA明显认可度比学术型的管理学要高;专业型的临床医学认可度比学术型的医学硕士要高(很多医院都是只认临床医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认可度比会计学术学位要高。
  九:专硕VS学硕,哪个比较好考?
  从国家规划来说:正一步步减少学术型硕士,增加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为7:3。专硕处于扩招期,学硕处于紧缩时期。
  从试卷难易度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差别。仅仅从考试大纲上看,英语一比英语二的考查点多出好几个。整体难度上,前者自然比后者大一些。
  但部分高校,特别是名校的专硕专业不考英语二而是考英语一。
  再者就是数学的难度差异,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学硕要考数学三,考试内容包括高数、线代和概率论,难度比较大。会计专硕的管理类联考数学部分考试内容全都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从历年分数线来说:大部分专业的专硕和学硕分数线已持平,以冷门专业历史学为例,2016年其专硕和学硕的国家线均为315。
  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总体而言就是这些,还有一些细微性差异(如报录比等)大家需要分情况考虑,笔者就不一一赘述。
  至于专硕和学硕哪个更好考的问题,我们还难以有一个绝对的定性,像管理类联考专业虽然试题简单,但报考人数也是异常的多。所以报考学硕还是专硕,大家还是要结合上文所述,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综合实力等认真考虑。
官方微信:新东方考研 (微信号:xdfkaoyan)
考研热门资讯、院校信息、新东方课程、名师辅导,请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新东方考研课程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考研工具箱
四六级英语拓展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准备考研的不少考生均会在选择硕士类型即学术型硕士(学硕)还是专业型硕士(专硕)上而苦恼,考生需要着重考虑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一、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进行分析。由于学硕和专硕所设置的个别专业及学科是不一样的,考生需要清楚哪些学科专硕是没有设置的,比如说哲学、理学等。在不考虑跨学科考试的情况下,考生需要结合自己本科所学专业及课程明确能否选择专硕这一硕士类型。
二、根据自身学习程度深入考虑。学硕的考试是严进宽出的,入学难度及竞争激烈程度均比专硕高,尤其是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率是非常低的。专硕的招生考试有“联考”和“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的专业考试,均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和阅卷的。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些,“联考”考试虽然较容易,但录取时院校及导师更看重考生的工作背景及经验。
三、合理考虑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自2014年秋季起,新入学的研究生将不存在“公费生”,即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均要缴纳学费。学硕学制一般是3年,学费相对较低,并且有一定的奖学金及助学金。虽然专硕学制是2―3年,但专硕学费要远高于学硕,而且很多专硕还很难享受学硕所享有的国家补贴以及各类奖学金等。因此,考生合理考虑自身家庭情况也是选择报考学硕还是专硕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认真思考自身以后发展方向。如果考生将来准备在高校任教或有再次深造的想法,建议考生报考学硕。因为除了个别专业,大多院校招聘教师均要求博士学位,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要兼顾将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如果考生不打算在高校就业的话,选择学硕和专硕的差别则不是很大。毕业后人力资源部门一般看重的是毕业院校及专业,很少会关注攻读硕士的类型,此类考生一般需要考虑录取的难度、招生人数及学费等因素即可。
综上,无论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考生均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即是针对2017考研考生报考硕士类型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四个方面,希望对考生报考有所帮助和启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文都教育秉承“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为学员...
3870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2017考研是选学硕还是专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考研是选学硕还是专硕?
|0|0|文档简介
总评分0.0|
&&2017考研是选学硕还是专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之星2017参赛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