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豪杰也周成 女子投笔史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感恩案呢95
此句诗出自祖咏诗《望蓟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诗句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猜你感兴趣
&热门人名迷语祖咏诗歌: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我的图书馆
祖咏诗歌: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记:祖咏,盛唐时期诗人,他的代表诗歌,除了那首让他历史留名的《终南望余雪》,还有这首七律《望蓟门》,意境壮阔,意气慷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来看,这是诗人游历蓟门一带触景生情之作。蓟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唐朝开元十八年(730),析幽州的渔阳、三河、玉田三县置蓟州,取境内的古蓟门关为州命名,是唐朝重要的军事重镇。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这两句的意思是:登上燕台,一眼望去,让我不禁感到震惊;笳声和鼓声齐鸣,鼓乐喧天的地方原来是汉将兵营。
“燕台”,本来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指蓟州一带地方。此处用“燕台”,表示蓟门历史悠久,给全诗增加了一种厚重感和沧桑感。“客”,就是诗人自己,因游历在外,故称“客”。“心惊”,是诗人的一种震惊的感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呢?这就引出下面七句,前五句是让诗人“心惊”的悲壮的蓟州风光,后两句是由“心惊”而起的壮志豪情。因此,这首句不仅给人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悲壮的氛围,而且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笳”,即胡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常用作号角。“鼓”,即军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常用于助威和指挥。“喧喧”,叠词,是指笳鼓齐鸣,给人喧闹的感觉,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汉将营”,就是指军队驻扎的地方,唐朝的诗歌中常用汉代唐,一来是为了避讳,二来是因为汉朝国力强盛,可以显示大唐的国威。这一句,是通过笳鼓喧喧的声势给人营造一种军情紧张激烈的“心惊”感觉。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这两句的意思是:积雪绵远万里,散发出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高悬的军旗在空中飘扬。
“万里寒光”,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让人浮想联翩,茫茫大地,到处都是积雪,一片白光闪耀,既写出了蓟州地区的壮阔,又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生”,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了寒光与积雪的关系。“积雪”,表示下了很多天的雪。第三句,“万里”写雪广,“寒光”写雪寒,“积雪”写雪厚,远远望去,山川大地,积雪覆盖,寒气逼人,让人如何不“心惊”。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指蓟州城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曙色”,拂晓时分的天色,灰暗沉沉,还不是十分明朗。“危旌”,高高悬挂的军旗。“动”字,把军旗在寒风的吹拂下猎猎飘扬的状态生动的表现出来。第四句,“三边”写地势,“曙色”写时间,“动”写寒风,“危旌”写军营。蓟州城地势险要,拂晓时分灰暗朦胧,寒风呼啸,向高处望去,只有那军旗在迎风飘扬,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和肃穆,自然给人一种“心惊”的感觉。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这两句的意思是:战场烽火映天,跟边地的月光连成一片;南边的渤海,北边的燕山,拱卫着蓟州城。
“沙场”,即战场,古时打仗的地方,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土质疏松,沙尘飞扬。“烽火”,用于军事预警,遇到敌情就点燃烽火。“胡月”,即边地的月亮。第五句,给人描绘了一幅蓟州战场上烽火连天的场景,这种军情紧急,火光与月光连成一片的激烈战斗场面,足以让初见两军交战的诗人“心惊”。
“海畔”,表明蓟州城离渤海不远;“云山”,表明蓟州城地处连绵起伏的燕山地区,这是写蓟州城周围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拥”,拥抱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将蓟州城被山海拱卫的重要战略地位形象展现出来。第六句,通过描绘蓟州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突出蓟州城作为军事重镇的险要气势,蓟州城险峻重要的形势让诗人“心惊”。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两句的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还想学终军,主动请缨。
“投笔吏”,用了西汉班超的典故。班超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他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息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来他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汉武帝封为定远侯。
“请长缨”,用了西汉终军的典故。终军年少才高,18岁就被举荐为博士弟子,志向高远,曾上书自荐出使匈奴,博得汉武帝赏识,升他为谏大夫。武帝时期,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但是他的行为,让世人敬仰。
这两句诗,是诗人“心惊”蓟州悲壮苍凉的风光之后所激起的壮志雄心,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气魄。借用西汉时期班超和终军的典故,表示自己也要向他们一样立功报国,取得一番成就的壮志豪情。
&& 这首诗歌,写景抒情,意境雄阔悲壮,充满昂扬向上、悲壮慷慨的盛唐气势。全诗以望起笔,以“心惊”为诗眼,在描绘蓟门地区壮丽苍凉的风景,紧张的战争气氛,雄壮的山川形势中,最后抒发保家卫国,平定边疆的雄心壮志。
发表评论:
馆藏&18636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曼蒂克消亡史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