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射频消融术后遗症的禁忌症和并发症有哪些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自1987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以来,心律失常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越来越成为多类型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预激伴房颤、房扑、部分房颤及折返性早搏的根治性措施。由于RFCA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能达到根治的效果等特点,免除了病人长期用药带来的痛苦和副作用,故深受患者欢迎。但是随着RFCA病例的积累和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RFCA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亦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为使临床医师对这些并发症有深入的认识并能及时处理,现将RFCA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 1& RFCA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 1.1& 心肌一过性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 RFCA时释放的能量产生的损伤范围非常局限(大约直径为4mm),加之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快,因此三尖瓣环或二尖瓣环周围的房室旁道消融时对冠状动脉几乎无影响,仅有极少数患者在RFCA中出现一过性胸痛伴ST段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是正常的,其原因考虑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一过性心肌缺血损伤所致。Calkins等报道了在RFCA插管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关于消融对冠状动脉微小损伤远期改变结果至今尚未见到报道,然而推测这种微小病变可能在10~20年后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另外,有报道发现间隔旁道消融后易出现异常T波(称之为&T波记忆&),研究表明该异常与心肌复极有关。
&&& 1.2& 消融损伤部位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有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来自右房下部消融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早搏而偶见短阵室速,未见持续性室速的报道。消融损伤部位是否随着时间延长而扩大,目前在人体上尚缺乏长期临床随访资料,但动物实验证实新生羔羊的心肌损伤部位,随着羊羔长大逐渐变大。由于RFCA可能引起心肌损伤部位将来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肌内部结构改变,因此,建议为婴幼儿做心脏RFCA时需特别慎重。RFCA可引起局部心肌损伤,除消融释放能量引起的凝固性心肌坏死外,可能还存在自由基损伤。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cTn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证实消融能引起心肌凝固性坏死,而RFCA后患者血浆丙二醛(MAD)水平和红细胞歧化物氧化酶(SOD)增高亦证实氧自由基对心肌有明显的影响。
&&& 1.3& 血栓栓塞症& RFCA后的栓塞事件并不常见,但仍时有报道。Ring等观察了153例行左侧旁道消融术的患者,其中3例发生了血栓(2例脑血栓和1例肾血栓)。这些血栓形成均发生在RFCA后1~1.5个月内,其血栓形成的机制如下:①消融部位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激活血液里的凝血酶,在损伤区表面黏附一层薄纤维血栓。②RFCA后血浆中D-二聚体(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该物质是血栓形成的一种前体物质,在常规电生理检查中并无升高,推测D-二聚体产生来源于消融损伤本身。③消融脉冲释放引起急性阻抗升高时,消融导管顶端可形成凝固血栓,这可能是潜在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根源。④RFCA可引起血小板的大量激活,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
&&& 1.4& 心源性猝死& 早期消融引发的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于直流电消融房室结所致房室传导阻滞;后期RFCA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则主要是由于消融损伤部位延伸至心室引起多源性、多形性或扭转型室速,该类患者术前多伴有左心功能不全或同时合并QT高离散度等因素。
&&& 1.5& 心律失常复发& Langberg等对一组早期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发现旁道消融的总复发率为12%,其中右边和间隔旁道的复发率为8%~9%,左边旁道复发率为3%~5%,结论是右边和间隔旁道较左边旁道消融后复发率明显增高。其复发的原因可能为:①电极和组织接触不好,在消融电极局部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而达到有效的温度;②旁道不能精确定位和对旁道电位特点认识不足以及术中未能记录到旁道电位。房室结改良术后复发率为5%~8%,其复发原因与消融部位选择或消融后残存慢道的传导或存在单纯房性折返回波有关。而房颤和房扑消融后复发率较高,达9%~44%。其复发原因是消融范围较大,使峡部完全阻滞者尚能成功,否则术后易复发。特发性室速(IVT)消融后复发则可能与病例选择不当,如患者合并右室发育不全(ARVD)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有关。
&&& 1.6& 延迟现象引发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改良术后的第6~30天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消融后延迟现象,其原因是消融部位凝固性坏死随着时间延长而扩大,引起正常传导组织损伤,然而这种延迟现象在旁道消融时则起到一种正面作用,即旁道消融术中失败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常常因为旁道的延迟现象使消融成功。因此,对旁道术后复发而要求第2次手术者,应在3个月后再实施。
&&& 1.7& 出现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 Ehlert等报道了一组房室结双径路改良术后出现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而这种心动过速与是否活动无关,故称为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其特点是心率变异明显降低。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窦房结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在消融时受到损伤,失去了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
&&& 1.8& 消融过程中的其他并发症& ①冠状动脉主干撕裂;②心肌穿孔和心包填塞,主要由于操作导管时动作粗暴引起的机械损伤,多发生在室壁变薄的心脏结构部位,如冠状窦、心耳部或右室流出道;③股动脉局部并发症,如股动脉或髂动脉血肿,血栓性闭塞,动脉夹持导管,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④误穿、误扩锁骨下动脉,导致严重出血、气胸和纵隔血肿;⑤主动脉瓣损伤;⑥二尖瓣腱索缠绕消融电极,强行撤管造成二尖瓣的损伤。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预激综合征
请问心脏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请问心脏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6发病时间:第一次在2004年6月主要表现:没有诱因的心率过快,发病频率在一年3-5次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 内科、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山东省冠县城关镇卫生院&&&
心脏射频消融术适用于预激综合征,室上速治疗。
擅长:内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这种情况建议先查下食道调搏看下是哪一种心率失常。
擅长:内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冠县粱堂医院&&&
您好;心脏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有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经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根治率可达90%以上,室性心动过速的治愈率约在50%左右。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及房颤的射频消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内科_心血管内科
擅长:心血管内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内科_心血管内科
您好,心脏射频消融术一般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情况,由于病情的变化性,建议就诊医院检查近期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变化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药物治疗或者是射频消融治疗,希望帮到您,祝您健康快乐。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心房颤动,心房纤维颤动)(别名:心房颤动,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  心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心脏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28--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防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8--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防治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适应症/心脏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则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常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发性室速、预激综合症,临床上以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一、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旁路”,导管射频将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将不再存在。二、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形成“双径路”,电流在适宜条件下,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慢径,只保留快径,心动过速就不再具备发作条件。三、心房扑动(房扑): 房扑是心房存在大环路,电流在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跳动250-350次/分,心室一般在150次/分;导管射频可以破坏环路,造成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四、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房速是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折返运动;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进行消融得到根治。五、室性期前收缩(早搏):主要用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单源性的频发室早;常常由于心室“ 兴奋灶”引起;标测到异位兴奋灶消融,室早即可消失。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包括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特发性室速常见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人群,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其发生是由在右或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上的一个“兴奋灶”快速发放电流,导致心动过速。通过导管找到“兴奋灶”,发放射频电流消融,室速可以治愈。束支折返性室速和疤痕性室速多见于扩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人发作时可以出现晕厥、抽搐,往往需紧急抢救。束支折返性室速是电流在心脏的左、右传导束支及左、右心室之间折返环路(“转圈”),导管电极找到并发放射频电流阻断环路;疤痕性室速是由于心脏纤维疤痕组织间的存活心肌细胞产生的折返环路,发放射频电流阻断环路,心动过速同样得到根治。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室速而不能根治心脏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发作有生命危险时,需植入心脏埋藏式除颤器(ICD)预防猝死。七、心房颤动(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发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的持续与心房自身重构也有关。采用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或加上在心房内的某些线形消融,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目的。
注意事项/心脏射频消融术
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征,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需要慎重选择。对于3岁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尽量先采取药物治疗,3岁以上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对于早搏等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缩短病程,只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要高度警惕其毒副作用;只有当心动过速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身体发育时才积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适合情况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注意事项/心脏射频消融术
一、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一般需要住院进行,需要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血液化验等)。 二、饮食注意事项:手术前6-8小时内不要进食进饮。 三、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名字和剂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前3-5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 四、告诉医生对药物过敏情况。
操作过程/心脏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是在一个有特殊设备的手术间进行(称为导管室)。导管室工作人员通常包括电生理医生、助手、护士和技师。患者躺在X光检查床上,医务人员会将各种监测装置与患者身体连接,并将您身体用无菌单盖住,医务人员穿戴上无菌手术衣和手套。 首先导管插入部位(腹股沟、手臂、肩膀或颈部)的皮肤消毒,局麻药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动脉血管,电生理检查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心腔;心脏电生理检查所用的电极导管长而可弯的导管,能将电信号传入和传出心脏。电极导管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并发放微弱的电刺激来刺激心脏,以便诱发心律失常,明确心动过速诊断;然后医生通过导管找到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确切部位(此过程称为“标测”),再通过消融仪发送射频电流消融治疗,从而根治心动过速。
患者感受/心脏射频消融术
整个过程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状态,有时医生会用镇静剂来缓解患者紧张,患者会全程监护;电生理检查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导管行进于血管和心腔时患者不会有感觉;检查时医生可能会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心脏,患者不会感觉到这些电脉冲,往往会诱发出心动过速,感觉和以前发作时一样(可能有头晕、目眩、心悸、胸痛或气短等),告知医生即可;这些操作风险很小,相对而言很安全。
成功率/心脏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频消融成功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目前房颤的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颤达到80~90%,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60~80%,再次消融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手术并发症/心脏射频消融术
血管穿刺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血栓形成、栓塞等,导管操作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放电消融并发症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
术后注意事项/心脏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须按照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8-12小时,并患肢制动(限制不动),注意观察是否出血; 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饮食; 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胸片等检查; 如果术后心动过速再次发作的感觉,但并未真正发作,无要紧张勿需特殊治疗; 术后一般1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出院后如有复发,应及时就近记录心电图,并与手术医生取得联系,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术后需要抗凝治疗,一般需要1-3个月的抗凝药物,具体视患者的心律、年龄和全身情况而定。其他辅助药物的应用主要房颤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遵照医嘱服用,才能达到期望疗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59:47
贡献光荣榜&&&&&&&&&&&& & 正文
射频消融术注意事项有哪些?
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一种高频电磁波)引入心脏内,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以阻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而治疗快速性。 北京武警心脏中心采用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即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病变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小,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几乎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这类患者的最好手段。下面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术前注意事项一、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一般需要住院进行,需要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血液化验等)。二、饮食注意事项:手术前6-8小时内不要进食进饮。三、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名字和剂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前3-5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四、告诉医生对药物过敏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须按照医嘱卧床静养,静脉穿刺处沙袋压迫6小时,动脉穿刺处沙袋压迫8-12小时,并患肢制动(限制不动),注意观察是否;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饮食;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胸片等检查;如果术后心动过速再次发作的感觉,但并未真正发作,无要紧张勿需特殊治疗;术后一般1周后可恢正常活动;出院后如有复发,应及时就近记录心电图,并与手术医生取得联系,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后需要抗凝治疗,一般需要1-3个月的抗凝药物,具体视患者的心律、年龄和全身情况而定。其他辅助药物的应用主要消融术后使用胺酮,遵照医嘱服用,才能达到期望疗效。适应症(1)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即显性和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旁路”,导管射频把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就永远不再发生了。(2)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形成所谓“双径路”,这样小电流在适宜条件下,会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中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把慢径消掉,只保留快径,这种心动过速就不会再犯。(3)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在心房里有一个大的环路(主要是右心房),微小电流在此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可跳至300次/分,而心室一般在150次/分。导管射频可以破坏右房狭部造成环路的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4)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是由于在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的折返运动。经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的部位,进行消融就可得到根治。(5)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科学家已认识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持续与心房肌自身重构也有关。采用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或加上在心房内的某些线形消融,可以根治房颤。(6)室性早搏主要用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单源性的频发室早。常由位于一侧心室流出道的单个“兴奋灶”引起。标测到异位兴奋灶即刻消融,室早消失说明消融成功。(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种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人群,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心动过速犯得太频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其发生是由在心脏右或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上的一个“兴奋灶”快速发放微小电流,形成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可找到“兴奋灶”所在地,把它消灭掉,室速就不能再发作了。(8)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病人发作时常发生晕厥、抽搐,需紧急抢救。此种心动过速是微小电流在左、右束支及左、右心室之间转圈。导管电极找到右束支时,发放电流把它阻断,这个环路就断了,心动过速就不会发生了。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这一心动过速,但不能根治心脏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有生命危险时,需植入埋藏式除颤器。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术前准备(1)心电图检查(2)X线检查(3)超声心动图检查(4)实验室检查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消毒、盖手术单。(2)穿刺、下导管。(3)电生理检查―,找“靶点”:用刺激仪诱发心动过速,然后用电极同步记录心电活动,找出心动过速中发生电活动的部位,既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就是大头消融的“靶点”。(4)放电,直到心电图改变,用刺激仪继续刺激,若能诱发心动过速,重新标测,放电;否则观察15分钟,病人无异常情况,手术成功,撤出导管和内鞘,压迫穿刺部位15~20分钟,包扎伤口,手术结束。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的优势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一次性根治,术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24小时就可起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一般术后三天出院),并能迅速根治。DSA靶点射频消融疗法术后注意(1)6小时内止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2)适当的心电监护。(3)恢复快,次日可出院。(4)稍作休息,即可马上工作。
(责任编辑:付子颜 )
文章关键词:
RFA系统由射频发生器(频率300~500KHz,功率0~250W,温度15~125℃)、射频传导电极(直径2~3mm,长10~15cm……
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脏内,经导管将射频电流……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尽管手术治疗(包括肝移植术和肝切除术)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患者肝硬化程度重、肿瘤位置居中、伴随病多等……
射频电消融术是利用射频电流的电脱水作用完全或部分地阻断心肌传导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各种顽固性心动过速的新技术。射频电流是许多电流形式中的……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擅长乳腺癌、肺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在乳腺癌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入选2...
擅长:对于放射影像诊断(包括常规放射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和介入治疗都有深的造诣,于善综合应用各种医...
副主任医师
擅长: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
擅长:乳腺癌无创与微创及综合治疗,多种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如肿瘤的栓塞化疗、血管瘤栓塞;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置...
名医专家详细解答 生育二胎的注意事项
擅 长:围产医学: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妇产科超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射频消融术痛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