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恐惧症抑郁症转化恐惧 节选自《存在禅:活出禅的身心体悟》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艾兹拉·贝达, 胡因梦【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通知出版社: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17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开
22.4 x 14.6 x 1.8 cm
品牌: 北京立品图书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102,745名 ()
作者简介
艾兹拉·贝达是一位平常心禅学派的禅师,1998年正式成为夏绿蒂·净香·贝克(Charlotte Joko Beck)的法脉传人。他修习禅定长达三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禅修中心任教、写作及生活。艾兹拉·贝达更换过三种行业——老师、电脑程序设计师和木匠,患过免疫系统失衡的疾病和摄护腺癌,并从事过临终关怀工作。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诚恳而精确的实修态度,使得他的教诲每每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明晰度。胡因梦,台湾名演员、作家和译者,现从事身心灵的整合研究和治疗。近二十年来,胡因梦引介多位心灵导师至华人世界,如克里希那穆提、肯·威尔伯、佩玛·丘卓及阿玛斯等。著有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等书。
看过此商品后顾客买的其它商品?
罗伊o马丁纳
克里希那穆提
罗伊·马丁纳
平均3.9 星
与其他用户分享您的观点
热门买家评论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非常感谢卓越网及胡因梦老师的译著,爱好修练已多年,但因环境机遇诸多原因(可能是因缘吧)一直独自摸索,除体弱多病逐渐好转之外,每每都在和自己的杂念做斗争,试过不少在能找的到的书上了解到的方法,但因愚钝且缺乏信心与毅力,始终没有明显进步,都没能坚持。08年偶然接触到新时代相关著作及胡因梦推荐并译著的书籍,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心态行为模式有很大问题,修练也有了些体会,当读到这本《平常禅》后,发现贝达老师总结的修行中的体证正是我自己能感觉好有时用的方法啊,这些方法能使我们的心灵在喧嚣的环境中逐渐清净下来,感慨的是:读到这种明晰的修行教程实在是太晚,由于历史原因,大陆本土出版的修行相关的书,实在是太缺少在心灵探索方面,太缺少用现代语言描述和对治现代人的心态及修行方法的了。在今天能读到这类书,实在是我们的福气!正如胡因梦老师所说:希望读者能好好把握住这依法不依人的良机。
再次感谢胡因梦老师及卓越网优秀的购物平台!
2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非常真诚的作者,内容务实且深刻,只是我还得慢慢在生活中参透和使用,是一生的功课,谢谢作者如此实用且平易近人的写法!
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平常禅是我阅读过的心灵书籍中最朴实,易懂的一本。可与《正见》媲美。好的作者和上师就有这种深入浅出的功力吧。
3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很启发人当我很生气得时候看一看就可以悟到一点道理然后心境又变平和了
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从同事的孩子那里,她很喜欢禅理,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个孩子心里上更成熟些,她喜欢一切揭示人性的文字,她自己也会写一些,读了觉得写的真不错呢,完全不象个孩子的手笔,也许她的这些感悟都来自这些书吧
3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昨天收到书看了两章,睡前读感觉很好。可以平复内心的烦躁,有助于我们的自省调节心态用平常心审视世界。“困境并不是道途上的障碍,它们就是道途本身”。不过,卓越怎么那么快又涨价了?~
2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其实有点闷,因为书写的很深,自己未看懂。估计要有长时间实修的体验才有所体会的。平常是不容易的。说是平常心,但人在世上,头脑的比较,局限, 社会上的林林总总, 谁不是在修行呢。 平常心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每当遇到不顺心的或者想不通的事情,总是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读完相关的章节,总是能给我明晰的指导,使我从容面对困境
5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于 日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纸张和印刷真的很烂,烂到我忍无可忍,插图也模糊不清,比盗版还不如。折扣不大,加上运费,真的不如去书店买,质量还好的多。悔就一个字!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正在提交你的反馈。
感谢您的反馈。
很抱歉,我们没有记录您的投票。请重试
按发表时间排序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平装]
库存中仅剩 4 件。
由博库网官方旗舰店直接销售和发货。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如是禅】节选自《存在禅:活出禅的身心体悟》_未来极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81贴子:
【如是禅】节选自《存在禅:活出禅的身心体悟》
节选自《存在禅:活出禅的身心体悟》艾兹拉·贝达著译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我们就是不愿意和真实的生活共处。我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的妄念。然而修行生活必须去观察和转化这份抗拒感——那些我们用来障碍自己的开放性的无穷方式。然后我们要学会回来安住于当下,不论当下的真相是什么。
这是什么?每当我们想要改变或去除某个经验时——也许是在静坐时,或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权。苦难与否可以是任由我们选择的,这一点听起来也许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当我们对自己的苦难上瘾时。然而受苦真的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需要观察它,如实体证它,然后随它去。
假设我们目前有身体上的不适或疼痛感,通常伴随着这份感觉所生起的念头是“我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或“我简直不相信自己会发生这种事。”我们只要相信这些念头,苦难就开始了。身体上的不适感往往会转成一层又一层的情绪上的痛苦。这些经常会强化或固化身体上的不适感。这时我们可以选择去观察和标明我们的念头,然后让自己的觉受自然生灭。接下去痛苦又会产生什么变化呢?你不妨自己去尝试一下,看看会产生什么变化。
几年前当我长期卧病的那个阶段,我每周都必须去医院做一次血液测试。由于童年的制约,我对血液测试已经发展出强烈的反弹。我时常会有头晕的反应,有时甚至会晕倒。我的反弹并不是源自于害怕痛苦,那只是我的制约的一项副产品罢了。就算我对这点看得很清楚,也没什么用。我仍然是满怀焦虑地去做测试。为了对治这个问题,我把多年来学到的禅宗修炼方法全都用上了。譬如我在做血液测试时,就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不过我还是照样晕倒。有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些有关空性的咒语,或者告诉自己要不动如山,结果还是没什么改变。以这样的方法来对治自己的弱点,往往让事情变得更糟。把自己评断成一名“弱者”,反而强化了自己的制约反应。
有一天当我开车前往验血中心时,突然想起最近所学到的一种修行方法:不论眼前生起的是什么现象,都要问自己“这是什么?”打从我坐在椅子上让护士抽血的那一刻起,一直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为的就是要体验眼前的感受。后来当我开始觉得头晕时,非但没有生起焦虑感和反弹,竟然还感到一股略带兴奋的好奇之心。因为我很快就能发现晕倒是什么滋味了!然而我并没有晕倒。头晕的感觉过去了,我坐在那里好端端的,一点事也没有。一旦放弃心中的挣扎,那份不必要的痛苦不但会消失,身上的觉受也转化了。请注意,我并不是在利用这项修持去躲开晕倒的不适感。我们时常会把修行扭曲成我们想要的状态;这是我以往时常做的事。我刚才所说的情况跟我以往的制约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终于心甘情愿地和当下共处了。
我并不是在暗示我们的制约是一种幻觉,只要假装它们不存在就行了。这样的态度是不真实的。我指的是,我们可以怀着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我们的经验。不刻意去放空,空间自然会出现。只要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论断,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苛求,空性自然会出现。只要不再抗拒自己的真相,并逐渐学会心甘情愿地与它共处,我们就会开始欣赏自己的惯性模式、自己那小小的人生戏码以及所有瞬间即逝的演出。
臣服于当下这一刻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我们的修炼就是要聆听心中的思想,感觉那份焦虑,然后任由它去。当我们感到疲惫或昏沉时,我们的修炼就是去感觉身上那股昏沉的滋味,然后随它去。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抗拒当下这一刻时,我们的修炼就是去体尝那股抗拒感的质地,然后随它去。
以开放的心胸来生活,并不意味我们必须排除掉恐惧,排除掉自己不想要的感觉、性格或各种的困境。我们唯一需要放弃的其实是自己的意见和自我批判,然后我们才有勇气做自己,不论自己是什么模样。做自己并不是打着“心灵自由”的招牌去为所欲为。这句话的真谛是愿意去经验心中生起的任何一种现象,而没有想要改变它的需求。当我不再把自己的戏码看成是灾难而只是一种局限时,我们就能以更慈悲更轻松的心情来转化它们。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更大的空间里体验自己的戏码,就会在静坐中开始感到放松,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行业领先的肉类水产冻品批发网站,肉交所免费查看行情,还可以在线批发!
我们甚至会因此而瞥见一则深奥而简单的真理:只需要学会如实存在就够了。我们既不需要做什么、修正什么或改变什么。其实一旦能深入体会如实存在的真谛,就会发现一个能真的支持我们的真理。臣服于当下这一刻,就会在真实的生活里经验到内心的祥和,并且能放下心中的评断或是想改变的需求。臣服于当下这一刻便是修行生活的精髓。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要想持续地做到可就不容易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不愿意这么做。我们就是不愿意和真实的生活共处。我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的妄念。然而修行生活必须去观察和转化这份抗拒感——那些我们用来障碍自己的开放性的无穷方式。然后我们要学会回来安住于当下,不论当下的真相是什么。
在三年大门外单位就看到艾维克的那我就看你多久卡位奥维德爱我的看见俺无奈卡结为伉俪的安慰爱我吧回家挖个洞爱我换个骄傲我还健康危害大家挖哈井底蛙回家开挖后即可哈维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尸体不再是陌生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刘瑜:极权政治如何将“恐惧”变为“热爱”|恐惧|热爱_凤凰文化
刘瑜:极权政治如何将“恐惧”变为“热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极权政治之所以成为极权政治,不仅仅因为它能够系统制造恐惧,而且因为它能够将恐惧转化为热爱,将消极顺从转化为积极参与。
一 关于什么是好的政治、什么是坏的政治,一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个看法,不同阵营之间甚至常常为此争得你死我活。然而,对于什么是好的人性、什么是坏的人性,却一定程度上存在&普世价值&&一般来说,人们都珍视诚实、友爱、善良、勇敢与忠诚等等品质,同时鄙弃谎言、冷漠、残忍、怯懦与背叛等等。或许,从这些人性的&公理&出发,反推什么是好的政治与坏的政治,是一种更容易达至共识的方式。简单而言,如果一个制度诱发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质,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制度,反之则否。 在《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英国历史学家费吉斯描述了一个情形:在教师沙姆苏瓦力一九三六被捕之后(一九三八年被枪毙),哪怕其亲生母亲,对其遗孀与孙辈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由于村苏维埃主席的举报,古尔契拉和六个孩子被赶出自己的家园。全部家当放在一辆马车上,他们走了二十公里,来到了沙姆苏瓦力的母亲及其长子住的叶克舍尔村。他们有一栋两层楼的大房子,尚有空置房间,但拒绝收容他们。沙姆苏瓦力的母亲告诉古尔契拉,她的房子已经住满,不能让她搬进去,甚至不愿向长途跋涉的孩子们提供食物&&受到婆家的拒绝后,古尔契拉只好租得一个村边房间。古尔契拉和孩子们在村里一共住了十五年,很少看到拒绝往来的沙姆苏瓦力一家。她回忆道:&最痛苦的是看到他们走过我们的街道&肯定没有人监听&仍然不跟我们说话,甚至连一声招呼都不打。&& 比冷漠更可怕的,是亲友之间的相互背叛。&在普遍恐惧的气氛中,大家都想赶在被他人举报之前,先行下手。歇斯底里的公民现身于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党的办公室,罗列可能是&人民公敌&的亲戚与朋友,写下有关同事与熟人的详细信息,列出自己与他们的每一次见面。一位老太太写信给自己的党组织,举报自己的姐姐在克里姆林宫担任临时清洁工时,曾打扫后来被捕的某人的办公室&&伊万&米安切恩为了促进自己的前途,从一九三七年二月到十一月,在阿塞拜疆举报了不少于十四名党和苏维埃领导人&&& 这种背叛有时候甚至演变成残忍的迫害。尼古拉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农民,他曾经在库兹明(村中的一个少年乞丐)困苦时接纳他到其皮革场工作。然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库兹明却恩将仇报。&一天晚上,尼古拉与来自邻村的兄弟伊万&戈洛温一起吃饭,坐在厨房窗口的桌旁。聚在屋外黑暗中的库兹明及其追随者显然喝醉了,高喊&富农&&出来&,然后朝窗户开枪。伊万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于血泊之中。数星期后,库兹明又来到尼古拉家,一边猛烈拍门,一边喊道:&一帮富农,开门,停止你们反苏维埃政权的阴谋!&并朝天开枪&&几天后,他写信给镇政治警察,控诉尼古拉是富农剥削者。库兹明很清楚,这足以令他的前雇主被捕。&结果可以预料,尼古拉被判刑三年。后来,他的两个兄弟也被流放,母亲逃到其他城镇,长子被捕并被送往古拉格,另外两个孩子离家出走以避免被捕,妻子和三个幼子想加入集体农庄却不被批准,最后全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原谅我大段引用《耳语者》中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是理解斯大林时代苏联的一把钥匙。大多时候,我们脱离个体的命运来讨论政治,而抽象的概念与冰冷的数字往往会模糊政治的道德意涵&&正如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所言,&谋杀一个人是谋杀,谋杀一百万个人则是统计&,因此,贴近个体的命运,是恢复政治之道义温度的必要方式。这个受害者不仅仅是&一个富农&,他有一个名字,他的名字叫尼古拉&戈洛温。那个受难者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妻子&,她有一个名字,她叫古尔契拉&沙姆苏瓦力。给苦难者雕像,使其能够无声而永恒地注视那些飘浮在空中的宏大理想,或许正是费吉斯写作《耳语者》的初衷。 斯大林 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二八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斯大林在位期间),约有两千五百万人受到苏维埃政权的迫害&&也就是每八个人左右就有一个受到迫害,考虑到当时家庭的规模,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家庭能够完全免受迫害;仅在一九三七和一九三八年,至少有六十八万人因为&危害国家罪&被枪决。这两年,古拉格劳改营的人数从一百一十九万增至一百八十八万(不包括至少十四万死于劳改营的人和数字不详的死于流放途中的人)。同期,一九三四年苏共十七大选出的一百三十九名中央委员中,一百零二人遭枪决;此外,还有56%的十七大代表入狱。对红军的摧残更为彻底:七百六十七名高级军官中(旅长以上),四百一十二名被枪决。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有多少黑暗中的泪水、痛苦、挣扎、恐惧与绝望。 即使一个人能够免受直接迫害,这庞大的被镇压队伍也足以令整个社会充满恐惧。当一句话、一封信、一次会面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奇怪猜忌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底色&&人们不再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耳语&成了私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甚至,&耳语&都常常是一种奢侈,&闭嘴&成了唯一的求生策略。天空中飘浮着&大同世界&的标语,大地上发生的却是友爱的凋零与美德的朽坏。招贴画上那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对应着一个沉默而颤抖的社会。《一九八四》不在一九八四,在一九三七。 二 不难看出,这些故事里充满人性的丑陋&&亲人的冷漠、同事的背叛、旧交的迫害&&除非我们相信那个时代的苏联人&&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的苏联人,不是另外这个或者那个国家的国民&&恰好具有道德基因上的缺陷,就不得不思考制度环境在这种人性败坏中所起的作用。 这与一个永恒而无解的问题相关:&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也许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它假定了人类存在着一个固态的、统一的本质,而事实可能是,人性更像是一种液态的事物,其形状由容纳它的容器所决定,而这个容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所置身的制度与文化。 那么,何以斯大林时代的人性呈现出如此普遍的恶,使一个奶奶不再疼爱自己的儿孙,一个妹妹踊跃地告发自己的姐姐,以及一个行乞少年恩将仇报使其雇主家破人亡?&极权政治&是一个显然的答案,然而停留于这个笼统的回答又不够。更重要的问题是,极权政治通过何种机制败坏人性,而这种人性又成为极权政治本身继续运转的润滑剂? 极权政治制造恐惧,似乎是最直观的答案。如前所述,当时恐惧弥漫于整个社会,以至于人们生活在一种窃窃私语乃至道路以目的氛围中。然而,恐惧只能解释被动的服从,无法解释积极的参与;只能解释受害者的沉默,无法解释他们的虔诚&&事实上,当时无数苏联人不仅仅生活在恐惧中,他们中很多当时&&甚至事后&&都表达了对党和领袖的无比热爱。而如果没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积极参与以及热忱信念,这个政治体系很难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内维持得如此天衣无缝。 灌输理想激发革命信念,是另一种直观的答案。毕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恶&,在当时很多苏联人眼里并不是&恶&,而是为了更大的&善&所做出的必要牺牲。用书中人物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不打破鸡蛋壳,就不可能煎成鸡蛋。&然而,如果对革命的信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可以令人抛却自己的儿孙、姐妹和朋友,那么又难以解释为什么如此强烈的信念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会几乎突然懈怠,变成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犬儒主义乃至机会主义。毕竟,如果信仰曾经强烈到令人无视饥荒看到繁荣、越过绝望看到希望、穿过黑暗触摸到光亮,那么它怎么会如此脆弱,甚至经受不了一届领导人的更替? 或许,有一种机制,可以连接恐惧与热爱,使得一个人越恐惧的同时也越虔诚? 《耳语者》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将军亚基尔在大清洗中被捕并被枪决,然而,临刑前他不是对迫害他的体制产生怨恨,而是高呼:&共产党万岁!斯大林万岁!&类似的情节&&尽管未必总是表现得如此极端&&在书中屡见不鲜。无论周围的世界如何悲惨,无数人仍然坚持自己的革命信仰&&当迫害发生在他人身上时,那是&人民公敌&罪有应得;当迫害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那只是一个&错误&、一场&误会&,&锯木头时难免木屑四溅&。共青团员依达&斯拉温娜的父亲被捕,她对此的看法具有相当代表性:&我不相信父亲是人民公敌,当然认为他是无辜的。同时我又相信,人民公敌确实存在。我确信,正是人民公敌的破坏,才使父亲那样的好人蒙冤入狱。在我看来,这些敌人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我在报刊上读到相关的报道,跟所有人一样,也对他们恨之入骨。我与共青团员一起去游行示威,抗议人民公敌,高呼:处死人民公敌!& 这样的情节读多了,读者会忍不住困惑:难道他们从来不曾想过,如果自己或亲友是冤枉的,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别人也是冤枉的?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出现过,还是一出现就立刻会被掐灭?一个有基本逻辑推演能力的人,怎么会完全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还是人们不允许自己这样推演,因为这样推演必然最终指向对制度的批判?似乎在这里,我们隐隐能触摸到恐惧导致虔诚的一个心理机制,那就是:恐惧导致选择性信息汲取与加工,而选择性失明导致虔诚。
[责任编辑:徐鹏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844227
播放数:494926
播放数:419201
播放数:342544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如何治密集恐惧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