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腾旭医生是治疗什么科?

您好,分享的企鹅
压力大风险高 武汉儿科医生出现“用工荒”
“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武汉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李明红昨慨叹,医学界早年流传过这么一句调侃,而在现实中,儿科的困境更甚。医院每年招儿科大夫,总是招不满,去年她还远赴大连求才,却在招聘会上坐了几天冷板凳,求职者熙熙攘攘,就是没人向他们投简历。连日来,记者探访发现,一方面孩子看病难,专科医院挤破头;另一方面综合医院儿科普遍萎缩,青黄不接。业内人士分析,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孩子看病可能越来越难。专家号挤破头家长4点起床“抢号”8月30日早上7点30分,武汉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挂号窗前家长聚集,而专家门诊候诊区,早已座无虚席。吴先生的宝宝出生47天,小脸全是湿疹,为了挂上皮肤科黄美莲的专家号,他请假跑了两趟医院才预约上。8点15分,挂号长龙已蜿蜒至大厅门口。江夏徐阿姨7个月大的孙女持续高烧,在当地医院没看好,一家人4点就起床,6点赶到医院。分工协作,负责抢号的孩子爸爸好不容易挂到14号。待医生开出住院单,他们一询问,才发现要等好几天的床。上午10点,同济医院儿科门诊人潮涌动,儿科专家号已告罄。不少来迟的患儿家属,只得预约下午专家号,或改挂普通号。数据显示,武汉市儿童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近年来一直以10%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高峰期一天竟逾4000人次。而同济医院儿科日门诊量超1000人次,约占全院总量的1/10。与此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市六医院、省新华医院、汉口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却没有儿科病房,门诊仅两三名医生,遇到疑难急症需住院只能请家长移步他院。儿科需求量如此之大,为何他们甘于退让?高风险、低收入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万“儿科医生压力大、收入低、招人难、留人也难。”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李明红一语道破。1985年,武汉市五医院开设儿科,当时人手充足,秩序井然。后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空前膨胀,医护人员的压力也骤然上升。“比如说,毛毛血管特别细,年轻护士一针没找准,很可能遭到一群家属的责难。”从业30年的五医院儿科主任李晓慧坦言,儿科门诊是典型的“零容忍”,一点失误都不能有。成人看病分科较细,孩子来了啥病都是儿科,因此技术门槛较高;此外很要耐性,因为给家长讲病情时往往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拨拨地来。与此同时,医生收入和门诊量、诊疗质量及事故率等挂钩,儿科检查项目少、用药少、费用低、风险高,成了最吃力不讨好的科室,渐渐被综合医院舍弃。2002年,武汉市综合医院儿科迅速萎缩,关于是否撤销儿科的讨论,也在五医院紧张进行,考虑到汉阳区大医院不多,最终予以保留。如今,该科一共8名医生,只有2人年龄在30岁以下,人员严重老龄化,科主任李晓慧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不得不“超期服役”。李晓慧说,门诊上午安排两名医生,下午一名,一天要看100多个号,此外住院部常年加床,加班是家常便饭。因为无暇照顾家人,她很歉疚,如今年过六旬,精力不济。她想换个轻松点的岗位,考虑到儿科人员紧缺,院领导不得不狠心拒绝了她的要求。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朱宗涵说,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每千儿童医生配比为0.26,是美国的1/6;这意味着,每个儿科医生要照顾近4000名儿童。按美国标准,我国至少还缺20多万儿科医生。据武汉市卫计委统计,去年武汉市儿科门诊人次366.7万,占全市门诊总量的7.95%;与之相对应的,是儿科拥有病床总数仅2468张,占全市总床位数的3.97%。我市医疗机构设置儿科共有133家,儿科执业医师数为1019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jessieyuan]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分享的企鹅
广州又一三甲医院停儿科夜诊
[摘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10月13日起,暂停急诊儿科每晚11时到次日清晨8时。目前为广州第5家停止儿科夜间急诊的医院。“因我院儿科医生缺乏,10月13日起,暂停急诊儿科每晚11时到次日清晨8时。”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东院”)发出告示,之前该院急诊儿科24小时接诊,改为仅早上8时到晚上11时接诊,从晚上11时开始的下半夜暂停急诊儿科,仅收治危重症患儿。据媒体报道,这已经是自去年12月以来,广州第5家停止儿科夜间急诊的医院。近日,记者联系到该院儿科主任柯志勇,他表示,东院仅取消下半夜急诊接诊工作,但儿科急诊保留了“抢救”和“120出车”功能,不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东院的医生,在高峰期时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柯志勇坦言,停止夜班急诊的主要原因是缺人,医生排班排不过来。他告诉记者,原本东院有近20个儿科医生,全天大概问诊500个病人。但去年走了4个,现在还有两个在休产假,短期内难以补上。现在加上退休教授,全东院也只有14个儿科医生。“停止夜间班后,我们打乱了值班顺序,所有人都轮流负责门诊、急诊、普通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房,爱婴区查房。如果东院人力缓解,一定会恢复接诊工作。但目前人才缺口比较严重,近期预计无法解决问题。”柯志勇说。东院儿科取消下半夜急诊接诊工作,如果遇到重病人怎么办?柯志勇表示,病房的值班医生会进行问诊抢救。儿科医生收入低于其他科记者了解到,这并非广州第一家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去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儿科就贴出急诊儿科暂停服务的通知;今年初,广州又有广医二院等3家医院接连挂出夜间儿科急诊停诊告示。今年起,全国已有上海、南京等地多家医院贴出限制儿科挂号数量、暂停儿科急诊甚至暂时关闭整个儿科的通知。业内人士表示,导致儿科医生供需矛盾的原因很多。其一,儿科是“哑科”,问诊不易,急症量又大,家长情绪波动较大;其二,由于儿童一般只能做一些常规检查,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科。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儿科医生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柯志勇认为,儿科医生的流失还与网络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不断兴起有关,“我们有两个医生去了社会办医疗机构,因为那边的待遇更好。”他坦言,近两年来因为待遇原因,医院一直没有招到人。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日均门诊量1.2万&#万人次,仅有600多名儿科医生分班次予以消化,同时还有大量手术、住院儿童的治疗。1个儿科医生干了3个成人医生的活,工作量处于超饱和状态,但他们拿的只是成人医生的1.1倍工资。由此,医疗圈内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破题建议三甲医院诊金50元起如何留住儿科医生?柯志勇说:“如今东院门诊普通号4元,其中诊金3元。急诊号7元,其中诊金6元。而私人医院的医生诊金却高达300元。”在他看来,诊金低会导致严重后果,“首先,病人不重视问诊过程,可以随时再挂其他医院或其他医生的号;第二,三甲医院爆棚,因为诊金差不多,社区医院没人去;第三,医生觉得没有体现价值。”柯志勇建议将三甲医院的诊金起步价调整到50元起。“要留住儿科医生,关键还是加强儿科医生的岗位荣誉感、获得感,提升他们的待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龚四堂在接受采访时说。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曹斯 实习生 杨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留住转身离去的儿科医师
  原标题:留住转身离去的儿科医师
  2月24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自今年7月起,、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
  风险高、待遇低,儿科医务人员流失多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的儿科执业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医师存在较大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应数值,为0.85&#人。
  我国儿科年门急诊量4.71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焦雅辉说,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为了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卫计委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三是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四是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每年为基层培养5000名全科医学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指出,教育部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加强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儿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人才支撑,6年来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3万余名免费定向医学生。二是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十二五”期间,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共计招收8200名。三是通过共建医学院校,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
  据教育部高教司农医处处长王启明介绍,1998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目录调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再单独设置五官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临床二级学科,合并调整为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其目的是夯实医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临床的综合能力。2015年,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9万人,这些学生均可成为儿科专科医生的稳定来源。
  宋毅指出,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基本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三是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推进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四是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调整劳务价格与人事薪酬制度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指出,针对儿科医师紧缺现状,国家卫计委主要采取了四项人才培养措施。
  一是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于2014年在全国推动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儿科作为紧缺专业下达培训招收任务。2015年招收儿科住院医师3976人,比2014年又增长了20.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成为儿科医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是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与教育部共同对10所省部共建院校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在教育部指导下,2015年新入学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进行培养。
  三是启动了儿科医师转岗培训。2015年,协调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拟转岗培训儿科医师1820人,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国家要求有序推进。
  四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儿科专业重点倾斜。;2016年,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共审核公布了1770项儿科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年增长率达到33%。
  五是建议在三医联动深化医改中调整儿科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增强儿科岗位吸引力。
  金生国说,针对儿科医疗保健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家卫计委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一是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儿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扩大招收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大力开展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收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到5000人,并且随着儿科岗位吸引力的增强,进一步扩大儿科专业招收规模、提高招收比例。
  三是在今年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时,优先考虑儿科发展需求,着手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儿科专科医师。
  四是继续深入做好儿科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动员组织重点儿科医疗机构加强进修教育、远程培训,重点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一批儿科骨干人才。
  五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加大全科医生的儿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 人民日报 》( 日 16 版)
(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聘员工?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北京改革儿童就医难:社区医院承担儿童病患
昨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一位护士在给一位小患者打点滴。当天,朝阳区儿童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新京报讯 昨天上午,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与中日友好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联合组成朝阳区儿童医疗联合体。这也是北京首个儿童医联体。“儿童就医困难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边宝生昨日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该医联体成立后,不但将提高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医疗水平,还将提高高碑店、十八里店等一批社区医院基层儿科医疗水平和病症识别能力,逐步实现分级就诊。据了解,以往的转诊制度多是从社区医院或者是二级医院向三甲医院转诊,或是在三甲医院完成主要治疗后,转诊到基层医院康复。朝阳区儿童医联体成立后,将实现多个三甲医院与儿研所的平级转诊,即三甲医院接收到的儿科重症或疑难杂症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儿研所这一儿科专科医院来获得更好的治疗。■ 探访中午诊室仍被患者“包围”儿研所皮肤科是这家医院最“火爆”的科室,每位医生一天至少要看100个病人。记者昨天中午在这家医院看到,已经12点了,皮肤科每个诊室门口还被家长们围了好几层,分诊台更是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记者注意到,多数就诊的病儿和家长进诊室后,没多久就会出来。“大家都觉得现在看病排队太久,轮到自己时,都希望医生能看上半个小时,但要真是这样,后面患者等待的时间就更长了。”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罗毅说,现在到儿研所皮肤科看病的多数都是一些轻微病症,“真要是严重的病症,你就算要求医生只看五分钟,他也看不完。大量轻微病症患者挤向儿研所,也占了重症患者的医疗时间。”从诊室出来,在医院门诊楼外,还有近百人排队等待办理“京医通”卡就诊,每个挂号窗口也排着几十米长的队伍。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5月份的每个周末,儿研所皮肤科的号都已经挂满。■ 措施退休专家将到社区开设特色门诊“缓解看病难,必须依靠分级就诊,小病患者尽量让社区医院或者是二级医院来治疗。”罗毅称,社区医院的硬件设施都是标准化的,常规检查没问题,但是社区医院儿科大夫的诊治水平比专科医院的医生低一些,一些病看不了,导致了家长们不放心。如何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社区医院诊治?据介绍,儿研所将通过医联体平台培训基层医生、派出专家到基层就诊等多种方式,提升高碑店、十八里店、八里庄、太阳宫、金盏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疗水平。首都儿科研究所相关科室主任将对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师进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培训,加强对疑难病的识别与转诊能力。指导、协助合作单位开展儿科适宜新技术、新项目,建立和完善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帮助培养和造就一批儿科技术骨干团队。为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医联体还将充分发挥退休老专家的作用,有计划地安排儿研所的退休专家和各专科高年资医师、技术骨干到社区,进行门诊带教:开设特色儿科门诊,对预约及先期筛查的患儿进行鉴别诊治;对下转的慢病患儿治疗、护理技术及相关仪器操作等给予指导;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治疗项目;对辖区儿童开展规范的听力筛查、智力测评等预防保健工作,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建设。■ 其他合作畸形胎儿有望一出生就手术据介绍,儿研所还将外派医疗团队,建立以北京妇产医院为基地,首都儿科研究所为技术支撑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医疗中心。针对产前筛查和产前确诊的严重先天畸形新生儿,共同制定转诊流程,完善转运绿色通道。未来逐渐发展成为首都儿科研究所派出治疗团队,到北京妇产医院开展产房外科。对怀胎期间发现的,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或康复的畸形胎儿,在刚出生后的最佳手术期就开展手术。“有的新生儿,刚出生就是病危,即便用救护车马上从妇产医院送到儿研所也来不及,那么我们就派出医疗团队等在产房,孩子一出生立即投入治疗。”罗毅说。儿研所还开始追踪国外的胎儿手术技术,即在怀孕期间就对母亲肚子里的畸形胎儿进行手术。目前,这一技术正在储备阶段。■ 相关新闻医院将评为国家级区域级新京报讯 北京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路明昨日透露,现行的医院分级审核评价制度将于今年结束。今后将推行国家级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普通医院。“能否评为国家级或区域级医疗中心,首先要看科室是否齐全,另外是看就诊量,特别是外地患者在这所医院的就诊比例。” 路明表示,对于疑难杂症的接诊比例也是考察重点。目前,儿童医院和天坛医院已分别申请为国家儿童医疗中心和国家脑卒中医疗中心。据悉,被评为国家级或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饶沛(新京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ushidol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 []|
儿科医生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
[导读]宝宝感冒发烧时,大夫往往会先让孩子验血,再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因进行治疗。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
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义表示,当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时,一般就会让宝宝化验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通过血液常规化验可以了解到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各项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宝宝的情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者凝血功能问题等。很多家长感觉医生在看化验单的时候比较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这几项的计数,这又是为什么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佳楠表示,白细胞根据其来源、形态、功能等不同,至少可以分为3个系统,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由于这几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当发生不同类型的感染时,所引起的各类型白细胞数量变化也不同。简单来说,在看化验单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白细胞的总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哪些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则是病毒性的感染。李佳楠表示,正常小儿白细胞初生时可达(15~20)×l09/L,以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5×109/L。婴儿期维持在10×l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为(4-10)×l09/L。白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白细胞减低则多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疟疾、粟粒性肺结核等。除了白细胞数量之外,各种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也是判断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准。临床上最重要的是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以中性粒细胞为例,一般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低的意义和白细胞总数大致相同,即中性粒细胞增多表明是细菌性感染、减低表明是病毒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抵抗力很差的发生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不增多,而中性粒细胞仍然显著增高,表示感染较为严重。对于其他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变化可能代表的疾病类型可以参照下表:白细胞类型 变化 可能代表的疾病嗜酸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嗜碱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单核细胞 过多 可能正处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或者是患有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 过多 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过少 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急性感染症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
推荐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汪雨莲)]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育儿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育儿护理营养怀孕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科医生被砍27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