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亨利八世总是在肉体方面遇到挫折的作文

推荐到广播
8634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易卜人生)
(马对涛马)
(小狐狸和慕容嫣)
第三方登录:有关亨利八世和他的两个女儿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的比较,是个很困难的命题。
&亨利八世是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伊丽莎白则更像个小门小户的守财奴,靠着辛勤劳动和勤俭节约发家致富。亨利八世好大喜功当然和他本身性格有关,不过他爸亨利七世在敛财方面和伊丽莎白有的一拼(亨利七世甚至自己查帐算帐,数学不错),所以亨利八世有资本挥霍。伊丽莎白就没这么幸运了,她接手的是父亲弟弟和姐姐留给她的一个烂摊子,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外交一塌糊涂,内政混乱不堪。她只有小心谨慎才能度过难关。
  亨利八世对英国发展的功绩基本上可以概括两点。第一是建立了海军,为英国海军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期英国的海军还谈不上有多强大。第二是宗教改革,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尽管我一再强调,他主观上未必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这个客观的效果我们还是应当承认的。
  亨利八世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第一是宗教矛盾激化,圣公会想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搞平衡,却两面不讨好。新教蓬勃发展,内部矛盾也越来越激烈,直到查理一世时期酿成了大革命。第二是糟糕的外交局面。他死的时候,和法国、西班牙关系都一塌糊涂,英国在大陆上没有一个盟友。苏格兰他也没能搞定。第三是空虚的国库。亨利挥霍无度,宫廷开销巨大。此外,在他统治的前十几年,英国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民穷国穷。再加上金银从新大陆流入欧洲造成了货币贬值,亨利七世留给他的财产几乎被他挥霍一空。没收修道院财产也没让他致富,好像很多钱其实被那些官员私吞了。
  从国家长远的发展讲,亨利八世还是有贡献的。但他很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要不是他生了伊丽莎白这么一个杰出的女儿,很难说英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伊丽莎白的贡献主要包括,首先她充裕了国库。其次,她在外交领域非常成功。其实伊丽莎白在军事上基本就是个白痴,她统治时期英国对外战争基本上是败多胜少,只不过打败了无敌舰队搞得英国军事好像有多强大一样。可是,令人称道的是,在军事失败的情况下,她仍然能够利用外交手段为英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她死的时候,尼德兰是英国忠实的盟友,法国与英国关系良好,苏格兰被她驯服,只有和西班牙敌对。不过,以当时宗教斗争的激烈性和两国发展的前景来看,英国和西班牙不敌对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她发展了英国的资本主义。一个专制帝王,却成了资产阶级最大的庇护人。她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盗的行为,鼓励殖民、航海探险的观念,都为英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统治堪称是“开明专制”的典范(个人观点)。她与国会的关系一直不错,从不过多干涉国会,却能让国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服务。
  最后,她是文化艺术的保护人。她统治期间,特别是后期,英国的戏剧繁荣起来。
  伊丽莎白的弊政也很多。首先,她晚年与西班牙、爱尔兰战事连连,而两地的战况又不顺利。英国国内民怨沸腾,经济也受到影响(好在没把国库掏空,还留了一些钱)。其次,她没能缓和宗教矛盾,反而激化了圣公会与新教、天主教的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壮大,清教越来越成为英国的一支重要宗教力量,清教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的要求与专制王权格格不入,最终酿成了革命。可以说,这一点是伊丽莎白对后世最大的消极影响。
伊丽莎白的婚姻问题
  伊丽莎白一生未婚,说她只爱她的子民,不想结婚,这是假话来的。她是女王,首先是政治身份,然后才是女人这个生理身份,她必须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其婚姻。
  1、如果从国外的王族来寻找夫婿的话,由于她不是一个很强势的国王。大陆各个王朝很混乱,斗争激烈,她必然把英国的国运依附于她的夫婿,她的异母姐姐玛丽女王就是这样,英国卷入西班牙对法战争,结果导致英国几百年控制,大陆的唯一据点加来失守。这导致英国国民极大的不满。
  2、如果在国内的贵族招夫婿的话,危险更大。这样会使国内贵族的力量失衡,引起贵族的不满。夫婿家族利用王权干预国政,很容易引起叛乱,苏格兰的玛丽.斯图亚特就是这样。
  3、如果夫婿是平民或地位低的贵族的话,那她子女的继承权就会被质疑。爱德华5世被其叔叔理查3世废黜并杀害就是贵族不满他母亲的血统不够高贵。一个贵族管家的外孙也能登上王位?
  如果在现代的话,上面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在17世纪的欧洲、英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变动中,国家被多股势力左右,稍有不慎就引致大变。
  当时她的婚姻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婚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血腥玛丽名声不好,可是为什么她并没有杀死伊丽莎白
  不是不想,一来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合法杀人的前提就是要定罪,要定罪就要有证据,证据还一定要经得起查;真能炮制一场冤狱冤死一个潜在的王位继承人没个三年五载,七八个得力助手别想办成,还要做得干净防止政敌若干年后反扑大翻案,都是需要时间的。二来,伊丽莎白那是虽然式微但不至于没有保护人,她周围自有一班徒众死党,为了各自的利益效忠于她,替她在朝中说话。三来,玛丽一直没有产下继承人,如果这时拿伊丽莎白开刀,很可能让自己老爸这一系绝嗣。
伊丽莎白曾被玛丽关进过伦敦塔,她也是那时认识了她一辈子的相好罗伯特达德利。而且那是她就是靠着这个相好的向她传的玛丽宫廷的讯息,很重要的就是玛丽有没有怀孕。后来,玛丽生病了,但她自己以为是怀孕,所以传出的消息也说是怀孕,伊丽莎白听到消息后放声大哭,说自己肯定要像自己老妈一样被处决。那是都是她那个罗伯特达德利的安慰她,支持她。
  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父亲为了王位继承权不落入外系之手在生前可谓是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包括为了子嗣不断的结婚离婚,如果玛丽在还没有生下继承人之前贸然处决伊丽莎白,那么亨利生前种种的努力就全都落空了。玛丽可以出于私怨痛恨自己的父亲,痛恨安,痛恨伊丽莎白,但是她也要为家族利益考虑的,那是生为王者的责任,她是没有必要个她那个无情无义的老爹有多大交代,但她必须给她的子民与后人以个交代。如过她在还没有生下子嗣的时候对伊丽莎白动手,那么她死后英国会出现很大的纷争,她的丈夫,斯图加特的玛丽,及其他继承权靠后的诸位王亲们,她也会被后人说成是因为私怨而做出不负责任行为的任性的君主,她可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她也不想去承担这样的罪名的吧!她是可以让自己的死老爹绝嗣,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这就是为什么她可以对九日女王简痛下杀手,但对于伊丽莎白她始终是准备充分,但迟迟不动手。
玛丽没杀掉伊丽莎白跟她丈夫菲利普二世也有关。如果伊丽莎白死了,玛丽斯图亚特就会成为英国王位继承人,而她当时是法国的太子妃,那么法国的势力就会极度膨胀。这正是菲利普二世不愿看到的。
  其实,我在想,当时伊丽莎白和玛丽心里都很清楚,一旦玛丽生出了王储,伊丽莎白很有可能马上就会杀跌出局,但伊丽莎白强就强大在她有足够的耐性和坚韧,不胡乱动作,不给玛丽抓到任何把柄,果然等到云开日现的时候。
  伊丽莎白当时的优势在于:1.王位继承权靠前。2.背景纯正,因为她未婚,如果已婚的话,那她丈夫那一系的政治力量和立场会给她的继位带来不利影响。3.年纪轻,身体好,如过不出意外,玛丽肯定会死在伊丽莎白前头。
  正因为有伊丽莎白的存在,玛丽的王位才是安全的.政治讲究的是平衡之道,只有容忍异已的存在,才不致激起大的变乱.杀人不目的,只是手段.杀伊丽莎白可以逞一时之快,但结果很有可能会是灾难性的.有人可能会打着为伊丽莎白报仇的幌子挑起战争.总之,玛丽有杀伊丽莎白的动机,但至于为什么最后都没有把伊丽莎白干掉,决对不是因为宅心仁厚或者大度的原因.只能是时机不好,而玛丽的身体状况没能拖到杀伊丽莎白的时机成熟.伊丽莎白也是把玛丽斯图加特囚禁好久才把她杀掉的,而且她也费尽心思用了好多阴谋阳谋,使玛丽斯图加特犯了好多过错失尽人心的时候才动手的.肉体上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是很容易的明杀暗杀都可以,但是政治人物是有政治灵魂的,灵魂如果借尸还魂,煽动民众的情绪,靠着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可怜的同情心,绝对可以纭酿一场声势浩大的动乱,这样的后果,玛丽可以不顾忌,她的智囊团绝对会替她想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对有些人犯,我们在处死的同时剥夺其政治权利,那是对他政治灵魂的绞杀比仅仅肉体上灭绝他更为重要.
  伊丽莎白更是亨利的女儿。伊丽莎白登基前就有许多民众支持她。玛丽死的那天,她在哈特菲尔德的住处外挤满了欢呼的民众。玛丽不敢杀她,和民众的支持绝对是有关系的。玛丽因为和菲利普的婚姻已经民心尽失了,伊丽莎白得到民众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何况玛丽杀掉伊丽莎白接下来立谁为继承人?以她自己的年龄,恐怕她自己都怀疑能不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子嗣。如果立玛丽斯图亚特,菲利普绝对不会同意,而且也违反英国王位继承法。如果立凯瑟琳格雷,是个新教徒不说,在国内不一定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何况会激起法国不满,可能把英国拖入到欧洲战争中。
  那个时代,处死个人真不是大事.
  处死公主就是大事了。伊丽莎白不管身份是否合法,起码是王位继承人,杀她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是不可能堵得住天下人的嘴的。欧洲跟中国不一样。尽管王权强大以后可以藐视一切质疑的力量,但欧洲的国王们杀人前都要做足了表面功夫,不是一句莫须有就能杀人的。伊丽莎白当时坚决不松口,不承认自己参与维埃特叛乱。维埃特临死前又在刑场上公开翻供,搞得天下人都知道伊丽莎白没有参加叛乱。玛丽这时候再动手,就显得理由太不充足了
伊丽莎白杀死的天主教徒和玛丽杀死的新教徒数量上差别不大,都是几百人。为什么玛丽会有血腥玛丽的称号呢?
  差别在于玛丽是强迫国民信从天主教,不从者被处死,而且还采用火刑,这种恐怖的手段。
  而伊丽莎白是主张宗教自由的,被处死的天主教徒是由于叛乱、谋反被处死,用正常的方式处死。
安妮博林被处决的原因是什么?
纯粹是宫内的政治斗争需要。首先是克伦威尔为了满足亨利再娶的愿望。然后是克伦威尔不愿安妮过多地干预朝政,想排除安妮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以便自己独大。至于诺福克公爵为什么要陷害外甥女,一是因为安妮得势后对他很不尊重,二是因为安妮当时已是墙倒众人推,他要是不落井下石就会被牵连进去。
亨利改革宗教是否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答案是一定的。其实马克思韦伯研究新教伦理的结论还是很有道理的。新教教义倡导努力工作勤俭持家,这些观点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昨天还和一个朋友讲到美国人真是辛勤工作,想必和他们的新教信仰还是有关系的。总的来说,鼓励科技进步是经济基础方面的成功因素,新教则是上层建筑方面的成功因素。
亨利改革宗教是否是为了英国的发展?
不敢断言他一点没想过国家的发展,但可以断言他的初衷至少90%是为了一己私利。中世纪的君主除了伊丽莎白一世以外,其他所有君主的政策都是源于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所以,事实应该是,亨利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私利,但没想到歪打正着,把英国带上了发展的正途。
    说实话,我很厌恶那种为专制君主歌功颂德的腔调。这是我们国家数年来不负责任的历史教育的恶果。忽视普通人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歌颂那些专制帝王的丰功伟绩。古人还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连这点觉悟都没有。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缺乏人文关爱的情怀,被虐待剥削了还为统治者叫好,这不是自虐是什么?更让我觉得莫名的是,你又不是英国人,你凭什么为亨利八世叫好?
    其实亨利八世死的时候,他的政策远没有给英国带来繁荣,相反使英国陷入了持久的混乱。宗教的纷争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他死后十几年困扰英国发展的最大阻力。从这点来看,我非常佩服伊丽莎白。再说一句英国的海军,其实打败无敌舰队运气占了很大成分。无敌舰队之战之后的二十年内,英西海军的较量还是英国败多胜少。
英格兰国王作一些基本的描述:
  1、国王的钱的来源,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收入固定来源是1、王室领地的经济收入。2、海关的收入。海军舰队的支出由沿海郡县支付。3、还有很少的传统上的税收。
  国王的开支不但是自己的豪华开销,政府机构的运作,战争军费的支出。以国王微薄的收入怎么能支付上面的项目。举例来说,在亨利6世时期,欧洲大陆加来的据点,其防守经费就占了皇家收入的1/3。
  中世纪以来,几乎每个国王都是负债经营,在亨利7世之前,就只有爱德华4世是没有负债的。为了摆脱债务,英格兰国王曾经采取过卑鄙的行为如驱逐放债的犹太人、非法搞定过意大利某地区的金融家们。
  要征税可以啊,开国会。国会议员对国王的呼声是:自力更生。国会同意可以征税,但国会议员们要国王改革弊政,放弃特权等等,很多麻烦。所以国王一般不愿意开国会。
  亨利8世也一样。所谓的国库是什么概念?我觉得不能与中国的皇帝相比。
  2、都铎王朝在国内是没有常备军的,亨利国王只有少数的近卫军。你想一下一个国家一个国王没有常备军是什么情况?亨利的统治是来源与臣民的拥戴,而不是统治者军队的暴力威胁。就如现在的GCD一样。
  那与国外战争的军队是怎么出现的?国王用钱雇佣。如英格兰有大弓手阶层,这些人打仗的时候为国王卖命,平时,国王不支付他们钱。
  3、亨利是怎么打败主教团的?下议院在某个立法上与上议院产生了严整矛盾。下议院被主教团所把持的上议院侮辱了,从此对上议院怒目相视了100多年。亨利立场站在下议院这边,之后亨利通过代表全国决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对主教团开刀,进行宗教改革。宣称除了上帝,在英国他最大。要求主教们奉他为最高的宗教首脑。虽然与罗马决裂,教皇革了他的教籍,派特使来鼓动主教们造反,但还是奈何不了他。
  还有一个就是编制英语版的圣经,这对宗教本土化起到极大的作用。
  4、国外的环境。亨利8世的祖先们在欧洲大陆、法国是势力极大的诸侯,和法兰西国王平起平坐。但是到了亨利这一代就不同了。在法国,路易11和他的儿子查理8或7,不好意思忘记了。已经建立起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常备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们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可以向非特权阶级征税。
  有人说,英国不应到国外打仗。但有一个情况他们没有考虑,就是如果欧洲出现统一,那英格兰要单独面对庞大的法国或西班牙。那时英国只有少少的300多万人口。
  还有一点就是,自从玫瑰战争后,亨利8世之前。英国有几十年没有到欧洲打仗了,亨利8世派军队到欧洲后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前英国人战无不胜的战术:长弓+重骑兵已经不适合新的战争了。这和后来一战有些相识,不过后者更惨痛。在一战中那些多年没有打仗的英国人在初初参战时在1个多小时内在铁丝网、重机枪、战壕下死亡5万多人。
  亨利8世是一个暴君。2个王后、2个国务大臣、以及无数的修道院士、教士、贵族、违抗他意志的国民死于他的手下,宗教改革、关闭小修道院造成很多靠修道院慈善救济为生的人丧失生活来源,造成社会动荡,特别在北方。
  但英格兰在他的统治下日益强大,乡绅们获得了很多教会的土地,国民强大起来。他进行的宗教改革一方面达到了走向更符合英国利益的新教。另一方面来看,毕竟没有引起宗教内战,在法国就引起了宗教内战。还有西班牙对低地国家的宗教战争等等。
  我觉得单单以人本主义来评价一个国王是不大合适的。如亨利6世就是一个老好人,善良、感情专一。但由于其统治能力低下,给英格兰带来了最大的痛苦:玫瑰战争。其中最大最残酷的一场战斗的参战人数有10万人,整个国家才几百万人口。
  我觉得评价一个国王要综合来看。
我的更多文章:
( 23:40:01)( 07:38:2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亨利八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亨利八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豆瓣书店你所不知的欧洲王室/史明月
开&&&&&&本:16开页&&&&&&数:272页字&&&&&&数:I&&S&&B&&N:1售&&&&&&价:22.69元
原书售价:35.00元品&&&&&&相: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至挂号印刷品:6.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40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本店图书库存一般在10本内,请您尽量在订单确认当日付款!所有图书均为正品行货全新,与您亲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基本信息书名:你所不知的欧洲王室原价:35.00元作者:史明月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1字数:页码:272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标识:jd编辑推荐n悠悠百年,品味欧洲王室文化,漫长史诗,一窥贵族极致生活。是明日黄花,还是在重振王室尊严;是特权傀儡,还是幕后的带头大哥?内容提要讲述欧洲现存的几个王室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揭开欧洲王室的神秘面纱,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君主立宪政体下的王室真相和地位、作用。&目录目录第一章食色,性也·1第一节美食佳人不可少的亨利八世·2第二节酒色之徒乔治四世·10第三节风流奢华的太阳王·17第二章头昏脑涨的王室贵族·25第一节疯王乔治三世·26第二节疯女胡安娜·29第三节断头的国王和王后·35第三章至亲爱人·43第一节永失我爱·44第二节“法兰西母狼”的仇恨·48第三节夫妻双双做英王·54第四节女王的“贞洁委员会”·59第四章激情岁月·69第一节维多利亚女王的爱人·70第二节不爱江山爱美人·76第三节王子的情人卡米拉·82第四节狄安娜的暧昧情史·89第五节西泽尔与琉克勒茜·100第五章情仇交错·107第一节爱德华三世的复仇·108第二节同根相煎何太急·111第三节血腥的英国女王玛丽·115第四节悲剧女英雄苏格兰女王玛丽·117第五节凯瑟琳的一家·122第六节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31第六章伟丈夫,奇女子·141第一节狮心王理查·142第二节童贞女王伊丽莎白·147第三节不同寻常的埃莉诺·155第四节撼天动地“野蛮人”·169第五节俄罗斯的武则天·177第六节女汉子克里斯蒂娜·187第七章浪漫童话的现实结局·201第一节灰姑娘的现实结局·202第二节政治之爱·215第三节阴差阳错的爱·220第四节香江佳人文雅丽·226第八章探索王室之谜·235第一节新森林里的死亡之谜·236第二节对菲利普四世的诅咒·241第三节路易十七之谜·249作者介绍史明月,文化研究者,甘肃武威人。自幼对历史有很深的文化情结,而这绵远深沉的历史文化情结,又源于他内心深处对历史文化的痴迷和热爱。正是这种执著,让他有一种文化使命感。多年来,史明月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推广与出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明?冯梦龙智囊(图文本)》《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李鸿章为人处世的方圆经》等。文摘《礼记》记载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古代先贤们几乎都认为“食色,性也”,这是人生在世离不开的两件大事。英格兰与爱尔兰国王、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他的一生就是以上中国古语的真实写照。都铎王朝(年),是亨利七世在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都铎家族的母系祖先是约翰·博福特,他是14世纪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子、亲王兰开夏公爵和情妇凯瑟琳·斯温福的私生子。约翰·博福特的孙女马格丽特·博福特郡主,嫁给了里治蒙伯爵艾德蒙德·都铎。艾德蒙德·都铎是英王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弟弟,亨利六世被爱德华四世杀害以后,都铎家族流亡到法国。亨利·都铎(日—日)是艾德蒙德的儿子,在法国布列塔尼流亡长大,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而其母马格丽特·博福特郡主则在英国再婚,潜伏在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统治下的英格兰,为儿子的未来做谋划。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以后,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发动政变废除了爱德华五世,日理查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理查三世。理查三世策划了在法国绑架亨利·都铎的阴谋,遭到失败后,亨利·都铎在英国的追随者更多了,于是亨利·都铎宣布自己是兰开斯特王室的王位继承人。而他在英国卧底的母亲马格丽特郡主利用理查三世民望低迷之机,不知用了什么绝招,成功地使不满理查三世统治的抗议者转为支持她的儿子亨利·都铎。日,亨利·都铎在法国帮助下,率领2000名法国雇佣兵很快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格兰登陆,并在波斯沃斯战役中打败理查三世的王室军队,杀死理查三世,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是为英王亨利七世。1486年,亨利七世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平息了对其继位的争论,更以这场敌对家族之间的联姻结束了玫瑰战争(指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的支持者之间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的断断续续的战争),并将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家徽和约克的白玫瑰家徽合并组成都铎王朝的王徽——红白“都铎玫瑰”。都铎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直到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为止,历经118年,共经历了五代君主。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日,亨利七世在英国的里士满宫殿去世,享年52岁,次子亨利八世次日继位。有人曾经研究亨利八世的盔甲,认为这位英国君主应该是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但现在有的资料却说他是个大胖子。亨利八世从1509年开始统治英国,到1512年他21岁时,腰围约为32英寸,而33年后,据说他的腰围增加到54英寸。因此根据这个数据推测,在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时,他的体重约为192公斤。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在他统治后期,这位肥胖的国王几乎不能自己走路了,必须借助为他特制的软轿;而他去世后,被放进一个巨大的榆木棺材中,这个棺材重得需要16个人才能抬得动。从历史记录中可以发现,在一年时间内,这位国王就吃了1240头公牛、760头小牛、8200只羊、2300头鹿、1870头猪、53头野猪,以及数量庞大的鱼类和其他海鲜,甚至包括鲸鱼。这些食物还不包括无法统计的家禽、天鹅,以及孔雀等,也不包括60万加仑的啤酒。而这位国王出名的不只是他强烈的口腹之欲,还有他的婚姻生活。亨利八世一共娶了6个王后,当然,基督徒只能娶一个妻子,这6个,不是他一次性娶的,而是娶了再离,离了再娶。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是西班牙疯女胡安娜的妹妹凯瑟琳。凯瑟琳从西班牙远嫁到英国,成为亨利八世的久病缠身的哥哥亚瑟的新娘,但是婚后不到一年亚瑟就病死了,使得凯瑟琳在这个陌生的国家里无依无靠。而她的公公把她当作制约她父亲斐迪南国王的人质,剥夺了凯瑟琳所有的财产。走投无路的凯瑟琳正准备出家做修女时,年仅18岁的亨利八世,刚刚登基为王。凯瑟琳虽然比亨利八世大6岁,却长得很漂亮,亨利八世这个好色之徒早就瞅着心痒痒,父亲一死,他就把嫂子娶过了门儿,美其名曰“解救寡嫂”。对于亨利八世的“雪中送炭”,凯瑟琳非常感激,并深深地爱上了亨利八世,于是他们很快就携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这对夫妻开始还是挺恩爱的,小日子过到20个年头上,开始发生问题了。一是凯瑟琳年老色衰,引不起亨利八世的兴趣了,最主要的是她多次流产,另有一名女婴夭折,三名男婴夭折,最后只有一个公主玛丽活了下来。此时,亨利八世爱上了凯瑟琳的一位侍女——安妮·博林。安妮曾经在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的宫廷里受过教育,被那样一个名利场调教出来的姑娘当然见多识广、精明能干。再说,她亲眼看着亨利八世抛弃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妇,这里面还包括她的亲姐姐,所以她才不会甘心受此待遇,于是她要求亨利八世一定要娶她作王后,她才愿意和他在一起。而亨利八世这时就像刚刚坠入爱河的青年一样,对美人有求必应。在亨利八世满含激情写给安妮的情书中,他请求他最心爱的女人耐心等待,并肉麻地说道:“我的身体绝无二心,我保证从此以后我的心只属于你。我希望此时此刻就依偎在你温暖的怀抱里,亲吻你柔软的嘴唇和那对可爱的乳房。”于是,离婚再娶成为亨利八世心目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凯瑟琳坚决不同意离婚。亨利八世让人转告凯瑟琳,说永远不想再见到她。凯瑟琳得知后备受打击,她伤心欲绝。亨利八世命令大臣沃尔西将离婚案上诉罗马教皇,希望被批准离婚。然而当时教皇克来门特七世慑于凯瑟琳的外甥、法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权势,不敢贸然从事,只好推脱说因为事关重大需要到罗马开庭审理。亨利八世本来盼着赶快离婚,好迎娶下一任王后,教皇的决定令亨利八世陷入了难以忍受的困境,所以这样的结果让他恼羞成怒。当时英国新兴市民阶级和贵族都希望英国实行宗教改革,因为他们都垂涎教会的财产,而且市民阶级也迫切要求推翻天主教的统治以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于是,心急如焚的亨利八世在市民和贵族的支持下,决定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随后亨利八世于1531年向罗马天主教会开炮:强迫英国教士支付巨额罚金。理由是他们违反了一项关于未得到国王批准不许接待教皇使节的古老的法规。紧接着,在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要求英国主教的第一年薪俸、教区征收的什一税,以及教会以各种名义征收的税,一律停止上缴罗马教廷,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王室的财政收入。议会还同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需向教皇请示。不久,亨利八世授意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宣布解除国王与王后凯瑟琳的婚姻,并且认可国王与安妮·博林结婚。但是教皇克来门特七世正式否决了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的要求,并以通奸罪开除了亨利八世的天主教教籍。不过,亨利八世对此毫不在乎,他根本就不怕被逐出教会,他自封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离婚的事落到实处——将凯瑟琳降为“遗孀王妃”,只承认她是已故的亚瑟王子的遗孀。但是凯瑟琳不屈不挠,不肯放弃王后的称号,而且不承认亨利八世在英国教会的领导地位。于是,凯瑟琳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并且被剥夺了看望她唯一的孩子玛丽公主的权利。凯瑟琳为此伤心欲绝,在1536年忧愤而死。亨利八世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自由身。很快,他就和安妮举行了婚礼,并为其加冕为英格兰王后。亨利八世的离婚事件导致英国由天主教国家开始向新教国家转变,这为日后世界局势带来很多变数。英国人怀念王后凯瑟琳,不喜欢新王后安妮·博林,骂她是“御用婊子”。然而国王喜欢这个美人,爱她爱得神魂颠倒。安妮·博林自己觉得比谁都大,目空一切,谁得罪她,她就干掉谁。但是她错了,英国的老大是亨利八世,不是她。当安妮·博林怀孕后,亨利八世以为肯定是儿子,然而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不是王子,而是又一个没人稀罕的公主——伊丽莎白。国王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他全然没有料到他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儿子将来能继承国王的王位与荣耀。于是他一气之下,取消了事先准备的庆祝王子降生的马上长矛比武大赛。安妮·博林生不出儿子,还脾气火暴,怎么看怎么都不如前妻凯瑟琳温顺体贴。亨利八世颇为懊丧,渐渐地对安妮·博林的新鲜劲也过去了,对她越来越看不顺眼,尤其是当她的第二个孩子流产以后就更厌烦她了。亨利八世又开始在外头风流快活。安妮·博林不像凯瑟琳那样能忍,她不会压制自己的妒火。毕竟她也是抢了别人的位子才爬到这个宝座上的,所以她很害怕有一天又会有人会像她赶走凯瑟琳那样赶走她。为了发泄这种恐慌的情绪,她与亨利八世大吵大闹。亨利八世烦不胜烦,暗暗打定主意废了她。更令安妮·博林崩溃的是,她发现她的侍女珍·西摩和亨利八世有一腿。她怒不可遏,然而王后的愤怒却一点也没有让亨利八世有所收敛,他丝毫没有把对婚姻的忠诚放在眼里。安妮的火暴性子曾经在国王眼里是充满活力的美好象征,但是现在只剩下声嘶力竭的争吵和哭喊。亨利八世警告王后,她必须对他搞外遇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随时可以把她废掉。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命运只有靠生儿子才能扭转,然而上帝伸出的援助之手却在半路缩回,愤怒和争吵使安妮·博林再次小产,对未来的悲哀和恐惧令她变得歇斯底里。这个时候,新任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揣摩出了国王的心思,他向国王表示,安妮·博林的麻烦很快就会解决。1536年5月,克伦威尔捏造了安妮·博林与包括亲哥哥在内的男人们通奸并企图谋杀国王的罪名,并将安妮·博林逮捕。安妮·博林被塞进船里带到了伦敦塔。可怜的女人深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她极端恐惧,不禁放声大哭。在关押期间,过度紧张和恐惧导致安妮精神失常,时常疯言疯语。此时,“贴心”的克伦威尔正在积极组织审判工作。他向亨利八世保证那个“恶毒的婊子”不会活着从伦敦塔里走出来。随后,安妮和她的哥哥乔治被公审。安妮第一个接受审讯。她竭力保持自己风度和尊严,然而尽管她的回答条理清楚、毫无破绽,但是国王要她死,她不得不死。她的哥哥乔治也没好到哪儿去,连他的妻子都出庭证明他们兄妹之间存在着“不恰当的亲密关系”。于是,安妮和乔治被判处死刑。刚做了几年王后的安妮·博林就这样被送上了断头台,而此时距前王后凯瑟琳去世仅四个月。历史的悲剧总是重复上演。安妮一死,亨利八世立即与珍·西摩结了婚。值得庆幸的是,珍·西摩是受亨利八世折磨最少的王后。这主要是因为她在成为王后一年半后,终于生下了亨利八世期盼已久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然而,真不好说这是幸运还是不幸,珍·西摩生产之后不久就得产褥热而死。亨利八世如愿以偿地有了儿子,但他又没有了妻子,于是他把寻找王后的目光转向欧洲各个古老的王室。然而他之前的事迹已经使他臭名远扬,欧洲各王室的好女孩都不乐意嫁给他。后来,经克伦威尔的推荐,亨利八世终于娶了位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小国克里维斯的公主安妮(真巧,也叫安妮)做王后。不过,这次婚姻与他之前的三次婚姻都不相同:他事先没见过安妮,只见过画像上的安妮长得倒还不错,可一见到安妮公主真人,她的长相令花丛老手亨利八世倒了胃口。这种和外国的联姻是没办法退婚的,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深感自己受到欺骗的亨利八世却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愤怒的国王就将满腔怒火撒在了克伦威尔的身上,结果是“贴心的臣子”克伦威尔在1540年6月被国王以叛国罪处以死刑。由于安妮公主的长相很抱歉,亨利八世说自己无法调动起情绪和她发生肉体关系。其实此时的亨利八世也不怎么样,因为大吃大喝,那个曾经英俊的国王,已经大腹便便。面对安妮的尊容,亨利八世无可奈何,每天睡觉之前只能胡乱地亲她几下就蒙头大睡。不过他的小妻子认为这就是夫妻生活的全部了,倒也从来没有什么抱怨。然而很快亨利八世就厌倦了这种轻轻浅浅的亲吻,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虽然安妮不性感,可是她的侍女却是个漂亮女人。亨利八世看得着急上火,决心娶她,老了再享享艳福。这名侍女叫凯瑟琳·霍华德(无巧不成书,与第一位王后同名),比亨利八世小近30岁。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安妮公主居然十分明智地“退位让贤”了。半年之后,也就是1540年,亨利八世的第四次婚姻平稳顺利地进行了交接。对于安妮公主毫无怨言的配合,亨利八世心里十分感激,于是认安妮公主作妹妹。这样一来,离婚了的安妮社会地位仍然十分显赫,而且还得到了大片领地和房产。和前几位命途多舛的王后比起来,亨利八世对她算是非常大方了。离了婚,安妮和亨利八世的关系反倒融洽起来,据说她还和自己原先的侍女,也就是新王后凯瑟琳·霍华德在同一场舞会上谈笑风生。娶了新王后,亨利八世似乎又焕发了青春,他深爱着年轻的妻子。然而,凯瑟琳长得太漂亮了,结婚前就是一个万人迷,结婚后还不断有人找她。她也喜欢帅哥,仍然不改婚前的作风,因而闹出不少事来。年老的丈夫最恨这个,他为新王后的背叛行径而放声痛哭、伤心欲绝。于是,亨利八世展开了残酷的报复:所有与凯瑟琳偷情的人,甚至包括知道这些事的人,都被关进了伦敦塔,其中有凯瑟琳的老奶奶;那些凯瑟琳的情夫们,被砍头算是死得痛快的,有的被生生割了生殖器,甚至被掏出肠子。1542年,亨利八世对凯瑟琳·霍华德的恨意终于战胜了爱意,愤怒的国王绞死了他的第五任妻子。此时的亨利八世已经风烛残年,加上他又被年轻漂亮的王后彻底伤了心,不再是好色的登徒子,但他还是找到了人生中的第六任也是他最后一任王后。这回老国王找的是一个成熟稳重、懂得体贴人的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在宫中任职的凯瑟琳·帕尔(又是一个凯瑟琳)。这位新人虽然没有闭月羞花的美貌,但是她和那位被绞死的前任不同的是,她是一位聪慧睿智的饱学之士,并对神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各种宗教都潜心研究。但王后的学识却险些触怒年迈的国王。她有一个危险的习惯,就是专门和重病缠身、缺乏耐心的国王争论宗教问题,而她的丈夫则自认为是个神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后都不肯放弃自己坚持的信念,这个举动惹怒了亨利八世,他下令组织了针对王后的审判工作。眼看自己的脑袋就要不保了,机智的王后决定放低姿态,绝处求生。她飞奔到亨利八世的身边,表现得十分恭顺,并且十分真诚地向国王解释了与他进行的争论,她声称那样做只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受病痛折磨,并在争论过程中她向他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这话让国王感到了王后的“贴心”,终于“宽宏大量”地原谅了王后。凯瑟琳·帕尔用她的机智终于逃过这一劫,一直活了下去。日,亨利八世在怀特霍尔宫去世,与第三任王后珍·西摩合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他唯一的儿子爱德华六世根据第三部《王位继承法》,继承其王位。媒体推荐暂无"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21.00元22.50元14.00元24.10元21.40元14.00元26.20元14.00元
当日付款,过期无货!可开发票,税点3%158.00元85.00元130.00元20.00元16.00元26.00元29.00元20.00元18.00元24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遇到挫折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