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要设计理念中的教学理念写在教案主要设计理念中行吗

查看: 2880|回复: 2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
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鲜明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鲜明的节奏特点、铿锵的旋律和具有强烈号召力的歌词,并有感情地演唱。
1937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它分别是由《八路军军歌》《炮兵歌》《子夜岗兵颂》《八路军进行曲》《冲锋歌》《快乐的八路军》等六首歌曲组成,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党中央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曲为C大调,2/4拍,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气势宏大,形象地抒发了革命军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1、欣赏阅兵式资料。
教师可请学生边欣赏边做简单的动作体验军人的风采。
2、简单谈谈对解放军的印象。
二、感悟体验
1、聆听歌曲,出示歌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曲学习)
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教师提示从歌曲的节奏、旋律的进行及歌曲塑造的形象几个方面思考。
2、学生讨论回答。
生:乐曲描绘了人民子弟兵刚毅沉着地进行在祖国大地上,从而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强大的力量。
3、视谱演唱
(1)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2)找出歌曲各部分节奏、旋律的特点。
引子部分是什么情绪?节奏有什么特点。
引子部分由1、2小节构成。“向前、向前、向前”的号召声,以主音重复的音高进行引出了附点八分节奏的动机: 模仿冲锋号效果,吹响坚定的战斗号角,令人振奋。这个动机贯穿歌曲始终,是推进音乐发展的核心动机。此处最后一个音可以适当延长时值,为歌曲主体部分进入做好情绪和声音准备。
第一段起止于哪个小节?节奏、音高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从3─37小节构成AA’的结构。 从主音出发,以富有动力感的切分节奏围绕主三和弦的和弦音依次上行,进行到高八度主音,以附点四分节奏得到强调。这段歌曲以主和弦为骨干音,以富有动力感的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和具有稳定感的均衡、规则的八分节奏交替出现,形成充沛、激昂的律动感。高潮部分由附点八分节奏构成的核心动机三次重复强调, 扩充了乐句结构,由低向高推进到达歌曲最高音,构成勇往直前、不可战胜的宏大气势和强大力量。
第二段起止于哪个小节?节奏、音高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从38─45小节构成简短的连接句。休止符运用缓解了音乐前进的动力,形成短暂的休憩,以及情绪和力量的转折,为歌曲最后高潮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三段起止于哪个小节?节奏、音高有什么特点?
第三段从46小节至结束。在平稳的两个乐句之后,附点八分节奏构成的核心动机由低向高不断推进,在高音上短暂停留之后,坚定地结束在主音上。
整首歌曲具有进行曲的特点,富有动力感,以及坚定不移、奋勇向前的气势。
(3)也可请学生拍一下附点节奏特点的乐句。
4、填词演唱。
教师提示歌曲描绘的音乐形象特点──塑造的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的军人形象,所以气息要稳,吐字要清晰,不能拖泥带水,并在重点句的地方反复学唱。
5、介绍歌曲背景,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师:1939年7月,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所作的《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党中央批准,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历史证明这首歌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一直唱着它胜利前进。可能学生不会注意到这首歌曲的曲作者郑律成是一位朝鲜人,他在1933年,来中国参加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后定居中国。他虽是朝鲜人,却用铿锵的旋律、激昂的号角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利于体会歌曲的情感。
6、学生有感情演唱。
师:注意歌曲的力度,和激昂奋进的气势,豪迈的情绪。
7、教师范唱进行比较。
(1)教师范唱。
(2)请学生进行评价,并与自己演唱的进行比较。
8、聆听歌曲,进一步体验。
(1)聆听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现,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感受、分析单三部曲式,针对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可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模进等。
9、师生起立跟伴奏同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起立与老师一起跟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伴奏共同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挥,提示力度、情绪的变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
教学理念:
1、在本节课中,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完成歌曲的演唱。通过欣赏这两首红色歌曲,同时进行爱国教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感受革命歌曲的革命风格。感受表现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2、进行曲风格在队列行进的节奏感突出听觉体验,从视频中感受直接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利用听唱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能力,与学生一起完整学唱完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有一个有更深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教学内容。
1939年秋,公木、郑律成在延安合作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同年冬,由郑律成指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中传唱。1941年8月,该歌曲获延安“五四青年节”奖金委员会音乐类甲等奖。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1、技能方面能够用正确歌唱状态响亮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情感体验方面准确把握分辨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体会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和历史重担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1、让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唱好这首歌。
2、唱好带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旋律。
教学准备:
& &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等。
& & 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教学过程:
出示国庆节阅兵仪式视频(着重观看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一段),与学生共同欣赏。
教师:谁知道这首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字幕。作者:公木、郑律成。
教师:歌曲如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过程呢?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1939年秋,公木、郑律成在延安合作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同年冬,由郑律成指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中传唱。1941年8月,该歌曲获延安“五四青年节”奖金委员会音乐类甲等奖。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播放视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观后谈谈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和旋律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形象。
学生:这是典型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四二拍子,进行曲速度,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同时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2、学唱阶段
(1)先采用跟唱法,轻轻打着拍子跟随合唱视频反复唱了2遍。
听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
问出学生急需要解决的地方。
(2)老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在学唱中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灵活处理。
如:歌曲当中带附点的音符,可以唱得时值稍微长点、重一点,凝聚力力量,后面音符可以轻唱一带而过,这样处理就解决了。再是咬字要清晰、声音嘹亮。
老师可以示范怎么长是好的怎么唱是不好的,让学生对比提高歌唱质量。 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领唱学生模唱。对于休止符,提示用换气的动作占用休止符的时值。或者是放慢速度模唱的方法进行解决。
(3)学完后完整的跟随录音老师指挥演唱。如果高音上不去可以降调解决。
(4)通过自己歌唱和看视频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进行曲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
进行曲的特点:情绪激昂、雄壮豪迈、气势宏伟。节奏清晰、结构方整、能用于队列行进中,常用偶数拍子,如二拍子、四拍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
1、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知识:西洋管弦乐队编制,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思考练习:创编简单的进行曲乐句。
1、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
2、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了解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多媒体课件,部分管弦乐器等。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演唱《中国少先队队歌》。
2、导入新课
《中国少先队队歌》属进行曲体裁。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屏幕上出现文字:进行曲通常伴随人群进行,有明显步伐特征的音乐,具有统一步伐,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的作用。)
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先完整地听一遍作品,听完后跟钢琴轻轻地哼一遍旋律,(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现歌乐谱)。
让同学们走到讲台两侧,对摆放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摸一摸,看一看,试着奏一奏,能发出什么声音。(大屏幕上出现西洋管弦乐队座次图,学生们通过辨别西洋管弦乐器,结合观察乐队座次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由弦乐器、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组成。)
2、第二遍参与欣赏
四组队行每组两行变成一个方行。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演完,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体验作品,自己总结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第三遍欣赏(解决难点,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跟老师做拍手动作。
(1)第一乐段,每小节击一次,在强拍上击掌。
(2)第二乐段每小节击二次,由助于表现旋律自由摸进,推向第一个高潮。
(3)第三乐段“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两句具有抒情色彩的乐句轻轻拍腿,后面再拍手。
教师提问:杂哪个乐句上变换了动作?整首作品变换了几次?学生们通过参与于欣赏,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分析此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摸进等。
三、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演出录像让学生感受它的进行曲风格)
学生听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比较,说出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哪首更庄严有力?更富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哪首轻松活泼?带有舞曲风格?
四、思考与练习
1、写出进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
X —; X。 X ; X XX ; X X X ; XXX XX ;
2、按2/4拍要求创编四小节节奏谱,要求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创性。
例(一):
2/4 X —| X XX | X。 X | X — |
例(二):
2/4 X — | X X X | X XX | X — |
3、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有1 3 5 三个音创编乐句,也可以用更多的音创编。
例(三):
2/4 1 — |3 55 | 5。 3 | 1 —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欣赏课,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更需要同学们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彩色的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彩色的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45|
上传日期: 02:12: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彩色的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官方公共微信[名师送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名师送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 执教: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 &温建荣
      & & 指导: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曹勇珍
       & 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 叶春红
本单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品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但学生对残酷的战争缺少认识,缺乏失去亲人的悲痛体验。教学本文时,通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信息,教师补充介绍“联合国”“蓝盔”等资料,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这一教学难点,以带有“却”“但”字的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句子为抓手,独辟蹊径,带领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品读感悟,指导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说话训练和试写回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力求教出新意,突出亮点,展示名师风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给予、凯旋、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阿姨、弥漫”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自主学习卡,联合国、维和部队、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课件等。
交流了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蓝盔、反法西斯战争等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导入,直奔课题,从题质疑让学生很快明确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卓越&手腕&给予&蓝盔&呼吁
执行&威胁&灵柩&硕士&弥漫&  &
牺牲&罪恶&圣坛&贡献&征衣
凯旋&经济&阿姨&健康&永驻
1.指名读,正音,全班读。
2.写字指导:课件出示“凯、姨”的书写范字
(1)分析字形,老师指导、范写。
(2)学生练写“凯”、“姨”,集体评议。
(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指名回答,同学补充,师归纳梳理:
 (课件出示):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切地缅怀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小结方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字十分钟”的教学理念;教给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质疑感知
1.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提出了哪些问题?通过课前预习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
2.指名回答,师归纳板书呼声,生齐读。(贴条: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板书: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你解决了吗?看来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我们待会儿再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从题质疑,使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让学生带着疑问潜心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更加深入。】
四、品读感悟
 &1.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呼声呢?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读这个问题。
2.课件出示带“却”“但”的一组句子:请看大屏幕
①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②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⑤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把“却”“但”变成红色字体)
4.读句子谈体会
①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这些句子后的感受。
②全班交流分享,朗读感悟
(步骤:生读句子——交流感受——同学补充——感情朗读)
①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牺牲,心情异常悲痛)
B“蓝盔”什么意思?(点击课件链接图片帮助理解。)
C指导感情朗读:师生接读,后半句读出悲痛的心情。
师:现在这顶象征着和平的蓝盔回来了,然而——(生读后半句)
D是啊,战争让这个中国孩子失去了父亲,他内心悲痛无比,他要大声呼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②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失去父亲悲痛万分)
师点拨:“我们如约”我们和爸爸有什么约定?(爸爸凯旋时,我和妈妈会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一定会送我一顶蓝盔。)这个约定说明了什么?(对和平充满胜利的信心)
B指导感情朗读:师生接读,后半句降低语调读出悲痛的心情。
师:现在这顶象征着和平的蓝盔回来了,然而——(生读后半句)
C这是一个多么催人泪下的场景啊!美丽的鲜花迎接的不是凯旋的爸爸,却是英雄的遗体,又一个孩子因为战争与爸爸永别了,为了更多的孩子不再失去父亲,这位中国孩子不得不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齐读)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才华横溢,为爸爸的牺牲感到惋惜)抓住“精通”“出色”来理解。
B指导感情朗读:师生接读。
C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父亲却被可恨的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所以,这位中国孩子才要大声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齐读)这个呼声。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世界并不太平)
B“51年前”指什么时候?结合自主学习卡上的资料袋来理解。
C“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世界还有战争)
课件出示一组战火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
D指导感情朗读:师生接读。
⑤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世界不少地方还有战争)
B你知道当前有哪些国家和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指名回答,生补充)
课件相机出示: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乌克兰战火、阿富汗战争、也门局势动荡、多国遭到恐怖袭击……
C指导感情朗读:师生接读,
D“和平之花”这里把“和平”比作“娇嫩的花朵”说明了什么?(和平很美好,但很容易被破坏)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这位中国孩子要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齐读)
5.配乐感情朗读这5个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另辟蹊径,以文中一组含转折关系的句子为切入点,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品读感悟的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上下足功夫,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个中国孩子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一呼声的原因,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从而突破难点,成为整堂课教学的亮点。】
五、说话练习
1.假如你是加利先生,收到这个中国孩子的来信你会说什么?
2.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扮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口头回信,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后作业
请你代加利先生给这个痛失父亲的中国孩子雷利写一封回信。
附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凯姨 & 要和平不要战争!     &
 &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卡
1.我能读好下列词语并工整抄写一遍。
牺牲     罪恶     圣坛     贡献    & 征衣
凯旋     经济     阿姨     健康    & 永驻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卓越(zhuō&zhuó ) 手腕( wǎn&wàn )&给予( gěi  jǐ )
蓝盔 ( huī&kuī ) 呼吁( yù  xū ) 灵柩( jiù  guì )
3.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4.看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我会提问题              &我能回答
①         &     &                    &                               &
②                                    &          
③                                    &               &
④                                    &               &
⑤                                    & &              
5.阅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有关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等相关资料。
附写字练习纸:
联合国: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地。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在世界各国面前,联合国秘书长往往被看作联合国的象征,同时也利用这一身份对争端的各方进行调停。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 &加利(埃及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1992年至1996年在任,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法学家、学者和著作丰富的作家,长期从事国际事务,先后获得过24个国家的授奖和荣誉。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韩国人。
联合国维和部队 :1945年10月25日,联合国诞生了一支世界性联合部队,因为这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都戴着蓝色头盔,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蓝盔部队”。该部队由联合国秘书长领导,在取得有关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被派往世界各冲突地区。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蓝盔: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戴着的蓝色头盔,上面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蓝色象征和平。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组成部分,主要担负搜集信息、联络、协商、监督落实等任务,如监督冲突方停火、停战、撤军等军事协定遵守情况,评估责任区内的安全形势等。中国从1990年起也参与到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的行动中。
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协约国有三个:德国、意大利、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法西斯发动的,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人民联合反抗法西斯的战争。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就是发生在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的抗日战争。
 执教教师简介
温建荣,男,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龙岩市第二批千名名师”,1992年参加工作,现任临江城东小学教研室主任。从教二十多年来形成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县级及以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获好评,2007年11月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12年12月在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县级选拔赛中获得语文学科组一等奖,指导培养多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获奖,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有多篇教学论文在CN刊物发表或收入市级以上汇编,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奖,作为核心成员或主持人承担多项课题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责编&曹勇珍)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案主要设计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