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从善的古诗词心善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有关“善”的诗句要诗句中有“善”这个字的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
(唐白居易《放鱼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宋 陆游放生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 设身处地们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每日一句:
共找到7首相关诗词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 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 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 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 若还。转眄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何处翳附郭,几人思郈成。云天望乔木,风水悲流萍。前与计吏西,始列贡士名。森然就笔札,从试春官卿。帝城岐路多,万足伺晨星。茫茫风尘中,工拙同有营。寒女劳夜织,山苗荣寸茎。侯门方击钟,衣褐谁将迎。弱羽果摧颓,壮心郁怦怦。谅无蟠木容,聊复蓬累行。昨日讯灵龟,繇言利艰贞。当求舍拔中,必在审己明。誓将息薄游,焦思穷笔精。莳兰在幽渚,安得扬芬馨。曰余摧落者,散质负华缨。一聆苦辛词,再动伊郁情。身弃言不动,爱才心尚惊。恨无羊角风,使尔化北溟。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日携邑中客,闲眺江上城。昼憩命金罍,宵谈转璿衡。薰风香麈尾,月露濡桃笙。忽被戒羸骖,薄言事南征。火云蔚千里,旅思浩已盈。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岂伊山水异,适与人事并。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抗志在灵府,发越侔咸英。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隼旟辞灞水,居者皆涕零。惟昔与伊人,交欢经宿龄。一从云雨散,滋我鄙吝萌。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祯。贤人在其下,仿佛疑蓬瀛。君行历郡斋,大袂拂双旌。饰容遇朗鉴,肝鬲可以呈。昔日马相如,临邛坐尽倾。勉君刷羽翰,蚤取凌青冥。
搏鸷有余饱,鲁山长饥空。豪人饫鲜肥,鲁山饭蒿蓬。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尧农。君子耻新态,鲁山与古终。天璞本平一,人巧生异同。鲁山不自剖,全璞竟没躬。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君子不自蹇,鲁山蹇有因。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天地蹇既甚,鲁山道莫伸。天地气不足,鲁山食更贫。始知补元化,竟须得贤人。贤人多自霾,道理与俗乖。细功不敢言,远韵方始谐。万物饱为饱,万人怀为怀。一声苟失所,众憾来相排。所以元鲁山,饥衰难与偕。远阶无近级,造次不可升。贤人洁肠胃,寒日空澄凝。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以之驱鲁山,疏迹去莫乘。言从鲁山宦,尽化尧时心。豺狼耻狂噬,齿牙闭霜金。竞来辟田土,相与耕嶔岑。当宵无关锁,竟岁饶歌吟。善教复天术,美词非俗箴。精微自然事,视听不可寻。因书鲁山绩,庶合箫韶音。箫韶太平乐,鲁山不虚作。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当今富教化,元后得贤相。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幽埋尽洸洗,滞旅免流浪。唯余鲁山名,未获旌廉让。二三贞苦士,刷视耸危望。发秋青山夜,目断丹阙亮。诱类幸从兹,嘉招固非妄。小生奏狂狷,感惕增万状。黄犊不知孝,鲁山自驾车。非贤不可妻,鲁山竟无家。供养耻他力,言词岂纤瑕。将谣鲁山德,赜海谁能涯。遗婴尽雏乳,何况骨肉枝。心肠结苦诚,胸臆垂甘滋。事已出古表,谁言独今奇。贤人母万物,岂弟流前诗。
莫问疏人事,王侯已任伊。不妨随野性,还似在山时。静入无声乐,狂抛正律诗。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话通时事少,诗着野题多。梦外春桃李,心中旧薜萝。浮生此不悟,剃发竟如何。莫问休行脚,南方已遍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谁同论此理,杜口少知音。莫问孱愚格,天应只与闲。合居长树下,那称众人间。迹绝为真隐,机忘是大还。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莫问无求意,浮云喻可知。满盈如不戒,倚伏更何疑。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已过知命岁,休把运行推。莫问闲行趣,春风野水涯。千门无谢女,两岸有杨花。好鹤曾为客,真龙或作蛇。踌蹰自回首,日脚背楼斜。莫问真消息,中心只自知。清风含笑咏,明月混希夷。坏衲凉天拥,玄文静夜披。善哉温伯子,言望至公知。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莫问依刘迹,金台又度秋。威仪非上客,谭笑愧诸侯。礼许无拘检,诗推异辈流。东林未归得,摇落楚江头。莫问无机性,甘名百钝人。一床铺冷落,长日卧精神。分已疏知旧,诗还得意新。多才碧云客,时或此相亲。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莫问□□□,□□逐性情。人间高此道,禅外剩他史。夏□松边坐,秋光水畔行。更无时忌讳,容易得题成。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殷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洪炉烈火,烘焰翕赫。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极。壁立几多,马驰一驿。宛其死矣,适然从革。恶黜善迁,情回性易。紫色内达,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中环,退藏于密。雾散五内,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德乃敷,阴功□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奄遘不造。殷忧是婴。咨于靡及。退守祧祊。五服荒离。四国分争。祸难斯逼。救死于颈。嗟我怀归。弗克弗逞。圣善独劳。莫慰其情。春秋代逝。于兹九龄。缅彼行路。焉托予诚。予诚既否。委之于天。庶我显妣。克保遐年。亹亹惟惧。心乎如悬。如何不吊。早世徂颠。于存弗养。于后弗临。遗衍在体。惨痛切心。形影尸立。魂爽飞沉。在昔蓼莪。哀有余音。我之此譬。忧其独深。胡宁视息。以济于今。岩岩丛险。则不可摧。仰瞻归云。俯聆飘回。飞焉靡翼。超焉靡阶。思若流波。情似坻颓。诗之作矣。情以告哀。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关于重视态度的古诗词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关于崇德向善的古诗
【戒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关于崇德向善的名人故事和诗句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法)罗曼.罗兰 关于崇德向善勤廉笃实的古诗 廉生威”的《官箴》、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咏史》、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滕王阁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论语 子路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21句国学经典诗句
我的图书馆
121句国学经典诗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0、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7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7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8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9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9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0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0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0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6、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0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1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1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1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发表评论:
馆藏&2313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善良的古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