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

人类是否是地球变暖的原因 - SWI swissinfo.ch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It has known security flaws and may not display all features of this websites.
版权所有。瑞士资讯swissinfo.ch拥有其网站内容的版权。内容仅供私人使用。除上述所述网站内容的使用权以外,任何发布、修改、传播、存储及复制,必须事先获得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书面授权同意。
如果您有兴趣使用本网站内容,并需要获得事先的书面同意,请通过电子邮件contact@swissinfo.ch联系我们.
针对私人目的的使用,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只允许用户使用某一具体内容的超文本链接,即将其链接到您自己的网站或第三方网站上。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网站内容只被允许在没有任何编辑修改的情况下链接到非广告性质的环境中。针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网站提供下载的所有软件、文件夹、数据及其内容,本网站仅提供基本的、非独占性的及不可转让的许可。该许可仅限于在私人设备上的一次性下载及存储上述数据,所有其它权利仍为瑞士资讯swissinfo.ch所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对这些数据进行任何销售或商业性使用。
人类是否是地球变暖的原因
Luigi Jorio
最后更新 - 日 -11:00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重提人类对气候变迁的影响这一话题,然而这一话题却有一批反对者,他们就是所谓的气候论怀疑者,这些人认为气候变迁和地球变暖是一种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现象。那么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科学家又怎样看待这一论调?
“如果认为我们人类能够长时间地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就太自不量力了,”Werner Munter,一名登山向导及著名的雪崩专家这样说。这位73岁的伯尔尼人并不是气候专家,但是他一直在做着与这个题目有关的事。
在过去的三年中,他读了将近20本这方面的书和100多篇有关气候变迁的专业文章,“但是我并未在任何一篇文章中读到关CO2能够造成气候变暖的情况,” Werner Munter说。
他是瑞士少有的几个公开表明自己对“人类导致气候变迁”的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之一,而且他的用词非常直率,对于大多数气候的专家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专家所认为的“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迁”这一说法,他说,这简直“啼笑皆非”,他认为:“反对IPCC委员会该论调的文章多达数百篇,对于人类是造成气候变迁的原因这一说法根本没有定论。”
这位前联邦降雪与雪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怀疑的不是“气候变迁”,而是“人类是造成气候变迁的主要原因”。
CO2与温度之间毫无关联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敲响警钟
联合国气候专家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31日该委员会在哥本哈根总结出第五个气候综合报告,该报告于11月2日在一个媒体发布会上公布于众。
这一综合报告总结了三个工作小组的工作,内容包括气候变迁的科学原理、气候变迁为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后果及遏制这一现象的可能性。
根据一些报纸,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的报道,这一综合报告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紧急”,报告显示,地球温度的某项指标已经接近格林兰岛的冰层融点,这将导致海平面又上升约7米。
该项报告是政界就地球变暖、气候变迁和温室效应进行讨论的理论基础。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列举了远古时期的例子:“早在全新世时期-1万年前的一个地球历史时代,曾有5个阶段,地球曾像今天这样,甚至比今天还要暖和,”古气候学的理论显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地球热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他的第二个理论根据是二氧化碳,“CO2并不是有害的物质,而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没有它,地球上根本不可能有生命,”Werner Munter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完全微不足道,只有约0.04%,而其中只有5%的二氧化碳是因为人类的活动造成的,Munter今年夏天为庆祝弗里堡大学建校125周年纪念所做的报告中这样说。“这么少的份量就能影响到气候了?”他提出这样的质疑。
他认为温室效应也不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这里他以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W. Wood的理论作为依据,这位物理学家表示:“100多年来我们就知道,传统的温室效应实际上不存在,这种‘温室’的比喻在物理学上根本就是错误的。”
根据被公认的理论,地球在红外线区发射热量,部分红外线被二氧化碳分子吸收,同时又将其发射到四面八方。之后又回到宇宙中,逐渐变冷,而另一半则被射回地球和阳光一起为地球增温。“这与热力学中热量是自行由热变冷流动的理论相互矛盾,” Munter说。
那么气候变迁和地球变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太阳是地球升温的唯一能量源,如果地球长时间变暖或变冷,太阳是唯一的原因。这里起作用的不光是阳光,太阳的磁场也起着很大作用,” Werner Munter这样认为。
有多少气候论怀疑者?
Werner Munter不是唯一一位对“人类是地球变暖的原因”这一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在美国,人口中的20%-30%对此表示怀疑,” Mike Sch?fer苏黎世大学媒体研究所教授说。
Mike Sch?fer是德国一项气候论怀疑者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德国的这部分人群占人口的13%-14%,明显少于美国。“瑞士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情况应该与德国相似。除了很少的例外,没有任何媒体,支持怀疑者的观点,”他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
思想评论联盟主席Marko Kovic表示,只有个别人对气候科研的主论调表示怀疑,他说:“这些人都是经常浏览美国网站和博客的人。”
欧洲就气候变迁及其原因的确存在一个很普遍的共识。大多数人接受这个理论-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带来了不良影响,日内瓦大学气候研究员Martin Beniston这样表示。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有更多的这种气候论怀疑者。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与石油、煤炭或者汽车工业的经济群体有关,他们极力否认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
而Werner Munter当然不这样看这个问题,他认为:“科研工作者看问题不全面,这里还有政治和腐败的问题。”自当年的美国副总统阿诺·戈尔2006年推出了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在这部影片中,CO2被视为造成全球气候变迁的“罪魁祸首”)之后,全球大众就开始面对一个新的“难以忽视的真相”?
太阳不是唯一原因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副主席Thomas Stocker针对瑞士资讯的提问,对气候论怀疑者的批评全部予以否认。他认为怀疑论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已经从气候科研人员那里得到了具体答复并还提到了2013年该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
地球停止升温
关于地球变暖还有一个颇受争议的说法,地球自1998年以来,平均温度基本未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气候物理系Reto Knutti教授表示,地球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因为出现反常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El Ni?o和La Ni?a);另外阳光的照射也比预期的微弱。
瑞士气候及全球环境变化论坛ProClim主席Urs Neu将气候论怀疑者的论调评价为自相矛盾,他说:“有些人认为地球的温度根本未提高,有些则认为太阳是地球升温的原因。”
这些怀疑论者总是将目光集中影响气候系统的个别元素,比如太阳;比如那些奇怪的辐射,而不是放眼总体来看问题。“目前唯一的一个通过各种方式归纳而出并纵观整体的认知已经受到绝大多数气候学家的认可,”Neu这样说。
经过对年12000份科研调查的评定,97%调查人员断定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气候变迁和地球变暖的原因。
Martin Beniston也表示,当然一些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对气候也产生一些影响:“但是通过数学方式的计算,在考虑过这些因素之后,气候应该比现在冷才对,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有怀疑才有进步
“逆流而上从来就不容易,” Werner Munter依然很坚决,他自认为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思想者,他相信自然的自我恢复力,他觉得另类的思想总是很快被压下去。
Martin Beniston认为,怀疑论如果有着坚实的根据,完全能对科学起到协助的作用。“怀疑论者会让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完善论据并进行更多的调查来解答批评者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反对的声音,我们不会这么快就在气候科研上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预测未来气候
作者:Gaby Ochsenbein和Luigi Jorio
地理工程学
其他9种语言
昔日瑞士的中国滑雪教练
中国女排-杨锡兰在瑞士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The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你知道吗?土地恶化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吗?
Ya?l: Hey Don, did you know that soil deterio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global warming?
世界各地的首要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化石燃料中人为的温室气体的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Leading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agree that man-made greenhouse gases from fossil fuels are causing global warming.
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运输业使用的燃料所释放的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very large; transport fuel used is one of the main global warming reasons.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人口增长过快C.森林面积扩大D.自然灾害频繁【考点】.【分析】从半位置看,我国于半球、半球;从地置看,位于亚洲的东部、平洋的岸地温带热带,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解答】解:我国所濒临洋北向南依是、黄海、东海、海我国位于亚洲部、平洋西岸我国沿海分布着大5000多个岛屿;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在有横贯亚欧陆的铁线中亚和欧洲等.根据意.故选:【点评】考查我的地理位置,要认真分析不要混淆.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1997老师 难度:0.66真题:1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1349全球变暖的几个基本问题 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全球变暖的几个基本问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表明全球正正处于变暖的过程中。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导致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非常有可能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因为其可能导致的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环境灾难,全球变暖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媒体、及民众的关注。为了避免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灾难,各国政府已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框架下召开了16次缔约国大会,最近的坎昆气候大会就是国际社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最新一次努力。
  对普通民众来说,全球变暖似乎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跟自己没啥关系。其实不然,全球变暖是切实发生每个人身旁的事情,它会对地球上每个人的生活造成影响,衣食住行可能都会受到全球变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普通民众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全球变暖知识,并积极从自己做起应对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的现状:
  我们先来看一下科学家是怎么得到 “全球正在变暖”这个结论的。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撰写的气候变化报告是最权威的关于全球变暖的资料之一,此报告主要综合了已有的众多专业杂志上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工作。在其2007发布的最新报告(IPCC AR4)中,有众多独立的科学资料都表明全球正在迅速的变暖。
  全球海洋及大气平均温度迅速升高。IPCC AR4的发布年(2007年)之前的12年内有11年可以排进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最温暖的12个年头。科学家发现不但全球平均温度在升高,其升高的速度也是在增加的。另外,温度升高的范围是全球性的,其中又以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同时,不光是地表温度升高,海洋观测资料和探空气球及卫星资料显示深海及高层大气也存在着相应的变化趋势。
  大范围的冰雪融化。始自1978年的卫星观测显示北极地区海冰的覆盖区域正在以2.7%每十年的速度缩减。南北半球的冰川和雪的覆盖面积均明显减少。同时,永久冻土区的温度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已经升高3摄氏度。
  全球海平面上升。现有的观测表明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已由的1.8毫米每年的速度升高至1993年至2003年的3.1毫米每年。一般认为海平面的上升主要是有两部分构成:一是陆地冰川和冰盖的融化,二是温度升高引起的水体膨胀。现有的数据表明冰雪融化对海表面升高的贡献仅有28%,而其余部分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水体膨胀。这也算是全球变暖的间接证据之一。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大多数地区极冷的天数减少,极热的天数增加; 强降水事件增加;北大西洋地区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加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别的区域也有气旋增强的现象,但因为数据量不够充分的原因,IPCC报告并没有使用这个结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IPCC报告的严谨性。
  全球变暖的原因:
  从地球诞生开始,气候系统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有的时候冷,有的时候热。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化,那么没有人类之前气候为啥变化?科学家怎么知道最近几十年的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那?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都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以及为什么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是最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的。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构成的复杂系统。气候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大气运动产生的风又能驱动海洋的上层环流。大气能够输运水汽,从而影响陆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径流状况,而植被的覆盖情况又能反过来影响地表的辐射收支,进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场分布。尽管气候系统是如此的复杂,但通过气候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各个领域内专家的努力,我们对于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众多的自然因素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微弱的地热可以忽略),其辐射强度的变化对于气候系统有很强的作用。不过,由于对于太阳辐射的直接观测历史较短,人们大多是用历史记录中的黑子数目及受辐射影响的同位素元素含量来间接地估计历史上太阳辐射的强弱。一般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曾经导致了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等气候事件。
  另一个自然因素是地球公转及自转轨道的变化。这类变化会改变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及其在地球上不同纬度之间的分布,进而引起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科学家通过对古气候资料的分析,已经发现了对应于轨道变化的古气候变化,也就是咱们平常谈到的冰期-间冰期的变化。这种用地球公转和自转轨道变化来解释冰期-间冰期的理论也被称为"米兰科维奇理论"。
  气溶胶是另一个可以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气溶胶是悬浮于大气中的液态或者固态小颗粒,自然状态下可能通过火山喷发等过程生成。它们对于气候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影响太阳辐射;二是形成云影响太阳辐射。因为云对于辐射的影响比较复杂,所以科学家对其第二种作用的估计还不是很准确。历史上气溶胶导致气候变化,大多是因为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硫化合物和烟尘。这也是为啥今年冰岛火山爆发后,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原因。
  还有一个可以影响气候系统的自然因素是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由很多的板块组成,而且板块一直在缓慢运动。板块的运动会改变海陆的分布,生成新的山脉,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过程都会引起气候系统的变化。不过,因为板块运动的速度非常非常慢,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应该是百万年级的。
  以上提到的众多导致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起着主要的作用,但从人类出现开始,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活动逐渐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
  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存在是地球表面能够维持现有温度的主要原因,它主要通过吸收地表发射的长波辐射的温室效应实现。当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时,温室效应可以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已知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和氟利等昂。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水蒸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不过因为它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非常短,加上人类对其直接影响较小,所以在气候系统中它主要是作为反馈机制起作用,也就是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气温升高,水蒸气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然后它作为温室气体又会增加温度升高的幅度,但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不会平白无故的自己变化的。
  排放气溶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在排放温室气体的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气溶胶,如烟尘、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在污染空气的同时,还会影响辐射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 不过按照现有对气溶胶作用的理解,人类排放的气溶胶对气候的整体作用是降温。换句话说,空气污染反而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我们将来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当于又对全球变暖作贡献了。从这个角度说,治理空气污染反而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地表状况的改变。地表转况的改变会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度,从而影响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的总量,进而也会对气候有相应的影响。
  当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发生变化之后,气候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就开始起作用。这些反馈机制主要包括地球辐射、水蒸气、冰、云和大气海洋环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气候变化。另外,科学家现在之所以把最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原因归结为人类活动,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仅考虑以上提到的自然因素解释不了这几十年的变暖趋势,而包含了人为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则可以很好的重现过去几十年的温度变化 。
  全球变暖的后果:
  按照现有的科学认识,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导致了全球变暖的结果。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不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仍然不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到21世纪末,气候系统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看看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部分后果。
  海平面升高。虽然对海平面升高机制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但2007年IPCC报告中的多个气候模式预报结果表明:到21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升高幅度在0.2-0.6米之间。而最近几年的工作表明,这个数值很可能被低估了。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部分海拔较低的湿地被淹没;在风暴潮等灾害来临时,将会对沿海区域造成更大的危害。再考虑到全球大多数的主要城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海平面的上升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及人口会造成潜在的巨大危害。
  降水的分布及强度可能会发生变化。&IPCC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因为大气环流的改变,可能会出现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的情况。而且因为温度升高的缘故,大气中水蒸气的总体含量可能会增加,所以一旦降水发生,其强度将会比现在大。也就是说将来暴雨出现的机率会更高,而这则会可能会在某些区域引发洪涝灾害。
  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很可能增加。类似今年夏天发生在俄罗斯的热浪天气和巴基斯坦的暴雨有可能会越来越多。而这些极端天气往往会造成山火、洪涝等自然灾害,并对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这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全球变暖会加剧珊瑚白化现象。像大堡礁那样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在全球海水变暖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范围白化的情况。而那些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生物,如漂亮的热带鱼等,也会因为珊瑚的白化而遭到灭顶之灾。可以预见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控制,在以后我们可能就看不到那令人神往的热带海洋风光了。
  除了以上的这些危害,全球变暖还会对公共健康、能源及水资源供给、农业生产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出现,还会进一步对社会稳定,国际政治经济等产生影响。其实,美国国防部早就把气候变化当成一个国家安全问题来看待。前段时间33位退休的美军将领又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告,声称气候变化正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危险。想想也是,能源问题、水问题、粮食问题,随便哪一个都会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国际冲突,还真要防患于未然才是。
  应对措施:
  按照现在主流科学界的认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所致。因为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种种后果,诸如海平面升高,水循环变异,极端天气增加等,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问题,所以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很多应对的措施也被提了出来。现阶段,这些措施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大力减排温室气体;积极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主动适应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后果;研发地球工程技术,主动缓解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避免全球变暖导致的严重后果,IPCC曾建议:以1990年的排放为标准,到202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当减少25-40个百分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全球变暖的幅度(以工业革命前为标准)控制在2摄氏度,而仅在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就已经上升了0.7摄氏度了。各国政府应当抓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框架下协商建立有法律效率的硬性减排条款,毕竟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可惜的是,在经历了多次高规格的气候大会后,此类条款出现的可能依旧非常渺茫。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核能的研发和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就能减少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为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于科技水平及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这里就存在这一个科技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向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框架下协商解决。这次坎昆会议正是在这点上取得一定的进展。积极发展碳捕获等地球工程技术,通过人工影响的方式主动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在众多的地球工程设想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有个想法是利用几十公里高的管子,把硫化物输到大气的平流层中,通过其作为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来减少到达地面的能量,进而缓解全球变暖。不过很多类似的方法还仅仅限于想法阶段,如何真正的把想法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最近几年全球反常的天气状况就可能与全球变暖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政府应当有一套快速反应的机制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另外,水循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洪涝和干旱,进而对农业和粮食供给产生影响,对此类对民生有重大关系的可能,政府也应该有相应的考虑才是。加强对气候科学研究的支持。尽管通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人类对于气候科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难题,比如气候模式中的次网格过程参数化,云的参数化等等。作为解决全球变化问题的基础,更深刻的理解气候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对气候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结语:
  全球变暖是一个关乎全人类的重要事件,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当携起手来共同积极应对才是,可事实是现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做的远远不够。如果我们把全球变暖比作一辆刹车失灵的冲向悬崖的汽车,那么悬崖就是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如何让车在到达悬崖前停下来呢?减排就像是打方向盘,新能源等就像是拉手刹;而一旦拉手刹也停不下来,那么就得考虑找棵树啥的撞上去,而地球工程就是这些树。考虑到我们离悬崖越来越近,我觉着这几招还是都赶紧用上为妙。您说呢?
电话:010-&&|&&&&|&&全球变暖的原因&&&&&&&&&科学探索系列(八)
&&&&&&&&&&&&&&&
全球变暖的原因&&&&&&&&
科学探索系列(八)
  世界范围内气候异常,灾害性极端天气层出不穷;
  对比几十年来相同的季节,南极冰盖的规模在持续地萎缩,亿万年前形成的冰川在额外地、快速地消融(《全球变暖VS全球变冷》);
  北极冰川融化的淡水,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洋流,有人预测30年内北冰洋有可能通航;
  磁北极正以每年64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移动,在过去的十年间磁极移动的速度已经增加了1/3
(《破解:地磁奥秘》);
  地球自转在加快!已经连续5年应该加的闰秒没有加 (《地球自转在加快!》);
  人造卫星运行速度加快,月亮在以每年3厘米以上的速度“渐离地球” (《揭密:地球引力场)》……
  全球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是因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可是激烈反对者也一直存在。科学家因此打赌的趣事,恰恰说明人们对改变气候的因素以及地球本身的调整机制还很不了解,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为地球红外线在向太空的辐射过程中被地球周围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或化合物吸收,产生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的作用。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由于其本身有吸收的能力,产生的保温、升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既包括大气层中原来就有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也包括近几十年来排放的氯(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氯氟化物(CFCs)等。种类不同吸热能力也不同,每分子甲烷的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
21倍,氮氧化合物更高,是二氧化碳的270倍。不过和人造的某些温室气体相比就不算什么了,目前为止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氯氟甲烷(HFCs)和全氟化物(PFCs)。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由于水蒸气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考虑。若排除水蒸气的影响,其他温室气体总体只会造成温度上升,但水蒸气的存在使得大气湍流增加、气候更趋于极端。水汽之外不乏造成温室效应很强的温室气体,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发现错误,敬请指正)
  研究古代气候的科学家通过“冰芯实验”,把过去几十万年的气温、大气CO2含量分别绘制成了曲线图,调整为相同的振幅放在一起后发现,两条线惊人地吻合。从这幅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CO2含量升高,气温也升高;CO2含量降低,气温也降低。这个实验本身非常严谨、非常先进,没想到后来却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积极倡导减排协议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据此拍摄出一部记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因此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影片中戈尔亲自阐述了他的观点,有图有真相。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肥硕、笨拙的戈尔“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一架高梯,预言CO2最后将会上升到一个他仍然够(示范)不到的地方,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十万年的记录……不言而喻,气候的变化将多么可怕。
  反对者却不以为然。反减排的支持者英国BBC电视台针锋相对的播出了一段视频,《全球变暖大骗局》,一时间戈尔的观点备受质疑。反减排者认为,CO2的主要载体是海洋,气温升高,海洋释放出CO2,气温降低,CO2回到海洋,不是二氧化碳驱动气温,而是气温驱动二氧化碳……听起来很有道理;而且还有一个重大的疑点,图中“很多”关键的地方,气温领先于CO2发生转折,再次说明CO2是随着气温变化的,CO2
的变化落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是因为海洋同方向的温度变化要滞后于大气若干年……这一点戈尔的观点根本解释不了;人类活动也不是CO2主要来源,火山制造的CO2都比人类排放的CO2多,自然界(火山、森林野火、动物、细菌及有机物腐殖质)每年产生的CO2多达1500亿吨,人类每年排放的CO2才65亿吨……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大气中的CO2仅占0.054%,人类排放的CO2所占的比例更小,额外产生的温室效应更不足以改变气候。改变气候的真正因素是太阳的周期性活动,据说还有某科学家最新研究出来的证据……好象也很有道理……
  其实不然。我没有条件做实验,也看不到第一手资料,但是我可以思考。各位读者,如果以下说的有道理,就请顶我支持我,反对我的观点,也请留下宝贵意见,不枉我辛苦一场。
  (一)
  首先,再微小的因素只要产生累积效果就不应该被忽视。“水滴石穿”的道理科学家不能不懂。排除其它因素,在一个稳定的时期,决定全球积温变化的不是大气中固有的CO2,而是CO2含量增减的变量。
  CO2的变量=自然界释放的CO2—自然界吸收的CO2
  自然界吸收CO2的途径主要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但是我们现在,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掠夺式农业,种只为收,结果不仅没有“固碳”,还把土壤里的碳也吸收排放到了大气里……也就是说,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有减无增。从前自然界释放的CO2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人为排放的CO2从无到有显著增加,人类干涉后,广义的自然界释放CO2的能力发生了本质改变。科学家通过不同的途径证明:“古代农业活动曾经避免了新一轮冰川期的来临”,结论殊途同归。尤其人类学会用火以后,不仅砍伐森林、焚烧植物,森林野火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自然界释放CO2的能力不断增加,吸收CO2的能力却在缩减,此消彼长的情况下,CO2含量的变量实际增加的速度更快,导致气候急促改变。世界各地的史料不约而同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圣经》上记载的“诺亚方舟”,伊拉克史诗讲述远古两河流域的洪水,中国传说的“大禹治水”……
  (二)
  “海洋是CO2主要的载体”,没错。气温升高,CO2进入大气,气温降低,CO2回到大海。人为释放的CO2造成CO2的变量,导致气候变暖,从而又有额外的CO2的从海洋进入大气——广义的自然界释放的CO2再次嬗变。其中,人为释放的CO2实质起到的是“启动”的作用,海洋额外释放的CO2起到“加成”“放大”的作用。比起海洋吞(负作用)吐(正作用)的CO2,人类排放的CO2被认为“微不足道”,却起到主导方向的作用。人类活动使气候向暖,海洋则使这种作用变本加厉。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了,实际上另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也同时增加了,对于温室效应也起到“加成”“放大”的效果。因为阳光入射角不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不均匀,纬度越大作用越小。水汽本身的分布就非常复杂(受到环境、纬度、海拔、季节、季风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产生的温室效应更不均匀。因为水的三态循环受温度的绝对支配,总体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所以减排措施并不考虑。
  (三)
  史前为什么产生周期性的冰川期?在没有人类干涉的情况下,历史上每个温暖的时期,也都是地球上植物的繁荣时期。自然界吸收CO2的功率被放到最大;植物死亡,CO2被转化为有机物长期固定。植物一枯一荣,在自然界释放的CO2不变的情况下,
CO2被被不断吸收、转化,大气中CO2的含量也在下降。
  这个过程CO2的变量是负值,导致气温也在下降,而气温下降又使大气中更多的CO2回到海洋。水汽除了重归大海,一部分也凝结在高山之巅、寒冷的极地。其间,CO2和水汽减少也产生“加成、放大”的效果,只不过是“负”的变得更冷的效果。史前为什么出现冰川期,离不开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
  冰川期到来,植物凋鄙,自然界释放的CO2虽然也有可能减少,吸收CO2的能力却几乎停止,CO2的变量转正,气温又开始缓慢复苏……无论变暖还是变冷,气温长期变化的过程总是跌宕起伏,绝没有单边的现象,什么样的力量造成了气温的波折?
  就拿变暖来说,全球变暖,地球当然有相应的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地球自转加快(想要掌握一个终极的真理,务必看看《地球自转在加快!》)。全球变暖,地球产生一系列调整:冰川融化、地壳变薄……地球内部形成加速旋涡,然后才驱动地壳加速……总之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要“加热”的不仅是大气,而是整个地球,地球自转加快的实际效果必定要延迟很长一段时间。冰川在全球变暖的时候融化好象很容易,冷的时候再冻回原来的样子就不那么容易了,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地球调整起到的作用,这个时间差就是地球的反应的时间。冰川形成和冰川融化两个相反的过程,都发生在气候长期改变已经比较严重的阶段,我们不应该无视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一个气温长期稳定的时期,无论大气中CO2多或者少,太阳光到达地球的热量都应该等于地球直接反射的热量与地球本身辐射之和——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自转加速以后,通过暖层、电离层向外辐射的水平提高了。地球向外辐射水平提高直接的后果,就是给大气降温。
  再来看全部过程:全球变暖,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地球自转加速,向外辐射水平提高,气温开始下降……因为海水比大气降温慢(这条也是反方的理由),加热了多少年的海洋,不会一下变冷,CO2因为热惯性还可能继续上升或者保持高位……很长一段时间。反过来,全球变冷,地球自转变慢……是一个正好对应的完全相反的反应,总结两者的相同点在于:整个反应是由于CO2的变化通过温室效应引起的,领先转折的反而是气温。
  过去存在远比现代温暖的时期,同样是生物非常繁荣的时期,反对者据此认为全球变暖并不可怕。
  问题的关键是过去一定是:缓慢地变暖,又缓慢地变冷,地球的反应同样是温和的。气候的改变越急促,地球的反应肯定也越“暴烈”:现在的地球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气候了,大气环流全面紊乱,降水被重新分配,原来雨水丰沛的地方干旱了,本来植被稀疏的地方因降水增多又泥石流了;地球内部形成了强劲的对流,结果人们发现产生的厄尔尼诺能导致灾害,性质相反的拉尼娜也能导致灾害。面对全球变暖,除了实施必要的减排措施,关键是人们能不能适应急促改变的气候,承受层出不穷的极端天气。
  温室效应本身的区别在于:过去的每个温暖时期,都是植物世界非常繁荣的时期,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很强。可是我们现在的地球,森林锐减,触目惊心,植被破坏,满目疮痍;人们挥霍的是大自然沉淀了亿万年的煤和石油,疯狂的制造出CO2。结果,海洋被动地释放出更多的CO2,温室效应再次被“加成放大”,大气中CO2增加之快前所未有;正是这些煤和石油,在远古的变冷阶段造成了冰川时期和板块漂移(《温室效应与冰碳理论》),在现在这个相反的时期,同样的威力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大周期、小波折、因果关系都已经解释过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CO2与全球变暖确实有因果关系。全球变暖未必是坏事,前提是不能太快速。黑龙江年内高调宣布,该省已经成为全球变暖最大的受益者……云南、四川、拉尼娜笼罩的美国是不是该抗议老天爷太不公平?全球变暖的灾害程序已经启动,谁能独善其身?谁能笑到最后?
  科学是不分国界的。用全世界的大局观,站在全人类的立场,非洲那些落后的或者无政府的国家无休止地破坏热带雨林,难道不应该制止吗?重复、浪费、低效、高耗的产业不应该限制吗?现在高度依赖的石油、煤炭资源也终将枯竭,难道不应该未雨绸缪吗?
  不要动不动就美国威胁论,按照减排协议,美国承担的责任、完成的指标不比我们少好不好?〈京都协议〉,甚至都没有对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做出限制。这里要不点名批评一位国内知名的学者,事实上他也是我非常崇拜的经济学家,由于他个人的非凡影响力,致使一些错误的思想广泛流传。他的文章(言论)很精彩,但是要我说正因为精彩的文章却传播了错误的思想其害处才更大。国家之间无非利益角逐,一个被全世界孤立的国家,何来真理?国家之间存在利益角逐是正常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维护自己的利益乃是本分。最莫名其妙的是那些无条件的援助,而更可悲的就是,人家吃干抹净还很有可能回过头来找你拼命。
  有些人,你给他讲科学,他就给你讲政治,而且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有一个开家具厂的朋友,也是一个激进的反减排者,我曾经和他激烈地辩论过,节能减排是否等于反发展。如果有一种制度,当上游的环节每砍伐一棵大树,能保证种活5棵小树,植树造林才能算做一种完整的产业。因为制作的家具通常要摆放几年甚至几十年,也算做到了暂时的“固碳”。优秀的产业在于既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又实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多数行为是受利益驱动的,人们主动地植树,可能就是为了得到木材。保护那些森林如果手段单一,可能再多的警察也不够用……而且还是赔钱的。人们很多时候只顾眼前利益,所以制定政策首先就要讲科学。我居住的北方城市,早几年城市改造就实现了集中供暖,去年政府又补贴给老旧的楼房加装了保温层,冬暖夏凉,效果非常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比如:能源紧张的南方,发展水电、核电;交通拥挤的城市,建设发达的公共交通……这些都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业,怎么能说成反发展呢?过去只讲政治、不讲科学,出现了砸锅炼铁、大放卫星的发展,如此发展岂非咄咄怪事?如此好大喜功、践踏科学才是真正的反发展!
  节能减排、发展高能效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应该是一个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近据说欧洲的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改碳排税为政府补贴,实行对高能效技术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却是扯得远了。说真的,老夫夜观天象,发现美国遭遇的自然灾害不止于今年,各种自然灾害可能连续几年。美国的农产品如果大幅度减产,可能引起世界粮食市场剧烈动荡,冲击粮食进口国造成粮食危机,连锁反应可能推高中国的CPI……呵呵,我的预测当然是有科学道理的,请允许我在以后的文章再给大家解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我的更多文章:
( 07:13:29)( 20:08:24)( 11:46:31)( 16:09:26)( 15:22:57)( 20:15:01)( 18:51:04)( 14:56:52)( 11:16: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