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老鼠就没有人类和老鼠共同祖先

老鼠差一点让人类的祖先灭绝?原来这才是养猫的真相
我的图书馆
老鼠差一点让人类的祖先灭绝?原来这才是养猫的真相
《西游记》中的悟空不怕老鼠,然而,在古生物进化史上,说孙悟空可能会怕耗子却是有道理的——老鼠是唯一打败过人类祖先,也就是灵长类的动物。欢迎关注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孙悟空会不会怕老鼠?记得当年给女儿讲《西游记》,小小魔女问了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孙悟空那么厉害,他怕什么?”是啊,小魔女怕蟑螂,大魔女怕毛毛虫,座山雕专怕杨子荣,世上万物相生相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能怕什么呢?有人说孙悟空怕紧箍咒,但这属于强加于人的答案,取经不过是数载之事,老猿大闹地府的时候已经好几百岁了,猴子的生活中不戴紧箍咒的时间远远大于有这个束缚的日子。可要说他什么也不怕,那也不对,从红孩儿到金翅大鹏,猴子被妖精抓去或收拾的次数也绝不少,他并不是所向无敌的。要是一定给个答案,我会说,我怀疑孙悟空可能会怕老鼠。这就不是《西游记》的内容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大战金鼻白毛老鼠精,这位地涌夫人除了打洞的本事超过猴子,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是个鼹鼠级别的妖精罢了。地涌夫人那种对生活的热情,还真有几分和这头大名鼎鼎的鼹鼠相似记得看这段陷空山无底洞故事的时候,除了对唐僧和老鼠精之间怎样打架好奇以外,主要困惑的是为什么孙悟空需要请如来佛抓老鼠。要知道《西游记》通常都是用相生相克的方法来对付妖怪的,比如同样是女妖精,毒敌山琵琶洞中那位蝎子精,便是请来一头在宫廷当闹钟的大公鸡来干掉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而中国至少在唐朝已经有猫(萧淑妃曾咒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抓老鼠精应该请猫来才对吧。考虑到我国十二生肖中也没有猫,看来古代对这种缺乏忠诚度的动物普遍不太待见。《西游记》中的悟空不怕老鼠,然而,在古生物进化史上,说孙悟空可能会怕耗子却是有道理的——老鼠是唯一打败过人类祖先,也就是灵长类的动物。普尔加托里猴想象图灵长类的祖宗在地球上出现得很早,最早的灵长类化石出自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是一种生活在北美洲,叫做普尔加托里猴的半树栖小动物。它的样子像松鼠更多于像猴子,不过其踝关节和眼睛位置的特征显示它已经具备灵长类的特征。这种奇怪的猴子在树丛中寻找虫子和鲜果充饥的时候,恐龙还在一边徘徊呢。普尔加托里猴的祖先是一种叫做“更猴”的似灵长类,它们的子孙后来发展成了各种猿猴,分布到全球各处,其中一支发展成了今天的人类。中国最早的猴子化石比普尔加托里猴晚大约一千万年,类似今天生活在东南亚丛林中的眼镜猴。有人认为中国的灵长类可能是单独发展的,但一般认为眼镜猴和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是和普尔加托里猴最接近的原始灵长类。眼镜猴,身高只有十五厘米左右,是十分可爱的小动物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灵长类,也就是猴子最早的祖先出现在北美洲,但到了人类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偏偏北美洲却是除了澳洲和南极洲以外唯一没有猴子生存的大陆。澳洲和南极洲没有猴子情有可原,因为它们孤悬海外,在人类到达之前,猴子的祖先从来就没有到过这两片土地。其他各洲,都曾经被猴子的后代染指过。推测,它们迁徙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美洲经过白令陆桥到达亚洲和欧洲,再到达非洲,另一条是从北美洲直接到达南美洲——这一点目前动物学家依然存疑,也有人认为是在非洲美洲板块漂移不远的时候从非洲游过去的。然而,这之后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北部的灵长类忽然绝灭了,时间在三千多万年前。南美洲的猴子虽然据说是美洲原始灵长类的直系后代,但再也没有返回故乡去。不过,欧亚北部这些地方后来又发现过更加先进的猿猴类动物化石。推测,是到达非洲的猴子不知道怎么进行了一次逆袭,猩猩等类人猿的祖先,日本雪猴和印度恒河猴的祖先,甚至人类的祖先,都是从非洲再次出发,反向席卷欧亚大陆的,但由于白令海峡当时已经出现,猴子们没有能够重返北美。这之后的事情,后来又有两个地方的猴子绝灭了——欧洲的最后一种猴子叟猴在几百年前绝灭,这纯粹是人类影响所致,而亚洲大陆北部的猴子,也因为冰河时代的影响而消失了。人们弄清了大部分猴子的来龙去脉,便不得不奇怪它们为何会在发源地,也就是北美洲灭亡了。这里的环境似乎也差不到哪儿去嘛。《猿猴十日谈》中对北美灵长类的灭亡进行了推测,认为主要原因是它们在气候变化中与啮齿类,也就是老鼠的生存竞争中失败,因此消失在了进化的长河之中。这种分析应该不无道理,大约三千万年前,北美大陆有一段干旱时期,估计这时当地的灵长类动物,也就是最早期的猴子们不得不放弃树栖生活到地面去活动——从其踝骨来看,它们本来就不是完全的树栖动物。按照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这是人类诞生的曙光啊,因为没有了树,猴子不得不到地面生活,直立行走,学习用火,使用工具……但大自然并不是每一次给选择机会的时候,都会有人这种恐怖的动物出现,这一次便不是。早期灵长类只是下地生活了,但它们还没有能力进化到人的程度。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大狐猴,选择了到地面生活,并一直生存到三千年前由此可见,它们这个选择,在某些地域是行得通的。然而,在北美却行不通,老鼠占据了地面的大部分空间,它们会和灵长类争夺食物,杀死它们的幼崽,这时候,原始灵长类的智力尚不足以和鼠辈抗衡,结果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当然,有些坚持在树上生活的种类可能随着湿润地带的南退而撤到南美丛林幸存下来,但此后墨西哥地区的沙漠化,又使它们失去了返回故乡的机会。于是,北美洲除了动物园,便再也没有猴子的踪影了。那么,孙悟空真的会怕老鼠吗?答案应该是:否。从外观来看,孙悟空属于远远发达于狐猴的真猴科猕猴亚科,早已经越过了怕老鼠的进化瓶颈,所以大败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正常的。既然如此,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哼哼,只是要大家一定记牢啊,当年老鼠曾经差一点儿灭绝了人类的祖先,此仇不报枉为人。而伟大的喵星人便是为了拯救人类来到地球的,是我们和老鼠战斗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要善待猫咪……【完】欢迎关注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当前位置: >
猫才没被人类驯化过呢,跟着人类可能只是因为有老鼠吃
图片:Kai Hendry / CC BY作者:葉一,猫为什么要吃老鼠,首先要从猫的饮食谈起。和杂食性的狗不一样,猫是纯粹的肉食动物(obligate carnivore), 这在猫的结构和生理上有很好的体现。结构上最明显的是猫的牙齿和消化系统。从牙齿结构来看,猫的犬齿特别粗和长,这样的结构适合于捕捉猎物,而且猫位于后方的上下臼齿形状形成了和剪刀类似的结构,上下闭合时能有效切割猎物,但是相对于“切割,咬碎”来说,猫牙齿的咀嚼功能就差多了。所以对于猫来说,高纤维难消化的植物是无法在口腔进行初步分解的。从消化系统来看,猫的肠道相对于人来说很短,没有很多的储存空间,所以就要求食物有容易消化并且能量高,非常适合蛋白的消化。生理上就和猫产生的消化酶有关系,猫能产生很多消化蛋白和脂类的消化酶,同时也就能消化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等)的消化酶,但是猫并不能完全依赖后者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猫并不能自己合成某些物质,如牛磺酸和维他命A,需要从别的动物里面摄取。所以,在饮食的需求来说,猫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点需要高蛋白的的食物,而各种小型动物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其中包括老鼠。那么喜爱而且一定要吃肉的猫,是不是一定就要吃老鼠呢?当然不一定,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听说“鸟窝让猫给扒了”,就证明猫并不是单单喜好老鼠的。实际上关于猫的猎物曾经有过专门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为了弄清楚家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而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猫的带回家中的捕食动物,结果发表在2003年mammal review。结果显示,猫带回家的猎物中,哺乳类占了69鸟类24两栖类4爬行类1还有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在哺乳类中,啮齿动物占了大概2/3,是所有动物的44.3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年轻和体重较轻的猫,相比起年老和体重较重的猫,会捕捉更多的鸟类回来。可见,虽然鼠类占了猫的猎物很大一部分,但是除了他们,猫还是有很多其他选择的。而且,从猫的驯养过程来看,很可能是“有老鼠吃”,才让野猫成为了家猫,从而让我们问“为什么猫要捉老鼠”。因为家猫是由野猫演化而来,而野猫和虽然和其它大型猫科动物一样是肉食性动物,但它却是“孤独的捕食者”----它们并不群体猎食,因此也只会捕捉比自己体型小很多的动物。因为没有群体性,人不能作为“领导者”对猫进行驯化。而猫对于人类来说“实用价值”也不大,它不象狗一样可以驯化帮助捕猎,也不能像猪羊一样圈养提供动物蛋白。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谷物的贮存和其他过剩的粮食引来了成群的老鼠,而一些“机会主义猫”也因为丰富的食物来源进入到人类社会中,开始在人类眼皮底下捉起老鼠并被养成各种好看的品种。这个观点在PNAS09年发表的文章From wild animals to domestic pets, an evolutionary view of domestication也被采用。所以综合来看,猫捉老鼠并吃老鼠是符合自身的捕食行为和营养需求的,但老鼠并不是猫的唯一食物来源----各种鸟类和爬行类可能都会成为猫的猎物。而且,很可能正是因为老鼠在人类社会的猖獗,猫才主动走进我们,跟我们生活在一起。PS:Scientific American的The taming of the cat
做得非常好,推荐一下。参考文献:
进入: 栏目主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科目:最佳答案1、(1)日常
(2)其实2、A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4、豁达
勤奋好学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鼠和人类基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