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初中传统文化阅读篇目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_参考网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龙政翰摘 要: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的繁荣,是我国当前需要落实的重要任务。而作为一名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育者目前应该热切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以初中语文为例,并结合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阐述。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教师只注重书面知识的讲授、轻视精神内涵的阐释,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兴趣淡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缺失等等,所以,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极大的紧迫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应通过有效手段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传统文化所潜在的魅力。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做一番论述。一、通过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学科在传授传统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范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范本的挖掘和解读,尤其是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与洗礼。比如,在学习《过零丁洋》这首诗时,我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对诗作者文天祥的详细介绍,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容,深入体会诗歌情感,尤其是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进行深层次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怀。另外,我还由此引出了与这首诗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文名句,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以此让学生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底蕴,培养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二、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途径来进行,这样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在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教育和熏陶。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的墙壁上贴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名言警句,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等等。也可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辟“传统文化”专栏,让班里学生轮流对板报上的传统文化宣传内容进行更换。或者,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一则传统文化小故事……这样,便可以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学生每天都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久而久之,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继承与发扬。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我们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得到拓展,而且,多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也会更加透彻和深刻。比如,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集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并且结合资料内容与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写一篇作文。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诵读,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诵读古诗文,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接受传统文化的教化与熏陶,进而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又或者,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古典书籍,如《论语》《古文观止》《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传统文化精神境界。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勇于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进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践和落实。参考文献:[1]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2]刘海芬.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
新课程·中学
新课程·中学的其它新闻您的位置: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优质期刊推荐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的图书馆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入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又特别强调:“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笔者是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现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抛砖引玉,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艺术的进一步提高。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内涵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不是几本教材,几十几百篇古诗文所能涵盖,所以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章,也就各有侧重,细细分析,大致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国主义的赞歌。 对祖国的热爱,并愿意为之而奋斗终身的情感,可以说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要想让这个人做出一番大事业,那无异于天方夜谈。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入了不少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诗文,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一种为了祖国宁愿牺牲自己的豪情壮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道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出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情告白。纵观初中三年所选入的古诗文,表现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它构成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强旋律。 2、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亲情,友情、爱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这点,在初中的古诗文中,也体现得尤为突出,从马致远的《秋思》对故乡深入骨髓的思念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对亲人永远的祝愿;从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到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可以说,整个中华的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对人间真情深切呼唤的情感史,它构成了古诗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支主旋律。 3、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学而优则仕,”“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国的历代文人,注定要关注社会,然后展开对理想,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并随之进行不懈的追求,陶渊明面对官场黑暗,愤而挂冠而去,隐居南山之下,却描绘出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虽然它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但却寄寓了古代人民对阶级社会不公平制度的反思和厌恶,表达了对安居东业生活的美好憧憬。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则直接道明社会的兴衰更替,不过是强加在百姓身上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摧残,如果说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儒家文化治国理念的最高体现,那么,庄子的《鱼我所欲也》则是道家对义所作的最好诠释。如果说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那么曹操的《龟虽寿》可以看着是一曲生命力的赞歌。对社会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执着,是中华传统文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传统文化的渗透,也离不开对具体古诗文的品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需要春风细雨般的细腻浸润。在古诗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理解古诗文内容,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入点。 古诗文之所以称作古诗文,是因为它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语言,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较少,对此有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理通文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完成了这一步以后,教师就要根据诗文的具体内容,找准契合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时,在完成了对诗意的理解后,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天祥能蔑视死亡,能坦然赴死,从而引出文天祥对祖国的热爱,既而让学生联系所学,列举出自己所知的为了祖国,甘愿牺牲自己的历史人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结合课文,巧置情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传统文化教育,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而必须让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氛围,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操,从而让自己受到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课文,巧妙设置情景,让学生恍若进入时空隧道,回到古人的生活中,与古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受到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重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时,在完成了对诗意的理解后,笔者又从李白仗剑出川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离开家乡时的那种隐隐的难舍之情,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将来有一天,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学或打拼,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学有所成后如何回报社会,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3、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本地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古诗文也是一样,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更好地发挥古诗文文以载道的功能,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师还要巧妙利用各种活动和本土的资源。笔者所任教之地,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笔者借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结合课内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良好。如在学校组织的诵读经典的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文艺汇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文化古迹,感受古人的生活,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顺势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主动探索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一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原标题: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众所周知,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传统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语文作为交流的重要工作,是文化的核心载体。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又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
一、借助教材中的古诗文,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文,然而古诗文却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如下:古人的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饮食文化等。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意蕴挖掘出来,探索古诗文背后所蕴藏的感情。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读者这一群体,细细领略作品中的文字,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我们以屈原的《离骚》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课文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学习完本篇课文之后,学生要了解到《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写作手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将本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都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
二、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感悟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另外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所以,高中语文课堂要多一点文化气息,搭建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构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传统文化。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当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成为很多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顺利完成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
湖南省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 彭爱华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