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的意思写了溪水的什么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过分水岭》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图腾Z蒗M漼2
是温庭筠的还是许棠的啊 我按温庭筠回答的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过分水岭是唐朝诗温庭筠写的一首什么绝句
是七言绝句.绝句只有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过分水岭,每句七个字,是七言绝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过分水岭描写了什么
重生140164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译文】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过分水岭赏析
过分水岭赏析
范文一:《过分水岭》课题过分水岭课型 学 习精读 过 程 案学时1 学时 导案环节学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 课前发 诗。 学 给学生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 习 导学案, 目 热爱。 使学生 标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 对本节 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 课所学 鉴赏美的能力 内容有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 所了解, 教学重、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做好 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上课发 流利的朗读古诗,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 言的准 并牢记;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多 备。 预习提示 写几遍。 认真朗读古诗,体会诗意。()一预习展示 复习导 1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入,强化 把握节奏。 目标:小 2 组内轮读,试着用工具书弄懂诗句。 组合作 组 二、合作探究 内 交流自 交 1 自由诵读,边读边想是个描绘的画面。 己的感 流 2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悟。 课 3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全班交 堂 展 流,互动 示 评价: 相 学生交 机 流,教师 点 拨 总结。 二、当堂检测 1、 辨字组词: 慕 ( ) 情 ( ) 幕 ( ) 溪 ( ) 慕 ( ) 清 ( ) 课堂检 课程训练 墓 ( ) 湲 ( ) 查,加深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理解: 巩固提高 (1)、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 得同行。 (2)、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 一夜声。 3、默写古诗《过分水岭》。 总结本课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自 主 学 习原文地址:
范文二:诗词赏析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过分水岭注释译文【注释】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⑵潺湲:指水流声。[2]【译文】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3作品鉴赏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1]4作者简介温庭筠画像温庭筠画像[3]温庭筠(812年~866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饮湖上初晴后雨2注释译文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③方好:正显得美。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⑤亦:也。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⑨相宜:合适、适宜。[1]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晴天时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3创作背景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2]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2]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2]4作品赏析诗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3]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4]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4]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3]作品鉴赏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句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5]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苏轼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苏轼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5]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3]阅读详情:
范文三:翻过分水岭维普资讯 翻 过岭  口■ 吴茂信已故 著名作 家路遥 在他 那本影响很 大的小说《 生》 人 中说 , 人生是一条漫 长的路 , 每个人都要 走很 多很 多步 , 决定性的往往只有几步 , 但 甚至在 于关键的一 步。 么, 关键的一 步或者 几  那 这步多 出现在人 生的哪些阶段 呢? 我认 为 , 对于受过教育的人 来说 , 高中阶段 。 是 这个阶段是人 生的分水岭 , 中毕 业以后 , 高 学生就 由于学业成绩 的差异 而分流 了:当然, 行行 出状 元 , 这种分流绝 无成 功 和 失败 的 区分 , 作 为 一 个 人 的 人 生取 向 来说 , 实是 一 个新 的起 点 或 者 转 折 点 。这  但 确 座 分 水岭 翻得 好 , 后 的 道路 会 顺 畅 得 多 ; 得 不 好 , 后 可 能 会 遇 到 比较 多的 困难 , 付 出 比  往 翻 往 要 较 多 的艰 辛 。我是 高考过 来人 , 曾经翻过 这座分水岭。从 同辈人 的经历 中可 以总结 出一些经验来 , 供正走 到这座 分水岭 面前的年轻朋友借鉴。 首先要 认准 目标—— 向高等 学校进 军 ! 学生的任务是 学   习, 高考 面前 畏葸不前 , 在 与士兵临战逃 窜有什 么区别? 要有足够 的心理准备 , 具备灵 活的应 变能力。当年毛泽 东在 强敌压境之时 , 率领在数量和装备上 处于弱势的 中央直属部 队撤 离延安 ,与敌 军周旋。 管他胸 中自有雄 兵百万 , 尽 也毫不含糊地强调 : 事情要往 最好的地 方努 力, 往最坏  的地 方着想。这 两句金 玉 良言 , 应是 高考必备 的心理素质。有 了这样的心理素质 , 能做到“ 就 在战略 上藐视 敌人 , 在战术上重视 敌人” 争取最佳 的成绩 。 ,   当年 老师这样勉励我们 , 要有一颗红心 , 多种 准备 。我认 为这 两句话 对现 在的 高中生仍 然  是 适用的。有人一提到“ 红心” 就反感 , 那是把 “ 红心” 解成“ 的思 想盛行 时的空 头政 治了。 误 左”   这里所说的“ 红心” 指的是积极 的人生 , , 立志报 国。 红 心” 在“ 的指 引下, 领悟到 高考不是 成才唯一的道路 。我的好友杨千华上个世纪六 十年代参加 高考 , 当时极 左思潮影响 , 受社会 关 系所  他累没有被 录取。 杨千华毫不 气馁 , 乡一边务农 , 回 一边从 事业余 写作 , 继短篇 小说 《 头奶奶》 石 一举成名 , 之后佳作 连连 , 虽历经坎 坷 , 竟享誉 文坛 , 为专业作 家, 毕 成 当选为广 东省 作 家协会 专职副主席。我另外一位熟人叫翟美卿 , 是一位女士 。9 6 , 高中毕业 出来经商 , 卖衣服到 卖家具 , 18 年 她 从   再到投资房地产 、 重工、 融, 金 一路做 大做 强。到现在 , 她和她 丈夫5 志强先生共 同领导 的香江  t 1集团, 已成 为一 个跨行 业、 跨地 区、 多元化且拥 有几十亿资产 的大型民营企业 。他们致 富思源 ,积极从 事 慈善和扶 贫事业 , 捐赠 了 3亿 多元 用于教 育和扶 贫救助 , 双双获得“ 秀中国特 色社  优会 主义建设 者”的光 荣称 号 ,展 现 了人 生的辉煌。跨 出这 一 步 , 过分 水岭 , 是风 光无 限 。 翻 更朋友们 . 加把 劲 啊 !本期 互动 :面对高考 这座分  水岭 , 你有信心有 勇气翻越 吗?准辛!颂备怎样翻越?请 来信告诉我们 。责任编校 蒋小青l阅读详情:
范文四:过分水岭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过分水岭》说课稿昌谷小学
胡彦红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五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课《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主要写的是作者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诗人把水化无情为有情,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与惜别之情。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设计并执教了这一课。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背诵诗歌。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难点是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这四个步骤来学习。2、学法自主——合作——交流四、基本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1、解诗题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过”的意思,教师再介绍“分水岭”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理解诗题的意思。2、知诗人课前我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温庭筠,重点使学生知道他是晚唐著名词人,文学家。3、明诗意我通过学生自己读、指名读、教师泛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4、悟诗情本环节主要是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熟读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主要做法是学生先读诗歌,自己体会,再小组交流讨论。五、试背古诗。通过学习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读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试着让学生背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六、谈收获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阅读详情:
范文五:过分水岭教案北塘实验小学“乐学课堂”语文电子备课课 题:课型: (新授 复习) 初晴后雨》两首古诗。古诗二首主备人: 樊海燕 审核人: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二课,以“水”为主题选编了《过分水岭》和《饮湖上 前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写的是在过分水 教材简析 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后者是宋代诗人苏轼,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西湖 景致。晴天里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宛如美 丽的西施无论怎么打扮都那么动人。 诗人的想象新奇, 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 味。 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 学情分析 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 但也应注意存在的差异。 特别是没见过小溪和西 湖的同学, 对它们缺少形象的感知, 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做课件。1、识记本课三个生字,会写会用。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3、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水”的古诗。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由景物展开联想, 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课时分配2 课时教师:课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温庭筠和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他们的诗作。其它:搜集有关水的诗句。()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过分水岭》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流程预设教案电教屏示实践修改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一) 导入新课 激学趣 二、板书课题,了解作者,解题。 (分水岭,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特指 陕西略阳县的冢山。 ) 出示有关 内容屏(1屏 4)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 《过分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岭》 ,画出停顿,读 (二) 自主学习 悟新知 美。 (4)体会这首诗所表达 (2 )把不懂的字词 的情感 画出来, 借助工具书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解决, 并把词意写在 书上 1 、同桌互相认读词 语。 (温庭筠 (三) 合作学习 解疑难 同行 惜别 似 潺湲) 1、组 长 组 织 交 流 难 点 词语意思。 2、组 员 讨 论 诗 句 的 意 思和情感,进行补充更 正。 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 准字音,读出节奏 问题。 出示自学 提示内容 (屏 5)2 、小组交流重点词 语的意思。 3 、小组朗读古诗, 交流诗意和情感。()教学流程预设教案电教屏示实践修改1、全班交流对词意、 (四) 聚焦展示 显智慧 诗句的理解。 2、体会这首诗所表达 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1、读读诗意和重点词 意。 2、可以挑战读、小组 比赛读。出示词意、 诗意、 情感 (屏 6- 屏 8)(五) 尝试应用 谈收获1、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2、尝试背诵这首古诗。(六) 拓展延伸 质新疑1、 诗人与水为友, 古人把自然看做是人类的手 足、朋友,是可以嬉戏,可以晤谈,可以心心 相印的友人。拓展古诗两首。 2、学完这首诗,你还有什么新疑问?出示拓展 (屏 9-屏 10)板书设计过分水岭溪水 岭头同行 惜别课后反思:阅读详情:
范文六:过分水岭_导学案中心小学 五 年级 一 班 语文 科导学案(学案)课题:过分水岭 主备人:许建伟 学生姓名:我要学———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 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我会学——导学问题: 我会做——达标检测:一、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诗人 。 2、自学生字词: 1 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 ○ 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 2 我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三 ○ 遍,把易错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A、1、 辨字组词: 慕( ) 情( ) 溪( ) 幕( ) 清( ) 湲( ) 慕( )清( ) 墓( ) B、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 意思 (1 )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 日得同行。(2 )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 湲一夜声。3 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 ○ 来: C、 默写古诗《过分水岭》 。 似: 惜别: 潺湲: 3、初读 1、我又把这首诗认真读了两遍,把不 理解的地方画下来,课堂上小组内交流。 2、我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情景。 二、交流协作对学:1、互读古诗,交流。 2、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子交流。 D、 看拼音,写词语。 群学: 1 自由诵读, 边读边想描绘的画 bù yì lè hū shū zhuāng 面。 2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 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朗读。 ( )( ) 三、展示激励 mǒ fěn 1 我用自己的感受有感情 朗读展示: ○ ( ) 2 我通过重读、停顿等 地读一读这首诗。○ 我总结——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想给老师说的 方式读出情景。 话:我思考——自学后的疑惑、新发现:阅读详情:
范文七:早度分水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早度分水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鉴赏]卢照邻的诗大多数作于居蜀期间,他应该在显庆(唐高宗年后,656—661)年间就去西蜀了。当卢照邻踏上贬逐四川的旅途,他就消失了矫饰的优雅。早度分水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当时叙述个人经历已经成为一种题材,具有自己的一些惯例,而蜀道的实际艰难也是一个乐府主题。尽管如此,这首仍然超出了这一题材的各种惯例,将荒凉的蜀道写得真实动人。后来在八世纪的开头十年,这种放逐旅行诗在彻底打破初唐风格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首诗中,“费”周王粟是诗人文雅的自贬,他接受俸禄,却未能尽职。“弹冠”是成语,意味着辞官。据后人对卢照邻生活经历的了解(其中可确信的不多),他此时并未辞官。或许他把这次不光彩的贬逐说成辞官,或许他确实辞了官,后来为了维持生活才出任县尉的卑职。这首诗在技巧上还保留了部分宫廷诗的写法。三部式的介绍、描写、情感反应保持不变。帝王出游诗的首联通常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如上官仪的:“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卢照邻恰当地在首联指出了出发点和目的地,但是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出发点长安,他把次序颠倒了。卢诗的结尾反应从乐府借来了惯例。他的同时代人张文琼以此结束同题诗:“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李白后来在他著名的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惯例:“蜀道之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如果将卢照邻的诗与李白的乐府诗相比,就可以看出盛唐对同一主题的处理能够产生十分蓬勃的生气。这首诗的开头划定了旅行的范围和貌似真实的目标,结尾做出情感反应;而装嵌于两者之间的是一些描写对句。这些对句是旧瓶装新酒:以宫廷诗人技巧的一成不变的完美对称处理荒凉的、个人的处境。貂裘是财富和权力的标志,却由于旅途艰难而破蔽,这一描写标志着丑陋的现实不稳定地侵入了高度控制的艺术。卢照邻诗在整体上的特征是喜欢讽刺的转折,这里将两个极端并置,就是这一特征的一种表现。它是对宫廷诗的首要要求和谐典雅的对抗。即使诗人遵守未成文的法则,在首联划出旅行范围时,他也注意到了自己境况的不协调:他正当“丁年”,却已经“班鬓”。分页:
3阅读详情:
范文八:过度降压导致分水岭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降压不当与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因过度降压治疗后出现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过度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81%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完善颅内外血管检查,以防过度降压导致脑分水岭梗死。关键词:高血压;过度降压;脑分水岭梗死;颈内动脉狭窄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3-02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s,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国内报道其发病率2.6%~16.6%,50岁~69岁老年人居多,69%为老年人[1]。一般认为多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者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血压降低时,亦可由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现将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34例以过度降压为诱因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4例CWI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01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51岁~78岁,平均(63±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均由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降压治疗前血压170~260/100~140 mmHg(1 mmHg0.133 kPa),均接受静脉输注硝酸甘油、硝普钠、压宁定或联合或超量口服复方利血平、硝苯地平、依苏等降压治疗。在降压治疗后0.5 h~8 h发病。既往有冠心病史13例,糖尿病史11例,高脂血症26例。临床表现为偏瘫/轻偏瘫34例,感觉障碍29例,言语障碍23例,意识障碍7例,球麻痹4例,偏盲9例,精神异常6例,头痛12例,头晕15例,病理征阳性31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CT图像上CWI梗死灶为低密度改变,皮层梗死多呈楔型,底面向外,尖端向内,皮层下呈条索状或断续线状,MRI为长T1 、长T2信号,根据病变部位将CWI分为三型:皮层前型,皮层后型和皮层下型,本组中皮层前型14例,皮层后型12例,皮层下型8例。单侧CWI 28例,双侧6例,合并腔隙型脑梗死19例。34例患者中胆固醇升高24例,三酰甘油升高13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29例,血糖升高者13例。 全部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均存在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22例,双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者3例。该组患者均行头颈CTA检查,共有27例(79.4%)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中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18例,双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者3例,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4例,一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3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其余4例未见明显颅内外血管狭窄,但均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及偏心斑块形成。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给暂停降压药物,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扩容,1例入院时血压低于90/60 mmHg的患者予以多巴胺升高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140~180/90~110 mmHg,对于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在保证血压和血容量的基础上给予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抑制血小板聚集、辛伐他丁降血脂稳定斑块,脑保护剂等治疗,血糖高者接受胰岛素治疗。2 结 果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2]评定疗效,本组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6例,无死亡病例。3 讨 论CWI多于睡眠、安静和血压过低时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各异。皮层前型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舌、面瘫少见,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常有经皮层运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有情感障碍。皮层后型常表现为偏盲,皮层型感觉障碍,偏瘫较少,优势半球病变有经皮层感觉失语,约一半患者出现精神抑郁,非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对侧空间忽视或病感缺失。皮层下型常表现为偏瘫、非皮层型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常有语言障碍。CWI主要依赖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梗死灶位于两条脑动脉终末支的交界处,即分水岭区,但由于MRI可在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显示梗死灶,易于准确地判断梗死灶的位置和形状,因此MRI优于CT,对那些不典型的、不是位于重要分水岭的CWI,更适宜MRI检查。本组34例经CT或MRI分型,其中皮层前型14例(42.2%),皮层后型12例(35.3%),皮层下型8例(23.5%),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传统认为体循环低血压、低血容量、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微栓子、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是其主要病因,新的观点倾向于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以低灌注和微栓塞为主。脑血流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而脑分水岭脑梗死区离心脏最远,故最易受体循环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颈内外大动脉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流量下降及体循环低血压基础下均可引起脑灌注压的下降,如果代偿机制不能满足需求就会产生CWI。其中CWI的发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国内外已有很多相关报道[3,4],本组病例79.4%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亦与CWI有关,不稳定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微栓子,当脑灌注压下降,脑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就会发生改变,易使微栓子达到血管分支末端,导致血流瘀滞,低灌注又不易使微栓子被冲刷走,从而导致CWI[5]。对于老年或顽固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维持较高水平,可能就是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一种自我调节,以保证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一旦血压快速降低即可出现症状。本组病例普遍存在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在血压快速下降后尚在正常范围,也导致了脑组织明显的低灌注,从而出现了CWI。分水岭脑梗死治疗与一般脑梗死治疗基本相同,但应针对病因治疗,如为降压不当所致,立即停用降压药,给予扩容治疗维持血压稳定在(140~180)/(90~110) mmHg左右,血压过低者适当考虑给予升压药物。本组病例均给予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预后良好,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对于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可行血管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预防发病尤为重要。总之,对于老年或顽固高血压患者建议对颅内外血管进行评估,颈动脉彩超及经颅多普勒简单无创,对判定颅内外血管狭窄有重要意义,有条件可行头颈CTA检查进一步明确。降压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尤其老年或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要缓慢平稳降压,不要快速降至正常范围,以防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参考文献:[1] 王新德,郭玉璞,谭铭勋,等.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379-380.[3] 王嗣欣,林大正,周丽宏,等.分水岭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J].临床荟萃,-491.[4]Del Sette M,Eliaszi W,Streifler JY,et al.Internal borderzone infarction:A marker for severe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ease [J].Stroke,-636.[5] 娄昕,马林,蔡幼铨,等.重度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对脑灌注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308-312.作者简介:苏燕玲,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邮编:102401);苏德国、孔繁成,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收稿日期:)(本文编辑 郭怀印)阅读详情:
范文九:成功跨过三年级分水岭让孩子成功度过三年级分水岭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俗语说是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是一步大的阶梯。由于三年级从字词段向篇章过渡,开始学写作文,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不少学生会出现“只会说,不会写”的情况,也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二年级学习还好好的,语文能考个A,A+什么的,怎么到了三年级就变成“B、B+了呢,足足降了一个档,于是就抱怨孩子,嫌孩子贪玩,不认真学习。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家长早早了解二三年级语文学习的不同,提早采取措施,在这个过渡期帮孩子一把,这个分水岭就不会跨不过去。小学一二年级,属于小学低学段,是奠定最基本的基础的阶段,孩子的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拼音、字词和口语表达,阅读很浅显,只要求理解词句的意思,而三年级开始,就是整篇把握了,除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还需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写作的跨越更大,翻开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二年级下册,才开始写写语段,但三年级,第一单元就是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是篇完整的文章,接下来就是写“我熟悉的人”、看图写话、编写童话故事等等,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求一下子提高了。但是这时孩子的能力还很弱,我们现在学校的班额又很大,常常五六十个孩子一个班,少的也四十多个,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指导得非常到位。一旦你的孩子出现“惑”却又得不到解答,孩子的学习情绪就会低落,自信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们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孩子,不光使他不掉队,而且要走在队伍的前列,父母帮,还要会帮,帮在点子上,帮得孩子高兴却又不厌烦,既帮助了孩子却又不替代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要了解一些教育常识。我们都知道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究竟“转”在哪里呢?1、“转”在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2、“转”在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逐渐有主见。3、“转”在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4、“转”在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这些转变有的我们已经重视,有的刚刚感觉到,有的还没有关注到,请我们的家长做个有心人,在了解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聊聊知心话,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一、转折期内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学生目前在以下方面存在着不足,要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1、学习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这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学生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时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与此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提高作业或家长布置的作业;采蜜本上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对策: 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一个目标达成后,再制定一个新的目标。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们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2、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三年级后,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知识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要学生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遇到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时间下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放弃了,导致自己越来越懒。相应对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3、没有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二年级时老师们就已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习惯不是马上就能培养出来的,在孩子还没有获得读书乐趣的时候,孩子有时会装模作样看看书,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第二,读书的质量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有家长会给老师打电话过来说:“我们家孩子也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写作文还是没有提高呢?”读书质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装样子,还是确实不会做积累,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要区别对待。相应对策: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大家可以为孩子购买、订阅合适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全家一起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要注意的是,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和好词好句摘抄。读的书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用兴趣和适合孩子特点的话题去引导阅读。二、我们再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注意力问题常有家长说:“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大家都知道集中注意力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善于集中注意力了孩子学习起来才比较省劲,效果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打开,在没有完成学习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子的书桌上不放镜子,这会使她顾影“自美”。更不能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父母也应该了解,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3.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几乎没听见活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5.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6. 在阅读和写作上帮孩子一把。在孩子没有概念没有思路的情况下,和他一起思考,而不要粗暴地让他自己去解决,对大人不是什么问题的作文,对小孩子可是个不小的沟坎,家长要引导着他勇敢地跨过沟坎,给予他必要的指导,使他成功地走过第一次、第二次,他的自信心就会充足了,有底气了,并且对阅读和作文产生好感和兴趣,这样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就顺利多了。7、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好孩子必定有个好家长。家长对孩子研究得越多,关注和指导得越多,陪着孩子玩,聊天越多,孩子发展得就越顺利,眼界和思维就会更开阔,超越同伴的可能性就越大。家长自身也要多学习,与孩子一起学习,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文化知识,把孩子推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爷爷奶奶看着,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各位家长今天能到这里来,说明我们在座的的家长都是称职尽责的优秀家长,是关注孩子发展的家长,相信你们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加优秀!附: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小学二三年级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写话1.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精彩情节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阅读详情:
范文十:《过分水岭》教学设计五年级《过分水岭》教学设计教 学 目的: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2、体会古诗的韵味。3、学会读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教 学 步骤:一、引入新课1、直接切入课题。。2、简介读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二、知诗人简介作者【生平简介】:温庭筠,唐代诗人、词
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文学成就】: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主要作品】:《温庭筠诗集》,现存词六十余首。代表作词作有《梦江南》《菩萨蛮》《更漏子》《酒泉子》《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三、明诗意1、板书古诗,自由读诗,认识字词。2、再读,小组读,讨论:想想每句诗的大意。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四、悟诗情(一)、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然后学生朗诵。1、讨论押韵:ng2、交流划分朗读节奏。3、探讨平仄对仗,引导平仄读法。过分水岭溪水|
似|三日|岭头|
处|,一夜|(二)、交流感悟,体会情感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友人)五、入诗境1、老师示范选曲配唱。2、学生咏诗,体会韵味。3、用手语融进诵、吟、咏之中。4、想想诗境,使自己幻化成作者。六、拓展延伸1、以山为友,品味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试背诗歌。七、作业1、默写(或抄写)2、背会诗歌。板书设计: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无情
友情(同行
惜别)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分水岭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