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生物课程学困生自主性学习的探究

& 小学教学设计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文章内容
您的访问记录
课题研究点击排行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小学教学设计网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结题调查报告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10:24:13&
字体大小: &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结题调查报告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结题调查报告《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结题
调 查 报 告
太湖县江塘小学课题组成员&& 朋& 月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其真正的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自主学习是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搞好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全面发展。自2009年6月开始,我校将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作为专门课题来研究。至此结题之际,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成效,我校再次展开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研究成效。
2.为我校《农村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研究》结题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
3.深入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习惯。
4.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办学水平。
二、调查内容
我校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情况。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式、观察研究式。
四、调查时间:2010年12月
五、调查对象:全体学生。(详见下表)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
父母要我学
老师要我学
自己想学百 分 比
2.学习计划
主动制定计划
老师制定计划
没有制定计划
主动制定计划百分比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当前位置:
&& 赛教天地
【心得体会】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作者:陈&& 玲现代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结合学校的实际,在“探究式”为主的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初步提炼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或肢体语言、音像材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这个环节包括三个步骤:出示学习目标、展示自学问题、自主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为了使目标明确,简单,易于操作和理解,设置目标时,可以只写知识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在导课之后进行,也可以省略这一步骤。2、展示自学问题,这一步骤可以有三种方式①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②导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望文生“疑”,试着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后出示自学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③开始学生可能不会提问题,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老师归纳出自学问题。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所预设的自学问题都要做到:⑴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知识主干,具有轮廓性,不宜太碎、太小、太多;⑵最好是文字叙述问题的形式表述而不要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示;⑶问题要简洁,紧扣教材,有梯度,突出核心内容。(4)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多,问题数量在5道左右为宜,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或学生在记忆问题上面耗费精力。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出示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学生必须在老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学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把学生让在“前台”。3、自主探究。⑴探究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⑵要留足自学时间,以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为主(大部分问题的解决都是以这个环节为基础的)⑶自主探究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就是说学生自学时,老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或者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等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同时要重点关注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膀、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无论关注的形式怎么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的自学问题层次不清,不能仅仅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杂太碎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面有直观答案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学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学与自己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的情况下低效学习。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这个过程就是师生一起解决设置的自学问题,它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和谐有序的互动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学情况,使学生从互动中检查自学的正确程度,解决疑难问题,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需要注意的是:⑴互动合作不是狭隘的只限于浅层次的讨论或齐答,学生独立展示、补充、评判,教师点拨、点评、归纳与总结,都是合作互动。⑵展示自学探究情况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释问题,浅层面的问题要尽量照顾学困生和中等生,有一定深度的让多个学生发表见解,补充完善,直至答案准确全面。⑶教师的点评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点评使知识更加准确和系统化。所以教师对知识结构体系和详细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点评时不分主次、滔滔不绝、占用过多时间。⑷教师要做好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勇于评价。当然教师也要学会做到倾听欣赏、精彩点评,使课堂活而有序,让师生之间的交流、点评在活跃中透着适度的严肃和严谨。⑸教师坚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无视学生的存在和能力,以讲授代替学生的自学和展示,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互动合作这个环节可以有三种形式,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二是讨论,通过检查,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教师就不用在此费事了,而是应该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检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是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可以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知识迁移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是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当堂检测是指当堂学习内容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进行的检测,是巩固和运用的过程。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对所学知识再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未过关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这种当堂检测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时,可以用文字表述问题的形式或练习题的形式为载体进行活动,以达到巩固记忆基础知识的目的,检测题可以采用选择、填空、识图、实验、探究等适当的题型,既要体现本节所学知识内容,又要联系实际解释自然生命现象,阐述自己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健康生活水准,推进生态环保等。出示检测题的方式: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统一出示,也可以用测试卷的形式。训练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分组竞赛式、接力式、抢答式、口答练习题、板演、笔答练习题等多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问互答等形式。总之,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艺术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再巩固。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总有一些新的问题生成,尤其是在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基础上。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激励诱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特别是运用文本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生态环保等的问题。这一个环节关键是拓展。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否巩固下来并熟练运用,也就是下课后的实际效果问题应高度重视。所以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联系实际,准确并正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有多种,是为优秀学生吃饱准备的加餐,是满足有个性特长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为教师调整课堂时间与内容准备的缓冲地段。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指导和帮助学困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和帮助学困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08-09-10 &匿名提问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积极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说,学困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无论多么优秀的集体,总有相对落后的部分。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生层面上,忽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中生优生同等重要,尤其是提倡和谐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的今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更显得更有意义了。宜都市外国语学校是宜都市窗口学校,高中部所招进的生源只是二、三流学生。随着初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纷纷涌进校园。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具有终身教育意义,但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个体户、小经营者无暇关心子女,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抚养”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学生学习困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要求;与此同时,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难”等负面的价值观对学生学习困难也会产生影响,不少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品质、习惯相对较差,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若不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全面改善和提高学校的高考、中考质量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硬指标;是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必要保证;是创建宜昌市名牌学校的必需条件。   几十年,不少教师一直在致力探索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研究,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可贵的成果与经验可以作为课题的借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可贵的研究资料和有益的启示。既然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是每个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教育教学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外国语学校二、三流生源和学校实际,可以说,有效的解决了学困生学习困难,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发展和壮大学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学校品位的捷径,因而,加强对《中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其对策研究》研究,就成为必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解决好学生学习困难,大而言之,是学校和教师践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小而言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品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等原因,我们的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只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出现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等问题,教学缺少了针对性,就少了实效性。指导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大增加。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也会激发部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指导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兴趣和信心。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困难实际上属于部分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只要我们找到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优化为学力,我们的学生都一定可以成为学业优等生。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将会使学生学会解决学习困难,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骨干教师、名师的舞台。一个班的成功必然会点燃该班教师的成就热望,部分教师的成功必然会引来一批后来者居上。这种教研活动所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几十年,不少教师一直在致力探索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些可贵的成果与经验可以作为课题的借鉴,而课题的开展,将会使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的效果得到更直观的显现。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及重点造成学习困难的成因很复杂,有客观的也有主观因素,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因素,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因素。学生的学习有偏科的问题,也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上形成的困难。我们拟通过分析众多因素对学习影响,揭示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基本规律,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为归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拟通过平时观察、调查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入手,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对策。(一)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的研究1.从动态学习过程方面展开研究。
   学习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由非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应相互促进,任何子系统都将影响和决定学生的学习进步。我们将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四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诱因进行研究。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诱因很多,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我们将其分为: ①对学生学习困难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如,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主要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学生情绪的研究。
   ②对学生学习困难形成客观原因的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除了学生主体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如,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教师素质、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等,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现状的研究;教师教育思想的研究;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研究;家长自身影响和教育方法的研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的研究。
  (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对策研究在弄清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基础上,教师指导和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让学生掌握提高的有效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对策。1.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课堂上如何进行反馈指导和帮助,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3. 辅导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第二、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对策。优化学生的学习系统,着眼于学生学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我们拟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1.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研究。培养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通过个案跟踪分析,找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方法。    2.排除情感障碍,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肯定存在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科不喜爱等原因,教师要在弄清楚根源的情况下,排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合作学习,促进群体优化的研究。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师生有效的沟通与反馈、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三、整合家庭、学校力量的对策。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学习困难肯定会受家庭的影响,而学生所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拟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1.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缺失,家庭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困难产生影响,寻找消除这些负面的方法和途径。
  2.针对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抚养”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学生学习困难影响,研究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最佳途径。   3.针对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难”等负面的价值观对学生学习困难产生影响,研究如何和社会相关部门联手,共同创设有利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措施与方法.在弄清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基础上,教师指导和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让学生掌握提高的有效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和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要转变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苦劳动进行创造性活动。为此,要研究如何让学校教育适应学困生,让学校教育促成学困生的转化。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课堂上如何进行反馈指导和帮助等,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①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要多看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多鼓励和欣赏学生,为他们学习设置一个宽容、鼓励人前进的学习环境。  ②用正确的疏导鼓励学生。学困生常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非规范行为,但这些非规范行为常常蕴含着智慧的因素。老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心理疏导。如学生在数学课上潜心手工制作或绘画等,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大声训斥,而应在课后找他们谈心,首先肯定他们喜欢这些制作是肯动脑筋,心灵手巧的表现,然后再告诉他每节课的任务不同,数学是基础,应打好基础,再搞发明创造,作为学生应把手工制作放到第二课堂或课外去研究它。老师再利用兴趣活动时间开展“个人成果展”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行”,克服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③用成功的体验唤醒学生。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个他们提供展示才情的舞台。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影响最关键的,教师应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积极吸收“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认识。学困生往往都有想学好的愿望,只是由于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帮助和督促,学习障碍积重难返,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环节,从解决情感问题入手,关爱他们,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鼓励学困生及时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跟上学习进度,增强学习自信心的。  ①为学困生创造听懂课的机会。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学困生因知识缺漏较多或智力发展较慢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又听不懂课,进而出现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的内容时,要特别提醒他们把手中的事放下来,集中注意听讲,排除能引起注意分散的一切无意干扰,促进形成有意注意。教学中凡是重点、难点内容,都要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并让学困生复述所讲内容或回答简单问题,检查他们是否已初步掌握所教知识,及时了解学困生应注意什么,适时辅导。尽量争取使学困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有些问题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就在课后及时补救。  ②为学困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困生也是如此。因此,课堂提问后,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思考,然后再指名回答。尽量做到对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展示技能。一方面使学困生注意听讲,另一方面使学困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做到“四个注意”:注意避免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顺利,只提问好学生或越俎代庖;注意尽量将练习安排在课内进行,以便通过练习了解学困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注意对学困生辅导,不要急于让学困生在机械的模仿中得出正确答案;注意对学有所得的学困生,要不断给与鼓励、表扬,对收获较少的学困生,要不急躁、不单纯批评,而要耐心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③为学困生多创造读、说、议等动口的机会。  对思维能力较弱的学困生来说,动口多读、多说、多议十分重要。为此,语文课要重视,数学课更要重视。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反复读,间插教师的提问、启发,使他们在读与问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基本题的结构、思路、方法。课堂讨论问题,尽量鼓励学困生先开口说、大胆议。一方面让学困生在说和议中,进行出声思维;另一方面也促使学困生认真听他人说和议,了解正确的思考方法。为避免学困生说和议出现错误而失去信心,可先让好学生回答,再鼓励学困生复述正确的思考过程,或提出类似的问题再让学困生说、议一遍,使其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4.辅导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帮助和指导的有关个案研究。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弄清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三)整合家庭、学校力量的对策。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受家庭的影响,而学生所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学生,学困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各方共同参与和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能起到有效作用。1.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转化学困生创造有利条件。①重视家访,动之以情。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的了解家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应经常家访,特别对学困生,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全方位的了解他们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②创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③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更具体方法。2.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抚养”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学生学习困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类学生要以满腔的师爱感化学生。针对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现象,对学困生的父母工作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专门的档案,对缺乏母爱(或父爱)的学困生投入更多的师爱,如为他们一齐过生日,多为他们辅导功课,为他们添置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心。使他们对教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点燃希望之火。3.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难”等负面的价值观对学生学习困难也会产生影响。    ①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主题活动进行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②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为了确保课题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1.坚持每月学习制度。凡课题组成员,特别是每项课题的具体负责人,必须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制度,每个课题负责人负责收集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和最新的研究信息,然后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所有成员学习。2.坚持每月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各自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总结交流经验,上交资料,同时部署下一个阶段的工作。3.坚持一学期一次《中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论文、课例、个案、经验材料比赛,并汇编成册。4.每个课题组成员每个学期初上交课题计划,学期结束后,上交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有分量的论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