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以继续工作可以治愈抑郁症吗

别再污名化“抑郁症” 单纯的抑郁症患者只会伤害自己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周末 何日辉
  单纯的抑郁症患者只会伤害自己,不会伤害他人。
  日,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凶杀案震惊社会,死者芦海清被室友滕某残忍杀害,身首异处。
  而嫌犯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嫌犯初中时患过精神抑郁疾病,但小时候性格很外向,比较调皮,喜欢足球、篮球,成长阶段也是很快乐的。
  消息一出,议论纷纷。有评论说嫌犯是自闭症,还因自闭症而休学一年。对此,有网友回应:“请还抑郁症、自闭症一个公道!抑郁症和自闭症患者很善良,请不要污蔑他们了,太无耻了!”
  作为一位长期在精神心理领域从事临床研究和治疗的专业人士,我首先要澄清一下概念:自闭症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儿童孤独症的同义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可见,嫌犯肯定不是自闭症患者,幼时按照其妈妈的说法是很正常的孩子。所以,请不要以自闭症的名义污蔑“星星的孩子”!
  滕某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有人怀疑这是家长脱罪之举。如果嫌犯的母亲所描述嫌犯自杀的经历属实,则嫌犯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但问题是,单纯的抑郁症是不会杀害他人的。如果嫌犯真有抑郁症,那么肯定不是单纯抑郁症,有可能是伴发“反社会性人格改变”,甚至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抑郁症是出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不断自我否定导致的结果,甚至导致自杀。抑郁症患者经常陷入负面情绪驱动下的单向思维导致的恶性循环,逐渐出现很多抑郁症的症状。
  诚然,我们也会看到媒体报道患产后抑郁症的年轻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跳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妈妈对于孩子的一种爱,是自杀,只不过这种爱是盲目的。
  那么,反社会性人格改变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抑郁症是怎样一种关系呢?通常来说,有两种可能性。
  其一,抑郁症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带来多种人格改变,这是抑郁症并发症,其中一种是反社会性,但往往是患病前患者已有反社会人格。这种反社会性攻击行为一般有明确的针对性,俗称“冤有头债有主”,他们伤害的多是与他有过节的人,不会伤及无辜。
  其二,抑郁症与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共病关系。就是说这两种病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往往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在先,抑郁症在后。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和社会难以融合。因为他们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在遇到打击和挫折时,会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或社会,心情越来越压抑,最后出现自杀的念头。但临死前,要想办法报复社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校园凶杀案、公交车纵火案,行凶者多数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媒体报道甚至一些专家,曾将他们看成“精神病患者”,这其实是错误的。
  话说得再明确一点,便是单纯的抑郁症患者只会伤害自己,不会伤害他人;而单纯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则只会伤害他人,不会伤害自己;如果一个人既伤害自己自杀,又伤害他人,则往往是抑郁症伴有反社会性人格改变,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很多精神科专家或心理专家对此也没有清晰判断。我们不能再污名化抑郁症,否则是对抑郁症患者和家属的极大伤害。
  (作者为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赵本军 UC00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杭报集团主办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主持 谭忠林 博士、副主任医师,情感障碍科主任,擅长抑郁障碍的评估、诊断、系统治疗,以及哀伤、自杀的综合干预。
抑郁症还可以物理治疗
谭忠林 博士、副主任医师,情感障碍科主任,擅长抑郁障碍的评估、诊断、系统治疗,以及哀伤、自杀的综合干预。 记录 祝洁炜 “医生,抑郁症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60多岁的余老伯多次出现在我的门诊和讲座,追踪抑郁症的各种最新疗法,而他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爱子心切。 小余今年30岁出头,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的病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一年级,因为总是开心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被诊断为抑郁症,治疗后好转。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因为工作压力大,抑郁症再次复发,小余再次进行药物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也慢慢消失。 随后,谈恋爱、结婚,小余的生活都在正常轨道中进行,一直对儿子很担心的父母也觉得蛮欣慰,渐渐放下心来。 问题出现在婚后。小余的妻子发现,小余对夫妻生活不太有兴趣,很少主动要求,即便是过性生活,他也是草草了事,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 两人分析原因,考虑这可能是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因为小余服药治疗已经超过三年,符合停药的条件,在医生的指导下,小余逐渐停药。停药之后,夫妻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很多。 然而,半年之后,由于工作上遭遇压力,小余再次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不佳的抑郁症状,只能继续服药。之后,两人的夫妻生活又不理想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去看了男科医生,可惜收效甚微。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小余的父母很着急,多次为儿子张罗相亲,可都被拒绝了。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余老伯四处为儿子打听,有没有不需要吃药的治疗办法? 我告诉他们,可以试试一种叫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它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诱发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 他们当即表示,愿意试一试。小余接受了50次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状明显好转,服药量减半。下一步,他将继续接受物理治疗,直到停药。随着服药量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也逐渐减轻,余老伯开心地向我报喜,现在儿子已经在谈恋爱了。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现在,除了这些常规治疗方法,抑郁症也有了不少物理治疗手段,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光照治疗等。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副反应比较大,患者也可以试试物理治疗。
[] [] [] []
主持 谭忠林 博士、副主任医师,情感障碍科主任,擅长抑郁障碍的评估、诊断、系统治疗,以及哀伤、自杀的综合干预。
抑郁症还可以物理治疗
谭忠林 博士、副主任医师,情感障碍科主任,擅长抑郁障碍的评估、诊断、系统治疗,以及哀伤、自杀的综合干预。 记录 祝洁炜 “医生,抑郁症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60多岁的余老伯多次出现在我的门诊和讲座,追踪抑郁症的各种最新疗法,而他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爱子心切。 小余今年30岁出头,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的病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一年级,因为总是开心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被诊断为抑郁症,治疗后好转。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因为工作压力大,抑郁症再次复发,小余再次进行药物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也慢慢消失。 随后,谈恋爱、结婚,小余的生活都在正常轨道中进行,一直对儿子很担心的父母也觉得蛮欣慰,渐渐放下心来。 问题出现在婚后。小余的妻子发现,小余对夫妻生活不太有兴趣,很少主动要求,即便是过性生活,他也是草草了事,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 两人分析原因,考虑这可能是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因为小余服药治疗已经超过三年,符合停药的条件,在医生的指导下,小余逐渐停药。停药之后,夫妻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很多。 然而,半年之后,由于工作上遭遇压力,小余再次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不佳的抑郁症状,只能继续服药。之后,两人的夫妻生活又不理想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去看了男科医生,可惜收效甚微。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小余的父母很着急,多次为儿子张罗相亲,可都被拒绝了。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余老伯四处为儿子打听,有没有不需要吃药的治疗办法? 我告诉他们,可以试试一种叫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它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诱发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 他们当即表示,愿意试一试。小余接受了50次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状明显好转,服药量减半。下一步,他将继续接受物理治疗,直到停药。随着服药量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也逐渐减轻,余老伯开心地向我报喜,现在儿子已经在谈恋爱了。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现在,除了这些常规治疗方法,抑郁症也有了不少物理治疗手段,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光照治疗等。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副反应比较大,患者也可以试试物理治疗。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抑郁症婚姻很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