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养殖户户为什么不吃自己养的鱼

查看: 749|回复: 13
养殖户:我们从不吃自养的鱼,也难逃互害困境
注册成为颍上论坛会员,您将得到更好的浏览体验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养殖户:我们从不吃自养的鱼
私人鱼塘无证养鱼,养殖、投药均无记录,兽药乱用、违禁药私用,上市销售无需检疫合格证,水产部门抽检难顾所有鱼塘……有养殖户甚至对记者说,“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这就是记者近日在天津塘沽附近鱼塘见到的。
“哪个鱼塘不用药?”
s.jpg (34.89 KB, 下载次数: 0)
09:38 上传
陈明(化名)站在已经干涸的鱼塘前,满不在乎地说,“你说哪个鱼塘不用药?不用的话,还有活鱼吗?”
11月底,天津塘沽周围的过百鱼塘有些荒芜,堤岸上丢弃的空药瓶已经发黄。陈明的鱼塘从鱼苗放进去那一刻,就要撒药,中间还要投放消毒药、抗生素,隔两个月还得增加改善水质的药。一年七八次的鱼药使用,一次就得撒下去30多箱。
30多岁的陈明在天津塘沽地区有着60多亩的鱼塘,可产两三万斤鱼。早在月初,此地的大部分鱼塘就已经出鱼,通过鱼贩子的货车进入批发市场。而陈明却没有吃过一条自己养殖的鱼,“我们从不吃自己养的鱼。”据他讲,养殖户们最怕的就是鱼生病,这时大量的杀菌剂、消毒剂、抗生素就一齐上阵。比如,今年夏天,陈明的数万尾鱼儿身上长了红斑,还会烂鳃。最后,他在塘沽一家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买来恩诺沙星等兽药,伴着鱼饲料一遍遍撒下去。没出几日,鱼苗又活泛起来。
至于病愈的鱼会不会有药物残留,陈明不那么清楚。而据水产专家表示,鱼类用药都有残留限量,例如恩诺沙星,如果超标会使人呕吐、腹痛、腹泻,损害泌尿系统。此外,陈明说,他们还会给鱼喂中药和一些植物用的药,“有没有害,还真不知道。”
更令人担心的是,陈明等养殖户,从来不知道需办理检疫合格证。
小鱼塘一年难抽检一次
2003年,农业部通过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对包括水产养殖用水、养殖生产、鱼用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等水产养殖过程规定了具体要求。例如,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水产品销售记录》。“三项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而陈明说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水产养殖记录》。他的鱼塘是自家的,没有任何“证书”,也未向当地工商或渔业等任何部门备案。“不知去哪儿备案,也没人来查过。而陈明60多亩的鱼塘在养殖科工作人员眼里,“规模也太小了,可能一年都难以抽检一次”。当地水产部门人员表示。“目前我国水产品尚未健全追溯系统,因此即便抽检出问题,也难以倒查到养殖鱼塘及批发商。”华东理工大学食药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指出。
有水产批发商就表示,一辆车装载10吨鲜鱼,有时是多个鱼塘混装而成。运到市场被检测出有毒成分,很难分清楚“问题鱼”的来源,他们自身不愿意担这个责。
“违禁药这两年有滥用趋势”
u=,&fm=21&gp=0.jpg (17.42 KB, 下载次数: 0)
09:39 上传
让人担心的是,水产养殖中,一些人还使用了农业部禁用的孔雀石绿等药物。“孔雀石绿物美价廉,在消除鱼类水霉病方面的效果无可替代。”周卓诚是中国渔业协会主任委员。他深知孔雀石绿能致癌致畸,商贩们却还要使用的原因。
“这两年有泛滥趋势。”11月25日,周卓诚表示,孔雀石绿已在我国养殖业禁用16年,但它对活鱼防病有“奇效”,让水产品商家铤而走险,偷偷滥用。京津两地水产市场商家透露,活鱼零售、转运商以及生产企业都有可能使用孔雀石绿。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抽检,一些水产品商家选择了将活鱼下架。
24388.jpg (85.42 KB, 下载次数: 0)
09:39 上传
据了解,上一次活鱼被大规模检出孔雀石绿的事件距今已有十年。2006年11月中旬,上海市场的多宝鱼被检出孔雀石绿,引起全国震动。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紧急停售多宝鱼,农业部会同国家食药监总局亲自督查溯源。
周卓诚指出,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卫生检疫检验和疾控部门抽检数据中,均有检出孔雀石绿的记录,有的检出率达到90%以上。 据《新京报》
10M58PICGVd_1024.jpg (110.11 KB, 下载次数: 0)
09:40 上传
现在就是你坑我,我坑你,坑来坑去坑自己。你不吃自家养的鱼。也许你正在吃别人家也不吃的有毒食品。。。
你不吃鱼,反正得吃别的吧?!现在是互害模式。。。。。。
违禁药孔雀石绿被曝用于水产养殖 网上售卖且价格便宜& && && &11-29 19:19& && && && && &
  央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有媒体报道称,孔雀石绿作为违禁药物仍被用于水产养殖领域,近两年呈现泛滥趋势。记者调查发现,还可用作化学试剂的孔雀石绿,目前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买到,其最终销售流向存在监管难题。尽管使用孔雀石绿已成水产养殖的高压线,但它对活鱼的病害防治有显著效果,小的水产品商家常会铤而走险,偷偷滥用。业内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市场中添加孔雀石绿的源头监管。
  在淘宝上搜索“孔雀石绿”,能找到多个售卖孔雀石绿的商家。在这些商品信息中,有的明确标注“鱼场鱼池专用”。记者联系到一位卖家,这位卖家告诉记者,他们是将此作为一种化学试剂在销售,但很多买家购买主要是为了用到水产养殖上。
  店主告诉记者,一瓶25克的孔雀石绿仅卖5块钱,价格便宜,每月销量有一百瓶左右。记者注意到,很多网友在其产品网页下方留言,称养鱼用孔雀石绿,效果明显,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几位水产养殖户,听到记者打听孔雀石绿的使用情况,养殖户均比较谨慎,很快挂断电话。而记者联系到的一位兽药代理商,也表示公司早就不卖这种药。不过,权威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两年孔雀石绿有滥用的趋势。“官方确实在严管,但私下里添加越来越泛滥,包括无法深入监控,商户随手添加已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赖克强、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孔雀石绿突出的抗鱼病药效及低廉的价格,使其在水产养殖业仍有大量市场需求,加上国家对孔雀石绿销售和购买并没有限制,仅有的鱼样抽查监管模式并不能堵住所有的“漏网之鱼”。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积水与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表示,孔雀石绿用在水产养殖业的问题主要出在小商户身上,“大型养殖商确实做的很好。但是,孔雀石绿的成本更低、更方便,而且正常筛查到小商户的概率不高。”
  周卓诚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一线水产市场和实验室,他对孔雀石绿十分熟悉,“孔雀石绿以前认为完全不可替代,现在替代物比以前做得好。替代药物用的是二氧化氯,或者次氯酸。它也有治真菌的作用,在转运过程中,效果不错,但问题是它的成本要高很多。”
  孔雀石绿作为添加剂主要为鱼类保活保鲜,但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具有高残留和致癌、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早就被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是全国重点打击的滥用食品添加剂之一。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曾令兵表示,经过这几年严打,孔雀石绿在水产领域被滥用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这种违禁药物是不能碰的,是高压线。也有些其他原因可能会用,他用,是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
  记者搜索新闻资料发现,近两年各地在水产品抽查中均有检出孔雀石绿。仅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8月25日公布的不合格名单中,陕西、辽宁、山东共计10批次水产品都被检出孔雀石绿。
  周卓诚表示,大型养殖户以及大型转运商确实一直好转而且监督供应链,“这个东西抽查如果抽到责任严重,但是小散户以及散户转运商,他们铤而走险的念头非常强烈,很难进行全区域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违禁药物的筛查涉及养殖、运输、售卖多个环节,即使抽查到下游鱼贩或贸易企业,也难以完成问题水产品溯源监管,孔雀石绿真正禁用难以实现。
  在周卓诚看来,“生产厂家的用途是化工原料,并没有想到特别针对这个市场,没办法定性。”
  多位业内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违禁药物的添加建立相应追溯追责机制,要拿出打击瘦肉精的力度,此外,消费者也应该接受严打后,未来市场上活水鱼提价的商业规律。
孔雀石绿是什么鬼?还能不能放心吃鱼?& && && && && && && && && && &&&凯风网& && && && && && && && &&& 08:11
原标题:养殖户不吃自己养的鱼?孔雀石绿是什么鬼?还能不能放心吃鱼?
之前北京超市活鱼下架的事情,几经辟谣,又有超市活鱼重新上架,看似事态平息,却又风波再起。新京报在11月29日报道,多次水产品添加禁用兽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淡水活鱼,到底还能不能吃了?
北京活鱼下架又上架
前几日,北京“活鱼下架”成为热搜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多个超市活鱼下架,其中原因,从“水体污染”到“抽检泄密”等很多说法都有。
针对这一网传说法,北京市食药监局给出回应称:传闻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鱼属于企业自主行为。北京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达9成以上,于不合格产品,会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f76a30ab66.jpg (51.65 KB, 下载次数: 0)
09:45 上传
养殖户为何不吃鱼?
最近,有媒体针对此事走访调查,天津塘沽区一养殖户表示从没吃过自己养殖的鱼,并称:“你说哪个鱼塘不用药?不用的话,还有活鱼吗?”
该养殖户的鱼塘是自家的,没有任何“证书”。也未向当地工商或渔业等任何部门备案。这种情况在天际塘沽个体养殖户中普遍存在。
养殖户们最怕的就是鱼生病。而鱼生病后,养殖户用的“药”,正是大量的杀菌剂、消毒剂和抗生素。
a5bd684c4.jpg (21.57 KB, 下载次数: 0)
09:47 上传
要严禁私人售卖孔雀石绿,工业硼砂,铝制泡打粉,工业鹵片等有毒化工原料。从源头上堵住食品安全露洞。
11ffce45d60.jpg (49.32 KB, 下载次数: 0)
09:49 上传
农民不吃自己种的水稻,但他吃渔民养的鱼,渔民不吃自己养的鱼,但他吃养鸡场的鸡蛋,鸡场主不吃自己养的鸡,和鸡下的蛋,但他吃大米饭……舌尖上的化工厂,这才是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主要是监管部门严重失职!要求严查!
唉!除非成神仙了啥都不吃。否则随处可见。
来自颍上论坛手机版
兽药养鱼,谁该反省
11-30 08:30
“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这是天津塘沽一带养殖户明确的态度。据《新京报》报道,这一带的养殖户,从鱼苗投入鱼塘的那一刻起就要往水里撒药,消毒药、抗生素、兽药,五花八门,一年得下七八次药,这样,鱼儿就能始终保持活蹦乱跳。
养鱼的、卖鱼的,都知道这些水产品不能吃、吃不得。但他们得靠这个不能吃、吃不得的鱼来赚钱。可见水产品市场的生态,已经比实际养殖的生态来得更脏。
从报道看,点到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养殖证。这个基本上没有。但是纠结这个养殖证一点意义都没有。大的养殖户有证才可以养殖水产品,那么小面积的水域难道非得有养殖证才能养鱼么?再说了,有证又怎么样?有证的话,没人监管,也无法保证食品安全、健康。
所以,更重要的就是监管问题。这是每逢食品安全问题必被拿出来骂街一番的“痰盂”。
然而,监管部门查一次可以,偶尔查可以,天天查,监管部门能不能做到、有没有这个决心?是查养殖的这一头,还是查销售的终端这一头?北京查水产品,监管人员还没到现场,鱼都下架了,这种荒唐的结果能够出现,有意思么?
所以说,最大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生产和销售环节,更应该追溯到提供药物与配方的技术环节和营销环节。许多人并不知道养鱼的时候还能把兽药派上用场。
毫无疑问,每个看上去昧着良心的养殖户身后,都站着一群有知识、没素养的科技人员或者机构。他们或者打着科技助农的旗帜贩卖“独门秘籍”,或者打着科技下乡的名义推销坑爹的药物产品。于是人们看到,再没文化的农民也能添加瘦肉精了,再没科技含量的农家也会使用三聚氰胺了。从苏丹红、二恶英,到三聚氰胺、兽药养鱼,不健康算什么,来钱就行。
这么多年来,还有一些该反省的是把这些配方交到农民手上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他们的营销机构。遗憾的是,至今很少看到有食品安全的案例,把问罪的重棒打在他们身上。透过今年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想像,谁在坑爹,一目了然。(刘雪松)
运营人员: 董敏 MZ011
来自颍上论坛手机版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来自颍上论坛手机版
好鱼让谁吃了
Powered by“活鱼消失”异象背后的养殖户: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活鱼消失”异象背后的养殖户: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原标题:你们“不吃自己养的鱼”,难道不吃别人养的吗?
  文/ 与归
  近日,发生了“活鱼消失”的异象后,新京报记者继续跟进调查,发现背后阴影实在太大:私人鱼塘无证养鱼,养殖、投药均无记录,兽药乱用、违禁药私用,上市销售无需检疫合格证,水产部门抽检难顾所有鱼塘...有养殖户对记者说,“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这是一条死循环。
  A说,我不吃自己养的鱼;B说,我不吃自己养的鱼;C说,我不吃自己养的鱼……但只要你吃鱼,悲哀在于,A难免会吃到B的或C的。在商业社会,妄图损人利己、独善其身,最终也是逃不掉的。事实上,谁又敢保证A在餐馆吃饭或者在其他地方买鱼,没有一条来自自家的鱼塘呢?
  在商品无限流通,资源互享、分工巨细的人类当下社会,有时候,坑人就是坑己。
  A说,我不吃自己养的鱼,B说,我不吃自己种的菜,C说,我不吃自己产的米……结果是A吃了B的菜C的米,B吃了A的鱼C的米,C吃了A的鱼B的菜。人生如此艰难,何必自己拆穿。
作者:与归
编辑:彭茹
未来网为中央新闻网站&如有新闻线索请发至邮箱:
在深圳乞讨9年的王大爷,经人建议花500买了手机,打印了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贴在了用来乞讨的水杯上
1月20日上午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信息,回复网友质疑:为何“帼帼”死讯时隔近一月才发布?
妻子在南京打工,但因闹矛盾不愿见丈夫,也不愿回家过年,他丢弃2岁女儿就是想逼妻子现身,并一起回老家过年。
长寿区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勇,因为考试成绩没达到家长要求(语文数学都上95分),写下一份保证书。
领到钱的工头十分高兴。如果被拖欠工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避免时间长了造成取证和处理困难等问题。
陕西一老人疑因遭连环骗局“被气死”,他的房间里被发现堆积着大量的“收藏品”和46张汇款凭证。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技术支持: 监督电话:025-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京ICP证 040089号
|法律顾问:|||||||||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蝎子养殖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