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早期直肠癌晚期肠梗阻会肠梗阻吗

警惕肠梗阻四大信号_新浪健康_新浪网
警惕肠梗阻四大信号
  导读:胃肠道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每逢佳节,当人们尽情地宴饮欢聚时,胃肠道却在经受巨大的考验,日子过得并不舒坦。春节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而是常见的之一。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由此引发一系列症状。轻度肠梗阻问题不大,严重的肠梗阻却可以造成肠坏死和继发感染,危重者可导致毒血 症、感染性,甚至夺人性命。在结直肠外科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教授看来,相当多的肠梗阻病人完全可以避免病发。识别肠梗阻四大“警 报”,及早就医,可防病情恶化。
  病因:
  有些是结惹的祸
  肠梗阻的类型多样,需辨因施治。兰平指出,肠梗阻的常见病因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 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老年人嵌顿性外疝或内疝也会造成肠梗阻。
  有些肠梗阻是由于肠管先天性狭窄和畸形,或因疾病、手术等因素导致肠道狭窄所致。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可引起肠套叠,而肿瘤、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也会引起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多与腹部大手术、外伤、药物、脓毒血症、、急性肠道炎症、肠道功能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血运性肠梗阻主要与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有关。
  肠梗阻偏爱老人,但做过手术的年轻人,也受它青睐,容易因手术而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年轻人出现肠梗阻,一般症状不会太严重,而老年人则不同,容易变成重症。”兰平指出,超过50%的肠梗阻病因是肿瘤,经常有老人出现肠梗阻, 一查病根,原来是结直肠癌在作祟。“有些肠梗阻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种下的‘果’,在临床中相当常见。”兰平说,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局部可形成肿物或者侵犯肠 壁引起肠壁僵硬,最后导致肠腔狭窄,产生肠梗阻。
  症状:
  肠梗阻有四大“信号”
  肠梗阻重在早期发现,及时就医。“肠梗阻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就是:、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兰平指出,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可伴有肠鸣,仿佛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
  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或饮水均可引起呕吐。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
  腹胀的程度则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腹。
  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往往不再从肛门排气排便,但在高位梗阻的早期,梗阻部位以下,仍可排气排便。
  兰平提醒,肠梗阻患者并不一定都会产生这些症状,这些症状也会和急性胃、、的症状相类似。如果出现了腹痛、腹胀、呕 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腹部突然隆起,可听到明显的腹鸣音,而且以前曾做过腹部手术,应马上去医院。老年人如果出现、进行性腹胀腹痛,则要 警惕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同时也不排除乙状。
  预防:
  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
  预防肠梗阻,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避免发生肠扭转。发生肠梗阻后,即使在缓解期,也不要吃较硬的食物,最好以半流饮食为主。
  老年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少吃肉。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 尽量少食。要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因为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食物易形成团块阻塞肠腔。同时老年人要防治便秘,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少吃 辛辣食物,必要时可选用些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尤其是验血、胃肠镜等项目,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争取早期治疗,预防肿瘤性肠梗阻。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医学教育网-青年人
临床医学专科
医学影像及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来源:青年人()&更新时间: 15:54:28 &【字体: 】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理中可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梗阻症状或反复出现“通而不畅”的现象,应警惕是机械性因素引起,需再次手术探查。  关键词:肠肿瘤/外科学;手术后并发症;肠梗阻/病因学  中图分类号:R735.37;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4-0344-03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
CHEN Zheng-xuan,CHEN Chuang-qi,PENG Jun-sheng,LU Li-feng(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09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operation timing of early intestinal obstruction(EIO) after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as made for 26 cases of EIO after 408 operations of rectal carcinoma from January 1987 to December 1997 in our hospital.Results Through operative exploration,19 of 21 cases were found mechanical obstruction.18 cases were cured by operative therapy,5 patiects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3 cases died because of delayed operation.Conclusions Although there exist obstructive symptoms in the EIO cases after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most cases lacked typical clinical finding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other post- and easely being confused with paralytic or adhesive obstructions.Non-operative therapy is necessary for early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But when the obstructive symptom can not be relieved completely,the possibility of mechanical obstru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operative explo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Key words:RECTAL NEOPLASMS/surg;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etiol  CLC number:R735.37;R574.2  Document code:A
  1987年1月~1997年12月,我科行直 肠癌手术408例,其中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31~84岁,平均58.1岁。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手术方式:Miles'手术15例,Dixon's手术8例,Hartmann手术2例,Parks手术1例。发生梗阻距第1次手术时间:&1周者15例,1~2周者7例,&2周者4例。1.2 临床表现  出现腹部胀痛18例,绞痛8例,腹胀26例, 肛门或造瘘口无排便排气24例。腹部压痛26例, 伴反跳痛7例;肠鸣音亢进15例,无明显亢进或减弱11例。腹部X线照片发现肠腔长短不一液平面,提示小肠梗阻19例。结肠内有气影,提示结肠梗阻7例。2 治疗及结果  本组病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间最长22d,最短1d。本组21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经手术证实有机械性梗阻19例(90.5%),假性梗阻(9.5%)。梗阻部位在小肠16例,大肠3例(附表)。 再次手术距梗阻时间:&3d者5例,3~7d者12例,&7d 者4例。手术治愈18例(85.7%),死亡3例 (14.3%),2例死于肺功能不全,多器官 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非手术治疗均治愈。
附表 21例再次手术梗阻原因
粘连压迫成角
肠盆底粘连及盆腹膜疝
造瘘口旁疝
吻合口梗阻
假性肠梗阻
大网膜压迫结肠梗阻
 3 讨 论3.1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发生在术后1个 月内的肠梗阻,其发生原因较复杂,处理亦较困难。Pickleman[1]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粘连和炎症。但本组病例中发现这种术后早期肠梗阻,大部分都由机械性因素引起(19/26)。患者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混淆。我们体会,这类肠梗阻临床上常具有以下特征:以胀痛为主(18/26),大多缺乏机械梗阻的阵发性绞痛,一部分肠鸣音也不亢进(11/26);由于梗阻多数发生在回肠及结肠,患者也少有出现呕吐(3/26),但腹胀却是普遍现象,经胃肠减压症状可稍缓解,给人以病情减轻假象,一旦停止胃肠减压,症状又反复出现。在正常情况下,直肠癌术后3~4d,应有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排便现象,但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往往术后数天仍未有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排便。本组有9例术后6d仍未见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排便,手术证实为盆腹膜疝,造瘘口旁疝及大网膜压迫结肠所致。另有一些病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后有少许排气及少量排便,但表现“通而不畅”,腹痛、腹胀等部分梗阻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反复出现,对这种间歇性发作现象,要警惕有非手术疗法难以解除的机械梗阻存在。3.2 术后早期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是否需要再次手术和怎样掌握手术时机,目前意见尚不统一。Pickleman[1]认为术后早期梗阻的主要原因是粘连和炎症,肠管很少发生缺血坏死,而建议对每 个术后早期梗阻的病例先行非手术治疗10~14d, 情况无改善时再考虑手术。Dan及Meagher等[2,3]认为对该类病人即使是完全性梗阻也仍可非手术治疗。他们指出:经过12h~25d观察治疗,73%病人可得缓解、治愈,并经对照观察,其绞窄和死亡率均未见明显增加。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是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有时十分困难。究其原因是术后引起梗阻的原因复杂,如何判断是由粘连或炎症引起确非易事。如果是单纯粘连或炎性梗阻,再次手术治疗势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增加再次粘连与梗阻的发生率;但若等出现绞窄征象后再手术,往往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此,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往往以非手术疗法为首选。非手术疗法也确实治愈了许多病例,本组也有5例经非手术治愈。我们认为,对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如没有绞窄 征象,均可作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如梗阻是炎性粘连或其他功能性原因引起者,大多可望在3~7d 缓解。然而,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时间拖得太长,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病人全身状况恶化,或肠绞窄坏死,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危险性。本组3例死亡病例,就是这种情况,其中1例保守治疗22d出现肠瘘才手术;另2例术后反复出现肠梗阻,由于考虑年龄大,用非手术治疗,因延误手术时机,虽再次手术,后终因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我们体会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但对有以下情况者,手术治疗宜持积极态度:①非手术治疗3~7d,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者;②腹部体征呈完全梗阻或呈绞窄性梗阻倾向者;③年龄&70岁,非手术治疗梗阻未能缓解者;④非手术治疗期间,定期腹部X线照片复查梗阻征象加重者;⑤非手术治疗10~14d,反复出现“通而不畅”者。  在非手术治疗期间,除注意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外,定期腹部X线照片检查,动态观察尤为重要,如见肠腔内积气和液平面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或原先存在于梗阻远段(结肠)肠腔内的气影完全消失,即应警惕梗阻向完全性或绞窄发展,不宜再继续非手术治疗。本组21例手术治疗的结果证明,抓住时机,相对积极的手术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作者简介:陈正煊(1944-),男,福建福州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肿瘤、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研究。陈正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陈创奇(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彭俊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卢砺锋(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
参考文献:
[1]Pickleman J,Lee R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nn Surg,):216-219.[2]Dan S,Elad F,Amis S,et al.How conservatively can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be treated?[J].Am J Surg,):121-126.[3]Meagher AP,Moller C.Hoffmann DC.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following appendicectomy or operation on the ovary or tube[J].Br J Surg,):.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责任编辑:想飞&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 热线:029- 传真:029-
投诉意见,或24小时QQ热线:.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肠癌早期信号_新浪健康_新浪网
肠癌早期信号
  专家小传
  赵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前院长、腹部外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升高,在恶性肿瘤中,已成为居民的第三大“杀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上升更为明显。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对国人健康造成灾难性后果。
  1.大肠癌包括哪几种,我国发病情况如何?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也可称为结直肠癌。肠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一定程度上讲,与吃得过好有关,因此也被认为是种“富贵癌”。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肠癌发病率略低,但增长速度却比他们快。三四十年前,大肠癌在我国“癌症杀伤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跃居第3位。广州疾控中心数据显示,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上升了50%;30年间,上海大肠癌患病人数也增加了5倍多。
  2.大肠癌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吗?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吃得越多,肠道的排泄压力越大,尤其是动物蛋白、脂肪摄入过量,就容易产生很多毒素。
  我跟大家分享一项有趣的研究。日本几乎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但当日本人移民到美国夏威夷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在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中,胃癌发病率下降了,但大肠癌的发病率却在上升。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跟日本、美国的饮食差异有很大关系。在欧洲留学的那几年,我也注意到,欧洲饮食以肉为主,每人每月至少吃掉50块牛排。肉类摄入过多,患大肠癌几率就会升高。
  3.排便与大肠癌有关吗,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大便能帮我们发现大肠癌,一定程度上可看出肠道的健康程度。我讲课时常会用一个小孩趴在马桶边好奇观察的图,来体现观察大便的重要性。
  如果,大便变细或形状不规则,排便习惯改变,出现、便不净等情况,就应及时就医。然而,由于都有便血症状,很多大肠癌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痔疮。几十年前,我曾遇到过两个至今难忘的病人,都才二十几岁,出现便血却一直以为是痔疮,来我这看病时已是直肠癌晚期。所以便血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大便潜血等检查,以排除大肠癌的风险。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如果大便潜血结果呈阳性,说明结肠有问题,需做肠镜等检查。
  除大便异常外,经常的人也需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腹胀特别难受,且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患者也需排除结肠癌,临床上有不少肠梗阻患者,在手术后才发现是结肠癌。
  既然大便如此重要,会不会增加大肠癌风险?我想说,大肠癌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便秘与大肠癌直接相关。但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最好在固定时间排便,宁可提前一点去厕所,有了便意千万别忍着,别让废物在体内停留过长时间。
  4.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如何尽早发现蛛丝马迹?&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易发生癌变。除注意观察症状外,临床上,我们主要借助以下检查,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
  一是肛门指检、大便潜血检查。距离肛门7厘米以内的肿瘤,90%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数据显示,国人直肠癌7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检时可触及。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且半数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却可通过大便潜血检验查出。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放弃了这两项检查。
  二是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如果发现其数值较高,应做进一步检查。已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将肿瘤标记物纳入体检范围,如果体检报告显示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肠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阳性率为50%~60%,也就是说存在不少假阴性,但确实能为我们早期发现肠癌提供依据。
  三是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遵医嘱,每年按时做肠镜。一般人群建议45岁开始,每隔3~5年做1次。大便潜血呈阳性的人,应及时做肠镜检查。
  5.肠癌有癌前病变吗?
  多发性结肠息肉就有癌变倾向,属于肠癌的癌前病变,它是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的结果,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3个级别。大家一定要尽早处理癌前病变,把长出来的东西切掉。对原位癌,国内外有一种内镜下切除黏膜内癌变的“时髦”治疗法,我个人认为,癌症就像螃蟹,如果只是切掉它的壳,复发几率较高。我建议,还是采取传统方法,将已发生病变的那段肠子切除。
  6.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仍是首选,尽量做到早诊早治。但遗憾的是,我国百分之六七十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临床上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除手术外,放化疗也非常重要。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进行术前化疗,还能让肿瘤变小,控制病变范围。此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靶向治疗,也疗效显著。
  即便是根治性手术,仍有40%的大肠癌会发生复发或转移,且术后两年是复发高峰期,发生率约65%~80%,但5年后的复发率则降为6%~8%。因此,让自己远离肠癌才是最重要的。
  7.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有一次,我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位肿瘤专家吃饭,他开玩笑地问:“如何解决美国如此高发的大肠癌问题?”我笑着答道:“第一,多去中国餐馆吃饭;第二,使用中国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餐具,告别巨大的盘子。”这并不是仅出于民族感情这么说,而是中国传统饮食确实具有很大优势。可惜的是,饮食的西化让这种优势渐弱。我建议:
  第一,“吃货”适可而止。我们现在走向了一个极端:吃得过多,营养过剩。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迁就口味。我们改变不了爹妈给的基因,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第二,告别“三高一低”,回归传统。“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要少吃。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为辅,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饮食。中国菜有很多蒸煮方式,能留住更多营养;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类菜,由于蔬菜较多,粗纤维丰富,既能满足口味,又能避免肉类产生的有毒物停留过久,减少对肠道的慢性伤害。
  第三,守住“鲜、野、淡、杂”4字诀。“鲜”指多吃新鲜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腹泻常用药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癌术后肠梗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