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发展对新能源汽车对环境好处环境的好处有哪些

高铁是靠什么能源发动的?
筱果°A1C171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铁发展的好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铁发展的好处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世界观策划 No.7
在二战后,美国大量军人解甲归田,为安置复员军人,美国政府大修公路模式,既增加就业,又拉动经济发展。当时又恰逢汽车业迅猛发展,使得“汽车+高速路”模式被美欧多国采用,但弊端很快显现,这种模式不仅消耗了巨大产能,同时过分依赖日益短缺石油能源。高铁的出现不仅是要改变国家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让民众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好处……[]
从“铁路过时”到“高铁回归”
或许,美国可以在全国高铁网络中找到答案。未来的美国将放弃城市扩张,更多使用高铁网络,人们将回归城市生活,就像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样。
高铁代表民众新生活方式的转变
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在百姓眼中,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成为可能。
高铁应为需求而建,而非为建设而建
建高铁应当以满足需求为主,而非单纯构建经济圈,拉动GDP等等。高铁的受益者应该是整个社会群体而非仅是富裕阶层。
&被石油改变的世界:从“铁路过时”到“高铁回归”
受到经济衰退和环境灾难的影响,“美国梦”正渐渐胎死腹中。随着石油高峰期的到来,美国正寻求新的解决之道。或许,美国可以在雄心勃勃的全国高铁网络中找到答案。未来的美国将放弃城市扩张,更多使用高铁网络,人们将回归城市生活,就像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样。 []
欧洲:石油危机带来发展模式之变
“二战”之后,西欧诸国效仿美国“铁路过时论”,大力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但在石油危机发生后,欧洲国家意识到航运、公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受到能源的限制,是从此开始大力发展高速铁路。于是,继法、德之后,英、意、荷、比、西等国家也开始大规模兴建高速铁路。后来欧盟还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规划,计划把欧洲各国高速铁路联结成泛欧高速铁路网,并计划到本世纪初将这张网扩建到2.4万公里,把欧洲各大城市用高速铁路连接起来。[]
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2倍多,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气候问题:在气候峰会上,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是富国和穷国的利益完全一致的唯一问题。[]
美国建高铁提振经济 减少尾气排放
加州高铁计划很简单:将洛杉矶、圣迭哥以及北方的旧金山等25座城市,用时速可达320公里的电动列车连起来,摆脱人数拥挤的市郊客车和飞机,创造成千上万的新工作,减轻市民在传统交通方式中承受的排放气体伤害。
日本新干线高铁一举解决运输难题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平均每小时发车11列,年均输送旅客1.2亿人次,一举解决了日本京都经济最发达地区陆上运输极度拥挤的问题,甚至逼停了东京与大阪之间的航班,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令人瞩目。[]
&高铁代表民众新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百姓眼中,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成为可能;在经济学家眼中,高铁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运行节奏,推动着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在决策者眼中,高铁与未来的国家整体竞争力密切相关?高铁不仅是新兴产业,也是战略性产业,还是带动性产业?[]
日本新干线带动区域平衡发展 初建之时饱受诟病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然而,任何一种新鲜事物诞生之初皆会遭受误解。作为耗资巨大的国家基建工程,东海道新干线从筹备、建设到通车,一直饱受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质疑。[]
美式交通模式在高能源时代不可延续:美国政府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不到十年,高速公路遍布美国。交通顺畅,美国汽车制造业也如所期望的那样获得高速发展。但这样发展的弊端很快显现,一是高速公路占据大量土地,二是,二是公路运输耗费大量石油。[]
 根据铁道部的规划,到2012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内地的省会城市,除拉萨、乌鲁木齐等外,都将包含在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交通圈内。高铁可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但高铁不是急于求成的工程,还需要结合地方经济情况,因地制宜。[]
高票价不应成为民众享受高铁的绊脚石
日,中国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于其票价、便捷性、配套服务等问题的不同声音。在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速铁路发达的国家,高铁在运营过程中也同样面临一些问题,不过,运营方想方设法用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便捷的订票系统等服务来吸引乘客。
无论如何,高铁应为需求而建,而非为建设而建
建高铁应当以满足需求为主,而非单纯构建经济圈,拉动GDP等等。中国近年开通多条高铁线路,但均因高票价广受诟病,并且由于高铁线路越来越多,使得普通铁路线路减少,低收入民众承担的乘车费用提高,这间接的侵害了低收入群体的利益。高铁的受益者应该是整个社会群体,不应满足更大群体的需求,不应仅是富裕阶层。[]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高铁,耗资669亿港元,是香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基建项目。反高铁派人士认为,兴建高铁,除需要花掉纳税人的巨额金钱外,还造成原生态文化的毁坏及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程序不透明使他们觉得有暗箱操作之嫌。[]
满足普通民众需求第一,满足经济需求第二
高铁受益者绝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富豪,相反,高铁这种较飞机更便宜和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普通市民出行更有益,而对于富豪来说是锦上添花无所谓的事情。也就是说,普通市民从高铁上获得的边际效益要大于富豪的边际效益。
在东莞打工的农民工称,大家期待的十一五过去了,全国GDP总量上来了,全国的铁路里程更长了,列车速度更快了;高速公路更密了,客运汽车更多了,但是老白姓却越来越坐不起了。飞机、高铁是为中高收入富裕人创造的便捷…[]
NO.006美国医改成反奥巴马运动
NO.005退休再就业
NO.004美伊科20年恩怨画上句号
NO.003美国榜样演变史
NO.002南非土改:土地轮回历史
我来说两句对我国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的图书馆
对我国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对我国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编者按:2月2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学讲堂,做题为《对我国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的科普讲座。杜院士指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有路可走的,这不仅可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对于人类也有着重大贡献。  
  能源和环境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和民族复兴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但是这个题目很大,内容也很多,我想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些全局性的信息和一些战略性的思考。这里面也有一些我自己的提法和认识,但是我知识很有限,讲得不一定都对,供大家参考。
  一、对我国发展模式的再认识
  对于我国的发展模式,我有这样一个提法,咱们大家都学习“十七大”报告,都提出来要转变国家的发展模式。过去三十年,我们国家发展的非常快,这是举世瞩目的。现在世界上称为大国的标志是什么呢?有几个主要的参数:一是国家的GDP总量;二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量;三是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量。从这三个参数来说,我们国家发展的非常快。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标志。今天这方面的大好形势就不讲了,我着重讲讲我们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理念。我认为讲问题不是对国家没有信心,恰恰相反,越是认识到国家存在的问题,从而去思考、解决问题,越是这样做,我们就越有信心,所以我们要着重讲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刚才说我们进步得很快,发展得很快,但是我们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了几个大量的投入:消耗大量的资源,以环境为代价,靠人为的投资,靠国外的投资,靠廉价劳动力,这五条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当然生产力的要素里面也包括科学要素,但是我国这些年的发展并没有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所以我们叫做初级要素导向阶段,也有学者叫做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可以说是高起点的要素。但是我们国家这些年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其经济本质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或者是低门槛的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高速发展,但是长时间是不行的。一旦资源、环境、能源等因素出现制约,经济发展就会现出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每天的污水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现在人们普遍比较富裕了,但是污染导致生活品质、健康状况下降了,也值得我们重视。
  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会逐渐丧失,人口红利会变成人口负债。我们国家老龄化的负担非常重。
  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一年多来人民币升值了12%。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叫布朗,他把这种模式称为A模式,他写了一本书叫《B模式》。他说西方的模式是应该淘汰的模式。问题在于一个国家能不能及时而有效地改变发展模式,从所谓的初级要素导向阶段转向创新导向。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提倡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原因。芬兰抓住了微电子的机遇发展了自己的高技术,而韩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汽车工业和高技术也发展得很快,人均GDP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沙特现在躺在自己的资源上,一旦资源出现问题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简单地说中国第一大特点就是人口多。我们常常说地大物博,其实我们是人均资源的一个小国、穷国。温总理说过,一个很大的数用13亿一除就是一个小数,过几年就要用15亿来除了。我想这样说并不过分,光人均能耗这一项,就注定中国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有创新的模式。
  美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了全世界25%的能源。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2倍,大家简单地算一算就会知道,如果中国的人均能耗提高到跟美国人均能耗一样的水平,那就超过100%了,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现在我国的人均能耗是美国的大约十分之一(有的说八分之一),如果把中国的人均能耗提高到跟美国一样,全世界100%的能源都给中国也不够用。不是我们不喜欢美国,不愿意学习美国,就是你再喜欢也没法学。如果我国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完全做到美国的水平的话,全世界都没法过日子了,全世界的资源都得给中国用,所以我们必须创造自己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中央为什么要讲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我们要下大功夫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
  说到创新导向,我想就是主流产业和企业要具有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要提升,专利、品牌要增加。关于我国的专利水平,前几天媒体刚报道过,这几年增长得很快,这是一个进步。现在按照专利的总数,我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但是韩国排名第五。应该说我们有进步,但是还差很多。专利和国际知名品牌多,这是创新的特点。我们要走向专业化,核心竞争力要提升,现代化的第三产业要发展,要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教育体系,这一点尤其重要,而且教育、研究要和企业密切结合、互动。也就是说,一个创新型国家要有一批或者要有能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这点是最根本的。再一个就是应该具有创新的文化。
  如何实现转变呢?转变增长模式就靠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布朗在书里面讲到,不能走A模式,要走B模式,也就是创新导向的模式。我们国家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这样一系列的思想,更为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关于如何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可以说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我们改革开放懂得了“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才知道只有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思想标志着人类对于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新的觉醒。
  美国有一个专家说,美国已经成为超级国家,人们有着超大的食欲、住房欲、占地欲、资源消耗欲,对地球的自然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是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比我国的人均能耗大8~10倍,比世界平均的人均能耗高出4倍,这就是现在美国的状态。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讲了,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依靠创新驱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否则我国就无法可持续发展了。
  二、我国能源、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我回到今天的主题,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能源和环境。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和解决我们国家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呢?
  (一)能源现状及问题
  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用能源翻一番支撑了国民经济翻两番,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我国的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这里面有一个标志,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能源消费超过了能源生产量,就是我们国家的能源开始不能完全自给了。原来我们够自己消耗,还能有出口,到1992年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就开始低于消费了。具体地说,就是能源的自给率开始下降,现在我们的自给率是93%。剩下的7%主要差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差在了石油、天然气上。2007年我们国家生产了1.86亿吨石油,而进口了1.8亿吨,进口和生产相差不多,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0%。这些石油来源于中东、南美,及俄罗斯。我们从国外进口石油都得经过马六甲海峡,但是我们国家对这个海峡没有一点控制能力,一旦国际上有什么变动,这些石油能不能进来就是很大的风险。所以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石油安全问题、石油储备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来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到2020年又要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已经明确的一个目标了。“十七大”报告已经说了,能源消费不能跟着翻两番。以前是能源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现在我们得想办法用能源翻一番多一点,再一次地支撑到2020年翻两番。这谈何容易,水平很低的时候还好办,现在高起来了,就很不容易了。
  2007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了24亿吨,整个能源消耗达到了预期2010年的水平,比预期的要高。“十五”期间,我国GDP上升了百分之六十多,能源消耗跟着上升了百分之六十多,弹性系数几乎是一比一。如果“十一五”时期还这样,到2020年GDP想翻两番,能源也得翻两番,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大力节约的前提下,我们估计到2020年,我们能源自给的比例只有40%,对外依存度达到56%。我国专家提出了一个警示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无论如何不能超过60%,现在已经50%了,预期2020年接近60%。
  归纳一下我们能源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人均资源少,供需有差距。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已经探明的可开采量占世界的第三位、第十一位、第二十位;按人均计算,是世界人均的56%、11%、4.6%。相对来说煤好一点,但是石油、天然气跟世界人均比起来都相当低。我们是一个能源大国,一次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前列,但是人均能源消费还很低。我们现在的人均能源消耗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所以说人均消费水平还是低的。但是我刚才说了,要提高到美国的水平是既不可能也不需要的,中国不能是这样的国家。
  第二个问题就是能耗强度高,效率低,也就是说我们的浪费多。我们现在处在迅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有的专家叫做压缩型工业化,因为本来是好几十年完成的事,我们十几年就完成了。现在我国的GDP占世界的5%~6%,可是我们却消耗了全世界31%的煤、7.5%的石油,也就是说我们单位GDP能耗太高。
  中国人多,当然房子也要多,现在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99%属于高能耗的建筑。现在提倡节能建筑了,但是新建建筑当中仍然有95%是高能耗的。以色列提出了“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在我国推广起来还相当地不容易,但这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我国的发电、冶金、建材、交通、化工这些能耗高的产业占了我们一次能源的80%,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农村的能源形态还比较原始、落后,但是也有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我国能耗过高,能源效率又比较低,比如我国煤的总利用率约10%,资源采收率大概32%。现在大家都去挖最好挖的煤,有的专家说挖一个煤矿浪费三个煤矿。采收回来的煤用于发电的效率也只有33%,这两个数一乘就是10%,比国际上低一倍。
  第三个问题是我国的结构不良、污染严重。世界能源结构,石油是第一位的;中国的能源结构,煤是第一位的。一直到现在为止,煤对中国能源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二,其它所有加起来还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我们是煤老大。电力也是一样,用煤发电占了77%,占压倒优势。这次南方大停电,煤也是问题。这样的结构就导致了大量的污染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都“名列前茅”了。
  总而言之,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是人口众多,因此尽管人均能耗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源需求还要增大,加上我们以煤为主的结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严重,所以能源、环境是“孪生”兄弟,联在一起的,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且国际压力很大。
  (二)环境现状及问题
  下面说一下环境的五大问题。我国的环境污染叫做复合型污染,快速的经济扩张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一个问题是大气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了我们国家52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没有达标。2006年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是2500多万吨,其中90%是燃煤造成的,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全国一亿以上的人口呼吸不到清洁空气,因为空气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或者肺炎。
  第二个问题是严重缺水。在中国,水最终可能比石油还重要。我们还是缺水国家,但是现在对水的严重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我国现在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每年排放600多亿吨,超过了环境容量的82%,而我们对污水的处理程度只有14%。水资源污染严重,我们现在有750多个观测站,其中测到没有达到最低水质标准的占44%,75%的湖藻出现了富营养化。浅层地下水50%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松花江流域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很突出,溶解氧等多项指标都超标。松花江已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我们国家缺水,水又在污染,水和土壤又联在一起互相影响,现在有一个官方的统计数字,我国有1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被污染,每年好转的程度变化不大。
  第三个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和污染严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80万平方公里,近四亿人口耕地和家园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现在由于工业发展,固体废弃物排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对空气、土壤、水都有污染。中国人多,垃圾必然多,2003年城市垃圾1.48亿吨,而垃圾的处理率只有一半,达到无害化处理的只有15.6%,所以“垃圾围城”的现象也很严重。过去我们说北大荒是黑土地,但我最近到黑龙江去却看到,黑土地快变成“黄土地”了。如果不加控制,五十年以后,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第四个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森林锐减,尽管植树造林也很有成绩,但是一边在造林,一边在砍林。我国的濒危生物有4000多种,258种动物濒临灭绝。如果动物不复存在了,它会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第五个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气侯变化又引起了两极冰川的融化,国际上的观测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沿海地区有受淹的危险。臭氧层被破坏以后会引起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比例升高。从1951年到2000年这半个世纪当中,全国各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无一例外都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有一个最新的统计数字,全世界二十个空气污染城市排名,其中中国就占了16个,听完这个数字我们心里真不舒服,中国人一定要把这个“帽子”拿下来。
  三、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下面重点说一说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我想提出五大战略,前三个我把它叫做“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这既是解决能源问题,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战略对策;第四个战略是专门针对我国的能源缺口,石油短缺问题的;第五个战略是专门讲环境的。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通过这五个战略能不能解决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首先讲一下绿色能源。创新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战略就是要发展绿色能源,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需求,又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这既是我国的需要,又是中国对世界的应尽之责。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也要对世界表示我们的责任。发展“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是能源战略,又是环境战略。
  第一个战略:把节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
  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巨大的、廉价的优质能源,是“零污染”的绿色能源。中国人历来知道勤俭持家是很重要的,从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意识。解决能源问题,首先要控制消耗总量。如何控制总量,一个是要真正落实现在提倡的“又好又快”的方针,而不是“又快又好”。要纠正GDP是硬道理的观念,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非常重要,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也很重要”。
  第二个战略:构建节能的制度体系,不能仅靠号召,要靠法制
  节能法、相关的政策和问责机制要完善,利用经济手段,再加上行政、技术和思想舆论的手段,才能让节能走上法制轨道,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文化。
  (1)工业节能
  工业要多耗一点能,有没有惩罚措施呢?也有,但是如果不管污染治理,它的利润还是很高,宁可挨罚也要利润,这就是政策问题。如果我们对污染的惩罚更重,如果不把污染治理好就会亏损,企业就会自己节能减排了。现在我国对资源获取的价格比较低,比较容易,而对排污、能耗过高的企业惩罚力度很软,所以企业没有内在动力进行减排,这是一个经济政策问题,所以政府要引导,要让企业有内在的动力。
  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倒U型,刚开始是又穷又干净,到最后是又富又干净。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条倒U型的发展路径,我国也这样走吗?我们要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经济在发展,污染不提高。所以我们不走倒U型的老路,而要走新兴化的道路。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十五”时期的投资结构本身不太好,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的幅度只有5%和9%,而第二产业增加了13%。我国的钢铁产量每年4.2亿吨,钢铁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3%,而耗能占15%,所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07年国家下了比较大的决心,关停了一批小高炉、小煤矿等等落后生产力。除此以外要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就是用比较少的能量、比较低的资源生产、消费之后排出比较少的废物,有一部分再用于生产,进行消费。要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尽量少排废物。
  (3)建筑节能
  因为我国很大一部分能源都放在房子里头了。国家有一个官方研究,我们国家的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并不比国际水平高;还有一句话,北方采暖地区和大型公共建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们能不能满足于我们的单位面积能耗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就可以了呢?不行,因为中国人多、房子多,必须让自己的单位面积能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才能可持续发展。
  我国每年的照明大约三千亿度电,如果都改用节能灯,可以节约一千亿度电。长江三峡每年发电800亿度,就是我们能节约一个三峡还要多。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节能也叫做绿色能源的原因,它本来就是能源啊!我们把它浪费掉了,现在我们节约回来,一千亿度电难道不是能源吗?
  (4)构建节约型的消费体系
  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这个共识,富裕不等于奢华和奢侈。节约是一种发展。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本身也是硬道理。节能是一种能源,提高全民节约、环境保护的素质是我国的大计。
  (5)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一般人们理解的绿色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送给大家一句话:从大规模运用“昨日阳光”,过渡到大规模运用“今日阳光”,这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今日阳光”就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这是一种国际趋势。中国工程院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如果说现在的可再生能源是“杯水车薪”的话,那么早晚是举足轻重。可再生能源早晚会成为我们国家的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之一。这里面包括水电、风能。风电现在发展很快。风电是我国最有大规模产业化前景的再生能源。现在国家正在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刚才说到“今日阳光”,太阳能当然是“今日阳光”,太阳能的日曝面积很大,年辐射量也很大,现在全国的电力17亿千瓦,太阳能如果用起来的话是20亿千瓦,可利用率是很大的,而且它干净环保。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中国的利用率占世界第一,占了全世界70%。当然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电,通过光照效应来发电,这就要发展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产业也正在发展当中。总的来说光电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制约光电的主要问题在于产业链的前端,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高纯度硅的生产还比较贵,所以做太阳能电池比较贵。顺便说一句,太阳能本身是干净的,但是生产过程中也不是自动就环保的,要做好了才能成为绿色能源。
  还有生物质能。农业的废弃物、垃圾等,这包括沼气、生物质发电、生物乙醇、生物柴油,还有垃圾发电和垃圾资源化。垃圾本身是个资源,用得好了是一笔财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垃圾的处理。生物质能至少有四种方式的利用,固体的可以颗粒成型,液体的可以做生物乙醇和柴油,气体的就是生物沼气。
  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还有很多的配套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要不与人争粮。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占到总能源的30%。另外我们国家已经明确了积极发展核能的方针,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它是一种洁净能源,比火电要洁净得多。到2020年可以占到电力的4%。电力的发展会逐渐调整结构,会增加水电、风电的比重。降低火电比重。
  第三个战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使这个可爱又可恨的黑“煤老大”,变成人类绿色的好朋友。相当长时间内煤还是第一大户,必须改变目前的利用方式。目前洁净化技术,第一是火电站推广的脱硫技术;第二是提高燃煤效应;第三是加强循环煤燃烧技术。
  第四个战略:加强国内能源的勘探
  我国现在石油探明储量虽然只有20多亿吨,但是还有200多亿吨需要开发,探明率只有6%,所以还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的前景,光是2005年就新探明了9亿吨。2007年在渤海探明了10亿吨的新油田。所以我们解决石油问题,一方面靠自己节约,一方面靠替代石油。然后适当地进口,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最后一个战略:强化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再送给大家一句话:“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变。”要实现环境方面三个历史性的转变,环境保护要提到跟经济发展重要的地位,要同步发展,互相优化。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环保,转变为综合利用技术的手段联合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确立生态文明观。人类文明有几个阶段,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提出来要过渡向生态文明。什么叫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人和自然要从本质上统一,这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只有这样人才能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三个重要特征是要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环境友好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卫生保健体系和公正合理的制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
  通过以上五大战略,在今后几十年里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使能源绿色化,使中华大地的环境达到资源节约型的要求。
  四、结束语
  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有路可走的,但是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前无古人、外无来者的伟大事业。古人不可能给我们这样的经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经验。因为哪个国家也没有十三亿人的经验,所以中国人只有用自己的腿走自己的路,走出中国特色的康庄大道,这不仅解决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是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
  实现这个目标要十多年的奋斗,让我们刻苦学习,创造经得起世界检验的业绩。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馆藏&152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汽车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