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受力分析题析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理论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教学注意点
着眼于力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分析了现行受力分析教学的弊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某些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加深薄弱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在实例教学中讲清楚与中学、与大学物理中受力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分布力”,并讲清楚现在能解决的注意点和今后才能解决的注意点.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40005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工程力学I—理论力学是为机械、材料、土木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列为专业平台课,是在普通物理力学课的基础上,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系统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掌握处理理论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工程力学II—材料力学是机械、材料、土木、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主要力学基础课。它以杆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工程构件强度、刚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它是力学结合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分析和计算的技术支撑。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杆件的力学概念,具有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必要知识,具有比较熟练的分析计算能力。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于2006年获井冈山大学“精品课程”立项,2009年获得江西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012年获得江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2010年本课程教学团队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2 &nbsp&nbsp 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
3 &nbsp&nbsp 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4 &nbsp&nbsp 第4章 空间力系
5 &nbsp&nbsp 第5章 摩擦
6 &nbsp&nbsp 第6章 点的运动学
7 &nbsp&nbsp 第7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
8 &nbsp&nbsp 第8章 点的合成运动
9 &nbsp&nbsp 第9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10 &nbsp&nbsp 第10章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11 &nbsp&nbsp 第11章 动量定律
12 &nbsp&nbsp 第12章 动量矩定律
13 &nbsp&nbsp 第13章 动能定律
14 &nbsp&nbsp 第14章 达朗贝尔原理
15 &nbsp&nbsp 第15章 虚位移原理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理论力学的特点。二、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刚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变形的物体。刚体是力学中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3)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静睛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4)等效力系& 作用于物体且效应(外效应或内效应)相同的力系。三、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应当指出:二力平衡原理对刚体是必要且充分的,对变形体则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3、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仍作用在该点上,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以此两力为邻边所作平行协定形的对角线。4、作用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5、刚化公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置换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6、两个推论1)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其作用点可以沿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它对该刚体的作用。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若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当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也必定通过汇交点。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轻金属材料的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综合性能的改性等研究。论文与著作主要论文[1] Xie SK*, Gui GQ, Huang JH,Zheng HL. Study on the method of parameterized meshing and its system realization.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188, pp368-372, 2007 (SCI收录)[2] Xie SK*, Yi RX, Guo XY, PanXL, Zheng XQ. Remelting techn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emi-solidAl-7Si-2RE alloy, Applied Mechanics andMaterials, 33, pp1-5, 2010 (EI收录)[3] &Xie SK*, Ai YP, Xia X, Yi RX, Gao Z, GuoXY. Effects of Ce on mobility and hot tearing tendency of Al-4.5Cu allo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46, pp481-484,2010 (EI收录)[4] Xie SK*, Yi RX, Gao Z, XiaXiang, Hu CG, Guo XY. Effect of rare earth Ce on casting properties of Al-4.5Cuallo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36,pp1-4, 2010 (EI收录)[5] Xie SK*, Zheng XQ, Yi RX,Pan XL, Guo XY.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of AlSi7Cu5 alloy by slope-liquidus method.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19, pp517-520,2010 (EI收录)[6] Xie SK*, Yi RX, Li SQ, PanXL, Zheng XQ. Process of equiaxed grains of RE-Al-alloy under slope vibr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46, pp349-352,2010 (EI收录)[7] Xie SK*, Yi RX, Zheng XQ,Gao Z, Xia X. Fabrication of refined isometric crystals of semi-solid Al7Si2RE alloy,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33,pp304-308, 2010 (EI收录)&[8] 谢世坤*,易荣喜,黄强,李强征,郭秀艳,高芝. Ce对Al4.5Cu合金流动性和热裂倾向的影响.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6, pp33-36),2011& [9] 谢世坤*,易荣喜,邓晓春,艾永平.Al-4.5Cu合金半固态坯料制备研究.热加工工艺, 39(5), pp21-23, 2010[10] 谢世坤*,陈京平,万建新,郑慧玲.双金属铜包铝线的制备工艺与力学性能. 材料导报, 22(5), pp121-123, 2008[11] 谢世坤*,夏翔,易荣喜,肖寿仁.铜包铝复合金属线材的制备工艺. 煤矿机械, 28(12), pp118-120, 2007[12]易荣喜,谢世坤*,郑小秋,潘晓亮,郭秀艳. 稀土La对铝镁合金凝固曲线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热加工工艺, 41(17), pp6-7, 2012[13]夏翔,谢世坤*. 送收话器组外连接插座注射模设计. 塑料, 40(4), pp53-55, 2011[14] 张庭芳,谢世坤*.镁合金塑性成形性能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材料导报,):68-70[15] 易荣喜,谢世坤*,潘晓亮,郑志强,邓晓春.非枝晶稀土铝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1-23[16] 易荣喜,谢世坤*,潘晓亮,郭秀艳.AlSi7Cu5合金斜板近液相线铸造组织分析.热加工工艺,):25-27&专利[17]谢世坤,邹世文,彭飞,贾小乐,余新海,郑慧玲,一种自复位省力踏步自行车,2011,中国,ZL.2谢世坤李浩刘裕中肖斌徐招红戴贞樟,一种小型环保喷雾车中国荣誉与奖励1、2007年12月,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2011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3、2008年12月,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4、2008年12月,获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5、2010年,获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6、2008年,获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2011年7月,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1项;8、2011年5月,获江西青年五四奖章1项;9、2011年8月,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第7批中青年骨干教师;10、2010年3月,获吉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11、2011年8月,获江铃科技奖三等奖1项;12、2007年度吉安市新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13、2009年12月,省精品课程《工程力学》主持人;14、2011年12月 ,工程力学 &获201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15、2012年12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16、2012年12月,《工程力学》获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单位:井冈山大学
部门: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材料物理与化学论文与著作彭曙;杨元摸;吴霞, 2014, 热镀锌钢板上锌花形成机制的研究,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5), pp 68-74卢锦堂;张伟伟;彭曙;车淳山, 2011, 批量热浸Zn-0.05Al-0.2 Sb 合金镀层锌花表面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33(5), pp 563-569彭曙;卢锦堂;车淳山;孔纲;王新华, 2010, Al含量对Zn-xAl-4Sb合金平衡凝固组织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艺, 18(6), pp 801-805张伟伟;彭曙;卢锦堂;车淳山, 2010, 热浸Zn-0.05Al-0.2Sb合金镀层锌花耐蚀性研究, 电镀与涂饰, 29(10), pp 27-29&Shu P&& Jintang Lu;&&Chunshan C&& Gang K&& Qiaoyu Xu, 2010, Morphology and antimonysegregation of spangles on batch hot-dip galvanized coating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6(16), pp彭曙;卢锦堂;车淳山;王新华, 2010, 热镀锌用Zn-(0~6.0%)Al-4.0%Sb合金的凝固组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3), pp 930-935荣誉与奖励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江西省赛区优秀指导老师
单位:井冈山大学
部门: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机床电器控制等课程教学以及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开发与设计。论文与著作本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篇。近5年来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收录2篇,具体如下:(1)“基于空间球面运动的RSRR揉面机构设计” 期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a2-xBO3Cl:xDy3+ phosphors for whitelight-emitting diodes”,期刊《Materials Science Forum》,EI收录,第一作者;(3)“492Q汽车机油泵体压铸模设计”,期刊《热加工工艺》,中文核心,第一作者;(4)“球面运动的RSRR揉面机构设计”,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文核心,第三作者;(5)“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 Transmission”,国际会议论文集《ICMS2010》,EI收录,第二作者。先后主编或参编《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专业概论》和《电气与PLC控制技术》等荣誉与奖励本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当地生产与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业绩如下:(1)参与“JCMFVD30T液压控制总阀” 项目,省级,第一;(2)参与“提高LED器件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项目,省级,第二;(3)参与“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项目,省级,第四;(4)“7英寸彩色车载导航液晶显示模组”,吉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5)参与“3.6英寸MP4彩色液晶显示模组”项目,市级,第一;(6)“可刻录蓝光光盘母盘研究与开发”,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7)“99.999%高纯银的研究与产业化” ,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8)“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 ,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9)参与“载丝法兰”项目,省级,第一。(10)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的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地方高校机电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机械设计创新竞赛的视角》于日按期结题。(11)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江西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具体如下:1)“自动地面清洁机”作品获得江西省第2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折叠轮式双层救护担架” 作品获得江西省第3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
单位:井冈山大学
部门: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材料成型工艺控制的教学与研究。论文与著作&[1] Xiuyan Guo, Zhengwu Jiang, Haoxin Li, Wenting Li. Production ofrecycled cellulose fibers from waste paper via ultrasonic wave processing.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 &(SCI收录)[2] Xiuyan Guo, Zhengwu Jiang, Wenting Li.Effect of waste paper fiber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cement paste.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Home. &(EI收录) &&[3]&郭秀艳,蒋正武,马国金.不同废纸木质纤维素纤维的性能评价.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47-151. &(EI收录)[4] Guo XY, Ma GJ, Xie SK, YiRX. Preparation of C/Cu Composite Powders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AppliedMechanics and Materials, 49-1052. (EI收录)[5] 郭秀艳,马国金,易荣喜. 铜/碳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静压固化.热加工工艺,): 69-71.& [6]&郭秀艳,李明珠,冉旭.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C/Cu复合粉末的研究.热加工工艺,-77.[7]郭秀艳,谢世坤,夏翔,等.碳/铜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SPS烧结工艺的研究[J], 粉末冶金工业,):24-27&& [8]郭秀艳.碳/铜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 24-26.[9]郭秀艳,谢世坤,易荣喜,潘晓亮.基于CAD/CAM的对讲机壳体注塑模具设计.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78.[10]郭秀艳,谢世坤,高芝,郑小秋.基于CAD的透盖注塑模具设计.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5-78.[11]郭秀艳,马国金.当前模具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31.[12]郭秀艳,李捷.《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模具工业,):72-74.[13]郭秀艳.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中国冶金教育,-7.荣誉与奖励主持完成了吉安市科技支撑项目项;主持在研吉安市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完成井冈山大学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
单位:井冈山大学
部门: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艺、工装研究。论文与著作1、机械设计课程教改探讨.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8(4).(第一)2、汽车半轴摆辗新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工业(核心),2004(12).(第一)3、汽车半轴的热挤压成形工艺.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核心),2003(5)(第一)4、教学用头戴耳机左右盒壳注射模设计.模具制造,2003(5).(第一)&&5、精密冲裁力的滑移线法计算.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核心),2004(3).(第一)6、汽车半轴摆辗新工艺与传统工艺之比较.机械工人,2004(9).(第一)7、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第一)8、经济欠发达地区模具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第一)9、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8).(第一)& &&& &&&10、汽车半轴摆辗新工艺与模具寿命研究.锻压技术(核心),2007(1).(第一)&11、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4).(第一)&12、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8).(第一)&13、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提升高校工科教学质量研究.继续教育,2009(8).( 第一)ISBN荣誉与奖励华东交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05年度吉安市新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江西省锻压协会理事。主持完成江西省科研课题(项目)8个,井冈山大学课题(项目)3个,参研课题(项目)多个,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2部。其中,主持完成的江西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半轴热挤压成形新工艺研究及应用”(赣科发计字[2004]211号,2003.01~2004.12),省级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首创、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吉安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单位:井冈山大学
部门: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艺、工装研究论文与著作论文金曼曼,连杆切边冲孔校正复合模,金曼曼,热挤压工艺在锻造汽车半轴生产中的应用,金曼曼,金曼曼,EQ-140B球墨铸铁曲轴热处理裂纹的控制.煤矿机械2006.5金曼曼,李和平,冷冲模导向装置结构设计及制造.煤矿机械2007.9&专利月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种新型换热器) 专利号ZL.9荣誉与奖励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理论力学受力分析不会啊~~
理论物理受理分析部分不会啊,带铰链的不会分析,看了几个例题,迷糊了,求助~~~
7~7W]OX~C`%G)BET5VUBOPX.jpg
G9H}Z2HRO)U1N169WEE2N~N.jpg
N83}JMQJ0N7Q_@~PWQIPHO6.jpg
U@D%36PUM%[DS($N2(JXJ5V.jpg
不会分析啊,这个图是注册环保工程师书上的图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视频标签:
自定义视频标签:2012年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讲解--受力分析题
从今天开始到开学前,我们将陆续讲解上次期末考试时的理论力学试题。一方面会讲解参考解法,也会对部分同学的特殊解法做出一些评论。由于重考试题与这次考试试题的题型及内容分布十分接近,所以希望这次的讲解对大家的重考成绩会有所帮助。
先考察第一题。为醒目起见,抄录题目如下
该题目属于受力分析题,要做出两根杆件的受力图。
这样的问题拿到手以后,首先要浏览一下整个结构,它由几根构件组成,各个构件如何连接,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二力杆的问题。
可以看到,它由两根杆件铰接而成,其中,AB杆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是二力杆。所以,首先应当绘制出AB的受力图,然后在绘制CD的受力图。
既然AB是二力杆,那么,这两个力应该在AB连线上;而且可以知道,AB是受拉的,所以绘制其受力图如下
接着绘制CD杆的受力图。它上面有一个主动力,然后是C,B两点与外界连接,有两个约束力。其中,C点是固定铰支座,因此按照固定铰支座的反力方式绘制,而B点则与上图中B点构成了作用与反作用力,因此按照规定绘制。
这样,该题就做完了。
我们出该题的目的,一是考察二力杆的概念,第二是关于作用于反作用力的绘制,第三也就是想送分,此题实际上是一道送分题。
在判断AB是二力杆以后,实际上CD是受到三力作用,按照三力汇交,可以完全确定C点力的方向如下
所以,对于CD杆做出上述受力图,当然也是正确的。
我们在批改该题目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判断AB是二力杆,而是按照如下方式绘制其受力图
这种受力图不能说错。但是我们要提醒部分同学,有很多理论力学老师并不认同这种绘制受力图的方式,他们认为,二力杆是很简单的情况,应该按照二力平衡的方式绘制出,所以,对于这种受力图,会直接判断错。
所以,我建议,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对于二力杆,最好按照二力平衡的方式绘制其受力图。上述受力图的确不能说是错误,但是老师们有老师们的看法,我们很难在考试后与他们去辩论是非,还是适应他们的爱好吧。
另外,在监考的时候,也有些同学问到,这里的杆件是否有重力。希望大家务必注意,对于杆件,凡是在题目中没有说明其有重力的,通通忽略重力。因此,下述的受力图是不合适的。
以上是关于第一题的讲解。
下次的考试,受力图会加大难度,但是方法都是一样的。希望大家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看清楚题目,到底要绘制几个图形。
(2)用铅笔画图。
(3)首先绘制二力杆的受力图。
(4) 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负号标注。
(5)整体受力图不绘制内力。
(6)如果在铰链处有集中力作用,选取销钉为研究对象是合适的方法。
注意这些要点就足够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论力学受力分析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