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的国家计划免疫疫包括哪些

当前位置:
中国计划免疫 标志图片
编号:上传时间:大小:0.433 M
尺寸:0×0像素 格式:CDR (X5)颜色:
扫一扫,下载知聊
关&键&词:中国计划免疫 标志 中国 计划免疫 公共标识标志 标识标志图标 矢量 CDR
作品描述:
&昵图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
商用正版图片大庆中医院|大庆市中医医院-大庆市中医院(官网)
&&当前位置:/
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年龄程序
  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年龄程序   出 生 卡介苗 乙肝疫苗   1个月 乙肝疫苗(第二针)   2-4个月 小儿麻痹糖丸   2-5个月 百白破三联疫苗   6个月 乙肝疫苗(第三针)   8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   1-2岁 小儿麻痹糖丸(加强)、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麻疹减毒活疫苗(加强)、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初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种)   2-3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加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加强)   4岁 小儿麻痹糖丸(加强)   7岁 卡介苗(加强)、白破二联疫苗(加强) 、麻疹减毒活疫苗(加强)   12岁 卡介苗(加强)
联系电话: & 传真:
&邮编:163311
医院网址:
& 中文域名:
版权所有:大庆市中医医院
& 技术支持:《中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建立与完善——我经历的计划免疫工作》
建国之初,大訾伯伯自愿离开卫生部机关,放弃留苏指标,到河北、内蒙古草原,深入基层做防疫工作。
这张照片,是大訾伯伯当时的工作留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一直在我家里,从小我就很熟悉青年时期的大訾伯伯。
《中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建立与完善——我经历的计划免疫工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34卷专论
&&&&&&&&&&&&
作者:訾维廉(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卫生厅)
我长期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在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施20年之际,做一回顾,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预防接种
50年代初,在国家内有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外有抗美援朝战争的困难条件下,即开始免费给儿童接种牛痘苗、卡介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其后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种痘运动,使我国消灭天花的时间较全球早了17年。这充分说明,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社会主义国家中群众及卫生结构的高度组织性,是实施预防接种这类涉及千家万户的防病措施的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疾病的要求,卫生部195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1963年又发布了实施办法。这一时期我国研制成功了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口服脊灰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麻疹报告发病数(文中发病数均为报告数)由1959年的944.4万例下降为1997年的264.0万例;同期白喉发病数由14.8万例下降为3.0万例;脊髓灰质炎、结核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与死亡也有减少。
但这一时期主要采用突击性接种,平均摊派、盲目接种、重种漏种等问题时有发生;疫苗的运输、保存条件很差,常致失效。这些都影响了控制疾病的效果,如1971年全国供应口服脊灰疫苗1亿人份,基本满足全国需要,由于接种实施不完善,脊髓灰质炎发病仍居高不下。实行有计划、按程序的疫苗接种,已日益提到卫生部门和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的日程上来。
在我国卫生部门逐渐形成计划免疫概念时,1974年召开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关于在各成员国推行扩大免疫规划的决议。决议要求“发展和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督计划,控制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结核等传染病。”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国被接受并被称为计划免疫活动。
我国全国性计划免疫工作正式开始于1978年,这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要求3年内普遍实行计划免疫。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计划免疫工作开创了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有了空前有利的环境。领导重视程度的增强、国家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将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汇入全球工作的运行轨道,使我们在规划制定、信息交流、人员培训和获取外援等方面处于良好的地位。我国于1972年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后,已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计划免疫工作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家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级地方主要领导每年都在4月25日--全国计划免疫日参加计划免疫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形成了整个社会参与计划免疫的良好局面。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现称卫生部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17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疫苗供应和冷链系统的建设
1.疫苗的生产供应: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仅有4个生物制品生产机构,而且规模都很小。目前,全国已有7个规模较大的生物制品机构,每年产值达9亿元,生产疫苗39种。我国计划免疫所需疫苗绝大部分为国内生产。国产疫苗数量大、价格低,如口服脊灰疫苗每人份仅0.20元。
2.建立冷链系统:80年代起,我国投入巨额资金,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支援下建立起至今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冷链系统,且90%以上人口地区每年可开展6次以上的免疫服务。我国冷链系统现有低温冷库600余座、普通冷库1150座、冷链运输车3000多辆、冰箱9.4万台、冷藏包91.6万个。各级政府为冷链运转及补充消耗器材,已投入约30亿元。
四、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和成就
我国计划免疫规定的儿童接种疫苗为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百白破和麻疹疫苗,有些地方还将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列入本地规划。个别地方还将进口疫苗(如上海市区将麻风腮疫苗)作为可选择疫苗。1988年我国按西太平洋地区的规定承诺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规划,1995年开始对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的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为了推动计划免疫和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定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和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接种率达到85%。在许多国际组织的参与下,经过大规模的审评,均已如期达标。
1993年起还开展了口服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运动,即不问过去服苗情况给予间隔1个月的2次服苗。到1998年春,全国已进行6次12轮强化免疫活动,累计服苗达8亿人次。为了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做出确诊。1991年起建立了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和国家实验室网络。目前监测灵敏度已达到或接近WHO的要求,并在西太平洋地区居于领先地位。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已升格为WHO地区实验室,29个省级实验室均通过了认证。1995年以来每年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8000多份,未分离到本土野毒株。
与实施计划免疫时的1978年相比,1998年麻疹由2372776例降为53030例,下降97.77%;白喉由20647例降为40例,下降99.80%;百日咳由1202922例下降为7134例,下降99.41%;脊髓灰质炎由1978年的10353例降至1995年无本土野毒株病例(1999年10月在青海省循化县发生1例Ⅰ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20年来,减少6种儿童传染病发病约2.8亿人次,减少死亡320余万人。城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已达90%,表明我国尽快摘掉“肝炎大国”帽子的前景良好。542个高危县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率已为75%,控制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五、面临的挑战
一是市场经济下,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居住条件、接受卫生服务和主动参与意识均较差,接种率较低,并常发生相应传染病流行。如近年四川省调查流动人口中1岁以内四苗全程接种率仅为75%,在北京、上海这些麻疹控制很好的大城市,流动人口中仍偶有麻疹爆发。二是高危县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和农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仍较低;三是冷链更新以及扩大疫苗接种的种类都需更多的资金;四是农村的安全注射率(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过低,仅约30%,存在医源性疾病传播的漏洞。这些都亟需妥善解决。
六、近期计划免疫工作的展望
随着疫苗科学和计划免疫管理特别是实施策略的发展,新的疫苗将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新的实施策略也将出现,为了使计划免疫更多、更好地造福于我国人民,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使计划免疫工作能有两个扩大。一是在计划免疫“儿童优先”的同时扩大到老年人,对老年人开展流感疫苗和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前提是我国能生产这类疫苗;二是扩大儿童计划免疫的程序,增加轮状病毒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在人类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后麻疹极有可能被提到全球消灭的日程上来,因为它的消灭策略大体与消灭脊髓灰质炎相同,即在达到和保持高的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同时开展群众性接种运动。在美洲绝大数国家消除麻疹已取得良好进展,WHO欧洲区和东地中海区分别确定2007年和2010年为本区实现消除麻疹的时间。
&&&&&&&&&&&&&&&&&&&&&&&&&&&&&&&&&&&
收稿日期:
谨借转发此文,深切怀念大訾伯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计划免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