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大学生罗家伦与辜鸿铭的故事之间有什么故事

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新闻阁公众号
简述北大学生罗家伦与辜鸿铭之间故事 辜鸿铭一夫多妻
来源:新闻阁
编辑:峰峰
导读 : 罗家伦辜鸿铭 罗家伦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带领着十几个学生冲进巴黎和会使团成员的家中,对这些人的家进行打砸,并放火烧毁。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辜鸿铭图片辜鸿铭是民国时期的老学究,非...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罗家伦辜鸿铭
罗家伦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带领着十几个学生冲进巴黎和会使团成员的家中,对这些人的家进行打砸,并放火烧毁。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是民国时期的老学究,非常注重封建礼节。他大半辈子都在封建社会待着,非常看不惯民国的新事物,对于民国时期的一些新思想也看不惯。一些学生运动,在他眼里就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罗家伦辜鸿铭的交集是在五四运动中,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率领学生冲击巴黎和会使团人员的家,辜鸿铭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他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骂这些学生是王八蛋。罗家伦等学生看到报纸后,非常生气,就去找辜鸿铭。
当时辜鸿铭就住在北京,罗家伦带着几个学生找到了辜鸿铭,质问辜鸿铭为何在报纸上辱骂学生。辜鸿铭说罗家伦他们的行动过火了,如果他们有什么诉求的话,可以采取正规的行动,而不是采取这些过激的行为。
罗家伦当时带着很多学生,罗家伦问辜鸿铭不怕被报复吗。辜鸿铭说,他在袁世凯时期都敢辱骂袁世凯,他连袁世凯都不怕,怎么会怕这些学生。罗家伦辜鸿铭都是当时比较胆大妄为的人,他们两个在五四运动中有了交锋,但最终罗家伦还是败在了辜鸿铭的手上。
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辜鸿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过,因此对中西方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了解,被人们称为是清末怪杰,在清朝那个腐败的社会中,他却掌握着英、法、德以及希腊等地区的九种外国语言,并且获得过十三个博士的学位,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了。那么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辜鸿铭图片
关于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人生以及轶事中看得出来,首先众所周知他是个博学的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以及《大学》翻译出来的人,并且创作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人的牛津运动》等用英文写成的书籍,在腐朽的清朝为中西方文化的发扬和推广起到了巨大影响。
然而除了贡献巨大之外,辜鸿铭还可以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在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辜鸿铭有着一条大辫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之所以留着这条辫子,并不只是因为他喜欢复古,在英国的时候他就已经留了短发,成为典型的洋人形象,然而在反清革命的时候他反而将这条辫子重新梳了起来,在受到别人讥笑的时候他就会反唇相讥,认为自己的辫子只是外面的形式,而讽刺别人将辫子留在了心里。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十分标新立异,也是他自视甚高的一个表现。
辜鸿铭一夫多妻
辜鸿铭一夫多妻指的是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辜鸿铭是从封建时代过来的人,他本人就有一妻一妾,因此他认为男人多妻是合理的。他的歪理让当时很多接受西方一夫一妻思想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有很多人同他辩驳。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一夫多妻遭到了一些外国人士的反对。当时有一位美国女子来找到辜鸿铭,辜鸿铭向这位美国女子解释说,&妾&这个字是&立&和&女&构成的,就是说妾是用来被男人在疲倦的时候当手靠的。这位美国小姐非常生气,她说,既然男人可以多妻,那么女人就可以多夫了。辜鸿铭反驳到,一个茶壶可以有多个茶杯,但是一个茶杯岂能有多个茶壶。
有几位德国的贵妇到辜鸿铭的府上拜会辜鸿铭,反驳辜鸿铭的言论,她们认为如果可以一夫多妻的话,那么也可以一妻多夫。辜鸿铭问她们,府上代步的是汽车吗?他们说,是。辜鸿铭反问道,汽车有四个轮胎,这四个轮胎都用一个打气筒,你们见过一个轮胎用四个打气筒吗?
辜鸿铭的一夫多妻言论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当时的著名人物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的时候,陆小曼要求徐志摩不要有辜鸿铭的那种茶壶理论思想,陆小曼对徐志摩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但是牙刷不可以共用。陆小曼用一种新的比喻来反驳辜鸿铭的一夫多妻理论。
当前栏目:
推荐栏目: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历史事件
说起暖心的爱豆肯定不在少数,今天小阁再给大家安利一位。今天中午,...
有些粉丝他们貌似没有特定喜欢的人,觉得这个人不错,那个人也可以...
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神还原了原著小说,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赞...
小S大尺度小S。身为台湾知名女主持,小S以作风大胆、泼辣,语言极具...
近日,演员古力娜扎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水下性感美照。...
说到节日,小编赶脚中国传统节日大家都很熟悉了,于是...
世界最奇葩的十大旅游景点。你是否有去过奇葩的旅游景...
10. Cubic Houses(立方体房屋)建筑师:Piet Blom地...
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是全中国最阴森恐怖的地方之一,...北大号称兼容并包 为何独容不下才子辜鸿铭
我的图书馆
北大号称兼容并包 为何独容不下才子辜鸿铭
人大教授黄兴涛去年有篇文章《罗家伦“上书”,辜鸿铭“下课”—一份新见北大档案的介绍与解读》,其中公布了北京大学档案馆的一份案卷号为bd1919031的学生来信,抬头为“教务长英文主任先生”,信中写道:“先生就职以来,对于功课极力整顿,学生是狠(很)佩服的。今学生对于英文门英诗一项功课,有点意见,请先生采纳。学生是英文门二年级的学生,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已经一年了。今将一年内辜先生教授的成绩,为先生述之……”
  学生要辜鸿铭“下课”
  罗家伦列举了辜鸿铭的四项“成绩”:
  (一)每次上课,教不到十分钟的书,甚至于一分钟不教,次次总是鼓吹“君师主义”。每次上课都有这番,为人人所听得的。其余鄙俚骂人的话,更不消说了。请问这是本校所要教学生的吗?这是英诗吗?
  (二)上课一年,所教的诗只有六首另十几行,课本钞本具在,可以覆按。因为时间被他骂人骂掉了。这是本校节省学生光阴的办法吗?
  (三)西洋诗在近代大放异彩,我们学英国文学的人,自然想知道一点,我们有时问他,他总大骂新诗,以为胡闹。这是本校想我们有健全英文知识的初心吗?
  (四)他上课教的时候,只是按字解释,对英诗的精神,一点不说,而且说不出来。总是说:这是“外国大雅”,这是“外国小雅”,这是“外国国风”,这是“外国离骚”,这是“官衣而兼朝衣”的一类话。请问这是教英诗的正道吗?
  作为学生代表,罗家伦用真实姓名向校方提出教学方面的书面建议,原本是正大光明的事情。当年的《北京大学日刊》就经常刊登此类师生建议。然而,到了黄兴涛眼里,在“至于陈大齐和胡适具体商量的处理意见如何,限于资料,暂无法得知”的情况之下,却变成了罗家伦、胡适刻意隐瞒的暗箱阴谋:“同胡适一样,晚年的罗家伦也丝毫没有提到他早年曾‘上书’北大校方、向辜鸿铭暗施‘狠手’之事。要不是档案还在,我们今天恐怕也永远无缘了解此事的真相了。”
  过度诠释的“辜胡之争”
  按照黄兴涛的解释,罗家伦写作此信的动机,首先是激于新文化运动的所谓“大义”;其次还有他与辜鸿铭之间的个人恩怨:“着名报人张友鸾先生就曾生动地记述辜鸿铭和罗家伦之间互相‘讨厌’的故事。据他说,辜鸿铭这位‘名教授’因反感罗家伦这位‘名学生’好出风头,不好好学英文,故上课时‘十回有八回叫着罗家伦的名字,要他回答’。而罗家伦呢,对于这英诗课既无兴趣,英文底子又很差。”
  在黄兴涛看来,除了“激于‘大义’与‘私愤’的双重冲动”之外,罗家伦“上书”校方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两名教授之间的同行“竞争”:“在北大英文门内,胡适与辜鸿铭不仅是思想上的对头,也是教学上的竞争对手。他们都教英语文学,特别是英诗……从北大英文系的有关课程档案来看,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辜鸿铭二、三年级的英诗课仍得以保留。不过同时我们也看到,胡适的‘近代英美诗选’课此时却被正式列入到本学年两个年级的选修课程当中,这无疑满足了罗家伦信中的部分要求。而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辜鸿铭的英诗课便不复存在。所有英国文学的‘诗歌’部分,都改由胡适来上。……目前,辜鸿铭究竟何时最终离开北京大学英文系,由于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还难以确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自1920年下半年之后,北大英文系的课程表上,就已经不再有辜鸿铭的名字了。”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拖着长辫子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晚年时,辜鸿铭有一妻一妾,妻为缠足之汉族女子,妾为日本女子。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居功至伟  辜鸿铭自幼留学西方,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曾十足欧化,到头来却对西方文明十分排斥,极力维护中国的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  这位拖着长辫子的北大教授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教育那些四夷之邦。”  从1901年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作为翻译家的辜鸿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是居功至伟。其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我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等译成英文,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著作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蔡元培的学生罗家伦在《回忆辜鸿铭先生》中说:“辜先生对我们讲英国诗的时候,有时候对我们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小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国风。’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  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儒经西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辜鸿铭,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侨,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孔子学院的诞生。虽然他的某些思想是不对的,但其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功不可没。
推荐有声故事罗家伦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带领着十几个学生冲进巴黎和会使团成员的家中,对这些人的家进行打砸,并放火烧毁。虽然他的行为有些过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是民国时期的老学究,非常注重封建礼节。他大半辈子都在封建社会待着,非常看不惯民国的新事物,对于民国时期的一些新思想也看不惯。一些学生运动,在他眼里就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罗家伦辜鸿铭的交集是在五四运动中,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率领学生冲击巴黎和会使团人员的家,辜鸿铭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他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骂这些学生是王八蛋。罗家伦等学生看到报纸后,非常生气,就去找辜鸿铭。
当时辜鸿铭就住在北京,罗家伦带着几个学生找到了辜鸿铭,质问辜鸿铭为何在报纸上辱骂学生。辜鸿铭说罗家伦他们的行动过火了,如果他们有什么诉求的话,可以采取正规的行动,而不是采取这些过激的行为。
罗家伦当时带着很多学生,罗家伦问辜鸿铭不怕被报复吗。辜鸿铭说,他在袁世凯时期都敢辱骂袁世凯,他连袁世凯都不怕,怎么会怕这些学生。罗家伦辜鸿铭都是当时比较胆大妄为的人,他们两个在五四运动中有了交锋,但最终罗家伦还是败在了辜鸿铭的手上。
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辜鸿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过,因此对中西方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了解,被人们称为是清末怪杰,在清朝那个腐败的社会中,他却掌握着英、法、德以及希腊等地区的九种外国语言,并且获得过十三个博士的学位,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了。那么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辜鸿铭图片
关于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人生以及轶事中看得出来,首先众所周知他是个博学的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以及《大学》翻译出来的人,并且创作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人的牛津运动》等用英文写成的书籍,在腐朽的清朝为中西方文化的发扬和推广起到了巨大影响。
然而除了贡献巨大之外,辜鸿铭还可以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在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辜鸿铭有着一条大辫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之所以留着这条辫子,并不只是因为他喜欢复古,在英国的时候他就已经留了短发,成为典型的洋人形象,然而在反清革命的时候他反而将这条辫子重新梳了起来,在受到别人讥笑的时候他就会反唇相讥,认为自己的辫子只是外面的形式,而讽刺别人将辫子留在了心里。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十分标新立异,也是他自视甚高的一个表现。
辜鸿铭一夫多妻
辜鸿铭一夫多妻指的是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辜鸿铭是从封建时代过来的人,他本人就有一妻一妾,因此他认为男人多妻是合理的。他的歪理让当时很多接受西方一夫一妻思想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有很多人同他辩驳。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一夫多妻遭到了一些外国人士的反对。当时有一位美国女子来找到辜鸿铭,辜鸿铭向这位美国女子解释说,“妾”这个字是“立”和“女”构成的,就是说妾是用来被男人在疲倦的时候当手靠的。这位美国小姐非常生气,她说,既然男人可以多妻,那么女人就可以多夫了。辜鸿铭反驳到,一个茶壶可以有多个茶杯,但是一个茶杯岂能有多个茶壶。
有几位德国的贵妇到辜鸿铭的府上拜会辜鸿铭,反驳辜鸿铭的言论,她们认为如果可以一夫多妻的话,那么也可以一妻多夫。辜鸿铭问她们,府上代步的是汽车吗?他们说,是。辜鸿铭反问道,汽车有四个轮胎,这四个轮胎都用一个打气筒,你们见过一个轮胎用四个打气筒吗?
辜鸿铭的一夫多妻言论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当时的著名人物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的时候,陆小曼要求徐志摩不要有辜鸿铭的那种茶壶理论思想,陆小曼对徐志摩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但是牙刷不可以共用。陆小曼用一种新的比喻来反驳辜鸿铭的一夫多妻理论。
辜鸿铭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在新文化运动中有过很多表现,这些表现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非常守旧和顽固的。当时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提倡接受西方的文化。辜鸿铭对此非常反对,他认为中国应该守住自己的传统。
辜鸿铭画像
辜鸿铭新文化运动中与胡适有过多次交锋。胡适是提倡西方文化的,而辜鸿铭却对西方文化有着反感,为此,两人经常辩论。胡适当时也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在一次演讲中,胡适用英文演讲,辜鸿铭就调侃胡适的英语是“英国下等人的发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要学习西方,而辜鸿铭却认为西方的文化华而不实,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挖掘,虽然现在的西方很先进,但是中国依靠传统文化也是可以取得成就的。
辜鸿铭新文化运动发表的很多观点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辜鸿铭认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去学习西方文化,却将传统的文化仍在一边,这是非常不对的。
辜鸿铭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西方的一些现代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也是存在的。辜鸿铭指出,自由与民主的思想不是西方的专有名词,它在中国古代中就存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自由与民主的思想。之所以现在没有人注意到,是因为没有人去挖掘,如果有人去挖掘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自然能够挖掘出一些有用的思想。
蔡元培 辜鸿铭
蔡元培辜鸿铭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都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聘请了辜鸿铭作为教授,来到北京大学教授西方文学。辜鸿铭与蔡元培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蔡元培图片
蔡元培当时担任的是北京大学的校长,而辜鸿铭是前清时期的著名人物,学贯中西,对西方学术和东方学术都有深入得了解,并且曾经跟随大名鼎鼎的张之洞整治南洋事物。蔡元培聘请了辜鸿铭担任教授。辜鸿铭也很欣赏蔡元培这个人。
辜鸿铭在当时曾经发表言论,说目前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辜鸿铭。蔡元培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蔡元培一直在革命,到现在还是个革命分子;他自己是好人是因为他一直是保皇派,到现在还是个保皇派。
蔡元培很敬重辜鸿铭,尽量满足辜鸿铭的一些怪癖。辜鸿铭有着封建思想,在教书的时候,一次他发现教室里有男女生坐在一块,辜鸿铭非常吃惊,于是他将所有的女生赶出了教室,并找到了蔡元培,要求以后不可以男女生在一块上课,蔡元培答应了他的要求。
蔡元培辜鸿铭之间有着互相的敬佩,蔡元培敬佩辜鸿铭,辜鸿铭也敬佩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蔡元培由于政治原因,要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辜鸿铭非常反对,他认为蔡元培是个不可多得的教育方面的人才,北京大学不能没有他。
辜鸿铭的作品
辜鸿铭先生的作品主要是写作方面的作品。包括他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包括他的翻译作品。
辜鸿铭剧照
首先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由于辜鸿铭先生知晓多国语言,而且他在外国人中的口碑也很好,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会以英文版发表在其他国家的一些报纸上,将这些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整合便成为了书籍。如,《尊王篇》这本书籍,便是他自义和团运动之后发表在日本刊物上的文章的集合,它出版之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还有他为了纪念某些人物而写的,例如,《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是他纪念张之洞而写的。另外,还有他用于向西方宣传自己国家文化的作品。例如,《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便是代表作,它是1915年在北京出版的。他的作品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程度很高,甚至被其翻译成其他语言,用于学习。
然后就是他的一些翻译作品,包括将中国经典的古书翻译成为其他语言,还有将其他语言优秀的作品翻译为中文。将中国四书中的三本以及其它一些经典翻译成为英文、法文等多种版本,例如,《中庸》、《诗经》等,并将它们推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而且他会将中国这些经典与外国的经典相结合,这也提高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将外文翻译为中文的,主要就是外国的一些诗歌。以上就是辜鸿铭先生作品的大致概况。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 2016 粉丝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  辜鸿铭恋足   在我国古代有一些恋足的人,而辜鸿铭就是其中一位,他们喜欢欣赏女性的脚。在他们的眼里,女性的足很优美,很有魅力。辜鸿铭照片  而且在古代,还有很多学者写了关于女性小脚的文章,同时他们并不为自己恋足感到羞愧。辜鸿铭也是个有恋足癖的人,但是在他看来,这是他个人的私事,并不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辜鸿铭自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后,就恋上了妻子的小脚。在他眼里,妻子的小脚就如同珍宝一样珍贵,同时也令他十分欢喜,因为他可以动手触摸妻子的脚。每次辜鸿铭一有机会,就会拿起妻子的小脚把玩。随着时间的推移,辜鸿铭恋足越来越痴迷。  而辜鸿铭也从妻子那里找到了许多安慰,因为妻子的小脚能让辜鸿铭得到一些慰藉。比如说辜鸿铭在想问题的时候,会把妻子唤到身旁,有时还会脱下妻子的鞋子,把玩她的脚。另外在辜鸿铭写作的时候,也会动手把玩妻子的脚。据说还要更夸张的,就是辜鸿铭会将妻子的裹脚布一层一层地解开,用鼻子去闻他妻子脚的味道。在很多人眼中,这真的让人难以想象。  对于辜鸿铭恋足一事,众多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态度,毕竟他本人都不以为意,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辜鸿铭认为恋足是他个人的癖好,而且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也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不需要别人妄加评论。   辜鸿铭轶事   辜鸿铭先生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个绝对的高语境人物,他经常用一些话巧妙地回答一些刁钻的问题。所以,辜鸿铭先生有很多寓意深刻,也让人捧腹的轶事。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先生早年一直在外国学习,但是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他都会买来酒、菜、香等来祭奠叩拜祖先,这使得他遭到外国人的嘲笑和鄙夷。有一次就有一个外国人问他,他的祖先什么时候会来吃他桌上的东西,他自如地答道,等到祖先闻到孝敬的花香的时候。  辜鸿铭先生引导学生的手段也是比较独特的。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有人问他,“老师,你去过那么多的国家,你说说看哪个国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啊。”他回答说,“自然是中国人最懂得生活”,于是又有人问他,“既然中国人是最会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学英语呢?”他回答说,“因为要学好英语去教育西方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啊”。辜鸿铭先生他赞同男人同时拥有多个妻子,于是他在说服别人以及向外国人讲解中国的一夫多妻时,他都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东西来比喻的。例如,他用一套茶具中,是一个茶壶配有多个茶杯,来进行比喻。  辜鸿铭先生还有一种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好几天没洗的脚的味道。例如,他经常会捧着自己妻子的小脚去闻。而且有一次他去他的一个学生家,闻到一个小丫环几天没洗脚的味道,于是就连着几天都去这个学生家,学生以为他喜欢这个丫头,于是便将她洗干净送给他,他一开始高兴地接受了,后来又不要了。原来是因为那个丫头被洗干净之后就没有他喜欢的味道了。辜鸿铭有很多的轶事,上面只一部分而已。   对辜鸿铭的评价   对辜鸿铭的评价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些人对他十分崇拜,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有诸多不足,对他有一些批判。辜鸿铭剧照  所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辜鸿铭先生也是如此。首先是他过人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他懂得九种语言之多,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口才了得。这是他不可忽视的过人之处;第二,他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民族主义、维护东方文化的意识。他去外国学习多种语言,为的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出世界,所以他对中国古代的四书进行了翻译,并将其推向其他国家。当时人们都忙着学习外国文化,但是他却对中国的古文化也进行了深刻研究,当别人都觉得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学习外来文化时,他仍觉得不能忘本;第三,他不跟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对中国当时的时局有很清醒的认识。  然后就是他的不足之处。第一,他是一个保皇派,没有激进的变革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思想不够开阔,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例如,他对女人的小脚十分喜爱,说明他不认同女权主义,第二,他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认定的事情,无论好坏他都会坚持到底。例如,他坚决不剪辫子。总之,无论如何对辜鸿铭的评价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白一点,就是他始终是过人之处多于他的不足的。推荐阅读浅析清朝的辜鸿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晚清怪才辜鸿铭究竟获得了哪十三个学位精通西洋文化 辜鸿铭对中国旧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简述北大学生罗家伦与辜鸿铭之间有什么故事晚清怪才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 人生经历丰富多彩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辜鸿铭妻子   在那个一夫多妻仍被认可的年代,辜鸿铭的妻子也并不是只有一人,而且由于他懂得多国语言,所以妻子也不是仅仅只有自己国家的。辜鸿铭画像  首先介绍辜鸿铭的元配妻子。这位元配的名字叫做淑姑,是一位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典型的中国女人,也算是辜鸿铭先生理想型的妻子。她的性格十分温和,而且也很贤良淑惠,作为晚清时代的女人,她所受的家教仍然是以夫为天,所以她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丈夫在进行的,她甚至愿意接受自己的丈夫出去潇洒,也接受丈夫娶妾。辜鸿铭先生很喜欢她的小脚,所以,她的脚应该还是被缠得很小了。所以辜鸿铭先生说她是“他白天的兴奋剂”。最后,这位元配妻子为辜鸿铭先生生下了两个女儿。  然后介绍一下辜鸿铭的小妾。这位小妾是一个名字叫做吉田贞子的日本女人。她出生在大阪,她小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日本,而父母则是在中国的汉口做干货生意。后来她便来汉口找她的父母,但是由于当时战乱斗争十分频繁,然后她就被卖到了青楼。在青楼辜鸿铭先生听出了她是日本人,便与她交谈起来,并将她赎出来,给了她钱让她去找她的父母,最终,这位日本女子没有找到自己父母,辜鸿铭便将她带了回去,最后娶了她成为小妾,她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十分得宠,被称为“晚上的安眠药”。她与辜鸿铭先生生了一个儿子。  总体来说辜鸿铭妻子,无论是元配还是小妾,他都是爱她们的。   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   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指的是辜鸿铭在很多国家都待过。四洋指的是南洋、西洋、东洋、北洋。辜鸿铭说过“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轨迹。辜鸿铭旧照  辜鸿铭是出生在南洋的。辜鸿铭的父亲原籍中国福建,后来去了南洋,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在当地经营种植园。后来,辜鸿铭的父亲娶了一位葡萄牙女子,生下了辜鸿铭。辜鸿铭在南洋长大,他被一位来自英国的夫妇收为养子。  辜鸿铭年纪渐渐长大,他的养父母因为要回英国,想要把辜鸿铭带到英国,他的父母同意了。辜鸿铭到了英国后,开始在欧洲各国学习。辜鸿铭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学习,拿到了很多博士证书,非常精通西方文化。因此,辜鸿铭说自己学在西洋。  辜鸿铭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结识了一位日本女子,他与这位日本女子情投意合,于是结婚了。而当时的中国人一般称呼日本为“东洋”,因此辜鸿铭说自己“婚在东洋”。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辜鸿铭就回国了。  辜鸿铭回到中国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担任他的幕僚。在担任他的幕僚期间,辜鸿铭帮助张之洞组建新军、兴办实业。按照辜鸿铭的说法,中国是北洋,因此,辜鸿铭称自己“仕在北洋”。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学贯中西,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辜鸿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到国外留学学习过,因此对中西方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了解,被人们称为是清末怪杰,在清朝那个腐败的社会中,他却掌握着英、法、德以及希腊等地区的九种外国语言,并且获得过十三个博士的学位,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了。那么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辜鸿铭图片  关于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人生以及轶事中看得出来,首先众所周知他是个博学的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以及《大学》翻译出来的人,并且创作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人的牛津运动》等用英文写成的书籍,在腐朽的清朝为中西方文化的发扬和推广起到了巨大影响。  然而除了贡献巨大之外,辜鸿铭还可以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在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辜鸿铭有着一条大辫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之所以留着这条辫子,并不只是因为他喜欢复古,在英国的时候他就已经留了短发,成为典型的洋人形象,然而在反清革命的时候他反而将这条辫子重新梳了起来,在受到别人讥笑的时候他就会反唇相讥,认为自己的辫子只是外面的形式,而讽刺别人将辫子留在了心里。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十分标新立异,也是他自视甚高的一个表现。推荐阅读浅析清朝的辜鸿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晚清怪才辜鸿铭究竟获得了哪十三个学位精通西洋文化 辜鸿铭对中国旧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简述北大学生罗家伦与辜鸿铭之间有什么故事晚清怪才辜鸿铭一生漂泊四洋 人生经历丰富多彩2/2 首页上一页12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辜鸿铭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