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集写的诗天气预报

王昌龄的边塞诗_学习资料_短美文网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1、《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由整理]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4、《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5、《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8、《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0、《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1、《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关阅读: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时代,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取。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取了出塞,选取了从军入边,渴望立业边疆,功就名成。于是,在边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这种激越昂扬、达观进取的时代精神,是社会的群体意识在时代的波涛中关乎人格的理想和价值的体现,是一种为国、为君、为社稷的强烈的外敛意识和追求。这种追求和意识激发了文人出世的热情。综观盛唐诗歌流派,唯边塞诗派最能表现盛唐之音。无论是&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还是&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都贯注着雄健奔放的气势,激昂慷慨的精神。边塞诗派虽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但作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表诗人,他的边塞诗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特色,体现了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又称&盛唐之音&,自从林庚先生提出迄今,对其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总的认为有两方面:一是盛唐诗歌中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用林庚原话即&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二是艺术风貌。关于此点古今学者论述颇多。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林庚先生认为此&兴趣&即&气象&、&风骨&,&羚羊挂角&喻诗歌的超脱,&无迹可求&喻诗歌的自然。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盛唐诸公之诗,为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现当代有人认为&盛唐之音&即&风骨&、&兴寄&等的结合体,指刚劲有力、明朗豁达的精神气魄、丰富的社会体验与饱满的政治热情,与作者创造出的精炼、含蓄、自然、清新的语言相结合,构成了外形鲜明而又内蕴深沉的艺术境界,是一种自然的美丽。盛唐诗人多以气为诗,以诗抒情,即&雄厚浑成&。
  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是指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构成的时代性格。时代性格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此刻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由此看来,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精神面貌,也是一种时代特征,甚至也包含了作为一个时代诗人群体的个性特质。如果按此追溯,其实在林庚先生以前就有人提到了&盛唐气象&,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已。胡适就曾1928年在《白话文学史》中写道: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因此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苏雪林先生则在1933年于《唐诗概论》一书里发展了胡适之论
  ,指出盛唐时期的&作品里反射的只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什么人生的悲哀,社会的痛苦,永远不会到他们心上&&这种人生观和富裕繁华、奢侈闲暇的环境结合,当然产生一种春花烂漫、虹彩缤纷的烂漫文学。&而郑振铎先生则在1932年完成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里,从艺术风格入手概括盛唐诗歌,认为盛唐时期&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755),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一样的独特的风格。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风格,便代表了开元、天宝的这个诗的黄金的时代。在那里,有着飘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致澹远的韵文,又有着壮健悲凉的作风;有着醉人的谵语,有着壮士的浩歌,有着隐逸者的闲咏,也有着寒士的苦吟:有着田园的闲逸,有着异国的情调,有着浓艳的闺情,也有着豪放的意绪。&李泽厚先生说:&是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像&,&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痛快淋漓,天才极至,&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盛唐气象&的内核,应当是一种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人性自觉与人格独立,是一种青春、浪漫、飘逸、开朗、清丽、率真、雄阔、远大、浑厚、沉郁、慷慨、豪迈的美学境界,是一种舍小我为大我、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是一种用心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蔑视传统、挑战权威、不拘俗态、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和理想主义,是一种高昂的英雄主义(盛唐诗人个性任侠尚武、勇于牺牲,风行书剑从军、建功边关),是一种充盈着强大生命力的自信高放、傲睨、佣傥之气。它们不仅仅是&盛唐气象&之魂,同时也是唐诗之魂、唐代礼貌之魂,是一种与时共进、放飞青春的时代精神,是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对当时社会所作出的一份最值得骄傲的贡献,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份子取得功名的一条重要途径。边塞军旅的豪情生活,边塞雄奇壮伟的景色,最足以引起向往不世功业的盛唐知识份子的感情共鸣。不管是否能够在边塞中立功,是否能够得遂初愿,他们始终热烈地向往着、追求着并沉醉于一半为理想所浸透,&半为现实雄奇豪壮情调所笼罩的边塞生活,这就极为自然地留下了那些气势豪雄、情感昂扬的歌吟。吟唱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王昌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西安人,生活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国力强盛的盛唐,&这是一个开扩的时代,一个外向的时代&&这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时代,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正因身处这样的时代,诗人虽然屡遭贬抑,但却毫无悲观幽怨之情。他来往于经济发达的中原、东南地区,也曾去过当时的荒僻之地:岭南、湘西。之后又满怀豪情地远赴西北边地:萧关、临洮,写下了不少富有特色、充满&盛唐之音&的边塞诗,尤以七绝边塞诗最为著名。明王世贞誉其&与(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故而能够说,王昌龄的诗歌成为盛唐之音的先导,启开了盛唐气象的序幕。盛唐造就了王昌龄,更造就了王昌龄享有盛誉的七绝边塞诗。王昌龄边塞诗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几乎篇篇俱佳,最有代表性的为《从军行》、《出塞》两组组诗。其边塞诗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盛唐之时,&写边塞,说戎旅成了一代之风&,体现了唐人&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对异域文化之向往,汲取一切新鲜事物的胆量魄力&,&这开放性的文化氛围,正是唐代边塞诗那充满异域风情的热烈歌唱得以超多产生的情感、心理基础&。王昌龄的边塞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
  俗&。透过王昌龄的边塞诗我们能够看到&盛唐气象&。反映到诗歌中,首先便是精神昂扬,高度自信,关心政治,热衷功业,即便写&愁&,也被奔放、奋发的气氛冲淡了。其次,是雄厚浑成的艺术境界,严羽&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便为最妙的诠释,即便写&悲&也是&悲壮&。王昌龄在边塞诗中燃起宁边安民的理想之火,表达愿为国家安边宁民、长治久安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以及盛唐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用心进取精神。&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寒&(王昌龄《从军行》),&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等等,都从不一样方面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这种高扬英雄主义气魄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一种盛世进取精神始终引人奋发向上。&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其五)构筑了边塞独有的自然景物和气象,在描摹边塞的艰苦和残酷的同时,以时代的职责抒发着达观、自信和悲壮的感怀。《出塞》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虽然用的是象征性笔法,但其高度的自信和豪情,敌人不灭战斗不止的精神却是完
  全一样的。这充满热情、自信的诗篇&无疑是唐代国力强盛与疆土意识强化的产物,是举国上下,全民族关怀祖国统一和兴旺的心理情感的反映&。即使抒写&边愁&,也是意境雄浑开扩,情调激越的,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其二)激扬慷慨,毫无中晚唐边塞诗的伤感衰飒气。
  王昌龄的边塞诗还体现了&盛唐气象&的&雄厚浑成&。如《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一二句写唐军开赴前线时,从青海、祁连、长城直到玉门关漫长的国界线上已是狼烟四起,乌云弥漫,强敌压境,大战在即。后两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了边防战士誓死保家卫国、不败敌兵、绝不罢休的决心。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悲壮,意蕴丰富,振奋人心。篇章结构上,承接自然,全无造作。整首诗作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决无低沉伤感。诗末两句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艰苦的基础上发出的更坚定更深沉的誓言。盛唐时代的恢宏阔大的绝世气度,最终塑造了王昌龄边塞诗&手挥利刃,以御外敌&的雄浑气魄。王昌龄边塞诗即自觉不自觉地染有浓重的时代特色。具体论述其特色者,廖立先生在《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色》中的一段文字最为中肯:&王昌龄边塞诗不乏悲壮之作,但他的基本格调是壮丽的。王昌龄应对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讴歌着城头的铁鼓,匣里带血的金刀,追忆起十年苦战,边侮尘雪,这是悲壮的格调。但王诗节调轻快,色彩缤纷,悲壮中又有绚丽,王诗或登高而临海风,黄昏中聆羌笛而起乡思;或战罢日暮,掩埋战骨,云沙飞
  扬,榆叶疏黄;或青海雪山,黄沙金甲,大漠日昏,红旗半卷,这是一种清俊飘逸之美,风格壮丽,色调明丽。&而这壮而不凄,明而不涩正是&盛唐气象&在王昌龄边塞诗中的体现,也正是其诗能&感动激发人意&的根本原因。王昌龄诗中表达的乐观豁达却成为唐音中稀有的珍品,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浓墨重彩和烈火般热烈的激情,使其边塞诗成为&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好诗。
  国威的浩荡,文化的繁荣所生发的恢宏气势和阔大胸襟充斥在王昌龄的边塞诗中,简短有力的诗行中流动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济世之心和报国宏愿。王昌龄边塞诗洋溢的正是盛唐气象,其精神实质与之后李(白)、杜(甫)、王(维)、高(岑)、岑(参)诗中所表现的资料实无二致。由此可见,&盛唐气象&是时代的产物。盛唐诗人们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他们那个时代尽管并非事事如意,但总的来说,国家、社会和知识分子个人前途都充满期望。王昌龄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特征和成就,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种种条件。时至中晚唐,诗人们能够学到前人的创作技巧,甚至有所发展,但他们无法复制盛唐时代的客观环境和氛围。盛唐诗作中这种&无法复制&的东西即为&盛唐气象&。
本页面《王昌龄的边塞诗》的转载信息
本页标题:
本页地址: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
CopyRight 短美文
All Rights Reserved描写天气的诗词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n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二)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昌龄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