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哪些SCI/sci ssci ei的区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发

WebofScience(SCI/SSCI/A&HCI)数据库
浏览次数:1156
发布日期: 18:55 字体大小:
试用期:日 至 日
试用地址:
使用指南:http://ip-.cn/searchtips/WOKsearchtips/
在线大讲堂:http://ip-.cn/WOKtraining
意见反馈:w.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SCI)是全球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全球知名的引文索引数据库,因为其具有开创性的内容、高质量的数据以及悠久的历史使得SCI在全球学术界有极高的声誉。作为世界知名的引文索引数据库,SCI包含的学科超过170个,收录了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内的8600多种高质量学术期刊近百年的数据内容,使用SCI,能够轻松破解最新、最重要的科技文献在期刊与期刊之间、数据库与数据库之前以及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的壁垒,帮助科研人员能够轻松地找到世界范围内,自己研究领域最新、最相关、最前沿的科技文献,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思想,获取更多的研究思路。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和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简称A&HCI)是SCI的姊妹篇,是全球知名的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文献引文数据库。其内容覆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心理、地理、历史等研究领域的、最优秀的4000多种期刊。在&中国人文社科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在东西方文化渴望进一步交流的今天,SSCI和A&HCI是我们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SSCI及A&HCI,能够帮助广大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社会科学。
从11月17日起,汤森路透科知识产权与科技集团将为我校开通SCI/SSCI/A&HCI的试用。欢迎各位老师、同学踊跃使用!
为了帮助我校老师和同学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SCI和SSCI,特举办专场讲座,将通过具体的课题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使用SCI\SSCI等数据库解决大家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讲座主要内容:
l &如何利用SCI\SSCI进行选题?
l &如何利用SCI\SSCI查找跟自己从事的研究最相关科研资料,获研究思路?
l &如何就自己研究的课题跟踪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动态?
l &如何管理并有效利用多年来找到的科研信息?
l &如何选择合适的SCI\SSCI期刊进行投稿?
l &如何快速准确地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生成文中、文后的参考文献,减少因为格式问题导致的退稿?&
讲座名称:享受科研的魅力
&&借力SCI/SSCI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
时间: 11月19日14:30
地点: 图书馆212多媒体培训室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湘ICP备号-2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36号 Email:lib@ 制作维护:图书馆系统部当前位置 &&
&& 学校通知
关于修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发表SCI/SSCI论文的分区方案及科研成果积分暂行办法》的通知
&&研究生院&&责任编辑:韩东昱&&阅读1980次
中地大研字[2015]京24号
&关于修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发表SCI/SSCI
论文的分区方案及科研成果积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及全体研究生:
为进一步完善对我校研究生科研成果的科学评价与管理,经2015年10月13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现将修订后的《研究生发表SCI/SSCI论文的分区方案及科研成果积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发表SCI/SSCI论文的分区方案及科研成果积分暂行办法(2015年10月修订)
附件2:JCR分区查询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15年10月26日
主题词:研究生& SCI/SSCI论文& 分区方案& 科研成果积分& 暂行办法& 修订通知
附件:&(38.0KB)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论坛原创】SSCI/SCI发表的一点心路历程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论坛君】骄阳似火的心境或许形容此刻的硕博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又到了毕业论文答辩季,想象答辩确实是很让人头疼的事,可是...
【论坛君】骄阳似火的心境或许形容此刻的硕博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又到了毕业论文答辩季,想象答辩确实是很让人头疼的事,可是,比答辩还要令人心力交瘁的却是论文的发表。或多或少,您总会遇到的这样的问题,而当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从容面对,下面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来看看作者论文发表的心路历程吧!我是中科院一个研究所的普通学生(硕博连续了,现在博一)在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3439中我讲过我已经有了几篇中文文章的发表经验了。由于在中科院博士毕业需要一篇SCI/SSCI/EI源刊+1篇北大中文核心,所以在导师的几番催促下,想着早点有篇英文文章好早点达到毕业条件,不用到博三快毕业的时候为文章发愁(PS:发一篇SCI/SSCI/EI源刊+1篇北大中文核心这个政策在我这个研究所才实行1年左右,可能当时所里通知的比较晚,所以上届的博三有1/3左右的师兄师姐延期了)。于是,我从去年8月份去三峡库区调研获得数据后就开始看文献着手准备写文章,前后写了3篇文章。下面综合来说说我个人的一点从写作到投稿的一点经验。第一,英语好的尽量还是下笔就英语,可模仿着top期刊上一些文章的句式写,但不要照抄啊,有些期刊要查重的,尽量写成自己的话。当然,如果有平台,如找国外同行的专家帮忙改文字就更好了。至少在语言关文章是过了(SSCI很讲究语言的表达的,从我前后两次修稿的过程就可看出,老外要扣字眼的,他只要有一个单词看不明白,就会问的。虽然有时以中国人的思维/常识来看,他提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但确实东西方文化和认知的差异客观存在)。虽然我一直是半中半英,整体写好后再翻译,最后不行再拿到AJE润色(如果有导师支持这笔开支,当然无所谓。如果没有人支柱,完全靠自己,那就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毕竟润色费贵啊,而写SSCI的文章动不动就是10000字以上了)。第二,多文章的整体结构要心里有谱。这里我还是结合做的微观实证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来说。在我这个学科,写SCI/SSCI大致框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这部分其实也可看看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一个经验项目的实施”这章,写得真的很经典):1.题目:题目要有吸引力。尽量还是不要写对XX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如对劳动力迁移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这个影响因素就太多了。可以写你主要关注的因素,或者你研究结果与其它同类研究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如同样是写劳动力迁移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可以写基于推拉理论的劳动力迁移区位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的劳动力迁移区位影响因素研究,劳动力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对动力迁移区位影响研究等。突出理论视角,突出关注核心(虽然还是同样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有的是核心变量,有的只是做了控制变量而已)。2.摘要:英文期刊摘要有的要求是100字(如World Development),但一般是300-500字。所以一般就4句话。第一句交代一下学术上的意义(我看很多期刊文章的第一句都是,关于XX方面的研究很多,而关于本文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第二句交代利用什么数据和方法做了什么,第三句交代研究结果。第四句交代政策建议/研究启示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结果的交代,尽量不要把文章分析的结果全部罗列在这个地方,这也是我被收录的这篇稿子一个审稿专家提的建议,他建议我将有吸引力的和其它研究不同或文章独创的一些结果列在这里,而不是把所有结果一股脑儿的堆砌在摘要,突不出重点。所以,我看到我结果里面有几个变量是在中国的研究区实际和国外的一些文献结果不同,同时年龄与因变量有个倒U型的关系,所以这条建议的修改我就是把研究结果的不同及年龄这个放到摘要了。此外,审稿人指出摘要的关键词尽量不要和题目一样,这点也是值得注意的。3.引言:引言我一直认为是比较难写的,很多时候我也是先分析数据然后得到结果,把后面所有部分都写完了再来写的引言和摘要。其实,这种方式在现在的我看来,可能有些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引言部分开始就没梳理好,可能文章想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就没梳理好,就有点为模型而模型的意味了,有点像在玩数字游戏。可能把握住了文章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的结构框架,后面的收集搜集处理分析可能才能有的放矢。结合看国外一些好期刊上的文章,引言大多数都是问题导向的。一般在引言最后都会说本研究主要的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所以,综合来看,引言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文章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服务的。提出了关键科学问题,审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学术意义/政策意义大概是怎样的了。如果有兴趣,可能会进一步往下看。在这无形中可能能增加审稿人审稿的概率。4.文献综述/TheoreticalFramework。这部分是重中之重,也是不好写的部分。因为大千世界,文献那么多,每个人的经历都有限,怎么可能把所有同类研究读完并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呢。如果按照我以上的逻辑,那文献综述是没法写的。但其实这部分把握住以下关键问题就好。一是国内外的学者在文章这方面的研究做了些什么,现在做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而本文又正好多多少少能弥补一些这方面的不足。其实,不管文献综述多少,一定要把自己文章的特色体现出来,即本文相比于其它同类研究,哪些方面是新的,是进步的。同时,如果研究背后有理论支撑,要把理论摆出来(如我做农户生计生计,它的Theoretical Framework就是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我第一篇文章就因为没有摆理论出来,所以投了那么多期刊杂志,最终审稿的两个杂志审稿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即看似作者很好的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但貌似作者文章背后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去支撑文章。而作者要提了一大堆指标体系,然后构建模型去做分析。如果没有理论支撑,这些指标的选取就显得无意义了。以上大致是审稿人的意见。所以,我第一篇文章就加入了推拉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第二篇文章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作为我文章的理论框架基础。5.研究设计:这部分交代研究区域、数据来源、研究假设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假设的提出可根据第4部分文献综述结合自身对研究区实际感性认识而来,要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像我这种做微观实证研究的,研究区介绍和数据来源一定要交代清楚。即我是以什么标准来抽样的,我的样本框是怎样(即我是从什么样的一个总体中抽样的),如何保证我的样本能很好的代表我的总体。如果做的是问卷,怎样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我这篇文章涉及到的问卷大概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一份问卷大概要多久等等。交代的越详细越好,因为耐心负责人的审稿人会紧抓这些问题不放的(我两篇稿子都被提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6.研究结果:微观实证研究大概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两块。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般报道Min,Max,Mean,SD。然而很多非搞计量出身的人认为做这部分是没多大作用的(看地理口三大学报上的微观实证文章,大多数都没有这步。所以也不知道模型设定是否有问题,你懂的)这部分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大概看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研究假设是否相符;二是看看数据是否做了相应的处理(就像我被收录的那篇文章一样,最开始是没有处理极端异常值的,所以SD&&Mean,这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后面构建的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因为极端异常值的影响方向都改变了)。同时,注意在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时,不用每个指标都说一下(即不用说那么详细),只报道你感兴趣的指标/结果比较有意思的指标即可,很多指标一句话带过即可;然后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可参见我这篇帖子: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41714,考虑变量内生性、异方差性、遗漏变量等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做研究结果分析时,一定要与同类研究做对比,找出异同,存在明显差异的要思考差异背后原因,并做详细阐述(这部分可能是审稿人比较关心的部分,也是审稿人觉得有趣与否的部分。我第一篇文章审稿人就觉得这部分是very interesting的,这样无形中可能会为文章加分。当然,这部分的一些讨论也可放到第7部分去,而在这大部分只简要报道研究结果即可,看个人写作习惯)。7.研究结论/政策启示/结论与讨论:这部分可简要概括前面实证部分得到的结果,然后着重指出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对将来研究的一些启示/政策建议/政策启示。8.参考文献:强烈建议使用Endnote管理参考文献。方便,实用,快捷。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学习及Endnote的学习视频可从以下网址找到并下载:.cn/productsservices/(我是自学成才的,相信需要的坛友也能)。第三,系统的学习一下计量经济学,并熟练掌握一门计量经济软件。虽然我个人用了将近7年的SPSS。但若想真心的做微观实证研究/应用计量研究,SPSS我是不推荐了。我现在用的是Stata,感觉还不错。Sas和Eviews不是太熟,不做过多评论。但总体来说,Stata, Sas和Eviews在很多方面应该都比SPSS强大。关于软件学习心路历程,请看我这篇帖子: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96375。第四,养成看专著做笔记的好习惯,同时有idea了不要拖延,快速行动。有时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想法第一时间记录有时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想法第一时间记录,并快速的去实施吧,不然放在那里过了就过了。看中文专著可以帮助系统的梳理概念框架,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东西。毕竟好的专著大多数是一些学者几年的心血(很多都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的),不可谓没有启示。我被收录文章的灵感就来自看专著,其中一些研究假设的提出都依赖于专著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引用的一些文献。第五,文章被拒是常事,摆正心态。同时,要戒骄戒躁。学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真的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得失心不要太重,该来的自然就来了。第六,有平台文章写好后多请同行的师兄师姐,老师批评提意见。毕竟个人见识有限,文章都是在修改中出来的。我第一篇文章投那么多期刊不中,没有拿出去交流可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学术不要“闭门造车”,要“拿出去”。本文来源:人大经济论坛本文作者:人大经济论坛ID:xddlovejiao1314本文系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结束语】感谢作者,感谢您的阅读。人大经济论坛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经管人互动社区,这里有近600万用户和数千万好贴,以及海量的各种资源与大家共享。真诚邀请你到论坛上来与我们互动,等你哦,赶紧戳这里:http://bbs.pinggu.org/,你会发现更多精彩。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bbspingguorg-weixin
人大经济论坛官方微信,注册会员超过500万人,是国内最大的经管学习与交流平台.小编每工作日午间为您推送一条经管学习精品文章.论坛承办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回复&姓名+电话+课程名称&,论坛培训顾问将及...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i ssci csci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