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对农药化学农药的危害比较了解的

第三方登录:第三方登录:农药与化学的关系(农药,杀虫剂,防治,品种,化学) - 有机|无机化学 - 生物秀
标题: 农药与化学的关系(农药,杀虫剂,防治,品种,化学)
摘要: 小弟我新学农药的本科生,要写篇论文。各位达人给点思路。……
小弟我新学农药的本科生,要写篇论文。各位达人给点思路。网友回复农药也是化合物啊有机物网友回复写综述性论文还是研究性论文啊?网友回复综述性的,2000左右,其实关系很多,但一时摸不到头脑。网友回复农药与化学
据联合同粮农组织(FAO)预测,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62亿。如何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这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我国来说,形势更为紧迫。目前人口已超过12亿,并且每年以1700万的速度递增,但耕地面积却日益缩小,人均耕地仅1.2亩,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满足全同人口不断增长的对粮食的需要,将是我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用农药来防除病虫草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避免损失,是极为重要的措施。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谷物生产每年因病虫草害的损失意达35%~40%之多!而受到理想防治与不进行防治比较,其产量可相差50%,这是何等可观的数字!更何况在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及改良栽培方法等农业技术革新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农药的辅助也是无法实现的。我国幅员广阔,气候差异达,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对农药的需要更为迫切。
一、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目前在讨论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时,主要是指化学农药。所谓化学农药,一般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含卫生害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制剂。
按照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作用方式、来源和化学结构可以将农药分为不同的类型,见下图。
人们常说的农药一般有原药和农药剂型之分。农药原药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农药。如果是固体粉状,就叫原粉;如果是油类液体就叫原油。所谓农药剂型,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农药原药,根据不同的要求,按一定比例配进一定数量的填充剂、湿润剂或溶剂、乳化剂等,经过机械的粉碎或混合、混溶、干燥等加工处理后制成符合一定规格质量的加工产品,这种加工产品所表现的形态称之为农药的剂型。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原药都需经过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后才能使用。
目前我闯常用农药剂型主要有粉剂、颗粒剂、乳油、油剂。粉剂是一种药剂和填充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可湿性粉剂是在加工过程中除药剂、填充料外,还要加入一定数量的湿润剂,如茶枯饼、皂角、洗衣粉等,这种粉剂加水后能被水所湿润,并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可作喷雾之用;乳油是农药(原油)溶解在溶剂中,再加入乳化剂混溶调制成均匀透明的油状液体;颗粒剂是将药剂加丁成一种颗粒状剂型;油剂是将定量药剂溶解在定量的溶剂中而加工成的。此外,还有烟剂、雾剂、微粒剂、胶囊剂、片剂、水剂等,但这些剂型使用尚不普遍。
二、世界农药发展概况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但作为农药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大致可这样划分: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领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
(一)天然药物时代
早期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药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的性能。到17世纪,已发现了某些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腾等杀虫植物加了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963年,法同人用烟草和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杀虫剂。1800牛,美国人发现除虫菊粉杀灭虱、蚤,并于 1828年将除虫菊花加丁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至今仍在使用。
(二)无机农药时代
开发最有代表性的无机农药是铜制剂和砷制剂等。1882年法国的P.M.A.Millardet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用硫酸铜与石灰水混液有防治葡萄霉菌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从 1885年起,它作为保护性杀菌剂开始应用,直到目前仍在广泛使用。在无机杀虫剂中,砷酸钙、砷酸钠等被大量用作杀虫剂,亚砷酸盐、硼酸盐、氯酸盐等则被用作灭生性除草剂,亚砷酸、黄磷、硫酸铊、碳酸铜、磷化锌被用作杀鼠剂。
(三)有机会成农药时代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又可分成两个时期:有机合成农药的前期和当代有机合成农药时期。
有机合成农药前期:首先是从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二类农药成了当时杀虫剂的7大支柱。此外,有关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也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是有机合成农药迅速发展的阶段。到70年代中期,世界农药产品已达1300种,牛产达5000吨(折纯)的大吨位产品达30~40个,农药产量达200万吨(折纯)。
当代有机合成农药时期: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环境保护已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由于高残留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从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陆续禁用滴滴涕、六六大等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并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以加强对农药的管理。特别是美国于 1970年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并把农药登记审批工作由原来农业部划归为环境保护局管理。同时把慢性毒性和对生态环境影响列为考察农药的首位因素。从此,人们把新农药的开发目标转向易降解、低残留、高活性及对环境有益生物比较安全的方向发展。在杀虫剂方面,仿生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被认为是杀虫剂农药的一个新的突破。另外还开发了不少能抑制昆虫生长的调节剂(又称之为第三代杀虫剂)和昆虫行为调节剂(称之为第四代杀虫剂)。在杀菌剂方面,开发出许多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最为突出。在除草剂方面,高活性的磺酰脲类和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开发,可谓是除草剂领域的一大革命。在这一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也十分引人瞩目。
目前,世界农药总产量(以有效成分计)达200多万吨,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农药原药达到100多种。在总产量中,大吨位的品种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除草剂80万吨,占40%;杀虫剂70万吨,占35%;杀菌剂40万吨,占20%;其他约10万吨,占5%。
三、我国农药发展概况
(一)我同农药发展历史
我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同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当代农药发展来说,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从解放后才真正开始起步。1950年开始生产六六六。1957年中国建成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在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品种,同时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得到了发展。1973牛,我国停止使用汞制剂,并开发了稻瘟净、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替代汞制剂。自70年代后期到 80年代,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不断得到开发。1983年,我国停止使用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等品种,替代农药品种不断发展,扩大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同时,杀菌剂农药和除草剂农药也得到发展和应用。回顾我国农药发展历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表现在:①农药工业从无到有。据1995年统计,国内已申请登记的厂家近1000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国家重点骨干企业15家。②农药生产品种由少到多。1986年我国农药原药品种只有75个,1995年发展到218个;制剂也从1985年的102种发展到1995年的839种。③农药生产能力由小到大。目前具有生产40多万吨纯药的生产能力,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2.我国农药发展与世界农药发展潮流相一致,即总的趋势大致上由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变化。
3.经过几十好的努力,我向农药工业已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体系,从活性结构的合成筛选、田间效应、环境评价、制剂加工。安全评价到生产工艺设计等,形成了一支研究、生产、应用、监测和销售的队伍。农药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并且打入了国际市场。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农药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可以相信,我国农药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农药使用情况
农药是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解放后,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农药使用量也相应增加。我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差异很大,病虫害发生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所以,就全国来说,全国平均用量为2.33kg/km2。各地用药水平极不平衡,农药用量的地带性分布和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农药用量水平与区域计会经济发达程度和农业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
四、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量事实表明,农药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农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不施用农药,因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将损失1/3。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如果农业生产上不使用杀虫剂,而用非化学方式方法来替代,估计由害虫引起的作物损失还要增加5%;停止使用杀虫剂,作物的损失估计将增加3%;如果限制使用除草剂,作物损失将增加1%。据报道,在美国,不使用农药,农作物和畜产品减产30%,而农产品的价格增长50%~70%;在英国,不使用农药,谷类作物减产45%,甜菜减产67%,马铃薯减产42%;不使用杀菌剂,因病害侵染造成葡萄减产 100%,花生减产20%~75%(使用杀菌剂时损失为2.5%~15%)。使用农药带来的受益大体上为农药费用的4倍。据美同1984年估计,不使用农药,作物损失达 100亿美元,使用农药的费用大约是25亿美元,即农药投入1美元,可回收4美元。显而易见,农药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粮食作物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7%左右。以1987年粮食总产量4019亿公斤计算,其中281亿公斤是农药的贡献。据联合国估计,亚、非、拉同家如果不用农药防治棉花害虫,棉花将损失50%。而据我平的统计资料,使用农药挽回棉花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8%,以1987牛产量408万吨计算,挽回棉花损失73万吨。同样,对于我同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大国,农药在缓解人口与粮食的矛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同是一个具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同,并且每年的人口增长为1700万。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43亿亩,播种面积四亿亩次,我同耕地面积还在日趋减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也日益减少。在1952年我同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到70年代为 1.5亩,目前仅为1.2亩。估计到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可减少到0.7亩。因此,要养活我国众多的人口,就需要大量的粮食。若我国2/3的粮食靠进口,则将全世界所有贸易粮食都卖给中国也不够。由此可见,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除了进一步改进栽培技术、改良品种等以外,使用农药自然是一个主要的手段。总之,当今世界必须发展农业,而发展农业则更离不开农药,农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五、农药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
毫无疑问,由于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物质,长期大量使用,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都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这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肯定农药的有利作用的同时,如何充分认识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应该如何防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向从Carlson《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出版以后,人们普遍关注农药引起的环境公害问题。目前,农药与环境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药污染及其产生的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农药对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重视。农药污染的生态效应十分深远,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三致作用和对生殖性能的影响等。农药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有些学者研究指出,在美国由于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社会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81.23亿美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0年我同农业环境受农药污染面积达2亿亩左右,每个经济上遭受的损失十分惊人。仅粮食一项,受农药和三废污染的粮食达828亿公斤以上,年经济损失(以粮食价算)达230~260亿元之巨。由于农药污染,我同农畜产品中许多品种不得不被迫退出欧美市场,给同家造成很大损失。
我国农药污染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农药污染面积大,影响范围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同,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散落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整个环境生物和人类自身都有影响。一旦产生危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2.我国农药污染趋势不容乐观。对有机氯农药,自1983年停止生产和限制使用以后,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药污染状况。据预测,从1985年到2000年,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可降到10-12级水平,污染危害将随之解除,不会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但在原有机氯农药重污染区,还将出现局部的、间歇性的污染。对取代农药其污染形式和特征为在农作物上的总污染度明显增加,相当于土壤污染度的5~6倍(六六六、滴滴涕仅为2倍)。由于农药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出现的农药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3.我国各类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在农药应用中,各类农药所占比例往往能衡量一个同家的农药发展水平和污染状况。在发达国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通常比例为4︰4︰2,有的高达5︰3︰2。而我国杀虫剂即占70%以上,高毒农药有机磷杀虫剂又占70%以上。目前我同农药原药产量达万吨以上的品种有12个,其中杀虫剂11个,除草剂1个,有机磷农药占了相当多的比例。
4.农药产品显老化,剂型较单调。近十几年,我国农药品种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发了不少新品种,但从整体上还是以老的传统品种为主体,农药品种显得老化。农药剂型的开发与同外尚有很大差距。在美同,原药与制剂之比为1︰36,也就是说一种农药往往有36种制剂;在日本为1︰30,而我国仅为1︰5。开发的余地很大。
5.农药质量低劣。限于我国农药生产企业的规模、设备和技术力量落后,我园农药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我同农药原药含量在95%以上的产品仅占50%左右,而在同外则绝大部分在9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8%~99%。
由此可见,我国农药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相当艰巨,应在下面几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继续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积极开发生物农药。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污染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技术。
3.开发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害作用的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新农药品种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农药是有毒的,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对它的无知;农药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人类对它的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农药对环境残留危害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类可以通过适当措施加以控制,使其残留影响尽量减少到环境可允许的程度。网友回复农药和化学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这没什么意思,是个学化学的都知道。但很多农药是有机磷农药。伤害环境非常厉害。有些农药毒性太强,残留严重,非线性太强。现在已经在逐渐取代。你到是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展望展望农药的未来。网友回复农药是一个涉及农业、林业、化学化工、昆虫、植物病理、植物生理生化、卫生毒理、环境保护等许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所以化学中的合成、分析等是进行农药合成、分析以及农药生态毒理研究的一个方法和手段。目前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是化学农药并不像楼上说的那样“毒性太强”,一个化合物合成出来到成为推广使用的农药,是必须通过毒理实验验证其为低毒的。而我们所谓的农药都是高毒的,有很多原因:1.有些农药的残留毒性未得到充分认识(有机磷等);2. 农民使用农药不当,使用间隔期短,从而造成果蔬上残留过多农药;3. 制剂类型不合理从而造成农药过量使用……
所以我们单单说农药的时候,它的毒性是很小的,甚至低于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和每天用的牙膏!网友回复写论文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过程为以后的工作 学习 都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能敷衍了事 你先查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大脑中有一个框架 然后写起来就轻松自如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农药的循环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