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医大三甲医院是什么级别别

办学规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学院,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院、医院、、江都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22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 302人,其中本科生7343人、研究生2442人、留学生229人。
学科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科覆盖医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53个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人体解剖与、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3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拥有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分别布局在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覆盖24个二、三级学科。
人才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7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4人。拥有院士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高校骨干教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博士生导师174名、硕士生导师419名,先后有132人享受特殊津贴。
教学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课题93项。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医学教育技术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1项,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获得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教务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武警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73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占“十五”以来总成果的58.87%)已经转化为教学资源直接服务教学;主编出版“十一五”规划等高水平教材11部,58项多媒体教材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目前建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16门广东省精品课程、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44门PBL课程、54门双语课程、3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改革成果在众多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被 、
、《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科学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类课题1593项,获得纵向课题经费3.12亿元,主持“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九五”以来共1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1项。2000年以来,我校有5项科研成果7次入选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在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发表论文排名中,我校在全国高校中分别位居第24名、26名、32名;2006年,侯凡凡教授的原创论文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51.296,该成果被美国内科学年报评为“2006年内科学领域最重要的14项研究进展之一”。
医疗实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广东省18个医学重点专科我校占6个,广东省35项“名医工程项目”我校占9项。(南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都是高水平综合性教学医院,展开床位3606张。这两所临床医学院拥有5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在消化病诊治、中西医结合诊疗、肾肝移植、异体手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脑血管介入、创伤修复、新生儿重症救治和围产医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惠侨科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并得到同志亲笔题词嘉勉。
产业开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无限极口服液”等产品为龙头,先后成功创办了(“三九集团”的前身)、康臣制药、南方李锦记、东方药林等校办企业。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国家Ⅰ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近年来,学校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和日用化工等领域新建了一批校办产业。
教学设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校仪器设备精良,目前设备总值8亿多元人民币,其中A、B类设备达90%以上。有着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拥有装备现代的教学管理指挥中心和电化教学中心, 基本实现形态学科实验显微录像化、机能学科实验微机化。教学场所齐全,教室基本实现了空调化、网络化及电子化。新建的4人一间的本科生公寓实现了通电话、 通网络、通电视,拥有人工草皮的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的。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中外期刊2000多种约10万册。学校投资数千万元, 建成能连通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校园网络、先进的光盘检索系统和卫星介导的图书数据库信息检索网络,实现了图书信息资源共享。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医疗用房55.7万平方米;总资产39.7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1.5亿元(按原始价统计,不含地产),其中教医研设备总值7.8亿元。 建成了千兆级校园园区网络,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实现了网络化、空调化、电子化。学生公寓可容纳1.6万名学生,并全部实现了通电话、通网络。 是军委确认的具有医学情报查新资格的院校之一。
院有包括PET–CT在内的医疗设备9000余台(件),设备总值达7.9亿元,其中南方医院医疗设备总值4.9亿元。
1985年引进我国第1台,也是东南亚第1台核磁共振仪(MRI)(国内第2台是北京天坛医院),出版了国内第1部MRI专著,制定了国内第1个MRI诊断标准。 影像中心是全省几十家中小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为全国七年制统编教材《医学影像学》的主编单位。
1999年全国首批、广东省首家引进,是广东省唯一能自己生产PET显像剂的单位,并供应省人民医院等医院。检查例数已达7300余例, 国内最多(第2位是上海华山医院)。
1997年引进华南地区第1套三维适形放疗系统(俗称“”),已治疗3000余例,居华南地区首位(第2家为中山医肿瘤医院,2001引进,例数约为2000余例)。
1999年10月引进了亚洲第1套氩氦刀治疗系统。
2002年引进国内第1套系统,治疗各类达200余例,为国内开展例数最多的单位。
师资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1、在基础医学领域拥有实力突出的四大特色学科群
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高技术、热带医学是我校的四大优势学科群。
理工医结合学科群,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是中国医学图像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医学物理学》和《中国临床解剖学》2个核心期刊主编单位,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军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全军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和检测中心,是大型医疗仪器国家军队标准的制定单位。其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02年全国理工类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实力达到全国第八,“科学研究”得分名列全国第三,排在清华之前。前不久,又获得了一项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中西医结合学科群,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和西药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有2名军队推荐的院士候选人, 2名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和4名中央保健组专家等知名学者。“十五”以来,中医中药方面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8项,名列全国28所中医药大学中的第4位。
生物高技术学科群,拥有1名科学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鼻咽癌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肿瘤靶向生物治疗、应用型芯片、地中海贫血早期基因诊断、疟疾免疫、基因工程疫苗和检测试剂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成绩。
热带医学学科群,是目前国内实力最雄厚的热带医学教学和科研基地,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863”计划主题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等一批知名专家,建有现代化的化仿真气候室、P3实验室和广东省首家生物技术中试基地。是广东省热带医学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预防医学领域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评价说:“第一军医大学的热带医学学科群是我国热带医学的代表性学科”。
2、拥有一批优秀的医学拔尖人才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副教授700多名(5级以上专家教授90多名),导师80多名,硕士生导师20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0多名。 广东省医药卫生领域目前有3名院士,我校占了2名。全省生命科学领域中仅有的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均在我校。前不久,广东省评出的25位名医中,我校占了9人。 广东省共有各类医学专业学会 69 个,我校作为主任委员单位的有 16 个。有100多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全军和全国性学术组织理事、常委以上职务。 中青年人才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全校91%的重点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高等级科技成果占全校的84%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发展后劲。学校的教学、科研、 医疗水平均已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及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联系,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已与军内外百余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协作关系。
名人名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代名师、军队、一级教授 ---
1925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现任全军和主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主任、学校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和《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等。在解剖学领域开拓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建立了有国际水平的人体标本陈列馆,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二级教授 --- 1931年4月出生,1954年7月毕业于医疗系,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教授、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鼻咽癌变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他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对鼻咽上皮有一定的亲和性;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地用二亚硝基呱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毒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对鼻咽癌变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领导并承担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以及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委、教委、卫生厅共30多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委奖励,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伯乐奖获得者、一级教授 ---
1925年12月生,1945年2月就读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部,学校消化内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及专家组成员,解放军医学科技委员会消化内科专业组顾问,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副会长,是著名的消化内科专家, 开辟了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的新领域,创建了较为完整的纤维肠镜诊治技术规范,奠定了纤维肠镜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基 础;创建性地开展了慢性胃肠疾病病因学的研究,在胃肠致病菌研究方面有独特建树;系统地开展了大肠癌的基础和临床诊治综合研究,创立了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多种筛检新方法。主持国家和军队多项科研课题,指导研究生在和胃肠肿瘤的研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专著8部。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为他记二等功。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代名师、二级教授---
1931年8月出生,1949年9月就读于第五军医大学医疗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传染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英 国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编委。研究乙型肝炎20余年,教全面地阐明了我国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特点;较早开展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研究,阐明了我国HBV变异的基本情况,证明在整体上抑制肝细胞凋亡,提出了肝细胞采取非经典的免疫途径清除的新概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为《》一书,并出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专著, 3年再版。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授予二等奖。
全军优秀教师、伯乐奖获得者、二级教授 ---
1924年7月出生,1951年5月毕业于上海私立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全军基因工程专业组副组长、顾问。《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四所军医大学合编外文版杂志主编。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等专著50多万字,主编多万字六年制军医本科生物化学教材,主编了20多万字生化实验教材。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资助等科研项目。在人乳头瘤 病毒DNA检测、早期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成员、一代名师、伯乐奖获得者、三级教授 ----
1937年10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IFSS)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AUM)执行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中国病生休克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微循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休克和烧伤微循环研究40余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2本(主编5本)。在国际上首先报告重症休克治疗后大循环和微循环不同步恢复现象,发现增加脉压是把大循环和微循环恢复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重症休克既要改善微循环又要增强心功能的治疗原则;首先报告了皮肤烧伤后微循环有两型反应,证明改善微循环和防止微血栓形成可防止二度烧伤向三度发展;研制出改善微循环和促进创伤愈合的功能敷料,使我国医用敷料和我军战伤急救卫生装备(三角巾急救包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际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荣立三等功六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医学成果评审专家、伯乐奖获得者 ---
1937年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同年入伍。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热带医学会代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学促进会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流行病学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任国家二级以上杂志编委五个,在防生物武器的研究中取得较好成果,是国内最早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者之一,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或指令性项目以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10项。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荣立三等功二次,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3部。1996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科技兴省五个一工程”学科带头人。
学校标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校训释义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实,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校徽各设计元素说明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皇冠:皇冠在西方文化中是顶级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校歌合唱|校歌伴奏
爱在南方——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作词:陈道斌 作曲:胡 平 绍 章白云山下麒麟岗,是我们神圣的殿堂。勇攀医学高峰,和谐春风伴随成长。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明理诚信,勤俭自强,青春为理想闪光。爱在南方,情比珠江水长,我们。
白云山下麒麟岗,是我们神圣的殿堂。勇攀医学高峰,和谐春风伴随成长。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明理诚信,勤俭自强,青春为理想闪光。爱在南方,科学发展指引方向,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四、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南方医科大学精神释义“诚信务实”: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诚信务实的办学、治学原则,坚持、德育为先,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品德优良的医学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历经战场、市场的双重检阅,始终坚守诚信务实的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颂扬。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典范,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骆抗先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以“全军模范护士长”杨丽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疗工作者的典范,以“雷锋式的模范军医”、“白求恩式的好军医”温端生、200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陈强、2007年全国孙慧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从1951年至今,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从一所中学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56年的风雨历程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创建初期,学校边建校边教学,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的医务干部。升为本科院校后,在从北国迁往南疆的过程中,尽管资金困难,却仍然不忘扩大规模,积极发展和完善重点学科及附属医院,并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院校。2004年8月,学校转制移交广东,在硬件建设上,与省内其他知名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没有气馁,而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负重前行,勇敢地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积极融入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敢为人先”: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学校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创造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许多第一。创办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惠侨楼,先后收治过81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海外患者。在全国率先走开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构建了“一体两环”办学模式,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军队院校和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全国第一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钟世镇院士开辟了我国临床解剖学学科,被誉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科的奠基人”;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泪液学的系统研究,创造了“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被誉为“泪液学之父”;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国际学术界将这一区域以她的姓氏命名,称之为“舒氏区”;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誉为心电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写入最权威的心电研究领域专著《心电学》,称为“尹氏导联”……“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要做就做最好的”。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推荐,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武警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国际上首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国家科技部2004年底公布的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24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二,在全国医科大学中排名第三。《学报》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同时被三大国际权威医学情报检索机构(美国医学索引、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收录的学术期刊,2004年影响因子为0.538,在全国92家医科大学学报类中位列第二。从1993年广东省开展“南粤优秀研究生”评选活动以来,我校获奖率始终居广东省院校前列。在年广东省公布英语四级通过率排名的十年中(1998年后不再公布排名),我校连续十年位居广东高校首位。2004年,我校学生代表团在广东省医学生急救理论和技能竞赛中,以比第二名高出40多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赴港参加粤、京、沪、台、港、澳六地的决赛并获得技术金奖。在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昨天,学校凭借“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今天,学校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去战胜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明天,“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仍然是我们继续前行、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
品正 学高 敬业 爱生 六、学风
德能双修 学以致用
学校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管理机构学校办公室 组织部/统战部 宣传部 监察处/纪委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 保卫处/武装部 人事处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科技处 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医院管理处 发展规划处 审计处 产业管理处 基建处 总务处 留学生管理部 工会 团委 就业指导中心 研究生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顺德校区管委会 教学机构基础医学院 中医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生物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 外国语学院 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基因工程研究所 体育部 南校区 南方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珠江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江都医院 教辅机构网络中心 教育技术与新闻信息中心 学报编辑部 图书馆 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 教育研究与督导评估中心 科研机构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医学图像实验室 休克微循环实验室 功能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组织构建与检测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病毒性肝炎研究实验室 分子肿瘤病理实验室 生物芯片实验室 新药筛选实验室 肾功能衰竭研究实验室 热带病研究所 消化内科研究所 肾脏病研究所 神经医学研究所 中医药研究所 优生优育研究所&&&&&&&&&&&&&&&&&&&&&&&&&&&&&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33:22
贡献光荣榜第一军医大学为什么改为南方医科大学?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3,035贴子:
第一军医大学为什么改为南方医科大学?收藏
对于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为什么啊??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好像是因为广东比较有实力,直接从部队交给地方管,但听人里面还是军事化的,牌子一样挂有第一军医大学,公交站台也是叫“军医学校”,实质上依然是第一军医大学
哦 可以理解为当时隶属军队,规定恨死,影响发展,加上广东省财力比较好,所以就移交给广东了吧。不过它的医科类确实很强,算上一般大学的医学院,好像南方医科大学的实力可以排到第九吧。
是吧,不过貌似高校一般都不归地方管的,都是教育部什么的,不过本地高校本地会拨款
下放地方了,不在军队编制里了 南方医科大实力是不错,但排不进前10,15名左右 原来四大军医里面,第一军医的实力排倒数第一
楼上黑广东的高校出名的,无视之
那你觉得南方医科大全国第几呢?二三四三大军医哪个实力比它差呢?
1清华大学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医科大学) 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5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7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 8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科大学) 9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10 浙江大学
纯医科大学: 1、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2、 首都医科大学3、 北京中医药大学4、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5、 哈尔滨医科大学6、 重庆医科大学7、 南京医科大学8、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9、 广州中医药大学10、上海中医药大学
这只有地方院校,没有算进另外三所军医大学吧 说实在的,我还真没有黑的意思,四所军医大学的整体水平很高,第一军医即使在四家里面排名末位(这基本是公认的),在全国的排名也一点都不低
美国城市规划本科申请,出国留学优选天道,51个哈佛,71个耶鲁,986个哥大,录取战绩业内领先.美国城市规划本科录取条件解析,天道资深留学专家为你量身定做美国名校之路
虽然第一军医大学确实排名军医第四,但是没什么好贬低的,毕竟都是高手。
这个是武连书搞的吧??这种东西你也信。真是无语。。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似乎很有名气 南方医第二名吧
好像是四医大很有名气,不过在第一军医大学这5年,可真够累的。
90年代末的时候,听部队的人自己讲,4个军医大学实力正好是名称反过来:4&3&2&1.
上海二军大的历史最悠久,最早是日本海军、海军航空队驻华总医院。1945年被国军接受,成为海空军的联勤总部医院及医疗训练所。1949年后,成为二军大和附属长海医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