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怎么产生30次以上到终生咨询的个案

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在学校咨询个案中的整合 - 教学计划总结 - 免费ppt课件下载站
教学计划总结 免费分享
 文章:163406 篇 课件:45370 个 总量:42.089 G 查找
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在学校咨询个案中的整合
来访者基本情况:男, 高三应届毕业生。因一周前在县医院查出肝部有一个0。6&0。6公分囊肿,导致注意力涣散,情绪抑郁,入睡困难。
一、初次接待
晚八点多,天空下着细雨,来访者拨通了咨询室的求助电话,说心情很糟,正在河边徘徊。我一边安慰,一边鼓励他来咨询室。刚落座,来访者就开始诉说。
感悟一:当来访者急着诉说时,鼓励他说下去。咨询师静静地陪伴来访者&浏览&他的生命故事,快速地对&问题&作初步诊断。陪伴是无声的言语,是积极鼓励来访者理清情绪和思维的过程。陪伴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个微笑,它体现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尊重和肯定。陪伴,是把问题的主动权还给来访者。
来访者自述:自从检查出肝部长了一个小水囊肿之后,什么事也不想干,情绪低落。这几天,我奔波于城区各大医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都一致。现在打算到省立医院或上海肿瘤医院去复查,看看是不是误诊,或许根本就不是囊肿而是恶性肿瘤或肝癌。可医生反复说没必要,小水肿很正常,很多人都有,不影响身体健康,一段时间之后会自然消失。我还是不相信,我是行为良好的,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每天作息很有规律,唉&&
咨询师:你说一段时间以来心情糟透了,影响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有没有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例外架构。&例外架构&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目的是邀请来访者谈他所认为的问题不会发生的时候,或者解决方式早已存在的事实与内容为何。)
来访者:只有昨天上午好一些,同学们安慰我,给我讲了不少笑话,我笑过之后,觉得心情轻松了。但中午开始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今天晚上真想&&(他用手在脖子上比划自杀动作)。
咨询师:能不能把那些有趣的笑话让我也分享一下?然后,我也给你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好吗?
来访者(疑惑不解):好的!
感悟二:笑话、幽默在咨询中有独到之处,身体放松了,情绪也必然随之放松。根据来访者的表现,我们可能会发现来访者对问题&严重性&的定位。一个连笑都不会,或笑不出来的来访者,说明他正处于无奈的茫然状态;从是否幽默,能够看出一些来访者的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的一些信息。此时,他需要充实内心力量,需要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来访者:(讲故事)有一个外地人,喝高了,晃晃悠悠地走在大街上,正好遇上另一个醉鬼。外地人指着天上的太阳,问:&兄弟啊,天上的是月亮还是太阳?&醉鬼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不是本地人!&
咨询师(我笑了,虽然他讲得很干白,没有什么语言色彩):现在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聚会。
在毕业的二十周年,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从全国各地往母校集结。会上既有同学发言,畅谈二十年的生活历练;也有发言,谈见面的感受和希望。晚上还举行了隆重的晚宴。几天后,一位老呜呼了。
两年后,同学们再次相约聚会。几天后,又一老辞世了!
同学们都称&奇怪&,老师们都没喝酒,也没有过度劳累啊。我恳求班长:&班长同志,我们班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我们聚会是同学出钱,老师出命呢!&
听了这个故事,他开心地笑了!
咨询师:你今天来,希望我们共同探讨什么呢?
来访者:我想让自己不再想那个无聊的问题,希望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咨询师:好,那我们先谈谈&小水泡&的事。(外化,强调那仅仅是&小水泡&。&外化&是叙事疗法的技术之一,强调的是将人与问题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来访者:不是&小水泡&,是囊肿!
咨询师:那小东西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是你把它培养出来的,是你身体的一份子,你希望把它称为&囊肿&还是&小水泡&?(引导和促进来访者共同&外化&)
来访者:那我愿意称它为&小水泡&吧。
咨询师:你对&小水泡&是怎么理解的呢?
来访者:医生说,小水泡是良性的,不会恶化。我疑惑的是医生是否会误诊!与其将来痛苦而死,还不如现在就死。我上网查过,肝部长东西太可怕了!
感悟三: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得知体内长了&小东西&时,一般都会经历&否认&抑郁&接受&的过程,但应该不至于&糟糕至极&。来访者坚定不移的认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怎样打开心结是很关键的一步,尝试精神分析法探寻问题背后的故事。
咨询师:在你成长的过程里,有没有亲人或朋友得过肝病?
来访者:有,我爷爷就是得肝癌去世的。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爷爷是退休职工,非常疼爱我,所以,在他住院期间我一直守护他。记得他去世的那天晚上,爷爷因肝部腹水痛苦地叫到天亮,直到死去。另外,就是我爸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才三十来岁,去年也因肝癌死了,那是医院误诊延误了病情造成的!
还有,就是我大伯,他肝部 &大三阳&,在我读初一时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在我和家人照料一年后去世。
咨询师:这三件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来访者:一是增加了对死亡的极度恐惧感;二是不相信县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
咨询师:可不可以说,是这三件事让你对&小水泡&产生了恐慌?
来访者:可以这么说。
咨询师:可不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呢?本来,很平常的&小水泡&不应该对你产生太大的影响的,只需要合理调养,大不了就动手术&做&了它,但现在造成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根据分析,我把感受说一下。由于爷爷、大伯的非正常死亡在你心底烙下了对死亡恐怖的阴影;父亲的朋友因误诊意外死亡加深了这种恐惧和对医院的不信任。你自己分析了这些&巧合&中似乎有一种必然性,你担心家庭的不幸会遗传,爷爷、大伯、你这三者成了一条连线。最重要的是,你担忧的是未来,如果有了孩子,他会不会遗传到肝病,你认为是这样吗?(小心求证)
来访者(恍然大悟):我很赞同你的分析,我确实是怕肝病的某些基因会遗传,太可怕了!但我没意识到家庭对我的巨大影响。现在,我知道了家庭不幸对我造成的伤害。
咨询师:假设你的判断都合乎情理,一切都按你的预想在发展,我好奇的是:在未来有限的时间里,你准备怎么活?
感悟四:&当最糟糕的结局都想好了,且能坦然面对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你呢?&让来访者面对&未来的不幸&能激励他们对当下的珍惜,鞭策他们更加积极地重建新的行为模式,重新规划人生目标,重新对生活进行省思。
来访者:我现在懂得了焦虑是自己制造的。为消除疑虑,我首先要到市人民医院再复检,如果结论一致,那就可放心了。相信生活、饮食上注意调节,&小东西&会离开的。(来访者已经把&小水泡&当成小东西了,他已经学会了把问题&外化&)
咨询师:你愿意把身上长的&小东西&当成朋友还是敌人?
来访者: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朋友,正如你说的,毕竟是自己身上的肉啊!
咨询师:嗯,我很欣赏你的悟性!好好待它,顺应自然。
来访者:跟老师聊了这么多,现在感觉心情好多了。我的家人和朋友只是责怪我不像男子汉,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怨天尤人。可我就是怕啊,我也不想这样。听了老师的分析,好多了!
咨询师:我很高兴能得到你的肯定,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今晚的交流,我肯定你一定能睡个好觉,你相信吗?(强化心理暗示)
来访者:我相信,谢谢您!
咨询师:当不良念头上来时,你可以用&替代法&赶跑它,如读书、看连续剧、体育锻炼等,平时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我教你一套手指操,它能转移你的注意力。
第一步:两手手指张开,左手掌手心向下,拇指与食指指尖相接;右手掌心向上,拇指和食指张开,其余三指曲于掌心。两手相距十公分左右。
第二步:左手外翻,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成八字形,其余三指曲于掌心;右手内翻成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相接。(实际上是左右手交换手型)
咨询师:那今天我们先谈到此好吗?下一次咨询,看看我们是不是着重解决入睡困难问题。在咨询结束前,我要布置三道家庭作业,希望你认真完成,并在下次咨询时带来。下次时间定在一星期后,同样是八点,好吗?
来访者:好的,我会认真完成您布置的作业。
感悟五:家庭作业能促使来访者回忆咨询师与他所谈论的话题,为下一次咨询做好准备。来访者会明白: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与咨询师相互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关键是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专家角色&及专家的权限(不能随心所欲)。我们需要把这个潜在的专家找出来,呵护好、培养好。那时,&小改变就会带来大效应&。
作业一:把你对&小东西&的认识及医生的诊断写出来,每天抄写十遍。(强化正性思维,改变不合理观念)
作业二:把咨询前后的心情及其产生原因写出来。
作业三:每天早中晚各练&手指操&三百次。(以手指的运动及左右脑的协调配合来分散注意力,使注意力转移到两手的配合上来)
二、第二次咨询
来访者完成了布置的&家庭作业&,反映情况好多了,但有时还会入睡困难。
教授和训练&自我催眠&的方法:先用语言放松,后听音乐诱导。
制定&运动处方&:中午、晚上的临睡前40分钟,做俯卧撑100个,分3组完成,完成后沐浴。然后,听催眠音乐入睡。
感悟六:借用医学上的&运动处方&,针对来访者意志力薄弱,缺乏体育锻炼而设置。因为体力的消耗能使不良情绪得到充分宣泄,加强大脑皮层对不良情绪的抑制。
三、第三、四次咨询
继续强化催眠暗示。根据咨询师观察、来访者陈述、来访者同学及家人反映,来访者的情况大为好转,咨询达到预期目标。所以,经过咨访双方同意,咨询结束。
感悟七:有时候,来访者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和支持。
四、案例反思
该案例在第二次咨询时出现转机,来访者的心情与睡眠显著改善,精神分析法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咨询师不管来访者是否属于强迫、抑郁、焦虑还是什么,只是采用各种方法予以支持和理解。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聚焦于问题的主要方面,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以来访者自身的探索为主,咨询师主动引导,共同达到咨询目标。
我感到不足之处在于:(1)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我很担心直觉会误导来访者)。(2)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很随意,随意性太强,似乎在跟着感觉走。
&疑病症&是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表现为:疑病性烦恼;疑病性不适;感觉过敏;疑病观念。一般采用认知疗法及暗示性疗法施治。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运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对&疑病症&进行矫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把问题与人分开&,&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体现了人本精神。案例以&陪伴&来访者的自我探索、自我成长为主线,以咨询&感悟&的形式介绍了现代咨询理念与传统咨询技术的结合,条理清晰,过程清楚;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体现了咨询师扎实的基本功。
点评人:温华盛,特级,国家级骨干,福建省首批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龙岩市政治学科温华盛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上杭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职业中专)
《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在学校咨询个案中的整合》这篇教学文章来自[]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猜您喜欢: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的位置: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http://www.39.net     时间:日
  一、 基本情况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   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 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 分析与诊断   (一) 有关测试结果   1. 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 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 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 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   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 咨询过程(平均1.5小时/次)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儿童做CBCL及CP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二次
  目的:1. 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 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咨询作业:(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1)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2)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推荐到广播
5833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卡塔尔尤克)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