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地膜覆盖机的环境效应表现A提高土壤温度 B增加光照强度 C防止水分蒸发,保湿保墒D防止水土流失 E除草抑盐碱

苹果园土壤管理及水分补充——5
我的图书馆
苹果园土壤管理及水分补充——5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农学概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_农业_中国百科网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摘要:对香格里拉县主栽的5个马铃薯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与露地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地膜比露地增产11%-51%。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尤以脱毒品种爱得1号,爱得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1%-68%,且综合性状良好。  
关键词:香格里拉县;马铃薯;地膜覆盖;露地;产量  
1 前言   
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是一种粮菜饲兼用作物,它不仅是山区农民食物构成的主要部分和城镇居民淡季的主要蔬菜。而且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等保健食品。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2×106 hm2,鲜薯产量约为4×107t左右,目前处于世界第一位 [1]。   
香格里拉县地处西部的高寒坝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区成为马铃薯优质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铃薯栽培技术不够重视,一直沿用传统生产技术,其产量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且栽培品种多而乱,农民不知该选用何种品种。地膜覆盖是近十几年来被公认为对促进作物产量贡献最大的技术要素之一,具有增温、保水、防腐、防病、促早熟作用。适宜于发展马铃薯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生态条件为海拔多米,年降水500-600mm,年平均气温6℃以下,年的活动积温2000℃以下的高海拔地区[2],与香格里拉多年气候条件相吻合。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拟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结合地膜覆盖,探索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为当地总结出一套适应本区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为本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的5个马铃薯品种,分别为:爱得1号(脱毒种),爱得2号(脱毒种),滇薯6号(脱毒种),中甸红(常规种),当地白洋芋(常规种)。以上材料均由迪庆州农科所马铃薯繁育基地提供。   
2.2 试区概况   
试验于2001年4月至10月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诺西村进行,试验区海拔3200多米,年降水600多mm,年平均气温5℃,平均日照6.63小时/天[3]。土壤为耕种黑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前茬为青棵地。   
2.3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的方法进行,主因子为地膜覆盖,副因子为品种,试验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9m2,每小区种植3行,行距60cm,株距33cm,走道宽80cm,保护行种2行,按随机区组排列。各参试品种均于4月26日播种。施纯N105kg/hm2,施P2O545kg/ hm2,农家肥37500kg/ hm2,不施追肥,在现蕾期对露地栽培品种锄草培土一次,并对所有品种喷施代森锰锌两次。   
3.结果分析   
3.1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供试品种看,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增加单株重,而且产量明显高于露地,尤以覆膜中脱毒品种爱得2号产量最高,每hm2平均产量是76538.25kg。其次为爱得1号,每hm2平均产量是74037.00kg结果见表1。   
地膜覆盖能起到防病、防腐的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地膜覆盖除当地白洋芋烂薯率为1.92%外,其余品种均为零,而露地除爱得1号为零外,其余烂薯率均超过2%。单株结薯个数地膜明显高于露地,尤其是脱毒品种爱得1号、爱得2号。   
表1 各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   
平均单株结薯数(个)   
大中薯率(%)   
烂薯率   
(%)   
各处理平均单   
株重(kg/株)   
平均单   
(kg/株)   
每公顷产量   
(kg/hm2)   
爱得2号   
爱得1号   
滇薯6号  中甸红  合作88   
滇薯6号   
爱得1号   
爱得2号   
合作88   
中甸红  
98.65   
96.98   
97.09   
95.28   
95.61   
97.71   
96.20   
97.55   
74037.00   
76538.25   
55527.75   
52526.25   
45522.75   
51275.70   
50775.45   
39019.50   
47523.75   
39019.50   
3.2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据娈国强等实验测定地膜覆盖比露地增产20.6%[4],沈开安等地膜覆盖比露地增产40%-53%[5],而林建光等指出覆膜可比露地增产26.88%-60.5%[6]。而程俊珊等指出高寒坝区地膜覆盖增产幅度在23.6%-36.4%之间[9]。从本试验看地膜覆盖对脱毒马铃薯增产效应显著,除渭薯中甸红和合作88增产幅度小于20%外,其余三个脱毒品种增产幅度均在40%以上(见表2)。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以脱毒品种爱得1号增产最为显著。   
表2 覆膜与露地马铃薯产量比较   
覆 膜 产 量  
(kg/hm2)  
露 地 产 量  
(kg/hm2)  
覆 膜 比 露 地增 产(%)  
爱得2号  
爱得1号  
滇薯6号  
中甸红  
合作88  
76538.25  
74037.00  
55527.75  
45522.75  
52526.25  
50775.45  
51275.70  
39019.50  
39019.50  
47523.75  
表3 马铃薯裂区试验方差分析   
总变异  
102.89  
1403.57  
197.68  
1403.57  
总变异  
1765.76  
418.46  
1626.83  
441.44  
104.62  
101.68  
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A因素为处理,B因素为品种。数据为小区产量。通过测验表明,处理间,品种间都有显著差异,地膜覆盖与露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地膜覆盖增产明显。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品种效应不因处理而异,处理效应也不因品种而异。   
①处理间显著性测验   
表4 两种处理新复极差测验   
公顷产量   
(kg/hm2)   
差异显著性   
5% 1%   
地膜覆盖   
60863.7   
45656.1   
并用LSR法对各处理进行分析表明,地膜覆盖优于露地栽培。结果见表(7)。   
②.品种测验   
从表8可以看出,用LSR法对各品种产量分析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陇薯4号最好,因此最优组合为陇薯4号结合地膜覆盖。   
表5 5 个品种新复极差测验   
公顷产量   
(kg/hm2)   
差异显著性   
5% 1%   
爱得2号  
爱得1号  
滇薯6号  
合作88  
中甸红   
63865.2   
62614.5   
50108.25   
47356.95   
42354.45   
综合分析认为,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 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储藏光热于土壤中。覆膜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地下10cm深处提高0.9-5℃[8],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有利于结薯。对于高海拔地区种植马铃薯,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② 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又能把土壤深层的水提到地表,能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应高出3-6个百分点[9]。 ③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中耕等人为的践踏。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10],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并能抑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3.3脱毒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脱毒品种爱得2号产量最高,每hm2平均产量是76538.25kg。比对照中甸红增产68%。其次为爱得1号,每hm2平均产量是74037.00kg。比对照中甸红增产63%。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脱毒品种爱得1号产量最高,每hm2平均产量是51275.70kg。比对照中甸红增产31.4%。其次为爱得2号,每hm2平均产量是50775.45kg。比中甸红增产30.1%。从以上可以看出脱毒品种具有较强的增产效应。产量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产量对照表   
品种名称  
折合亩产(kg/hm2)  
比渭薯8号增产  
爱得1号  
爱得2号  
滇薯6号  合作88  
中甸红  
爱得2号  爱得1号  
滇薯6号  
合作 88  
中甸红  
.74037.00  
76538.25  
55527.75  
52526.25  
45522.75  
51275.70  
50775.45  
39019.50  
47523.75  
39019.50  
分析增产原因,是由于经过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后的脱毒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① 薯块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多、苗壮,因此可以节省种薯播种量。 ② 出苗后表现长势旺,封垄早,叶片肥厚,叶面积系数增高。 ③ 结薯早,薯块膨大快,薯形美观,薯皮光滑,商品率高。 ④ 增产效果及其显著,重感品种增产幅度50%-115.0%。。中感品种增产幅度43.0%-73.5%。轻感品种增产幅度21.2%-46.7%。 ⑤ 产量稳定,在开放条件下种植,增产效果可保持2-3年 [11] 。其增产原因为: ① 抗病性增强。由于脱毒马铃薯自身几乎不带病毒,因而其发病机率远远小于未脱毒马铃薯,脱毒马铃薯发病率为1.33%,普通马铃薯发病率为4.5%[12],其优势明显,这正是脱毒后马铃薯种性得到恢复,生长势强,抗病力强的缘故。 ② 光合作用增强,在相同的时间内,脱毒马铃薯比普通马铃薯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要多的多,特别是中午光合作用处于低谷时,脱毒马铃薯比普通马铃薯其光合作用效率仍高出30.43% 。这说明脱毒马铃薯在旺盛的群体下,可制造出更多的同化产物,为提高产量提供物质来源。在块茎膨大期,脱毒马铃薯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因为叶绿素含量与植物光合能力大小成正比关系,所以,叶绿素含量高,说明脱毒马铃薯有较强的光合积累能力,这是提高产量的前提。   
4小结   
地膜覆盖比露地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试验表明,地膜覆盖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爱得1号和爱得2号地膜覆盖比露地增产40%以上,所以在生产中应推广脱毒品种爱得1号和爱得2号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以脱毒品种爱得1号和爱得2号与其它品种差异最为显著,比对照增产达40%以上。高寒地区可以充分利用高海拔,气候冷凉,土质肥沃的有利条件,大面积推广脱毒种薯种植,提高马铃薯单产,并且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解决高山地区马铃薯种薯退化,实现高产,高效。   
收录时间:日 19:47:27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农学概论等试题》.doc 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50 &&
《农学概论等试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A.大豆B.油菜C.黄麻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A.冻害B.热害C.旱灾D.涝灾3、(C)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08年农业专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
2008年农业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输导 、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 、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6、小麦属于(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 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7、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
8、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
9、原产于南方的冬小麦品种引种到北方,其生育期一般会(A )。
D.抽穗前延长,抽穗后缩短
10、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
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包括:( B、C、D、E )
E.浸种催芽
2、品种改良的目标有( A、B、C、D )。
C.稳定性好
D.适应性强
3、播种期的确定应根据( A、B、C、E )等综合考虑。
A.品种特性
B.种植制度
C.气候条件
D. 播种方式
E. 病虫害发生情况
4、种子清选的方法有( A、B )
5、植物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主要有( A、C、D、E )。
A.人为传播
B.营养传播
C.昆虫传播
D.雨水和流水传播
E.气流传播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3)不良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4)选择作用;(5)遗传基因的继续分离和基因突变。
2、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1)种皮厚,透气差;(2)胚未发育完全;(3)后熟作用未完成;
(4)抑制物质的存在。 3、作物病害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作物病害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有:(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3)加强栽培管理;(4)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4、轮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2)可减少病虫害;(3)消除土壤有毒物质;(4)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
六、论述题(15分)
你认为当前西藏农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是什么?
此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农业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能力,鼓励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评分标准如下:
(1)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所提出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符合农学专业知识和西藏农业的客观现实,文字表述规范,条理清楚,得分10-15分。
(2)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观点,所提出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基本符合农学专业知识和西藏农业的客观现实,文字表述较规范,条理较清楚,得分5-9分。
(3)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所提出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不符合农学专业知识和西藏农业的客观现实,文字表述不规范,条理欠清楚,得分5分以下。
农学概论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 __________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
6: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综合
$:种植制度
7:________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布局
8: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反映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_________的吻合的程度
9: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_____________、地区性和相对性。
10: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______、技术、经济四个子系统组成。
11: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__________
$:光补偿点
12:长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_________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13: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_________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14: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________
$:大气干旱
#:作物每形成一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称为________
$:蒸腾系数
15:土壤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有径流、渗漏和_____
$:植物吸收
16:在腐殖质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_____毫米,称为团粒结构
17:土壤肥力就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能够经常不断的适量的给植物提供并调节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热量、水分、养分和_______
18:某种土壤能保持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称为______
$:田间持水量
19: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________________
$:土壤质地
20: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能够___________的疏松层
$:生长植物
21:土壤肥力就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能够经常不断的适量的给植物提供并调节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空气、水分、养分和_______
22:_________是土壤最重要、最有效的水分。
23: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
$:春化作用
24: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差值的累加称为_________
$:有效积温或生长度日
25: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零度的差值逐日累加的和称为____________
$:有效积温或生长度日
26: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逐日累加的和称为_________
$:活动积温
27: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此期称为_______
$:温度临界期
28: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气温之和称为___________
$:活动积温
29: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最高、______________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30、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有温度、水肥、空气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
A.油菜 B.大豆 C.黄麻 D.烟草
5.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
A.冷害 B.冻害 C.旱灾 D.涝灾
11.对一些自然休眠已解除的农产品,可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保持强迫休眠状态来延长农产品的贮藏期,其中最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是( )。
A.控制光照时间 B.射线辐照
C.使用抑制剂类激素 D.冷藏
12.原产于南方的冬小麦品种引种到北方,其生育期一般是( )。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抽穗前延长,抽穗后缩短
13.(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
1.下列植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3.下列作物根系属须根系的是( )
A.大豆 B.小麦 C.茄子 D.棉花
14.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
A.间作 B.混作 C.复种 D.套作
20.小麦属于(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
10.下列作物中,较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是(
A.甜菜、马铃薯 B.向日葵、大白菜
C.花生、烟草 D.玉米、小麦
9.一般把作物种子播种(或出苗)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 )
A.生育时期 B.生育期 C.生育阶段 D.物候期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下列播前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土壤辅助耕作措施的有( )。
A.耙地 B.耕地 C.起垄
D.镇压 E.作畦
2.植物(作物)无性繁殖的方式有( )。
A.根、茎类器官繁殖 B.嫁接 C.体细胞组织培养
D.扦插 E.体细胞杂交
2.禾谷类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 )这些因素构成的。
A.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B.每穗实粒数 C.粒重
D.结实率 E.单位面积的株数
6.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植物根的种类有( )。
A.主根 B.直根系 C.侧根
D.不定根 E.须根系
7.作为一个品种至少应符合的条件有( )。
A.优良性 B.稳定性 C.纯一性
D.商品性 E.适应性
8.地膜覆盖的环境效应表现为( )。
A.提高土壤温度 B.增加光照强度 C.防止水分蒸发,保湿保墒
D.防止水土流失 E.除草抑盐碱
9.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有( )。
A.浸沾法 B.喷洒法和喷粉法 C.浇施法
D.涂沫法和注射法 E.气熏法
10.植物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主要有( )。
A.人为传播 B.气流传播 C.昆虫传播
D.雨水和流水传播 E.传染性传播
2.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是(
E .开沟培垄
1.植物种子的基本构造包括()
胚D胚乳E胚芽
#:一个地区能否复种须考察其
A能够提高复种指数
B是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C作物的共生期长
D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
E要求前后茬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相同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农学概论83等内容。 
 农学概论4 4页 免费 农学概论1 9页 免费 农学概论课件 473页 免费 农学概论...(√) 11. 农学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 即农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综合学科和生态...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农学概论》作业 农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 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1.简述农学(...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学本科农学概论总结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试题及答案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  农学概论复习题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农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名词解释( 1、种子 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  (4)保护土壤环境 8、作物布局的原则: 1.满足社会需求; 2.符合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 3.在操作技术上的可行性; 适当集中、灵活多样; 9、农学的特点: 5....  农学概论-3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6农大网上作业农学概论-3-- 95分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 19:02:27 一、单选题 1. (...  农学概论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农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我国耕地...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 农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生产的连续性;...  农学概论 一.栽培作物起源的研究意义 1 帮助我们建立“基因库”; 2 选育新品种; 3 有利于人为控制作物生长; 4 有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二.栽培作物的地理...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考试时间和地点 12 月 26 日,下午,明 N409 闭卷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农学的定义(包括广义、中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地膜覆盖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